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文化不断发展,各类品牌发展走向成熟,国内市场对于中文字体的需求量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从文化到商业,面向不同使用群体的字体需求和设计都变得越发旺盛。同时在数字媒介的飞速发展中,电子屏幕等媒介载体已变得和人们的生活如影随形。
“屏显时代”之下,除了传统概念下的正文字体、创意字体等不同字体,数字化催生出的,基于适应数字化的时代产物——可变字体,也在近年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可以看到,市场上近年包括京东、vivo、荣耀HONOR等在内的品牌都纷纷定制打造自己的品牌专属字体。品牌当下更加注重差异化诉求,而字体成为了展现品牌个性极为重要的一个渠道。
另一方面,青年群体和年轻一代设计师也更能感受到字体的“存在感”,愿意将字体作为展现自己个性与思想的一种载体和方式,促进了更多样多元的需求和设计产生。在这样一种跨媒体语境之下,国内的字体设计随着媒介变化有何不同?国内的字体设计市场和发展在当下是怎么样一种趋势?
汪文
方正字库设计总监
从业28年,在平面设计及字体设计方面有丰富的设计实践经验和项目管理经验。现任方正字库设计总监,中国文字设计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深平协SGDA会员。获得国内外设计奖项20余个。
汪文: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律环境的改善,为字体行业带来了繁荣。从字体种类看,十年前中文字体大约有3000款,而现在估计是7000款左右,字体行业的从业人员也在逐渐增加,这是好事。
市场方面,最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崛起,国潮手书风格形成增长趋势。现在字体设计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正文字体、创意字体、手书字体等各种字体的需求都很旺盛,我们正处在字体发展的黄金阶段。
方正汉文正楷
360°:在您看来,多媒体时代下的媒介呈现给字体设计带来了哪些改变?可变字体在这一背景下可以如何给使用者带来更多丰富体验和使用场景?
汪文:数字媒体的时代下,集中体现在移动终端的字体呈现,目前在这个领域主要是黑体方面的需求占大多数;另外屏显宋体和楷体的需求正在增加。这就要求我们需要在这方面多做研究,设计出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的屏显字体。在这种背景下,可变字体的变化维度会越来越丰富。
方正字库已经在字重、宽度、高度、中宫方面积累了真实案例,也正在探索其他可变维度的可能性,包括笔形、字体风格可变等等。
vivotype
360°:您认为在当前的媒介、商业和文化环境下,可变字体设计未来会有哪些方向的发展趋势和可能?
汪文:我想有几种可能:一是来自电子媒介的需求,即屏显可变字体会越来越多,也包括AR、VR方面的应用;二是风格之间的可变,例如楷体变宋体,宋体变黑体等;三是全球一体化带来的多文种字体的需求会越来越多。
京东朗正体
360°:近年来,方正字库多次与国内的大型商业品牌合作,为其打造专属于品牌的可变字体。您认为商业品牌在当下催生这种需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汪文:主要原因是国内品牌的成熟度在提高。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品牌更加注重差异化的诉求。而专属品牌字体可以最大化地满足这种差异化的表现。文字可以代替品牌标志,出现在更多的场合,为品牌带来独特的、统一的视觉呈现。
红旗旗妙体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360°:您认为与更偏向于文化项目、实验类可变字体相比,商业品牌类的可变字体在开发设计上有什么差异和特征?它的难点在哪里?
汪文:实验类的可变字体会比较个性化,前卫性一些,注重创新性表现;而商业类的字体会更着重实用性、通用性和成熟度,满足更多的使用场景才会更加流行。难点我想在于字体本身的创新性。
谭智恒
文字及信息设计师、研究员、教育工作者
香港知专设计学院传意设计学系系主任暨传意设计研究中心总监。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特聘研究员。专注于文字和信息设计的研究和教学,尤其多语言语境中的传意设计。
谭智恒:市场对汉字字体的需求上升无疑是一件好事,好让字体设计更多样化和个性化,不同字体风格可以百花齐放、大小的字体设计工作室可以百家争鸣。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香港馆海报及标识
谭智恒:线上媒体从没有字体可选择到现在可以嵌入字体,屏幕的中文排版质量亦改善了很多。一路走来,用户体验已经渐渐成熟。可变字体可以更配入屏幕显示的特性,为屏幕媒介带来更细腻的阅读体验,而风格上也可以有更多的变化和视觉表现力。
城市未来1(上)城市未来2(下)
Arrival雷丁大学导示字体
360°:您认为在数字化的屏显阅读时代下,可变字体的出现和使用对读者用户的使用体验和习惯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谭智恒:在现时为止,汉字可变字体的应用仍然处于发展阶段,但我认为发展空间很大。可变字体在线上媒体和屏幕阅读有很多可能性。最容易想到的当然是细致的宽窄平长的变化和字重粗细的变化。但我看更加有趣的是结构比例上的变化,例如宽窄中宫的变化、内框宽紧的变化。风格上的可变(例如由楷变黑等)也有着无穷无尽的可能性的。
香港理工大学赛马会创新楼导示系统
360°:您对于可变字体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进行了非常多的研究。那么您认为当下的可变字体在使用体验或场景中存在着什么短板?它未来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完善和进步?
可变字体在结构比例上的变化,例如宽窄中宫的变化、内框宽紧的变化,对屏幕阅读会有很大的帮助。这类型的变化对于汉字的视觉尺寸(opticalsize)和显示效果的补偿(grade)都可以有很大的贡献。视觉尺寸在铅字有实现出来,但电脑字库中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汉字。这对一个品牌的视觉系统跨媒体的呈现会有很大的影响。
刘育黎
atelierAnchor锚坞联合创始人、字体设计师、平面设计师
刘育黎:市场环境的繁荣,促使字体公司和字体工作室更加活跃,努力推出花样更繁多、定位更精准、理念更先锋的新字体,以满足各类用户不断提高的用字需求。
丁卯点阵体
刘育黎:UGC内容的增加和短视频平台的崛起,让用户更多地参与到字体的使用中。视频媒体的字幕就是一个通过字体表达的重要场合,需要有个性又足够易读、介于标题和正文之间的字体。
如今“隐藏式字幕”已在很多视频平台普及,能够灵活适应观看设备,避免被UI控件遮挡,未来也有机会检索文字内容。如果采用可变字体,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设备和环境光线动态微调,达到最合适的字幕效果。
会战黑
刘育黎:随着5G网络的普及,传输速度提高、资源加载更快,在网页中嵌入中文字体已经成为可能,可变字体能够提高网站的交互性和动态设计,并实现多设备自适应排版。可变字体还可以在AR、VR的三维空间中获得更好的呈现,感知观看者的位置,根据观看角度和距离进行适配。
“络黑体”
360°:您在毕业设计中打造的作品“络黑体”选择了可变字体而非传统方式的字体为载体。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可以谈谈您对当下可变字体这种潮流的观察吗?
刘育黎:可变字体是仅在数字环境下才能实现的技术,是数字时代的原生产物,值得数字时代的字体设计师思考并探索。我的毕设课题为“面向动态图形的中文可变字体”,在视觉媒体更多向动态化发展的时代,可变字体能够让汉字的动态表达变得更加丰富,在如今已比较流行的风格突变和整字平移的效果之外,创造更加细腻的动态设计。
中文可变字体设计的设计可能性还远远没有被穷尽,我们需要探索更多在字重和字宽之外的、其他维度上的变化。
会战宋
360°:在您看来,现在的年轻人对于字体文化的认知产生了什么变化?他们对于字体设计的偏好是怎么样的?您认为可变字体可以如何适应或者说融合年轻人的喜好,达到更好的传播?
刘育黎:年轻一代更加意识到字体的“存在”,以及不同字体会对自己的视觉感受产生的影响。在我所认识的年轻字体设计师中,一些人已经将可变字体视作理所当然,甚至“不是可变字体就不做”。他们会更加大胆地尝试极端风格之间的变化,通常都会产生出人意料、令人欣喜的作品。
以红旗旗妙体、HONORSans、PICOSans等屏显可变字体为例,介绍方正字库近些年在可变字体上的探索,从洞察市场需求、创新可变维度、开发过程到真实的商业应用案例,探讨可变字体技术和设计创新的发展趋势,以及在不同移动设备上的使用前景。
字体设计处于语言、科技、文化和美学四个领域之间。手写字、书法、美术字和字体排印是三种不同的概念。从前,不同尺寸的文字都受制于生成、制版、制作和印刷科技的限制,就着不同的应用场合而产生不同的风格。然而,随着数位排版和印刷科技的发展,这三种不同概念渐渐模糊化,甚或互相影响。此次将探讨以上种种与科技发展的关系,亦会介绍和方正合作的一个关于可变字体与屏幕阅读的应用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