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开颅手术的医生,人格分裂的病人,色情狂小护士,杀人不眨眼的死刑犯……
就连州长也有点神经
这个剧在宣传期最大的噱头——香蕉姐莎拉·保罗森演的变态护士杵在一群妖娆的人间异形中竟然还显得格外心智健全。
也许正是如此,变态护士作为全剧一个穿针引线的角色,活灵活现地诠释了什么叫做没有感情的工具人。
工具人拿工具
今天要讲的狠剧就是9月18日释出的网飞最新王牌剧,《拉契特》(第一季)。为了行文方便,以下将简称变态护士拉契特为拉姐。
展开讲讲这部剧之前,咱们先来回忆一下《飞越疯人院》里的绝世拉姐。
《飞越疯人院》是影史上仅有的三部奥斯卡超级大满贯电影,同时斩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等奖项。另外两部是《一夜风流》和《沉默的羔羊》。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原著作者KenKesey拒绝看这部电影
这部伟大电影无需赘述,一则冷酷绝望的社会寓言,最后仁慈地抛出了一线微弱的希望。
只是万万没想到,作为大反派的拉姐才是争议最大的角色,以至于很多人都更加好奇这个大魔头的前半生,而不是烈士麦克墨菲的故事。
LouiseFletc
her说这个发型设计就是象征着恶魔的头角
所以就有了45年后的《拉契特》,让拉姐不再是一个传说,而是一个活生生的humankind。
是谁给了拉姐绝对的权力?
是什么让拉姐丧失了人性?
又是什么致使拉姐成为一个人见人怕鬼见鬼爬的大魔头?
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走近科学,探秘变态护士。
故事设定大概在1947年的美利坚合众国,二战刚结束没多久。
剧情从一个月黑风高杀人夜开始,神秘男子闯入牧师之家,疯狂残杀四名不怎么老实的牧师,随即被捕。
已黑化
但法院认定该男子多少沾点脑瘫精神病,所以先将他扭送一家悬崖边上的精神病院,做个精神鉴定。与此同时,神秘女子惊现小镇,各种耍心机,不择手段要当个简简单单的精神病院护士。
女子遂愿入职后,继续耍小计谋让这家医院拉到一大笔投资,来自正在竞选州长连任的大胖子。并且成功获得唯一一个医生的信任。
终于,神秘女子与神秘男子在精神病院的昏暗地牢里顺利会晤,原来这就是拉姐和她的“弟弟”小蒙。
就在你以为这是一个类似于小丑和小丑女的变态爱情故事之时,大胖子的秘书姐姐盯上了拉姐,并约她去吃饭。
两个气质型美女坐在浪漫的海景餐厅吃牡蛎,秘书姐姐还亲手喂食。
太tm会性暗示了
好姬!
原来搞姬才是剧情主线,什么拉姐解救杀人狂弟弟都是打掩护的幌子罢了。当我们一边姬达雷动一边耐心看下去时,还会发现拉姐不过是一个专门处理各种意外暴毙的尸体的工具人。
不过这一季都是谁领了便当就不透露了,建议大家亲眼去鉴赏鉴赏。只能说他们既是拉姐的垫脚石,又是绊脚石。但是拉姐营救计划中最大的阻碍是,是搞事情的弟弟小蒙本人。
小蒙不仅支起小帐篷勾引小护士多莉,还让她当着保安的面给自己打飞机。
好变态!
这场地牢艳遇告诉我们什么叫做就算没有广阔天地,也可以大有所为。多莉的色情狂本性暴露无遗。
极易暴怒的小狼狗plus极易发情的小护士,太狂野了。《天生杀人狂》的戏码在一场精心设计的舞会上水到渠成地发生。小蒙和多莉的狂奔出逃,让拉姐的计划彻底破灭。
人物矛盾转移了,拉姐终于专心和秘书姐姐搞姬,此处省略五千字。
第一季《拉契特》只是一个开幕式,后面还有大概三季,到第四季才进入到《飞越疯人院》的故事线。所以这一季还不能回答前面的几个问题,但是已经可以看出拉姐是个天生偏执狂。香蕉姐说她还不知道接下来的剧情走向是啥,可以明确的是拉姐会越来越冷酷、无情、没人性。
还有很多副线剧情没有讲出来,比如莎朗·斯通女士倾情出演的银发富婆与人彘亲儿子之间的相爱相杀,还有菲律宾医生嗑药上头,然后死于自己的皮格马利翁幻想。
但是《拉契特》(第一季)最大的问题恰恰是剧情零散。看起来很丰富,可惜缺乏一个有力的主线来起承转合。(搞姬是一回事,叙事是另一回事。)
可能大家比较熟悉他的美恐系列
《飞越疯人院》的原著没有多余的笔墨去解释拉姐的性取向,所以拉姐的姬化算得上是导演墨菲的大胆想象,这很墨菲。别问为什么,问就是艺术创作。
姬化的拉姐有了爱人,有了爱人就有了软肋,有了软肋就有了那么一点点人性。当1975年LouiseFletcher绞尽脑汁去理解拉姐的行为逻辑,差点卡死在这一步而演不下去的时候,墨菲的神来一笔就完成了拉姐的人格升华,高,实在是高。
除了姬化,墨菲还放大了拉姐的偏执狂特质,主要体现在人物造型上。纹丝不乱的发髻、平整洁净的衣着,搭配和谐的outfitoftheday,拉姐就是露西亚精神病院的时尚代言人。
此处特别cue到queer们的神仙品味。另外,在墨菲的视觉设定里,剧里的每一种颜色都有特定的意思:
黄色是欺骗。蓝色是中立。红色是作恶。白色是纯洁。绿色是诚实。
可能有人要说这不过是一些花拳绣腿的门面功夫,那么请一定不要错过最刺激的现场示范切除前额叶手术(第二集)。别眨眼。
准备一把最简陋的冰锥和一把最简陋的锤子。
冰锥挑起上眼皮,抵住眼眶凿开一个小洞洞,冰锥戳进去5厘米之后旋转冰锥40度,归位,再戳进2厘米,两边旋转30度。
然后在另一只眼睛重复以上步骤,一个能让人变白痴的手术就完成啦。是不是很简单呢?
家庭式方便操作,手把手教学,贴心又实用,拉姐看一遍就学会了,你学会了吗?
《拉契特》(第一季)还有很多墨菲的小心思。比如医院的男护工叫芬尼根,出自乔伊斯的《芬尼根的守灵夜》,一部天书。芬尼根在这本书里象征着从伊甸园被驱逐的人类,是堕落的。
姑且不说墨菲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因为这个角色比较打酱油。但是把这个名字用在一个刚从二战战场退役并且脸部因战火而毁容的男人身上,感觉就像管一条狗叫孙悟空(nooffense)。
另外墨菲在这部剧里也毫不讳言自己是个希区柯克重度患者,多处用了希区柯克电影的原声配乐。
目前这部剧的豆瓣评分有8.2,IMDb上评分也不低,看来人民群众对疯子们的偏爱不分国界。
为什么呢?
为什么大家都对精神病患者的故事喜闻乐见呢?
简单举几个例子。近几年的剧比如《疯子》、《利器》、《去他妈的世界》、《杀死伊芙》,影视经典比如《闪灵》、《天生杀人狂》、《沉默的羔羊》、《美国病人》、《惊魂记》,当然不能漏掉《飞越疯人院》。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难道疯子和变态的角色就是影视爆款的制胜密码?只要编剧导演们多少沾点神经病就有望剑指奥斯卡?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当我们在观看疯子的时候我们在看什么?
拉康说:“自我的构型本质上是对镜像或他人的一种想象性认同,通过这一认同,自我获得了自身的同一性,破碎的身体被整合为一个完整统一的躯体。”
意思是说我们从他人身上获得自我认知的feedback,他人不是地狱,是我们自我的一部分。
也就说当我们在观看疯子的时候我们在看自己。千万别不好意思跟一个疯子产生了共情,那是一种本事。千万别忘记我们活在一个精神病已经变成流行病的时代里。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