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读者提问:为什么债券利率越高,债券价格越低呢?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债券业务基础知识。
对于初入债券市场的读者,可能会难以理解其中关系,但一旦掌握了原理,就可以成为非常简单的债券常识了。
当时没有针对这句话去展开分析,今天我们好好解释解释。
先来弄清楚两组概念:债券面值VS债券价格、票面利率VS实际利率。
债券面值VS债券价格
一支债券的面值是固定的,始终为100元。买1份债券就是100元;买10份债券就是1000元;买100份债券就是10000元。所以,我们通常说,我持有100份额的某只债券,债券面值总额共10000元。
而一支债券的价格是波动的,它体现这支债券在当下时点的实际价值。1月1日,债券面值为100元,实际价格可能是99元;2月1日,债券面值仍是100元,而实际价格可能是101元。
实际价值是“市场”认为此时这支债券值多少钱,也是债券买方和卖方在交易达成时的公允价值。
票面利率VS实际利率
一支债券的票面利率是固定的,投资人在债券持有期间,始终按照“持有债券面值*票面利率”去计算债券利息。如果一支债券按年付息,那么投资人每年拿到的利息是固定的。
虽然票面利率是不变的,但它与债券面值不同,它有一个形成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公开招标或簿记建档的过程,投资人通过投标行为最终决定了债券的票面利率。
投资人在投标时报的利率是投标利率,投标利率根据招标规则或簿记规则,最终形成了债券的票面利率。不太了解的可以回看《债券科普|荷兰式招标和美式招标》。
最后,看看债券的实际利率。
从严谨的角度来看,债券的实际利率会有多个口径,比如到期收益率、即期收益率和远期收益率。但今天主要解释债券利率和债券价格的关系,这里先统一解释为到期收益率。
什么是到期收益率,是债券买方如果此刻买入一支债券并持有到期的实际收益率,也是这只债券未来所有现金流折算为当前价格的贴现率。
所以,债券价格=第1次现金流/(1+实际利率)+第2次现金流/(1+实际利率)^2+.......第n次现金流/(1+实际利率)^n。
这里的实际利率为到期收益率,为贴现率。
好,我们介绍完两组概念。实际上,债券价格和实际利率都是表现一支债券在当下时点的实际价值,只不过是不同的两种表现形式。那为什么二者会出现反向关系呢?
我们通过几种情形去理解。
情形一:投资者A买入1份债券,债券价格为100元,票面利率为3%,持有1年并到期。
为了简化处理,我们设定为1年期的债券,道理和逻辑都一样。先把两个公式摆出来,公式理解没问题吧。
公式一:债券面值*(1+票面利率)=还本付息总和
公式二:债券价格*(1+实际利率)=现金流总和
债券的现金流无非就是持有期间的利息收入和兑付的本金,所以“还本付息总和”等于“现金流总和”。
投资者A持有1年的还本付息总和为103元。其中:
1次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100*3%=3元;
1次本金:债券面值=100元。
其实就是公式一:债券面值*(1+票面利率)=还本付息总和,100*(1+3%)=103元。
那么,根据公式二:债券价格*(1+实际利率)=现金流总和,100*(1+实际利率)=103元,得出投资者A此时买入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为3%。
此时,债券价格=债券面值;实际利率=票面利率。
情形二:投资者B买入1份债券,债券价格为102元,票面利率为3%,持有1年并到期。
投资者B持有1年的还本付息总和仍为103元,因为债券面值、票面利率都不变。
但根据债券价格*(1+实际利率)=现金流总和,即102*(1+实际利率)=103元。
大家不使用计算机,也能从数学测算逻辑上知道,实际利率一定小于3%;
此时,债券价格>债券面值;实际利率<票面利率。
情形三:投资者C买入1份债券,债券价格为98元,票面利率为3%,持有1年并到期。
投资者C持有1年的还本付息总和还是103元。
根据债券价格*(1+实际利率)=现金流总和,即98*(1+实际利率)=103元,实际利率一定大于3%;
此时,债券价格<债券面值;实际利率>票面利率。
自此,我们得到了结论:
一支面值为100元的债券,不管投资人以什么样的价格买入,未来获得的现金流是一样的。但如果投资人以高于债券面值的价格买入,实际收益会低于票面利率;如果以低于债券面值的价格买入,则实际收益会高于票面利率。债券价格和实际利率成反向关系。
到这里,我们从基础理论的角度,把债券价格和实际利率的关系讲清楚了。当然,还没有结束,下面我们要从债券发行实务的角度带着大家更深层次地去理解二者的关系。
根据债券面值和发行价格的关系,债券发行可以分为平价发行、溢价发行和折价发行三种。
现在大部分的债券都是平价发行,即债券面值等于发行价格,就是在发行当天以100元的价格去购买面值为100元的债券。
今天我们仅针对平价发行的角度去展开,太多角度大家容易混乱。
在招标发行或簿记发行的那一天,债券面值为100元,债券价格(发行价格)为100元,大家通过投标行为去确定票面利率。
因为债券面值=债券价格,所以那一天大家确定下来的票面利率也是当天的实际利率。
那一天,投资人以100元的价格买入债券,未来持有至到期,获得的实际收益率就是票面利率。
发行当日,债券面值=债券价格,票面利率=实际利率。
发行成功后,债券上市进入二级市场进行交易,债券面值和票面利率始终保持不变,而债券价格和实际利率开始变动了。
实际利率变高,债券价格变低;或者实际利率变低,债券价格变高。
前面我说,实际利率和债券价格是一支债券的不同表现形式,它们都表示“市场”认为此时的债券值多少钱。
那么,实际利率和债券价格为什么会变动,“市场”到底又是谁?
“市场”其实是我们在《银行间市场现券买卖的实操流程》中提到的债券估值市场机构,包括中债估值、中证估值等等。
它们根据内部的债券估值模型,得出债券当天的估值,就是他们认为这一天这支债券值多少钱。
债券估值表现为当天的债券价格或者债券到期收益率。
比如“24盐城港CP002”在2024年12月13日这一天的估值,到期收益率为1.9839%,债券价格为100.1390元。
债券估值并不意味着这支债券的真正内在价值,你看中债估值和中证估值得出的结果都不一样。
债券估值只是给市场的投资者们提供一个基准价格的参考,让大家有个心理价位去找交易对手去“讨价还价”。
哪怕是同一天,对于每个投资人而言,债券的内在价值是不一样的。大家阅读到这里,能理解我这句话的意思了吗?
因为哪怕是同一天,“你以100.1元的价格买入”和“他以100.3元的价格买入”,根据我们前面介绍的公式二,你俩的实际到期收益率是不一样的。
所以,对于不同投资人而言,持有同一支债券的实际回报是不一样的。
好,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债券每天的估值会变动,即债券价格和到期收益率会变动?
债券估值由估值机构根据内部模型得出,估值模型里是有很多参数的。而参数的影响范围包括宏观经济层面的、债券市场层面的以及个券层面的。
宏观经济层面包括基本面、政策面和资金面等;债券市场层面包括债券市场的流动性等;个券层面包括企业基本面、经营状况以及债券期限、品种等等。
一支债券的估值受这么多不同的因素影响着,这些因素每天也在变化着,自然每天的估值就会有一些差异,每一天表现出的债券价格和到期收益率就会有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