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变更风险分析(精选5篇)

一、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二、安全生产信息管理

(二)全面收集安全生产信息。企业要明确责任部门,按照《化工企业工艺安全管理实施导则》(AQ/T3034)的要求,全面收集生产过程涉及的化学品危险性、工艺和设备等方面的全部安全生产信息,并将其文件化。

(三)充分利用安全生产信息。企业要综合分析收集到的各类信息,明确提出生产过程安全要求和注意事项。通过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操作规程、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制作工艺卡片、编制培训手册和技术手册、编制化学品间的安全相容矩阵表等措施,将各项安全要求和注意事项纳入自身的安全管理中。

三、风险管理

对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以下统称“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储存装置进行风险辨识分析,要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技术,一般每3年进行一次。对其他生产储存装置的风险辨识分析,针对装置不同的复杂程度,选用安全检查表、工作危害分析、预危险性分析、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HAZOP技术等方法或多种方法组合,可每5年进行一次。企业管理机构、人员构成、生产装置等发生重大变化或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要及时进行风险辨识分析。企业要组织所有人员参与风险辨识分析,力求风险辨识分析全覆盖。

(六)确定风险辨识分析内容。化工过程风险分析应包括:工艺技术的本质安全性及风险程度;工艺系统可能存在的风险;对严重事件的安全审查情况;控制风险的技术、管理措施及其失效可能引起的后果;现场设施失控和人为失误可能对安全造成的影响。在役装置的风险辨识分析还要包括发生的变更是否存在风险,吸取本企业和其他同类企业事故及事件教训的措施等。

四、装置运行安全管理

(八)操作规程管理。企业要制定操作规程管理制度,规范操作规程内容,明确操作规程编写、审查、批准、分发、使用、控制、修改及废止的程序和职责。操作规程的内容应至少包括:开车、正常操作、临时操作、应急操作、正常停车和紧急停车的操作步骤与安全要求;工艺参数的正常控制范围,偏离正常工况的后果,防止和纠正偏离正常工况的方法及步骤;操作过程的人身安全保障、职业健康注意事项等。

操作规程应及时反映安全生产信息、安全要求和注意事项的变化。企业每年要对操作规程的适应性和有效性进行确认,至少每3年要对操作规程进行审核修订;当工艺技术、设备发生重大变更时,要及时审核修订操作规程。

(九)异常工况监测预警。企业要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对重要工艺参数进行实时监控预警;要采用在线安全监控、自动检测或人工分析数据等手段,及时判断发生异常工况的根源,评估可能产生的后果,制定安全处置方案,避免因处理不当造成事故。

企业要落实开停车安全管理责任,严格执行开停车方案,建立重要作业责任人签字确认制度。开车过程中装置依次进行吹扫、清洗、气密试验时,要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引进蒸汽、氮气、易燃易爆介质前,要指定有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流程确认;引进物料时,要随时监测物料流量、温度、压力、液位等参数变化情况,确认流程是否正确。要严格控制进退料顺序和速率,现场安排专人不间断巡检,监控有无泄漏等异常现象。

停车过程中的设备、管线低点的排放要按照顺序缓慢进行,并做好个人防护;设备、管线吹扫处理完毕后,要用盲板切断与其他系统的联系。抽堵盲板作业应在编号、挂牌、登记后按规定的顺序进行,并安排专人逐一进行现场确认。

五、岗位安全教育和操作技能培训

(十一)建立并执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企业要建立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制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明确教育培训的具体要求,建立教育培训档案;要制定并落实教育培训计划,定期评估教育培训内容、方式和效果。从业人员应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十二)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企业要按照国家和企业要求,定期开展从业人员安全培训,使从业人员掌握安全生产基本常识及本岗位操作要点、操作规程、危险因素和控制措施,掌握异常工况识别判定、应急处置、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等技能与方法,熟练使用个体防护用品。当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等发生改变时,要及时对操作人员进行再培训。要重视开展从业人员安全教育,使从业人员不断强化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化工安全生产的特殊性和极端重要性,自觉遵守企业安全管理规定和操作规程。企业要采取有效的监督检查评估措施,保证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质量和效果。

(十三)新装置投用前的安全操作培训。新建企业应规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要求,变招工为招生,加强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培养。工厂开工建设后,企业就应招录操作人员,使操作人员在上岗前先接受规范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培训。装置试生产前,企业要完成全体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岗位技能培训,确保全体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考核合格后参加全过程的生产准备。

六、试生产安全管理

项目建设单位或总承包商负责编制总体试生产方案、明确试生产条件,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要对试生产方案及试生产条件提出审查意见。对采用专利技术的装置,试生产方案经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审查同意后,还要经专利供应商现场人员书面确认。

项目建设单位或总承包商负责编制联动试车方案、投料试车方案、异常工况处置方案等。试生产前,项目建设单位或总承包商要完成工艺流程图、操作规程、工艺卡片、工艺和安全技术规程、事故处理预案、化验分析规程、主要设备运行规程、电气运行规程、仪表及计算机运行规程、联锁整定值等生产技术资料、岗位记录表和技术台账的编制工作。

系统吹扫冲洗安全管理。在系统吹扫冲洗前,要在排放口设置警戒区,拆除易被吹扫冲洗损坏的所有部件,确认吹扫冲洗流程、介质及压力。蒸汽吹扫时,要落实防止人员烫伤的防护措施。

气密试验安全管理。要确保气密试验方案全覆盖、无遗漏,明确各系统气密的最高压力等级。高压系统气密试验前,要分成若干等级压力,逐级进行气密试验。真空系统进行真空试验前,要先完成气密试验。要用盲板将气密试验系统与其他系统隔离,严禁超压。气密试验时,要安排专人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好气密检查记录,签字备查。

单机试车安全管理。企业要建立单机试车安全管理程序。单机试车前,要编制试车方案、操作规程,并经各专业确认。单机试车过程中,应安排专人操作、监护、记录,发现异常立即处理。单机试车结束后,建设单位要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及制造商等方面人员签字确认并填写试车记录。

投料安全管理。投料前,要全面检查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公用工程和应急准备等情况,具备条件后方可进行投料。投料及试生产过程中,管理人员要现场指挥,操作人员要持续进行现场巡查,设备、电气、仪表等专业人员要加强现场巡检,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投料试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现场人数,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七、设备完好性(完整性)

(十六)建立并不断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建立设备台账管理制度。企业要对所有设备进行编号,建立设备台账、技术档案和备品配件管理制度,编制设备操作和维护规程。设备操作、维修人员要进行专门的培训和资格考核,培训考核情况要记录存档。

建立装置泄漏监(检)测管理制度。企业要统计和分析可能出现泄漏的部位、物料种类和最大量。定期监(检)测生产装置动静密封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定期标定各类泄漏检测报警仪器,确保准确有效。要加强防腐蚀管理,确定检查部位,定期检测,建立检测数据库。对重点部位要加大检测检查频次,及时发现和处理管道、设备壁厚减薄情况;定期评估防腐效果和核算设备剩余使用寿命,及时发现并更新更换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

建立电气安全管理制度。企业要编制电气设备设施操作、维护、检修等管理制度。定期开展企业电源系统安全可靠性分析和风险评估。要制定防爆电气设备、线路检查和维护管理制度。

建立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安全管理制度。新(改、扩)建装置和大修装置的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投用前、长期停用的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再次启用前,必须进行检查确认。要建立健全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日常维护保养制度,建立安全联锁保护系统停运、变更专业会签和技术负责人审批制度。

(十七)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开展设备预防性维修。关键设备要装备在线监测系统。要定期监(检)测检查关键设备、连续监(检)测检查仪表,及时消除静设备密封件、动设备易损件的安全隐患。定期检查压力管道阀门、螺栓等附件的安全状态,及早发现和消除设备缺陷。

加强动设备管理。企业要编制动设备操作规程,确保动设备始终具备规定的工况条件。自动监测大机组和重点动设备的转速、振动、位移、温度、压力、腐蚀性介质含量等运行参数,及时评估设备运行状况。加强动设备管理,确保动设备运行可靠。

开展安全仪表系统安全完整性等级评估。企业要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安全仪表功能(SIF)及其相应的功能安全要求或安全完整性等级(SIL)。企业要按照《过程工业领域安全仪表系统的功能安全》(GB/T21109)和《石油化工安全仪表系统设计规范》的要求,设计、安装、管理和维护安全仪表系统。

八、作业安全管理

(十八)建立危险作业许可制度。企业要建立并不断完善危险作业许可制度,规范动火、进入受限空间、动土、临时用电、高处作业、断路、吊装、抽堵盲板等特殊作业安全条件和审批程序。实施特殊作业前,必须办理审批手续。

(十九)落实危险作业安全管理责任。实施危险作业前,必须进行风险分析、确认安全条件,确保作业人员了解作业风险和掌握风险控制措施、作业环境符合安全要求、预防和控制风险措施得到落实。危险作业审批人员要在现场检查确认后签发作业许可证。现场监护人员要熟悉作业范围内的工艺、设备和物料状态,具备应急救援和处置能力。作业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加强现场监督检查,严禁监护人员擅离现场。

九、承包商管理

(二十)严格承包商管理制度。企业要建立承包商安全管理制度,将承包商在本企业发生的事故纳入企业事故管理。企业选择承包商时,要严格审查承包商有关资质,定期评估承包商安全生产业绩,及时淘汰业绩差的承包商。企业要对承包商作业人员进行严格的入厂安全培训教育,经考核合格的方可凭证入厂,禁止未经安全培训教育的承包商作业人员入厂。企业要妥善保存承包商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记录。

十、变更管理

(二十三)严格变更管理。工艺技术变更。主要包括生产能力,原辅材料(包括助剂、添加剂、催化剂等)和介质(包括成分比例的变化),工艺路线、流程及操作条件,工艺操作规程或操作方法,工艺控制参数,仪表控制系统(包括安全报警和联锁整定值的改变),水、电、汽、风等公用工程方面的改变等。

设备设施变更。主要包括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非同类型替换(包括型号、材质、安全设施的变更)、布局改变,备件、材料的改变,监控、测量仪表的变更,计算机及软件的变更,电气设备的变更,增加临时的电气设备等。

管理变更。主要包括人员、供应商和承包商、管理机构、管理职责、管理制度和标准发生变化等。

(二十四)变更管理程序。

申请。按要求填写变更申请表,由专人进行管理。

审批。变更申请表应逐级上报企业主管部门,并按管理权限报主管负责人审批。

实施。变更批准后,由企业主管部门负责实施。没有经过审查和批准,任何临时性变更都不得超过原批准范围和期限。

十一、应急管理

(二十五)编制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完善。企业要建立完整的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等。要定期开展各类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评估预案演练效果并及时完善预案。企业制定的预案要与周边社区、周边企业和地方政府的预案相互衔接,并按规定报当地政府备案。企业要与当地应急体系形成联动机制。

十二、事故和事件管理

(二十七)未遂事故等安全事件的管理。企业要制定安全事件管理制度,加强未遂事故等安全事件(包括生产事故征兆、非计划停车、异常工况、泄漏、轻伤等)的管理。要建立未遂事故和事件报告激励机制。要深入调查分析安全事件,找出事件的根本原因,及时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二十八)吸取事故(事件)教训。企业完成事故(事件)调查后,要及时落实防范措施,组织开展内部分析交流,吸取事故(事件)教训。要重视外部事故信息收集工作,认真吸取同类企业、装置的事故教训,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事故能力。

十三、持续改进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工作

(二十九)企业要成立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工作领导机构,由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开展本企业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工作。

(三十)企业要把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纳入绩效考核。要组成由生产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负责,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公用工程、安全、人力资源和绩效考核等方面的人员参加的考核小组,定期评估本企业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功效,分析查找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措施,限期整改,并核查整改情况,持续改进。要编制功效评估和整改结果评估报告,并建立评估工作记录。

关键词:安全标准化风险管理风险评价

前言

建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肥分公司,拥有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的大化肥装置一套,年产45万吨合成氨/80万吨尿素的大化肥装置一套。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的规定,公司属于国家重点监管的化工工艺--合成氨工艺;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1〕95号)的规定,公司涉及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有11种。公司在推行安全标准化过程中,研究化肥装置的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是否适用,如何真正掌控公司的重大风险并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事故发生,改善企业的安全管理绩效,实现装置长、满、优经济运行显得格外重要。因此,研究安全标准化风险管理作为有效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预防事故,保障广大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具有实际意义。

1安全标准化与风险管理

1.1.1安全标准化

安全标准化(safetystandardization)是为安全生产活动获得最佳秩序,保证安全管理及生产条件达到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标准等要求制定的规则。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管理是采用系统化的理念实现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其核心就是要求企业各个生产岗位、生产环节的安全工作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等规定,达到和保持安全生产许可制度所规定的标准,使企业生产始终处于良好的安全运行状态,从而满足高危企业安全生产的市场准入条件。

安全标准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安全管理标准化、作业现场标准化、操作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如图1所示):

1.1.2风险管理

1.1.2.1风险的基本概念

风险的概念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现代安全理念和创新实践》一书中给出了关于风险的一般定义:在一定环境下,由危险事件引起,可能造成损失的概率。

1.1.2.2安全标准化中的风险管理

实施安全标准化的目的在于控制各类风险,减少事故发生,改善企业的安全管理绩效。通过事先分析、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实现管理关口前移,实现事前预防,达到消减危害、控制风险的目的。

在安全管理过程中,风险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表1可以对比发现,无论是国内的安全标准化,HMEMS还是国外的安全管理体系,都有一个共同点,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都占有很高的地位。所以,应当加强安全标准化中风险管理。

在《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标准中风险管理大致可以分为范围与评价方法、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隐患治理、重大危险源、风险信息更新、范围与评价方法。

1.2风险管理、风险分析

我国的风险管理开展比较晚,过程比较缓慢,在自然灾害风险分析方面,先后提出了基于灾害系统论、模糊风险评价理论等。为提高生产安全工作中决策科学化的水平,各类风险评价方法被广泛地应用到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营评价中,包括系统发生事故风险的定性或定量的分析、工业安全管理、在线风险管理、运载火箭的重要子系统的安全分析、管道煤气工程安全评价、海洋平台的载荷评估等。

1.2.1国际最新风险管理原则

根据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人类活动的各种风险,并确定社会可接受的合理的风险标准,为系统安全分析提供科学的管理依据,风险管理的形成过程如图2所示。

在安全风险管理领域,一项新的国际标准((ISO31000: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已被国际标准组织(ISO)风险管理技术委员会制订完成,并于2009年正式公布。ISO31000是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风险管理标准《AS/NZS4360:2004》为基础,实现了安全、健康、环境与财务风险管理的一体化,可以应用于任何企业、组织、协会、团体或个体等,并不特别限定于某些行业或部门,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其风险管理程序为(见图3)。

1.2.2风险管理、风险分析过程

风险的回避、风险辨识、风险的转移、风险评价方法。

1.2.3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

安全标准化风险管理在策划阶段确定风险评价范围、评价准则及管理责任后。应针对不同评价范围和评价目标选取适当的安全评价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选取的评价方法既要简单易行,又要能适应危险化学品企业危险有害因素的特点,常用安全风险评价方法的比较见表2。

结合以上评价方法和建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推行安全标准化建设的经验及危险化学品企业特点进行分析,建议危化品企业在建立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初期,可首先选择4种评价方法: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检维修、开停工以及其他作业活动进行分析;应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对设备设施进行分析;应用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LEC)对作业条件进行分析;应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对重点和关键的工艺过程进行分析。

1.2.4风险控制

风险的辨识与评价工作结束后,应按照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的要求开展对重大风险的识别与评价,确定重大风险;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作业条件重大风险,危险度评价等。并依据企业情况以及管理方式合理确定重大风险的控制措施。

2建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肥分公司建立安全标准化过程及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007年,公司荣幸被选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与陶氏化学公司“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示范合作项目”试点企业,2008年8月通过了安全标准化二级企业的评审,初步建立起安全标准化工作体系。2010年至2011年进行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整合,2012年3月通过了二级企业复评验收。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要推动和创建一级企业还存在一些问题。

2.1安全标准化建设基础条件较差

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的大化肥装置已运行18年,设备逐年老化,各种隐患突出。化工园区的建立周边危化品企业影响增加,作业环境相对复杂。年产45万吨合成氨/80万吨尿素的大化肥装置建成两年,未正式投入生产,存在许多未知隐患。目前公司采用一套班子管理两套装置,人员协作相互调集未真正得到验证。这些客观因素都极大地制约了安全标准化建设的进程。

2.2对安全标准化规范认识模糊

2.2.1与现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重复

2.2.2对通用规范的内涵理解不够全面

特别是公司中层干部对《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学习理解不够,可能认为安全标准化工作是安全管理部门的事,与其他部门、车间没有关系,造成在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时出现安全管理部门“单打独斗”的现象。

2.3风险管理不够完善

2.3.1风险管理范围分类不清

2.3.2风险评价方法应更加具有针对性

目前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标准化风险评价方法还停留在采用是非判断法,危险可操作性评价法(LEC法)。重大风险的评价也是采用简单的是非判断和半定量的分析方法。风险分析的深度、准确性、量化程度不够。风险评价方法对复杂的合成氨工艺的针对性不够。

3建立企业安全管理的风险管理模型

4结论

安全标准化有助于帮助企业建立安全运作模式,从而治理隐患,防范事故。风险管理是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础和核心。只有重视风险管理、全面认识风险、准确评价风险才能控制风险。有效开展安全标准化风险管理能够促进企业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减少决策的风险性,能为企业提供安全的经营环境,能够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能够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期刊李晶浅谈危险化学品风险管理标准化江苏氯碱2010年第1期第4页至第9页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进度;风险分析;控制措施

引言:土木工程进度若失控,必然会导致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甚至可能影响土木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通过风险分析分析可以了解进度计划实现的风险有多大,同时根据实施过程中实际建设情况的风险分析和修正,对实施进度进行控制调整,并采取措施进行应对和准备,以确保项目按预定目标顺利完成。

1土木工程施工风险分析的主要内容

1.1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就是在识别,评价及分析风险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管理技术及手段对土木工程项目可能发生的一定的预防及处理,尽可能的控制风险,使其向有利条件转化,并能在风险发生后及时采取主动的补救措施。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来说,风险管理的过程如下:预测及识别风险。通过信息收集,分析出可能发生的风险,并对其可能性进行专家咨询以及寻求实验认证,将可能发生的风险记录在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及评估,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危害性,评估其对工程项目的潜在影响,并近其危害大小列制风险清单;根据所列的风险清单,针对不同危害程度的风险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2土木工程施工进度风险存在的主要因素

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由于自身的复杂性、工程量庞大、建设周期长、涉及单位多等原因,使得很多因素都会对工程工期造成重要影响。只有通过全面分析和预测对工期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才能更好的控制工程工期,节约资源。各种常见影响因素如下。

2.1工程变更

很多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都存在工程变更,要么是施工变更,要么是设计变更。有些工程线比较长的工程,大多都存在勘察设计的质量不全面,设计参数的取值没能完全符合实际的需要,存在主观性,这些都是由于地面与地下的情况变化复杂而造成的。导致了施工变更的出现,从而影响施工进度。而设计变更主要有施工图设计变更、复用图设计变更和技术交底会上设计变更。

2.2技术

土木工程的施工,为了满足其需要,在很多方面采取的技术标准也是相当高的,比如在填筑材料、地基结构、质量的控制标准、工后下沉控制、为抵御不良环境而加固等方面。这就需要严格控制勘察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工程的施工进度就会应为这些技术的水平和熟练程度不同而受到影响。

2.3设备和材料

3土木工程施工进度风险控制措施

通过对项目管理中可能存在的费用风险因素的分析与评价,在施工过程中过程中针对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采取必要的费用风险防范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风险的控制措施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解决。

3.1编制和优化施工方案

通过使用新工艺、新材料,改进和优化施工方案,加快工期进度,在增加保险系数的同时,编制出切实可行且能降低风险的施工组织计划。

3.2施工阶段

合理控制项目施工过程中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以及管理费等费用,可以降低施工进度风险。

(1)人工费用的控制

(2)材料费的控制

控制工程施工的费用,降低风险,关键是对材料费用的控制。材料费用的控制可以按照“量价分离”的原则,从材料的价格和材料的用量两方面进行控制。材料价格的控制主要由材料采购部门在实际采购中加以控制,实行严格的材料采购制度、制定好供货合同。在材料用量的控制方面,可以按照《材料消耗定额》计算出单项工程的材料消耗,采取限额发料的方式对材料进行管理。

(3)施工机械费用的控制

施工的机械费主要是由机械的台班单价以及台班消耗量决定的。为了有效的控制台班支出,合理安排施工生产,尽量减少设备的闲置,提高设备的生成利用。加强机械设备的调度工作,提高现场设备的利用率。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尽量避免由于不适当的现场调度而造成设备的闲置。现场设备应当实行“单机单车”核算,降低电力、人工、油料等消耗以及设备维修费用等。

(4)工程质量费用的成本控制

工程质量费用成本系为了保障和提高工程质量所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为达到标准而产生的一切质量事故损失费用的总和。我们可以对工程质量预防成本、工程检测成本、工程质量事故成本以及过剩投入成本等几方面进行成本控制,保障总的工程目标顺利实现,降低风险。为了更好地控制施工质量施工成本,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切实加强质量管理,严把各道工序的质量关,提高质量的一次合格率,防止返工及质量事故的发生,降低质量成本以及工程检测成本,降低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各种影响土木工程施工进度风险因素的研究和分析,制定合理且符合多方利益的施工进度表,从而合理的控制施工进度,使建设工程能够预期或者提前竣工并投产使用,发挥建筑产品自身特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马玉忠.建筑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控制机理研究[J].科技信息,2011(35).

TheguidancefordevelopingHSEimplementationprogram

inworkunitsofoilfieldenterprises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基层队实施HSE管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旨在指导基层队编写HSE实施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油田企业地震队、钻井队、试油(作业)队、采油(采气)队、测井队、录井队、联合站、油气处理站(库)、浅海钻井(采油)平台等基层队。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Q/SHS0001.1—2001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体系

Q/SHS0001.2—2001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油田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规范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中国石化[1999]安字467号

3基层队实施HSE管理的要求

3.1建设类基层队

a)地震队、钻井队、测井队、录井队、试油(作业)队、浅海钻井平台等属建设类的油田企业基层队,应在施工前或对外承包工程完成投标书中,完成HSE实施程序的编写工作。

b)编制HSE实施程序时,应根据业主招标通知书中HSE管理的要求进行,并与业主的HSE管理体系保持一致。

c)HSE实施程序编制完成后,应作为项目标书的一部分交业主审查。

d)作为承包商,施工过程中应自觉接受业主委派的HSE管理人员的监督。

3.2运转类基层队

采油(采气)队、联合站、油气处理站(库)、浅海采油平台、气体处理装置等属运转类的油田企业基层队,应在投产前或正常生产中编制HSE实施程序。

4建设类基层队HSE实施程序

4.1HSE实施程序的编制要点

4.1.1基层队概况描述

主要内容包括:

a)工作类型;

b)人员状况;

c)工作性质;

d)工作量;

e)主要设施与设备;

f)HSE管理状况;

g)主要生产作业班组情况等。

4.1.2调查报告

基层队开工前或在对外承包工程投标书完成前,应对生产(施工)区域进行全面的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调查范围包括:

a)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气候);

b)社会环境

1)施工所在地的工业、农业、宗教、经济发展状况、社会治安状况、卫生防疫情况;

6)最近集贸市场(可提供基本生活物品)的地址、距离;

4.1.3领导承诺和方针目标

4.1.3.1领导承诺

b)员工的承诺可参照中国石化[2000]安监字6号文件的要求和应履行的HSE职责,结合本岗位的实际,由本人以文字形式提出,并以适当的形式予以公示,接受本单位领导和员工的监督。

4.1.3.2HSE方针

基层队HSE方针应与公司的方针保持一致,即: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全员动手,综合治理;

改善环境,保护健康;

科学管理,持续发展。

4.1.3.3目标

a)基层队提出的HSE目标应符合或严于企业、二级单位的HSE目标;

b)HSE目标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应体现对本单位各项HSE管理工作的控制;

c)具体的工作和活动,应制定详细目标和量化指标;

d)通过实施HSE管理,实现无事故、无污染、无人身伤害。

4.1.3.4责任

基层队正职领导是HSE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在以下方面负领导责任:

a)组织实施安全、环境与健康一体化管理,提高基层队的HSE管理水平;

b)通过岗位的HSE表率,树立正确的行为榜样,不断强化和奖励正确的HSE行为;

c)组织制定基层队HSE职责和HSE业绩的管理考核细则,并定期组织检查考核;

d)通过各种形式,搞好职工的HSE教育,提高职工的HSE意识和专业技能;

e)定期组织HSE检查,积极消除事故隐患。

4.1.4组织机构、职责、资源和文件控制

4.1.4.1组织机构

a)基层队成立HSE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由队长担任

副组长:由主管HSE副队长担任

成员:由其他队领导、HSE管理人员、工程(工艺)技术员、设备技术员等组成。

b)制定基层队HSE管理组织机构图。

4.1.4.2职责

应明确基层队领导、管理人员和员工的HSE职责。

4.1.4.3职责考核

a)考核原则

1)基层队领导、管理人员和员工都应接受HSE职责的考核;

2)对HSE职责落实情况应定期检查、考核;

3)基层队领导、管理人员和员工应有HSE业绩、职责考核指标,并将履行情况记录存

档,并反馈至每位员工。

b)考核方式

1)基层队应建立HSE职责定期检查考核制度;

2)基层队队长的考核由上级HSE管理部门进行,基层队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考核由基层

队长牵头,基层队HSE领导小组进行考核和公布;

3)考核内容应纳入基层队的年度经济责任制考核指标,按HSE职责履行情况,做到奖

惩兑现;

4)基层队通过HSE考核程序的实施,及时改进考核程序,严格HSE职责考核,逐步

提高HSE业绩水平。

c)考核内容

HSE考核内容主要包括HSE表现和业绩两个方面,主要内容有:

1)基层队领导

——HSE承诺兑现、目标实现情况;

——HSE职责的履行情况。

2)管理人员

——HSE职责的履行情况;

——对所管辖专业履行HSE情况的监督、检查、考核情况;

——对未能认真履行HSE职责,因管理失误造成事故的处理情况。

3)员工

——遵守和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的情况。

d)考核奖惩

基层队领导、管理人员和员工的HSE职责考核情况要与其经济利益挂钩,并在经济考核

中实行一票否决制。

4.1.4.4资源

a)人力资源

按照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要求,关键生产装置必须配备安全工程师,要害单位(钻

井队、地震队、联合站、建筑安装施工队等)设专职HSE管理人员,其他基层队设兼职HSE

管理人员。

b)培训

1)培训要求

——开工前,应对所有员工进行相应的岗位培训,并具有相应合格证书。

——特种作业人员应持有政府主管部门颁发的安全操作证。

2)培训内容

——安全知识培训;

——医疗保健与急救培训;

——环保知识培训;

——岗位技能培训;

——求生和营救培训;

——工作标准与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

——应急预案培训等。

3)培训考核

培训结束后,必须进行严格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的奖金挂钩。

4)培训的具体要求,按Q/SHS0001.2—2001中4.2.5.1的规定执行。

b)物力资源

1)基层队领导应保证基层队HSE实施程序运行所必需的物质条件,保证抢险救火、隐

患整改等重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2)基层队领导应为HSE管理人员提供必备的工作用品、用具。

4.1.4.5文件控制

基层队应按Q/SHS0001.2—2001中4.2.7的要求,确定基层队控制的管理文件和技术资料,制定文件管理制度、保密制度,保存现行有效版本。

4.1.5风险分析和隐患整改

基层队应在施工前或直接作业开始前,对装置(设备)的固有危险性、作业场所的危害因素、工艺操作过程的危险性、主要生产环节和直接作业环节的危险性进行风险分析,提出并组织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4.1.5.1风险分析

a)生产装置(设备)、作业场所的固有危险性分析

1)工艺过程及物料、产品的火灾爆炸危险性、重点危险部位、已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

2)生产、工作场所的物理性化学性危害因素、危险源点、危害范围、危害程度、已采

取的防护控制措施;

3)环境污染的可能性、三废处理措施和检测控制手段;

4)针对固有危险性分析,提出、编制和实施HSE工程技术措施和HSE管理措施。

b)主要生产环节和直接作业环节的风险分析

1)列出基层队的主要生产环节、直接作业环节和关键操作的项目内容;

2)对每一个生产环节、作业环节和关键操作可能产生的危险能量、危害形式、危害范

围、危害的程度进行分析预测;

3)根据分析预测情况,编制、实施针对性的安全处理措施和安全防范措施;

4.1.5.2隐患整改

a)基层队应在施工前和在生产过程中,组织开展定期HSE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和隐患,及时进行整改。

c)基层队无法进行整改的隐患,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并记录予以保存。

4.1.6承包商和供应商管理

4.1.6.1承包商管理

a)施工前的准备

1)组织对承包商施工人员进行HSE教育。

2)建立施工现场的HSE管理监督制度,落实专人负责施工现场的监督和管理。

3)检查承包商施工设备的安全状况,审查承包商施工项目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

4)配合承包商对施工项目的固有危险性进行分析,制定应急预案。

6)制定和实施易燃易爆、有毒物料的管理控制措施。

7)办理有关作业许可证和车辆进装置通行证.。

b)施工过程中的监督检查

1)监督检查承包商施工人员安全作业票证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施工人员的遵章守纪情况,

提出纠正、处理意见。

2)建立与承包商进行协调、联系制度,协调解决生产施工中出现的问题,防止生产、

施工出现管理脱节和配合失误。

3)检查承包商施工人员对异常情况下的应急反应处理能力。

4)将施工作业地点列入生产班组临时巡回检查的范围,岗位人员按时检查施工作业点

的施工作业情况和施工作业人员的违章现象,及时予以纠正和处理。

5)协助承包商进行事故调查。

c)施工后的现场交接

施工完毕后,应与承包商进行现场交接、确认。

4.1.6.2供应商的监督

a)制定供应商送料接卸监护管理规定,指定专人负责车辆、人员和接卸过程的安全监护工作;

b)制定供应商现场技术服务安全管理规定,明确本单位技术负责人和供应商技术服务人员的HSE职责和权限。

c)制定设备(仪器、材料)的入库、使用和管理制度,以确保使用安全。

4.1.7装置(设施)设计和建设

a)基层队应安排工艺、设备技术人员参与装置(设施)的建设,对施工过程实施监督,保证施工队伍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对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工艺、设备变更,按照变更管理的要求执行。

b)基层队应与外来施工队伍签定“安全责任书”,明确施工队伍在施工过程中应遵循的有关事项及违规处罚规定,并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前的HSE教育。

c)基层队应安排HSE管理人员对施工(建设)现场进行监督,对违反HSE管理要求的施工人员,有权制止。对严重违章的,应中止其施工。

4.1.8运行和维修

4.1.8.1要求

a)对所有新安装和改造的设备,要进行开车前、开车后审查。审查情况要记录存档,确认建设(建造)与设计相符,所需的验证试验全部完成并被接受,所有建议(偏差)都有了结论并得到指定技术主管部门的批准。

b)设置关键运行参数并定期监测。为保持装置在规定参数范围内运行,员工应清楚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c)编制明确的开车、操作、维修和停车规程。

d)停车维修和改造的设备再次投用前,要进行检查和试验,并记录检查结论和实验结果。具体按中国石化[1999]安字467号文件中《安全检修制度》和《改扩建、检修施工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执行。

e)制定综合性的“三废”管理办法,确保“三废”排放量降到最低,得到复用、循环或进行了恰当的处置。

4.1.8.2基层队应制定和完善以下有关管理规定和制度

a)设备拆迁及安装安全要求;

b)现场消防器材的配备及防火安全要求;

c)工业动火管理;

d)隐患报告制度;

e)营区(营地)HSE管理;

f)会议制度;

g)健康管理;

h)危险物品管理;

i)设施、设备的管理;

j)作业许可证管理;

k)用电管理;

l)环境保护管理;

m)采购管理;

n)HSE检查制度;

o)事故管理;

p)HSE检查考核制度;

q)HSE实施程序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制度等。

4.1.9变更管理和应急管理

4.1.9.1变更管理

对人员、工作过程、工作程序、技术和设备(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应进行有计划地控制。

a)变更提出者应按统一要求填写《变更申请表》,经基层队领导签字审查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b)变更实施过程中,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故,基层队应配合变更主管部门制定应急预案,并明确项目负责人、项目监护人及HSE监督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c)基层队应将变更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通知有关人员;

d)变更实施结束后,基层队应对变更项目进行初步验收,提出初步验收意见;

4.1.9.2应急管理

在作业开始前,针对有可能发生的着火、爆炸、有毒有害物质泄漏、中毒、机械伤害、环境污染等突发事件,成立应急小组、制定应急程序、准备应急物资并进行应急演习,保证每个员工都熟悉应急程序。

a)编制应急预案应做以下工作:

1)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险情进行识别和分类;

2)明确应急组织;

3)确定应急抢险原则;

4)明确应急后勤保障系统(通信、消防、医疗卫生、物资供应及应急调度系统);

5)明确应急可依托的力量;

6)明确详细的应急行动程序等。

b)应急预案的主要附件

1)平面布置图;

2)区域位置图;

3)工艺流程图;

4)危险点源图;

5)消防设施图;

6)逃生路线图;

7)监控设施分布图等。

c)其他规定,按照Q/SHS0001.2—2001中4.7.3的要求执行。

4.1.10检查和监督

基层单位每月应组织一次全面的HSE检查。常规的HSE管理工作检查,包括日常、定期和不定期等方式;

4.1.10.1日常检查

a)生产岗位的班组长和工人应严格履行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并对安全监控危险点进行重点监控;

b)非生产岗位的班组长和工人,应根据本岗位特点,在工作前和工作中进行检查;

c)基层单位领导和HSE管理人员,应每天、每班深入现场,进行HSE检查,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组织整改,本单位无法整改的,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并记录予以保存。

4.1.10.2定期检查

a)季节性检查

基层队应组织有关人员开展季节性HSE检查:春季以防雷、防静电、防解冻跑漏为重点;

夏季以防暑降温、防台风、防汛为重点;秋季以防火、防冬保温为重点;冬季以防火、防爆、

防煤气中毒、防冻防凝、防滑为重点。

b)节日检查

节日前对安全、保卫、消防、生产设备、备用设备等进行检查。

4.1.10.3检查人员应将检查情况记录在《HSE检查台帐》上。对查出的问题和隐患,应分类整理和登记。

4.1.10.5基层队应编制下列直接作业环节和危险源点的安全监督要点:

a)用火作业;

b)进设备作业;

c)破土作业;

d)临时用电作业;

e)高处作业;

f)设备仪表维修作业;

g)物料装卸作业;

h)气瓶充装作业等

4.1.10.6奖惩

基层单位应制定检查考核制度,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违纪人员进行必要的处罚,对发现重大隐患,避免重大事故的有关人员进行奖励。

4.1.10.7检查和监督的其他要求,按Q/SHS0001.2—2001中4.8的规定执行。

4.1.11事故处理和预防

a)发生有人员伤亡的事故时,基层队应及时抢救伤员、保护现场、采取防止事故蔓延和扩大的措施。

b)应积极配合上级部门进行的事故调查。

c)事故处理要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

d)应通过不同形式和途径的HSE教育,提高员工预防事故的能力,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

e)其他要求,按Q/SHS0001.2—2001中4.9的规定执行。

4.1.12审核、评审和持续改进

a)基层队应定期开展内部审核活动,并积极配合上级单位对其进行的HSE管理体系内部和注册审核,不断提高HSE管理水平。

b)基层队领导应定期组织开展HSE管理体系评审,根据评审结果不断修订、完善本单位的HSE实施程序。

c)审核和评审的具体要求,按Q/SHS0001.2—2001中4.10的规定执行。

4.2HSE实施程序的审批和实施

4.2.1审批

HSE实施程序编制完成后,应报上单位HSE主管部门审查,管理者代表审批后方可实施。

4.2.2实施

基层队应严格按照HSE实施程序的要求开展各项工作:

a)定期为上级部门和业主完成HSE表现报告;

b)自觉接受业主HSE管理人员的监督和检查;

c)选派合格的HSE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HSE管理;

d)每位员工都必须严格遵守HSE管理规章制度及工作程序,不得损坏生产设施、危害双方人员的健康与安全。作业中的不安全行为一经发现,应立即纠正;

e)发生突发事故,应执行应急预案,向上级主管部门和业主HSE监督报告,并记录予以保存。

5运转类基层队HSE实施程序

5.1HSE实施程序的编制要点

5.1.1基层队(站、库、装置、平台等)概况描述

a)工艺简介;

b)主要工艺参数;

c)人员状况;

d)主要设施与设备;

e)上一级公司HSE管理简况;

f)主要生产班组情况等。

5.1.2调查报告

装置(站、库、平台等)投产前,或正在运行中,都应对所在区域进行全面的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调查范围包括:

1)装置(站、库、平台等)所在地的工业、农业、宗教、经济发展状况、社会治安状况、卫生防疫情况;

2)装置(站、库、平台等)所在行政辖区单位的名称、地址、距离、负责人、联系电

话;

5.1.3领导承诺、方针目标和责任

按4.1.3的要求执行。

5.1.4组织机构、职责、资源和文件控制

按4.1.4的要求执行。

5.1.5风险分析和隐患整改

a)油气站(库)、联合站、气体处理装置、浅海采油平台等,在项目建设前,应开展劳动安全卫生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正常开工后,应按公司的要求,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评价。具体要求按Q/SHS0001.2—2001中6.0的要求执行4.5的规定执行。

b)生产过程中,每个班组、员工都应开展风险分析和隐患整改活动,具体要求按Q/SHS0001.2—2001中4.1.5的规定执行。

5.1.6承包商和供应商管理

按4.1.6的要求执行。

5.1.7装置(设施)设计和建设

按4.1.7的要求执行。

5.1.8运行和维修

5.1.8.1要求

按4.1.8.1的要求执行。

5.1.8.2装置(站、库、平台等)应制定、完善并实施以下有关管理规定和制度

a)工业动火管理;

b)隐患报告制度;

c)健康管理;

d)环境保护管理;

e)用电管理;

f)消防器材的配备及防火安全要求;

g)危险物品管理;

h)设施、设备的管理;

i)装置工艺、技术管理;

j)开工、停工程序;

k)装置检修管理规定;

l)会议制度;

m)培训制度;

n)职工公寓HSE管理;

o)作业许可证管理;

p)特种作业人员管理;

r)外来施工队伍(人员)管理;

s)事故管理;

t)HSE检查考核制度

u)HSE实施程序内部审核和评审制度等。

5.1.9变更管理和应急管理

5.1.10检查和监督

按4.1.10的要求执行。

5.1.11事故处理和预防

按4.1.11的要求执行。

5.1.12审核、评审和持续改进

按4.1.12的要求执行。

5.2HSE实施程序的审批和实施

5.2.1审批

HSE实施程序编制完成后,要报上一级公司HSE主管部门审查,经管理者代表审批后方可实施。

【关键词】业主方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

工程建设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高、涉及专业多,及易受外部因素(如政策、经济环境、天气等)的影响等特点,因此,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因素多、风险影响大。特别是作为项目投资方的业主单位,不仅要对项目建设过程负责,还要考虑前期决策和后期运营的影响。对于业主方而言,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识别项目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才能确保建设项目的成功。

1.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特点

1.1项目风险

1.2项目风险管理

项目风险管理是指对风险从认识、识别、分析、评价、处理、监控以及所采取应对措施等一系列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指风险管理的主体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并以此为基础上,采取主动行动,合理地使用自留、规避、减轻、分散或转移等方法和技术对活动或事件所涉及的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以合理的成本保证安全,可靠地实现预定的项目目标。

1.3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的特点

工程建设项目作为集成了多项因素的大型活动,具有涉及专业广、干系人多、项目规模大、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高、内容复杂、对管理水平要求高等本质。基于工程建设项目的这些特点,可以归纳出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的以下特点:

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贯穿于工程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项目风险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项目风险若不能及时得到控制,损失可能十分巨大,甚至是灾难性的。

1.4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特点

(1)风险管理是与工程管理其他管理职能有机整合。项目风险管理是将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融入现有工程管理的各项职能,在风险管理方法的指导下,对现有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职能的强化,与项目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投资管理、HSE管理等职能有机结合在一起,与现有的工程管理体系、制度、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和提升,从风险管理的视角整合其他职能,使风险管理活动落实到项目各项管理活动中。

(2)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须考虑工程建设项目特点。工程建设项目的一次性特性、独特性特性明显。工程建设项目全面风险管理要依据特定工程建设项目的复杂性、规模、技术专业、工艺程度、工程建设项目类型、项目管理模式以及项目所处地域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3)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贯穿于工程的全生命周期,是全过程的风险管理。包括从项目立项开始到运行的全过程风险管理,且需要在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不断地进行之中,逐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4)由于项目具有的一次性、阶段性特点,项目立项决策和设计阶段对项目能否成功有根本性的影响,所以这两个阶段的风险管理是难点和重点。

(5)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是全方位风险管理。要针对工程建设项目每个目标的风险管理(如进度、质量、费用、安全环保等);针对工程建设项目每一部位的风险管理(如建筑工程、安装工程、设备制造等);针对建设过程的每个工作环节、针对项目的每个决策的风险管理。

(6)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是全员风险管理:工程建设项目的所有参与主体、参与主体的所有部门、各部门的所有人员等均须具备风险意识,基本的风险识别能力、基本的风险应对能力、能为专业人员提供基本数据信息。

2.工程项目风险分析

本部分从项目环境风险、项目本身风险、项目参与主体行为风险三个方面,对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进行了分析。

2.1项目环境风险

(1)政治环境风险。如政策体系是否完整、连贯、具有一致性、是否透明、政策是否会有变化,政府办事效率高低,地方保护主义是否严重;是否存在腐败现象等。

(2)经济环境风险。如通货膨胀因素、利率变动、税种税率的变动、国家宏观规划调整、征地拆迁补偿标准、物资设备材料供应水平等因素。

(4)社会环境风险。主要考虑项目所处地区是否存在社会治安、社会风气不良,是否存在罢工、群殴、破坏、偷盗等现象,是否了解偏远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的宗教、风俗习惯等因素;

(5)自然环境风险。主要考虑当地的工程地质地貌条件,水文气象条件,地震、海啸、洪水、台风等恶劣气候等发生的频率和破坏程度。

2.2项目本身风险

(1)项目决策风险。主要考虑项目立项是否存在不可行因素,项目产品市场是否可能发生变化,项目现金流计算是否失误,实施项目需要的资金及其他资源是否能够满足等。

(2)项目技术风险。主要表现在工程勘察资料及有关资料不正确,设计方案不合理,设计缺陷,使用了不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存在重大技术难题等造成的风险。

(3)项目合同风险。主要表现为合同条款不完整,合同责任与风险分担约定不明确、不公平,合同条款语义模糊,合同有效期规定不合理等造成的风险。

(4)项目实施和管理风险。

包括项目组织结构不合理,人员能力不足等风险;原始勘察依据不全,设计方案缺陷、项目变更过多;设备、施工、工程质量不达标;人工、材料、设备、施工、安装等费用超出预算或失控;设计不能按计划完成,施工不能按时进场,材料设备不能按时到位,工程不能按期完工等;发生保安、偷盗事故等;施工现场发生职业病、传染病等健康事件。

(5)项目试运行与验收风险。试运行方案未审批,试运行所需外部条件不具备,试运行程序与职责不清,验收标准不明确等。

2.3项目参与主体行为风险。

投资者或业主支付能力差、改变投资方向、不履行合同责任等而产生的风险;承包商(分包商、供应商、设计单位)技术或管理能力不够,缺乏职业操守和责任心,不履行合同责任等而产生的风险。

3.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策略及建议

3.1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

项目风险管理过程可以分为项目的风险管理规划、风险识别、定性分析风险、定量分析管理、应对风险规划和监控风险六个过程。

(1)风险管理规划

风险管理规划指决定如何开始、规划和实施项目风险管理活动的过程。风险管理规划过程应在项目规划过程的早期完成。

(2)风险识别

识别风险是指要确定哪些风险会影响项目,并以书面形式记录其特点,并将其特性记载成文。

(3)定性风险分析

定性风险分析指风险分析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考虑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发生后对项目目标的影响程度,并对已识别风险的优先级进行评估。

(4)定量风险分析

定量风险分析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风险概率和损失影响幅度进行评估和汇总的基础上。对定性风险分析过程中作为对项目存在潜在重大影响而排序在先的风险进行量化分析。

(5)风险应对规划

规划风险应对指要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尽可能地消除或减轻风险;还要通过适当的风险转移安排来减轻风险事件发生后对项目目标的影响。

(6)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指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跟踪已识别的风险、监测残余风险、识别新风险和实施风险应对计划,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估。

3.2项目风险应对策略

(1)风险回避:在工程项目立项决策时,认真分析风险,对于风险发生频率高、可能造成严重损失的项目不予批准,或采用其他的替代方案。

(2)风险降低:如通过修改原设计方案,或是增加合作者和入股人来降低和分散风险。

(3)风险转移:对于不易控制的风险,业主方一般可采用两种转移方法:A、通过签订协议书或合同将风险转移给设计方或承包商。B、保险。即对可能遇见的风险去投保,这是防范风险的最主要的方式。

(4)风险自留:即使对风险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研究,但总是有一部分风险是不可预见的,因而业主方对这种自留风险只有采用在预算价中自留风险费的方法,以应付不测事件。

3.3业主方风险管理建议

(1)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工程项目业主方应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明确各层管理人员的相应管理责任,并设置必要的专门岗位,负责项目风险管理计划的编制、风险管理责任划分,组织和监督风险管理列表的建立、更新和落实,编制风险管理状况的报告。

(2)建立风险管理数据库

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因素多、风险因素不稳定、风险的变数大,而且因素之间还可能存在一定的交叉等,对项目风险的识别和应对带来较大的难度,因此,规范地建立、更新和运用风险列表进行风险管理是进行项目风险管理非常有效的工具。

工程项目组织过程结束后,及时总结项目风险管理成果,为以后同类项目提供基础数据和经验。

(3)借助风险管理机构力量

建设项目业主借助专业的风险管理机构进行建设工程的风险控制,来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的频率和事故造成的损失程度。

(4)投保建设工程保险

建设项目业主可在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实施中通过工程保险等途径消除或转嫁风险。

THE END
1.合同变更流程有哪些免费法律咨询合同变更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 提出变更申请:合同一方或多方认为有需要变更合同的情况时,应https://www.66law.cn/question/50594000.aspx
2.设计变更流程及管理办法(设计变更流程)1、建设单位或代建单位发设计联络单给设计院,对需要变更的部位进行说明,要求设计院进行变更。https://edu.iask.sina.com.cn/jy/2bR6AjJNsL.html
3.[IT项目管理]项目时间管理(本章节3w字爆肝)it项目时间管理project变更管理流程:如何处理进度变更请求,包括评估、批准和实施变更的步骤。 例子 假设一家软件开发公司正在开发一个新的移动应用程序,项目经理需要制定一个进度管理计划,以确保项目能够按时完成。以下是一个详细的例子,帮助你理解计划进度管理的过程: 1.确定项目时间表 https://blog.csdn.net/qq_74776071/article/details/144545216
4.第2章软件过程我国国家标准《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6—88)也把软件生命周期划分成8个阶段,这些阶段是:可行性研究与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实现,组装测试,确认测试,使用和维护。其中,实现阶段即是编码与单元测试阶段,组装测试即是集成测试,确认测试即是验收测试。可见,国家标准中划分阶段的方法与前面介绍的阶段划分https://www.ryjiaoyu.com/book/onlinechapter/46629
5.ADAS/AD开发14ASPICE流程知乎具体工程开发流程步骤(ENG) 现在知道汽车电子零部件供应商里的系统工程师角色来源了吧? 看SYS.1/SYS.2/SYS.3/SYS.4/SYS.5的流程定义,需要这么一个角色来cover对应着五个环节的任务。分别是:需求获取、系统需求分析、系统架构设计、系统集成和集成测试、系统确认测试。 https://www.51fusa.com/client/information/informationdetail/id/415.html
6.软件测试面试必杀篇:2024软件测试面试八股文宝典17、 软件测试按过程分为三个步骤 18、 面向对象的设计如何影响测试? 19、 软件带来错误的原因很多。主要的原因有哪些? 20、 做好软件测试的一些关键点 21、 软件测试的步骤是什么? 22、 如何录制测试脚本? 23、 应该考虑进行如何测试的测试方法 24、 怎样估计测试工作量?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834543922&efid=hd_N8vt67RYeT16kXOYD4Q
7.工厂工资薪酬体系方案(精选13篇)(3)图纸考核对象(单位),图纸计算以单个工程或单位工程全部混凝土量(或合同规定范围全部砼量)作为考核对象,既必须全部计算完一个工程所有混凝土量,才能作为考核依据,否则不予以考核。对于工程比较大划分范围的工程,按所划分的单个范围作为考核对象。 (4)图纸计算范围,按合同约定计算,无合同或合同无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由https://mip.wenshubang.com/fangan/2834875.html
8.错题1一共20 个步骤。” 20、“基线永远不能动,仅在相应范围变更时变动。” 21、“甘特图多用在局部计划或小型项目或大型项目的粗犷层次上。” 22、“里程碑图可以建设公司的项目管理环境,可以为公司做很好的执行流程。” 23、“双代号网络图之所以复杂是因为要加虚活动,表示逻辑上的关系。” https://www.douban.com/note/248564638/
9.变更监事章程修正案(精选13篇)3、项目负责人在收到设计变更文件后,应及时在有关的施工图纸上作好相应的标记,注明变更大概内容、变更时间、变更出处。 二、工程签证管理 (一)、工程签证流程 签证流程:所有增加的工作量和隐蔽工程,必须由现场工程师、项目监理工程师会同审计人员,对所发生的工程量进行现场实测、核准工程量及施工方法,并备案会签,报https://mip.ruiwen.com/gongwen/zhangcheng/223825.html
10.制度变更管理制度(十九)设计和安装过程的改变; (二十)其他。 第十条所有的变更应按其内容和影响范围正确分类。微小变更和工艺设备变更管理执行变更管理流程,参见附录a。同类替换不执行变更管理流程,同类替换范例见附录b。 第四章变更申请、审批 第十一条变更申请人应初步判断变更类型、影响因素、范围等情况,按分类做好实施变更前的各https://www.yjbys.com/zhidu/3100604.html
11.装饰设计合同范本(通用16篇)二、工程步骤 1、设计期限: 设计期限暂定为___天,从乙方收到甲方支付的定金后开始计算,乙方完成___设计图纸并交付给甲方时截止。因甲方变更设计要求或迟延答复,其耽误的时间应从合同约定的`设计期限中相应扣除。 2、设计流程: (1)甲、乙双方签订本合同时,同时支付设计款的___%,作为定金。乙方收到定金后___https://www.jy135.com/hetongfanben/1100001.html
12.医疗器械设计变更的质量管理检测资讯设计变更是一个关键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环节,需要我们采取适当的步骤,确保变更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符合法规要求。结合以往实战经验,提供以下是一些实施建议,期望可以帮助我们在设计变更活动中做得更好: 1)建立有效的设计变更管理流程: 按42062及相关法规要求,企业应建立清晰的设计变更管理流程,包括变更的识别、http://www.anytesting.com/news/1947243.html
13.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复习提纲——第五章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计进行施工图设计应把握两个标准,一个是质量标准,一个是造价标准,并应做到两者协调一致,相互制约。 (四)设计变更 在初步设计阶段由于外部条件的制约和人们主观认识的局限,往往会造成施工图设计阶段,甚至施工过程中的局部修改和变更。这是使设计、建设更趋完善的正常现象,但是由此却会引起对已经确认的概算价值的变化。这https://www.233.com/zaojia/jjkz/zhidao/20060823/141637835.html
14.工程项目管理策划(8篇)2.1.1熟悉图纸。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熟悉图纸,对图纸进行自审,熟悉和掌握施工图纸的全部内容和设计意图。土建、安装各专业相互对照,发现问题;结合投标文件,理清变更、索赔、补差思路,优化变更设计内容,争取将其一并纳入图纸会审纪要。 2.1.2计算工程量。由项目总工程师牵头,组织技术人员充分熟悉施工图纸,分工计算主要材料https://www.unjs.com/fanwenku/482658.html
15.天能核心岗位能力目标值评估? 技能掌握-掌握该职位使用的所有必备的知识技能,包括工具、方法、流程等,对内容运营、活动运营、用户运营、产品运营等几个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 目标 03 结构工艺知识 * 19、知识词典—产品结构设计 熟悉铅酸蓄电池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熟悉铅酸蓄电池的基础知识,了解产品结构设计标准,掌握结构设计常识https://www.wjx.cn/jq/46242162.aspx
16.“我要开电影院”办事指南营业执照2个工作日,电影放映经营许可证9个工作日,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7个工作日,户外广告许可证5个工作日,临时占用街道两侧和公共场地许可证5个工作日,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或备案7个工作日,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8个工作日,税务事项办理可即时办结。不符合相关情形,或涉及增值税专用发票(增https://www.hunan.gov.cn/topic/yjsycb/bszn/lb/201907/t20190724_5405556.html
17.施工阶段全过程造价控制的范围及实施4.审查计划及步骤 (l)首先须吃透工程合同及项目招投标精神,熟悉和了解项目的特点、取费标准和优惠条件等;其次再审查工程预(结)算。 (2)审查工程预(结)算。先审查定额(换算)、材料价格(补差)、取费标准等;再审查设计变更及经济签证等费用,最后计算工程量审查工程图纸部分的费用。 https://www.jianshe99.com/html/2005/6/ya060901520112650024070.html
18.项目变更管理计划怎么做零代码企业数字化知识站在项目变更管理计划中,明确变更流程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环。一个清晰的变更流程包括变更请求的提交、评估和批准等多个步骤。首先,需要规定变更请求的提交方式,这可以是通过邮件、项目管理软件或是专门的变更请求表格。在这里,推荐使用简道云,它提供了强大的在线表单功能,可以方便团队成员提交变更请求。官网地址:https:https://www.jiandaoyun.com/blog/article/740250/
19.S/4HANA物料账实际成本:理解版本迁移时的基本改变和影响6). 有可用的物料账服务台来支持新的设计; 7). 在实施或迁移到带有实际成本的SAP S/4HANA 1610中,没有更重要的SAP注释了。 8). 在SAP S/4HANa 1610中,后期价格变更流程是必要的。 13. 答案 1). 正确,在SAP S/4HANA 1610中,引入了带有实际成本的物料账变更。你可以在相应的简单列表文档(Simplification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835357
20.艺术设计学院(3)掌握建筑及室内设计制图与识图知识。 (4)掌握建筑及室内设计相关规范知识。 (5)掌握室内设计艺术与技术基础理论知识。 (6)掌握建筑及室内设计材料、构造、施工知识。 (7)掌握室内家具与陈设知识。 (8)熟悉建筑物理与设备知识。 (9)熟悉室内装饰工程概预算知识。 https://www.gzjszy.cn/site4/n248/20230928/i4691.html
21.OPENIC之IFP:集成电路设计流程平台每个IC 设计流程的最小任务(task),都可以通过几个逻辑行为来实现,我们把每个逻辑行为称为一个 Action。 每一个 task 的实现步骤,都可以抽象为如下 6 种 Action。 每一个 Task 可能只用到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Action,也可能用到全部 Action。 1.4.3 单个行为的属性(从 Action 到 Atrribute) https://blog.eetop.cn/blog-640161-6952054.html
22.PMP202351CTO博客遵守变更流程10步:预防--1变更请求--2分析影响--3备选方案--4CCB批准--5更新项目管理计划--6沟通干系人--7执行--8检查--总结;; 组织过程资产与事业环境因素 1、组织过程资产是具体的(如流程与程序、模板、档案、经验教训、知识库等)2、事业环境因素是宏观的(如外部的法律、法规、国家政策与市场环境;内部https://blog.51cto.com/u_15535797/6792856
23.设计变更管理审计:8大关注点16个审计流程(收藏)审查是否建立设计变更台账,并做到一单一结,一月一清; 审查是否对设计变更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包括增加的成本及工期; 审查是否对设计变更的责任进行索赔。 设计管理审计的一般流程 设计管理审计本质上是管理审计。在审计时需要重点关注设计单位管理,设计方案管理及设计变更管理三个大的风险。一般流程如下: https://www.360doc.cn/article/1086259800_1086259800.html
24.技术管理学习整理第一个角度是建立协作机制,通过机制来约定协作的动作,以此来保证大家“动作协调”。所谓靠机制,就是设计一套方案,来专门应对某个场景出现的问题,这套方案可以指导和“搀扶着”员工做好这类工作。机制建立的5个步骤:1)首先要明确该机制要解决什么场景下的什么问题,即明确目标,比如服务报警响应机制、公关事件应对机制https://www.jianshu.com/p/45372c2daf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