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在拿到科大讯飞智能办公本MAX的时候都会惊呼一声:“哇,这么大?!”讯飞智能办公本MAX的确不负其“MAX”之名,搭载了一块13.3英寸的EInk墨水屏,这尺寸已经和13寸笔记本无异,区别在于远比普通的笔记本更轻更薄。
我们具体来看讯飞智能办公本MAX的ID设计,首先是产品正面,被一整块平整的屏幕面板覆盖,墨水屏独特的磨砂质感令其无论是观感还是触感都非常舒适。同时,讯飞智能办公本MAX正面的设计也很简洁,除了顶部细而窄长的扬声器阵列和屏幕下方细线药丸状的触摸式Home键,就没有其他多余的设计元素了,视觉上拥有很强的一体感。
沿着屏幕边缘柔和过渡到讯飞智能办公本MAX的铝合金中框,两者的衔接处严丝合缝。
这款智能办公本整体厚度只有5.2mm,非常薄,特别是在如此大尺寸机身的衬托下,更是薄得像一块玻璃,因此机身中框可以说是在方寸之间塞进了电源键、USB接口、SIM卡槽等部件。
再看机身背面,同样秉持着简约的审美原则,只有科大讯飞的镀银Logo和方很小的产品型号文字,两者居中在同一中轴线上,很有秩序感。同时背壳表面也做了细腻的喷砂处理,质感十足。
别看讯飞智能办公本MAX尺寸很大,但实际使用时拿在手上却很轻盈,重量只有560g,这显然得益于超薄的机身。而且由于机身中框采用了微微的弧度设计,日常使用将其握在手上也没有明显的割手感,手感极佳。
总体来说,讯飞智能办公本MAX在外观上延续了简洁、精炼的传统,轻薄但扎实,很有一种沉稳可靠的学术气质。如果你是习惯踏实做研究的用户,不喜张扬,相信这款产品会很入你的眼。
大屏阅读体验
科大讯飞在今年5月曾推出一款面向职场办公人士的讯飞智能办公本Air,而全新的讯飞智能办公本MAX在定位上与之有所不同,它更加强调为高校老师、学者、科研人员等长期有文献阅览需求的专业人群提供出色的阅读体验,正因如此,它搭载了一块13.3英寸的超级大屏。这个尺寸接近A4纸,分辨率更是达到了2200×1650,像素密度为207ppi,视觉观感清晰细腻,基本上就和观看正常的纸质读物差不多。
如果你是上面所说的教师、学者、科研人员,可能经常需要阅读一些PDF格式的文献,这些文件在普通便携设备上观看体验往往较差。而讯飞智能办公本MAX则有天然的优势,媲美A4纸大小的视野,让其可以完整呈现原版文件,无需反复放大缩小,也能大大减少滑动屏幕的次数。
不仅如此,讯飞智能办公本MAX还提供PDF的AI优排功能,智能优化排版,包括去水印、去黑边、去页眉页脚、自动裁切等。比如下面这份PDF文件,在开启AI优排功能后,图文排版界面的确更美观好看。
而且使用办公本配套的Wacom磁吸电磁笔,你还可以在PDF上直接进行各种修改和标记。比如手写批注,直接写下你的感想和批语。
划选查询则只需用笔轻轻一划,就可以选中对应文字,然后进行查询等操作。
快捷标记也是用笔轻轻一划,就能对选中的重要文字进行高亮标记。
你甚至可以利用“心得”功能,切换横屏,一边阅读,一边记录心得,读书笔记还能导出。
讯飞智能办公本MAX还可以对PDF文件进行翻译,只需轻点顶栏的翻译按钮,就能对当前页面进行翻译,目前支持中英互译。
总之,使用讯飞智能办公本MAX阅读各种PDF文献资料,那叫一个舒适高效,不仅看得舒服,记录批注什么的也舒服。
当然,除了查看PDF文献资料,你也可以使用讯飞智能办公本MAX阅读其他内容,体验也是很不错的。无论是看小说还是看新闻,超大屏幕都能容纳更多的内容、更大的字体,带来更高的文字阅读效率,特别是在看漫画的时候,对话框里的小字也能轻松看清。
阅读内容方面,讯飞智能办公本MAX有自带的书城、整合新浪新闻的网络资讯内容,你也可以收藏网文到讯飞智能办公本MAX上进行阅读,如果这些还不够,你还可以将讯飞智能办公本MAX关联自己的网盘或OneDrive网盘账号,这样就可以直接读取网盘中的内容了。
总之讯飞智能办公本MAX的可阅读内容是很丰富的,再加上一些外部导入内容的方法,基本上没有你想在办公本上看却不能够的情况。
手写笔书写体验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讯飞智能办公本MAX配套的Wacom定制磁吸电磁笔,在书写方面的体验到底如何。
这支笔笔身大小和传统圆珠笔几乎一样,握笔时手感也很自然顺手。同时,手写笔采用弹性维笔尖,和墨水屏纸张一般的磨砂表面非常搭配,同时还有精心调校的屏笔摩擦感,能偶最大程度还原真实纸笔书写的体验。并且,讯飞智能办公本MAX的屏幕为柔性墨水屏,更采用了0.1mm悬空屏工艺,这进一步增强了类似纸笔书写的那种柔软弹性质感。
实际体验时,IT之家用这支笔在讯飞智能办公本MAX的屏幕表面进行书写,笔尖和屏幕的触感的确非常细腻,那种精细的阻尼感是普通光面玻璃屏幕无法实现的。
作为电磁笔,其笔迹的延迟也比普通电容笔更低,延迟几乎感觉不到,官方称低到30ms,同时还支持4096级压感,总之书写时和用真实墨水笔的感觉差不多,下笔就有笔迹。
而且,这支笔使用过程中不需要充电,拿起笔就可以直接书写,不用担心有没有电,这也让讯飞智能办公本MAX的使用体验更接近真实的纸笔。
除了可以在按钮中设置橡皮擦,其实手写笔的笔帽部分也可以充当橡皮擦,用笔帽在屏幕上来回擦拭,就可以将字迹擦除。
实际使用时,在讯飞智能办公本MAX新建一个笔记,然后就可以直接用手写笔进行书写,例如开会时做会议记录,工作中有创意灵感时随手记录等,都比调用输入法打字更方便。
在笔记应用中,你还可以设置手写笔笔形的效果,如铅笔、钢笔、水笔、细毛笔等,也可以设置笔迹的粗细,这样就可以写下不同效果的字迹,应对各种书写需求。
而如果你需要将手写的文字转换成印刷体,以便用在正式的文档中,也很方便,只需要在笔记应用顶栏“转文字”按钮中轻点,就可以快速将手写文字转为印刷体。
比如使用时IT之家就将下面一段手写文字转化为印刷体,其中包含不同笔形所写的字,在OCR技术加持下,转化的过程很快速,正确率也比较高,虽然不免有转错的文字,但数量不多,后期调整很方便。
同时,配合手写笔,在你使用讯飞智能办公本MAX看书阅读时,还能实现很多实用的功能,包括前面说到的直接在图上进行批注、划选查询、快捷标记、心得笔记等功能。
总之可以看出,讯飞智能办公本MAX在与手写笔的配合体验方面确实做了细致的打磨,从而为大家在日常办公中经常会遇到的文本处理、记录等场景带来了舒适、高效的书写体验。
2、AI语音和协同办公体验
通常教授、专家学者们参加学术研讨会议时,免不了要做各种记录,这时候光是手写显然不够,还需要配合语音记录,然后后期转文字。而这恰好也是讯飞智能办公本MAX的强项。
讯飞智能办公MAX搭载了四麦克风阵列,使用时,选择笔记顶部的“记录”按钮,办公本就开始进行录音、语音转文字,自动记录会议内容了。
实际测试时,IT之家使用讯飞智能办公本MAX录了一段多人语音,录音的同时也在周围模拟一些噪音。
录完之后播放聆听,讯飞智能办公本MAX对人声的还原还是比较清楚的,背景噪音也有一定的压制,录音效果能够满足日常办公所需。
然后对这段录音进行转文字,由于是多人录音,讯飞智能办公本MAX根据声纹特征对不同说话人做了区分,实现了分角色转写,对于不同说话人,还可实时编辑姓名。这一点非常实用,毕竟开会的时候不会只有一个人说话。
再看转写出来的文字,整体读起来做到了流畅通顺,语法和文字上的错误并不多,如果需要使用,稍作修改即可。
如果你所处的环境网络状况不佳,也不用担心,讯飞智能办公本MAX还支持离线语音转文字,提升安全性的同时也不需要时刻担心没有网。而离线转写准确率基本无差别,只是转写速度略有降低,需提前下载离线转写资源包。
讯飞智能办公本MAX还可以进行语音实时识别互译,支持12种方言识别、7种外语互译、2种民族语言互译。
根据手写要点,可进行全文要点挖掘,生成相匹配的会议要点大纲,更快找到会议记录中的有用信息。
AI语音技术是科大讯飞的强项,而讯飞智能办公本MAX无疑是将科大讯飞的这一技术优势切实地运用在了办公、学习的实际场景上,并真正为大家的文字记录、处理、翻译等工作带来了效率和便捷性的提升。
3、其他功能体验
尽管不是主要面向办公人士的设备,但讯飞智能办公本MAX也具备某些办公功能,比如让内容在多设备间流转的能力,这个流转的“介质”,就是与讯飞智能办公本配套的App读写客,利用这个App,用户可以实现办公本和手机、电脑三端数据互通,三端可读可编辑,电脑端也支持导出办公本笔记内容。
可能有朋友会比较担心,讯飞智能办公本MAX屏幕这么大,操作起来会不会不太方便?这一点小编首先要说,这样一款大屏设备,单手操作显然是不可能了,但是双手操作的情况下,并没有什么问题,讯飞智能办公本MAX还特别引入了手势操作,再配合底部的触摸式Home键,交互起来还是比较顺手的。
最后是续航方面,讯飞智能办公本MAX搭载了4600mAh的高容量电池,加上墨水屏自身就具备的节电属性,讯飞智能办公本MAX的续航能力基本是不用担心的。在测试过程中,IT之家以正常的强度使用一天,只消耗了不到50%的电量,并且其在待机状态下可以坚持数周,续航十分强劲。
4、结语
目前,市面上能够拥有13.3英寸这样超大尺寸墨水屏的办公本设备很少见,因此,讯飞智能办公本MAX的推出还是比较有意义的。他为教师、学者、科研人员等专业领域用户带来了期待已久的、最适合他们需求的阅读体验。当然,如果你是普通的职场办公人士,入手讯飞智能办公本MAX也会很棒。毕竟它本就是一款阅读和辅助办公的利器,在各种功能的加持下,拥有很高的生产力属性。
这款办公本的售价为6399元起,的确是需要足够的预算,当然,对于专业办公领域的用户来说,用6000+的花费换来更舒适高效的阅读、办公体验,从而创造更多的价值,相信这也是值得的。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你则可以根据自己的预算,在智能办公本Air、旗舰款办公本X2和智能办公本MAX之间酌情选择,获得最适合自己的生产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