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七色花小学2021年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办美育文件和教育部的《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办法》等文件精神,七色花小学在“立美育人”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以艺术教育为抓手,以全面实施美育为内容,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现将我校一年来的艺术教育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总体概况
上海市七色花小学是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上海市艺术教育先进集体、上海市影视教育特色学校、全国语言文字规范示范学校、全国少儿歌舞剧试点学校、上海市舞蹈联盟学校、上海市古诗文诵读试点学校、上海市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特色学校、上海大学美术教育教学研究基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学校、上海市文明单位。
学校现有专职艺术教师8名,音乐3人、美术3人、书法1人、影视1人,平均年龄37岁,占全校教师比15%。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4人;2人硕士学位;3名中共党员、1名民主党派人士。1位校级领导,2位区级骨干教师,3位教师被聘为区教研中心组成员,4位教师曾在市学科教学评比中荣获一等奖,1位教师还参与了空中课堂上下两学期的录制工作。
二、艺术教育实践
在“立美育人”办学理念引领下,以学校发展背景分析为基础,以个性化的课程结构和特定的课程功能为主要内容,聚力深化学校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多样化建设,力求“立美”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达到高质量“成就每一位学生”的目的,体现美育领先、五育并举学校课程建设的高水平。
(一)立足课堂教学,贯彻“立美”理念
加强教研质量,落实校级领导下沉教研组直接参与教研活动的常态管理,并通过专家引领教研活动、网络教研活动等多样的形式进行主题式教研活动,研究美丽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校加快对青年教师培养的步伐,通过不断的课堂教学打磨,推进青年教师的自我认同感和职业责任感。以区教学比赛为契机,青年教师金莉的音乐欣赏课《赛马》以明确的教学目标、清晰的教学思路、丰富的活动设计组织学生们用不同的参与表现形式体验了二胡的器乐之美;并通过与信息技术融合,使用音虫软件为乐曲伴奏等让学生有更大的空间能充分自主地表现音乐。曾获得过上海市教学评比一等奖的周颖老师仍在课堂教学上的精益求精,通过一次又一次团队的备课、磨课,试教中不断更新理念,呈现出深受学生喜爱的美术泥塑课《小小点心师》。
(二)深化校本课程,聚力“多维融合”
在“双减”背景下,学校加大了330课程的艺术校本化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在原有艺术课程和特色团队建设的基础上,挖掘各方面资源,开设了30门艺术类330校本课程。发挥教师特长,与校外教师共同教学的双师课程:有舞蹈、钢琴、口琴、合唱、创意美学等;引进校外专家资源,开设了京剧、打击乐、篆刻、丰子恺漫画等;与非遗传承人合作课程:泥塑、剪纸等;还有与校外成熟机构合作的课程:如歌舞剧、茶艺、模特、街舞、小主持……
学校以开阔视野、欣赏理解、文化认同为目标,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发挥专家资源,在“艺术大讲坛”品牌活动中,邀请名篆刻家、上海市韩天衡美术馆馆长张炜羽老师为学生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艺术课——《奇妙绚丽的中国篆刻艺术》,他从篆刻的内涵到篆刻艺术的发展,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篆刻及其艺术流派,把看起来高深莫测的篆刻文化演绎得平易近人、生动有趣。结合非遗传承人合作课程,我校唐臻琼老师将装饰意味十足、体现中华民族浓厚“文化情怀”和独有“东方式智慧”的传统剪纸艺术与品德教育、时代脉搏相融合,开发设计了《艺之剪》课程,来传承剪纸“基因”,创新指尖文化。作为区德育共享课程,正准备推广到协作块学校,还将进一步结合城市学校少年宫和市民学习基地运作,共享网络课程,实现开放融合的终身教育资源整合。
(三)注重校外实践,丰富美育经历
学校注重美育融合,重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艺术实践活动和场馆教育,培养学生感受、认识、发现、创造美的能力,提升他们明辨是非美丑的思想境界。
三、艺术教师培养
学校重视艺术教师团队的建设,为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
一方面,鼓励青年艺术教师积极参加职称评审,满足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本年度有2位老师通过努力成功评上中级职称。彭磊老师还获得了“上海市2021年青春可期”第二期上海优秀青年篆刻家称号。他本人的篆刻作品分别被选入“全国级2021年百年印证万印楼当代篆刻艺术大展”、2021年第二届“卫夫人奖”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获得2021年第三届上海市篆刻艺术展提名奖。
另一方面,通过参加市级课题研究、市教研室研讨、市科艺中心教研等,使教师在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资源共享中,不断拓展视野,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不断提升。本年度,美术组周颖老师撰写的论文“混合式教学《印迹的联想》”在“新课程研究”上发表。唐臻琼老师撰写的《艺之剪》课程在区级层面交流,成为区级德育特色课程;撰写的论文《绘生活之美修德艺之馨——七色花小学丰子恺漫画特色课程的实践探索》在“上海美育研究”刊登;案例《专家导航助成长科研引领促发展》拟被推荐纳入骨干教师研修汇编资料。音乐组金莉老师的论文《中国民族拉弦乐(胡琴)作品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刊登在“新课程研究”上。俞维翡老师参与了学校区级重点课题《指向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学校美育特色项目的创建与实施研究》以及课程领导力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参与市教研室主推的“小微单元设计”的研究;作为主要研究成员参与教研员周冰洁老师的市级课题“小学音乐文化课程——《地图-行走的音乐》的开发与实施”。音乐教研组还积极参加区级课题申报,课题《指向创新素养培育的音乐特色课程群开发与实施研究》等待区里批复。
四、各项措施保障
经费投入。七色花小学注重艺术教育经费投入,本年度用于艺术课程的项目经费总投入比2019年度翻了一番,达到611,000余元,经费包括购买各类艺术课程、购置乐器、更新器材与设备、聘请艺术专家来校教学等。本学期为了精准落实“双减”政策,积极探索丰富学生课后服务的落地办法,新开设了多门330艺术课程。为了让家长放心、让学生喜欢,学校调整了艺术教育经费的使用,把绝大多数经费都用于课程的开发和专家的引进上,为更好地开展330课后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环境建设。学校不断加强办学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优化配置教学设施设备。本年度,学校继续优化了“魔毯情境实验室”,营造了充满乐趣的学习场所;为“网络虚拟演播室”安装了分屏软件,使“音虫”课程的落实得到保障;调整了钢琴沙龙的使用场所,为学生能在“美的环境”中悦纳自我提供了外部条件。
机制保障。学校重视艺术教师及外聘艺术团队在学校艺术教育中的作用。因此,本年度学校对艺术团队的组织架构、绩效奖励方案及外聘教师管理制度进行了调整,以确保学校管理在艺术教育中导向与激励作用。
五、艺术教育成果
学校除了发挥美丽课堂主渠道作用、注重校园文化氛围建设之外,还凭借丰富多彩的校外美育实践活动与各类比赛来补充和延伸,满足学生发展需求。舞蹈《阳光下的红领巾》入选“上海市舞蹈联盟展演”,登上上海国际舞蹈中心舞台;合唱《我们都是追梦人》参加了上海市青少年“国旗下成长”爱国宣讲主题活动,获得“最佳宣讲节目”证书;DV数码影视课程获黄浦区第二届跨学科实践创新课程评选一等奖等,收获斐然:
2021年上海市学生艺术节单项比赛
比赛项目
学生名称
获奖等第
指导教师
茶艺
史皓玥
金奖
吴玮
独唱
郭心彦
银奖
俞维翡
上海市学生艺术节单项比赛工艺专场
学生
戴南方
唐臻琼
上海市第六届“大师从这里起步”书画比赛
李子怡
入选展览及画册
李怡瑶
上海市学校少年宫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
张梓欣
周颖
优秀作品
张轶琛
第十五届上海市学生动漫画大赛
张爱佳
张寒欣
三等奖
2021第十一届上海市青少年校园影视创作活动——EFP多机位创作
邢开闻
彭磊、朱伊苓
一等奖
达陈德
肖曾兮
徐辰霏
张津
施奕骏
许诺一
潘易轩
周辰瑀
孙礼晟
二等奖
陈翰鸣
胡嘉菡
周之衡
刘宥利
贾仪州
孙海奇
宫城
夏鼎坤
齐睿洋
蔡康颖
最佳摄像
“光影筑梦百年风华”——2021上海市青少年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摄影活动
彭磊
2021年上海市学生艺术节戏剧专场比赛
比赛类别
作品名称
戏剧
《神奇的美》
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比赛
2021年黄浦区学生艺术节(音乐)单项比赛
周彦成
张晋恺
徐亦涵
西乐(大提琴)
郑达楷
金莉
西乐(单簧管)
蒋宇轩
西乐(小提琴)
钟睿钧
张悠苒
民乐(二胡)
方柳玥
繆聿为
民乐(古筝)
郭恩琦
韩昕妤
钢琴
肖天
李子悦
盛政杰
邓彤
舞蹈
徐雯卿
蔡瑞仪
2021年黄浦区学生艺术节(戏剧)单项比赛
戏剧(朗诵)
卓羽岑
王晨佳
黄帅嘉
祝海鸣
钱晋之
高荣
2021年黄浦区学生艺术节(茶艺)单项比赛
田芯悦
2021年黄浦区学生艺术节(美术)单项比赛
陶艺
金
银
姜国玥
动漫
沈盈盈
张心瑶
顾海煜
邓瞳
郭书悦
贺润坤
工艺
张灵韵
徐普梵
2021年黄浦区学生艺术节(声乐、器乐、舞蹈、戏剧专场)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