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惠斯勒(1834-1903)以其对现代艺术的革命性理解和实践而超越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
维多利亚时代,惠斯勒秉持艺术与快乐应该统一的生活观念,打造自己的时尚形象和市场地位,他与古德温一起,作为反莫瑞斯的联盟,以简约的设计将中国和日本艺术的装饰性概念融入私宅“白房子”的设计里,并漫延到生活环境中,表现整体性设计的和谐之美。19世纪60年代以来,白房子被视为伦敦艺术家住宅整体繁荣的代表之一,是伦敦现代艺术家们日益增长的专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美术史的研究视域,研究这座被称为“白色交响曲”的物化空间的私域设计所承载的多元价值。
一、标新立异的白房子
“这里几乎是天堂,我们正在惠斯勒的工作室里塑造一个不可思议的生活……你好像置身于日本的长崎或者在中国颐和园,非常出色”。——方丹·拉图尔对惠斯勒的工作室的观后感(1864)
惠斯勒与古德温(EdwardW.Godwin)设计的简洁且充满中日趣味的白房子坐落于历史悠久的夏纳步道上(图1)。透纳(JosephMallordWilliamTurner)和托马斯·卡莱尔(ThomasCarlyle)是这个区域较早的居民。19世纪60年代的,商业发展促使新建筑的热潮,河堤边开始铺设新的街道。19世纪末,几乎整条街都被艺术家的房子和工作室所占据,其中大部分都是私人订制。
1877年,惠斯勒和古德温考察了在肯辛顿的梅尔伯里路(MelburyRoad,Kensington)的菲尔德斯(LuckFildes)的房子,购买了林赛街2号,也就是现在的夏纳步道96号,即“白房子”(TheWhiteHouse)这是一栋三层联排别墅,厨房和餐厅在一楼,二楼是客厅和工作室。它面对泰晤士河,河左边是老巴特西大桥,河的右边有克雷蒙花园(Cremorne),他可以从楼上看河上的驳船、码头和行人。此后,惠斯勒在这里绘制了大量关于泰晤士河及附近风景。
图3(左),古德温为惠斯勒设计白房子的正面图,水彩、钢笔和墨水,38.10×55.56厘米,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
图4(右),古德温为惠斯勒设计的白房子修正稿,1877-78,钢笔和墨水,33.02×50.17厘米,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
尽管白房子的外部受制于委员会的管理,但房子的内饰是古德温和惠斯勒自由发挥的地方。底层工作室的棉质墙颜色是赭石红,檐口装饰着古典图样局部,在瓷砖壁炉上加宽了浅拱(图5)。
当白房子(图6)在1878年4月落成时,花费大约1910镑。按照当时的规定,房子外部需要增加装饰,追加了约816英镑。最终,白房子在20世纪60年代被拆毁。
二、青花瓷色调的外观
惠斯勒说:“正如音乐是声音的诗歌,绘画是视觉的诗歌”。
古德温说:“一座建筑对我来说,是一幅画家的画,或者是一首诗人的诗”。
新艺术风格的建筑师和设计师恩代尔(AugustEndell)攻击了过时的历史主义,推动音乐作为新风格的典范,“形式唤起灵魂,如同音乐一直能够做到的那样深刻”。杜兰迪认为惠斯勒就是榜样,即建立一个统一的有机结合中的轻盈、亲密和隐私的室内空间。
在本世纪中叶,白色的房子就像豪宅一样,事实上,设计师觉得白色显得太闪亮了。当大多数的房子拥挤在一起,白色的房子在其中闪闪发光。他们希望房子融合于周边风景,成为画面的一个元素,而非独自站在镁光灯下。闪亮如白房子,惠斯勒从来没有想融入他所在的社区中,反而他要使用这种视觉上的独特来引人注目,在他的红砖邻居当中,白房子发着耀眼迥异的光。对于惠斯勒的时代来说,如果希腊和哥特式的建筑作为祖先,那么白房子的设计在当时则代表未来。
三、中国和日本趣味的内饰
“现在,我的......房间。它们本身如画。”——惠斯勒(1881)
惠斯勒的工作室相对来说是简朴的。白房子内的家具由一张桌子、几把大矮椅和一套沙发组成。他在墙壁上悬挂浮世绘印刷品。相比于中国青花瓷,日本的浮世绘等价格更加低廉,适合室内装修。康威(M.D.Conway)于1874年在哈珀的“新月刊”上撰文指出惠斯勒的餐厅里几个屏风。伊丽莎白和彭奈尔在他们的两本出版物中都提到了惠斯勒在林赛街第二号的中国床,他们注意到惠斯勒“睡在一张巨大的中国床上”。这架被明确记载的中国床后来不见踪影,彭内尔夫妇认为大概是因为破产后是被人收买走了。在“惠斯勒通讯”中,他们写道:“弗利尔先生最近在一家出售古物的商店里遇到了一张属于惠斯勒的中国床,这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
图8(左),古德温与惠斯勒合作的《黄色与金色的和声:蝴蝶橱柜》,1877-78年,桃花心木、黄铜与玻璃,格拉斯哥亨廷瑞恩博物馆
除了白上画白,惠斯勒也善于在黄上画黄,金上画金。据说惠斯勒最喜欢的颜色是“柠檬黄、安特卫普蓝和苹果绿”②。惠斯勒在一幅水粉画(图11)中表现了他对黄色的喜爱,水粉画中的女子是他的情人莫德·富兰克林。这间“黄色”公寓是罗伯特·W·艾德思(RobertW.Edis)设计,艾德思是《家具和联栋别墅装饰》的作者。黄色的墙壁、黄色的壁炉、甚至黄色的椅子,这与惠斯勒的《白色交响曲》系列有极为相似的地方:首先,显示色调微妙变化的控制力。其次,除了作为主色调的黄色,画面上出现几点关键的“蓝色”,即镜子上插着的日本团扇、面板有最右边的青花瓷和壁炉里的纸伞显得尤为耀眼。
惠斯勒夫妇还专门为瓷器柜的设计做了一些草稿(图12)。碧翠丝与两位艺术家有着共同的爱好,她曾经画过三十幅日本风格的油画和素描等,其中一些作为新年贺卡,另外一些作为家具的装饰面板。惠斯勒夫妇于1892年移居到巴黎第七区的公寓。尽管身在异国他乡,惠斯勒一如既往要求房间色调和谐感,他花了很多精力在室内装饰上——玄关的墙壁是白与蓝色,墙上挂着他的画,特意选取的是蓝色调的作品,室内的家具简而优雅,天花板挂着一只日式鸟笼,里面放着花,下面有青花瓷盘承接。
四、承载多元功能的私域风格
工业革命发展加之城市劳动力工业化,将公共和私人空间分开来。作为私人领域的房子与公共领域不同,承载着对日常生活的反思和解读。惠斯勒的创新内饰体现前卫艺术界和新兴中产阶级的“美学”家庭空间。
惠斯勒的白房子在维多利亚时代建筑丛中可谓是激进的艺术作品。出于对自己作品完全控制的渴望,惠斯勒对色彩和谐的探索,对装饰氛围的要求,惠斯勒与古德温将自己的艺术思想实践于白房子的设计中,从外到内的整体性表现,彰显了惠斯勒的个性品味。白房子使惠斯勒意识到私域艺术是一种自我表现的形式,作为私域文化的领域,在意识形态上摆脱了公民场所的动荡和不稳定的避难所,这所私宅体现了艺术家身份的自我彰显,艺术创作的布景选材和艺术交往的社交展馆等多种价值,是艺术家和建筑师合力对唯美主义与中日趣味融合的重要创新,预示早期现代主义的设计趋向。
(本文作者为北京大学博士,原文标题为《可视的“白色交响曲”——以19世纪艺术家惠斯勒私宅的整体性设计为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