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古驿道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见证,是中华民族团结的纽带,千百年来沿途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记载着南粤大地蓬勃发展的历程。以“韶韵?南粤迁徙之路的物学再现”(以下简称“韶韵”)为主题的文创产品设计再现远至千年、近至百年的文化底蕴。
广州美术学院师生团队共设计108款方案,其中有立体书《韶关印象》、瑶绣纹样设计基础研究、瑶绣少儿针法教具、生活产品《双峰杯》及《古道茶盘》、H5京西古驿道导览手册、瑶绣书立、双峰寨扇子、沙画动画《瑶族创世说》、水彩及热蜡画《画说韶关》、漫画等一系列反映“韶韵”主题又极受当下年轻人喜爱的文创作品。
一、文化立体书
参赛学校:广州美术学院
学生团队:陈殿圳、张磊、黄皓楠、梁文俊、管修军、阎祖浩、罗颖玢、廖伟坚、吴国杰、黄晓欣
指导老师:梁迪宇
撰文:南粤古驿道文化之旅视觉和景观设计总监梁迪宇
摄影:田思劭、黄睿民
书,是人类文化传承的载体,而立体书不仅有载体功能,且有能实现读者与作品之间沟通有交互功能,具有立体形象与趣味的特点,是时下世界儿童教育界公认的优秀教学媒介。
在立体书中,我们运用当代的设计语言去阐述“韶韵”,通过海外侨胞、国际友人、定向越野大赛等综合传播路径,对海内外进行文化输出,成为海内外华人进行民族文化培育时的一个教学媒介;通过立体书将古村落灿烂的文化进行展示,对韶关大地进行积极的传播,与上一站《台山印象》、下一站《潮汕印象》《广府印象》等十站古驿道人文立体书一起作为系列丛书出版,重现着古驿道的风采,不但推广了当地民俗,提升中国千篇一律的文创品质,更是呈现南粤古驿道文化之旅在“一带一路”上的精彩瞬间。
二、豆豆法—乳源瑶族传统反面刺绣工艺儿童学具设计
学生团队:郑少涛、黄仟文、郭潮丰、廖楚婷
指导老师:吕晓珊、胡宇
优秀展品之一《豆豆法-乳源瑶族传统反面刺绣工艺儿童学具设计》是我校吕晓珊、胡宇带领的师生团队,立足于韶关乳源瑶绣的典型图案,结合背面绣的独特方法设计出既符合反面瑶绣的一般规律又能结合儿童心理,将绣制过程游戏化的行针图。同时结合瑶绣特点,创作出新的动物形象,作为一种示范性的、可教授小朋友进行创作的作品。以布与纸板作为教具的载体,是一次瑶绣的全新体验。
儿童链接未来,是文化传承的纽带。目前的瑶绣工艺传播者——绣娘,在近年经过多方努力,当地的瑶绣协会已经培养了一千多名绣娘,但对于瑶绣文化传承而言,绣娘的数量还需要更多,教学媒介需要更易学更有趣味,重点是能让瑶绣文化走进更多家庭生活里,并喜爱上它。本设计适合在各种少儿美术机构、小学美术课堂、瑶绣体验课程等作为教具使用,非常易学有趣;也可作为一种旅游衍生产品售给前来游玩的人,使其可通过本设计独自完成小型瑶绣,掌握基本规律后可自行进行创作。
本小组希望通过此设计能让瑶绣走进人们的视野,同时使更多的人认识瑶绣、了解瑶绣。通过体验瑶绣促进孩子的手脑发育,感受非物质物化遗产的非凡魅力,了解西京古驿道的别样风采。从娃娃抓起,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尽绵薄之力。
三、双峰杯
学生团队:黎燕青、任惠仪、莫海清、黄康武
指导老师:王朝红、李向阳
《双峰杯》是我校王朝红、李向阳老师带领的师生团队设计的,是一款非常有创意的生活用品。
日常生活中,喝水的杯子是千家万户再普通不过的生活用品,使用完并洗干净的玻璃水杯,通常都倒盖来保持它的洁净。这款玻璃工艺《双峰杯》巧妙利用了这点,通过玻璃内壁的工艺处理造型,令倒盖了的《双峰杯》所呈现出的正是双峰塔塔楼的造型。它既实用又美观精致,有纪念价值,充分发挥了两位老师和团队学生的专业特长,在千篇一律的文创产品现状中注入一股清流。
《双峰杯》小小的创意有大大的感动,让灿烂的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人文得以延伸,精致生活充满感动。南粤古驿道文创大赛成果,一点点积累着未来成长的养分,优秀的作品又反哺于生活,必须再次给我校师生一个温柔的赞!
四、古道茶盘
南粤古驿道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见证,是中华民族团结的纽带。古时,驿道即官道,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一体的要道。另一种说法是据说秦始皇令任嚣、赵陀南征,统一天下,50万人马浩浩荡荡踏出了西京古道,当然这是其中一种历史说法,但可以证明古驿道对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重要性,又比如“一骑红尘妃子笑”也体现到古驿道的一种浪漫是建立在雄厚的经济实力之上。
道有通融之意,有链接之意,“韶韵”的古驿道绵绵地躺在南岭群山之中,如今满山梯田农耕轻烟袅袅,禅意潺潺随流水送花,一幅古道梯田美景闭目难忘,捂耳亦入心,此情此景正是《古道茶盘》的大形之意,茶盘造型由两侧梯田南岭之形,至山间古道流水,结合茶禅一味梵我一如的意境,使二人对饮得神,韵入茶水,品茶亦品《韶韵》,此时此刻茶也醉人,意也醉人。
《古道茶盘》以小见大,由黑酸枝打造而成。是广州美术学院李向阳、王朝虹师生团队设计的一件优秀展品。成品感非常强,见盘有种爱不释手的冲动,证明工艺打造得很好。配合茶道通水的地方,配置一座金色塔形小檀香座,更能感受到《韶韵》的佛家文化魅力。
“客官,请饮茶!”古道茶盘。
五、沙画动画《韶关瑶族创世说》
学生团队:张文深、伍丽芳、余佳漫、麦叶青
指导老师:南粤古驿道文化之旅视觉和景观设计总监梁迪宇
灿烂的瑶族文化记录着中原文化的迁移,而瑶绣则记录这瑶族人民与自然、环境的博弈与融合。
中国南粤古驿道首届文创大赛韶关站中,作品《韶关瑶族创世说》是个新亮点。本作品是沙画动画,也是唯一的动漫视频作品,是我校梁迪宇老师带领的广美校友团队设计而成的。
传说,韶关乳源瑶区必背方洞有一山叫龙王寨,寨下有无底深潭,叫日龙潭,龙潭里住着一位龙王。
相传古代四月一天,暴雨过后,来了蝎子精,这个蝎子精到处吃活人,四周瑶胞家破人亡,背井离乡。
唯有数对青年夫妻,他们把那些无法逃难的老弱病残者,护送到龙王寨上,与寨上难民共存亡。绝望的瑶胞在龙王寨哭声整天,血流泪下,苦泪让全潭水变成苦水。白天过去黑夜来临,年轻的夫妻因疲劳过度,纷纷沉睡了。迷迷糊糊间,他们看见远处有两团巨大火球飞来,出现一条身披金鳞、身长数十丈的黄龙,黄龙吟:“你们安心休息,我来降收这作恶的蝎子精!”此时蝎子精正好来到龙王寨,蝎子精高举两只巨大的钳子,尾巴上的毒刺对准黄龙刺去!黄龙瞬间捣起一阵金风,飞到桂花树上猛烈摇晃,树叶猛然落下,卷起蝎子精,接着飞去一阵风暴把蝎子精卷起来,甩下龙潭,狂风夹杂桂花树叶卷起大漩涡,将蝎子精封印在龙潭深处。
六、画说韶关之水彩、热蜡画创作
学生团队:水彩—蔡雯琳、吴静嫣;热蜡画—陈丽瑜
指导老师:水彩—蔡伟国
摄影:南粤古驿道文化之旅视觉和景观设计总监梁迪宇
南粤古驿道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见证,是中华民族团结的纽带。红色堡垒——双峰寨,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耗时十六年竣工,距今有118年的历史,大门顶有“双峰保障”四个大字。在1928年,这里曾进行过当时震撼粤北的双峰寨保卫战。
古城堡内攻、防、守相结合的设计环环紧扣,以一个主楼(也称中楼)和四个炮楼为主轴,东西两面城墙中间各有一个瞭望台,其间用围墙相连。墙体全部用石灰石及青砖再加上糯米浆、黄糖、石灰浆及桐油砌成,在城墙走廊的炮眼远眺,前方一马平川,任何一个目标都尽入眼底;走着走着还不时发现一些青砖上刻有“费金三万”“李自性视公名下”“李德仁等筹建”的字迹,双峰寨每块墙砖都承载着百年的担当。
韶关站的文创大赛中,广州美术学院优秀绘画作品入选“画说韶关”的系列绘画创作栏目有八件,分别蔡雯琳的水彩创作《绪暧No.1》《绪暧No.2》、吴静嫣的水彩创作《驳影No.1》《驳影No.2》、陈丽瑜的热蜡画创作《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我校优秀油画硕士毕业生与水彩硕士在读生团队分别创作的。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又称四象,分别代表东、西、南、北方向,创作者们第一次到双峰寨采风时,阳光明媚,入寨两旁大树依次威武直立,再前入草坪有一马平川的感觉,见到寨内四面墙上的青砖窗孔,甚是感触,外面祥和一片,可曾想起这里经历过那么多的风雨岁月!由此萌生水彩创作《绪暖》《驳影》、热蜡画创作《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想法。
水彩的光影斑斓,映照着双峰寨沐浴在阳光底下的神情;热蜡画的斑驳陆离,处处肌理刻画着百年担当。如今从双峰塔四面窗孔外望一片宁静,可当静静面对着这八幅作品时,忆苦思甜的感慨油然而发。
七、双峰寨-扇子
设计学生:张绍竣
指导老师:磨炼
南粤古驿道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见证,是中华民族团结的纽带。红色堡垒——双峰寨,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耗时十六年竣工,距今有118年的历史,大门顶有“双峰保障”四个大字。在1928年,曾进行过当时震撼粤北的双峰寨保卫战。
古城堡内攻、防、守相结合的设计环环紧扣,以一个主楼(也称中楼)和四个炮楼为主轴,东西两面城墙中间各有个瞭望台,其间用围墙相连。墙体全部用石灰石及青砖再加上糯米浆、黄糖、石灰浆及桐油砌成。寨内二楼墙体四周的青砖窗孔,外望,笔者有感:“今日景致韵犹在,踏平草茵春又生,一阵凉风枝点头,寨镇硝烟定江山。”
广州美术学院磨炼教授指导学生张绍竣,设计出这韶关站的优秀展品《双峰寨-扇子》。
八、瑶族-书立
学生团队:曾粤婷、李浩炎、工业设计学院生活工作室
《瑶族-书立》是我校磨炼老师带领的师生团队设计,是一款非常精致有品质感的文房用品。
《瑶族-书立》选取瑶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纹样——男、女、鱼纹等等作为书立的图形提取,通过铁烤漆、冲压弯折而形成。书立是众多文具中受众较广的一种,童叟皆宜,想象一下这种极具符号特色的书立放在桌上,来往间总能引起别人的注视。在文房间,三两知己谈话间就能推广瑶绣文化。
磨炼老师团队,早在5月的台山站文创大赛中,设计能力就见崭露头角,以特色钢板书签《台山洋楼》,瞬间打动观众,其专业的态度和精细的品质感追求,才得以将这么精致的文房用品实物化。四片《台山洋楼》书签即可立体组合成一幢洋楼,配合光影表演,便立即构建很好的亲子故事教育场景。
书签、书立等四件文房用品,一站一精品,当在第四站的总结时,将是磨炼老师团队在文创大赛中,最具代表性的、高品质的系列文创产品。
九、乳源瑶族刺绣图案创新与应用
学生团队:阎祖浩、罗颖玢、廖伟坚
摄影:黄睿民、田思劭
广州美术学院师生优秀展品《乳源瑶族刺绣图案创新与应用》,系我校吕晓珊、胡宇指导阎祖浩罗颖玢廖伟坚团队所设计,是一组潜心做基础民俗文化图样基础研究的作品,在浮躁的当下,这份沉着,难能可贵。
这团队共享了她们研究开发的基础图样的成果,给予所有参赛团队去参考借鉴,希望能以更多载体进行呈现,她们也将本次研究成果应用在T恤、书签等文创产品。
为广州美术学院这团队精神亮32盏灯!为文创大赛平台点32个赞!感受非物质物化遗产的非凡魅力,领略“韶韵”别样风采。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尽绵薄之力,古驿道文创大赛,我们一起前行。
十、和睦邻里、崇文重教、新二十四孝——美丽乡村文创栏目
学生团队:五华县宣传部、广州美术学院精准扶贫工作队、赖佳琪、吴国杰
指导老师:陈丽瑜
南粤古驿道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见证,是中华民族团结的纽带,也是今天古建筑保护、南粤文脉梳理与传承工作开展的好机遇。
南粤古驿道文化之旅牵动着人们的心,带动的是文化保护、经济发展、贫困村的增长点、美丽乡村建设的展现,文创大赛赛文创文,立体呈现新时代南粤古驿道延线之文华。大美无言尽在微处,灵感之源通驿道古今,乡村美呈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相处之道,好人好事好邻里,崇文重教重亲孝,这些优良民族传统在当下独居老人、留守儿童众多的贫困村来讲,刺激得那么深刻。经济发展不能忘本,年轻人出外求财不能忘家,祖宗、父母、孩子在哪,根就在哪。传统人文体现在每个村民的生活习礼风俗上,贫困村里缺了年轻人父母传承,我们应创造更多的能让爷爷奶奶们教育他们孙子的人文环境。《美丽乡村文创》栏目的设置,因此而创立,鼓励选手们多为全省2277条贫困村,设计创作体现传统美德、非遗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祖国美丽乡村建设的作品,免费推广至各村,利于当地政府宣传部门的工作,真正将专业有效地服务于社会,体现“三师”专业志愿者的精神。
《和睦邻里》《崇文重教》《新二十四孝》墙绘创作作品,是广州美术学院精准扶贫工作队,携手广美师生与五华县宣传部共同设计的一个成功案例,体现着《古驿道文创大赛》的人文情怀和大格局。
以赛促建,借古驿道文创之力,推动美丽乡村事业协同发展。
南粤古驿道是历史上中原汉人入粤和岭南商贸活动的主要路径,就像活力奔腾的动脉,源源不断地将物流、人流、文化在其中往来输送。南粤古驿道由港口而内地,由内地而岭南,由岭南而海外,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形成了广东多民族民系文化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彰显了海外侨胞深厚家国情怀的归根纽带,是我省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