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旗袍旗袍——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02.24广东

一、前言

旗袍,是一种内与外和谐统一的典型民族服装,被誉为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它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

旗袍是清代的旗人之袍,是贵族的衣饰,现代意义的旗袍,诞生于20世纪初叶,盛行于三四十年代,是中国女性服装的代表。行家把上个世纪20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点,三十年代它到了顶峰状态,很快从发源地上海风靡至全国各地。

经过多年的修正与改良,旗袍已经成为最能体现中国女性美的服装,用最中国的布料,丝绸、锦缎,做成最中国的服装——旗袍,穿在发髻高挽、身段窈窕的中国女子身上,那种东方的美、东方的神韵,令人叹为观止。旗袍在这里,已超脱了一般意义上的服装而成为一种象征,为什么它会成为经典,答案也正在这里。

旗袍的美是一种典雅而高贵的美,这种由旗袍内涵所决定的文化品位限制了它的普及、大众化,同时它对穿着者的要求也十分苛刻,这不仅仅表现在对身体的要求上,同时也表现在对穿着者内涵及气质表现上,而且,旗袍的出现对背景、环境、气氛要求特别讲究,我们不能设想一个菜贩身着旗袍脚趿拖鞋的模样,这是对美的糟蹋,我们同样也不能接受一个身着旗袍的女人不停地挖鼻孔和吐口水。旗袍的美是一种距离的美,一种静止的典雅美。

旗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显露着修养,体现着美德,演化为天地间一道绚丽的彩虹。愿旗袍连接起过去和未来,连接起生活与艺术,将美的憧憬、美的风韵洒满人间。

旗袍是中华女性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服装。说到传统,人们总要想到封建主义的保守、封闭,还有封建主义对妇女的各方面的禁锢。数千年来,中华女性的着装是严肃的。直到现在,严肃而正规的“职业女装”仍然占据着中国女性服装的主要地位。

凤冠霞帔,母仪天下,如果说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传统把妇女的最高期望值定到这里,那么最能说明一切奥妙的关键字眼就是“表现”。把美好的体貌表现出来的唯一媒介是好的服装。“霓裳羽衣”也好,“凤冠霞帔”也罢,除了对那种繁华尊贵的追求之外,无论如何也剪不掉那段渴望美丽、渴望风采浪漫。旗袍的出现或许就因为如此吧。

人类文明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女性的服装也随着历史不断改变。比起科技带给世界的巨大变化,人体却顽强地保持了原状,这虽然不能算是奇迹,却为服装发展史、提供了可能。服装不能脱离人体而孤立存在,旗袍也一样。女性的头、颈、肩、臂、胸、腰、臀、腿以及手足,构成众多曲线巧妙结合的完美整体。旗袍的审美,似乎可以从这里谈起。

二、旗袍的历史演变

1.清朝时期

旗袍是我国一种富有民族风情的妇女服装,由满族妇女的长袍演变而来。由于满族称为“旗人”,故将其称之为“旗袍”。在清代,妇女服饰可谓是满汉并存。清初,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而汉人妇女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清中期,满汉各有仿效;到了清代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日盛,甚至出现了“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的情况,而汉族仿效满族服饰的风气,也于此时在一些达官贵妇中流行起来,如图1所示。

流行于少数民族地区或游牧民族的袍服,一般都较为紧窄合体,以利于骑射或其他激烈活动,这种服式多采用左衽、窄袖,袍身比较适体。历史上,汉族人民也曾多次采纳这种窄身合体的袍服样式,赵武灵王所推行的胡服骑射就是比较典型的事例。唐代的胡服也风行一时,胡服在唐开元、天宝年间与胡妆、胡骑、胡乐同为时人趋奉,可算异域文化一次大面积的流行范例,属于长安街头当年的“舶来品”。在辽、金、元及清朝等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时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着服饰的主角,虽然又都经历或表现出变得宽博的过程或趋势。清代由于历时最长且较稳定,故袍服可视为典型服饰。

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世祖率兵入关,定都北京,继而统一全国。随着政权的初步稳固,开始强制实行服制改革,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雉发易服浪潮,律令之严性命攸关,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之说。至此传统的冠戴衣裳几乎全被禁止穿戴,相传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服饰形制只被保留在汉族女子家居时的着装中。庆典场合不分男女都要着袍,各类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龙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从字义解,旗袍泛指旗人(无论男女)所穿的长袍,不过只有八旗妇女日常所穿的长袍才与后世的旗袍有着血缘关系,用作礼服的朝袍、蟒袍等习惯上己不归为“旗袍”的范畴,如图2所示。清朝统治者强调满语骑射,力图保持其固有的生活习俗和穿着方式,一方面要用满族的服饰来同化汉人,同时又严禁满族及蒙古族妇女仿效汉族装束,从顶治、嘉庆年间屡次颁布的禁令中,满族女子违禁仿效汉族妇女装束的风气之盛,可见一斑。至清后期,亦有汉族女子效仿满族装束的。满汉妇女服饰风格的悄相交融,使双方服饰的差别日益减小,遂成为旗袍流行全国的前奏。

清朝后期,旗女所穿的长袍,衣身为宽博,造型线条平直硬朗,衣长至脚踝。“元宝领”用得十分普遍,领高盖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绣以各色花纹,领、袖、襟、据都有多重宽阔的滚边,如图3所示。至咸丰、同治年间,镶滚达到高峰时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边镶滚,以至几乎难以辨识本来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装饰之繁琐,几至登峰造极的境地。此时的清王朝正摇摇欲坠难以为继,清廷内外交困,国力式微。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攻破了清朝封闭的国门。为挽救危亡,清廷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救国方略,派遣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军队也改练新军。在中国学生和军人中最先出现了西式学生的操衣、操帽与西式军装、军帽。洋装的输入,提供了评判美的另一种参照系,直接影响社会服饰观念的变更。日后旗袍演化为融贯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响的改变可说即是由此开端。

2.民国时期——20世纪20年代

1911年辛亥革命风暴骤起,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西式服装在中国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碍,同时也把传统苛刻的礼教与风化观念丢在了一边,解除了服制上等级森严的种种桎桔。服装走向平民化、国际化的自由变革,已经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传统沉重的负担。由于满族统治政权的消亡,旗袍此时穿着者甚少。西式中式装扮熙熙攘攘纷繁并处。旧式的旗女长袍既被摒弃,新式旗袍则在乱世妆扮中开始酿成。

20世纪20年代是旗袍发展的启蒙期。民国建立初期,辛亥革命刚刚推翻旧制,政权仍不稳定,人们思想及社会风俗逐渐转变,且外界文化传入甚少,故旗袍样式与以往大致无异,以直身平面裁剪为主;直筒、宽腰、不修身,袖口比较宽大一般呈倒喇叭形状。在装饰方面,没有清代旗袍繁琐复杂的镶嵌滚绣的传统工艺,多在衣服边缘进行装饰。旗袍的样式很多,开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双襟;领有高领、低领、无领;袖口有长袖、短袖、无袖;开衩有高开衩、低开衩;还有长旗袍、短旗袍、夹旗袍、单旗袍等。1929年,当时的国民政府颁布服制的条例,规定旗袍为“齐领,前襟右掩,长至膝与踝中点,与裤下端齐,袖长至肘与手脉中点,色蓝,纽扣六”,这是典型的旗袍式样,如图4所示。此时旗袍属于经典旗袍且主要流行于上海,随后盛行于全国各地。改良后的旗袍在20世纪30年代,几乎成为中国妇女的标准服装。

3.民国时期——20世纪30年代

20年代以后到40年代,是近代中国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而30年代又可谓这一时期灿烂的顶峰。也就是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

当时的式样变化主要集中在领、袖及长度等方面。先是流行高领,领子越高越时髦,即使酷暑难熬的盛夏,在薄如蝉翼的旗袍上,也是配以高耸及耳的硬领。不久又盛行低领,领子越低越摩登,即使是在寒冬之日,亦仅缀一道狭边。袖子也是如此,时而兴长,长过手腕;时而又兴短,短至露肘。同时,衣长的变化也是一个时期流行长,长到下摆曳地数寸;一个时期又兴短,短者下不过膝盖。两边的衩开得很高,里面衬马甲,腰身变得很窄,称身贴体,能充分的显示女性的曲线美。至20世纪30年代末期,由于受到欧美国家长裙渐盛的影响,旗袍又盛行加长,长及脚面,而开衩却提高到大腿,腰身紧缩,以达到显示女性身段修长的目的。

此时的时装流行中心早已由苏、扬移至上海。商埠开放的上海华洋并处,五方杂居,成为十里洋场奢靡繁华之地。当时上海是上流名媛的福地,她们热衷于游泳、打高尔夫、飞行术、骑马,奢华的社交生活和追赶时髦,注定了旗袍的流行。由于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从遮掩身体的曲线到显现玲珑突兀的女性美,使旗袍彻底摆脱了旧有模式,成为中国女性独具民族特色的“国服”。

上海又是妇女寻求解放的重镇。传教士、商人、革命党人竞相创办女学,掀起了一股女权运动浪潮,寻求解放的社会大气候荡涤着服饰妆扮上的陈规陋习。服装装饰一扫清朝矫饰之风,趋向于简洁,色调力求淡雅,注重体现女性的自然之美。旗袍最初是以马甲的形式出现,马甲长及足背,加在短袄上。后将长马甲改成有袖的式样,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雏形。据说得风气之先的上海女学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作俑者。当时的女学生作为知识女性的代表,成为社会的理想形象,她们是文明的象征、时尚的先导,以至社会名流,青楼女子等时髦人物都纷纷作女学生装扮。如图6所示。

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旗袍,被称作Chinesedress的旗袍,实际上正是指30年代的旗袍。旗袍文化完成于20世纪30年代,20世纪30年代是属于旗袍的黄金时代。可以说到这时中国才有了真正的时装,现代意义上的时装。外国衣料的源源输入,各大报刊杂志开辟的服装专栏,还有红极一时的月份牌时装美女画,都无疑推动着时装的产生与流行。由于旗袍的修长适体正好迎合了南方女性清瘦玲珑的身材特点,所以在上海滩倍受青睐。

而加入西式服装特点的海派旗袍,也就自然很快从上海风靡于全国各地。这样,作为海派文化的重要代表,海派旗袍便成为20世纪30年代旗袍的主流,我们所讲的20世纪30年代的旗袍也就是海派旗袍了。

30年代后期出现的改良旗袍又在结构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为称身合体。旗袍虽然脱胎于清旗女长袍,但已迥然不同于旧制,成为兼收并蓄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中国女子的标准服装。如图7所示。

4.民国时期——20世纪40年代

旗袍发展的平缓期。受战争背景的影响,国家经济萧条,物价上涨,为节省成本及使用方便,旗袍整体风格更为简洁,出现了“短”的流行趋势;且随着欧洲文化的渗透,旗袍“中西结合”风格明显。袍身再度缩短,下摆缩至小腿肚高,袖子缩短至肩下5~8厘米,乃至全部取消,同时领高减低,省去了繁琐的装饰,使旗袍更加简洁、轻便和得体,并且以线条流畅充分显示女性风姿风韵为主旋律的流线型旗袍时代开始了。

5.建国时期

建国之初,妇女穿衣服都学解放区的样子,鄙夷穿红戴绿扔"资产阶级小姐"。

人们对衣着美的追求似乎已完全转化成了对革命工作的狂热。旗袍所代表的悠闲、舒适的淑女形象在这种氛围里失去了其生存空间。20世纪50年代也有过灿烂的一瞬,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如果说服装也有流行的话,那流行的主导已转向平民。到1956年,据说前苏联的某领袖人物到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人的服装要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新面貌,于是,政府号召人人穿花衣裳。这时出现的旗袍比以往增添了健康自然的气质。不妖、不媚、不纤巧、不病态,符合当时"美观大方"的标准,而且更为实用。

20世纪60、70年代是被冷落的20年。从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是传统文化的浩劫,也是旗袍的灾难。20世纪80、90年代——辉煌难再。整个20世纪80年代,一直有人预测旗袍将会流行。尤其是20世纪80、90年代,女性的理想形象又有所改变,高挑细长、平肩窄臀的身材为人们所向往。如图8所示。

作为最能体现这种完美身材的旗袍有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照说当年大受青睐的旗袍会再次回到人们当中。但出人意料的是,旗袍并未再度流行,而是只有少数人在穿。

旗袍的鼎盛年代已经远去,被冷落了30年之久的它,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放后的国土上显得有些落伍了。

不过,在20世纪80、90年代却出现了一种具有职业象征意义的"制服旗袍"。为了宣传和促销等目的,礼仪小姐、迎宾小姐以及娱乐场合和宾馆餐厅的女性服务员都穿起了旗袍。这种旗袍千篇一律,多用化纤仿真丝面料,色彩鲜艳,开衩很高,做工粗糙。这实在有损旗袍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人们为了区别自己的身份,更不敢贸然穿旗袍了。如图9所示。

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理想形象又有所改变。高挑细长,平肩窄臀的身材为人们所向往。而作为最能衬托中国女性身材和气质的中国时装代表--旗袍,再一次吸引了人们注意的目光。国外,还有不少设计大师以旗袍为灵感,推出了有国际风味的旗袍,甚至是中国旗袍与欧洲夜礼服的结合产物。

6.现代旗袍的发展

20世纪末,在中国旗袍所蕴含的深厚古典文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纷纷借鉴旗袍设计,将其美学元素融入到现代时装设计当中。不仅如此,设计师们还结合当代时尚潮流,对传统的旗袍进行创新设计,在继承传统旗袍美学及观念基础上,加入当代特定的时尚元素和制作手艺,在保障旗袍简洁、流畅的同时,通过融入手工刺绣、毛皮编制等特色工艺来凸显其质感。此外,在工艺设计上,旗袍衣襟的制作手法也出现了创新,如低领、高领、无领等,有时也会把中国绘画艺术设计进去。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设计师在时装设计时开始借鉴传统旗袍所蕴含的韵味及特色,将旗袍元素融入到现代时装设计中。同时,借鉴现代时装流行元素对传统旗袍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使旗袍在保留以往简洁、大方款式的基础上,呈现了更多的设计。如使用收肩、饰花、穿珠片、刺绣、毛皮饰边、织物印花等手法,采用琵琶襟、如意襟、低襟、高领、低领、无领等;再比如,把绘画艺术作为款式设计的新手法,不仅凸显了旗袍的质感,更使得旗袍款式变得多元化,特别是传统水墨、花鸟等绘画手段的加入,更加增强了其典雅、独特之感。

近些年来,旗袍款式又有了新的改革,经过上世纪西风投影的变异催化,结合内装的裁剪方法,更加体现了“中衣为表,西式利用”的立身原则,出现了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垫肩、装袖、前片开刀,后片打折,突出乳房造型等的剪裁技巧,出现了众多的款式,使旗袍更加烘托出女性体态的曲线美,其造型更加端庄秀丽,线条益趋流畅、匀称、健美。例如,适宜于青年妇女穿的有前胸缉塔克短袖旗袍、鸡心领旗袍、露臂式旗袍、女式三角西服领短袖长旗袍、小方反领短袖长旗袍、小露肩方形领短袖长旗袍、扣边圆形领短袖长旗袍等;适宜于中年妇女穿的有中(短)袖旗袍、仿古女旗袍等;中青年妇女皆适宜的有方驳领短袖旗袍、对门襟长旗袍、尖角驳领短袖长旗袍等;适宜于孕妇或家庭便服的有长方领旗袍。这些浪漫的旗袍既简约无比,又风情各异,可以传递出魅人的风情。如图11所示。

特别是旗袍面料的选择很有考究,使用不同质地的面料风格和韵味是截然不同的。深色的高级丝绒或羊绒面料能显示雍容雅致的气质;采用织锦缎制作旗袍则透露出典雅迷人的东方情调;用优质丝绸缝制则有大家闺秀温文尔雅的韵味。一袭玫红的乔其纱旗袍,性感朦胧,散发出令人无法逼视的绚烂。特别是作为礼服和节日服的旗袍,其色泽与面料要求艳丽而不轻浮,漂亮而不失庄重,给人以典雅、名贵、高级之感。

近年来在旗袍的结构上也发生了一些明显的西派变化。如目前深受国内外青年妇女喜爱的袒胸露背式旗袍,其结构是正直领前下方开成心形式滴水式前窗,乳沟隐约可见,背后自领、肩至腰身开成纺锤形背洞,就整体造型而言,仍不失旗袍的风采,但融合了西方的透露性感。中青年妇女穿上这种款式的旗袍,无论是在庄重的社交场合,还是在舞台上,更显示出妩媚和婀娜多姿,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又如双臂全露的无袖式旗袍,使穿着者更显得苗条修长,挺拔而富有青春活力。还有紧贴手臂的短袖式、中袖式、无袖式旗袍,都能充分衬托出穿着者的丰满英姿,线条优美而又不失庄重,深受青年妇女的钟爱。再如旗袍下摆的开衩问题,由古典的及膝高而提高到在腿根部,这种旗袍不仅使穿着者行动方便,便于脚的踢抬和跑跳,而且也增加了旗袍的悬垂性和摇曳的动感,还能充分显示女性的体态美。

在当代,随着旗袍文化魅力的不断强化,加之现代审美艺术等的融入,旗袍在现代服饰领域中一直备受中国女性的追捧和青睐,越来越多旗袍款式的创新和设计,不仅极大彰显了中国传统服饰韵味,同时也满足了当代女性对于旗袍的需求。在遵循和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通过结合现代女性对于着装的需求,旗袍经过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服饰文化。甚至引起了诸多国际设计师的创新,将国外制作技艺及理念同中国旗袍相结合,创造出了一大批极具国际特色的旗袍时装。

三、从清代旗袍样式来看民国旗袍样式的变革

1.从旗袍的样式来看,由“单一”到“多样”

与清代旗袍相比(如图12所示),民国旗袍在整体、细节、内搭、面料等多方面都进行了变革。受腐朽的封建制度和保守的传统思想影响,清代旗袍整体样式为长袍直身宽大,长至脚面,看不出女性任何线条;领口多为立领或元宝领遮腮掩面。20世纪30年代,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思想,女性寻求思想独立且大批欧洲留学生回国发展,极大促进民国旗袍样式的变革。

(1)整体样式

民国时期,受维新思想的影响,女性思想觉醒且地位有所提高,不再是以往的足不出户,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入社会,自己谋生。为了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方便及线条美的体现,将旗袍的长度由脚面缩短到膝盖甚至更短。同时加入欧洲服装特点,变得修身、收腰、更加注重美化人体,体现女子的曲线美和青春活力。

(2)细节样式

旗袍的细节包括领口、袖子、门襟、开衩等。领口从立领、元宝领变得多样化,出现了大立领、小立领、西式立领,无领、圆领等样式。袖子变化十分明显。清末旗袍的袖子多和衣身连在一起,所以在腋窝下会产生很多的褶,不美观。为解决这个问题,将袖子改的更加贴身,出现无袖、中袖、短袖,等各种袖子形式,改变以往的臃肿,使手臂变的更加纤细,线条更加优美。

(3)内搭样式

清朝讲究保守,女性穿旗袍里面穿着一条长裤,女性都会在裤脚绣上花纹,在穿开衩旗袍时长裤会漏出来,为防止外漏。在民国时期,女性穿旗袍时里面穿的是内裤和丝袜,穿开衩旗袍时,腿是漏出来的。并且,当时受一名影星“阮玉玲”的影响,“义乳”也由此盛行开来,“义乳”是民国时期大家对内衣的称呼。她习惯于再穿腰身很细的旗袍,她认为只有穿上“义乳”才能更加体现她的线条曲线美。所以民国时期很多女子争相效仿。

(4)面料样式

制衣的面料不是以往厚重的织锦,有丝绸、锦缎、棉布等。在面料图案的样式有线条织物、几何织物等。

2.从旗袍的图案来看,由“传统”到“新颖”

20世纪20年代,旗袍样式不断地追求简洁,故图案呈现简单、淡雅的趋势。人们认为花卉植物纹样体现素雅大方,所以采取图案素材大多是植物和大花卉图案,如:牡丹、梅花、海棠。旗袍的颜色相对于清朝来说较淡雅。受西方装饰艺术影响,艺术家们惯用几何图形装饰旗袍。不过当时几何纹样较简单,一般为云纹、直线、波浪线、方格线等。

20世纪30年代。大批欧洲留学生回国发展,他们将欧洲的服装设计和装饰艺术融入旗袍中,使旗袍图案设计更新颖,体现中西结合。尤其在几何纹样的装饰上,变得更丰富多样。不是简单的线或图形,而是通过不同排序方式和布局,综合形成另外一种图案,如:在旗袍上添加一些长的波浪线或直线,简洁且衬托女子身体的曲线美,在旗袍上添加一片叶子或其他小型图案,体现一种清爽的感觉。

20世纪40年代,几何和小花纹图案最为流行,体现女子轻松细腻的风格。图案尺寸变小,构成元素增多,大尺寸图案逐渐退出市场。

3.从旗袍的穿着人物来看,由“宫廷”到“大众”

不同时期,旗袍的穿着阶层不同。清代旗袍穿着具有局限性,主要流行于宫廷,大部分平民穿的是宽大的长袍。民国时期思想解放,社会风尚改变,上海等地出现歌舞厅,明星的穿着起带头示范作用,加上“良友”画报等信息传播媒介的宣传,旗袍日渐流行。大多女性都穿着旗袍,学生、商人和明星无一不爱旗袍。每个人都有穿旗袍的权利和选择穿何种旗袍的自由,且旗袍适用于任何场合,并非局限于重要宴会。

三、中国民族服饰旗袍的民族性

1.旗袍是一种民族精神的体现

2.旗袍是民族文化理念的代表

在诸多传统服饰类型中,旗袍一直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种。旗袍作为中国社会女性的基础服装,经过几百年的变迁和发展,时至今日仍备受女性群体的追捧和喜爱。随着社会文化理念以及技艺手段的转变和创新,旗袍的款式及可选择性愈加丰富,无论是时尚款还是传统复古型都极受欢迎。与此同时,在长期的沉淀及积累中,旗袍所蕴含的丰富中国传统文化也使得旗袍极具收藏意义,尤其是在当下社会阶段中,富有传统特色又兼具当代时尚的旗袍类型层出不穷,真正实现了传统及时尚的相互融合。

3.旗袍是民族文化内涵的象征

服装设计中,文化内涵往往代表着服装的品位,某种服装能否成为经典,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所决定的。在几百年间的传承中,旗袍作为中国服饰文化的典型代表,不仅是中国人民智慧及美学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积累。从其所展现出来的文化特色来看,旗袍服饰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特点:第一,能够通过不同的款式类型等展现出不同的美学体验,如含蓄内敛、隐约朦胧等;第二,在制作手段上能够借助中国传统的刺绣、花鸟图案等展现不同寓意;第三,能够展现中国女性的端庄、典雅及稳重之美;第四,孔孟之道对中国女性的影响深远,对中国女性服饰的界定也有统一思想,旗袍文化正是孔孟之道对女性服饰要求的结晶,更能体现中国女性端庄、稳重、礼让之品性,旗袍能够较好地体现中国服饰文化的以伦理道德自律,维持礼仪之邦的精神。

当下,基于美学视觉来进行分析,随着人们思想观念及追求层面的转变,旗袍在实用性方面的功能已经越来越弱化,反而成为追求高层次的审美需求。因此,我们可以将旗袍看作是诗意、典雅的象征,旗袍所展现出来的“古香古色”及“典雅柔美”之感更能引起人们的青睐,由此也引发了一场异常浓郁的中国传统民族之风。在当代女性眼中,旗袍不仅代表着高贵、端庄,更是人内心向往脱俗的象征,这就是中国旗袍的文化内涵。

4.民族艺术的传承

旗袍诞生于中国历史的变迁,有着浓烈的中国特色,蕴含着中国民族艺术文明的元素,是岁月沉淀下无声的优雅。旗袍的制作是在吸取了传统服饰的特性上进行创新改良。例如,旗袍饰物中的盘花扣的编制,就是一种古老的中国结,是民间手艺的传承,凝结了前人的智慧。在面料图案上,旗袍更是具有浓郁的中国风采,取材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及美好生活,象征着中国人民勤劳富裕以及吉祥如意的美好意愿。

5.民族情感的表现

旗袍是一种历史变迁下的产物,是人民对国家情感的另类表达,是一种身份的证明,是源自于血液深处的认同和关心。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的人民在千百年实践中形成的对自己的祖国最诚挚最深厚的感情。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感是含蓄而执着的。在近代的时候,人民从思想到行动上爱护着自己的国家,从穿着上坚定地争取着未来,相信自己的祖国会越来越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发展迅速,国家领导人带头引领旗袍潮流,展示着中国风采,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独特优雅,自豪而大方地表达深厚的民族情感。

四、旗袍的创新设计

1.现代旗袍的功能转化

2.旗袍款式造型的创新

在当前社会中,人们的穿着品位正在不断提高,合体的服装只是基本要求,人们不仅要求服装的舒适度,还需要通过兼具时尚与文化的服饰来表达个人魅力。在现代旗袍的创新设计中,其内部结构、外形轮廓、局部设计都与传统旗袍截然不同。如图13所示。

传统旗袍强调自然,以宽松的廓形包裹女性身体,相比于中国传统旗袍而言,欧美服饰强调通过服装展现人体曲线。有机结合东西方服饰风格以后,现代旗袍选择性保留了传统旗袍的特色,又有机融合了西方夸张的款式造型,将现代服装的流行元素融入到现代旗袍中,满足了现代人的审美风格、穿着时尚。

旗袍款式造型的创新,打破了传统旗袍的设计规则和设计规律,在确保传统旗袍基本造型不变的情况下,着重于旗袍局部造型的更新与再创造,例如背部设计、门襟设计,注重于结构旗袍的各项基本元素,通过对不同元素的合理整合,使旗袍能够同时蕴含东方典雅和西方夸张风格,不仅能够传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同时还能符合个人风格,凸显现代人的张扬个性。现代旗袍款式和造型的创新,以更加合体的流畅线条,打破了传统旗袍的束缚,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东方女性的优雅与性感。

3.旗袍盘扣的创新应用

旗袍盘扣看似小,但是在中国传统旗袍中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装饰配饰。因此,在设计现代旗袍时,也应当根据其设计风格,选择恰当的旗袍盘扣。独特造型的旗袍盘扣,不仅能够联结衣服,同时能够作为装饰品,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更加灵动的造型,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在旗袍中增加具有设计感的装饰盘扣,能够使整个现代旗袍作品变得更加具有时尚感、造型感,打破了传统旗袍的墨守成规。如图14所示。

不同材质和款式的盘扣,往往能够展现出旗袍的不同风格。通过对盘扣疏密度以及色彩的调整,也能使盘口产生不同的装饰效果,使得旗袍设计变得更有新意,展示出其特有的魅力。

4.旗袍面料色彩的搭配

旗袍的呈现,款式固然重要,但是面料和色彩的搭配也是旗袍之美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旗袍面料缺乏时代感,由于西方新型服装面料的不断丰富、更新,旗袍在面料选择上有很大的空间,不同质地的旗袍开始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在现代旗袍创新设计时,可以选择当前流行的面料与传统旗袍面料的结合。不同面料的碰撞,在造型风格上各具特色,不同的面料也能展现出不同的精神与内涵。注重面料的拼接组合,给人一种时尚、新奇、更贴近生活的感觉,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品味。与此同时,旗袍的用色也是绚丽多彩的,根据不同的环境、地点恰如其分地选用色彩,才会使穿着的旗袍更具吸引力。

五、旗袍的面料

1.丝绸

旗袍,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服饰,代表了中国服饰文化的辉煌成就。旗袍自出现以来,一直与丝绸有着解不开的情缘,丝绸面料一直是旗袍制作的重要材料,能很好地体现旗袍的优美华丽、高贵不俗。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文化的发展,旗袍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但是丝绸面料却从未与旗袍相脱离,而是不断促进着旗袍设计的创新,为旗袍文化增添了许多独特的色彩。

(1)丝绸面料的图案色泽

图案是一种装饰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美术形式,在服饰设计中,图案往往起到了标示的作用,它与服装的款式、面料共同体现了服装的整体风格。传统的丝绸图案大多带有道德色彩,体现着封建社会的道德认识,某些图案还具有一定的寓意。如清朝的旗袍大多在丝绸面料上进行大量的刺绣工序,龙、凤刺绣图案是皇权和等级的象征,牡丹寓意富贵,梅、兰、竹、菊代表了高雅和友谊,等等,这些都是对当时的社会文化的表现。

现代的丝绸面料在传统刺绣的基础上,改进了工艺方法,通过印花、手绘、烫贴、织锦、布贴等技术进行制作,其图案设计远远突破了传统的植物、动物类图形的设计,图案种类更加多样化。如为体现旗袍设计的中国意蕴,可在丝绸面料上运用手绘的方法绘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泼墨山水画,增强面料的色彩感和艺术感,使现代旗袍的设计更有民族风味。又如,丝绸面料上的织锦图案,能给人一种图案上浮的感觉,且色泽光艳,十分抢眼,在丝绸旗袍设计中利用好这种图案,能使旗袍在不同的角度和光照下展现不同的亮度,表现出旗袍设计的活泼多样,体现多彩绚丽的中国风尚。如图15所示。

(2)丝绸面料的柔软质地

旗袍之所以深受中国女性的喜爱,不仅因为其面料的滑爽轻盈,还因其结构简单明快,造型自然优美,线条感强,其流畅的身型,柔软的质地,能很好地表现出中国女性的含蓄之美,也能生动体现出服饰文化的优雅内涵。

丝绸面料具有一定的弹性恢复能力和伸长能力,其手感柔软轻薄,色泽明艳,光彩照人,这种面料制成的旗袍不仅能裹挟出东方女性的玲珑身段,其滑爽质地还能使服饰轻盈飘逸,突显女性的柔美。如传统丝绸旗袍的造型多通过立领设计来包裹颈部,大襟对胸部进行遮掩,收腰使臀部显现,侧开衩显露腿部,以此来体现东方女性圆润、舒展、柔软、含蓄的体态美。同时,旗袍属于连体服饰设计,平面感强,而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通常会利用丝绸面料的悬垂性、“软、松、糯”的手感效果和线条柔软灵动的质地,通过立体剪裁和刺绣、滚边、镂空、镶嵌等方法使丝绸旗袍的立体感增强,在突显丝绸旗袍的优雅内涵的同时还体现装饰艺术之美,使旗袍服饰更加生动,在尽显端庄含蓄的同时又略带活泼之美。

(3)丝绸面料的现代工艺

现代工艺通过多种手法使丝绸面料具有很强的褶裥能力,并且悬垂性优良,可以不加任何修饰,利用面料的悬垂性所产生的自然皱褶形成线条,设计出具有自然波浪形效果的现代款丝绸旗袍。这类旗袍的设计不仅具有东方传统旗袍的优雅,又具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的开放,使整个旗袍的设计风格都更具韵律感和生动之美。利用丝绸面料的悬垂性,还可设计出不同形式的褶饰,如叠褶、堆褶、垂浪褶、抽褶,等等,使旗袍的下摆设计突破传统的开衩设计,具有更多的选择性,如双层鱼尾设计、不对称设计、A型设计、扩大下摆设计等多种形式,使现代旗袍设计更具多样性和丰富性。

此外,现代工艺技术使旗袍在衣领的设计上也突显出不同的设计风格。传统的丝绸旗袍多采用立领设计,通过丝绸排扣体现从衣领到衣摆的立体感,而现代的丝绸面料加入了许多纺织材料,使面料更结实,立体感更强。在现代旗袍设计中,不仅能见到传统的立领设计,为使旗袍更显时尚性,体现现代文化的开放、多元化特点,更多的旗袍设计师将衣领设计为横开阔形,体现颈部的肌肤之美,也有设计为镂空的来体现女性朦胧之美,其款式多样,风格迥异。

而利用现代民族工艺,通过缀、绣、镶、绘、扎染、蜡染等方法对丝绸面料进行加工处理,能使其产生特殊的肌理效果,增强丝绸面料材质的艺术感染力,拓展旗袍设计的想象空间,使丝绸旗袍更具艺术魅力。由此,旗袍的设计不仅应进行文化的传承,也应体现时代的特色,通过多元创新,让旗袍美在当代。

2.海派蕾丝旗袍

一般把这种成型于上海、有别于传统、以上海风格为基调、流行于20世纪近40年,并且现在仍有延续的民国改良“旗袍”称之为“海派旗袍”。海派蕾丝旗袍作为海派旗袍的一个重要类别,可分为局部装饰及通体装饰2类,局部装饰即为镶边蕾丝旗袍,多出现在早期海派旗袍中,这一时期西风渐进,人们的思想刚刚得到解放,开放程度还属于萌芽阶段,因此通透的蕾丝面料还没有大张旗鼓地应用起来,只是在旗袍的边缘及襟缘处局部装饰,当然也与这时进口蕾丝面料的昂贵有关。

海派蕾丝旗袍在海派旗袍中占有重要地位,古老的蕾丝工艺在工业革命机器大生产背景下焕发新的生机,进口蕾丝面料漂洋过海来到上海,与旗袍结合创造出奇妙的化学反应,将古典与时尚、东方的含蓄美与西方的浪漫感结合得淋漓尽致,至今仍是时尚界借鉴的源泉。

(1)镶边蕾丝旗袍

滚边、镶边一直是旗袍的重要装饰手法,发展到海派旗袍,则少了些繁缛琐碎,多了简洁与时尚。蕾丝面料的出现为镶边旗袍的装饰手法增添了另一种可能,精美的蕾丝装饰在通体素身的旗袍上更显高贵雅致,一旦推出便受到了各层人士的喜爱,迅速普及开来。如图16所示。

用蕾丝装饰海派旗袍经历了由内到外的发展历程,早期只是出现在旗袍的衬裙底摆上,由于蕾丝价格昂贵,一些经济能力较弱的女性买不起蕾丝衬裙,但又想赶时髦,为了让自己的旗袍开叉处也能露出华丽的蕾丝,便在袍里衬边缝上花边,以冒充蕾丝衬裙。这种底摆上装饰蕾丝的方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给人别出心裁、又有不经意间的精彩之美,效仿的人多了,竟也成了一种新的流行趋势。上袄下裙是清代汉族妇女常见的装束,至晚清时,裙与裤配伍外穿现象日益增加。这件清末民初的外穿裤子,其裤脚边缘用蕾丝镶边,可以看作是镶边蕾丝旗袍的先河。

随着上海社会风气的开放,蕾丝在旗袍上的装饰也由内转到了外观。20世纪30年代,几乎已经没有不做镶滚装饰的旗袍了,这为蕾丝镶边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镶边蕾丝旗袍将东方女子婀娜又含蓄的气质表达到极致。在中国丝绸博物馆所藏的海派旗袍中,可以看到不少蕾丝旗袍实物。

海派旗袍所镶的蕾丝边,除了审美装饰作用外,还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塑形及耐磨两方面。海派旗袍所用的面料相当一部分摒弃了传统的绸缎材质,更倾向于进口面料,而这类面料质地多轻薄、柔软,做成旗袍后边缘处布丝未经修整,不易定型,需要依靠缘饰对其边缘进行固定和包裹。面料轻薄的旗袍不宜采用厚重的材质做边饰,而同样轻薄通透的蕾丝自然成了镶边的首选。镶滚蕾丝边饰的旗袍在穿着时就不易变形了,便于保持旗袍原有的形制及外观。另一方面,面料轻薄的旗袍,边缘更容易磨损,因此蕾丝镶边可以起到耐磨、防污的作用。这一时期的蕾丝缘饰主要被应用在旗袍的领口、领围、衣襟、袖口、下摆及开衩等部位。如图17所示。

(2)通体蕾丝旗袍

通体蕾丝旗袍,顾名思义,即旗袍整幅均采用蕾丝面料。在上海,随着进口面料的日益丰富,各式具有蕾丝特征的面料可供选择,雪纺、网眼纱、珠罗莎、乔其纱等都可以成为制作海派蕾丝旗袍的首选。这类通体蕾丝旗袍常见的有2类:一类是已经将衬裙缝制在旗袍内部,直接套穿即可;还有一类是需要自己搭配衬裙来穿,这类旗袍变化性较强,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的衬裙,搭配出不同的效果。

在20世纪30~40年代,穿着一套通体蕾丝旗袍,也是相当大胆前卫的,除了在深受海派文化影响的上海,其他地域是难以流行起来的。面对西方的价值观及审美方式,上海民众展现出了积极的包容态度,对时尚潮流兼容并蓄。通体蕾丝旗袍性感和若隐若现的姿态可以充分表达西方的浪漫主义审美倾向,因此广受上海名媛及时髦女士的喜爱。

下面通过中国丝绸博物馆馆藏的一组通体蕾丝旗袍实物来剖析当时的流行趋势。图18为倒大袖蕾丝旗袍,由2种面料组成,一为黑色花卉纹蕾丝长马甲,二为条纹方格绸倒大袖,两部分重叠并缝合。蕾丝部分在内部已经做好了衬里,可直接套穿,网纱状的面料上均匀分布黑色花卉纹,整体给人一种高贵典雅之感。

图19为蓝紫地白色花叶纹蕾丝短袖旗袍,这是一件非常精致素雅的旗袍,用蓝地上面起白色花卉纹的蕾丝为面料,并以同类蓝色缎四周滚边,盘扣也用蓝缎制成。蓝白色搭配,既和谐又高贵。通透的面料,无袖的款式,明显的收腰,将女性婀娜优美的体形表现得恰到好处。中式的盘扣和西式蕾面料结合毫不冲突,反给人一种和谐素雅之感。

(3)牛仔

水洗牛仔面料在现代服饰的运用特别常见,也很受大家喜欢。面料在染色时将大部分面料用绳子扎起来,使扎起来的面料保持原来的色调,没有扎住的面料在染色的过程中出现别的颜色,让其与原来的面料色彩之间产生了一种独有的魅力,这就是中国传统的手工扎染技术。把牛仔面料运用扎染工艺进行褪色,使其褪去的白色呈现出美丽的花纹。水洗过的牛仔面料与原来的牛仔面料拼接运用在设计中,使硬朗的牛仔布达到一个综合的效果,使其看起来不那么硬气,而是更加符合女性柔美的气质,充分体现出水洗牛仔面料在整体设计中的独特之处。如图20所示。

在旗袍的创新变化过程中,民族文化的内涵是绝对不可忽视的,当然也有其不可忽略的时尚气息。新时代的旗袍就可以大胆革新,采用牛仔面料无领肩的旗袍。牛仔面料采用后期水洗工艺,将牛仔面料原来的颜色经过水洗褪色,同时对面料以传统扎染的前期准备工作对面料进行扎结,使得牛仔面料在褪色水洗的过程中出现一定的花纹图案,给原本单调的牛仔面料出现了一定的艺术感。用现代元素柳钉、水钻在牛仔面料上做装饰。褪色后的牛仔面料手工处理成装饰纽扣。大胆尝试经典牛仔服的破洞出现在设计中,在裙摆的底摆加入流苏,使设计更加有动感。这也是传统与新潮的完美结合设计作品如图16所示。

通过对牛仔面料与旗袍元素在女装设计中的应用制作,并经过多次修改整理,可以满足设计的基本要求,充分显示出旗袍元素在设计中的运用。牛仔面料的创新设计也在作品中彰显得淋漓尽致。设计主要体现在旗袍元素与牛仔面料的结合上,也体现出旗袍原有的端庄、高贵、大气,但是牛仔面料却展现出与其正好相反的自由、帅气风格。这样的组合非常有趣。为迎合旗袍端庄大气的风格,单单是简单的牛仔面料并不能满足设计的要求,牛仔面料结合扎染手艺的漂洗使原来单一的面料出现了不规则的留白花纹,再加之花纹色彩的变幻,让简单的牛仔赋予了灵动的生命,有了生机。

六、结语

在当今名目众多的服装界里,无数的新装上演争夺世界的眼球。然而总有那么一些服装不管舞台的璀璨还是平凡,都会绽放出它独特的魅力,沉静淡然的屹立于眼眸深处。旗袍,就是这么一种优雅的存在。它是古老东方的明珠,是中国人文情感的国粹,在超凡脱俗中阐述着最华美的乐章。历史总让人铭记和追思前进,旗袍的诞生就有了历史的沉淀,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它没有停下追寻历史创造历史的脚步,新时代的到来,我们期待着旗袍崭新的面貌,共同创造它的辉煌。

THE END
1.为大学社团设计的一套社服图案x滌絠 ,蓇 竣  詓oWV. 5翽裖睫拮圯菋戟陖呋E: ?厒mB iq  0S https://www.zcool.com.cn/work/ZNDk1MTExMg==.html
2.会服班服设计图,会服班服图片logo素材,会服班服图案大全会服班服专题页>班服中国提供会服班服设计图案,高清会服班服图片模板,会服班服设计logo图案素材.班服中国专业会服班服定制,会服班服定做,会服班服制作.https://www.banfu.cn/huifu/
3.冬奥开幕式羽绒服上留下剪纸中国山水图案的时装设计师,与上海有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宛如大型羽绒服种草现场,可你知道吗,冬奥会开幕式演出服设计团队中,陈鹏、王逢陈两位年轻设计师,与上海时装周有着颇深的渊源。他们携原创设计不仅多次登上上海时装周的t台,还借助上海时装周这一平台,获取了许多行业资源,助力他们逐步成长为本土新生设计力量中的佼佼者。 https://export.shobserver.com/baijiahao/html/452457.html
4.服装流行趋势网服装设计资讯网站时尚流行趋势预测惬意小资--轻奢家居服廓形 设计趋势廓形趋势2026春夏家居装 2024-12-17 热力前行--冲锋裤细节工艺趋势 设计趋势细节工艺趋势2026春夏中长裤 2024-12-17 锦绣拾遗--童装女童中式图案 设计趋势图案趋势2026春夏上衣连衣裙 2024-12-17 连衣裙(DEMURE)--女装单品企划 核心趋势主题企划2026春夏连衣裙 2024-12https://www.pop-fashion.com/
5.班服│班服设计│文化衫│班服图案│聚会服│锦衫红米可印象,专业高品质班服制作,以班服、广告服饰、工作制服为核心经营内容,并专注于班服设计、生产与销售。我们始终相信“诚信服务客户,专业缔造完美”,南昌米可公司为您提供一流的班服图案设计和定制,免费的班服图案设计,免费的班服样衣,共赢的班服代理,请记住南昌https://www.milkimpression.cn/
6.班服高清班服图案班服设计与定做一站式服务米可班服,更好的班服~ 专业班服设计与定做,海量高清班服图案 运动会系列 国潮古风系列 简约系列 拼名字手绘系列 米可班服聚会服 米可班旗 运动会三件套初高中生 纯色卫衣拼名字 棒球服外套班服 初高中手绘拼名字班服https://www.banfupic.com/
7.服装市场调查报告(精选6篇)但与以往不一样的是,图案设计变得小巧了许多,穿上可显出一般高贵的质感。服饰的配套也十分讲究,配内衣、帽子、马甲、背带、腰包等,不一而足。 5、衣服尺寸增大 此刻的孩子发育较快是不可否认的,反映在童装市场上,尺寸比例明显放大许多。针对中国10—16岁的青少年这一特殊年龄层的穿着及审美情趣,尺寸就放大到必须https://www.ruiwen.com/gongwen/diaochabaogao/94192.html
8.服装设计定制工:服装设计定制工考试答案(每日一练)98、填空题 从设计学的角度来看,服装结构线主要分为:()等。 点击查看答案 99、单项选择题 下列款式中,袖山深较浅、袖肥较大的是() A.茄克衫 B.男西服 C.女西服 D.中山服 点击查看答案 100、单项选择题 可以表现服装的立体感与线条美,是上衣的一种装饰缝是() A.碎裥 B.活裥 C.顺风裥 D.塔http://www.91exam.org/exam/87-2850/2850571.html
9.毕业班服设计,创意又有意义的毕业班服图案素材大全比较高级的毕业班服图案设计就是图案中的主题或是设计有特殊的含义,并且很多图案元素都是有专属意义的。我们也不妨来看几个例子。 学士服: 如果是大学的毕业班服的话那首当其冲的一定是学士服,相信每位同学都对学士服有着特殊的情感,它很可能代表着你即将离开你人生的学生时代迈向社会,学士服有着特殊的意义和象征性https://www.yousame.com/show/5765.html
10.服装设计大赛搜索作为全球最大的可持续时装设计比赛,我们在此公布 2024 年度「Redress设计大赛」准决赛入围设计师名单。 04月22日阅读:13.8W阅读 英林尚品国际贴身运动服设计大赛决赛圆满落幕(内含获奖名单+效果图+成衣) 英林尚品国际贴身运动服设计大赛决赛 04月19日阅读:14.2W阅读 大赛公告|2023年中意青年未来时尚设计大赛获奖https://art.cfw.cn/ds/search/
11.2024“Style3D杯”第八届浙江省大学生服装服饰创意设计大赛服装服饰创意设计:提交参赛作品彩色效果图一幅,内容包括作品名称、设计说明、效果图、正背面款式图、面料图样等,尺寸为58cm×84cm(A1规格)、文件格式JPG、竖版、自由排版。 纺织品创意与文化叙事设计:作品包含创意面料设计或图案设计(需包含一个完整花回)、模拟应用效果图(将图案或创意面料应用于服装服饰或家居用品上https://www.shejijingsai.com/2024/04/1102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