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家居生活的开启,与家居行业的革新升级密不可分。这一年,众多企业在你追我赶中持续推进战略升级、产品革新,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市场面积仍在增长,BHEI值(中国城镇建材家居市场饱和度预警指数)为183.87,位于红灯区且创近年来新高。
这些数据和市场语境的背后,同时折射出了诸多行业困境,比如传统中小型建材家居卖场面临生存危机;建材零售生存空间被一再挤压;数字化升级在探索中迈入关键期等。面对即将开启的新年,不妨通过一些关键词的串联,来对今年的家居行业进行一次“年终总结”。
“跨界”“整装”你追我赶
多年来,“跨界”“整装”两大关键词一直贯穿于家居行业,尽管热度不减,但每一年沉淀出来的场景和路径却不尽相同。尤其是伴随着以房地产为驱动的旧增长时代结束,用户需求的“宅、懒、忙、享”一站式消费新驱动,倒逼着行业开启新一轮迭代升级。
跨界赛道上,龙湖官宣入局家装的全新品牌“塘鹅”,碧桂园在渗透家装服务后布局涂料领域,贝壳找房宣布将收购圣都100%的股权,以实现上下游协同。除自上而下的渗透外,一些家居品牌也将经营范围进行了变更外拓。比如,欧派家居成立子公司涉足房产租赁、电器;我乐家居新增一般项目非居住房地产租赁、物业管理,行业边界越来越模糊。
再将视线转移至整装领域,家居企业表现同样活跃。索菲亚发布整家定制战略,提出“衣橱门墙配地电”全品类一站式配齐。金牌则在主推橱柜外,以桔家品牌推出定制家居、木门和整装。在西安本地,像今朝装饰、东易日盛、业之峰等家装公司,也纷纷延申产品服务,将软装包、家电包、配饰包等纳入进来。
智能快速发展也需“防伪”
能得益于近年来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型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智能家居领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智能音箱、智能门锁等智能家居产品越来越受欢迎。家居企业加速打造智慧空间,智能化程度也在不断攀升。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2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可达6515.6亿元。
今年11月,投资200亿元的西安智能家居总部基地项目举行了签约仪式,该项目位于高陵区,并致力于打造全国智能家居全产业链示范基地。走在卖场,也可以发现亚都智能、绿米等众多智能家居品牌的身影,涵盖了各类家居及公装智能设备。
但归根究底,智能家居仍然存在于大家居行业,提供的是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的硬件产品。目前市面上有一些智能家居,不仅不便捷,反而给消费者添加了不必要的麻烦。根据《中国人的家》显示,指纹/人脸识别门锁、空气净化器/净水器占据了智能家居设备需求的第一梯队,而智能感应垃圾桶和智能浴缸则被认为有些鸡肋。又比如此前被吐槽“鸡肋”的云米冰箱大屏,智能语音马桶等。
最严苛板材环保标准上线
近两三年,我国相继出台实施了一系列包括《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等在内有关室内环境的标准。从建筑装饰材料的使用,到室内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限制,明确对室内空气质量情况提出规定。
今年10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人造板及其制品甲醛释放量分级》和《基于极限甲醛释放量的人造板室内承载限量指南》。其中,新国标的ENF级的甲醛规定值比CARB-NAF(美国加州空气质量委员会-无甲醛添加)标还低出一半,被称为“史上最严甲醛标准”。
绿色环保、可持续是近年来家居行业环保升级的基本理论,包括今年被热议的“净醛”“抗菌”等概念,但同时仍要警惕一些环保不达标的产品。前不久,在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的对木制家具、油漆涂料等7种产品质量的监督抽查中,就通报了高新区居十空间、鑫隆发等家具店甲醛释放量超标。
对于消费者来说,既要将环保作为装修扮家的重要标准,又要学会辨别伪概念和营销噱头,尽量选择更具口碑的家居品牌。
以数字化破解流量困局
房地产市场逐步回归居住本质,二手房与存量房正逐渐成为家居行业新的增长点,这让本就消费频次低、复购率低的市场面临结构性挑战。为实现产业的降本增效,促进流量转化,覆盖了生产、运营、设计、管理、交付、服务全链路的“数字化”被寄予厚望。
今年3月,宜家家居正式入驻天猫,开展数字化创新和渠道拓展战略。5月的西安国际家具展上,北方、铭星、科雷等多家木工机械企业,以多项数控研究专利为题眼,助推生产技术向数字化、产业化方向迈进。
红星美凯龙推出的红星云,目前已经遍布全国200多个城市,470多个项目中进行数字建设,据公开数据显示,其“双11”期间,红星美凯龙全国数字化卖场成交额172.5亿元。在家装行业,东易日盛甚至被创始人定义为更像一个科技公司,可通过客户、工程、4D云设计等系统,实现快速出图及裸眼V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