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活”这一概念并不只是说居住面积小
而是即使生活在小的空间内
也依然享受着极高的舒适度
利用创造性的存储解决方案和多功能性设计
这些小空间也能为我们提供舒适的生活条件
下面列举的小户型公寓案例
展示了如何在小的空间中创造美好生活
小户型的房子在装修的时候,
重点就是如何能够完美的利用所有空间,让房间看起来既整洁又舒适。
41㎡迷你公寓,
再小也能是豪宅!
该项目是位于俄罗斯莫斯科一处面积约41㎡的轻工业风一居室,虽然整体的住宅面积不大,但设计师却将客厅、厨房、卧室以及休闲区域划分详细,使其整个住宅空间看起来有条不紊又充满生活气息。
从入口的玄关处进来便可以将整个室内的摆设一览无遗,木色的地面明确地将玄关和客厅等位置划分开来,木质的餐桌与皮质餐椅形成一股洒脱感,原始的水泥天花板和墙面彰显出轻工业风格的特性。
休闲区可充当办公区域使用,它位于整个家里光线充足的位置,并且坐拥着窗外一片美丽的景色,浅灰色的窗帘与墙壁的颜色相呼应,给人一种前卫的氛围。
卧室被安排在了厨房和休闲区的间隙,由于空间有限,设计师利用玻璃进行隔断,既保证了光线的充足,同时也确保了私密性。
设计师将墙壁的一隅做成一个天然的书架,就算空间再小,也不浪费一丝一毫的收纳功能。
浴室以水泥墙面作为基调,在有限的空间内,成功实现了干湿分离的设计。洁白的洗手槽不仅让视觉空间显得更为开阔,同时也具备了时尚感。
BellasArtes是一家专注于室内设计的俄罗斯工作室,十余年来一直专注于公寓、乡间别墅和公共场所的设计,秉持功能性、舒适性和美观性的设计理念,努力考虑业主的品味和生活方式,为他们设计独特、舒适的生活空间。
“小中见大”这个园林里经典的题目,始终对设计师有着无法抗拒的诱惑力。
设计需要思考:
如何激活公共空间以适应新的居住方式。
空间布局不合理,需要在有限空间里实现功能复合。
探索小户型空间里“小中见大”这个永恒的主题。
45㎡空间的
“小中见大”
这是一套45㎡的住宅,由系园建筑设计工作室设计。原本老房子的格局清晰可见,一大一小两间卧室,中间的客餐厅封闭而局促。由于房屋采用的是砖混结构,承重墙体无法移动,这也为空间的重新规划增添了几分难度。
设计师把原本两个封闭的房间均朝中心空间敞开,同时主卧门洞被扩大,次卧开一小窗朝向餐厅,使整体空间流通起来,站在阳台的位置可以一眼望穿到儿童房。主卧空间退让出一部分用作客厅,次卧作为儿童房,则别有洞天,是小朋友的乐园。
入户墙面的灰色磁性漆,是让小朋友随意涂画,记录生活的地方。墙角的夜灯亮起,便是每天回家的仪式。餐厅和厨房二合一,极大增加了厨房的操作台面积。
主卧面阔四米五,进深五米四,占了整套房子近一半的面积,空间可以进行复合利用。设计将主卧大床尽量靠近阳台,在另一侧留出一个小客厅。
房门稍作改动,拓宽成一扇移门和一扇移窗的组合。白天,门扇窗扇全打开,把小客厅挤向中心,贡献给全家使用。
“望得穿”,让房子大了些,可这还不够,还能再大些。不是面积再大些,是感觉上再大些。有“小”的衬着,“大”的才会“更大”。
主卧沿面阔方向设置通高储物柜,将45平米小户型储物潜力发挥到极致。男主人的书桌,女主人的梳妆台,都被巧妙地置入其中。通过空间分而不隔的设计,让每个家庭成员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床头内藏一组小壁橱,与阳台储物空间相连,方便放置睡前读物。
原本的餐厅空间局促,无法放入正常大小的餐桌。设计使用三级导轨加定向滑轮,做出一个超长抽屉,将餐桌藏在厨柜里。小机关也能解决大问题。
一共只有八平米的次卧,在成品床的基础上集齐了滑滑梯,小衣柜,玩具收纳台阶,书架,书桌和二层小阁楼,只为帮小朋友圆梦,送给她一座梦幻小屋。搭上木架,盖上轻纱,高低床变身小阁楼,左边楼梯,右边滑梯。地面抬高作为储物,当中围出一块空地,铺上垫子,摆上玩具,就是迷你游乐场。另一侧是书架和书桌,是安静学习的地方。
这些隐藏在房子各个角落的小空间,没办法一眼看全,也不能一眼看全。可以“望得穿”,但必须“看不全”,该露的露出来,该藏的藏起来。按园林里的理论,这叫“旷奥有致”。“旷”是开敞,就是“望得穿”,“奥”是幽深,就是“看不全”。在这个房子里,“小中见大”的题,非得这么解。
以简约颜色、线条为设计概念,空间利用白、灰、木色系营造清新日系感,打造独特的LOFT风格蜗居。
日式LOFT
风格设计
——简约蜗居空间
这套公寓主要将自然、柔和和色彩融入环境,同时保留黑色素沉积、形成设计元素,创造空间视野延伸效果。整体设计也加入多屋主工作及生活所需的规划安排。
玄关落成区首先以灰色地板带出宁静的气息;小小的区域内亦加入吊柜、地板、特色便笺,充足屋主收藏及日常需求。
来到屋内主要开放式区域,主要以经典的白色、木色调氛围。其中客栈可看到大量木质材料营造自然舒感,包含傣族、海浪等元素,让气氛更柔和、更温暖。
座落在客厅旁的露台区,则巧妙地加入木饰窗框巧思。特别的是,通过窗外引入风景,就宛如一幅画作,替屋内展现出更多色彩。
应屋主日常收藏需求,这次特别在假天花、地柜规划中,配置了相当完善的隐藏式收藏柜,让设计能同时兼具美丽及实用功能。
在必要的间隔设计规划上,设计师用可移动式门片增加空间使用性。以厨房区域为例,加入玻璃趟窗后并不能提升环境明亮度,整体视野上也更为宽敞、通透。
提供女主人休憩的多功能房,则以餐桌玻璃门片打造独私密性。此外增高的木制地台,也大大提升了收藏功能性。
而主人房方面,空间包含书费、床架、玻璃屏风,则多围弧角、木饰纹理元素;墙面色彩也以大面积的低饱满和灰暗、白色系,与屋内日式风格相互呼应。
由于周围室外环境日照少、通风差、视线受阻,建筑师决定“在屋内创造一个与室外相似的空间,而不是在外部寻找线索,并探索如何享受这个环境。”
这个家庭办公室
让人想起
“小山谷的入口”
“Vale”是位于日本川崎市人口密集的住宅区的一个工作室兼住宅,由小川隆之设计。设计师为了寻找一种在内部创造和享受外部环境的方法,在建筑中心创建了一个10m深的空隙,并用一座小桥连接了单独的空间。像“山谷”这样的地方也会传达光线和温度的变化。
重现小山谷的氛围和轮廓
从道路上看,该建筑的东侧和南侧都有倾斜的外墙设计。远远看去,它显得很宁静,但走近了,它的“表情”却变得有些严肃。虽然其陡峭的外观看起来像山谷的入口,但它是一个具有城市感觉的立面,是为了与道路的粗糙对角线相交而创建的。
从不同的角度看住宅区内排列的房屋和公寓,它们看起来像是沉入城市的屋顶,而不是矗立在地面上。考虑到这一点,设计师将这座建筑命名为“Vale”,就像“小山谷”一样。
响应场地限制条件的四层设计
在现有条件下,小川建筑设计团队充分发挥了场地的潜力,精心构思,将建筑分为地下一层和地上三层,并通过螺旋楼梯垂直连接,巧妙的融合了空间与功能,使整体设计独具匠心。
在这个空间内,十米距离的自然光温柔地洒落,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声音在此间回荡,仿佛山谷中的回响,带来一种宁静的沉浸感。冷暖空气交织对流,更增添了一分神秘与宁静。这里就像是一个微缩的山谷,各种视线、流线、现象都自然地汇聚到这个中心。
进入一楼后,会看到右侧“Vale”的大门和一座被玻璃包围的小桥,连接到前面的工作室空间。将工作室与起居室分隔开,为后者增添了一份松弛感,营造出即高效又舒适的办公与生活环境。
这两年日本东京年轻人抢住蜗居的视频在油管上爆火,面积仅仅只有9-15㎡的“超迷你”公寓租金也要4000多人民币/月,却让月入过1.5万的东京打工族乐此不疲,租到不想搬家。
拥有粉色阳台的
胶囊公寓!
无独有偶,南非建筑事务所TwoFiveFiveArchitects也以东京的胶囊公寓为灵感,设计了一座9层高的微型公寓,内部到底是个什么构造?
这座名为UxoloApartments的公寓位于开普敦的中央商务区,一排排标志性的粉红色的户外阳台非常醒目,在外墙上营造出俏皮的外观。
面向街道的立面上以亮粉色的可爱阳台点缀其间,这些阳台的外形也设计的非常精巧,呼应了公寓楼小巧迷你的特点。为了让房间内的自然光线充足,建筑外墙使用大量玻璃砖。夜晚灯光透过玻璃砖照亮整个天际,让城市景观与建筑物融为一体,美观的同时兼顾实用性。
为了吸引到长期租户,建筑师特别在意公寓的室内设计。利用定制的细木工单元延伸空间尺度,多功能的分隔板可满足居民大部分日常需求。每套小公寓内都同时容纳了设备齐全的厨房、内置的橱柜、学习桌、充足的隐藏式储物空间以及一张可收起的沙发床。
狭长的空间却在白色饰面的衬托下显得明亮通透。经过合理的布局,必要的功能区一字排开,紧凑而简约。
全屋的细木工多功能柜体均由KinkDesign设计、制造和安装。柜体的颜色根据户型而变化。床架在不用时可以收起,隐藏在墙壁中。排列整齐的玻璃砖为室内带来充足自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