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吕方锐陈锋北京报道
表面上看,土巴兔的业务主要是围绕装修保障,分成两块。一是提供资金托管平台,业主的款项经过土巴兔平台支付给装修公司,先施工后付款;二是提供收费的工程检测服务,保障装修质量。更深一层,巨量的装修款项汇集到土巴兔平台上,很可能还是类似于共享单车押金盈利的模式,同时存在挪用风险。没有金融牌照的前提下,土巴兔围绕装修业务开展分期和装修贷,仍是打金融业务擦边球,政策层面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保障业主权益是互联网装修业的宗旨,也是土巴兔等企业的安身立命根本。能在多大程度上保障装修业务的公平秩序,决定了土巴兔能走多远。《华夏时报》记者翻阅近年来涉及土巴兔的诉讼案件,可以发现其业务模式存在的多项漏洞,也可以发现在诉讼中,土巴兔一直扮演旁观角色,努力撇清自身责任。其工程监管和工程检测并没有给业主提供任何法律上的帮助。
金融业务内核
土巴兔的核心卖点之一是先施工后付款,即装修款托管土巴兔,先施工、后付款给装修公司。其把规则设定为,业主将装修款项“整存”给土巴兔,土巴兔将款项按照工程进度分期支付给装修公司。如果没有出现装修纠纷,一笔装修款在土巴兔的留存周期为几个月。
按照土巴兔官网的数据,其成立以来累计服务2400万户家庭。假设平均每户装修金额为2万元,土巴兔经手的装修资金为4800亿元,约为万科在A股市值的2倍(以7月4日股价计算),接近保利地产市值的4倍。实际上根据公开资料可推测,土巴兔的客户平均装修金额很可能超过2万元,其经手装修资金也很可能不止4800亿元。
土巴兔从未对资金托管情况进行过公开。7月3日《华夏时报》记者联系了土巴兔品牌部工作人员,询问托管资金去向和盈利模式等问题,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另一方面,土巴兔还开展了装修分期和装修贷等金融业务。官方说法是,装修贷业务由土巴兔和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合作推出,额度高、利率低、期限灵活且免担保抵押,专门为土巴兔装修业主解决装修资金需求。
装修分期业务由土巴兔和中国建设银行合作,最高额可达到100万。
中国建设银行自有金融牌照,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有银行股东持有金融牌照,土巴兔没有金融牌照。上述业务则以土巴兔合作的名义,以土巴兔网站为主要推广和销售渠道。土巴兔是否从中获利,上述品牌部工作人员未予回应。
另有案卷显示,土巴兔网站每分配给某装修公司一个项目,该装修公司须向其支付500元作为工程监管服务费;该装修公司还要支付合作保证金(基础质保金+工程质保金)。土巴兔方面对该装修公司提供客服咨询,施工标准培训,有偿工服、文明施工等材料,并考核并奖惩,动用质保金作为维修费用,进行项目分析,促使成单,协调解决纠纷等权利义务。
装修保障薄弱
为保证施工质量,土巴兔还推出远程工地管理业务,号称可以随时随地远程查看工地进展。施工完成后,业主可以购买1580元每户(面积120平方米以内)的专业工程质检。
土巴兔主打的装修保障卖点还包括约束装修公司在施工过程中恶意增加装修费用,以及使用的装修辅材为“土巴兔专供”辅材,假一赔三。
相比传统装修行业漫天要价、偷工减料和服务意识低下等缺陷,土巴兔从机制上确实可以避免一些装修陷阱,但这种保障有多大,不得而知。
按照投资方58同城CEO姚劲波的说法,土巴兔的投诉率不到1%;百度搜索“土巴兔投诉”,搜索结果超过200万条;单以公开的法律文书来看,近年涉及土巴兔的诉讼有24起。
诉讼理由大多是业主权益受到损害,起诉装修公司。这些案例包括土巴兔号称可以封堵的工程转包、施工缺陷、超额核算和施工延期等情况。其中还有工人死亡和业主房屋失火等情况。
2016年业主郭某和鸿鑫装饰公司(下称“装修公司”)签订《装修合同》。双方还与土巴兔一方签订《土巴兔装修保服务合同》,由土巴兔托管合同总价(4万元)的40%即1.6万元,在工程开工后、竣工验收后分别支付给装修公司8千元。
案卷显示,郭某之后向装修公司支付了工程款,后者一直以各种理由拖延施工。郭某还与土巴兔网的监理共同对泥工部分进行验收,认定泥木工存在部分瓷砖空鼓、掉瓷、不平整现象。郭某不得已将装修公司起诉至法院。
从这个角度看,土巴兔对业主的权益保障能力要打一个问号。
2016年季某与土巴兔方面签订《土巴兔居间服务合同》,之后倪某作为施工方在该合同上签字。倪某施工期间,房屋天井屋面发生火灾事故,导致2楼、3楼起火。2017年有业主与装修公司、土巴兔签订三方协议后,装修公司转手将施工转包给他人。施工过程中有工人不幸摔伤,最终抢救无效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