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政策汇编2023年12月电子刊物电子期刊杂志制作

云计算应用示范。推进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测试验证等资源开放共享,打造工业云生态系统。支持发展第三方专有云解决方案,在政务、金融、医疗健康等领域开展行业应用试点示范,推动核心业务系统向专有云迁移。

6.大数据产业。深化济南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建设,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带动作用,整合产学研用优势资源联合攻关,打造高端产品链,围绕数据生成、采集、存储、传输、管理、加工、分析、应用、可视化和安全等环节,推动产品和解决方案研发及产业化。加快建设行业大数据平台,提升数据开发利用水平,促进工业大数据、农业大数据等创新应用,推动大数据与经济社会各行业领域深度融合,培育面向垂直领域的大数据服务模式,促进跨行业大数据融合创新,推动行业数据资产化、产品化,实现数据的再创造和价值提升。创新优质服务链,围绕数据清洗、数据标注、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需求,加快大数据服务向专业化、工程化、平台化发展。完善数据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一批面向大数据产业的共性技术平台、公共服务支撑平台和第三方机构检测认证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专栏6大数据重点平台建设工程

大数据重点平台建设。积极建设政务大数据、健康医疗大数据、地理信息大数据、智慧城市大数据等重点领域大数据平台,推进行业大数据整合共享开放,推动大数据优秀产品和解决方案深度应用。建设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形成集研究开发、成果转化、行业服务、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于一体的工业大数据新资源集聚平台。

7.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提升信创产业供给能力,加快发展整机、基础软件和信息安全产业,在做大做强我市龙头骨干企业基础上,招引CPU、外设、操作系统等厂商,打造信创产业完整链条。围绕新基建、政务云以及工业、金融、通信、能源、交通、海关等重点行业安全可控发展需求,支持数控整机、中间件、数据库、电子签章、信创软件、信息商用密码、行业关键应用软件等信创产品研发创新,推广应用一批信创产品和解决方案,提高重点行业的安全可控能力。加快推动省级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适配中心建设,打造信创适配验证公共服务平台,降低企业适配成本,缩短产品适配周期。(二)加快发展关键基础产业。

1.集成电路产业。围绕高性能集成电路、功率器件、智能传感器等细分领域,不断完

194

集成电路设计提升工程。发挥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和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的带动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集成电路设计行业技术、人才、资本等方面的支持,鼓励设计企业做大做强,跟踪培育具有核心技术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做大集成电路设计产业规模。

集成电路制造突破工程。支持泉意光罩、IC高端载板、高功率芯片生产等重点项目建设,引导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尽快形成规模制造能力。以生产线建设带动关键装备和材料配套发展,建立起以集成电路制造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圈。

集成电路封测建设工程。围绕高端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建设,结合多媒体芯片、人工智能芯片和物联网芯片设计企业需求,整合技术资源,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端芯片封装测试基地。2.卫星导航产业。加快推进北斗导航信息产业园、北斗新时空产业园2个核心产业园区以及齐鲁卫星总装测试基地建设,实施产业强链补链,打造覆盖卫星核心器件研发、卫星生产组装和业务运营的卫星导航核心产业链。推进北斗星/地基增强系统、低轨卫星导航增强系统2张精品网建设,提升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山东分中心、山东北斗时空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2个运营平台,构建安全、精准、实时、开放、智能的应用支撑体系。加快推动高端星载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DSP(数字信号处理)、RAM(随机存取存储器)、空间行波管、协同精密定位、智能导航、网络增强、泛在位置服务等一批核心技术攻关。依托“北斗星动能”等国家、省级重点北斗应用项目,支持各类北斗终端和行业综合解决方案的研发创新,打造一批领先的“北斗+”行业综合解决方案,建成集聚卫星导航产品服务、平台载体、应用支撑的产业体系,成为国内领先的北斗系统综合应用示范区和特色产业集聚区。

195

专栏8卫星导航产业发展行动

齐鲁卫星星座。支持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合作,采用“天基互联网+小卫星”模式发射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形成不少于20颗卫星的“齐鲁卫星星座”,构建空天信息创新平台,带动卫星遥感产业发展。

3.超高清视频产业。加快构建涵盖设备和终端产品生产、内容采集、制作、传输、呈现、应用等各环节的超高清视频产业生态。加强关键技术突破,支持面向超高清视频的SoC核心芯片、音视频处理芯片、编解码芯片、存储芯片、图像传感器、新型显示器件等产品产业化,推动4K/8K显示面板创新,发展高精密光学镜头等关键配套器件,推动基于超高清视频的VR/AR设备研发和应用普及。激发数字内容与媒体产业发展活力,加快广播电视及影视节目制作产业发展,鼓励推广网络视听内容生产服务。打造“5G+超高清视频”应用示范,结合5G网络建设协同推进应用部署,推动5G超高清视频向广播电视、文教娱乐、安防监控、智能交通等行业领域渗透融合,完善行业应用标准,培育和扩大市场需求。

专栏9超高清产业发展行动

超高清显示及配套设备制造基地。依托基地加快大尺寸规格组装产线、COB工艺产线、微间距LED屏体及配套设备制造工厂建设。

超高清视频内容共创制作中心。加快超高清内容的采编制作,实现展馆、文化场所、民俗、党建、博物馆等场景超高清视频内容创作,推动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建立覆盖制作、教学与宣传全产业链的生产型制作中心。

1.量子信息产业。依托量子信息大科学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快量子通信、量子测量、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布局,支持量子测量设备集成芯片、量子激光雷达等核心产品研发

196

和产业化,探索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材料模拟、高性能计算等前沿领域融合创新,打造国际量子信息产业品牌高地。依托“齐鲁干线”推进建设省域量子通信工程,构建“天地一体”量子通信网,实现电子政务外网与市量子保密通信网跨网通信,在环保、气象、通信和测量等领域率先落地一批典型应用示范项目。依托全国量子计算与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推动济南国家量子标准化平台建设,构建国家级“量子+”标准应用示范基地。专栏10量子信息大科学中心建设工程量子研发载体建设。依托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开展量子保密通信攻防和标准化、量子信息关键核心器件、超导量子器件等研究,承接科技创新2030“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重大专项,形成200人以上规模的高水平量子科研队伍,打造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中心和研发基地。

量子信息产业基地项目。加快量子科学大厦、量子大厦和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建设,承载量子研发基地、学术交流中心、量子产业培育等功能,以国家信息安全和计算能力提高等重大需求为导向,着力突破以量子信息为主导的第二次量子革命的前沿科学问题和核心关键技术,培育打造量子通信、超导量子器件和量子精密测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量子科技国际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2.区块链产业。支持山东区块链研究院、山东安可区块链产业发展研究院、山东省区块链技术应用创新中心等区块链研发机构发展,推进区块链架构、共识算法、非对称加密、容错机制、分布式存储、智能合约等技术攻关,布局容灾备份、数据校验等区块链安全技术,建立完整区块链技术体系。鼓励区块链应用示范项目落地,与政务、工业、金融、食品安全等行业紧密结合,实现区块链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快区块链产业园建设,大力引进区块链独角兽企业,不断推进全市质量链、食品安全链建设。专栏11“区块链+”应用工程

“区块链+数字政务”。重点推进区块链在电子签章、数字证照、电子发票、个人征信、扶贫等场景开发。

“区块链+金融”。重点推进区块链在支付结算、证券发行交易、数字票据、供应链金融等场景开发。

“区块链+存证防伪”。推进区块链在司法鉴定、公证、身份证明、产权保护、防伪溯源等场

197

景开发。

“区块链+电商”。重点推进区块链在商品溯源、商品防伪、商品认证等场景开发。“区块链+工业互联网”。重点推进区块链在标识解析、协同制造、边云协同、行业创新应用等场景开发。(四)推进数字产业聚集发展。

1.强化数字产业载体支撑作用。发挥国家级和省级基地、产业集群的示范带动作用,持续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集群在集群规模、技术水平、创新要素等方面的集聚效应和领先优势。鼓励各区县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和优势,聚焦高端软件、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大数据、云计算、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在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三大领域,高标准建设山东黄河数字经济产业园和国际标准地招商产业园。

专栏12数字产业聚集行动

中国算谷建设。加快算谷科技园、算谷产业园等核心载体建设,加快形成“一区两核三支撑多园区”的算谷发展空间布局,集聚齐鲁软件园、数字经济产业园、超算产业园、量子谷等高端资源,打造算谷开源开放、交流合作的产业生态,打造全国乃至全球服务器产业核心引领示范区和产业聚集区。

软件名园建设。鼓励齐鲁软件园国家级软件园区和历下软件园、长清软件园以及齐鲁创新谷3个省级软件园区做优做强做大。加快济南高端软件和先进半导体信息产业基地、明湖国际信息技术产业园等重点载体建设。

云计算产业基地建设。以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济南智能计算产业园、浪潮云服务基地等为依托,做大做强云计算产业基地。依托龙头企业建设国家级云计算创新中心。大数据产业基地建设。支持济南高新区国家级及市中区省级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加快发展,形成“研发+龙头+配套”垂直整合的全产业链。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开发利用。高标准建设济南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加快建设济南数据科学中心。

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建设。推进首创·富恒(山东)数智产业园、南人工智能科技谷建设,通过人工智能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人才实训基地、品牌峰会等平台载体建设,形成产学研协同的

198

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人工智能综合服务能力。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基地建设。打造一体(信创联合体)建链、两翼(信创整机基础平台和安全应用平台)补链、三引擎(信创云、信创大数据和信创人工智能)强链、多骨干(产业链各领域骨干企业)延链工作计划,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打造国内信创产业发展高地。特色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建设。鼓励各区县立足自身条件,聚焦集成电路产业细分领域,建设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等专业化园区,形成特色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北斗导航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推动北斗导航信息产业园、北斗新时空产业园、齐鲁卫星总装测试基地等园区建设,为卫星导航产业项目孵化、人才聚集、科研攻关、成果转化提供载体支撑。济钢防务空天产业基地。加快推进济钢防务空天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包括卫星总装与测试(AIT)、合成孔径雷达(SAR)传感生产、空天新材料研发和制造等,以卫星经济、低空经济、工业互联网经济为主体,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空天信息产业集群。

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在市中区建设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构建覆盖“检测研发+生产制造+技术服务”全周期、“龙头+配套+专精特新”垂直整合的企业矩阵群,创新能源互联网构建模式,大力发展能源互联网产业经济。

2.加快创新要素集聚。打造领先的研发创新载体群,加快推进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未来战略创新圈4大创新圈建设,加快泉城实验室、济南微生态生物医学省实验室、济南粒子科学与应用技术省实验室等实验室建设。推动大科学装置、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等落地,积极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强化创新资源优化整合,支持行业骨干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联合,打造多领域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一批领先的开源开放、研发设计、计量测试、标准认证、中试验证、检验检测、知识产权、创新转化等标杆性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极大优化数字化创新发展生态。

3.推动大中小企业集聚融通发展。增强龙头企业对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整合能力,带动提升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打造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资源共享、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需求,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搭建面向细分产业领域的专业化双创平台,实施初创企业培育计划,遴选本地优质科技服务业创业企业进入初创企业培育库,开展资本推介、项目展示、创业辅导等活动。开展科技服务业独角兽企业培育,组织人才招聘培训、企业经营管理、政策咨询等专业化技术服务活动。高标准建设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济南)基地,为我市发展储备项目和输送人才。

199

四、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一)提升工业数字化水平。

1.加快提升两化融合水平。加快推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深化企业上云上平台,重点推进工业设备上云,开展星级上云企业评定工作,培育一批云化管理、云化运维、云化服务等新模式。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山东分中心,打造工业大数据平台,开展多级联动的工业基础大数据库建设,实施工业数据采集专项行动,推动研发、生产、经营、运维全流程数据采集。加强网络化协同,促进企业间的数据互通和业务互联,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与合作伙伴共享各类资源,实现网络化的协同设计、协同生产和协同服务。培育重点行业应用场景,引导开展创成式设计、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预测性维护、远程运维服务等新模式应用示范。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互联网企业、金融服务企业、第三方机构等跨行业联合,打造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提供跨领域技术攻关、产业化合作、融资对接、需求撮合、转型咨询、解决方案等服务。进一步普及推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创新企业组织管理能力,提升全市企业两化融合整体发展水平。

2.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深入推进主导支柱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推动制造单元、车间、工厂、供应链和产业集群多层次全链条转型发展,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争创国家级智能制造先导区。实施技改“双千”工程,推动装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提升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提高智能化设备在关键环节的应用水平。加快发展平台化设计,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高水平高效率的轻量化设计、并行设计、敏捷设计、交互设计和基于模型的设计,发展平台化、虚拟化仿真设计工具,培育平台化设计新模式,推动设计和工艺、制造、运维的一体化。加快攻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高速高效高精加工与成形制造等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加快培育壮大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互联网开放式工业设计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加快推进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等优势领域智慧化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打造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标杆智能工厂。培育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和系统集成供应商,加强数字化技改服务商培育和供需对接引导,打造供需顺畅的智能制造生态。

200

专栏13四大支柱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行动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挥新一代信息产业优势,赋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推动电子信息技术装备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研发高等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监测与装配装备,为实施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提供技术装备支撑。支持企业加强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供应链协同管理,实现电子元器件采购、生产、库存、质量、物流等环节动态精准协同,优化全供应链资源配置效率,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管控水平。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提升智能制造供给支撑能力,开展设计、工艺、试验、生产加工等过程中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集成应用,加速工业

技术软件化。开展智能制造行业应用示范,在装备、汽车、电子信息制造业等重点领域选择优势企业,培育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推进智能化设备在关键环节的深度应用,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制造发展模式。加快高端装备产业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工业设计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产业发展平台、高端人才支持服务平台等建设。

精品钢与先进材料产业。推进生产过程数字化监控及管理,加速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和工业数据集成共享,实现生产管控一体化。支持构建行业生产全流程运行数据模型,基于数据分析实现工艺改进、运行优化和质量管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充分发挥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胶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先进材料联合研究院等国家级高端创新平台和众多驻地高效、科研机构的科研优势,鼓励本地企业与其联合攻关,促进科研成果就地转化。鼓励钢铁企业应用炼钢轧钢一体化智能制造技术,实施工业机器人替代工程,建设铁前、炼铁、炼钢、轧钢等各供需智能制造及在线监测与诊断服务平台。

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建立生物医药行业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核心设备、仪器仪表、物料、车间、环境系统网络化和药品研制、质检数据、制造流程可视化。支持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布局创新链、价值链和产业链,与国际一流科研机构、跨国企业联合建立国际开放实验室和创新中心,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开展前沿技术攻关和重大战略产品产业化。(二)加快建筑业数字化转型。

1.强化智能建造技术研发应用。大力发展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和智慧运维,推进以BIM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全过程中的一体化集成应用。引导建筑工程项目推进生产流程数字化,加快智能建造装备应用示范,推

201

广部品部件生产机器人、建筑施工机器人、建筑维保机器人、建筑破拆机器人及智能塔机等智能工程设备的研发和应用。

2.建立完善智能建造产业生态。推动建设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引导平台向建筑业上游环节渗透,构建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化建筑产业链闭环体系,促进设计、采购、生产、施工与运维等产业链各环节企业上平台。完善智能建造标准体系,结合BIM、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制定涵盖设计、生产、施工、运维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建造技术应用标准。完善智慧图审、智慧建筑、智慧工地、智慧物业、智慧租赁等应用,打造一个主题数据库、一张住建图、一个服务平台、四个综合业务支撑系统和N个业务应用模块的“1114+N”数字住建体系。

专栏14智能建造产业发展行动

打造智能建造产业基地。积极培育从事系统化集成设计系统研发、建筑产业物联网技术和产品研发、智能建造技术研发、建筑施工工艺工法创新研发、绿色建材开发应用、装配式构件和部品部件工厂化生产的骨干企业,搭建覆盖全产业链的智能建造产业基地。

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集成应用。开展BIM集成应用试点工作,推进BIM+设计协同、BIM+施工管理、BIM+运维管理等建造新模式,创新实践BIM技术在建设运维中的应用内容和应用模式。探索“BIM+”政府监管模式,推进BIM+规划方案辅助审批、BIM+项目招标、BIM+施工图数字化审查等应用。逐步建立市级BIM构件库和数据库,为城市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共享提供数据查询、数据分析等服务。

202

(三)深化服务业数字化发展。

数字商贸。推进步行街、大型商业综合体开展数字化改造,探索开展商业领域5G商用平台搭建和应用。培育发展电子商务平台,建立智能电商运营中心,支持直播电商与批发市场、传统商贸企业、乡村振兴、“夜经济”等融合发展,打造全国著名的直播经济总部基地。

智慧物流。鼓励和支持“互联网+”车货交易平台、网络货运服务平台建设,实现物流供需和运输资源的精准对接、有效集成。打造5G环境的智慧物流园区和供应链体系,推广无人机、无人车承运、送货机器人,积极开展全自动化运输、智能化仓储管理、自动分拣、智能物流追踪等应用。数字金融。构建多元化信用信息主题库,逐步推进工商登记、税收等级等信息采集工作,建立信用信息主题库,推动政务信息与金融信息互联互通,营造良好的金融服务业发展条件。创建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立完善覆盖科技创新全周期的金融生态链。积极争取数字人民币应用试点。智慧文旅。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打造“云上博物馆”。完成济南公共文化云平台终端建设、视觉

203

专栏16数字农业发展行动

智慧农业试验区建设。加快农业数字化改造,促进与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加快智慧农业试验区、智慧农业应用基地、智能牧场、智慧养殖畜禽场建设。重点资源库建设。推进国家东部地区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暖温带珍稀树种国家种质资源库和国家林木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山东分库等重点项目建设。

水肥一体化智慧灌溉体系建设。探索建立水肥一体化智慧灌溉体系,实现对作物生长的全程监测、诊断和智能调控。五、提升城市数字化水平

(一)完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

1.建设高速畅通网络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双千兆精品宽带城市,提升光宽带接入能力和品质,推进千兆进社区家庭、万兆进商务楼宇,光纤网络覆盖至20户以上自然村,建成全光网城市。深化5G商用网络建设,进一步推动中心城区、交通枢纽、物流园区、商业楼宇、重点医院、疾控中心、工业园区、高校、热点景区等区域深度覆盖,有序推动镇(街道)级(含)以上区域和重点行政村的室外覆盖,进一步打造端到端网络切片、5G行业虚拟专网等领先应用场景。推动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升级改造济南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加快推进IPv6规模部署,推动政务外网、重点网站IPv6升级改造,鼓励开发基于IPv6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和服务。超前部署量子通信、卫星通信等技

204

术,推动建设量子保密通信“齐鲁干线”。

专栏17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加快5G网络覆盖。到2023年基本实现区县级(含)以上主城区5G网络全覆盖、重点场景深度覆盖;到2025年全市建成5G基站5万个。

开展5G应用示范。在工业互联网、智慧旅游、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领域打造一批“5G+”创新应用试点示范。

固定宽带升级。发展第5代超高速光纤网络(F5G),到2025年实现区县(含)级以上城市家庭千兆接入能力和商务楼宇万兆接入能力全覆盖。

2.提升泛在智能感知设施水平。加快布局智慧感知体系,推动NB-IoT等移动物联网网络部署,推进物联网络全域覆盖,加强对物联网监测数据的统一采集和集中分类管理,促进物联数据高度汇聚,实现千万级物物连接能力。加快部署城市神经元节点及感知平台,推广多功能杆,构建物联、数联、智联三位一体的新型城域物联专网。加快交通、能源、水利、农业、市政、环保、物流、广播电视网络等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推进互联网、智能传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传统基础设施的深度融合,打造一批NB-IoT百万级连接规模应用场景。引导运营商、互联网企业、重点行业解决方案服务商积极探索基于物联感知技术的新型商业模式,拓展物联网行业应用覆盖范围,推动构建“万物互联”服务体系。

3.打造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建立数据中心体系,推进国家生态环境大数据超算云中心、国家医疗大数据中心(北方)等建设,打造一批行业级数据中心。聚焦质量提升,加快实现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引导数据中心从存储型向计算型升级,推进绿色数据中心发展,提升数据中心清洁能源利用率,实现新能源与数据中心的深度融合,推动数据中心节能降耗。谋划建设济南智能计算中心,为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在各行业的融合应用开发提供低成本、便捷的算力服务。进一步提升国家超算济南中心能力,建设智能计算中心和人工智能数据资源池,构建“边缘计算+智算+超算”多元协同、数智融合的算力基础设施。

205

专栏18数据中心建设工程

数据中心建设。加快国家生态环境大数据超算云中心、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北方)、蓝海领航大数据中心等重点数据中心建设,推动数据中心规模化聚集化发展。

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推动数据中心节能降耗,提升数据中心利用率。优先支持PUE值低于1.25、上架率高于65%的数据中心新扩建项目,逐步淘汰高能耗的中小型数据中心。(二)提升数字政府建设水平。

206

专栏19数字政府效能提升行动

优化市级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梳理各区域各部门移动服务端,结合市民办事诉求,深度融合政务服务平台,搭建以应用为目的的一体化政务服务基础平台,提升电子政务跨地域、跨部门、跨业务服务能力。到2025年“一件事”“一链办”服务专区可办主题达200个。

优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总门户。优化政府服务流程,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通过政务服务平台与各部门信息系统的对接,全部纳入统一平台管理,推动政务服务事项与国家、省规定标准相统一,全面实现“一网通办”。

拓展12345热线功能。建立完善热线运行管理各项工作制度,深化探索12345在在线申报、线上预约、不见面审批等领域的应用,积极拓展12345线上服务功能,构建统一政府服务热线体系,切实解决市民和游客诉求,让政务服务更高效,让群众办事更便捷。

3.提升企业服务云平台功能。强化政策落实,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统筹协调落实全市涉企服务事务,实现惠企政策兑现“一口办理”,优化提升服务企业云平台。持续完善服务企业常态长效机制,支持“泉惠企·济企通”服务企业云平台优化功能,加快与涉企职能部门各类平台和“历下e企通”等区县企业服务云平台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对接,强化数据汇聚,打造企业版“12345”,为企业提供展示宣传、信息共享、产销衔接等各项线上个性化服务。创新开展招商引资和投资服务,推广常态化“云招商、云洽谈、云签约”模式。通过平台数据共享、智能匹配等方式,实现减材料、优流程,提高政策兑现效率,分批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

专栏20“泉惠企·济企通”升级工程

“泉惠企·济企通”升级工程。围绕构建“企业需要,部门报到”的服务企业常态长效机制,持续提升“泉惠企·济企通”服务企业云平台,打造企业版的“12345”,推动各级涉企部门平台之间互联互通,形成集中统一高效的服务企业平台机制。统筹协调落实全市涉企服务事务,实现惠企政策兑现“一口办理”,通过平台数据共享、智能匹配等,实现减材料、优流程、压时限,提高政策兑现效率,分批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

207

4.完善数字化治理能力。推动智慧城管建设,构建城市管理综合数据库,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城市管理运行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加强智慧应急建设,搭建统一的应急资源管理系统,完善应急指挥系统,实现全市应急救援智能化、扁平化、一体化统筹管理。深化社会治安应用,加强智慧警务站、智慧社区警务室和智慧公安检查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警务数据共享、设施互联互通,加快视频数据分级整合,强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社会治安防控领域的深度应用。加快智慧监管能力建设,推进市场监管一体化平台推广应用,实施移动监管,推广统一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加强智慧生态环保建设,推进覆盖大气、水、污染源等方面的智慧环境监测监控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开展生态环境数据汇聚整合,完善生态环境信息资源目录。全面推进智慧水利建设,升级防汛抗旱指挥管理、泉水管理、河湖长制管理等业务系统,加快感知网络、信息化设施建设。专栏21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行动

1.创新推进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千兆光网、5G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数据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打造以CIM为基础的数字孪生城市,推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一网统管”平台创新建设。探索建设齐鲁卫星星座,推动齐鲁卫星数据应用。开展在智能化网联化道路环境下的人车路云协同测试与示范应用。运用数字化技术,构建实时感知、瞬间响应、智能决策的新型智慧城市体系,提升交通、医疗、教育、养老、社保、社

208

区等领域数字化治理能力,打造能思考、可进化、会呼吸、有温度的智慧之城。2.推广智慧教育。加强智慧校园建设,全面改善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升级教育网,强化“云-管-端”设施配备,推进各类智能终端在学生学习、活动、生活等环节及各类场景的深度应用。加快在线教育平台建设,打造网络教育内容制作中心,推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建成一体化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积极探索课堂互动、课后作业、考试评价、校园管理等各类校园教育场景和课外教育、职业教育、技能培训、远程教育等社会教育场景下的智慧教学与管理应用。探索区块链技术应用,建立不可篡改的“发展性评价”成长大数据档案和“创新型评价”学习大数据档案。专栏22智慧教育发展行动

在线教育能力建设。完善市级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云-网-校”一体化,探索建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云超市,开展“互联网+教育”精准扶智,建设“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试验区。

开发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网络教育制作中心,大力推进数字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同步完善与国家新课程标准配套的数字资源,推动各类教学资源创生和机制创新,打造数字资源众筹众创、统一标准、开放建设、普及应用的济南范式。

3.建设智慧医疗体系。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升级完善医疗卫生专网和4大数据库,不断提升互联互通质量。加快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信息化支撑。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和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就医服务流程。打造一体化综合救治模式,推进院前急救车载监护系统与市、区县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或医院信息平台连接,实现院前与院内无缝对接。创新“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依托省远程医疗中心和市、区县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完善医联体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向联合体内医疗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超声、远程心电、远程培训等服务。开展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医疗健康智能设备的移动医疗示范,实现个人健康实时监测与评估、疾病预警、慢性病筛查等功能。

209

专栏23智慧医疗体系建设工程

济南市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建设。系统涵盖公共服务、经办管理、智能监管、宏观决策、应用支撑5类应用系统建设和硬件网络支撑平台建设,可明显提升全市医疗保障标准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推进医保与医疗、医药“三医联动”。

山东互联网医保大健康服务平台建设。围绕“互联网+医保+医疗+医药”,在互联网医院、数字医保、数字药械、数字中医药、数字惠民、基层健共体、数字医养和健康金融等8个方面提供服务,实现医保认证、复诊核验、在线处方、送药到家等关键环节的无缝衔接。

专栏24智慧交通升级行动

城轨云系统建设。建设城轨云系统,实现计算、网络、存储的协调管理。建立大数据分析中心,涵盖数据抽、分析、挖掘等内容,研究与城轨云IaaS层融合技术手段。利用城轨云和大数据平台技术优势,探索建立指挥中心、维保中心等智慧应用。

济南(国际)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先导区建设。充分利用智能网联产品,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人、车、路、云端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打造智慧城市,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建设。加快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停车场

210

智慧化改造,构建支持车路协同示范的多种应用场景。加快车城网体系建设,建成融合静态交通+智慧泉城+交通大脑三大平台,打造国内首个以规模化静态交通、智慧化出行服务为特色的智慧泉城车城网体系,新建济南国际标准地招商产业园智能网联智慧园区一体化平台,打造具有济南特色、国内领先的“双智”示范区。

211

212

济南市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济政字〔2019〕36号

前言

根据《山东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专项规划(2018-2022年)》《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本规划基期为2017年,规划期限为2018年—2022年。

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国务院确定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济南市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助推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按照《济南市十大千亿级产业振兴计划》要求,编制本规划。一、基础环境

(一)发展基础。

济南作为中国软件名城、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国家智慧城市、信息惠民、电子商务、三网融合等试点城市,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明显。1.重要领域产业优势明显。2017年全市信息技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99亿元,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占全省总量的51%。高端服务器、软件、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增长快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13

尽管信息技术产业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市依然面临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基础领域创新能力和动力明显不足,原始创新和协同创新亟待加强,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不快,平台型、应用型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二是资源整合、技术迭代和优化能力不强,缺乏产业规模大和产业链条长的龙头企业。三是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不高,与各行业领域融合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水平亟待提升。四是发展环境不够优,行业管理和服务亟待创新,高端和领军人才紧缺。

214

(二)发展机遇

1.信息技术重塑国际竞争格局。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孕育兴起,世界正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美国、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近年来均加速布局大数据、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战略,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日益深入并颠覆性地改变全球经济发展模式,重塑国际竞争新格局。

2.创新发展推动深化变革。以“技术+模式+生态”为核心的生态体系日益成熟,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基于技术平台对技术、产品、内容、服务等核心要素整合创新步伐加快,生态体系的竞争成为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也为弯道超越带来新的机遇。

3.融合应用开启发展新图景。以数据驱动的“软件定义”世界日益成为共识,通过软件定义硬件、软件定义业务等,催生新的业态和经济增长点,推动数据成为战略资产。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推动了以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一批新的产业主体、业务平台、融合性业态的新兴产业发展,拓展了产业边界和新的市场空间,培育壮大了发展新动能。

4.信息化需求带来新机遇。从全球范围看,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国家创新力和竞争力正在成为世界各国新一轮竞争的焦点。从国内看,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进入新一轮加速期。从省内看,当前全省正在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等重大工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培育新动能的关键载体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的助燃剂,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市必须牢牢抓住这一重要契机,发挥省会优势,瞄准核心关键,锁定新兴前沿,聚焦特色优势,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扎实推动产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决策部署,深入把握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以“四新”促“四化”实现“四提”,立足“三核两廊多园”空间布局,发展“十二大领域”,实施“十五大工程”,培育“八大产业集群”,努力将济南建成山东独具特色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区和数字经济的“龙头”,在全国发展方阵中走在前列。

(二)基本原则

——规划引领,市场主导。强化规划引领、政策扶持、资金推动、统筹协调、优化环境的调控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等各类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与能动

215

性。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着力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到2022年,打造一批全国领先的信息技术产业基地,集聚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富有活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形成“龙头集聚、主体多元、业态完备、技术先进、应用广泛、支撑有力、氛围浓厚、特色鲜明”的产业生态体系,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竞争力进入国家第一梯队,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将济南打造成为全省一流、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地。2.具体目标

——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到2022年,全市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主营业务超过5000亿元,行业企业总数超过4000家,从业人员超过35万人,产业规模保持山东前列,成为全市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形成竞争力强、特色优势突出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态体系。

——企业培育成效显著。到2022年,培育年收入过1000亿的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1家以上,年收入过亿元企业超过100家,集聚一批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富有活

216

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推动形成“企业成群、产业成链”的产业发展态势。——融合应用支撑有力。到2022年,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水平大幅提升,企业上云数量2.5万家以上,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大幅提升,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和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均达100%。信息消费不断扩大,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业态成长为经济社会各领域的重要支撑。

——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到2022年,培育8个以上产业收入过100亿元的产业集群,建成10个以上省级产业园区(基地、集聚区),建设一批产业众创空间和跨界融合创新平台。争创国家“芯火”双创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新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城市,产业集聚和示范带动效应进一步扩大。三、重点领域

217

专栏1“数聚泉城”集聚发展工程

重点平台:充分发挥政府数据开放平台、面向企业级客户的一站式大数据分析平台、医保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智慧用能信息采集及管理系统、考试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健康服务平台、银行大数据风险预警平台解决方案、海度大数据平台、静态交通管理服务一体化平台、中小银行大数据分析平台、大众舆情监测云平台、全流程免审批创服平台等平台功能。积极发展政务大数据、健康医疗大数据、地理信息大数据、智慧城市大数据等数据服务,推动大数据优秀产品和解决方案深入应用。建设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形成集研究开发、成果转化、行业服务、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于一体的工业大数据新资源集聚平台。

专栏2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工程

构建城市大数据平台:建设完善统一数据开放共享的交换平台,保障各类政务数据信息互联互通,通过汇聚社会和互联网数据,形成信息采集应用、开放共享和融合集约的数据枢纽,促进城市治理、生活服务和产业经济发展提升。

完善智慧泉城运行管理中心功能:建成集城市运行管理、现场应急指挥、政务参观、新闻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心。

扩展智慧应用:以优政、惠民、兴业三大目标,在实现“群众办事一站通”、“公共安全一网通”、“和谐社区一格通”、“爱城市网一点通”、“居民健康一卡通”、“市民出行一路通”、“智慧金融一贷通”智慧应用基础上,逐步扩展到民政、教育、旅游等方面,实现城市元素导入、汇聚、应用,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

2.大力发展高端计算。支持浪潮发挥龙头作用,着力突破核心关键技重点发展具备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关键应用主机,具备高并发、高密度、低延迟的新一代云计算服务器、AI(人工智能)服务器、大数据存储系统,积极发展特种计算机、工业控制计

218

算机等行业专用计算机产品。着力突破E级(百亿亿次级)计算机核心技术,推进新一代神威E级(百亿亿次级)原型机系统在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建设运行,主导国家级超算互联网建设,打造E级(百亿亿次级)计算机、超算互联网、超算生态系统“点、面、体”大超算格局,推动超算应用产业化。实施高端计算技术创新工程(专栏3)。专栏3高端计算技术创新工程

技术创新:以应用需求为牵引,重点发展下一代高端容错服务器产品大数据存储系统、人工智能系统平台、新一代云计算服务器系统等关键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

应用推广:推动超算应用产业化,降低用户使用门槛。

到2022年,全市服务器销售实现全球第一,云服务全球前五,全面深化超算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医疗健康、金融计算、先进制造等领域的应用。

219

专栏4云计算创新提升工程

基地建设:以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济南智能计算产业园、浪潮云服务基地等为依托,发挥产业集聚发展优势,做大做强云计算产业基地。依托龙头企业争创国家云计算装备产业创新中心。核心技术创新:以云计算应用需求为牵引,鼓励我市骨干企业在核心技术上着力突破资源监控管理与调度、大数据挖掘分析、弹性计算等技术瓶颈,加快适于云计算的高性能服务器、海量存储设备等核心云基础软硬件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

云计算应用示范:组织开展工业云服务创新试点,推进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测试验证等资源的开放共享,打造工业云生态系统。支持发展第三方专有云解决方案,在政务、金融、医疗健康等领域开展行业应用试点示范,推动核心业务系统向专有云迁移。

到2022年,全市云计算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培育6家以上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和服务能力的骨干企业,云计算技术、产业、应用和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云服务能力覆盖全国,打造成千亿级的产业集群。专栏5“万企上云”推进工程

八大领域上云:充分发挥省市县三级财政补贴的引导激励作用,持续推进政务、工业、服务业、物流、建筑业、科技企业、农业、个体工商户八大领域上云工程,形成部门协调配合、市区(县)上下联动、云服务商积极推动、企业快速行动的良好局面。

中小企业上云:鼓励中小企业,尤其是创业企业购买公有云服务,运用云服务实现企业设计、研发、生产、管理、服务、展示交流等业务,推动中小企业从购买软件转变为购买云服务,降低企业成本。工业设备上云:分行业、分领域推动工程机械、数控机床等智能化设备,光伏等新能源设备,大中型电机、大型空压机等通用动力设备上云用云,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和可靠性,降低资源消耗和维修成本。到2022年,全市上云企业超过2.5万家,工业设备上云数量大幅提升,云应用服务商超过100家,搭建省级体验中心2-3个。

220

算机应用程序)的研发和应用。推进虚拟现实在医学、娱乐、军事航天、室内设计、应急推演、培训实训、汽车仿真等领域的应用。大力发展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端软件外包业务。实施高端软件“五名”工程(专栏6)和工业软件提升工程(专栏7)。专栏6高端软件“五名”工程

软件名城:加快全国一流软件名城建设,打造国际级软件名城,进一步提升产城融合水平。软件名园:支持齐鲁软件园、历下软件园、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园等软件产业园进一步提升产业聚集发展水平。

软件名企: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建设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培育全国软件百强企业、隐形冠军和“独角兽”企业。

软件名品:围绕“共性基础软件”、“战略性关键软件”、“前沿引领软件”、“智慧型软件”四大方向,在国产数据库、中间件、工业软件、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打造济南软件品牌。软件名展:支持“信博会”、“智慧城市建设峰会”等行业展会,不断增强和扩大影响范围。到2022年,在高端软件领域突破并掌握一批关键技术,软件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更加紧密,对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提质增效作用更加突出,初步建成国际先进、安全可控的软件产业体系。专栏7工业软件提升工程

工业应用软件研发:支持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高端数控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产品数据管理、工艺软件、仿真测试、商务智能、制造执行系统、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软件研发。支持工业CPS(信息物理系统)关键技术及系统解决方案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工业数据集成、工艺加工知识库、工业云等应用服务,打造工业云应用服务体系。

221

全产品研发。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编制设备安全、数据安全、平台安全等标准规范。筹划举办信息安全大会。实施信息安全产业推进工程(专栏8)。专栏8信息安全产业推进工程

基地建设:争取工信部在我市建设国产化适配服务示范基地,围绕国产体系软、硬件产品整体解决方案适配应用提供技术服务;争取山东省在我市建设商用密码、安全保密产业基地,加快推动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

重点项目:聚焦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核心产品,打造整体信息安全解决方案,推动安全防护监管一体化平台项目建设,以一体化业务网络管理系统为基础,提供统一的业务分析、处置、展示、态势和预警功能,实现数据采集过滤、海量存储、深度分析挖掘、分析计算学习等功能,构建起信息安全监管大数据平台解决方案。加大物联网与密码技术的融合创新,重点加强基于标识的密码技术应用,构建完善的第五代移动通讯物联网密码支撑体系。加大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防护,重点加强TEE(终端可信环境)、SE(硬件加密芯片)的应用和推广,采用国产算法保护浏览器、应用APP(计算机应用程序)的底层密码安全,构建全方位的个人隐私保护体系。

222

专栏9工业互联网赋能工程

1.提升物联网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水平。围绕光通信、工业控制、卫星导航、汽车电子、金融电子、智能终端等领域,以整机应用和信息消费需求为牵引,打造以设计为核心、应用为先导、整机产品与系统集成为基础的产业格局。鼓励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高端通用芯片、SOC芯片(系统级芯片)、碳化硅电力电子芯片/器件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发展嵌入式芯片设计,突破关键信息安全及电子整机产业发展的核心通用芯片,大力发展量大面广的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网络通信、数字电视等芯片。支持集成电路设计服务和芯片检测服务产业发展。面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领域,加快基于新业态、新应用的信息处理、传感器、新型存储等关键芯片研发。加快研发并应用高精度、低成本的智能传感器,突破面向云端训练、终端应用的神经网络芯片及配套工具。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安防、电力、物流、家居、农业、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加快发展宽禁带半导体产业,推进晶体材料、芯片及器件制造、模块及系统应用等全产业链集聚发展,打造全球领先的宽禁带半导体产业高地。实施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促进工程(专栏10)。专栏10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促进工程

园区建设:争创国家级“芯火”双创基地,依托济南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吸引企业和人才进驻,形成产业聚集,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依托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研究所(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龙头企业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方面的科技领先优势,加快

223

碳化硅、氮化镓、铌酸锂等新材料产业发展。加快槐荫区宽禁带半导体小镇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以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为支撑的集成电路设计高端引擎,提升山东信息通信研究院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服务平台承载能力,为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和创业人才提供良好的EDA设计工具、测试环境和技术等,有效降低研发成本。建设宽禁带半导体产业研究院,为宽禁带半导体产业项目孵化、人才聚集、科研攻关、成果转化提供载体支撑。

重点项目:推动山东正威光电集成集群、济南富士康功率芯片工厂、山东天岳宽禁带半导体产业链、山东晶正电子铌酸锂单晶薄膜、中乌新材料金刚石等重点项目建设。鼓励瞄准国内外集成电路龙头企业开展精准招商,集中资源引进功率半导体器件,加快发展氮化镓、氧化镓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引进第三代半导体项目落户济南。

到2022年,培育2-3家集成电路龙头企业,12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细分领域领军企业。建成济南宽禁带半导体产业高地,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

224

建设北斗数据中心和数据运营服务平台,推进多领域北斗应用示范,促进多种形式的北斗数据深层次应用开发,挖掘位置数据服务的增值效益。

2.推动量子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按照世界级量子信息产业资源核心集聚区、国内领先的“量子+”应用示范区、区域新旧动能转换辐射带动极和量子信息产业国际性品牌高地的战略定位,以量子通信为核心、量子测量为骨干、量子计算为补充布局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加快推进量子信息大科学中心建设,打造量子通信研究与测试研究平台、量子技术核心器件研究部、量子精密测量研究部、军民融合发展研究室等8到10个国际顶尖的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研究室,加速行业应用示范项目推广应用。依托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推进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筹)、全国量子计算与测量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筹)等重大创新载体落地,加快发展壮大量子信息产业基础,形成产业发展新优势。规划建设量子谷,构建量子信息技术科技创新平台、量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平台、量子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服务平台、量子信息产业科技服务平台和创新文化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创新创业基地、科技服务基地和产业培育基地“四平台、五基地”的发展新布局。实施量子信息产业提升工程(专栏11)。专栏11量子信息产业提升工程

重点项目:支持“国耀量子雷达项目”、“国盾量子通信项目”、“国科量子网络建设项目”和“山东国迅量子芯项目”建设。

量子通信应用示范:加快量子通信在政务、金融、电力、国防、电信、交通等信息安全重点保障领域示范推广应用。加大量子计算研究支持力度,加快实现量子计算从完备理论到实际应用的跨越,推进实现小规模、专用量子计算机的产业应用。

225

代表性的软硬件产品与解决方案。实施人工智能产业培育工程(专栏12)。专栏12人工智能产业培育工程

载体建设:通过建设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城市、打造人工智能谷、构建一批人工智能研发服务支撑平台等方式,推动形成全市人工智能产业“一城、一谷、多平台”载体发展格局。重点领域:工业认知视觉、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视频图像身份识别系统、智能传感器、神经网络芯片、开源开放平台、关键技术装备、智能制造新模式。“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工程:“人工智能+现代物流”工程、“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工程、“人工智能+医药医疗”工程、“人工智能+军民融合”工程。

专栏13区块链研究促进工程

重点机构:支持山东省区块链技术应用创新中心、区块链与金融科技产业技术创新国际合作联盟、山东省互联网金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机构开展研发合作。

研究领域:国产区块链关键技术及平台,基于区块链的电子数据存证及监管,供应链金融,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质量链应用,许可区块链支撑平台等。

重点项目:推进区块链技术参与全市质量链、食品安全链建设,支持其打造质量链产业联盟。推广高新区省内首张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营业执照应用和市结算中心全国首个区块链政府结算应用。四、发展布局

全面统筹区县产业基础、功能定位和要素禀赋情况,按照“特色突出、形成合力、立足济南、面向省会城市群、辐射全省”的发展战略,构建“三核两廊多园”的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新格局。打造“有技术、有人才、有产品、有应用、有场景、有产业”的大数据与新一代新技术产业生态圈,将济南市建设成为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聚区、筑梦场和策源地,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山东新旧动能转

226

换重大工程的新引擎。

(一)强化“三核两廊多园”空间布局。围绕我市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重点,全面统筹规划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以高新区、历下区、市中区为核心节点,强化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及高新区、市中区省级大数据产业集聚区高端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以强带弱,形成“三核引两廊、两廊领多园、多园带全市”的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格局。建立不同园区产业协同、合作协同、机制协同的机制,推动多园多基地联动发展,统筹园区优化功能配置,建设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网络和生活服务配套,营造适宜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实施“三核两廊多园”布局工程(专栏14)。

专栏14“三核两廊多园”布局工程

227

专栏15八大产业集群打造工程

高端服务器产业集群:鼓励骨干企业在高端容错服务器、大数据存储系统、AI服务器产品、融合架构云服务器方面不断加大研发力度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市场占有率,力争到2022年服务器做到全球第一。

大数据产业集群:依托省级大数据产业集聚区等,突破一批大数据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国际领先的大数据产品和解决方案,到2022年,建成医疗大数据中心,创建一个国家级大数据产业聚集区,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

云计算产业集群:加快云计算设备研发步伐,开发云计算系统,提升云计算能力,到2022年,云计算技术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云服务能力覆盖全国,打造成千亿级的产业集群。高端软件产业集群:重点在共性基础软件领域、工业应用软件等领域进行多点突破,到2022年,实现高端软件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

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依托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济南产业化基地,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设计、晶圆制造、半导体硅片、IC卡芯片和微机电系统传感器封装等领域,到2022年,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具备千亿级发展潜力,具有全国一流竞争实力。

人工智能产业集群:重点在大数据与云计算等信息基础支撑技术,知识图谱构建、计算机视觉、机器翻译、数据挖掘等人工智能共性技术,以及智能机器人、数字化车间等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等方向取得重大突破,并在智能制造、医疗健康、知识服务、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开展应用。到2022年,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技术取得重要进展,人工智能竞争力显著增强,人工智能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加快企业内外网技术改造和建设部署,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推动大中小企业全产业链和全生态圈的数据开放和共享,到2022年,将浪潮云、开创云等平台打造成为国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量子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在远距离量子网络、信息安全、量子雷达、量子导航、量子医学成像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量子通信、量子雷达领域确立竞争优势。到2022年,打造8到10个国际顶尖的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研究室,培育若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量子企业,实现量子信息核心产业规模超过百亿元,具备千亿级产业发展能力。五、主要任务

(一)不断增强产业能级

1.突破核心关键技术。遵循技术发展规律,做好体系化技术布局,优中选优,重点突破。加大投入力度,探索“政产学研金服用”新机制新模式,制定重点领域瓶颈清单,组织实施重点领域“一揽子”突破计划。集中力量在高端服务器、核心电子元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础支撑软件、关键基础材料、关键整机、北斗导航等重点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先进基础工艺进行突破,联合攻关集成电路、传感器等领域的新材料新工艺,打造国内先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技术体系。

228

2.培育新兴产业领域。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依靠信息技术创新驱动,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重点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围绕新兴产业链进行创新链培育,提高体系化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产业化步伐。

(二)持续推进技术创新

1.建设创新服务体系。依托骨干和特色优势企业,在集成电路、大数据、云计算、高端软件、宽禁带半导体等重点领域培育发展一批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和推广一批创新实验室,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示范试点应用。整合信息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联合企业、协会等组织,集中资源建设若干开放型重大科研设施、科技创新平台,布局一批公共大数据、基础研发支撑、技术验证试验、认证检测等开放式科技创新支撑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提高创新支撑能力。整合政府、社会、企业等多方资源,开展各类创业创新服务活动,打造开放、高效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全面推进互联网技术在社会民生、政府治理等方面的渗透和融合。

2.构建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突破高端计算设备前沿技术,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服务器海量存储等云计算基础设备、终端设备产业化,保持我市高端存储的龙头地位。着力突破信息安全关键核心技术,重点发展信息领域核心技术设备和软件产品,加快推动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打造国内先进、安全可靠的信息技术体系。3.建设产业标准体系。支持发展团体标准,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人工智能、软件定义、智能硬件、虚拟现实、物联网等创新技术的标准化,加快构建以产业化为导向的信息技术标准体系。以骨干企业为主体,在具备较强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品领域开展“领跑者”活动,研究形成技术指标、质量指标、效益指标等团体标准,以标准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推动“济南技术”向“济南标准”的转变。(三)加速实施融合发展

1.加快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推广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模式,加快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装备和产品融合渗透,推动制造业全面提升智能化水平。抓好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工作。深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开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大企业“双创”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发展众创设计、网络众包、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工业技术软件化等新模式,培育一批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业态和新模式,增强制造业转型升级新动能。

2.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推动产业数字化,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应用,驱动制造业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依托互联网平台,充分运用“互联网+”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发展。全面部署发展工业互联网,开展工业大数据挖掘、分析和应用,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形成“数据驱动”的制造业数字经济发展新模式。

229

(四)深度构建企业协作体系

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建立以大企业为中心,中小企业分工协作的企业体系,依托全市产业集群建设,形成资源集中、分工细化、合作高效的产业形态。以全国电子百强、全国软件百强和上市企业为引领,打造一批引领全球行业技术发展、拥有高端品牌产品的国际领军企业,重点培育一批“独角兽”“瞪羚”企业,壮大一批创新能力强、掌握核心技术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逐步成长为专业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以龙头企业牵头,联合多方力量成立产业技术联盟,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实现技术产业化,推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产品。

(五)不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

六、保障措施

230

推动设备更新和新技术应用。落实省“企业上云”、“首版次”高端软件保险补偿,支持企事业单位对实现重大创新或能替代进口的高端软件投保“软件首版次质量安全责任保险”、“云计算服务责任保险”,探索“首购首用”支持机制,进一步推动国产高端软件技术创新及推广应用。

231

济南市高端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济政字〔2019〕36号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和制造业的脊梁,是我市最具基础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的重要产业。为全面贯彻落实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我市高端装备产业发展,推动我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根据市委、市政府十大千亿产业规划编制要求,以《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为指导,按照走在前列的要求,制定《济南市高端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一、现状与形势

(一)产业现状。

济南是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山东省首批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锻压设备、数控机床、交通装备、电力装备、仪器仪表等领域具有较强实力,涌现了一批名企、名牌、名品。2017年,全市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3300多亿元,其中高端装备主营业务收入1430多亿元。拥有中国重汽、浪潮、二机床、山东电力设备、齐鲁电机、太古飞机等骨干企业群体和信息技术、电力装备、汽车制造、数控机床等优势产业集群。数控锻压装备研发制造水平居世界前三位,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35%和80%以上,产品高端化率达到75%以上;重型卡车国内市场占有率近20%,重型卡车出口量连续14年保持国内第一;高端服务器及云计算装备研发制造水平国内领先;大中型数控机床、中型汽轮机、特高压输电设备等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大飞机改装及检验检测技术国内领先。全市装备行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6家,数控机床、锻压机械、高容错计算机等关键装备研发制造打破了国外垄断。

在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方面,以国家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为目标,全面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和机器人研发,支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等先进制造系统得到积极推广。制造服务业水平进一步提升,研发出一批智能制造技术成果和智能机器人产品。二机床集团、浪潮集团、国机铸锻、九阳股份等企业分别获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应用示范。济南重工的大型智能盾构机,重汽集团的智能网联汽车,山东奥太、鲁能智能、翼菲自动化、试金集团的智能机器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易恒技术、山东兰剑、山东拓展等企业的智能装备产品进入欧美日市场。二机床集团、九阳股份、重汽集团、力诺光伏、玫德集团等一批离散型、流程型和协同制造型企业获得国家、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浪潮软件信息化公司、重汽配件地球村、中车风电装备、国舜集团环保装备等实现智能化远程运维并

232

向物联网示范迈进。

同时,我市高端装备产业整体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和发达城市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一是装备制造业系统强、部件弱,产品多、高端少,关键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控制系统进口依赖度高,产业链缺乏基础和关键配套,产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二是高端人才短缺,研发投入不足,原创性技术和产品少。缺少高水平专业研发机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基础工艺和关键技术研究短缺;三是新产业新业态发育不足,代表先进科技水平的航空航天、智能机器人、核电、先进诊疗、光电子等前沿装备产业规模小;四是区位优势利用、配套环境、政策落地等方面尚有诸多不足,在高端人才、高端项目引进,人才承接、智造生态打造及配套措施等方面力度不够,影响了产业高端化发展。(二)发展形势。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决策部署,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走在前列”目标要求,充分挖掘和释放济南区位优势和装备制造业基础优势、技术研发优势、省会科教人才资源优势,汇聚国内外为我所用的要素资源,以高端突破、智能转型为主线,优化“五大高端装备基地、九个特色产业基地”空间布局,聚焦八大重点领域,实施六大工程,做优做强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全力将高端装备产业打

233

造成为我市新旧动能转换发展的新动力、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标杆、提质增效的新手段、制造业强市战略的主战场。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发挥政府统筹协调和引导作用,营造创新创业和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充分尊重和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和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企业家创新创业保驾护航,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2.整机带动,配套协同。以整机创新发展为引领,支持整机与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协同发展,促进高端装备产业链纵向延伸。3.技术引领,创新驱动。把创新摆在发展的核心地位,不断创新机制,搭建创新平台,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环节,积极推进重大技术装备创新,坚定不移地走技术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子。

4.双招双引,开放合作。充分利用综合试验区政策优势,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高端人才,推进高端装备产业、技术、标准在更高层次上的国际化发展。(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形成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以智能化技术提升创新能力、以高端化发展推动产业升级、以整机成套带动制造服务化转型、以全球化发展拓展市场能力,打造一批代表我国高端装备技术水平、品质、品牌的名企、名品、名家,建成全国一流的高端装备制造名城。

1.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到2022年,高端装备产业技术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3%以上,重点骨干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占比达到5%以上;发展东、西两大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引进3家以上高水平研发机构,培育5家国家级创新示范企业。到2025年,技术研发投入占比力争达到3.5%,形成一大批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力的自主技术、产品和品牌。

2.产业竞争实力显著增强。到2022年,力争全市高端装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800亿元;培育2家以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千亿级企业集团,5家以上综合实力全国领先的百亿级企业。到2025年高端装备主营业务收入力争达到3800亿元,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0亿元,大企业群体进一步扩大。

3.智能制造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到2022年,全市建成100家数字化(车间)工厂,制造业整体数字化水平进入全国前列,整机成套企业80%实现服务型制造。到2025年,全市80%以上工厂实现数字化制造、智能化服务,整机成套产品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生产和智能服务模式,基本实现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4.高端装备制造名城初步形成。到2022年,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电力与新能源装备、高档数控机床与机器人等四大主导产业达到千亿级规模,激

234

光与智能装备、塔机、升降机械、关键汽车零部件和压力容器等五大区域特色产业集群达到百亿级规模。到2025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品牌和质量同步提升,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打造国内一流的高端装备制造名城。

三、重点领域

对接《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结合济南实际,做优、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电力与新能源装备、高档数控机床与机器人四大优势装备产业;发展壮大智能制造装备、轨道交通装备两大前沿装备产业;培育发展高性能医疗设备及高档医疗器械、航空航天两大新兴装备产业。(一)做优做强四大优势装备。

发挥我市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电力与新能源装备、高档数控机床与机器人等领域优势,引领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1.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

235

专栏1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重点企业及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推进浪潮集团、神思电子、山东华天、山东华芯在高性能信息技术装备、高端服务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嵌入式软件等高端化发展。

建成高新区浪潮集团高性能服务器制造基地、量子通信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国家云计算装备产业创新中心。推进正威山东总部及光电集成电路先导技术研究院项目,打造完整的光电子集成电路产业链,构造光电子集成电路产业生态圈;推进钢城区金鼎电子公司电子基材制造基地建设。中德企业合作区集聚富能半导体高功率芯片和12吋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两家企业,引进国际尖端研发团队,建设国内最先进的半导体功率器件研发及生产基地,同时可以吸引产业链上下游的200多家企业入驻园区,逐步形成千亿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届时将改变山东省缺“芯”少“屏”的现状。重点项目:实施高新区浪潮天元大数据基地建设项目;唐冶片区浪潮与IBM合资公司、IBM研发中心、总部基地项目。孙村工业园高端容错计算机服务器项目。高新区高能激光装备及核心器件、思科交换机等一批重点重大项目。正威集团山东总部及产业链建设项目;金鼎电子5G通讯用高频材料COF材料项目。2.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以“推进整车制造、培育完善配套”为总体思路,重点发展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及重卡和关键零部件。

节能汽车。重点开展乘用车/商用车用混合动力系统开发与产业化、高效内燃机及关键零部件开发与产业化、高效自动变速器及关键零部件开发与产业化,积极开展整车及系统部件的轻量化、NVH等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展节能技术标准与测试评价等。新能源汽车。重点开展全新设计的纯电动、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及汽车乘用车产品开发,开展高性能低成本动力电池及材料、驱动电机及关键器件的研发与产业化,氢燃料电池电堆、关键部件及材料研发与产业化,实现电机-传动系及控制器的一体化设计的驱动动力总成的研发,兼顾电动助力转向、电动空调、电加热系统以及电动制动系统的开发。积极实现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完善与检测评价能力提升。

智能网联汽车。重点开展车载环境感知控制器开发与产业化、车辆智能控制与集成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基于网联的车载智能信息服务系统开发与产业化、数据安全及平台软件等的开发与产业化,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与测试评价能力建设等。高端重型卡车。推进高效率、高质量、可靠性的高端卡车整车及零部件的节能环保、轻量化,打造外观特色鲜明内饰类似乘用车的多功能化,匹配发电机大功率重吨位化、变速器超速档化、车桥重载高效率及高科技化、整车智能电子信息化。关键零部件。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精密减速器、混合动力汽车用动力耦合及传动装置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提高产业配套能力。突破电池关键材料、车身及汽车关键零部件轻量化材料及成形技术。加快推进氢

236

燃料电池产品与技术及配套氢气瓶、管道、控制阀等关键零部件,构建支撑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高水平配套体系。

专栏2新能源汽车重点企业及重点项目

重点企业:发挥中国重汽集团国家级汽车工程技术中心和国家级汽车检测中心优势,济南豪沃客车、济南吉利汽车、鲁能智能公司在新能源客车、乘用车、智能充电设施等方面技术基础,推进各类产品高端化、规模化。支持山东重工集团新能源汽车、一汽集团宝雅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池、电控系统等关键零部件供给短板。

支持中国重汽集团(国家重型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搭建自主品牌商用车产品技术研发平台和新能源汽商用车产品技术研发平台,实现商用车整车开发技术新突破,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良好性价比的高端重型汽车研发能力。搭建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智能商用车架构,实现智能商用车技术新突破,拓展特种车(专用车)专业化、智能化、应用领域,实现附加值产品研发能力的显著提升。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打造国内一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推进一汽宝雅产业化和莱芜高新区昊宇车辆规模化。

引进中科院自动化所、未来汽车、北京主线科技等硅谷等国内外智能网联汽车研发机构,建设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打造济南智能网联汽车城。

中德企业合作区吸引博世、福士、大陆电子、博马科技(由博世与马勒两家世界500强企业联合成立)等德资企业,与华天软件、嘉利来、锦霖智能等国内企业优势互补、跨界融合,联合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打造包括工业设计、渲染、建模、云制造、检测等生态闭环的公共智能制造云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实现生态赋能,弥补济南装备产业“重整机轻配套”的“四基”短板。重点项目:建设山东省氢动能汽车创新中心,实施“中国氢谷”建设,山东重工集团氢动能汽车及动力总成平台、20万辆新能源叉车、2000辆氢燃料公交、20万辆高端大VAN及20万辆新能源皮卡项目等。

吉利集团济南汽车公司纯电动乘用车10万辆规模化改造;一汽集团山东宝雅新能源汽车公司20万辆乘用车项目建设。

重汽集团轻卡公司、重汽专用车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山东豪驰新能源汽车项目,山东圣泉新能源公司锂电池项目、商河县力柏新能源公司锂电池项目建设、山东爱普电器智能充电桩项目建设项目等。济南鑫源鑫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转向架项目。钢城区温岭精锻传动系统关键零部件项目。建设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建设国内一流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高速测试路、特种模拟测试场,打造济南智能网联汽车城。

3.智能电力与新能源装备。

成套化、智能化电力装备。推进智能电网与新型电力装备向电网成套化、智能化发展,

237

新型清洁能源技术、储能装备向成套化、特色化、智能化发展。智能化输变电装备。重点发展高压、超高压、特高压高效节能变压器,智能高低压成套开关、全封闭组合电器、轻型直流输电设备,电网信息智能传感检测技术及装备等数字化智能化输变电技术及装备。

新型发电及清洁能源装备。推进空冷发电机等装备规模化,重点突破华龙一号、AP1000、高温气冷堆、海上浮动堆等第三代、四代核电技术与装备;加快突破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和地热等新型清洁能源技术与装备规模化。突破熔盐储能、热储能、电储能等技术装备。突破和推进济南氢能产业园建设,促进氢能装备研发和应用产业化。专栏3智能电力装备与新能源装备重点企业及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推进山东齐鲁电机、山东电力设备、鲁能智能、爱普电器等企业空冷发电、特高压变电、智能输配电成套装备发展;北辰机电设备、宏达科技、华凌电缆核电技术与装备配套;推进北车风电公司海上风电装备配套;北辰等储能装备发展;推进阿尔普尔节能装备、泰莱电气、恒威电力等企业超低温空气源热泵、非晶合金变压器系列装备发展;打造国际一流的智能电网与新型电力装备制造基地。

重点项目:山东电力装备公司变压器智能油箱项目、全系列套管项目,储能电池项目、电力特高压开关项目;山东丰汇设备技术公司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锅炉钢架总承包服务项目。山东北辰机电设备公司核电设备产业化项目;正泰线缆正泰北方产业园项目;阿尔普尔节能装备公司超低温空气源热泵和高效热能机组制造项目、华凌电缆核电大厦项目;力诺光伏智能化发电项目;鲁能智能配电网智能运维管理系统;北车风电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项目;金雷风电海上发电主轴项目、风能发电项目。

建设中欧工业园智慧能源装备创新中心、中德清洁能源小镇;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区国慧集团氢能源等项目建设,推进先行区氢能产业园建设。

4.高档数控机床与机器人。

高档数控机床。以加快建设高档数控机床基地建设为目标,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发展精密立/卧式加工中心及复合加工中心、矩形阵列磨削机床、高速龙门镗铣床、大功率激光切割机、大型伺服压力机、数控伺服转塔冲床等,突破多轴、多通道、高精度高档数控系统、伺服电机等主要功能部件及关键应用软件,开发和推广应用精密、高速、高效、柔性并具有网络通信等功能的高档数控机床、基础制造装备及集成制造系统。

以提升可靠性、精度保持性为重点,加快攻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高速高效高精加工与成形制造等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

238

智能机器人。以机器人整机为牵引,以工业机器人为重点,全面推动机器人产业集群化发展。重点突破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器人本体的有机结合,提升智能机器人的识别、感知、适应、学习能力。面向生产装配、工业焊接等环节,重点发展高精度、高可靠性弧焊、装配、搬运等工业机器人,智能型服务机器人,特种作业机器人。加快突破伺服电机、高精度减速器、高性能控制器、传感器与末端执行器等关键技术与核心零部件,建设国内一流的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

智能生产、智能物流机器人。攻克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提升可操作性和可维护性,重点发展物流穿梭、电力巡检、医疗康养等智能服务机器人、发展重载、轻型等多用途AGV产品,引导我市工业机器人向中高端发展。

专栏4高档数控机床与机器人重点企业及重点项目重点企业:依托高效数控机床基地建设,支持二机床集团、国机铸锻、邦德激光、镭鸣激光等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高速高效高精加工与成形制造等核心技术高端化发展。推进高速柔性冲压线、全自动七轴机器人高速冲压线、动梁龙门移动式镗铣加工中心、高频调制光纤激光器。加快研发中心建设,推进铸锻机械国际标准及智能化研究中心、邦德激光数控研究中心建设。支持哈工大机器人集团、鲁能智能公司、山东奥泰公司、德晟机器人、科亚电子等研发和产业化,建设智能服务机器人产业基地。

重点项目:二机床集团公司平阴智能装备产业园项目,普翼机器人产业园项目(普洛斯-翼菲自动化)、普洛斯(上海)激光产业园项目、建设邦德激光总部和数控研发中心项目,奥图自动化公司数控激光产业化项目,镭鸣激光切割机床及高精密数控机床伺服系统等重点项目。建设世界先进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装备研发创新、生产制造基地。

哈工大机器人(山东)科创中心项目,高新区鲁能智能特种服务机器人产业化项目,邦德激光机器人产业化项目,德晟机器人与川崎工业机器人产业合作和实训项目、科亚电子公司伺服电机规模化项目,钢城区泰达车库智能搬运机器人产业化项目,山东栋梁设备教学机器人规模化项目。(二)发展壮大两大前沿装备。

以突破关键技术、提升配套能力,集中力量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1.智能制造装备。

智能制造系统。开展集计算、通信与控制于一体的信息物理系统(CPS)顶层设计,探索构建贯穿生产制造全过程和产品全生命周期,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特征的智能制造系统,为产业智能化升级提供自主安全可控的系统支撑。智能物流与仓储设备。重点发展轻型高速堆垛机、超高超重型堆垛机、高速智能分拣

239

机、智能多层穿梭车、智能化高密度存储穿梭板、高速托盘输送机等物流仓储装备,加快研发物流和仓储实时监测、管控等软件系统。

智能成套生产线。开展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的集成创新,加快发展大型智能冲压生产线、立/卧式柔性加工生产线、液态食品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电机智能生产线、铸锻焊热及表面处理基础制造绿色化技术装备、铸件砂型近净成形成套装备等,建设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

增材制造(3D打印)装备。重点引进、培育、研制并推广使用激光、电子束、离子束及其他能源驱动的主流增材制造工艺装备。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服务化和特色化发展,完善本地配套体系,提升装备制造业综合实力。

加快开发高功率光纤激光器、扫描振镜、动态聚焦镜及高性能电子枪、阵列式高精度喷嘴(头)等配套核心器件和嵌入式软件系统。突破钛合金、高强合金钢、高温合金、不锈钢镍基粉末、耐高温高强度工程塑料等增材制造专用材料。智能检测设备。重点发展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视觉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等智能传感装备和数字化非接触精密测量、在线无损检测系统装备、激光跟踪测量仪器、可视化柔性装配装备以及远程运维及健康检测系统等检测设备,提升生产制造装备在线检测和装备产品全生命周期智能检测能力。

智能成套生产线。开展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的集成创新,加快发展大型智能冲压生产线、立/卧式柔性加工生产线、液态食品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电机智能生产线、装配式建筑自动化生产线、铸锻焊热及表面处理基础制造绿色化技术装备、铸件砂型近净成形成套装备等,建设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专栏5智能制造装备重点企业及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支持二机床、国机铸锻、一机床、中国重汽集团智能装备公司、费斯托气动元件、济南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济南易恒技术公司等优势企业面向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医药等行业数字化、装配式建筑、智能化升级需求,加快开发更多数字化、智能化产品和示范生产线,培育一批国内领先的智能制造装备骨干企业。

重点项目:费斯托投资15亿元全球制造基地项目,济南重工装配式建筑自动化生产线项目,临工济南重机高空作业设备、矿山设备项目,山东艾欧罗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万套空气能三联供设备生产线建设项目。山东拓展智能装备产业化项目,天辰铝机智能车库等项目,槐荫区工业3D打印机小镇,济南迈克阀门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套精密智能阀门生产项目。建设国家级智能装备研发、检测、技术服务基地。

2.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240

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及系统。引进、提升转向架、牵引电机牵引变流器、大功率制动器、气体绝缘金属密闭变压器、供电高速开关、车体及车体新材料等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及制造水平,形成具有细分领域行业竞争力的高速列车牵引传动系统、制动系统、信号及综合监控与运营管理系统。

先进轨道交通建设、维护装备。重点发展轨道交通施工建设、智能掘进、隧道检测与大数据分析、智能维护与作业等关键装备,推进轨道交通装备“4S”平台建设,提高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化水平。

专栏6先进交通装备重点企业及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推进中车山东公司轨道交通装备整车组装能力、轨道交通环卫清洁车及关键配件产业化,推进中车济南维修基地协同发展。推进山东天岳等公司牵引变流器、鼎讯公司信号控制等关键零部件产业化。西电变压器、鲁能智能高铁变压器配套、智能电力控制配套能力建设。推进济南重工、积成电子等在盾构机、山岭隧道掘进机、节能控制器等产品发展,建设快速重载货运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及先进轨道交通装备“4S”平台,打造成为国内先进的轨道交通装备研发制造和集成服务基地。商河县轨道交通产业园建设。

重点项目:山东天岳高速铁路牵引变压器、智能控制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结构件及公铁车、轨道交通牵引控制系统、采用基于碳化硅的新一代电子功率器件的基础到交通牵引系统,济南重工交通装备产业园项目、再制造及“4s”平台项目,建设国内领先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三)培育发展两大新兴装备。

1.高性能医疗设备。

高端影像诊断设备。引进发展多排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机、大孔径螺旋CT机、彩色能谱CT机、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MRI)、高性能彩色超声成像设备及专科超声诊断设备、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成像系统、智能深度学习影像诊断系统、数字化X射线机(DR)等高端影像诊断设备,打造济南高端医疗设备的标志性产品。先进治疗设备。引进发展肿瘤放疗一体化设备、高能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装置、高性能无创呼吸机、自适应模式呼吸(麻醉)机等先进治疗设备,手术导航系统、手术机器人、数字化微创手术及植入设备、数字一体化手术室等高端手术装备,加强研发投入,实现自主高端治疗设备创新突破。

精准检测设备。加快发展血型分析仪、血液分离净化器、电子内窥镜(软镜)、全自动生化检测设备、高通量液相悬浮芯片系统、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精准第三代基因测序仪等高端检测设备,培育高端医疗设备新亮点。监测和康复设备。以智能健康设备为发展重点,引进发展重大疾病及慢性病筛查设备、

241

健康监测装备(含可穿戴)等,研发远程医疗系统、智能康复辅助设备、计算机辅助康复设备等先进康复设备,满足健康检测和康复发展新需求。

专栏7高性能医疗设备发展重点及重点项目重点企业:以济南医学生命科学城打造和康养名城建设为依托,瞄准精准医疗和个性化医疗发展方向,对标国际前沿技术,积极引进和合作研发新型影像诊断装备、高性能数字化诊疗检测设备、先进治疗设备、健康监测和康复设备等高端医疗装备。引进肿瘤放疗一体化设备、高能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装置等技术。

重点项目:引进、整合创新资源,建设高端医疗设备创新服务平台,实施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MRI)、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及大孔径CT、手术机器人、数字一体化手术室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全国一流的高端医疗装备生产制造基地。山东博科生物产业有限公司全自动酶免工作站项目和婴儿培养箱产业化项目。

2.航空航天装备。

推动航空航天装备赶超发展,加快先进制造技术和重大装备研发。以大飞机整机组装为目标,发挥山东太古飞机公司技术优势,建设国内前沿的济南航空产业基地。加强通用直升机、民用小型飞机、无人机研发生产和集成技术研究,突破航空航天新材料、基础元器件等加工成形制造核心技术、关键材料及基础零部件,推进航空航天产品研发生产和技术服务。力争在通用飞机研发设计、飞机与零部件制造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成果,在大型民用飞机维修维护检验检测基础上实现大飞机组装的突破。飞机及零部件。着力发展固定翼通用飞机、直升机、无人机等,创造条件引进或合资合作,发展干线飞机、支线飞机等航空装备,加快突破飞机零部件关键技术及装备,推进航空电子设备、航空液压件、飞机航电系统、航空材料等配套体系开发制造,增强航空装备发展规模和配套能力。

航天技术产品。重点发展采用“互联网+天基信息+”的模式,面向商业应用与大众消费市场,开展基于位置信息网络、宽带通信网络和北部率遥感数据服务。加快开发基于北斗的地基增强系统(GBAS)、无人机飞行校验系统、空地协同的机场电磁频谱监测系统等。专栏8航空航天装备重点企业及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发挥山东太古飞机、中航济南特种结构研究所、中航和辉公司基础优势,加大与中国商飞集团C919、CR929以及各大飞机配套公司合作,实现在产业配套、飞机检测、培训等全方位技术推进,大飞机整机组装。推动鲁能智能电力巡检无人机培训项目。

重点项目:以大飞机整机组装为目标,建设国内前沿的济南航空产业基地。

242

济南太古航空产业园、飞机维修检测产业基地、金属部件数字化加工项目。中航济南特种结构研究所新一代航空航天电磁功能结构项目、智能锰皮项目,超材料结构项目、C919大型客机和CR929宽体客机复合材料结构与内饰件项目。推进大飞机组装项目建设。

推动章丘中科院航空动力公司发动机研发中心项目和无人机研发。章丘区齐鲁航空城建设及无人机项目,商河通用航空及零部件项目。四、产业布局

根据我市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依托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五大高端装备产业基地、培育发展九个区域特色产业基地,不断优化“五大高端装备产业基地、九个特色产业基地”等高端装备产业空间布局,重点打造四大千亿产业集群,形成以优势产业集群为引领,高端装备产业基地为支撑,特色产业集聚的高端装备产业发展总体格局。(一)做大做强五大高端装备产业基地。

培育高新技术开发区、明水经济开发区、济南经济开发区、莱芜高新技术开发区、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为五大高端装备产业基地。

1.高新技术开发区。

集聚浪潮集团等龙头企业在信息技术与云装备产业上的优势,建设国内一流的信息技术装备基地。形成智能制造装备、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高性能医疗设备及高端医疗器械的集聚区。

以山东电力设备、齐鲁电机、鲁能智能、山东电力设备等智能装备企业为骨干的智能电力装备集聚区,建设国内一流智能电力装备基地;以电子信息、新能源装备和航空航天配套为核心的军工装备产业基地。

以中国重汽为龙头的汽车制造产业集聚为引领,以国家重型汽车工程中心平台为支撑,积极引进智能网联技术和企业,建设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打造国内一流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研发、制造及测试基地,建设济南智慧汽车城。以山东奥太、鲁能智能、翼菲自动化、时代机器人、森峰科技、兰剑科技、栋梁设备、奥图自动化、德晟机器人等企业为龙头,以市场细分行业领军为目标,集聚人工智能技术与数控加工技术有机结合,发展工业焊接、工业装配、物流穿梭、巡检服务、教学服务等特种机器人,建设国内领先的机器人产业基地。

2.明水经济开发区。

全面推进济东智造新城、凤凰山工业园等园区建设,吸引本地高端铸锻企业搬迁入驻,建设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铸锻机械产业园区和铸造锻压产业基地。以重汽产业园园区为依托,重点发展商用车、轻卡、客车、专用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以发展新型风机、数控机床、起重机械等规模化生产为重点,加快发展空气悬浮离心鼓风机、动臂式塔式起重机、全功

THE END
1.商盟商务服务有限公司黑猫投诉黑猫消费者服务平台商家处理中12-18 14:17:39 已分配商家 商盟商务服务有限公司 黑猫消费者服务平台审核通过12-18 14:17:39 正义喵发起投诉12-18 12:22:40 2024年9月18日你公司特约飞柏彦帐户的怅号在16点46分从我的2090的帐户里以卡支付的形式扣款了6995元,我与该公司无任何合作,现我要求退款https://tousu.sina.com.cn/complaint/view/17378454417?sld=f3296952a2a0089071ddeffff3bf5422
2.共享商盟兑付暂停后续,相关机构已介入以处理此事。近期,由于兑付问题,共享商盟引发投资者关注,导致部分资金暂时无法提取。该平台隶属于來京多寶共享商盟國際有限公司,据悉,公司正通过积极的多方协商,已委托相关机构介入以处理此事,力求尽快恢复兑付,以重建投资者的信任。 从行业发展来看,共享经济一直备受推崇,其灵活的商业模式和全球性资源调配为投资者带来了诸多机会。然而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N1BBQE0556ATXT.html
3.当“美容大礼包”搭上传销案“鉴”经过犯罪分子精心包装的兽药、假药和劣质药,竟摇身一变成为“美容大礼包”。然而,“美容大礼包”包含的产品成分可能对使用者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当“美容大礼包”搭上了传销活动,会产生怎样的后果?一起来看今天的真实案例。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TY1OTY1Mg==&mid=2650217633&idx=2&sn=7836344a68c6667187fd980a89e381ee&chksm=89d3a311d80bd079a2b223aacc488269f97d6700000a7eba4384be41374d4a461c7cf2b3d63e&scene=27
4.天辰天辰平台(中国)有限公司是中国著名的体育真人品牌,天辰平台(中国)有限公司集团官网、平台、登录、网站、网址、平台、手机版app,将秉承以服务为唯一的宗旨http://www.hnxzcjs.com/
5.套用公司:“快盟软件APP”被骗不能出金!瞬间的冲动被骗无法提现快盟软件APP在平台不能提现怎么办? 快盟软件APP这个软件靠谱可信吗? 快盟软件APP在软件做任务被骗, 快盟软件APP软件app无法登录! 快盟软件APP平台是真的吗? 快盟软件APP被骗无法提现,操作失误! 快盟软件APP平台是騙局吗?快盟软件APP被骗无法出金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http://www.jujuwan.cn/66290.html
6.滴滴出行网约车滴滴出行(网约车)客服售后投诉维权中心滴滴出行(网约车) 企业处理结果展示 2022-05-22 19:01:50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反馈的问题已有工作人员跟进核查,感谢您对滴滴平台的支持,如您后续遇到其他问题,可随时联系平台进行咨询和反馈,感谢您的理解和配合。 滴滴出行(网约车) 企业跟进 2022-05-20 17:09:17 您好,这个问题小滴已经帮您成功反馈,后续工作人https://m.xfb315.com/complaints/details/95331130.html
7.九星神龙诀刚刚更新章节列表免费全文阅读第65章:天辰斩星诀 第66章:欧阳天雪 第67章:拍卖会 第68章:碎布 第69章:有钱任性 第70章:神秘第108章:凌岳商盟 第109章:震慑 第110章:毒狼三兄弟 第111章:斩杀头领 第112章:凤凰城 第113章https://www.hzdzs6.com/72_72327/
8.解困!“共享商盟”App是诈骗软件不可信,数据出错为由不能提现怎么总之,“共享商盟”类App可能看似提供了一条轻松致富的道路,但实际操作中却充满了陷阱。我们应该时刻警惕,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 1.告诫 《共享商盟》 App是骗局平台吗! 2.曝光 《共享商盟》 App操作失误为由! 3.作假 《共享商盟》 App平台不能出金怎么办! https://www.jianshu.com/p/97be09c67291
9.江玄云曦(九星神龙诀江玄云曦小说超前阅读)最新章节第65章:天辰斩星诀 第66章:欧阳天雪 第67章:拍卖会 第68章:碎布 第69章:有钱任性 第70章:神秘第964章:骗局 第965章:诸强相助 第966章:新的巅峰 第967章:以其主之名,调四方灵力 第968章:天凰http://www.johere.com/jok/190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