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超/JodyXiong,1973年生于湖南,现居上海。
小时候梦想成为一个武侠小说家的熊超,不惑之年已化身为中国第一座戛纳创意节设计类金狮奖得主、D&AD设计大奖评委、荣登《福布斯》中国顶尖设计师榜单。
熊超曾就读于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和湖南商学院艺术设计系,以及纽约电影学院中国导演班,毕业后辗转深圳、广州、北京、上海多个城市。曾任上海奥美Ogilvy&Mather创意群总监、上海LeoBurnett李奥贝纳创意群总监、上海DDB资深创意总监等职务。
如今,熊超成为了独立创意机构“TheNine”创始人。
“我骨子里是桀骜不驯的人”
小时候会做武侠小说家梦,高中写生雪中的吊脚楼、乌篷船,这些听上去很文艺,这也是熊超对年轻时候自己的评价。就连大学时候第一次“创业”——开画室,画室的名字也很“文青”,叫“艳阳天”,“有点像窦唯的一首歌”。年轻的熊超,十足的文艺小青年,但不管是小时候不顾别人的评价自顾自手绘《射雕外传》,还是开画室脱光衣服做自己的模特梦想创作出杰出作品,他,“骨子里是桀骜不驯的人”。
站酷网:你对艺术、设计创意的热爱,是从小就有吗?小时候梦想是什么?
熊超:我从小的梦想是成为一个作家,因为我的邻居是一个武侠小说家,当时感觉能成为一个作家是件很酷的事情,于是整个初中都在看书,在课堂在厕所在路上,着迷以致会撞到电线杆上。当时肤浅而青葱的我,满脑子的侠骨柔情刀光剑影,就像电影《青春年少》中麦克斯幻想自己在课堂上的英雄表现。异想天开,自编了一本《射雕外传》并且亲手绘制了插图,趴在桌子上一笔一划描绘出打打杀杀情情爱爱的激烈场面,得意的将手抄本小说发给同学们,眼神盯着他们,希望换取一句称赞,或一份崇拜。
高三毕业后我报考了美院,专业分通过了,英语分数却没有达标,复读一年后,考入湖南商学院艺术设计系,成为这个系第一届学生,因为学设计学艺术要花费很多钱,而自己不想完全靠家里,于是我一边读书一边在岳麓山下开了一间叫“艳阳天”的画室。生意不景气时,自己脱光衣服做自己的模特,对着镜子画人体,梦想着创作出杰出的作品。那时候很单纯很美好。理想主义时代有点像电影《立春》的感觉,天是阴的,口袋很空,梦想却很满,留着长头发的艺术家范儿,穿着战靴,听着摇滚……
从设计师到4A创意总监再到创业者
儿童游乐场南瓜亭
96年,那时候的中国涌起一股下海热,很多人辞掉体制内的安稳工作,去广州或海南寻找赚钱的机会。我也随着这股热潮来到广州,适逢当时市政府投资3亿修建一个自然生态乐园,我误打误撞进入这个公园的设计团队,设计元素都要和自然相溶。第一件作品是儿童游乐场的设计,我使用水泥钢筋仿真成树形树冠,相互缠绕形成长50米高6米的参天大树乐园,其中揉合了十几种挑战儿童心智和体能的项目,比如爬竹杆,钻地洞,滑梯等。另外一件是我设计的亭子,把南瓜放大到3.9米,里面挖空,瓜顶廖落开了几个小圆空,绿色的藤蔓爬在顶端,阳光斑驳的投影折射到瓜内,坐在里面感觉很美妙。
作品竣工后,外观看上去很质朴,甚至有些粗糙。透过南瓜亭我听到了笑声,听到老年中年人青年人、孩童在我设计的游乐场上玩耍时的笑声,我的心也笑了。我第一件设计作品,在无知者无畏中诞生,但为别人带来了快乐。
当你年龄越大,你就会越眷恋中国的文化。个人愚见,平面设计应该源于东方,中国宋朝的七巧板,就是用最纯粹几何图形在讲故事,讲情绪,讲构成。从东方到西方,从蒙德里安到卡桑德尔,从保罗兰德再到田中一光。平面图形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吸引着当时从事建筑环境设计的我,因此我义务反顾的来到深圳。深圳是香港的镜像,深受的欧美日本设计风格影响并夹杂着中国南腔北调的文化,形成了当时中国最先锋的平面设计文化,结集了陈绍华、王粤飞、韩家英等中国一流水准的平面设计师。我也开始在这种氛围中学习排版、字体设计,了解世界的设计史。现代设计诞生于包豪斯,创始人格罗佩斯以极其认真的态度探索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并要求设计师“向死的机械产品注入灵魂”,培养从建筑到舞台到平面设计各个领域的人才。透过设计史的脉络回看今天,设计不仅具有生活的功能,同时也肩负美学的任务。
艺术对于设计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北京是艺术氛围最好的城市,梦想去那儿读书。1997年冬天,我怀揣着自己攒来的2万块钱登上了北漂的列车。当付完中央工艺美院研修班的学费以后,就余额为O了。一点也不夸张,真的一点钱都不剩,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哈哈,那个时候我很恶劣,只好到处蹭住。天天来上课的车费,不瞒你说,是我伪造的月票。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某日在学校食堂蹭饭时居然遇到了一个曾经在湖南一起画画的朋友,经过商议住到了他那里,两个大男人挤在一间只有几平米的小屋里,半夜里经常掉到地上。上午学习下午上班,卧薪尝胆般的度过了2年的研修生涯。为了节约生活成本,甚至自己手绘了一张公交车票,居然未被售票员识破。
川味麻辣烫海报作品
之后我为中国儿童网创作了“爸爸打我,我打他”的公益海报。后来的川味麻辣烫海报作品荣登设计圣经杂志《Graphis》的封面,更得到ONESHOWDESIGN的佳作奖,对于第一次赢得国际创意设计奖项的肯定,感到非常开心,看到了自己的位置。
熊超为中国儿童网创作的“爸爸打我,我打他”的公益海报
北青报之《新闻是有分量的》系列户外海报
国际先驱导报户外海报
2004年,我告别待了7年的北京来到上海,北京有很多留恋,认识了很多人,看了很多场演出,去过很多次三里屯的酒吧,那段日子的自己算是一个地道的文艺青年。
每个人都需要糖果。你向婴儿抛向糖果时,他会朝你微笑,会步伐蹒跚的朝你扑来,每个行业的向前的动力都需要糖果的奖励,普利兹克建筑奖,诺贝尔,奥运会,奥斯卡,威尼斯,柏林金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