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建筑方案设计(作图题)》
(设计方法)
在考试中,如何在规定的6小时之内又好又快地使设计目标一步到位?这是应试者共同
关心的问题。为什么有些应试者能够按时完成方案设计,而且能够顺利过关,有些应试者却
做不到?这有各种原因,但其中重要的差别就在于应试者做方案设计是否得法。设计得法者
会使方案设计一起步就找准方向,设计过程思路十分清晰,设计结果基本符合题意要求,因
此,考试过关是没问题的。反之,设计不得法者,会使方案从起步开始就因出入口定错位而
一错到底,设计过程也是荆棘密布、百转千回,最终结果就只能问题百出,考试过不了关也
是在所难免。
那么,应试者如何在该科目考试中胜出呢?唯一的出路就是掌握正确的设计方法。
一、按设计程序展开有序设计
方案的生成如同树木的生长一样都是事物发展的一种过程,都在按各自的客观规律运行
着。因此,应试者只有遵循方案发展的客观规律展开设计,才能获得成功。方案生成的规律
就体现在方案的设计程序中,为了便于应试者对设计程序的记忆,我们把方案设计全过程分
为七个不同的设计步骤:
1.场地设计
这是方案设计第一步骤,又是事关全局的重要一步。因为,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任何
局部要素都要从整体考虑出发。因此,应试者设计一上手不要马上考虑建筑自身的房间布局,
而是要首先解决建筑如何放在场地上与城市环境发生有机关系。而建筑与环境就成为场地设
计众多矛盾之中的主要矛盾。按照矛盾论的观点,抓住了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了。
那么,场地设计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呢?
(1)解决好“图”与“底”的关系
作为整体的建筑(图)如何放到建筑控制线内(底),这是应试者在场地设计任务中首先
要做的事。一般来说,“底”的面积总要比“图”的面积稍大些。那么,应试者首先要解决好
“图”与“底”关系的两个问题。一是“图”的形状是什么?根据考试出题规律,由于建筑
控制线范围内的面积比一层建筑面积大不了多少,迫使建筑的平面形状为集中式。这种集中
式的“图”内部只有两种可能性:“空心”与“实心”。前者适用于要求自然通风采光的建筑,
如图书馆、博物馆、老年养护院等。后者多适用于要求建筑全中央空调,或局部中央空调,
或者“图”中心可通过间接采光解决的建筑类型,如小型航站楼、医院病房楼、法院审判楼、
汽车客运站、超级市场等。二是“图”怎么放到建筑控制线(“底”)内?既然“图”的面积
小于“底”的面积,“图”如何恰当地被放到“底”中就有一个选择问题,往中央放?靠边压
建筑控制线放(考试规则允许)?这需要应试者综合各种设计因素而定。
(2)确定场地和建筑主次出入口的方位
通常,设计任务书的地形图要提供用地周边的城市道路条件,因为,人与车是从城市道
路进入场地的。道路可能只有一条,也可能有两条,应试者就要综合多方面条件因素确定使
用者主要从哪条城市道路进入场地?注意人行道路牙不能断开,以防车辆进入,造成广场人
车相混;至于有私家车要进入场地,那是总平面设计时再考虑的问题。其次,再确定内部使
用的次要入口从哪条城市道路进入场地?此时人行道路牙应断开,让内部车辆进入场地。
简言之,确定场地主次出入口就是要把握好供使用者进出的主入口与内部人员使用的次
入口的方位。
然后,再将已确定的场地主次出入口方位作为条件,最终落实好建筑的若干出入口。而
这些建筑出入口都分别与场地的主次出入口有相互对应的关系。
至此,设计程序的第一个步骤得出了两个结果(出入口位置和“图底”关系),而它们也
就转化为设计程序第二个步骤的设计条件。
2.功能分区
这一步只考虑“图”内所有房间的安排,而“底”(连同建筑控制线至用地边界范围)的
设计内容留待总平面设计时再行考虑。
那么,“图”内所有房间如何有序安排呢?仍然要运用系统思维的方法,把任务书一层房
间内容表格最左面一列所归纳的几个功能区(最好应试者能简化为使用、管理、后勤三大功
能区)视为“房间”要素,这样就可把众多房间的矛盾简化为三个“房间”的关系,解决起
来就容易多了。解决时掌握三个原则:一是从面积表中估出使用、管理、后勤三个功能区面
积相对大、中、小的关系;二是三者要充满“图”;三是各功能区要把第一步得出的各自的建
筑出入口包在自己的气泡内。这样“图”的气泡就裂变为大、中、小三个不同功能区的气泡,
且各自在“图”中的位置与大小就为下一个设计阶段的房间合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