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功能是有着一种力量,一个人的思想能有利地影响到别人的力量。就是说,一个艺术品通过眼睛与心灵传达到欣赏者的内心,当这些与他们内心所渴望的某种感情产生共鸣时,即可发挥其艺术价值。在平面设计上,这种力量就是使整个设计有活力、有灵性,使整个色彩、构图飘动起来,并产生一股巨大的精神力。
一、艺术的认识功能在平面设计中的展现
艺术的认识功能在平面设计中所表现的是被欣赏者用一种情感范畴来体验的。而这种体验是依靠设计作品中所表现的感情和欣赏者自己的联想来实现的。这就要求设计师具有这样一种欣赏能力,即通过自己的认识,加以自己的理解和评价,将自己贯注于自身的情感。
二、艺术的教育功能在平面设计中的体现
苏格拉底说,“美德即知识”,而美德“是由教育来的”。艺术的教育功能不同于其他文化种类的教育功能,看看西方对艺术教育的注重也可理解艺术教育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专门在著作中论述艺术教育的功能和意义。艺术的教育形式往往是含蓄的,是以引导人以更深层次的思考方式来获得认知和感悟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解读,得到善的启迪教化,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引起思想、情感、理想等心理变化,从而达到道德上的教育作用。
平面设计的教育功能,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通过艺术的创作和鉴赏活动,逐步培养人们美好、和谐的情感和心灵,实现理想人格的建构,从而进一步影响到整个民族的素质和社会发腱,这既是艺术的教育功能,也是设计的教育目的。
三、艺术的审美功能在平面设计中的体现
艺术的审美功能是指通过艺术创作和鉴赏艺术作品,艺术家和欣赏者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人、生活、社会、世界以及历史等。“就对现实的认识活动来说,艺术创造是艺术家对现实的直接认识,艺术欣赏是通过艺术作品对现实的间接认识。”审美功能是艺术最本质而又最普遍的功能,它使人在审美享受和审美愉悦的中达到培养和发展美感,形成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陶冶性情与人格的作用。
平面设计范畴中的包装设计作为一种文化与审美共存的形态,实际上就是运用时尚的审美表现手法让人们在舒适的使用过程中还能够充分感受到它所继承和发扬的传统文化。今天的包装设计对文化和审美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索包装设计的审美,找出文化与审美的碰撞点,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是包装设计中审美功能的精髓所在。
四、艺术的超越在平面设计中的体现
德国哲学家尼采认为,摆脱人生的根本烦恼和痛苦有两条出路:一是逃往艺术之乡,将世界看成是一种美学现象;一是逃往认识之乡,世界就成了实验室。艺术的超越是指艺术能使欣赏者摆脱审美客体的束缚,超越到一个无比自由的无限的生命空间。其对于艺术创作而言,则是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摆脱世俗的名利,生活的繁琐,进入身心两忘的境界。对于艺术欣赏来说,艺术具有超越性的审美娱乐性,人们在美的体验中享受到身心的放松和愉悦。
艺术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超越之间的关系,正如艺术中的真、善、美三者之间的关系一样,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我们应当将四者统一起来理解和认识,艺术的一切社会功能都是建立在艺术审美价值的基础上的,以审美为前提,这也是艺术功能不可替代的根本原因。艺术的认识功能不同于科学上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不同于道德的教育功能等等。正是由于这一切功能都是通过作用于人的精神领域,使人获得的是精神上而不是物质或生理上的审美享受。而平面设计这一活动。将艺术的社会功能体现无疑,作为设计师的我们期待两者更好地融合,以期设计作品达到艺术品一样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王朝闻:《美学概论》.北京.人民出版杜,1981年,第298-299页.
2.[苏]鲍列夫.《美学》.乔修业.带谢枫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年.第225页.
3.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概论.编著组.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3.
4.黑格尔.美学(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引言
通常情况下肌理与质感被视为等同性元素,但事实上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设计形式方面来看肌理与质感相互作用时可借由不同材质的形式来表现并直接被受众所感受。在应用不同类型的平面设计方法过程中可以得到具有特性的肌理形态,通过不同的素材以及具有差异性的设计方法将可获取具有层次感的机理特效作品使得平面视觉表现变得更加充分。对于平面设计而言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推动其发展,当然这也是一种不可变更的趋势,而对于肌理元素而言也必然需要通过创新才能有所变革,方可符合时代的需求。
肌理元素概述
无论是在美术设计中还是现代平面设计过程中肌理都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在不同的主题设计过程中设计者会采取不同类型的肌理例如墙纹肌理、裂纹肌理、金属肌理或手绘肌理等来进行表达从而获取不同表达效果以及表现内涵。事实上材质机理形态所体现的应用方式具有极其巧妙的结构并且种类繁多,但综合来看其基本形态主要可分为两大块,一类肌理结构当中包含了数理、逻辑元素并按照一定的规律性排列,而另一类肌理结构则侧重于表现情态,表现了非逻辑性与无序性。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都可见到肌理元素,而通过与发掘肌理元素便可寻找到生活中的共鸣。为了在平面设计过程中良好地应用这些肌理元素那么便需要一定的策略并寻找到切实可行的操作方式来衬托出这些元素的重要性。人类在对物质世界的感知过程中无论是微观元素还是宏观元素都带来了极其丰满的物质表象,而这些表象正呈现出了不同的信息,这些信息将为平面设计带来灵感与创意。总之肌理元素中呈现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其内涵也是各具层次的,而这些内容与内涵为平面设计带来了基础,促进了平面设计水平的提升。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肌理应用分析
在肌理元素实际应用过程中首先要对肌理素材进行收集,设计素材方式则包括相机拍摄、网上下载以及图像扫描等,在材料收集完成后再结合平面设计的主题思想对肌理元素进行整合并加工得到二次创作产品,当然肌理素材也需要进行适当的筛选并保证与作品主题融洽相合才能够充分发挥出肌理素材的作用,使主题的意境彰显出来。另一方面收集的素材不见得所有的都能使用,需要将部分模糊或不合格的素材排除从而使平面设计效果得到保障。在对这些材料加工时一般需采用图像处理软件(如PS)进行加工让素材的深度得到更深层次的发掘,以此来获得更大的表现张力。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平面设计;运用
超现实主义绘画的特点是独特,具有个性,融入个人的绘画艺术思维,有很强的表现力,以及有很多设计领域可以借鉴的地方。很多超现实主义绘画中,经常会改变整个画布内各元素分布的空间,使用透视、解构等方法,给绘画带来更多的灵感,而这也可以用于平面设计。
1超现实主义绘画
超现实主义绘画以达达主义为基础发展而来,是西方绘画派系中重要派系之一。这种绘画方式的出现,增设了一种新的绘画表现方式,它位于传统绘画观念的反面,进行批判,而与此同时,也会影响现代设计。超现实主义绘画采用不同的绘画技巧,对一个事物的表象重新加工,用荒诞、梦境、真实与虚幻交叉的方式表现,表现绘画者的潜意识,意图脱离客观事实的束缚,展示出人物最真实的一面。而它没有摒弃现代绘画的写实技巧,并不断挖掘自己潜意识中的内容,想要在主观世界中发现灵感,就要有绘画的激情。思维与具象事物的融合,是画家思维的产物,画布呈现的特点是打破事物本身的界限,脱离其原本所属的环境,营造一个新的环境,并且这也打破了绘画对美丑的判断,把两者倒置,把美好的事物用荒诞的手法记录下来,倾向于荒诞的表达,把相同或不用的事物用综合、交错的方式,放在一个空间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1]
2超现实主义绘画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2.1矛盾空间
2.2拼贴、重组表现法
2.3夸张、变形表现法
2.4图底关系表现法
3结语
超现实主义绘画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丰富了设计的思路,满足了人们对艺术作品的审美需求,特别是四种表现法的应用,会让设计更具趣味性与欣赏性,并找到两者最佳的契合点,促进两者充分融合。
一、中国民俗图案中文字的应用
在中国民俗图案当中,文字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应用在平面设计当中,能够提供更为良好的视觉感,在设计过程中,是设计师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文字的排版和变形,能够将设计的主体构想展示给大众。在民俗图案的文字的当中,包含着十分明显的艺术性与民族性特点。在平面设计中,以市场舆论为导向,以生活实际为基础,利用独特的艺术设计语言,在设计中提供一种产品附加值,使产品的艺术品位得到提升。在实际应用中,应当对民俗文化精神内涵进行掌握,对民俗图案中的予以内涵、造型艺术等进行把握,符合当前平面设计中的要求,从而让民俗图案能够体现出更为良好的艺术特征。例如,在民俗图案“黄金万两”的造型当中,通过对多个汉字的不同造型,将汉字作为设计元素,通过重新的组合与排列,形成一幅具有良好趣味性、寓意性的完整的图案。其具有十分生动、简洁的设计,以及独特的民族意味,具有十分成功的创意和造型,通过强烈的视觉刺激,将生动的信息传达给人们,从而对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良好意愿进行表达。如果设计师对于民俗图案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不够了解,在设计中就难以对大量的中国民俗元素加以运用,因而就难以取得良好的平面设计效果。
二、中国民俗图案中图形的应用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图形是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通过设计相应的图形,能够产生十分良好的视觉空间感。作为一种设计语言,图形能够带给人们趣味性、灵动性、直观性的平面视觉特点。设计师在图形当中能够融入文化、情感、思想等元素。因此在现代平面设计当中,通过对中国民俗图案中图形的应用,能够带给人们更为良好的视觉效果和情感体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插图、摄影图片等方式,将中国民俗图案中的图片添加在平面设计中,运用图片中的色彩、内容等,对设计的中心思想进行表达。在现代平面设计中,无论是应用在哪一个领域,给人们的第一印象都是最重要的,通过对中国民俗图案的应用,能够通过良好的图形要素的应用,能够带给人们更为强烈的视觉冲击,在人们的脑海当中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同时,利用图形能够直观的向人们传递平面设计中所要表达的内容,让人们能够快速的理解平面设计的内容和思想。不过,中国民俗图案中的图形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还要注重不能只对华丽、美观的设计进行追求,还应当体现出民俗图案中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
三、中国民俗图案中寓意的应用
四、结论
随着中国平面设计的蓬勃发展,中国平面设计已经走过了一味模仿西方和“拿来主义”的初级阶段,开始扎根本民族的文化土壤,运用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做有中国特色的平面设计作品。中国传统视觉元素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视觉传达上的集中体现,如何运用好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将是中国平面设计必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平面设计
一、平面设计概念与发展
二、中国传统视觉元素
三、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体现
文化是平面设计的精神属性,设计通过视觉元素来呈现民族传统、时代特色、企业理念等精神内涵。有中国意向的平面设计作品是设计师在具体的设计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构思去寻找能传达设计主题思想的中国元素,并将其呈现的文化属性自然地融合于设计的内容与形式之中而产生的作品。随着中国平面设计行业的蓬勃发展,中国设计师已不满足于西方模式的照搬,开始了民族文化的觉醒。近20年开始,很多设计作品中出现了传统的图形纹样等各种元素,或直接呈现或变形处理,有的巧妙有的生硬,虽然良莠不齐但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中国风与国际性接轨的平面设计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造型元素的表现北京申奥标志是运用了“中国结”的造型,并且形态模拟了一个人打太极拳的动感姿态,线条优美和谐,寓意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团结、合作和交流。采用奥林匹克五环标志的典型颜色,把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结合起来,很好的表现了中国人民办好奥运的心愿和欢迎世界各地来宾的一片热忱。陈幼坚设计的“香港品牌”新标志让原有的飞龙图案更富现代感,并镶嵌进香港英文名称的缩写“香港”。整个标志充满活力,神秘而多彩,蓝绿彩带分别代表蓝天绿地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红色彩带象征狮子山的山脉,标志体现了香港人的拼搏精神和灵活应变,让人们感受到了这个城市悠久的历史背景和新时代的朝气蓬勃息。
(二)精神文化的融入靳埭强是世界级的平面设计大师,也是将中国传统视觉元素的精神内涵在平面设计中融合得最好的一位设计师。中国水墨画是他常用的元素,也是他的设计中具有代表性的符号。日本设计师田中一光曾这样评价靳埭强的海报作品:“靳埭强的海报是极富东方色彩的,他每一张作品都流露出中国传统上的风格,静盈而端庄,简洁清亮,毫不纷乱,常见一大片留白,整洁中如清风拂过,成为海报的主题。构图简约。在靳埭强那静悄的画面上,常有墨迹遗痕。笔和墨描画出来的不是什么绘画,也不一定是字,只不过是饱沾墨液的毛笔在运走时表现出优美的轨迹来。
靳埭强的海报作品中留有大片白,空灵肃静,清雅纯净,似幅幅高洁的中国画。例如他为世界环境日画展所做的海报《美的回响》,作品阐释了中国道家思想,以蘸有朱砂的毛笔为莲引来水墨蜻蜓,让人想起“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句,表现了大自然万物融合的意境;运用了中国绘画的平衡手法和空间表达手法,用大面积的留白象征空间的广阔与悠长。这件作品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在现代设计中传承发展的典范。设计的竞争背后是文化的较量,民族文化是设计的土壤,是中国设计立足于世界的根本。如何深入理解和应用传统视觉元素,是我们必须去深入研究也不可逾越的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文化的复兴之路也已开始,中国5000年的文化底蕴,使中国传统视觉元素有着永恒、智慧和巨大的创造力。
[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李广元.东方色彩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