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4.11.15
自那以后,阿里巴巴逐渐控制了中国的整个互联网销售市场,而中国市场很快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阿里巴巴从之前联系企业的互联网服务商转变成了一家合资企业,既有企业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的天猫商城(Tmall),又有会员之间互相买卖的淘宝网(Taobao)。2012年,淘宝网与天猫商城的交易额达到了1.1万亿元,交易商品的数目超过了亚马逊与易趣的总和。
在马云公寓里起步的这家公司如今总部设在杭州,员工数目达到了2.4万;戴珊如今也成为了人力资源部的副总裁。几年前,阿里巴巴开始盈利;截止到2012年9月份,阿里巴巴2012年的利润达到了4.85亿美元(约合30亿人民币),总收入达到了41亿美元(约合250亿人民币)。在最近的一次重组后,阿里巴巴分成了25个独立的事业部,今年5月10日,阿里巴巴将会迎来新的首席执行官陆兆禧(JonathanLu),而马云将会继续留任董事局主席一职。
市场规则
阿里巴巴在某一点上与1999年相比没有发生什么太大的变化:那就是阿里巴巴仍然还是民营企业,但是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重组之后成立25个事业部的举动被认为是阿里巴巴在为首次公开募股(IPO)做准备,其中大部分事业部都将上市。雅虎拥有阿里巴巴40%的股份,如果这次IPO很快完成的话,阿里巴巴就能够回购雅虎的股份,从而结束与雅虎之间暴风雨般的紧张关系。在被问到这次IPO的问题时,马云回答说:“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据分析家预测,这次IPO对于阿里巴巴的估值将在550亿美元到1200亿美元之间。此外,腾讯也开始涉足电子商务领域,其市场总值大约为620亿美元,只比脸谱网(Facebook)当前的估值低一点。北京迈博瑞技术咨询有限公司(Marbridge)的马克·纳特金(MarkNatkin)认为,阿里巴巴的市场总值很可能会超过腾讯,因为“阿里巴巴在中国还有很大的业务发展空间”。
极高的估值意味着极高的利润率。但是,只有投资者们认为他们所投资的公司仍然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时,这样的利润率才有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讲,亚马逊(Amazon)同阿里巴巴是类似的公司,虽然它的市场价值达到了1170亿美元,但是却没有什么利润可言。阿里巴巴为那些想从中国繁荣的互联网经济中获利的投资者们提供了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平台。
当然有些警告也是可以理解的。2007年,阿里巴巴的部分股票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但是股价却大幅下跌,最终阿里巴巴又将这部分股票进行了回购。脸谱网的IPO经历也表明,对互联网股票保持谨慎态度是明智的。但是,很多人认为阿里巴巴的这次IPO完全不同。北京的科技专家比尔·毕晓普(BillBishop)预测道:“阿里巴巴的这次IPO比脸谱网大多了。”马云对此似乎持赞成的态度。尽管他只会说这次IPO将会“非常非常大”,当被问到脸谱网的例子时,马云还是会忍不住笑起来,然后说:“我们会拿收入和利润说话。”(2012年第四季度,脸谱网的收入是16亿美元)。
当然,这些是通过阿里巴巴这个平台所完成的交易额,而非阿里巴巴自身的交易额。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最新报告显示,在美国,76%的在线零售是消费者与个体商户之间的交易。在中国,2011年的这一数据仅仅只有10%,其他90%的交易是通过买家与卖家能够找到彼此的在线市场完成的。阿里巴巴之所以能够发展到如此庞大的规模,全是依赖于马云早期对于能够使这一市场运作起来的两个洞察。
第二个洞察:很多中国人都不愿意相信陌生人。因此,阿里巴巴提供了可以建立互信的工具。其中一个就是独立的认证服务,通过第三方来处理卖家的要求;卖家为此支付一定的费用。另一个则是支付宝系统。与很多西方互联网公司所使用的贝宝(PayPal)不同,支付宝预先收钱,然后再将这一部分钱放在一个代管账户中,而商贩们确信这些钱最终会打到他们的账户中去。
支付宝如今占据了中国在线支付市场大约一半的份额,而它也是阿里巴巴与雅虎交恶的原因所在:雅虎认为马云对支付宝的控制是非法的,而阿里巴巴对此则极力否认。
企业越大,这种市场模式就越有效。买家越多,卖家就越多,卖家越多,买家也就越多。所以,淘宝的竞争对手日子都不好过。从当当网和京东商城——沙特阿拉伯的阿尔瓦德王子(PrinceAlwaleedbinTalal)最近刚刚投资了这家企业——这样的纯互联网公司,到互联网上打防御战的实体零售商苏宁和国美(两家家电业巨头),对于淘宝网都感到很头疼。
源源不断的客户
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预测,随着非网络购物者开始在网上购物以及中国网民数量的增多,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销售额2020年将会达到4200亿美元至6500亿美元。马云说,中国线下销售的基本性质决定了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以及深度要比发达国家更快,更深。他还说,电子商务在发达国家仅仅是“甜点”而已,但在中国,却是主菜。这在那些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超过实体商店供应能力的小城市看来尤其正确。
中国经济增长性质的改变为阿里巴巴提供了新的机会。剑桥大学贾吉商学院(JudgeBusinessSchool)的皮特·威廉姆森(PeterWilliamson)认为,阿里巴巴最初的企业对企业平台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帮助买家和卖家克服了信息缺乏以及高搜索成本的问题,而这又依赖于其“帮助其他企业从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的第一波潮流中获利”的完美定位。如今,阿里巴巴已经为下一次潮流确定好了有利的位置。威廉姆森说:“中国消费者、旅游者的崛起,以及中国企业全球化的进程将会带来很多新机遇。”但是,阿里巴巴并不仅仅满足于乘着中国经济增长的潮流发展,它的其中一个策略是利用从电子商务中获得的数据,扩展到新的领域中去。阿里巴巴的首席技术官王建(WangJian)自夸道:“我们拥有世界上最优秀的数据心态。”阿里巴巴的首席战略官曾鸣(ZengMing)也指出,阿里巴巴的数据可以为企业在新市场中提供优势地位。
另一个发展机会是,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智能手机的销售额从2010年的20亿元增长到了去年的530亿元,大约是电子商务销售总额的4%左右。对阿里巴巴来说,致力于服务这一市场的企业或许会成为其强劲的对手。马云最近将很多工程师转移到了公司的移动事业部。王建承认,“智能手机市场是一个我们没有什么优势的新领域”,但是,他认为其他企业在这个市场上也没有什么优势。
对于阿里巴巴,走出去则是机遇与风险共存。阿里巴巴走向全球的野心并不是什么秘密,但是使得它在国内成功的一些因素并不一定会转移到国外。比如支付宝,它在能够提供更好的银行与信贷服务的市场中或许没有太大的优势。从全球来看,阿里巴巴这种没有仓库、也没有其他有形资产的市场模式,很可能在国外市场上水土不服。
对于阿里巴巴,最有前途的海外市场将会是那些信任度低、金融服务不健全的新兴经济体市场——非洲、拉丁美洲以及亚洲市场,中国的一些开创性的企业已经离开中国来到了这些地方,比如电信业巨头华为。阿里巴巴作为一个零售平台而非零售商,或许会让它在这些国家获得成功,但这也并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在国外,阿里巴巴面临着很多像亚马逊和易趣这样的强大竞争对手,而这些竞争对手所共有的优势或许是,它们提供的商品很大程度上都是货真价实的。中国一直都有制造以及销售假冒产品的传统,淘宝上的商贩自然也不例外。
阿里巴巴将会继续成长下去。即便不再成长,它建立互信、鼓励消费以及提升零售行业整体生产力的精神仍然会延续下去,而这对整个中国来说都是有益的。任何超越阿里巴巴的企业也会延续而非推翻这样的精神。这就是为什么哈佛大学的中国商务专家威廉·卡比(WilliamKirby)将阿里巴巴称作是“有改革能力的企业”,并认为“这家民营企业对中国经济做出的贡献比大多数国有企业还要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