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链韧性与安全:
演进态势主要风险与对策建议

摘要:提升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是保障数字智能时代我国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基础。在总结全球集成电路产业链发展新态势的基础上发现,美国以安全之名对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实施“长臂管辖”并强化本国制造能力,全球集成电路产业进入前所未有的动荡期,加之美国对华“脱钩”和联合盟友孤立中国,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面临严峻的断链和断供风险,集成电路产业的周期性波动进一步加剧了竞争风险。但是,着眼于科技自立自强和前沿技术突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链上的技术和产品加速突破,有效地缓解了外部力量的影响,产业链的韧性和安全得到有效缓解。未来,在美国进一步强化“脱钩”威胁、全行业在人工智能牵引下加快复苏、国内技术实力和设备材料限制下,提升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链韧性和安全需要发挥国家的主动行为能力强化政策供给,大力推动先进制程突破和成熟制程产总扩张,以长期的战略部署引领产业创新发展,加速“划时代产品”培育以及产业生态的建设,保障极端条件下的安全运行,驱动产业的高水平安全和高质量发展,构建数字智能时代的国家竟争优势。

关键词:集成电路产业;产业链;韧性;安全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智能制造关键核心技术国产替代战略与政策研究”(21&ZD132);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202年度重点项目“新发展格局下统筹内生创新和应对外部冲击的政策框架:理论和经验”(2024XYZD02):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企业管理优势学科建设项目(DF2023YS25)。

一、引言

二、全球集成电路产业链韧性与安全的新态势

延续近年来对华的打压政策,近期美国进一步强化对华集成电路产业的打击,尤其是强化盟友合作机制形成对中国集成电路的“全面围剿”,各国也强化了对产业发展的国家干预,产业的国际分割更为突出。以ChatGPT、Sora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涌现和商业化加速,引发了对智能芯片需求的爆发式增长,进一步加剧了产业的全球竞争。然而,由于集成电路产业的周期性特征,行业的超周期投资和库存抬升强化了行业竞争,也导致集成电路产业在近期面临较为严峻的“过剩”压力,产业的韧性和安全在牺牲全球分工效率的前提下得以提升。其中,美欧日强化其本土制造能力企图构建本土完善的产业链体系,韩国强化其产业链的前端配套能力提升其国内产业链安全,中国在被动压力下不断推动产业“卡脖子”问题的有效突破。

(一)“逆全球化”加速,美联合盟友“去中国化”加速全球产业链“异化”

在美国“逆全球化”系列政策下,全球集成电路产业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显著萎缩。根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2023年11月的预测,2023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萎缩9.4%,预计市场规模降至5201.26亿美元,尽管在2024年出现强劲增长13.1%至5883.64亿美元,但也仅仅略高于2022年5740.84亿美元的水平(图1)。另据Gartner在2023年12月的预测,由于GPU等人工智能芯片的强劲需求,全球半导体收入预计在2023年下降10.9%;2024年增长17%,总额达到6240亿美元,其中内存芯片收入将增长66.3%。由于美国推动的“去中国化”以及美国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优势,集成电路产业的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集成电路产业链的整体韧性并未得到显著改善。

图11987—2023年全球半导体产业销售额

(二)各国发挥自身优势强化国家干预,产业链割裂更为突出

在各国加强集成电路全产业链配置和“圈子化”发展的背景下,集成电路产业的全球大分工遭遇严峻挑战,各国产业的自主发展能力显著提升,但效率却未能延续摩尔定律按照预期方向的进化,全球产业韧性和安全有所改善,但产业的效率改善却落后于产业的技术进步预期。

(三)行业的超周期投资和库存抬升加剧了行业竞争,产业竞争白热化

三、新形势下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链面临的主要风险

在美国打压、各国强化国家竞争的大背景下,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链韧性和安全面临严峻的非市场风险。与此同时,由于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总体上处于追随地位,产业在技术和产业竞争力上的差距使得中国面临效率损失和进步受阻的竞争风险。然而,正是在外部非市场压力下,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自主突破和自立自强成效显著,成为缓解风险的重要内生力量。

(一)美国主导的脱钩政策加剧了产业风险,但也倒逼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集成电路产业“逆全球化”的关键特征是美国对中国的“定点狙击”和“全域打击”,意图中断中国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后发赶超路径。在此背景下,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面临严峻的“被脱钩”风险,但也倒逼产业升级、国产替代和技术路线创新。

1.进出口贸易受影响显著,倒逼产业升级

受美国的极限打压,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进出口受到显著影响,不仅设备、软件、材料和高端GPU被“断供”,而且面临领先企业的低价倾销。然而,也正是在严峻的外部压力下,中国集成电路产品的国产替代加速、行业发展质量显著提升。2022年中国集成电路的进出口量显著下降,但进出口产品价值却大幅提升。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数量总额5384亿块,同比下降15.3%①;出口数量总额2734亿块,同比下降12%;贸易逆差2650亿块,同比下降18.4%。从价值量来看,2022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总额415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9%;出口总额1539亿美元,增长0.3%;贸易逆差2616亿美元,下降6.1%(图2)。对比来看,中国集成电路产品进出口的单品价值有较大增幅,尤其是出口在数量大幅下降的情况下金额却有所增长,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质量在有序提升,体现了产业质量的提升。

①中国海关总署官网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集成电路产品的进口进一步下降,2023年中国累计进口集成电路4795亿颗,较2022年下降10.8%进口金额3494亿美元,同比下降15.4%。此外,2023年中国二极管和类似半导体组件进口量也下降23.8%。

图22016—2022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进出口额

2.重要设备和软件断供风险加剧,倒逼国产替代加速

在被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围堵”的背景下,自主突破的自立自强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唯一选择,也是基于当期生存和长期发展视角下的必然要求。具体来看,在先进产品、设备和软件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在美国限制存储芯片的背景下,长江存储的192层闪存(NAND)芯片实现有效突破,华为的麒麟9000s芯片实现有效量产,国产的光刻机、刻蚀机等设备快速进步并加快在产线的试用和迭代升级,实现在被限制背景下的国产替代。

3.制程和技术被阻隔风险加剧,倒逼工艺和技术路线创新

在摩尔定律驱动下,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延续可预计的技术路线不断成长,并在此过程中推动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有序升级和跃迁。然而,随着美国在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领域强化对中国的“卡脖子”,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嵌入全球产业链体系并实现赶超发展的路径被强行“阻断”,倒逼中国探索新的工艺和技术路线,保障在新形势下的产品有序供应并支撑数字经济时代对集成电路的现实需求。

(二)高波动性和竞争性加剧了企业经营风险,迫切需要强化协同提升产业的整体发展效率

在国家力量和产业周期的叠加下,全球集成电路产业面临更显著的波动特征。对于后发国家来说,在产业进入下行期往往也是机会窗口期,但也可能制造新的赶超陷阱,如加剧了行业的投资风险、原有的市场份额被龙头企业进一步蚕食。为此,迫切需要国家进一步强化资本、用户对集成电路企业的支持,以有效的产业协调来提升产业的整体发展效率。

1.行业波动加剧了投资风险,威胁行业的长期发展

在美国“逆全球化”扰乱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大分工的背景下,下游企业在短期内加大了集成电路产品的采购和备货,上游制造企业大量新建产能,形成短期需求和投资旺盛的上升态势。然而,随着需求端库存趋于饱和以及新产能的逐步投产,集成电路产业的整体供给趋于过剩,产业迅速进入下行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集成电路产量为3241.9亿块,同比下降9.8%,但2023年产量恢复到3514亿块。

在产业“两头在外”的市场格局下,中国集成电路新建产能的设备供货周期远远超过美欧日韩,导致新建产能的投产期延后,项目的投资回收期进一步延长。在行业下行期逐步投产的产能面临需求不饱和、价格下跌、投资回收期长等多重压力,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投资风险上升。进一步地,在收益率下降和回收期延长的背景下,产业对市场的投资吸引力下降,可能威胁行业的长期发展。

2.市场份额被龙头企业挤占,赶超进程面临龙头企业的狙击风险

为应对行业龙头企业精准狙击风险,集成电路产业链上下游强化协同合作,下游用户开始重视对集成电路初创企业、国内企业的有效支持,以应用来支持其产品的迭代和技术工艺的进步,进而支撑产业链的系统突破和成长。

3.经营成本劣势明显,市场竞争中面临较高的生存风险

从产业生命周期来看,集成电路产业已经进入成熟期但依然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但具有成本优势的制程阶段依然是22纳米,这也是当前一般电子产品所使用的主流制程,为此,大力发展成熟制程满足绝大多数场景的需要是保证中国集成电路产品成本优势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但在先进制程方面,中国集成电路产品的成本劣势明显,其从根本上源于中国集成电路产品(包括中间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弱。在美国极限打压背景下,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未能实现在全球大分工和摩尔定律下的同步技术进步,设备、材料、软件采购的优先级处于最低层次,先进产品被断供或出口管制,中国集成电路企业在采购市场上缺乏谈判能力,导致中国集成电路企业的建厂成本更高,建厂周期和平均摊销周期更长,在生产制造环节的平均成本劣势也就更为严峻。与此同时,由于美国联合盟友对中国集成电路的极限打压,会导致用户对中国集成电路产品产生“不信任”问题,导致企业的销售成本更高,进一步加剧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成本劣势。

从具体的数据来看,除封测环节成本劣势不明显外,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其他环节和领域面临严峻的成本劣势问题: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普遍高于行业龙头企业,管理人员薪酬占比较高且普遍高于研究人员薪酬,研发强度总体高于行业龙头企业但研发费用在数量上远不及行业龙头企业。综合成本的劣势将进一步掣肘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全球竞争提升,尤其是在动荡的国家和市场竞争逻辑下加剧了集成电路企业的生存风险。

(三)技术差距较大且面临被“卡脖子”风险,技术“脱钩”加剧了不信任风险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在关键技术和工艺上与美国和欧日韩等存在较大的差距,在美国主导中国“脱钩”的背景下,产业链被“卡脖子”的现实风险加大,且被排除出产业体系引致的不信任风险加剧。

1.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较低,威胁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

这些产业链核心环节的“短板”,在数字经济时代下成为威胁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风险。一是底层技术和产品的可控性不足容易导致数据安全和产业安全问题;二是关键领域竞争力弱在面临“断供”威胁时缺乏反制措施,经济的系统性风险普遍较高;三是技术的“脱钩”会削弱中国在数字经济时代的优势,影响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的产业化发展。

2.与国际脱钩的长期风险

集成电路产业的超复杂技术、超长产业链、全球化特征等决定了其技术的“黑箱”特征,为此,在产业演化过程中,行业组织、龙头企业、研究机构等紧密合作,通过路线图指引、标准制订、行业交流等多种方式,避免产业链中的信息堵塞导致的“黑箱”和不安全问题。然而,在中美竞争的大背景下,美国不仅在技术、产业、经济等方面将中国孤立在全球分工体系之外,还利用意识形态等工具来对中国集成电路企业“污名化”。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在赶超发展和国产替代的进程中,容易面临产业不信任以及技术脱钩产生的“加拉帕戈斯化”风险,同时会在游离于全球化之外推高产业的总体运行成本,产业竞争力会在竞争中进一步损失乃至下降。

四、提升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链韧性和安全的对策建议

在面临美国“脱钩”和打压、行业周期波动、国内技术实力限制的现实背景下,提升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链韧性和安全不仅需要发挥国家的主动行为能力,更需要全行业的创新发展,形成国家和行业共同推动的行业高质量发展力量。

(一)强化国际竞争的政策供给,破解封锁困境

(三)重视长期发展的战略部署,指引创新发展

尽管目前产业界和决策层已形成加大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共识,但从目前的政策行动来看,大量资源用来支持短期内产品和设备的“国产替代”,对关系产业未来发展的基础性、原创性技术支持不足,对于支撑产业发展的材料、软件工具、人才等重视度不够,从长期视角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视度不足。要立足于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和后发赶超的长期目标,强化产业链战略部署,从创新链视角强化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和技术转化,尤其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从全球视野、整合全球人才和知识,以新建国家实验室为契机,参考美国极紫外光(EUV)技术联盟模式、日本“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研究组合”,打造用于行业各类创新主体合作的联合实验室,创新合作机制,发挥创新平台的底层技术供应优势,激发中小企业的边缘创新优势。

(四)创新产品开发和场景培育,加速后发赶超

(五)建设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提升产业链韧性

(六)做好极端条件下的策略应对,保障安全运行

在面临外部“断供”的现实背景下,短期内要注重策略创新来保障中国集成电路产品、设备、材料、软件等有序供应,防范极端条件下的“停摆风险”。一是加快投资进度,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继续加大成熟产线的建设和布局,形成对关键制造能力这一环的补足,并在运行过程中逐步形成在软件、材料、设计、封测的完整闭环。二是深化前瞻性预判,密织信息情报网络。参照美国工业和安全局(BIS)组建经济安全局,吸引智库、专家参与具体行业、领域、重点企业的长期跟踪,了解动态提前预判并采取前瞻性安排形成周期性专项报告。三是强化国内企业的协同,避免各自为战。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组织的协调功能,支持产业链协同创新和有效合作,避免美国遏制战略对国内企业在寻求第三方备件、服务等方面价格攀升、服务质量下降的次生灾害。

注释从略,请参阅期刊纸质版原文。

龙雪洋|硕士,中国移动国际有限公司商务助理,研究方向:企业创新和产业竞争。

李先军,龙雪洋.新形势下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链韧性与安全:演进态势、主要风险与对策建议[J].技术经济,2024,43(07):18-27.

THE END
1.2025据 IDC 数据,中国网络安全市场规模中涉及硬件的部分在 2022 年达到 245 亿元,同比下滑 3.3%,主要由疫情和经济下行原因导致需求低迷所致,预期在疫情因素结束后将恢复年均 30%左右的增长率;其中纯网络安全硬件行业市场规模大约占比 1/4,即 61 亿元。 IDC 预测,到 2026 年,中国网络安全软硬件市场规模将达到 719 https://t.10jqka.com.cn/pid_409416338.shtml
2.12亿安恒10亿阿里巴巴集团中国it安全软件市场份额,20232024 年 7 月 23 日,IDC 发布了《中国IT安全软件市场份额,2023》:安全大模型在多类产品中展露锋芒》报告显示:中国 IT 安全软件市场在 2023 年实现 4.7% 的同比增长,规模达到 277.9 亿元人民币。 说明: 云头条根据 IDC 披露的整体市场规模、份额粗算各家收入数字,与实际数据可能存在一定误差。https://www.163.com/dy/article/J7QL6D6E0511D6RL.html
3.中国软件业,市值被低估“中国软件企业的市场价值被严重低估,这不是单纯的品牌影响力不足引起的,还受到资本市场、全球股市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目前相对差距较大的产品主要集中在需要长期行业经验积累的领域,如EDA、工业基础软件等。”中国电子云副总裁李树翀分析道。 在他看来,一些国际软件巨头撤出中国市场,在为本土软件企业释放更大市场空间的http://www.cinn.cn/p/342572.html
4.摧毁和攻击模拟软件行业规模及细分市场份额分析睿略咨询根据全球和中国摧毁和攻击模拟软件市场的历程回顾与发展概况分析,在2024年,全球摧毁和攻击模拟软件市场规模达到83.5亿元(人民币),同时中国市场规模达到 亿元。针对全球和中国摧毁和攻击模拟软件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预测到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会达到1137.91亿元,预计年均复合增长率在54.55%上下浮动。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3695106.html
5.中国IT安全软件市场预测,2024—2028网络安全市场也不断涌现出零信任、云原生安全、隐私计算等新兴安全理念和技术,并正在随着应用实践快速发展和完善。 IDC中国网络安全市场高级研究经理赵卫京表示:“数字经济在国家和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各国政府和行业监管部门对于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的监管将愈发严格和完善,促使企业增加网络安全投入。近两年,生成式https://www.idc.com/getdoc.jsp?containerId=CHC52536024
6.内部威胁管理(ITM)软件市场占有率排名报告2024据恒州诚思(YH Research)调研统计,2023年全球内部威胁管理(ITM)软件市场规模约128亿元,2019-2023年年复合增长率CAGR约为 %,预计未来将持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接近294亿元,未来六年CAGR为12.9%。 2024年12月恒州诚思(YHResearch)调研团队最新发布的《2024年全球及中国内部威胁管理(ITM)软件行业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857201744&efid=vfHx7EVaAWdwtxHKJUxOSg
7.艾媒咨询2024年中国虚拟化软件行业研究报告(附下载)市场规模:2023年中国云计算市场约为3097.3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4000亿元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约为3097.3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4000亿元,反映出中国云计算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云计算行业规模呈现强劲的增长态势。而虚拟化软件作为云基础设施的核心,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 https://www.iimedia.cn/c400/101859.html
8.行业TOP1云宏领航国产虚拟化独立第三方市场,荣获艾媒中国市场的虚拟化软件产品从“能用”逐渐过渡到“好用”的阶段,国外虚拟化产品不再是唯一选择。全球新经济产业第三方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最新发布的《2024年中国虚拟化软件行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约为3097.3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4000亿元,反映出中国云计算发展取得了https://www.winhong.com/about/news/details/38435
9.2024年中国PLC编程/调试软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2024年中国PLC编程/调试软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目录一、中国PLC编程/调试软件市场现状 41.行业概述及发展历史 4行业背景介绍 4主要发展里程碑事件 5市场规模增长趋势分析 62.市场容量与分布特征 7地区市场容量对比分析 7不同类型PLC软件的市场份额 8关键应用领域的市场需求情况 9二、市场竞争格局及关键参与者 101.竞争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53842716.html
10.中国风险分析软件市场规模及龙头企业经营分析报告(2025)第十二章:中国风险分析软件行业整体市场规模与各细分市场规模预测。 贝哲斯咨询发布的2024版风险分析软件市场分析报告从整体与细分市场产销、规模、份额、发展趋势及优劣势等方面展开分析。产业规模方面,2023年全球风险分析软件市场规模达到 亿元(人民币),中国风险分析软件市场规模达到 亿元。报告预计到2029年全球风险分析软https://pre.gelonghui.com/p/1488839
11.报告发布数世咨询:中国数字安全产业年度报告2023(全文发布)●以2025年,即十四五规划收关年,恢复20%的增长率推算,国内数字安全市场规模将在2027年接近2000亿元。 二、业务分类 正如去年报告所言,将数字安全产品划分为硬件和软件的习惯,来源于生搬硬套传统信息产业的划分方法,不适用于以生产软件和提供服务为主的数字安全厂商。依据数世咨询的统计惯例,本报告将数字安全业务分为https://www.dwcon.cn/post/3536
12.2016年安天移动安全年报:威胁的全面迁徙同时也可以看到,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后发优势,业务体量更大,环境更复杂,面临的移动威胁形态也更复杂,这一方面使得中国面临着巨量的威胁压力,另一方面也使其积累了大量的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对抗经验。 2 观点和现象 2.1 移动威胁规模保持稳定增长https://www.secpulse.com/archives/56792.html
13.2016年网络安全威胁的回顾与展望在中国网络安全的发展过程中,2016年云集着众多的里程碑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4.19网信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网络安全法》正式通过,强调全面加强关键基础设施防御;“十三五”规划提出“自主先进”的全新要求……一个未来清晰的地平线正在向远方展开。对中国网安从业者来说,如果说此前十余年的摸索前进,更像是一个https://www.antiy.com/response/2016_Antiy_Annual_Security_Report.html
14.产业互联网周报海外裁员潮继续,涉及戴尔微软等十余家企业2025年,数字化活动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达到近千亿级别 2月9日消息,《2023年中国数字化活动行业专题报告》报告指出,预计到2025年,数字化活动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达到近千亿级别,未来数字化活动将朝着细分化、垂直化方向发展,一体化活动赛道可能成为市场的最大增量。目睹公司凭借一体化活动管理功能、自主可控的数字化活动技术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2/14/c7356584.html
15.中国制造执行系统行业研究进展分析及未来战略规划报告2023(2)以国外厂商为主导的MES市场竞争激烈 (3)加强MES技术成果转化,实现MES软件产品化 (4)制定MES行业标准,主导软件产品设计 2.3 中国制造执行系统(MES)市场需求分析 2.3.1 中国制造执行系统(MES)市场规模分析 2.3.2 中国制造执行系统(MES)投资情况分析 http://bjdaxing08938.11467.com/news/3045155.asp
16.科技热榜中国脑机接口新突破;英伟达要再进军游戏掌机数字化市场中国四维测绘1500万招标云软件,腾讯云(中):击败天翼云、神软 2024年2月6日,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发布《云基础平台项目软件采购项目》招标公告。建设规模:采购云基础平台整套软件,招标金额为1500万元。2024年3月2日发布中标候选人公示:腾讯云(中)。(云头条) https://www.wuquedata.com/list_18/4652.html
17.车载软件会主导自动驾驶汽车市场吗?近年来,智能电动汽车的销量逐年增加,推动了车载软件市场需求的高速增长。据亿欧智库预测,到2025年,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的销量预计将达到1220万辆,车载软件市场规模也将突破373亿元。这一增长趋势显示出智能电动汽车市场对车载软件的高度依赖,特别是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关键领域。随着车载软件在汽车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应用层https://www.eet-china.com/mp/a369467.html
18.最新app市场营销方案策划书(6篇)随着android/苹果等智能机的出现,更多的应用进入手机,微博、客户端软件、手机游戏等新应用大大提升用户的手机娱乐体验。用户上行数据成为手机互联网的显著特征。可以预见,手机互动娱乐体验超越电脑已为时不远,手机将会是互动娱乐的新中心。2013年3月4日,iimedia咨询公司发布《2012中国手机应用市场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2http://cooco.net.cn/zuowen/1080433.html
19.2024至2030年中国网络安全软件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2024年至2030年是中国网络安全软件行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3年的1200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约5000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20%以上。这得益于国家政策扶持、数字化转型加速以及全球网络安全威胁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企业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市场呈现出从产品向服务的转变趋势,企业更倾向于采用定制化的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919/5200043122011322.shtm
20.国内雷达装备龙头,国睿科技:立足智能制造,把握融合发展新机遇4.1.2. 产业信息化需求提升,我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增速领先 “智能制造”理念逐步普及,工业软件市场规模保持较快增长速度。随着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推进,工业软件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自 2012 年以来,全球工业软件市场规模以每年 6%左右的速度增长。 根据工业技术软件化产业联盟的数据,2021 年全球工业软件市场规模达 4561 https://www.yoojia.com/article/9901146777057572964.html
21.物流行业调研报告(通用12篇)20xx年~20xx年为成熟期,用户全面实施自己的管理系统,市场上成熟度高、灵活性强的ERP产品出现。 二、ERP软件在中国市场的现状分析 现在中国市场规模已经相当可观。根据计世资讯(CCWResearch)最新的《20xx-2008年中国管理软件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xx年通用型ERP软件的国内市场规模为63.12亿元,20xx年为52.12亿元;20xx年56https://www.ruiwen.com/gongwen/baogao/928425.html
22.预计2025年,反病毒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45.4亿美元HelpnetSecurity 网站披露,2020 年全球防病毒软件市场规模约 38 亿美元,预计到 2021 年将达到 39.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 3.2%。 HelpnetSecurity 网站披露,2020 年全球防病毒软件市场规模约 38 亿美元,预计到 2021 年将达到 39.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 3.2%。另外,根据 ResearchAndMarkets 的数据https://www.51cto.com/article/698473.html
23.2020年全球信息安全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市场规模破千亿美元近年来,网络威胁持续增长带动全球信息安全市场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产品结构愈加丰富、厂商数量不断增加、市场规模和信息安全投入比例持续增长。2019年全球信息安全市场规模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092亿美元。 安全服务占比较大,硬件和软件市场分别占20%和36%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加深,网络的普及,全球都面临着愈演愈烈的网络攻击http://528045.com/article/5a8100d29d.html
24.中国安全产业协会为鼓励软件行业发展,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建立了行业发展优良的政策环境。这些政策的颁布和执行,将有效促进软件企业尽快走上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同时,信息化被确定为国家的重要战略举措,国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推进政策,为软件行业的发展创造广阔的市场空间。 http://www.chinasia.org.cn/?workshow/tp/254/id/14802.html
25.全球及中国自动入侵和攻击模拟软件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报告导读:自动入侵和攻击模拟软件研究报告涵盖自动入侵和攻击模拟软件行业最新数据,自动入侵和攻击模拟软件市场热点,自动入侵和攻击模拟软件政策法规,自动入侵和攻击模拟软件竞争情报,发展前景预测以及投资策略等内容,自动入侵和攻击模拟软件研究报告帮助企业及投资者洞察全球自动入侵和攻击模拟软件行业市场行情,评估国内外自动入https://www.zhiluncy.com/xiandaifuwu/2536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