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gle是我用过的最好用的素材管理软件。
身为一名设计师,拥有自己的素材灵感库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入行设计之后,我基本上每天都会浏览一些设计网站,采集一些灵感,看到漂亮的设计,我都会采集起来,在使用Eagle之前,我都是使用各自网站的收藏功能,这就导致了我的灵感素材杂乱无章,比如我在站酷收藏了一篇作品,等我下次想要去看的时候,突然想不起来我究竟在ui中国收藏的还是站酷收藏的还是在别的什么网站收藏。
看似每天采集了很多的素材,却总是不能有效地去查找它们,导致素材堆积得越多,我就越混乱。好在后面,我发现了Eagle这款神器,让我的素材整理更加地有规划,更有效地找到这些素材。
第一次使用Egale的时候,我并没有真正地管理自己的灵感素材,只是一个劲地采集灵感,导致我后来想看的时候,一样还是很混乱。因此,我发觉拥有一套自己的素材管理系统非常重要,在一个闲暇的周末,我把灵感素材进行了分类整理。我主要采集的是UI界面、运营图和插画。所以我对这三大类进行了一些详细的分类(下图以UI界面为例)。
同时支持了标签编组,对一个大的标签范围进行查看。
当这些都做好之后,我们后期找素材就方便多了。
不过后来我发现,同样的素材可以被添加到多个文件夹中,通过按下shift+command+j键,就可以选择多个文件夹进行分类了。也是个不错的方法。
如果觉得采集封面不详细,或者没有封面的作品,可以通过Eagle的浏览器插件,进行截图采集,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永久保存该作品,不必担心作者删除了作品,而找不到。但是一般采集封面我觉得就够了。
同时看完一些作品的时候,我们可以在注释这里写上一些感悟、问题或者一些可以让我们学习的点。下次我们再来翻阅的时候,想想当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可以助于自己的提升。
假如你问我,低保真原型和高保真原型的区别是什么?我肯定毫不犹豫地说,图标,内容,图片。只要有这三个,稍微排版一下,低保就完美蜕变成一张高保真原型了。
因为我做设计稿都习惯先用形状来当图片图标之类的,等后期调整的时候,再给他填充上图标和图片,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在设计界面布局的时候,我的想法不会因为画一个图标,或者找一张图片而打断。后期图标一起画,可提高图标的统一性(不同时期画的图标,会因为想法不同,而导致图标缺乏统一性,所以图标我一般都是一起画的)。
而图片我会根据App的设计风格去一些免费商用图片网站采集到Eagle,再对设计稿进行填充图片。一般我采集的图片素材分为两种:人物头像和图片。为了避免某些侵权因素,我通常采集的是国外的人物头像,和卡通头像(下图的卡通头像,来自dribbble的Rdd团队,已征得团队管理员同意使用)。而图片根据采集的风格来分,我偏向喜欢简洁和建筑的照片,所以我的图片偏向采集这两个类别。
我们只要在Eagle复制你要填充的图片,然后进入Sketch选择你想填充的图层,然后按下command+shift+y键,就可以将图片填充到设计稿上面啦。
同时它也支持批量填充。
如果桌面切来切去,你觉得麻烦,可以将两个软件分屏显示,只需要将Eagle全屏,然后把Sketch拖入Eagle的界面,就可以自动分屏了。
如果你屏幕太小,分屏不好操作,同时不想两个桌面切来切去,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借助一款小软件,来帮我们。
paste是mac上面有名的剪贴板应用,他可以帮我们记住复制历史,支持文字,图片,视频等,只要我们在Eagle里面把要填充的图片都复制一遍,然后进入Sketch,按住command+shift+v就可以唤出剪切板界面,选择要填充的图片,然后点击要填充的图层,按下command+shift+y,就可以把图片填充进去,不需要两个界面来回切换。
也许你会说,这也没有多快速,还不如用一些图片填充插件,只要点一下就可以了,这一点我研究了市面上的填充插件,尽管他们可以导入自己的图片库,但他们填充的图片是随机性的,有时填充到不想要的图片,需要反复点击,才能填充到一张自己喜欢的,而通过Eagle和ImageReplaste以及paste的配合,可以保留一定的自定义性,也是我目前经常用的方法。
可能你会说,不用Eagle照样也能实现快速填充,为此,我试了一下不用Eagle来操作快速填充。如果图片本身是在本地文件夹中,那么需要先将图片拖入Sketch,然后在复制图片,再按快捷键进行填充,这样显然没有比用Eagle方便。而如果直接在本地文件夹复制图片,然后在Sketch按下填充快捷键,就只是显示图片的缩略图标,而不是把图片填充进去。
说实话,这并不算一个技巧,是Eagle本身就有的功能,也许对别人来说,只是个小功能,甚至忽视掉的功能,但是对我来说,就很有用。那就是他的跟随鼠标移动的进度条。
我有个兴趣爱好,就是看到有趣的交互设计,就会想着自己做一个demo看看能不能实现,而Eagle跟随着鼠标移动进度条就是我的学习工具,可以让我更加有效的观察每个交互的运动轨迹,操作逻辑,这样能让我快速作出一个交互demo出来。
相信很多人都是用系统自带的文件管理器来管理自己的项目,而系统自带的文件管理器功能有限,想要更完善的管理项目很难,当项目文件一多,很难去众多的文件中找出来。
我通常用系统自带的文件管理器查看文件视图,是上图的两种方式:第一种视图,优势是可以看到缩略图,方便查找文件,但是没有不显示根目录,当文件一多,来回查找,需要来回跳转页面,体验不好。第二种视图,显示根目录,但是缩略图只显示选中的文件,不能快速的查看所有文件的缩略图,查找文件略困难,体验不好。还有一个痛点就是,不能记住你上次打开文件的位置,每次都要重复进入,很麻烦。同时由于mac的内存的原因,我经常把项目文件都放到移动硬盘里,众所周知,系统自带的搜索对移动硬盘适配极差,经常搜索不到文件,或者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文件。
这时我们就需要一个支持根目录显示、支持调整缩略图大小、搜索速度快的项目管理器。
由于Eagle支持导入的文件类型非常多,基本包含了日常设计的所有软件类型,同时支持显示根目录,缩略图,搜索快等特性,所以它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我的项目管理器。
为了区分开素材和项目文件,我建了新的资源库来放项目文件,以便于项目文档和素材的管理。
同时两个资源库切换很方便,只要按下command+L键就可以切换资源库,切换速度也很快。
导入也很简单,只要将项目文件夹直接拉入Eagle,就会自动导入,导入的速度根据你电脑的读取速度和大小来定,导入后,分类跟系统管理器一样。同时支持文件夹封面设置,项目文件一目了然。
它也支持了我最喜欢的空格查看大图的功能,当你需要对某一界面细看的时候,就可以通过空格键来快速查看。
在Eagle中有很多快捷键,记住一些快捷键,可以更高效的操作,比如下图,当要打开某个项目的时候。切换资源库-搜索项目-打开项目,一气呵成。完全无需使用鼠标。
可能你会觉得快捷键难记,其实没必要去强记,你只要多用几次,就可以熟能生巧,当你脑海里想好要做什么的时候,你已经按好快捷键了,这是一种本能反应。
既然要将Eagle做为项目管理器,那么必要就要更高效地打开Eagle,毕竟项目管理器是需要频繁地使用。
四指在触控板上滑动可以切换桌面,达到快速打开Eagle的目的。如果没有触控板,可以通过快捷键control+方向键来切换桌面。
方法二如果你不喜欢用切换桌面的方式来操作,也可以通过设置快捷键唤醒Eagle的方式打开。
方法是打开启动台,然后打开其他的文件夹,然后点击进入自动操作这个软件。
进入后会显示一个弹窗,我们选择快速操作,然后点击选取。
接着选择实用工具,然后找到开启应用程序,将它拉入右侧的工作台。
接着将工作流程收到改为没有输入。同时开启应用程序改为Eagle,然后再点击一下运行按钮,看会不会自动打开Eagle。
没问题的话,按下command+s键保存,名字可以根据你们自己的喜好取。
然后打开系统偏好设置,打开键盘。
然后选择快捷键-服务-下拉找到你刚刚创建的文件名,然后点击添加快捷键。输入你想要的快捷键就可以啦。建议三个按键的组合,因为两个按键容易跟一些软件的快捷键冲突,导致不能全局打开。
我用的快捷键是option+command+空格键的组合,因为这几个按键离得比较近,我比较容易按到。同时,因为这个快捷键是系统级的,基本不会跟其他软件的快捷键冲突。由于这个快捷键默认是打开系统访达的搜索快捷键,所以我们需要多做一步,选择聚焦,将显示访达搜索窗口的勾去掉,或者更换快捷键。
操作好上面之后,我们就可以通过快捷键的方式快速打开Eagle了!
由于Eagle暂时没有开发云同步的打算,目前我们只能自己搭建云服务器来实现Eagle云同步。
因为我工作的项目是几个人小伙伴共同负责的,因此我们的项目文件都是通用的,在以前我们的项目文件都放在一个共享文件夹里面,需要的时候我们自己进去查找,但是文件一多,我虽然熟悉我自己项目的文件位置,但是其他同事不知道,找起来就很麻烦。
后来我们就用Eagle来管理项目文件,同时将放有Eagle文件的文件夹共享出去即可,当其他同事需要的时候,只要在Eagle切换一下资源库就可以读取项目了。
操作也很简单在系统偏好设置-用户群组里面先创建一个共享账号。
然后在系统偏好设置-共享,勾选上文件共享,然后在共享文件及点击+号按钮,选择Eagle资源库放的文件夹,接着在用户那里添加我们刚刚创建的共享账号,给他读与写的权限
然后记得在文件夹上面单击右键,选择将权限应用到包含的项目(这一步很重要!不然你同事无法读取Eagle资源库)
然后另外一位同事点击访达-前往-链接服务器(command+k)然后输入服务器地址,就可以链接到了。
然后打开Eagle点击导入文件夹-进入共享文件夹-选择Eagle资源库,就可以读取到了。
因为是局域网的共享文件,所以很快,基本都能达到秒开的级别,但是只能限定在局域网以内,对于异地协同就需要公司的vpn才能进入共享文件夹。
同时为了防止文件丢失(其实是在家里还能继续工作),我们还使用了网盘同步功能,为此我们对比了线上的同步网盘的性价比
这里我推荐微云(微云的3t/10元一个月的开通渠道已经给隐藏起来了,需要去腾讯充值中心里面就可以看到了)和坚果云的网盘,只要去官网下载同步版,再按教程操作,进行文件夹同步就可以了,很方便。
只需要在手机或者ipad长按想要采集的图片,出现拷贝按钮,点击拷贝。然后再到电脑端Eagle界面按下粘贴(command+v),就能把那张图片采集Eagle啦~是不是很神奇。
开启接力的方法也很简单,mac在系统偏好设置-通用-允许在这台mac和icloud设备之间使用「接力」勾选上。手机在设置-通用-接力开启就可以了。注意的是:需要手机和电脑使用同个icloud账号,同时开启了蓝牙和wifi,才能使用接力。如果电脑和手机都开启了「接力功能」还不能使用的话,到设置-隐私里面把定位开启就可以了。
如果采集的图片比较多,或者手机和电脑不是同个icloud账号建议用隔空投送到电脑,再把图片拉入Eagle就可以了。
Eagle在一定程序上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也是极具性价比的一款应用,使用Eagle两年多,从刚开始接触感受到的惊艳,到现在已经成为我工作的一部分,我喜欢用它来采集灵感,喜欢用它来做知识储备,喜欢用它来做项目管理...
在我看来,它就是设计师的最佳伴侣,但它不仅仅适用于设计师,它能做的事情很多,各种职位它都能成为一个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