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城市动脉”,地铁已经成为现代都市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如今,地铁不仅仅是出行交通工具,更是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和精神,是城市软实力的象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六个国内外地铁照明设计案例,一起来看看吧!
深圳地铁14号线照明设计
2022年10月28日,深圳地铁14号线正式开通。作为深圳市域快线网络中首条东部线路,14号线起于福田岗厦北枢纽,途径福田区、罗湖区、龙岗区,止于坪山区沙田站,全长约50.32km,设车站18座,其开通将有效促进深圳东部交通质量的提升。
岗厦北综合交通枢纽岗
厦北综合交通枢纽是国内目前最大的轨道交通单体工程,也是深圳地铁快线成网的首个枢纽,以“深圳之眼”为主题,打造既能体现深圳人文关怀,又能承载深圳“汇聚、包容、国际化”特质的轨道交通枢纽站点,建成后将实现轨道交通2、10、11、14号线之间的客流换乘。
以建筑核心天井为基石,设计团队尊重建筑空间的语言特性,提取“阳光发散”的流线形式,采用“费马螺线”数学原理,赋予空间视觉张力,呈现出简洁、大气的空间效果。通过对费马螺旋线曲率的参数化调整,设计团队合理设计各空间天花造型尺度。
为提升乘客体验,创造出更开放、更人性化的空间,设计团队在扶手、墙面、地面等区域引入暖色材料,营造一个有温度的城市公共空间。
阳光从天窗倾洒而下,原本沉闷压抑的地下空间如室外般通透明亮。
温暖、光明、舒适的空间氛围被营造得淋漓尽致。
黄木岗枢纽
黄木岗枢纽国内首个“隧——站——桥”合一建筑,独一无二的V型巨柱结构型式,三线(7、14、24号线)高效换乘,共同形成黄木岗枢纽的地标性特征。
以“阳光+树荫下的幸福生活”为主题,黄木岗枢纽将阳光、绿植引入地下,纯粹、极简、自然的风格,给人舒适的出行体验。
天窗的遮光百叶设计为“控光大师”,百叶格栅采用特殊角度及造型,调节昼夜光线,缓解空间内温度压力,实现节能减排。
形态丰富、错落有致的中庭和自然采光,让原本压抑的地下空间变得开阔、明亮。
枢纽整体装修风格统一,材料选择上突显自然肌理的同时,展现建筑、室内空间一体化的设计语言。空间节点区域结合造型柱和天花,用灯光氛围诠释“从树叶的空隙中倾泻而下的阳光”的空间理念。
标准站
采用仿生的设计手法,标准站将“树干”交织造型融入支撑柱,充分体现全线“阳光+生长”的主题,杈桠繁茂,彰显着向上生长的空间张力。
“树枝”向外无限延伸,两侧天花从功能性出发,整合末端点位,融入“绿叶”元素,呈现自然与地铁空间的完美结合。
天花结合树枝的形态向四周蔓延,局部空间以树叶造型作为点缀,营造出生机勃勃的地下艺术空间,如一片绿意盎然的“地下生态绿廊”。
嶂背站
为契合嶂背站建筑空间的特殊性,设计团队以“穿越彩虹的车站”为主题,站台整体为裸装设计,结构管片上采用彩虹色系涂料作为装饰亮点,展露出结构美的同时让地铁犹如在“彩虹隧道”中穿梭,狭小的空间里,充满动态的活力与乐趣。
站厅在白色调的基础上,延用站台的色彩进行装饰,满足空间效果的同时,对管线进行巧妙遮挡,实现功能与装饰一体化设计。
项目名称|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4号线工程;深圳市岗厦北综合交通枢纽
工程;深圳市黄木岗综合交通枢纽工程;黄木岗枢纽、大运枢纽及14号线文化艺术设计及制作安装工程
项目业主|深圳地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总体设计|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室内设计|J&A杰恩设计
灯光设计|J&A杰恩设计
项目摄影|BLACKSTATION
阿联酋迪拜2020年地铁线照明设计
迪拜2020号线路地铁新线路工程包括15公里的延长线,其中约12公里在地上,3公里在地下。地铁的延伸部分有七个车站,包括杰贝阿里换乘站和2020年世博会展览场地的旗舰地铁站。
dpa感到很荣幸,能够参与迪拜道路和交通管理局(RTA)2020号线路地铁连接项目。
新线路工程包括15公里的延长线,其中约12公里在地上,3公里在地下。地铁的延伸部分有七个车站,包括杰贝阿里换乘站和2020年世博会展览场地的旗舰地铁站。
该项目从现有的红线延伸出来,连接到2020年世博会场地,提供了许多独特的照明挑战。作为设计团队的一员,dpa负责六个新换乘站和一个换乘站的所有室内、立面、和景观的照明设计。
土、火、水和空气是指导原则,不仅为新线车站的照明设计提供指导,而且还规定了新发展的建筑语言。车站的照明设计与建筑、室内设计和工程团队一起合作,以增强原始地铁概念中固有的关键原则,同时也为新开通的线路保持和发展独特的夜间特征。
特别值得一提是世博会车站的天篷照明,顶棚的照明采用了一种微妙、复杂而又简单的方法,彰显了这个标志性建筑干预的独特颜色、对比、形式和纹理。室内的照明大多数采用线性LED照明,柔和出光,突出室内材质的纹理与质感,同时满足视觉延伸感。
该项目代表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来发展和增强迪拜重要公共交通网络的黑暗特征,有助于为当地社区的广大地区提供具有成本效益和高效的交通选择。
这个标志性项目于2020年7月由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副总统兼总理兼迪拜酋长国统治者谢赫·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殿下主持揭幕,并于2021年初全面投入运营。
项目名称:阿联酋迪拜2020年地铁线
项目地点:阿联酋迪拜照明
设计公司:dpaLightingConsultants
首席设计师:LeeSweetman,Director,dpalightingconsultants
其他设计师:NikosMoskofidis,LouiseMariSantiago,ReynoldUy,ZyraLampaugh-dpalightingconsultants
客户:DubaiRoads&TransportAuthority
建筑师:Atkins–Dubai
室内设计:Aedas–Dubai
摄影:PhilHandforthArchitecturalPhotography
柏林地铁5号线ROTESRATHAUS站照明设计
柏林RotesRathaus地铁站是连接政府区总站和柏林地铁站的新建地铁站。该车站由柏林建筑公司CollingnonArchitekturundDesign设计,经过10多年的建设,于2020年12月开放。凭借着灯光设计,车站被改造成一个公共空间,有助于提高移动灵活性和安全性。
车站采用简单的黑白颜色设计,抛光水磨石砖提供了优雅的外观。楼梯保持深色以创造某种戏剧效果。明暗元素的结合传达了一种美学印象,保持了它的功能性。连接两条地铁轨道的玻璃画廊进一步创造了一个开放和繁忙的车站外观。
照明设计团队决定不使用额外的、复杂的照明结构,照明设计仅由混凝土天花板中的集成筒灯组成。因为照射到明亮地板上的定向光允许更高的反射量和均匀性。
设计团队调整了灯具功率和光束角度,以确保每个灯具都正确安装在大厅不同的天花板高度和连接桥的侧墙上。平台末端,天花板突出物不使用筒灯,而是安装了成对的嵌入式灯具。通过采用3000K的色温,不仅天花板和墙壁显得明亮、光彩照人,而且还增添了一定程度的光彩和优雅,这在交通建筑中是不常见的。
设计师从建筑中汲取灵感,灯光设计与建筑师创造的现代美学相得益彰,其设计旨在与车站所在地的历史形成鲜明对比。
功能筒灯照明概念进一步延伸到相邻区域,例如轨道之间的连接廊道。从那里,路人可以欣赏到整个车站不同寻常的景色。由于车站的地下性质,广角视角营造出一种开放、清晰的周围环境印象。
只有在楼梯区域,采用扶手照明代替筒灯,让行人在地下空间有方向感和安全感。
一个简单的概念创造了空间和光线的奇妙组合,赋予了这个项目某种东西。视觉严格性的不折不扣的执行,最终确保了其纯粹的意图无可置疑。总而言之,地铁站不仅在交通方面对柏林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代表了城市景观美学的典范设计。
项目名称:RotesRathaus-SubwayStationLine5
项目地点:德国柏林
照明设计公司:LichtKunstLichtAG
首席设计师:EdwinSmida
其他设计师:MalteSimon(曾与LichtKunstLicht合作)
建筑公司:CollignonArchitekturundDesignGmbH,
柏林客户:BerlinerVerkehrsbetriebe(BVG),
伦敦伊丽莎白线灯光设计
新开通的伊丽莎白线横跨伦敦市中心的42公里和六个车站,是欧洲最大的新基础设施项目。
该项目的愿景是创造一个现代、简约、优雅、实用的交通系统,提高乘客的体验。
照明设计团队创造一种大型发光表面的视觉语言。在平台上,没有采用典型的筒灯解决方案,而是将照明集成到平台边缘屏幕中——创建了一个视觉上连续的发光面板,沿着每个平台的长度延伸250米。照明为空间提供柔和的环境光,增强了建筑设计。在自动扶梯通道上,灯光隐藏在低处,营造出一种高架空间感。
在整个伊丽莎白线的地下层,照明的一个关键概念来自于在区分“区域”时巧妙地使用色温。设计团队将地下空间分类为‘慢速’寻路空间或‘快速’过渡空间,‘快速’过渡空间,如果您正沿着自动扶梯行进,那就是快速从A移动到B,了解您的前进方向并朝那个方向移动。这些空间采用5000K的冷光照明;‘慢速’寻路空间,使用温暖的3000K灯光照亮。当你在这些空间里时,你可以停下来思考,当你在站台上等车时,或者当你在较低的大厅时,决定走哪条路。
柔和的间接照明为所有乘客创造更具包容性的环境,揭示建筑以创造一个清晰易读且不会感到阴暗的舒适空间。一系列具有相似美学和视觉外观的定制设计产品被巧妙地融入到建筑设计中。
设计平等使用权是该项目的基石之一。间接照明的使用和漫射发光表面的灯具的使用创造了一个视觉上舒适的环境,有更少的阴影和面纱反射。优先考虑良好的垂直照度,以提高同行乘客的面部识别能力,并增强每个空间的易读性。
项目名称:伦敦伊丽莎白线
项目地点:伦敦
照明设计:EquationLighting
建筑公司:GrimshawArchitects
客户:Crossrail
竣工日期:2022年5月
莫斯科Terekhovo地铁站灯光设计
大环线(BCL)是俄罗斯首都地铁网络发展的核心项目,总长71公里共设置31个车站,是世界上最长的环形线路。大环线的落成将减轻辐射线路的负担,每次出行最多可为乘客节省30分钟,并将公共交通送至莫斯科的偏远地区。
据总建筑师SergeyKuznetzov介绍,新车站的设计由一系列国际公开征集竞赛选出,Buromoscow事务所赢得了2016年捷列霍沃地铁站的设计。2021年12月7日,地铁10号线已正式向乘客开放。
进站通道两侧壁上安装一排射灯,运用暖白色的灯光,营造一个浪漫约会的地方,一个地下宫殿般的网络。
进站扶梯两排安置圆灯,暖白色的灯光营造的氛围画面仿佛在时光隧道中神游。
建筑师旨在创造一个充满光与空气的空间。玻璃纤维混凝土的使用作为一种解决方案,保证了内部的完整性和可塑性。墙体表面反射和漫射的光线在视觉上扩大了空间,内部点缀的优雅环形吊灯专为车站量身打造。
一座16米的高塔标志着车站的入口,从远处清晰可见。著名的鲜红色M字母闪烁着光芒,引领人们进入莫斯科地铁大环线的勇敢新世界。
项目名称:Terekhovometrostation
北京地铁14号线丽泽商务区站照明设计
地铁14号线丽泽商务区站是规划中“五线换乘”的丽泽综合交通枢纽中最先开通的部分,也是14号线全线通车的最后一环。项目所在的丽泽商务区未来将实现地上地下的一体化整体开发,本站作为枢纽核心区的重要一环,南侧与丽泽商务区的地标建筑丽泽SOHO及丽泽天街相邻,北侧将连通未来的大兴机场丽泽城市航站楼,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规模在目前已建的北京地铁站中位居前列。
作为首都北京五线换乘的重要枢纽站,我们的设计方案意图用简约现代的设计语言、耐久易维护的材质组合,打造开阔明亮的整体氛围,形塑一个符合“城市客厅”定位的国际化的综合交通枢纽。
站厅的主要承重构件为Y形柱,这样的设计在满足结构跨度的同时,有效减少了站厅内立柱的数量,带来更为宽敞的开放空间。设计上我们摒弃繁冗的装饰,以素水泥材质突出Y形柱本身的结构之美,体现地铁站“向下生长”的力量感与生命力。
吊顶设计以暖灰色铝板为基础,间次排列带状的GRG圆形穹顶灯和LED灯带,勾勒无尽延伸的空间动势,形成色调统一、元素和谐、富有质感的集散大厅室内空间。核心区上方跳动布置的环形吊灯远看如悬浮一般,为空间增加了一丝科技感和空灵的意味。
项目通过采光天窗的设置将自然光线引入站厅,改变地下空间沉闷封闭的体验感受,使“地下空间地上化”,同时减少照明用电,车站运营更加低碳环保。
为了契合项目“城市客厅”的气质,团队将设计重点放在空间界面的整合上,力争最大化保留交通建筑本身简明清晰的功能性。通过与各专业的紧密配合,最大化优化结构高度、吊顶占空和管线布局,最终站厅的核心区净空达到6.4米。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下通行扶梯处,站厅楼板有四处做开洞处理,形成高11.5米的双层通高空间;结合岛式站台设计,乘客从站厅层即可俯瞰地铁进出车站,自天窗洒下的阳光也可直接到达站台层,照亮整个候车空间。
站厅通过几处通道与周边地块相连接,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通道设计采用对称的布局形式,地面与吊顶亦有所呼应,呈现出强烈的纵深感,达到引导人流的目的。
由于站台层的层高仅有站厅层的一半,团队沿用了与站厅层相一致的设计语言,但整体缩减了构件模块的尺寸,以适应更近人的观感,实现整体视觉效果的协调统一。未来16号线开通后,可与14号线站台直接换乘,提升乘客换乘效率和出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