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指引,结合学校“建设工匠学府、服务漳州发展”的办学定位,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致力于培养能够服务漳州信息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了实现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提高专业教师思想政治意识与思想政治能力,由专业负责人、专业课程负责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组成的教学改革团队首先确立了体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在世界范围内面临的巨大挑战和严峻形势,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家国情怀和使命意识,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个人的职业成长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相连。
体系化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定后,《Web应用程序设计》教学团队继续从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对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确定每个任务单元的思政元素,设计每个任务单元的思政融合场景,并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建设相应的教学资源。做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育人协同效应。
(二)教学实践情况
课程思政建设牢牢把握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课程建设是“主战场”、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总体目标,将立德树人的思想细化到课程构建的全过程。考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对毕业生的总体要求结合web应用程序设计发展的新趋势,修订课程标准,按课程目标需要设置若干学习情境,每一个学习情境都是实施一个完整工作任务,寓教于学,寓教于做,将技能训练、知识获得、工作态度养成的有机融合贯穿于任务实施全过程。结合课程课程标准和教学设计内容,进一步从中挖掘思政元素,形成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多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以学生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将思政教育贯穿到学生课程学习的全过程。最后,构建课程思政考评体系,以“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总体目标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路线如图所示。
二、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过程中,选择典型案例,贯穿教学全过程。例如:
1)“网站的部署和发布”:定为课堂任务,由老师带领学生做。
实施方法:通过课堂演示让学生了解web项目的运行原理,能够动手配置和一个web项目,让用户能够通过域名进行访问该项目。在课堂练习过程中,互相纠错,表现优秀者,可获加分。在讲解过程中插入网络安全的知识,让学生能够使用所学的知识防止网站被攻击,也教育学生不要使用非法手段获取网站的信息。
2)“冬奥周边产品展示”的电子商务网站-实施方案:作为期末项目,老师布置项目要求,学生分组完成,最后在课堂上答辩展示。
借助信息化网络学习平台进行教学过程的信息采集、学习微课、课前讨论,辅助课中讨论实操以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思维导图融入课堂教学各个环节:提高学习效率,挖掘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视频、动画、板书、超星学习通APP等,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每个任务都是以合作和互助的方式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学习目标,在促进每个人的学习水平的前提下,提高整体成绩,获取小组奖励。
由老师挑选项目组长,由组长和其他学生双向选择组合成开发和学习互助组,每组三名学生。
项目经理(PM):由任课教师担当。负责提出任务与组织讨论,形成计划与决策,并全程对进度进行监控。
QA经理:由任课教师担当,质量保证,负责质量评价与反馈。
教师:由任课教师担当,知识交底与问题解决。
项目组长(PL):由学生担当,负责开发任务分配与开发,组内组织讨论,课题解决及问题反馈。并对开发质量负责。
PG(程序员):由学生担当,负责开发任务的具体实现。参与项目例会与小组讨论。
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做中教,做中学的方法,小组式协作开发,便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安排教学环节等;
充分利用翻转课堂和任务升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式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等。
三、特色与创新
课程特色与创新在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迭代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点的同时,能把所学知识应用到案例当中,提高学生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项目迭代不仅能够使课堂变得不再枯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融合贯通,做到学有所用。
思政教育全程融入,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学过程中,随时注意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课程内容选取,紧贴冬奥会主线,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奥运精神。每个任务单元的内容选取上也多注意强调学生的职业素养,大国工匠精神,培养高素质人才。
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校企协同育人。校企合作开发,根据企业需求,企业导师确定需求分析,授课教师将需求细化为若干个项目模块,迭代开发,企业导师参与每个项目模块的评价,并对该项目模块作品提出指导性意见,最后项目评价最高的一组成员将获得企业实习的机会,完成校企协同育人。
四、建设成效
构建多元评价,注重德能并重。课程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检验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要达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需构建德能并重、多元参与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既要考核学生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要正确、客观评价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
课程思政的考核不同于思政课程的传统考核方式,针对传统考核方式多为平时表现(到课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期末卷面成绩。在课程思政的考核中,增加思政元素的过程性考核。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分组合作法,通过抽查方式对小组课堂案例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将作为团队各成员当次课堂的考核依据,以培养学生良好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课堂上增加帮助同学代码纠错的加分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助人为乐的品质。在阶段成果(思政作品)的展示环节,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教师、企业人员共同参与,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团队量化打分,得出阶段综合成绩。最终个人的总评成绩则通过平时表现、阶段成果和期末考核等多维度、全面的评价而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