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建筑业智慧升级,看湾里这个项目如何应用BIM+智慧工地?

BIM技术作为建筑行业革命性的新兴技术,通过建立五维数据模型(三维空间、工序、成本),将建筑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信息进行集成应用。比如施工过程通过对重难点方案进行全过程模拟,可发现方案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解决;另外也可实时更新进度模型,保证模型与现场进度同步,实现现场进度可视化。“智慧工地”是一种崭新的工程现场一体化管理模式,是互联网+与传统建筑行业的深度融合。它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围绕人、机、料、法、环等各方面关键因素,彻底改变传统建筑施工现场参建各方现场管理的交互方式、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为建设集团、施工企业、政府监管部门等提供工地现场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

南昌湾里射击中心综合训练馆及运动员公寓建设项目升级提升工程EPC总承包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湾里区天宁西路以南、射击中心路以西地块内(南昌湾里射击中心内),包含:项目总设计面积约为18374㎡。其中:综合运动馆装修面积约9100㎡,运动员公寓装修面积约4503㎡,阳光房1项、新建室外运动场地3800㎡。主要建设内容为综合训练馆及运动员公寓装修工程,提升智能化系统、新建阳光房、新建室外运动场。本项目工期180日历天,其中综合训练馆及运动员公寓工期120日历天完工,并执行国家现行有关技术、竣工验收材料质量和试验规范、质量检验标准及江西省、南昌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强制性文件标准规范。

项目重难点

一是工期短、专业多,平面管理,施工组织协调难度大;二是造型复杂、空间结构多,定位测量、钢结构拼装焊接精度控制难度大;三是危大工程多,大型机械多,安全管理难度大。

项目信息化建设目标

项目致力于通过信息化建设,精细现场管理的同时减轻工作压力,使项目数字化、在线化,实现可统筹管理的项目指挥中心,使现场施工难点得到针对性管理;后期通过IT技术结合BIM引擎的课题研究成果,对现场数据进行智能化管理,支撑生产、技术、要素三线数字化。具体管理目标为获评南昌市住建局3A级智慧工地。

项目信息化建设规划

根据南昌市智慧工地建设标准,目前项目已投入建设基础项18项,推广项25项,提升项3项,共计46项;覆盖安全管理类、质量类、绿色文明类、人员类、综合管理类、BIM技术应用类、建筑工业化类等7大类,完善补充实施项,全部项目由专人负责使用及维护,投入使用BIM生产管理系统、BIM质量管理系统、斑马进度计划、BIM技术管理系统、BIM安全管理系统等。

信息化建设模式或产品选型

项目使用广联达所提供的硬件及软件,同步进行智慧工地硬件及软件系统建设。

信息化实施过程及应用系统内容

(一)?安全管理类

1.安全管理系统

项目依托江西省住建厅所推行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思想,搭建了风险可控、智能排查、保障有力的安全管理平台。

2.?智能视频监控

1)?视频监控

将视频监控接入智慧工地平台,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智慧平台远程实时了解现场一手情况。

2)?AI识别

除了摄像机本身的实时监控外,在智慧工地平台中配备了AI算法识别,通过十余种算法对视频图像进行识别,自动识别并抓拍现场安全隐患以及人员违规行为,比如未佩戴安全帽,未穿戴反光衣,明火,烟雾,未佩戴口罩,人员聚集等等。

3)?巡检抓拍

在平台中除了AI算法外,还可以设置巡检抓拍,定时抓拍,自动巡检,每天按时自动记录形象进度,节约人力。

3.?综合安全管理

1)?安全WIFI教育

施工现场提供无线WIFI,工人在上网前需要经过认证,回答内置试题,通过认证后方可上网,潜移默化中提高工人安全防护意识。

(二)?绿色文明施工类

1.?环境监测及喷淋系统

环境监测设备监测到的值实时回传至智慧工地平台,并将数据建模,以直观的图表形式呈现,管理人员可远程、实时监控项目环境情况。通过24小时环境变化曲线、月度环境变化曲线,对扬尘治理效果进行判断,或者根据趋势对未来情况进行预判。

项目管理人员需根据不同的实时气候及天气预报,对现场施工进行一系列的应对安排,平台中的科学施工模块,也会跟进气候变化,自动推送施工建议,比如温度过低,注意结构保温措施等。在扬尘超标时,如现场管理很好,可将现场空气质量与当地进行对比,判定超标原因;在迎检验收中,现场指数与当地气象站指数相差越小,表明现场扬尘管理成效越优秀,为项目迎检验收加分。

2.?智能水电表监测

通过加装智能水电表,远程接收用水用电数据,无需人工抄表;办公区、生活区、施工区分区统计用水、用电量,按日、周、月、季度等区间统计,各区能耗状态一目了然;统计数据可指导后续项目施工成本计算。

(三)?智能综合管理类

1.?人员管理

在施工现场北门设置实名制通道,可通过智慧工地平台实时查看场内人员信息;平台兼具统计劳务人员年龄、地区、民族等功能,可进行针对性管控。

2.?标养室温湿度监测

通过传感器与智能平台实时监测标养室内温湿度,并自定义设置监测阈值,当标养室内温湿度变化幅度高于控制值时,系统将自动推送预警信息至智慧平台与主要管理人员手机APP。

信息化建设成效

该项目使用BIM安全管理软件发起安全巡检记录共86条,其中隐患数量73条,全部处理并闭合流程,减少安全隐患。识别风险69条,重大风险3条,制定了排查计划,加强风险预防;

通过设置人脸识别实名制通道,进行场区封闭管理及考勤管理,已登记人员235人,系统平均出勤率96.5%,流动率3.25%,人员组成稳定,泥工和木工占比70%以上,满足当前施工阶段用工要求。

THE END
1.10个建筑AI工具,从设计到施工全覆盖!肯定有你从来没听过的10个建筑AI工具,从设计到施工全覆盖!肯定有你从来没听过的 你好,这里是BIMBOX。 今年年初,ChatGPT给所有人打开了一扇通往人工智能世界的大门,面对这样一个强大又不太好驾驭的工具,很多人都经历了从惊讶、到惊喜,再到不知道能干啥用的茫然。 AI能帮人们做什么?建筑行业有哪些专门针对不同场景的AI应用?哪些方向https://www.hxsd.com/information/9177/
2.AI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建筑行业使用aiAI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本文探讨了AI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包括建筑设计优化、施工过程管理、建筑能源优化和BIM数字孪生。通过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等技术,AI正在推动建筑行业向数据驱动转变,实现智能设计、施工管理和能源利用。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https://blog.csdn.net/universsky2015/article/details/137041756
3.新闻动态智能化系统集成管理平台在园区中的应用 01,282023 公司资讯 什么是智能化集成系统平台软件IBMS? 01,272023 公司资讯 什么是IBMS集成管理系统,IBMS的功能有哪些? 01,262023 公司资讯 浅谈物联网在智慧建筑管理系统的作用 01,252023 公司资讯 ibms集成管理系统技术简介 01,192023 行业资讯 AI机器人眼中的智慧建https://www.ghibms.cn/index.php?act=list&id=4
4.智慧建造技术体系:BIM+人工智能技术(AI)04AI在工程管理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已应用于施工图生成和施工现场安排、建筑工程预算、建筑效益分析等。工作人员在以往开展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时候,主要是依靠手写、手绘的方式来完成有关施工档案的记录和施工平面图的绘制,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建筑领域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综合采用数理逻辑学、运筹学、人工智能等手http://www.lcbim.com/h-nd-2695.html
5.人工智能辩论范文人工智能(Ari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是一门综合了应用数学、自动控制、模式识别、系统工程、计算机科学和心理学等多种学科交叉融合而发展起来的的一门新型学科,是21世纪三大尖端技术(基因工程、纳米科学、人工智能)之一。它是研究智能机器所执行的通常与人类智能有关的职能行为,如推理、证明、感知、规划和问https://www.gwyoo.com/haowen/167484.html
6.广联达建筑行业AI大模型和AI平台荣获北京首批“人工智能+”应用会上由中关村数字经济产业联盟发布了《北京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典型案例研究报告》,广联达凭借《广联达建筑行业AI大模型和AI平台》荣获北京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典型案例。 北京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由中关村数字经济产业联盟面向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组织开展,共收到300余家企业的申报案例,按照科https://www.glodon.com/news/1411.html
7.BIM技术BIM平台有哪些?基于BIM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的智慧建筑基于BIM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的智慧建筑总体架构如图5所示,分为信息采集层、网络传输层、管理平台层、应用平台层、AI运营层,可通过搭建基于BIM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的智慧建筑综合管理平台,实现所有智能化子系统的数据关联和融合,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将运维和运营数据逬行深度融合。 http://www.tuituisoft.com/bim/188786.html
8.联盟动态繁荣开源生态,促进开源应用 联席会由开源特设组联值主席张俊霞和知识产权特设组主席张倩(线上)联合主持。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安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信通院等相关单位进行了主题分享。麒麟软件、中国电信研究院等单位现场参加了会议,并有20多位嘉宾在线参加中兴通讯云计算开源总监李响博士分享了《开源AI大模型http://www.aii-alliance.org/index/c189/n5229.html
9.从设计阶段的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到工厂生产施工阶段的物联网虽然因地域不同、水质差异、海水淡化技术的处理工艺有所不同,而导致成本各异,但随着这一技术的进步和规模化发展,海水淡化的成本已大幅降低。 D. 随着全球水资源危机的不断加剧,海水淡化应用程度将越来越高,未来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提高设备单机产水能力并继续降低淡化水成本。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人民日报》的“https://www.shuashuati.com/ti/1eb77ffc7070461a9b3fe41f3bfdfd3a.html
10.智能建造以见科技AI实践BIM+AR另一类数据是建筑业主方企业和大型施工总包单位在业务流程中沉淀的项目数据,财务数据,人力数据,集采数据,质量数据,规则数据等,这类数据结构化较为容易,但业主方和施工总包本身信息化还未闭环,也没有意识、动力、能力做数据治理和沉淀,同样无法做生成式AI及大模型应用,因此,通过技术宣传和价值布道补充体系缺失和意识缺失https://www.yijianar.com/zh-CN/newsroom/6be99120577144de914708e811d921b3
11.人工智能论文范文(全文)据此,笔者首创教育人工智能的新概念,简称eAI(education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并將eAI的研究与应用视为人本人工智能的新范式。 笔者有理由相信,eAI将成为未来教育创变发展的新动能,也应该成为AI时代的国家教育战略的组成部分。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北京共识——人工智能与教育》,明确指出要支持对与新兴https://www.99xueshu.com/w/zs6ufzrfa27x.html
12.AI智能监控有哪些应用嘲?随着AI智能的发展,也有越来越多的AI技术应用在安防领域,使得安防行业全领域都可以实现IAI智能监控,实现了从“看得见”“看得清”到“看得懂”的跨越,下面为大家分享AI智能监控的应用场景,了解智能监控的实际落地效果。 1、教育教学 基础教育:深挖基础教育场景,充分结合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打通物理http://www.huiyikj.com/articles/aiznjk1653.html
13.广联达建筑业AI大模型入选“2024北京市人工智能大模型嘲应用论坛上“2024北京市人工智能大模型场景应用典型案例”名单公布。广联达凭借“建筑行业AI大模型赋能建筑行业数字化发展”入选2024人工智能大模型场景应用典型案例。 “2024人工智能大模型场景应用典型案例”经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人工智能专题论坛组委会评选而出。案例集收录了来自不同行业、经广泛征集的企事业单位、数字原生企业以https://www.dtnews.net/archives/138087
14.AI+艺术人工智能——让建筑设计更为快捷精准智能在有机建筑里优化方形网格和柱子的位置 图源:建日筑文 ? 根据不同路径自动生成建筑体积 图源:建日筑文 ? 随设定层高一键生成所有楼梯 图源:建日筑文 总结? PART 3 AI在建筑、环境设计领域应用的深入,大大提升了设计师的效率,以机器之能让设计师从繁琐、重复、机械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助力设计师把更多的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MjM4NzY0NziDz4Fnr6zKcw.html
15.日本最高设计奖GOODDESIGNAWARD2021百件获奖作品精彩出炉拥有50多年历史的电线老铺推出的高质量延长线系列产品。采用高压VCT电缆,电极与本体一体成型,在确保耐用性的同时,以简洁的设计方便融入家庭、商店、建筑工地、户外等任何环境。 18、缓冲材 supasupa 获奖公司/组织:kawakamisangyo Co.,ltd. 无需使用剪刀等工具便可手动整齐分割的缓冲材。提高了整体作业效率,且避免了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621312.html
16.www.quinovare.com/xxxr84821217<!DOCTYPE/865436.htm不过事实上,活动自10月24日就已开始。有宣传资料显示,北京御翠园首批50个精选单位以准现房超值价发售,建筑面积约345平方米的城市联排,总价2620万起;建筑面积约140平方米的三房,总价1070万起;建筑面积约185平方米的三房,总价1390万起。 以此计算,优惠后平均售价介于7.51万元至7.64万元之间,而项目备案价格10万元/平方http://www.quinovare.com/xxxr84821217%3C!DOCTYPE/865436.htm
17.2025趋势报告:小程序游戏398亿近翻倍增长游戏业有望新增长多年来,盛天网络专注于技术研发投入,企业研发人员占比连续多年保持在半数左右,累计有多项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产出,并且,企业还建立技术研究实验室推动新兴技术和业务的融合与创新,现已成功开发了AI-SaaS平台工具。技术应用方面,由于业务覆盖多个领域,企业技术研发成果应用空间较为广泛,以AI技术为例,企业已将技术应用https://www.ali213.net/news/html/2024-12/891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