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形机器人行业最耀眼的明星企业,莫过于FigureAI。
这笔融资使得人形机器人行业的融资额达到了新高度。
根据Crunchbase的研究数据,截至5月31日,人形机器人的融资额达到9.55亿美元,而在2023年全年,人形机器人的融资额为3.8亿美元。
FigureAI一轮的融资额,几乎相当于2023年整个行业融资额的两倍。
有了这笔钱,FigureAI开始狂奔。8月,「地表最强机器人」Figure02横空出世。
Figure02已经能够与人类进行实时的语音对话,自主执行各种复杂任务。
FigureAI创始人BrettAdcock曾说:「我们面临着高风险和极低的成功机会。然而,如果我们成功了,我们有可能对人类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建立地球上最大的公司。」
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拐点,正在加速到来。
FigureAI成立于2022年,融资总额已达到7.5亿美元(约合52.6亿人民币),估值达26亿美元(约合182.3亿人民币)。
这个成立仅两年的公司,为什么有这么强的吸金能力?
FigureAI耀眼的背后,是其创始人BrettAdcock两段成功创业经历的加持。
他是一个创业老手,也是一个能够将技术与商业融合到位的鬼才。
Brett现年38岁,已经有22年的科技行业从业经历。
不过,与其他人形机器人公司创始人不同,Brett的技术背景并不强势。
高中毕业后,Brett进入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主修工程学,后转入沃灵顿商学院学习,并于2008年毕业。
这段大学经历浓缩为他后续的创业底色:他既对技术有着足够的理解,也具备独到的商业眼光和公司运营能力。
Brett成立的人才招聘平台Vettery在五年后就以1.1亿美元的价格被收购。
毫无疑问,Brett是一个十分擅长技术变现与商业拓展的野心企业家。
并且,无论是在软件还是硬件领域,Brett技术变现的速度非常快。
商业化一直是人形机器人行业无法攻破的难点,且行业对于软件、硬件的要求都比较高。而Brett这样的人有望突破重围。
2022年,Brett离开Archer董事会,投身人形机器人行业,于5月创立FigureAI。
他还招揽来了在Archer融资过程中结识的DanaBerlin作为公司的战略发展副总裁,负责商业部署工作。
于是,FigureAI在创立之初就有了Brett和Dana两位核心商业人才。
这意味着,FigureAI的商业定位更为明确,产品研发更具有指向性,融资道路更为畅通。
FigureAI的目标从一开始就很清晰:
机器人专为体力劳动而设计,落地场景为劳动力严重短缺、工作任务重复繁琐的制造、物流、仓储和零售行业,后续会逐渐过渡到家庭乃至航空场景。
创始人的成功经验与公司明确的商业定位成为FigureAI的第一个吸金点。
FigureAI第二个吸金点是,公司高层及团队均有深厚的技术背景。
FigureAI的首席技术官JerryPratt是人形机器人顶尖研究机构IHMC的高级研究科学家,专注机器人的双足步态研究。
而FigureAI机器人系统和运营总监MathewDeDonato毕业于伍斯特理工学院,本科和硕士主修专业都是机器人工程理学。该院校是机器人领域的顶尖学府之一。
此外,Jerry与Mathew领导的团队都曾在机器人领域经典赛事——DARPA机器人挑战赛中获得过前列名次。
在别的公司还在仅仅专注于技术突破,或是在商业迷局中兜兜转转,不断换帅、更改研发方向时,Brett已经遥遥领先,将团队的技术研发类与商业管理类的人才都组建完毕。
正是因为创始团队的完整性,FigureAI的首款人形机器人Figure01研发与迭代都耗时很短。
2023年10月,耗时一年研发的Figure01正式发布。第一代Figure01能够平稳流畅地行走。这个单一的功能并不足以让FigureAI声名鹤起。
Figure01真正的高光时刻在三个月后到来。
2024年1月,Figure01在观看人类的演示视频后,经过10小时端到端神经网络训练,学会了使用咖啡机冲咖啡,并且能够自主纠错,展示出极其领先的自主学习与任务执行能力。
FigureAI发布的机器人演示视频引爆了科技圈。视频没有经过倍速处理,Figure01冲咖啡的整个过程十分流畅,动作速度与人类几乎相同。
而特斯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虽然在2023年9月也宣称了进行端到端的神经网络训练,能够根据颜色分拣积木。
但Optimus的分拣演示视频是以1.5倍速展现才呈现出流畅感,其真实的动作速度显然比Figure01更慢。
Figure01冲咖啡的整套动作也比Optimus的分拣积木更为复杂。
就在1月,FigureAI还与宝马达成合作协议,计划将Figure01引入宝马的制造工厂。
Figure01的技术突破成为FigureAI的第三个吸金点。
2、手握52.6亿,FigureAI钱花哪儿了?
目前FigureAI已进行了三轮融资,融资总额达到7.5亿美元(约合52.6亿人民币),是最有钱的人形机器人企业。
FigureAI把钱花去哪儿了?
三个地方:产品研发、团队扩张与商业推进。
FigureAI花钱的原则是,让技术与商业并驾齐驱。
我们从它的三轮融资一一来看。
2023年5月底,FigureAI完成了来自ParkwayVentureCapital、AliyaCapitalPartners等投资方的7000万美元(约合4.9亿人民币)融资。
这7000万美元,一部分被用于加快机器人软硬件的开发。
在硬件方面,这笔资金帮助FigureAI完成第一代机器人的全面集成、初步测试与迭代设计。
在融资完成的5月份,Figure01的测试版开始能够迈步。
在软件方面,FigureAI在资金加持下开始设计端到端AI数据引擎,并且获取更多的人工数据对机器人进行训练。
首轮融资的另一部分则被用来推动商业进程。
FigureAI聘请了BobKlunk担任仓库解决方案主管。
Bob曾担任国际物流巨头Geodis乔达的运营高级副总裁,拥有超过20年的仓库经验。
FigureAI用这笔钱完成Figure01的开发,建立AI数据管道以汇集更多训练数据。
金钱带来的加速效应很明显。第二轮融资完成的三个月后,Figure01原型机正式推出,此时Figure01能够动态行走了。
FigureAI2月融资中的主要投资者
融资后,FigureAI估值达到了26亿美元(约合182.3亿人民币),团队规模从年初的40人迅速扩展到现今的120人。
Brett表示,以他们现有的资金,团队规模很容易就能达到1000人。
技术人员迅速增加,充足的资金也让FigureAI能够制造更多的机器人零件,获取训练数据,机器人升级步伐加快。
第三轮融资完成的13天后,Figure01又更新了,这次突破更加重大。它能够与人进行完整的对话,语言交互和任务执行能力大大提升,这主要是由于OpenAI多模态大模型的植入。
OpenAI的大模型作为大脑,提供视觉推理和语言理解能力。
FigureAI用机器人摄像头采集的视频信息,加上麦克风捕获的语音中的文本转录到由OpenAI提供的多模态大模型,理解图像和文本。
Figure01神经网络作为小脑,根据OpenAI的大模型的判断做出一系列快速、低级、灵巧的机器人动作。
FigureAI的创始人CoreyLynch表示,Figure01现在能够做到描述它看到的一切情况,规划未来的行动,思考输入的视觉和文字信息,语音输出它的推理结果。
此前,还没有一家公司能够将语言交互、思考推理、执行任务三种功能较好的融合在机器人身上,并且实现如此高的决策速度与动作流畅度。
6.75亿美元带来的技术进步不止于此。
今年8月6日,在Figure01更新的5个月后,新一代机器人Figure02正式发布。
FigureAI对Figure02的软硬件都进行了重新设计。
与Figure01相比,Figure02有了以下提升:
外观:Figure02采用外骨骼结构,电源及布线全部内置,机体的美观及整体性进一步提高,更不易受外界干扰;
续航:Figure02电池容量较前代产品增加了50%,续航可达5小时;
执行:Figure02搭载了第四代机械手,单手有16个自由度,接近人手的21个自由度,手部力量与人类相当,可负重20kg;
感知:Figure02拥有6个RGB摄像头,通过AI驱动的视觉系统进行感知与推理;
思考能力:Figure02搭载了视觉-语言模型(VLM),内置OpenAI定制的语音到语音推理模型,板载计算与AI推理能力提高了3倍。
此外,Figure02身高约170cm,重70kg,移动速度为1.2米/秒,机体规格与步行速度也基本与人类相当。
Brett认为,Figure02是「地球上最先进的人形机器人。」
简单来说,Figure02最重要的突破有两方面。
一是大脑的思考能力,它可以与人类进行更高效的对话,思考并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二是机体的执行能力,灵巧手自由度的提升使其能够执行更多精细任务。
FigureAI仍然没有忘记推进机器人的商业化。
在Figure02发布前,它已经在宝马集团斯帕坦堡工厂进行了数周的试运行,主要从事将金属板件插入特定夹具的工作。这一工作需要机器人具备较高的灵巧性
这一工作在Figure02的演示视频中有展示。从视频效果来说,除了速度较慢外,Figure02表现不错。
不过,在演示视频中,Figure02尚未展现其语音交互能力。
为了提高机器人的学习能力,FigureAI正在打造一个数据引擎。
这个数据引擎将使用最新的神经网络,每天给机器人提供TB级的数据,让大量机器人以集体的形式,统一在共享的数据集上不断学习和训练。
3、高速进步背后的商业隐忧
这些企业的人形机器人都定位制造、仓储、物流或是家用领域,并且在技术上都处于领先地位。
根据表格,可以归纳出这些企业及产品的以下特点:
灵巧手是研发重点之一。除了AgilityRobotics和波士顿动力,其他企业都研发了灵巧手。
大部分企业定位制造业、仓储、物流、零售等环境可控的场景,1X较为特殊,定位安保巡逻与家庭服务场景。该场景更为复杂,对机器人的安全要求更高
从产品表现看,Optimus、Figure01/02、NEO三款机器人综合能力最强:
Optimus、Figure01/02的学习能力较强。
Optimus的环境感知、运动控制能力较强。
Figure01/02与NEO都具有人机交互能力,执行的任务相比Optimus更为复杂,其中Figure01/02具备独一档的语言交互能力。
AgilityRobotics的Digit功能较为单一,主要为搬运、移动物品。
波士顿动力液压版Atlas已经退役,而电动版Atlas暂未透露更多消息,公司发展前景与产品表现尚不明朗。
技术力高低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机器人商业化。唯有产品落地,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商业落地可以从工作可靠性,规模量产进度、售价与成本几个维度来看。
这些企业中,商业落地最具成效的分别是AgilityRobotics与1XTechnologies。
AgilityRobotics已与系统集成商ZionSolutionsGroup、仓库管理公司ManhattanAssociates达成合作,探索机器人的商业落地。
部署在GXOSpanx的Digit于今年8月完成了10000个订单的履约,工作的可靠性和效率性得到初步验证。
AgilityRobotics为了量产机器人自建了工厂RoboFab,计划第一年生产数百台Digit,随后扩展到每年生产1万台左右,预计售价为25万美元。
目前Digit的工作运营成本约为每小时10至12美元,随着产量的增加,成本将降至每小时2至3美元。
1XTechnologies的EVE售价更低,每台15万美元,更早实现商业落地。
2022年,1X首次达成商业合作,签署了至少140台EVE机器人的分销合同,为美国商业场所提供安保服务。
据1X官网显示,其还为医院等机构提供了约250台EVE台机器人,用于商业建筑的夜间警卫。
NEO目前在特定家庭中进行测试并收集训练数据。
1X的CEOBerntyvindBrnich表示,NEO的量产计划是2025年将生产数千台,2026年将有数万台,2027年将有数十万台,2028年将有数百万台。
NEO机器人
FigureAI的商业定位很清晰,但落地规划比较模糊。
Brett认为,如果根据不同的场景研发特殊不同的机器人,成本可能会更高,这些机器人需要不同团队研发,商业化也要特定团队来操作,需要筹集的资金更多,所以FigureAI坚持研发通用机器人。
FigureAI认为,全球50%GDP由人类的体力劳动创造,自动化机器人的加入将促进商品和服务价格的降低,改变生产力。
因此,FigureAI的机器人专为体力劳动而设计,替代人类完成他们不愿做的、安全性较低的工作。
FigureAI锚定了三个方向:制造业、仓库、运输和零售领域的体力劳动工作,家庭场景的居家护理工作,航空场景的探索工作。
FigureAI在官网分别列举了这三方面的需求:
美国有超过1000万个不安全或不受欢迎的岗位,其中700万是仓库、运输和零售领域的岗位,只有600万人可以填补岗位空缺,并且劳动力流失率很高;
全球有23亿家庭,其中有7亿老年人需要居家护理;
航空探索是这三个方向中最危险的工作。
需求存在,但购买潜力存在吗?
FigureAI还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方案证明自己的机器人具备可落地的性价比。另外,FigureAI的机器人产品始终未透露研发成本与价格。
据创始人Brett介绍,Figure机器人70~80%的零件都是自研。
对于还未建立稳定生产链条的初创公司来说,自研零件需要投入大量资金。Figure机器人的研发制造成本必然不低。
此外,FigureAI的量产进度也令人担忧。
Brett介绍,FigureAI目前大概有10台机器人,基本上每周制造一台新机器人。
按照这个制造速度,一年最多也才制造52台机器人。
这与FigureAI的愿景:改变数百万人的生活,还存在很遥远的距离。
Brett今年在访谈中提到:
「从现在的状况(作为一家仅成立两年的公司)到成为具有商业可行性的真正企业,我们前面的道路非常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