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设计思维和设计表现能力,加强实践能力
室内设计师资格证书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室内设计装饰公司、建筑装饰工程公司、建筑模型制作公司、环境景观设计公司、房地产公司等。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的岗位(群)有:室内装饰设计岗位、景观园林设计岗位、展示设计岗位、施工图专业绘制岗位、电脑效果图绘制岗位、房地产开发与销售等岗位。
(一)知识规格与要求
1.掌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5.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
(二)能力规格与要求
1.具有一定的环境设计素养和鉴赏能力。
2.具有环境设计思维及设计表达能力。
3.具有从事室内外装饰装修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4.具有艺术设计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5.具有文献检索、专业资料查询的能力。
(三)基本素质规格与要求
1.政治素质要求: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人格素质要求: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富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劳动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大体系。
公共基础课是本专业学生需学习的有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素养的课程。根据国家有关文件明确规定,本专业公共基础课包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劳动教育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大学生军事理论、体育与健康、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计算机与现代教育技术、艺术鉴赏等课程。
专业课程是支撑学生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掌握相应专业领域知识、能力、素质的课程。专业课程设置是与培养目标相适应,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学前教育岗位和职业素养,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并涵盖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包含:现代设计史、设计基础、三大构成设计、设计透视、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photoshop设计与制作。
(2)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包含: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3DMAX制图基础、室内设计原理、居住空间设计、建筑模型制作、景观设计。
(3)专业拓展课程
专业拓展课程包含:CAD制图基础、Sketchup基础教学、室内软装设计、餐饮空间设计、建筑材料与工艺、别墅庭院设计。
序号
专业核心课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
1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掌握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的理念、工作目标和程序、建筑语言的历史回顾、室内物理环境。学生能够掌握人体工程学与空间设计、材料学、室内施工工艺等知识,能将其设计和构思通过徒手和计算机手段绘制出来。
2
3DMAX制图基础
学习3DMAX的软件特点及熟练掌握软件的高级操作技法,运用3DMAX软件特点及高级操作技巧进行空间效果图的绘制。
3
室内设计原理
掌握室内设计的基本原理、标准规范和设计原则,学习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室内装饰装潢设计、室内装修设计等系统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方案设计能力和图形表达能力。
4
居住空间设计
学习家居设计概述、家居设计流变、家居设计的材料与工艺、家居造型设计、家居设计程序与方法、典型空间的家具与陈设等。欣赏经典和实际项目,用所学电脑软件独立完成家居设计与制作。
5
建筑模型制作
学习模型概念、历史、类型;模型设计的构成要素、制作材料与设备、模型实物制作、电脑设计与雕刻制作。学生掌握并利用传统或现代的材料和工艺对模型设计进行系统的策划、创意、设计及实施的过程;具备对复杂空间结构下划分合理功能空间的能力,具备应对建筑模型的控制能力。
6
学习景观设计的立意、总体规划布局与艺术处理;景观设计构成基础、植物与种植;景观设计图纸的绘制与阅读、景观设计表现技法、造园要素的认识与应用等。学生掌握景观要素的分类归纳及评价方法、绿地系统规划的程序、规划的一般原则、规划的方法等,并掌握景观设计的一般流程和工作步骤,能够快速绘制表现草图。具备初步的勘测、设计、表达的能力,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绘图操作。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以此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突出了实践教学环节,加大了实践教学环节的份量,融入了劳动教育理念,明确了实践教学的目标,指明了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的教学均应围绕应用这一中心。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军事训练、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
主要的实践课程及设计思路如下:
(1)校内实训。增加实践教学和实训比例,构建以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校内实训目标体系与课堂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实训内容体系、以考查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等。学生在学期间,其专业技能课和选修课等课程内的综合实训内容比例不少于总课时的50%。各主要专业核心课的实训环节应与学生见实习、顶岗实习的实训内容上有所衔接与体现,将每次实训内容延伸到学生实习的综合能力应用中。
(2)校外见习、实习。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见习、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到设计公司,全面了解作为一名设计师的流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专业知识,工学结合,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
(3)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学生毕业前对所学知识的一次全面总结和综合训练,也是学生从单纯学习到为社会服务的一个过渡阶段。因此毕业设计在整个本科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毕业设计的作用在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检验和深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设计实践的热情、磨练坚强的意志,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创新意识和独立工作能力具有深远的影响,毕业设计成绩同时是学生毕业及获取学位资格的重要依据。
(4)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培养为一体的实践课程,是产、学、研职业教学模式的必要环节。顶岗实习对学生了解环境艺术设计岗位需求、印证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加强团队合作能力有重要作用。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逐步向工作中的角色进行过渡和转变。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总学时为2696学时,其中公共基础课总学时785学时,占总学时的29.1%,专业基础课程为296学时,占总学时的10.9%,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为658学时,占总学时的23.4%,专业选修课程为202学时,占总学时的7.5%。专业实践课程为706学时(25周),占总学时的25.1%,公共选修课总学时108,占总学时的4%,实践性教学学时占总学时62%,符合职业类专业认证标准要求的课时比例。
2.学分要求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总学分为143.5,其中公共基础课程49学分,占专业总学分的34.1%,专业基础课程17学分,占中专业总学分11.8%,专业核心课程36学分,占专业总学分25.5%,专业选修课程11.5学分,占专业总学分8%,专业实践课程24学分,占总学分公16.7%,公共选修课程6学分,占专业总学分4.2%。
八、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专业名称:环境艺术设计
专业代码:550106
学年/学期
学时
学分
考核方式
备注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总学时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学分类型
14周
18周
公共基础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62
53
9
必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8
60
8
形势与政策
1*8
40
36
国家安全教育
1*2
10
0
大学生军事理论
军训
2周
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8
2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14
12
创新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
18
11
创业基础
32
16
创业指导
13
体育与健康
114
103
信息技术
31
15
教师口语
书法
17
大学语文
54
大学英语
130
98
19
劳动周
1周
小计
785
514
271
49
/
专业基础课程
现代设计史
设计基础
56
20
三大构成设计
设计透视
34
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
photoshop设计与制作
296
124
172
专业核心课程
144
90
Sketchup基础教学
72
30
42
102
70
5.5
餐饮空间设计
84
44
4.5
毕业创作
658
266
392
专业选修课程
艺术鉴赏
选修
CAD制图基础
室内软装设计
办公空间设计
建筑材料与工艺
1.5
202
108
94
11.5
专业实践课程
劳动教育
认知实习
半天
艺术考察
跟岗实习
4周
120
顶岗实习(毕业设计)
540
706
24
公共选修课程
各学期周课时数
26
25
23
总学时数
2696
各学期实际授课数
364
425
450
391
252
总学分数
143.5
课程总门数
实践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
62%
备注:1.每学期周数为计划教学周数。
2.“小计”的统计口径为:周课时×教学周数。
3.军训、社会实践、劳动周每周1学分,不计入总课时。
4.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专业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综合实训实习环节按每周30学时计算,每周1学分。
5.劳动教育课程,开设学期由各专业自定,共16课时,计1学分。列入实践课程模块并做好开设说明。
(一)课程思政
积极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结合学生特点,创新思政课程教学模式。强化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意识,结合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梳理每一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专业课程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推动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
(二)课程标准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体要求,制(修)订专业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目标,优化课程内容,规范教学过程,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
专业核心课程以满足企业需求为前提,课程内容与企业项目相对接,制定课程标准。课程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内容项目化、实施一体化、评价过程化是制定课程标准的突出特点,以职业能力标准为纽带,国家技术标准为引领,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校企联合开展优质教学课程标准建设。加强内涵建设,着力解决学生“用”与学习“效”的难点问题。
(三)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一览表
姓名
性别
单位
职务
专业技术职务
职业资格
承担课程
(注明兼职教师)
呼玉山
男
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美术系主任
教授
高校教师
杭斌
美术系教学副主任
盖艳丽
女
美术系副书记
副教授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
王健
基础部思政教研室主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李向宇
基础部体育教研室主任
体育与健康、劳动教育
陈明晖
学前系心理教研室主任
魏建红
应用技术系教师
计算机与现代教育技术
邢夏婕
美术系设计应用教研室主任
高校教师、高级绘画心理咨询师
平面创意设计
徐戈
美术系基础造型教研室主任
设计素描
安然
美术系绘画应用教研室主任
图案设计
赵志民
美术系教师
材料与装饰
胡悦
教师
讲师
电脑美术
张浩楠
助理讲师
张浩
服装设计基础
甄凤凤
董文雪
魏静轩
张晶
展示设计
李思錡
武爽
李国勇
艺术欣赏
22
林欣
石家庄乐品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
经理、设计总监
实训指导
外聘专家
范宝伟
石家庄九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四)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艺术教育专业选用教育部高职规划教材,为行业内优秀统编教材,其知识结构相对独立、印刷质量要求高。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区、市)关于教材选用的有关要求,健全本校教材选用制度。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学校图书馆建有专门的艺术书库和期刊数据库,拥有丰富的景观设计图册、设计年鉴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资源。馆藏专业图书资料生均60册以上。中外景观期刊10余种,并能保持每年更新。图书馆藏书57.5万册,报刊杂志1478种,为本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充足的文献支持。
3.数字资源配备的基本要求
本专业依托学校大型网络服务器、数据管理服务器,建设电脑美术专业教室2个,图形工作室1个,拥有专用计算机100余台。在教学中实现网络课程资源化,通过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建立起在线教学系统,辅助学生开展自主式、开放式学习。信息网络教学条件,专业课程教学资源丰富,可满足网络自学和教学需要。
(五)教学方法
指导教师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能力与教学资源,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达成预期教学目标。倡导因材施教、因需施教,鼓励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坚持学中做、做中学。
1.项目教学法
设计类课程适用项目教学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理论知识与实操融会贯通,有机地结合起来。
2.案例教学法
结合各章节的重点难点,集中剖析实例工程,借鉴规范工艺。要求学生掌握实例施工工艺及所用材料,理解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用实例工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施工管理意识,将设计理念与工程实质结合。
3.场景教学法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真实性强和互动性好的特点,将各种复杂的测量环境在计算机中进行仿真再现,让学生进行测量方案的设计练习。这种虚拟的项目仿真操作,可以无限次使用,对于提高学生的熟练程度和能力强化很有好处。
4.模拟教学法
通过单元模拟项目的创作实训,完成项目的知识点、能力点、素质点要求。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进行技能训练,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模拟教学的意义在于创设一种和谐的、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拓宽教学渠道,增强教学的互动性,构架起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桥梁,促进教学相长。
5.综合实践法
把学生放到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进行综合性教学实践,得到全面的锻炼。综合实践法使学生无论在设计理念、设计整体策划、设计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团队精神、劳动意志、口语表达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磨合了学生课程学习和职业岗位实际环境的差异,结合了学生与就就业的链条。使学生未毕业就具有了职业工作经验和实际创作成果,拥有自信心和成就感。
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机制,通过建立教师资源库,聘请有经验的行业、企业专家共同承担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综合实训的开发和讲授,专业综合实训采取项目合作形式与校外基地合作,使校内实训与真实项目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六)教学设施
教学设施一览表
教学设施名称
教学设施配置情况
美术馆
1个
电脑机房
2间,100台电脑
美术专业画室
12间
专业工作室
3个
专业工作坊
4个
摄影室
1间
装裱室
(七)教学信息化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信息化手段的特点,从校企合作共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双师型"教师建设、搭建网络学习平台等方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八)教学评价
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业考核评价应兼顾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评价应体现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如上机操作、笔试、顶岗操作、职业技能大赛、职业资格鉴定等评价、评定方式。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1.校内教学评价
考核方式为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考核部分结合理论教学,以调研报告、讨论、作业等形式,形成纸质或电子版材料,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总评的40%;期末考试采用试卷考试形式,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
2.项目参与评价
考核方式主要由企业评定及项目效果等,为过程性考核与项目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包括学生对于项目的参与度、完成情况、运用知识的能力等方面。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总评的40%;项目考核主要表现为项目的完成效果,项目考核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
3.实习评价
校内学习实训2.5年,顶岗实习0.5年。校、企共同制订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管理运行机制、实训实习大纲和考核评价体系,提高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质量,共同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和综合素质高,能胜任岗位(群)任职能力要求并具有发展潜能的高技能人才。
(九)质量管理
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我校结合教学诊断与改进、质量年报等职业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依据学校各部门、各环节的教学质量管理活动,切实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
我校在师资、实验室、图书资料、实践与实习基地等方面都具备了开办该专业的基本办学条件。通过大力加强和提高专业素质教育,增强学生适应就业市场的竞争能力、就业和创业能力,从而在动态变化的就业市场中处于有利的位置,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坚持高标准、高品位、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方针,立足培养京津冀经济发展和社会学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为京津冀乃至全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有理想、有道德、有学识。
(二)热爱本职工作。有法制观念,有事业心、责任心,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具有锐意进取、敢于承受风险与挫折的心理素质。
(三)按照“产出导向”原则,系统地、扎实地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独立进行项目设计与制作。
(四)掌握与环境艺术设计有关的边缘学科及交叉学科的知识,对艺术美感有较高的鉴赏能力和感受能力。
(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完成三年学习,所修课程(包括实践教学、顶岗实习)的成绩全部合格;
(七)获得获得室内设计资格证书或同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八)毕业学分不低于专业认证标准140.5学分。严把毕业出口关,保证毕业要求的达成度,取消毕业前“清考”。
十一、继续学习、深造建议
(一)国内专升本的五个途径
1.省内计划指标控制的高校,通过考试录取本科专业对口或相近专业,完成学业取得本科学历学位。
2.报考成人本科大学,通过学习完成学业,取得国家承认的成人教育本科学历学位。
4.参加电视大学本科对口专业或相近专业,考试录取,完成学业取得本科学历学位。
5.参加网络学院专业学习,考试录取,完成学业,取得本科学历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