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火爆下的冷静思考,它将如何重塑建筑设计行业?

最近设计界已经被层出不穷的人工智能技术进展轰炸了。几乎每家公司、每个设计团队都在讨论人工智能对设计工作流程的影响。尤其最近大火的Midjourney和StableDiffusion模型,已经正在改写平面设计的行业格局。二者在建筑效果图生成上的优异表现,同样让建筑设计师眼前一亮。这一切的背后都依托于CLIP及扩散模型在图文语义理解及图像生成方面的卓越表现。(请记住“图像”二字,关乎它的应用范畴与能力上限)

CLIP是一个多模态学习模型,能够同时理解文本和图像,并在两种模态之间建立联系,并且在训练集数据相对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够表现出色。CLIP模型是文生图的基础,让我们可以通过简单敲入几个文字,就能与海量的图像数据产生关联。文字是高级的、抽象后的信息传达。通过文字介入,内容创建的过程更加高效和易于操作,从而使得以更快的速度制作图像内容变为可能。

在一个新工具来临时,最好的方式不是道听途说,而是自己上手用用看,真伪自辩。事实上,国内已经有不少的设计公司在开展这方面的尝试,开展的方式不局限于以下内容:

1.成立或者筹划成立单独的AIGC小组

2.在实际工作中,安排设计师用AIGC方案参与比选

3.研究AI辅助设计工作流,并以推向全公司应用为目标

4.基于SD模型,积极自主开发AIGC应用

上述内容不分高低前后,也说明了行业对新事物的切入点各有不同。例如,已有一些大师工作室(不管是外企、国企、民企)在实际工作中,安排设计小组(人类设计师)不仅要手动完成方案创意的建模,还要同步使用MJ和SD模型(AI算法)生成若干个效果图,供方案主创作为设计参考,以期在方案早期将更多的“创意”纳入设计思考中。再例如,头部设计公司陆续成立了AIGC技术小组,考量的是要从人员组织上安排优势的精锐力量优先突破,寻找合适的落地方式。工具落地的核心内容其实就是工作流的嵌入,即到底应该在什么环节如何使用这个新工具。得益于SD模型的开源,各公司的AIGC小组都以极快的速度上手了,很多团队都已经在开发自己公司的AIGC应用了。目前行业主要探索出的应用场景有以下几种:

2、方案派:这种场景其实也很明晰,就是把方案这一步真正交给AI去做。通过简单的体量模型/手绘图,快速利用AI生成方案。这种应付的场景就是,当不知道这个项目是否能拿下的时候(或者说从甲方获取信息不足、对项目后续进展不明确的早期阶段),可以快速利用AI生成内容来推进项目沟通进展,避免投入过量的设计资源。当然,局限也很明显。因为SD无法生成设计模型,所以精细调整比较困难。所以目前行业的设计师普遍共识是,如果项目一旦进入了严肃的方案设计阶段,需要量化、精细化调整设计时,SD带来的工作提效就十分有限、甚至几乎没有了。

目前来看,SD无法在方案投标环节中完全替代效果图公司。一些主要的鸟瞰、主透视是需要极高的控制的(建筑细部、玻璃反射/透射、多灯光的布局/色温、配景人树车的位置、姿态等),依旧需要渲染器来做。但是有可能一些“小透”,不太重要的角度,可能得到提效。例如原来会让效果图公司多渲几张满足各角度表达(有时候单纯是凑数量),有的时候也会是设计师个人使用Photoshop实现风格化表现,如水彩、油画、水墨等风格来表现。这些场景可能会被新的AI渲染器加持,从而降低成本。

为了方便阅读,chatGPT帮助我们把上述信息做了整理。

目前这个阶段,AI在方案侧的应用被上述三个流派概括了。在体验过AI生成方案/效果图之后,很多人会惊呼“创意”的门槛被拉低了,似乎AI已经可以做出很好的创意了,但是很多业内人士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AI目前在方案阶段应用有限。指望靠AI能做出以前自己团队做不出的方案、中以前得不到的标,似乎也并不现实。因为“得体的建筑”更重要,一个建筑的实用性,这些目前还是要靠建筑师去判断。而这种实用性,本身就是创意的一部分。所以在概念阶段的灵感之后,方案阶段的扎实落地,目前更多还是靠原有的工作流程更加细致可控,因为方案阶段中与业主方沟通需求、探求落地方式、逐步明晰目标,本事就是建筑设计服务的一部分。

此外,每个团队会有自己的设计风格,这种设计风格本身是“客户筛选器”,所谓慕名而来的客户往往是有所偏好的。长远来看,每个团队如果应用SD模型来赋能设计效率,拥有团队独有的SD模型是必不可少的。对设计的独特理解与差异性,是设计团队取胜的法宝。

在MJ已经让大量平面设计师面临失业的危机时,GPT其实对全人类产生了更加深远的影响。近日,数以千计的好莱坞编剧工会(WGA)成员走上街头举行罢工示威活动,抗议收入过低和AI越来越多地取代人类参与剧本写作的现象。他们担心AI既抢走了编剧们的饭碗,同时也贬低了“人类劳动的尊严和价值”。美国作家协会也因此提议在合同中定义,由ChatGPT等人工智能生成的材料不能成为文学材料或原材料。这样一来,如果制片方将AI生成的剧本交给编剧润色的话,编剧获得的稿酬不会变少。据某些媒体报道,这或许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因AI而发生的罢工运动。

这背后的浪潮在于3月份的GPT-4发布。GPT是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它可以让机器像人类一样理解并生成自然语言文本。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因为自然语言是人类交流的主要方式,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自动翻译、智能客服、文本摘要、机器写作等等。

当然,GPT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和缺陷。但是,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更加精细的训练和调整来解决,相信未来GPT会越来越智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虽然目前仍然存在很多挑战和难题,但我们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突破,人类离真正的AGI也会越来越近。

对于设计公司/设计师来说,其实目前可以被学习的知识远不止那些效果图、建成照片,前文中提到的设计阶段中与业主方、建设方、运营方沟通的内容、专业设计规范、设计图纸(甚至是过程中的变更)都是可以被学习的内容。而这里存在的大量文字信息、图片信息、矢量的图纸/模型信息,都可以输入到GPT模型进行学习。

建筑师、医生、律师这类职业之所以被认为“越老越值钱”,某种意义上是我们认可这类职业的经验积累十分重要,而这种经验的学习成本是比较高的。随着大模型能够吸收处理海量的知识,越来越多的“经验型”职业一定会逐步发生变革。我们真正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些小工具,而是更广泛全面的知识沉淀与AI助理。这种“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AI设计助手,能够实现图文模多模态的打通、具备“前策划-中设计-后评估”全流程的辅助能力,进而实现设计业务流程闭环。这种具有全面知识理解能力的超级AI,才能够真正意义上为设计团队/设计师沉淀工作经验,辅助设计师提高设计效率。

比如,在建筑设计的前期策划及方案设计环节中,设计团队可以输入以下知识资产来让GPT进行学习:

业主需求:设计公司可以收集业主对项目的需求,包括建筑形态、使用功能、场地条件等方面的需求并输入GPT模型

设计标准和规范:建筑设计领域的标准和规范,如建筑设计规范、结构设计规范、消防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

设计案例:设计公司可以收集优秀的建筑设计案例,包括国内外的商业综合体、写字楼、住宅等建筑类型。

建筑知识库:设计公司可以将自身的建筑知识整理为可供GPT学习的文本资料,如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当然3/4仅仅学习文字还不够,还需要学习图纸/模型等设计产物。这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GPT学习完成后,未来我们可以将其应用于设计环节中,具体方式可能会包括:

需求分析:利用GPT对业主需求进行分析,辅助设计师确定项目的功能分区、空间布局等方面的设计方案。甚至可以查阅业主方的公开资料、业主决策者的过往喜好,判断其“客户画像”及更偏好的空间功能。

方案设计:利用GPT生成设计方案模型,并根据反馈决策进行调整,辅助设计师快速产出多种设计方案,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这块需要GPT与设计平台结合,所有AI可以干预的设计内容,设计师同样可以操作。所以,这个设计工具必须满足人和AI可以协同工作,以确保设计师对方案的100%可控。

在可预见的未来,GPT+云设计平台,可以在建筑设计环节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是辅助创意生成,更要加强对标准和规范的遵循,真正提高设计效率。

除此之外,GPT也可以用于建筑后评估环节,通过将后评估数据纳入学习,提升建筑设计的科学性。业主方、设计公司、建造方和运营方都可以提供知识资产供GPT学习,例如:

业主方及运营方可以提供使用者的反馈和数据,如客流量、转化率、客户满意度等,以帮助评估建筑设计的实际效果。以及一些商业经营的数据,如销售额、客户流转、租金收益等,以帮助分析商业运营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

建造方可以提供施工工艺、设备运行和维护、建设成本、管理经验和案例等,以帮助提升营造水平。

我们相信,多模态GPT(效果图/文本/视频/模型/工程图)的逐步成熟,并且与新一代云设计平台结合,一定会将建筑行业知识充分挖掘,变成能够赋能每一名设计师的超级AI助手。AI助手可以帮助设计师分析和总结已完成项目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提出适用于新项目的策略和技术方案;亦或是快速生成方案及所需图纸/模型;甚至是基于运营的数据,对新项目的运营模式进行预测和优化,以最大化效益。AI是个能力放大器,会让优秀的设计师扩展自己的能力边界。或许设计师不会被AI颠覆,而是被会用AI工具的设计师颠覆。而这一切,都将给未来的建筑乃至城市建设带来全新的发展机会与行业变革。

筑绘通是一款AI赋能的建筑设计工具,它首先是专业的面向建筑设计师的设计工具,支持在线进行建筑设计、产出符合标准的图纸与模型、多人实时编辑与评审。同时它搭载AI智能算法,用以自动深化模型,内嵌规范要求和智能审查,实现施工图10倍提效。

当前,已有多家大型设计院签约使用筑绘通,在平台中在线进行建筑设计,多人实时协作,智能翻模并自动排布楼梯,得到高质量合规的楼梯间详图图纸。中南院、中建上海院、中元国际、上海联创等都已将筑绘通嵌入生产工作流。

现在,随着多模态GPT以及更多AI能力的发展,筑绘通团队基于自研的云设计平台,将更多充分学习了AI建筑专业的智能助手加入到平台当中:

筑绘通·建筑模型生成助手:通过自然语言描述建筑模型需求,快速生成多人可协作的BIM模型

筑绘通·建筑大语言模型:预先训练的建筑专业大语言模型,生成合理规范的计划书、细化设计需求、提供参考平面与素材,模型写入筑绘通继续编辑

筑绘通·建筑方案渲染助手:参数化+自然语言调整设计要求,或上传参考图纸,智能生成建筑灵感方案与渲染图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二条2号院二号楼102

邮政编码:100045

北勘设协公众号

培训中心公众号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THE END
1.广东博智林机器人取得一种建筑机器人语义地图生成方法及系统专利大广东博智林机器人取得一种建筑机器人语义地图生成方法及系统专利 金融界2024年12月14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建筑机器人语义地图生成方法及系统”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 114625815 B,申请日期为2020年12月。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情报员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CDNIVA0519QIKK.html
2.Ai绘画:建筑外观及室内设计尝试ai建筑效果图Ai绘画能不能做室内设计? 先上图: (草稿图①▼) (Ai根据草图生成效果例▼) (草稿图②▼) (Ai根据草图生成效果例▼) (毛坯房图▼) (Ai根据草图生成效果例▼) 昨天有个在设计公司工作的朋友,给我看了他们使用AI工具画的建筑外观效果图,引起了我的兴趣。 https://blog.csdn.net/WANGJUNAIJIAO/article/details/141461219
3.解放双手!利用AI和辅助工具完成了建筑图纸到结构施工图的设计其实结构设计行业的一些工程师也在智能化设计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比如清华大学陆新征教授团队将生成对抗网络技术运用到工程设计中,自动将建筑图纸转化为结构模型。PKPM也和奥雅纳联合开发了智能辅助设计软件,可以智能完成指标调整和截面优选,省去反复的手动调整工作。智能施工图和审查软件也有一定的发展,市面上有不少成熟的产https://www.hxsd.com/information/9199/
4.一种基于AI建筑识图的建筑图纸识别方法及系统.pdf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AI建筑识图的建筑图纸识别方法及系统,涉及建筑图纸识别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建筑设计图纸,其中,建筑设计图纸包括地库组合平面图与总地库平面图;基于AI建筑识图技术识别建筑设计图纸中的轴线对应关系和模糊图像识别关系,确定地库组合平面图与总地库平面图在建筑设计图纸的总平面图上的分布;根据分布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0628/7054160013005126.shtm
5.FastAI人工智能审图平台建筑图纸设计效率的倍增器AI 审图产品的愿景和目标,就是形成一套集“自动导入设计图”、“自动区域划分、构件识别、强条审查”、“自动导出结果”于一体的全自动智能审图流程。针对构件体数据结构化,运用滴普 AI 算法团队研发的深度学习方案。 二、 建筑审图的难点 在采用软件审图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建筑行业各设计院住宅设计图纸的构件画法https://xie.infoq.cn/article/07ea0fb3a6a7826f1356a4dbf?utm_medium=article
6.建筑图纸3D房屋模型AI图片免费下载AI素材大全千图网数字艺术频道为您找到440张建筑图纸3D房屋模型AI图片相关素材供你下载使用,找建筑图纸3D房屋模型相关AI人像,AI背景,AI元素等就来千图网。https://m.58pic.com/tupian/jianzhutuzhi3dfangwumoxing-859-0.html
7.FastAI人工智能审图平台建筑图纸设计效率的倍增器一、AI审图的需求背景 建筑信息模型BIM,在建筑设计领域正成为一个关键、甚至强制的过程,用以确保规划、设计和建设协作的高效,BIM允许多个利益相关者和 AEC(建筑设计、工程、建筑施工)专业人员在一个模型中协作规划、设计和施工建筑物。 目前建筑设计行业大都使用CAD软件绘制施工图(如图1所示),人工绘制的住宅CAD图纸需要https://www.pianshen.com/article/46882371470/
8.3d建筑图纸ai图片3d建筑图纸ai源文件下载摄图网为您提供70张3d建筑图纸ai图片文件,同时您还可以找到3d建筑图纸ai海报模板,3d建筑图纸ai免抠素材,3d建筑图纸ai背景图片,3d建筑图纸ai手绘图片,3d建筑图纸AI照片等相关素材图片,所有ai格式图片均有版权可放心下载商用https://699pic.com/ai/3djianzhutuzhi.html
9.智能系统检测瑕疵大模型自动绘制建筑图纸AI像“老专家”一“它所具备的行业知识,在一级建造师考试应用中,平均得分率达到97%。”李江表示,在实际应用中,建筑行业AI大模型能够通过智能化的生成设计和数字化的决策支持,推动高效设计和创新,提升建筑设计图纸的合理性和价值。 基层应用AI影像辅助诊疗,相当社区医院来了老专家https://i.ifeng.com/c/8cHapaUPkdi
10.自主开发31项独具特色建筑AI产品,上海建工跑出数字化转型加速度?洞口防护措施图纸智能生成插件 ?落地脚手架图纸智能生成插件 ?历史建筑清水砖墙智能排版插件 ?复杂钢结构节点智能逆向建模插件 ?历史建筑清水砖墙整体尺寸智能检测插件 ?历史建筑结构监测数据多模态分析与预测API ?四建AI云大脑平台 ?施工方案智能生成云平台 https://www.gzw.sh.gov.cn/shgzw_zxzx_gqdt/20231103/bcbf87e8d15a4a37a11942725912aa4a.html
11.人工智能“入侵”建筑设计领域,传统设计师面临淘汰?“人们使用人工智能进行图像设计已有15年之久了,但是在过去的一年时间内,这项技术已经变得更好了,甚至变得更加容易操作,”美国休斯顿大学教授兼建筑师Andrew Kudless说,“这些软件的优势在于,可以将建筑师脑海中那些无法用图纸呈现出的概念变为真实存在的设计项目。”包括DALL-E 2和Midjourney在内的AI工具为视觉创作的https://m.cls.cn/detail/1342938
12.建筑识图基础知识第26期,建筑图纸识图教学AIGC资讯建筑识图基础知识第26期,建筑图纸识图教学 系统学习《工程识图大全集》访问:www.tu588.cn 大会员内容包括:建筑识图,安装识图,精装修识图,市政识图,公路识图,钢结构识图等,会员课程免费更新,永久有效。 [图片] [图片] [图片]【查看原文】http://aigcdaily.cn/news/b24mk3oc9rvqfh3/
13.建筑学长——千万建筑师的资源库和AI绘图创作平台建筑学长官网,为青年设计师建立的线上资源共享及AI绘图创作渲染平台,免费提供海量设计案例、CAD图纸、SU模型、PS素材、软件插件下载,提供丰富的设计软件教学与灵感参考素材图库。http://www.jianzhuxuezhang.com/?/
14.BIM建筑BIG公布特斯联科技AICITY重庆项目设计方案分析图纸 △ 设计意向 △ 总体分析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AI CITY 项目面积:135,000m2 项目地点:中国重庆 客户:特斯联科技 合作者:当地设计单位: Huiting; 绿色建筑顾问:CMCU; 幕墙顾问:Forster; 结构顾问:BIG E 设计公司:BIG – BJARKE INGELS GROUP (www.big.dk) https://www.uibim.com/243220.html
15.从绿色安全建筑到绿色降人居,带你见识济南鲁能工地“最强大脑△AI图纸识别技术 靠脸进门,智能门禁系统 以安全生产为重,保证每一个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才能更好地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智慧工地现场门禁采用人脸识别系统,所有进场人员相关信息、是否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近期有无违章记录实时显示,守护着工地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https://m.loupan.com/jn/news/202009/4471201/
16.AI生成。AI生成式。抽象几何平面图设计建筑顶视图图案背景图形这是关于抽象几何的平面设计,以建筑顶视图的模式呈现,可用作背景的图形艺术。涵盖室内装饰、家具布局等元素,如厨房、卧室的桌椅、窗户等,展现出现代、技术感的风格,适用于住宅、公寓等项目,可制作海报、画布等,是 AI 生成的绘画或插图作品。https://www.droitstock.com/image/detail/628929272
17.RenderaHouseAI神器大全Render a House是一款创新的房产渲染工具,专为建筑师、开发商和买家设计。它利用3D建模和渲染技术,提供逼真的房屋可视化效果,帮助用户精准预览最终产品。探索Render a House,提升您的房产视觉体验。https://aishenqi.net/tool/render-a-house
18.我对建筑AI智能审图的一点浅显理解入行这么多年,谈谈我对建筑AI智能审图的一点点浅显理解。enjoy~ 时间有限(等着回家),我的思路框架是这样的: 思路框架 一、市场背景 在评价一件事是否有意义时,离不开市场大环境。 自本世纪初,我国开始实行施工图审图开始,这么多年关于施工图审查政策一直在不断调整。附上一张之前我在整理的审查发展历程。 https://www.jianshu.com/p/42ee7d291f1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