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喜欢精简生活的人,没什么购物欲,房子里不喜欢堆用处不大的事物。同理,我的电脑和手机上安装的软件、APP也不会很多,只保留好用、实用的。
记录、整理类工具
我用的是“幕布”。
幕布是一款可把“大纲笔记”一键生成为“思维导图”的工具,操作起来非常简单易学。只要在幕布后台新建一份文档,输入你的大纲笔记(按照一级、二级、三级...等层级架构输入),之后再点击输出导图,就能自动导出一张思维导图。
举个栗子
我拆解《精进》第二章时输入的笔记如下:
大纲笔记输入完,生成思维导图:
选择自己喜欢的样式导出思维导图即可。操作很“傻瓜式”,但这正是很我们需要的!
而且幕布还支持“团队协作”——一份文档支持在线同步更新、修改。这个功能我目前还没使用过。我在幕布上面的高频操作,就是读书大纲和工作流程。
使用“思维导图”,除了让手中的事更高效有序,也有助于在脑海中搭建工作(学习)的框架,培养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
类似的思维导图工具,还有“百度脑图”,我同事就在使用,也很方便简易,还能插入图片展示信息。
这两个工具,免费版的够用了。
在媒体行业工作,每天要面对大量的资讯、新闻、内容和干货。看到想收藏的信息直接点“收藏”?日积月累,收藏起来的信息想用时又要如何查找?
完全可以不用这么麻烦,印象笔记就是我用了好几年的一款“电子笔记本”,可以帮助信息整理及输出。
收集—整理—检索—输出,这是印象笔记的四大实用功能。
信息收集完成,需要及时整理归类,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清晰有序。
印象笔记也有层级结构和标签功能,方便我们把信息按层级、关联性进行整理。初步整理完成,更精细的整理就是从收藏的内容当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二次加工或自我总结,但这得看个人的信息整理能力和求知欲有多强。
工具是死的,人才是活的。工具只是帮助人更好的整理信息,千万别把工具当做新的信息垃圾箱哦。
信息整理完成后,有需要我们就能直接检索使用。
有时候在公园溜圈或者坐车这样的公共场合时,突然有些思考和灵感想记录下来,我就会用锤子便签。等到家准备详写时,再把信息调取出来。
其实印象笔记也能用于这样的记录写作,不过有强迫症的我还是把信息收集和个人创作分开使用不同工具。
锤子便签,也可以免费使用。
我对听写工具的要求很纯粹:能录音,能较准确完成文字转化,能分类检索。搜狗听写基本满足了我这几点要求,操作也很简单。
什么情况下我会使用搜狗听写?
读书的时候。
以前看到书中的某些语句或段落,很喜欢的时候会用笔记本抄写下来或者附上心得。想回看或借鉴时就要翻出这些读书笔记查找。但总有不那么方便的时候,比如你在图书馆或办公室写作,读书笔记放在了家里。
我需要一个可以随身携带的信息库,有需要时随时调用,平时也能随手重温品味。
借助搜狗听写,在看到有意思的文字时,可以直接读出来进行录音存储,并同步转化为文字。以后想重温时,直接看文字也行,听录音也行。
搜狗听写还有文件分类功能,比如按一本书设置一个文件夹,便于以后检索。
如果说“幕布”可以用来整理一本书的逻辑体系,帮我们理清“骨骼脉络”,那“搜狗听写”可以帮助我们填充书本的“血肉”。
而且当你突发灵感和有读书心得时,不想动手写(打)字,也可以使用搜狗听写进行录音然后转化为文字。
搜狗听写还有访谈录音功能,类似录音笔,访谈结束后可一次性转化为文字。
说到听写转化,很多人还会使用“讯飞语记”,功能更完善。
比如可以直接朗读你导入的其他读物,还可以把读物自动转为音频,也支持图文编辑功能。感兴趣的也可以体验下,不过好像要付费。搜狗听写功能没有这么丰富,但对我来说免费就够用了。
办公类工具
把纸质文档快速的转为电子文档,可以借助扫描仪。但如果外出不在办公室,临时有重要文件要扫描怎么办?
扫描全能王是小丫接触最早的手机扫描APP,不过需要付费使用。如果只是想满足“使用手机扫描文件”这个简单需求,可以用免费的“坚果云扫描”替代,只需要把想扫描的文件拍照,就能自动生成扫描文件,清晰度佳,还能自选扫描风格。
以前在写P2P平台的挑选技巧时,小丫有提到过平台背后的股东实力考察,比如查看企业的工商资料、注册资本、信用情况和其他关联信息。
使用企查查和天眼查APP两个工具都能查到这些资料。
不仅如此,企查查和天眼查还会收集企业或股东的风险信息,比如近期是否有信用违约、法律纠纷等。
除了企业信息,企查查还有行业研报、招股书、融资事件、上市公司名录、裁判文书、商标专利等等信息,很丰富。
当然,想使用更多功能模块或信息,就得购买VIP会员。有时候APP会做免费赠VIP的活动,小丫上个月就通过朋友邀请获得了企查查一年的VIP会员。
在公号上推送内容,需要配封面图,通常我会使用PS软件自己制作。不过对一些人来说,PS软件学起来比较复杂。如果你偶尔有图片、海报等制作需求,想亲力亲为完成,可以考虑使用在线平面设计工具“创客贴”。
大家切记哦。
这是小丫今年才开始体验的在线协作办公工具。
流程是这样的:
上传(模板)—下载—登记—上传(邮件)—下载—汇总
有了腾讯文档之后,流程大大简化为:
知识类工具
樊登读书会是一款做书籍精华解读的APP,每年精读50本书,主讲的樊登老师很是幽默睿智,书籍涉及职场、管理、心理、生活、哲学、文史等。而且读书会还有城市读书群,不时有线下交流活动。
樊登读书会的会员是388一年,双11的时候VIP买一送一很划算。双12有没有这样的活动就不清楚了。
在行就是原来火爆一时的“分答”。
上面有常见的在线课程学习社区,不过我更喜欢里面的“问答”功能,有各领域的专家大神。如果你碰到什么重要问题自己想不清楚,医学的、保险的、职场的、心理学的,都可以付费邀请“大神”帮你解答。
不过,上面入驻的专家也挺多的,提问时最好有针对性的挑。
安利下亚马逊的实物阅读器Kindle。这是一款纯粹的读书工具,便于随身携带,像小丫经常出差,不方便携带实体书,就会把Kindle带在身上。
小丫的Kindle
在使用Kindle时,可以不受弹窗、通知干扰,有助于养成深度阅读习惯;界面仿实物图书,墨水屏对眼睛刺激小。而且上面的图书资源更新很快,书籍种类丰富。
不仅是图书,如果你有喜欢的杂志、新闻网站等,可以一并订阅发送到Kindle上进行阅读。而且Kindle还有内置词典,如果阅读英文书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直接使用内置词典翻译。
Kinde的价格从500多到2000多不等,在亚马逊官网或者京东都能购买,选个基本功能满足的就差不多了。
当然,如果你是个绝对的纸质书爱好者,那就选择看纸质书吧。
生活类工具
我用的生活类工具不多,因为我的生活实在是太简单了。
如果你没有记账习惯,说真的,赶紧记账走起吧,开源节流,让钱袋子鼓起来!
“自律给我自由”——这是KeepAPP的slogan,对想通过运动改善身体及生活状态的人来说,再合适不过了。
公司前两年成立了一个跑团,有不少跑团成员使用Keep打卡记录自己的运动情况,行走、健身、跑步、瑜伽、骑行、登山等都能记录。
当然,上面还有交流区、训练营和付费课程等,有些是要付费获取的。
投资模块,展示了一些基金、理财产品信息,还有费率计算、定投计算、个税计算功能,也有“智能投顾”功能。
金拐棍界面
类似的工具还有“金考易计算器”。
两款都是免费的,平时够用了。
温馨提示
实际上我的手机里还装了混沌大学、好多课、得到、喜马拉雅、知识星球、随身保典等知识类APP,还有很多理财投资、新闻资讯APP,但因为不具备“普适性”,所以就不介绍了,而且我真正高频使用的APP也不多。
在这里也顺便说下:
现在很多看似免费的APP,都会附带一些付费模块,比如记账APP会向你推荐理财产品,健身APP会向你推荐健身课程,读书APP会向你推荐付费课程或会员功能。一款产品之所以开放免费模块,其实就是为了聚集流量,有了流量之后才有机会做商业变现盈利,这是正常的商业逻辑。
最后再重复一句:
工具是死的,人才是活的。
工具能帮我们更高效有序的工作、学习、生活,但如果筛选、使用、管理不当,什么工具都装都用,可能会“适得其反”,被一堆无效工具扰乱正常秩序,还白白浪费钱财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