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特凯泽是德国著名的招贴设计大师,其招贴创作题材多以爵士乐为主且选题深刻,喜欢用贴近生活的摄影图片为素材,运用拼贴组合的形式展示主题;凯泽的招贴作品构图饱满,充满张力,利用异质同构的原理,转换不同的材质以达到夸张的视觉效果;纵观凯泽的作品其色彩质朴而不张扬,意象清新而脱俗,受二战影响,他的作品多集中展现对生命与和平的向往,体现人与自然的结合;对于受商业文化影响下的招贴设计,凯泽坚持以生命的主题进行诗性的创作,创造了许多有影响的爵士乐招贴,极大地推动了德国平面设计的发展。关键词:金特凯泽;招贴设计;爵士乐;异质同构
一、背景
二、金特凯泽简介
图1金特凯泽
三、金特凯泽爵士乐招贴作品分析
凯泽的作品选题深刻,构图饱满,色彩质朴,给人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下面从选题、构图以及色彩三个方面对金特凯泽爵士乐招贴作品特点进行剖析。
图2《美国民间蓝调音乐节系列海报》1968年
图3《雷查尔斯音乐演出海报》1969
二战后各类娱乐活动充实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其中音乐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对设计师的艺术创造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多种招贴形式的应用以及凯泽对音乐艺术的解读,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表达。图4为1969年伍德斯托克音乐节(WoodstockMusicFestival)吉米亨德里克斯(JimiHendrix,1942~1970年)的宣传招贴,吉米是一位著名的美国音乐创作人兼歌手,被公认为是流行音乐史上最重要的电吉他演奏者。该作品以吉米的头部为主形,在其爆炸式头发上布满了电吉他的插孔,并插上了五颜六色的管线(有点类似当今的装置艺术),正是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电器元件的装置展现,表达了吉米这位世界级水平电吉他演奏者的特殊身份。整个作品构图饱满具有强烈的视觉张力,有针对性的电子元素的选择使得作品指向性鲜明,主题明确,这种另类的表达,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突出吉米在流行音乐界中的地位。
图4《吉米亨德里克斯》1969年
再如图5所示,是美国民间蓝调音乐节系列招贴中的一幅注3。蓝调音乐原本只是美国早期黑奴劳作时抒发情感时所吟唱的小调,它用歌曲来直接倾诉自己内心的想法,与当时白人社会的音乐截然不同,听起来十分忧郁。在凯泽的这一系列招贴中,通过对蓝调音乐的解读展示出黑人情感的内心世界。上面已经提到了凯泽喜欢将吉他这种音乐的表现载体,转化为其招贴创作的母题图形,将乐器音箱部分与黑人头像巧妙地异质同构在这个吉他母题内。作品中深咖啡色的吉他图像结合了音乐家侧面的雕塑造型,赋予了黑人音乐与吉他这种大众乐器碰撞后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吉他底部的文字排列突出了作品主题,文字色彩采用了咖啡的同类色,只是提高了明度,从而打破了有点沉闷的构图格局,为作品输入一种活泼的生命力。
图5《美国民间蓝调音乐节系列海报》1980年
3、色彩质朴意象清新在招贴设计中,图形、色彩、文字是设计中的三要素,起着传达信息、扩大宣传的作用,而色彩则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更是一切视觉元素中最活跃、最具冲击力的因素。[5]色彩本身不带有任何的内容,只是通过视知觉影响观者的心理活动,造成一种认知上的情感传达。不同的色彩会带给观者不同的心理感受,色彩不同的组合亦会赋予作品某种情调或思想倾向。凯泽的招贴设计在色彩上呈现出一种沉稳的基调,给人以质朴的心理感受。他在整体的设计作品中遵循突出主题、对比局部的原则,结合设计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经过色彩的对比与调和,为常见的生活元素添加了生命,提升作品的深层意蕴。
图6《爵士乐生活》1969年
在图7作品中将小号造型作为主体,置换以树木的肌理,枯老的树枝上还生长出象征新生命的嫩枝,将设计师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通过具象的形态展现给观者,传达出一种清新明媚的意象。将乐器小号的原有质地置换为树木的肌理,是为了传达依附传统乐器而又兴起新生代爵士音乐这一深意。整幅作品跳跃着明黄、黄绿的色调,厚重的深褐色基调衬映着暖褐色小号,黄绿色的新枝最为突出,是整幅作品中最先映入眼帘的部分,在这里春意盎然,让人感到阳光就在眼前,对生命的热爱与向往之情呼之欲出。在主体小号的造型下部为招贴的文字内容,精心排列的文字细小密集,同上部主体图形形成大小的对比,反衬出主题小号的耀眼,吸引着人们的视觉注意力,使人们看到小号就想到了音乐,想到了爵士乐那富于多变、创新的旋律,给人以音乐之外的美的享受。
图7《法兰克福爵士音乐》1978年
四、结语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金特凯泽将个人观念融入到招贴设计中,将其视为可以像诗歌一样成为自己表达思想与情感的最佳载体。中年之后,凯泽的招贴设计不再是简单地进行商业海报的传统平面布局,而是将其视作表达自我意识、体现生命的诗歌创作过程。凯泽的作品富有深刻的思想性,他熟练而自然地掌握图像拼贴与嫁接的技术,他的招贴作品从一开始就注重生活化元素的提取,但却能表达出不凡的寓意。他喜欢饱满的构图,把异类的材质同构在一个熟悉的主题框架中,却又能够将不同的图像完美地融合在异质同构体之中,具有超强的艺术张力。他选用的色彩凝重而质朴,但表现出的画面却既清新又浪漫,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和可贵,具有诗歌一样的意象特征。
金特凯泽这位欧洲的视觉诗人,其作品最终是为了表达向往和平及追求诗意的生活。凯泽的作品与同时期设计师的作品一样,反映了当时德国社会的发展现状,是民众精神生活的侧面写照。对于商业文化影响下的招贴设计,凯泽坚持以生命的主题进行创作,创造了许多有影响的爵士乐招贴,极大地推动了德国平面设计的发展。同时,对当时的国际平面设计界产生了一定的反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设计师,奠定了德国招贴设计在国际中的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1]陈瞻.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德国海报设计[D].中国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6):3.[2]黄筠洁.海报设计中幽默化趋向的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硕士论文,2002(6):16.[3]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280.[4]陈亚建.艺术不只是形式——金特凯泽的音乐招贴艺术探析[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1:167.[5]吴卫、肖晟编著.色彩构成[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4.
作者:路鑫吴卫(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07)
作者简介1、路鑫(1988~),女,河南平顶山人,2011年毕业于南阳师范学院视觉传达专业,现为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12级研究生,主修视觉传达设计。通讯地址:湖南省株洲市湖南工业大学河西校区学生宿舍22栋215,412007。2、吴卫(1967~),男,湖南常德人,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博士,曾于1988~1990年留学日本千叶大学デザイン学科。曾任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院长,现为湖南工业大学研究生处处长。现主要从事传统艺术符号和高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通讯地址: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泰山路88号湖南工业大学研究生处,41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