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简要介绍了以色列平面设计师丹·雷辛格的艺术成长历程;指出丹·雷辛格的海报作品形式简洁鲜明,色彩明快热烈,运用原色元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极富视觉冲击力;雷辛格还善于把主题性符号元素融于作品中,这是他的作品简练大气而容易被世人所接受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多年来对东西方设计融合做了大量的探索与尝试,并成功地将东方元素运用到其海报作品中;丹·雷辛格的海报作品内涵丰富且国际化,使其成为以色列最成功的设计师之一。关键词:丹·雷辛格;海报作品;原色;符号;东方元素
一、背景
20世纪60、70年代号称平面设计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开展了很多国际大型奥运会和博览会,一系列盛会的举办给了各国设计师一个很好的展示海报设计实力的平台,如1958年的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1968年的墨西哥城奥运会、1970年的大阪世界博览会、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等,[1]这些东西方赛事的海报设计对全世界的平面设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推动平面设计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以色列设计师丹·雷辛格恰逢这个时期从事平面设计工作,也参与了其中的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的海报创作,同时受到了上述其他赛事现代派海报作品的影响,创作并产生了众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海报作品,使得丹·雷辛格成为国际平面设计界代表以色列设计水平的第一人。
丹·雷辛格的童年是在南斯拉夫度过的,1949年(15岁)他移民到以色列居住。1948年以色列国正式宣布成立,童年受过苏联共产主义教育,青少年接受了西方的学院派教育的丹·雷辛格,以饱满的政治复国热情投身到各项设计创作中去,他的设计实践涉及了企业形象设计、海报招贴设计以及环境艺术设计等多个领域,由于其刻苦的工作、超人的天赋、丰厚的成果,使得丹·雷辛格的名字在以色列是家喻户晓,成为以色列政府部门、企业机构或主办活动的对外宣传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品牌符号。
二、丹·雷辛格简介
图1丹·雷辛格
丹·雷辛格出生在欧洲南部巴尔干半岛的南斯拉夫,而他青少年时期迁居的以色列在地理位置上则属于西亚,所以他有在分属两个大洲国家生活的经历,这样的经历造就了他的设计带有东西方文化兼容并蓄的特色。以色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化背景深厚,政治情况复杂的国家,它还是基督教的发源地,不同宗教、文化和语言的交织使得要做出符合以色列特色的设计很困难,但是雷辛格童年和后来的经历,造就了他设计的独特风格,他的作品能让观者跨越不同宗教、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异,从而感受到他不同凡响的创作天赋。丹·雷辛格是以色列最重要的设计师,也是国际设计界的一流艺术家。“他的作品展现出的最大特点就是‘冲突的和谐’:一方面是中东特色与国际化的对话;另一方面是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碰撞”[2]。对此他做到了兼收并蓄,博采众长。1998年(64岁)丹·雷辛格因其对文化艺术的卓越贡献而获得以色列国家勋章。这是以色列政府在科学、文化、艺术和建筑领域所设立的最高奖项,丹·雷辛格是有史以来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位平面设计师。[3]
三、丹·雷辛格作品特征分析
丹·雷辛格说过:“设计是一种可能性的艺术。他逡巡在两种倾向之间,调和对立面,如审美和功能——智力和直觉——限制感情冲动的理性结构和揭示计算的局限性的想象”。[4]雷辛格对设计的理解特别而深刻,不局限于设计作品只是设计师个人情感的自然流露或者情绪的宣泄,也不是设计师个人情感和作品主题的简单结合,而是一种可能性。其可能性就是在调和与对比、审美与功能、理性与直觉中去调整和重构,并最终形成一幅设计作品。他所认为的设计不仅仅是纯感性的设计,而是有很多理性的因素在其中,能融合东西方的设计元素,这也造就了他的设计与众不同,能成功地跨越以色列多语言多文化的障碍,为大众所接受,成为以色列最成功的设计师之一。
丹·雷辛格的海报设计作品较多,通过梳理和分析,我们发现雷辛格海报作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1、原色元素的运用雷辛格的海报作品颜色绚烂热情,海报版式简洁鲜明,极富视觉冲击力。众所周知,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色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5]而雷辛格在其海报创作的色彩运用上,除了同时运用红黄绿蓝四原色外,最喜欢使用的原色色彩就是黄红蓝。雷辛格的作品中大量使用黄色、红色和蓝色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关,丹·雷辛格曾经说过:“我的传记是由三种颜色组成的故事,一个就是我在孩提时佩戴的六角星的黄色,还有一个就是俄军解放者军旗的红色,第三个就是以色列天空的蓝色”[6]。
图2耶路撒冷以色列博物馆丹·雷辛格作品展(1976)
1976年(42岁)他为耶路撒冷以色列博物馆举办的丹·雷辛格作品展设计的海报(见图2)就是运用原色进行色彩创作的例子。整个海报以黑色作为底色,以五个纵向的由暖到冷的色条和一个横向的黄色色条组成画面。背景的黑色,与上面明亮的色条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明亮的色条虽然占了整个版面的绝大部分,但他把色条的明度做了处理,在构图上使黑色在上,大块面的色彩在下,不会显得头重脚轻。海报上部是由英文和希伯来文(犹太人的民族语言)构成的海报主题说明,用英文和希伯来文两种语言来设计海报也是雷辛格的设计特色之一。
丹·雷辛格除了喜欢使用红色、橙黄色等暖色以外,也常常使用黑色或者蓝色绿色来与暖色对比以产生视觉冲突。1979年(45岁)他为耶路撒冷以色列博物馆色彩展设计的海报(见图3)也是用黑色为底色,从左到右使用了红黄蓝绿四个颜色的色块,每一个色块右上角都有一条方向相同但形状不同的橙色纸条状色带,就像十六张彩色的便利贴被胶贴在海报上。这条橙色的色带对画面中冷暖不同的十六个小色块起到了色调的调和作用,让整个画面连为一体。海报中两种暖色和两种冷色的明度和纯度都很高,与背景的黑色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看到海报就明白他要展示的是色彩,鲜明的色彩很好地契合了色彩展的主题。海报上部依然是由白色的英文和希伯来文组成的说明,在黑色底面上也和下面的色块形成呼应。
图3耶路撒冷以色列博物馆色彩展(1979)
1989年(55岁)他为第十三届马加比厄运动会设计海报(见图4),整幅海报以蓝色为背景,以色列人民喜爱蓝色,因为蓝色是以色列国旗的颜色,蓝色也代表着勇气和永不言弃的精神,和运动会应该传递的运动精神比较一致。海报中间是由一组黄、橙、红、绿、蓝五色构成的抽象几何形,其中三个圆形使整个几何形看起来像一组奔跑中的人,极富运动感。海报的文字还是用白色的英文和希伯来文,用以平衡上下的重量感。
图4第十三届马加比厄运动会海报(1989)
2、符号元素的运用丹·雷辛格在作品的表现上还擅长运用主题符号元素的手法进行创作,他为以色列航空公司创作的系列航空目的地海报就是其中的翘楚(见图5),每一个目的地国家或者城市的特征都用以色列航空公司的首字母缩写“ELAL”中间的A字母或L字母来变形,都是由当地最具代表性的符号提炼而成,运用异质同构的图形创意手段来重构“ELAL”。以色列航空公司航空目的地系列海报共有十六张海报,在此截取十二张做研究分析。
图5以色列航空公司系列航空目的地海报(1968-1972)
这些作品中有一部分是从当地的标志性建筑中提取符号。如第一张是航空目的地为法国首都巴黎的海报,用举世闻名的埃菲尔铁塔变形A字母,埃菲尔铁塔是法国的象征符号,也是巴黎的城市地标,早已被世界人民认为是巴黎的标志;第二张是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海报,此海报用著名的原子塔作为符号变形A字母,原子塔是布鲁塞尔十大名胜之一,被称为比利时的埃菲尔铁塔;第三张是为亚洲做的海报,用一座象征亚洲风格的伊斯兰穹窿建筑替换A字母,使观者就像看到了被称为印度珍珠的泰姬陵一般;第四张是耶路撒冷的海报,雷辛格用狮子门来做符号替换L字母,传说赛利姆一世(SalimI,1467~1520)计划将这座城市夷为平地,被狮子抓住要将其吃掉,直到他承诺修建城墙保护耶路撒冷才被得救,狮子遂也成为了耶路撒冷城郭的标志;第五张是为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设计的海报,用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的造型来变形两个L字母,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也叫蓝色清真寺,海报中清真寺的色彩也是蓝色,十分形象地表达了伊斯坦布尔独有的标志建筑。
还有一部分是依据当地特色文化来提取符号。第六张是英国首都伦敦的航空目的地海报,用L字母变形出一位宫廷卫兵的形象;第七张是用美国国旗星条旗来变形L字母;第八张是非洲的海报,用生长在非洲稀树草原上的长颈鹿来变形L字母;第九张是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哥本哈根是丹麦最大的港口城市,而且因为作家安徒生的著名童话故事使得美人鱼成为了丹麦哥本哈根的标志,所以哥本哈根的海报用美人鱼变形L字母而成;第十张是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海报,荷兰是著名的郁金香王国,以郁金香的符号代表荷兰让人一目了然;第十一张是音乐之都维也纳,所以用音符替换了L字母,非常生动形象;第十二张是意大利首都罗马的航空目的地海报,替换L字母的是一个头戴橄榄枝的人,古希腊古罗马都与橄榄树有不解之缘,古希腊人将橄榄树引进到亚平宁半岛,后来在罗马人的极力提倡下橄榄树遍及整个地中海地区,到今天意大利的橄榄产量仍居世界第二,所以用橄榄枝代表罗马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丹·雷辛格的海报作品中运用符号元素进行创作的还有很多,符号元素是任何设计都需要涉及到的,运用好符号元素,设计作品的视传效果事半功倍,而且符号元素会让设计作品变得简洁明了,便于人们理解。因此,通过符号元素在海报作品中的大量运用,使得雷辛格的作品通俗易懂,更易于被大众所接受。
3、东方元素的运用1958年(24岁),丹·雷辛格为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科学馆设计的官方海报获奖,同时,他开始对博览会上精美的远东艺术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远东是欧美人使用的地理概念,远东一般包括今天的东亚(俄罗斯的东部)、东南亚和南亚。[7]在这之后他对东方文化以及东西方文化元素的融合做了很多的研究与尝试。东西方文化元素的结合,不仅在他的海报作品中时常有体现,而且他在做希伯来文字的字体创作训练中也有类似中国书法笔触的尝试,在他的绘画作品中同样出现了一系列书法创作《有字无词》,就像用大写意和抽象画的组合与排列来探讨书法的形式,《有字无词》这个系列还获得过日本的TDC(东京字体指导俱乐部)大奖。
图6“贝特谢瓦”舞蹈团公告海报(1963)
1963年(29岁)他为“贝特谢瓦”舞蹈团设计的公告海报(见图6),就明显带有东方风格,这是他的海报作品中第一次出现类似中国书法的笔触元素,在当代的平面设计中这种手法经常被使用,但在20世纪60年代雷辛格就将东方书法形式运用到他的设计作品中,是十分具有前瞻性的。这副海报是由黑白红三色组成,上方黑色背景中有类似于书法飞白效果的抽象形态,就像一个正在舞蹈的人,海报下方的红色部分是留出来让舞蹈团书写名称场次等信息的,中间的白色字是“贝特谢瓦”舞蹈团的名称,舞蹈团每次演出在红色部分加上文字之后,整张海报就会变得浑然一体,而且这个舞蹈的形象辨识度很高,所以这副公告海报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图7丹·雷辛格作品展海报(1999)
1999年(65岁)他为自己的作品展设计的海报(见图7)仍然运用了黑白红三色设计,在纯白的背景上,画面中出现一条巨大弯曲的书法笔触,而且带有枯笔飞白的效果,正中间还有一个红色的方块在书法笔触的下面,使视觉中心往红色方块汇集,由点线(书写笔触)面(红色方形)交织构成的画面简练大气,极具美感。2005年(71岁),他为自己作品展设计的三幅海报(见图8)又运用了中国书法元素,三幅海报有三个不同颜色的背景,但中间的书法元素是一样的,大而醒目,看起来像符号,像字体,更像一次灵感的闪现,行云流水的笔画环绕着有丹·雷辛格字样的色条,揭示了展览的主题,这一系列海报继承了其善用原色元素进行海报创作的手法,画面简洁生动,大方醒目,富有视觉冲击力。
丹·雷辛格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对东方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他后来的平面设计生涯中,他始终坚持对东西方元素在设计上的融合进行研究和探索,他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东方元素,这使得他的设计元素丰富多彩且具国际化,以今天国际平面设计界的东学西渐趋势来看,丹·雷辛格又走在了时尚设计师的前列。
图8丹·雷辛格作品展海报(2005)
四、结语
丹·雷辛格作为以色列平面设计领域的领军人物,以其精湛的色彩对比手法、巧妙的符号元素运用、成功的东西方元素融合,向世人展示了他独特的设计风格,其海报作品是中东特色与国际化交流的优秀成果,也是东西方文化之间协调发展的成功典范。他的成功与他童年特殊(曾经在南斯拉夫生活)的经历有关,也和他后来为以色列建国而付出的辛苦工作分不开。他不仅仅把设计当成抒发个人情感的通道,而且在他看来设计是感性和理性融于一体的手段,同时他更偏重于理性的国际主义倾向。丹雷辛格的海报作品形式简洁鲜明,色彩明快热烈,善于运用原色元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关系,但又能实现色彩调和而丝毫不觉突兀。雷辛格擅长把符号元素融于作品中,这是他的作品简练大气而容易被世人所接受的重要原因之一。他还对东方文化有着极大的兴趣,多年来对东西方设计上的融合做了大量的探索与尝试,他成功地运用东方元素到其海报作品创作中,使他的作品内涵丰富且国际化。总之,多年来丹雷辛格以其大量精彩绝伦的海报作品,使其成为以色列最成功的设计师之一,是以色列平面设计领域的代言人。
作者:彭子彧,吴卫(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07)作者简介1、彭子彧(1990~),女,湖南常德人,2013年毕业于广州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现为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13级研究生,主修视觉传达设计。通讯地址:湖南省株洲市湖南工业大学河西校区学生宿舍22栋521室,412007。TEL:18867316906。2、吴卫(1967~),男,湖南常德人,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博士,曾于1988~1990年留学日本千叶大学デザイン学科。曾任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院长,现为湖南工业大学研究生处处长、湖南省包装设计艺术与技术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委员、中国包装联合会包装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湖南省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现主要从事传统艺术符号和高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通讯地址: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泰山路88号湖南工业大学研究生处,412007。
*项目名称:2014年1月-2016年12月湖南工业大学2013年研究生精品课程《设计艺术原理》,项目编号:KC1302。
AnalysisofthePosterWorksabouttheIsraeliGraphicDesignerDanReisi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