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闹非凡的东京六本木,我们去的时候工作室楼下正是熙来攘往的下午茶时刻。
穿过二楼的走廊,在柴田女士那一大片白色基调的DesignStudio-S工作室内,却是分外的安静,刚才室外喧嚣的氛围也都神奇般地即刻退去。虽然拿过相当多的奖项,操刀不少产品与空间的设计,但在会客室内并没有刻意摆放什么,仅仅在会议桌旁书架下方展示着芬兰设计师AlvarAalto的Aalto花瓶器皿,便又是全然的白色桌椅互相叠映着。
因为家里是开工艺手工方面织物的工厂,儿童时期的柴田非常喜欢绘画和手作的东西,这一点跟长大之后的工作颇有相似之处,也是带领她走进设计领域的一个原因。
从TOSHIBA到DesignStudio-S
从刚刚进入专业到成长为专业内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势必有一段重要的自我塑造期的经历,而对于柴田而言,TOSHIBA东芝设计中心的工作的经历便是令她一生难忘的经历,上世纪90年代,从武藏野美术大学毕业后,作为160人中的5位女性设计师之一,柴田文江加入日本东芝设计中心。谈起这段扎实的工作经历,柴田不止一次地强调对于这段工作经验的感激。
“我觉得自己是非常幸运的,能够有机会参与到一些全新的产品开发的项目,在参与这些项目期间,我能够在每个阶段积累到实践的经验,从市场调研阶段、头脑风暴出想法到设计概念稿变成设计模型原型再到实现机械化大生产,不得不说我真的非常幸运,能够在东芝公司学习到所有关于工业设计的基础知识。”
大量的工作内容,让柴田积攒到更多的工业设计的经验,却也付出了失去健康的代价。因为一直都有想要建立个人设计工作室来完成生产自己设计的产品的想法,转换当时的工作方式后,1994年,柴田创立DesignStudio-S。回顾DesignStudio-S的创立,柴田一直计划将更多的精力专注在产品设计和工业设计的领域,一方面这是她曾经从事过的部分,例如她始终对大规模的工业设计产品抱有热情,另外一方面她也非常期待有机会与精通某个领域的手艺职人一起合作产品,而这个部分是不需要涉及电子科技的。二十多年过去,DesignStudio-S目前仍是一个6人小团队,工作的时候大家一起讨论所有的专案,尽量让所有人参与到所有项目中。整体的工作统筹依然由柴田来完成,全力确保项目的想法和设计的输出直到它最终转化为产品。
“这就意味着,如果我把整个项目从开始到最终投产的不同阶段划分为0到10的话,我经常需要注重0到1和9到10阶段的工作——话虽如此,有时候我也需要从阶段0工作到阶段3。”
MUJI懒人沙发:根植于席地而坐的自由
image?designstudio-skojimiura
MUJIBeadsSofa(懒人沙发)在国内受到几乎所有年龄层人的喜爱,看上去是一件顺理成章的设计,其实与其他项目相比,Beadssofa的设计背景是比较特别的,属于MUJI与“空想生活”的合作项目。空想生活是一个以用户生活角度出发让企业和用户达到共识,通过各种提案的形式,让用户对这些概念产品进行投票,得到最高票数的设计就可以投入商品化生产的一个项目。
无印良品公司当时邀请多位设计师进行设计方案的构想。柴田也在被邀请之列,她对于“seatedliving”(坐想生活)的理解在于,大多数人日常使用的沙发搬运起来是不太方便的,尤其是放在电视机前面的,要搬动起来就不太容易,特别是像小孩子非常不喜欢这种不自由的感觉。进而诞生出还原自由的,轻快的无印良品的风格。
“所谓的自由,是一种‘坐’法的自由,你怎么坐都可以,其实就是把一件产品跟‘坐’的产品这两样东西给结合起来的设计思路。”
想法虽然如此,但是真的要去实践出来,还是颇费功夫的,虽然很早就接到项目设计的邀请,但到快到截稿的时候柴田仍然没有什么头绪,后来一个滂沱大雨的日子,闲来无事,便找出家里一个朋友送的一大包豆袋、几块布和一些针线,取出来一些填充物之后,就自顾自地缝起来,缝到一半布料不够用就只好先用一块绢料手帕做拼布,没想到原有的粗布和柔软的绢帕结合最后刚好达到想法中的大型坐垫的感觉——在日本人的生活中,席地而坐是长久以来的习惯,与其他家具相比,这样的坐垫不仅可以对人体的每个部位给以支撑和触觉的回应,而且确实让家具变的非常灵活。经过填充物改良之后,便是我们今天所购买到的beadssofa。
感叹这样的过程之余,柴田也再次强调出品这样的设计不可或缺的环境。“如果没有MUJI‘空想生活’的项目也就不会有这个产品了,不同于其他产品,这是用户喜欢的产品,是针对用户的需求所做的一个设计。”
video?RyohinKeikakuCo.,Ltd.
虽然并没有被列为柴田的代表作,确是最初见到的来自柴田文江的设计,体贴入微的设计就像是一见倾心的姑娘,那感觉总让人难以忘怀——时隔十余年,Beadssofa荣获GoodDesignLongLifeDesignAward/Japan(2014)
TOPYS:你好像一开始就很清楚用户需求,能针对这些需求进行设计。柴田:换个角度来理解,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不也是在解决问题吗?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经验都会依照生活环境、年龄、阅历和经济状况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好比我年轻的时候倾向于买那些更加便利,用坏掉也就直接丢弃和废弃的东西,后来随着生活质量的变化,对产品的需求开始变的不同。现在很多人对于整个社会和生活环境是有一些不满的,这需要产品设计师站在用户的角度来看待产品设计,这也有一份责任,我觉得这种责任是对于产品设计师来说最重要的部分。
OMRON电子体温计:家庭用医疗器械和母亲的感觉
“好设计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能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
体温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生活物件,而接手到OMRON公司体温计设计需求的柴田,先想到的是以前的体温计,是根据水银体温计为基础的设计,检测体温的一端很细,所以考虑变成电子体温计的想法对现代生活来说更为便捷有效。
“体温计虽然是一款医疗产品,但是在人生病情绪低落时能给人一些温暖的感受是这个设计的想法的初衷。”
“我希望是一种柔软,温暖的感觉,也因为针对母亲这样的家庭角色,选取产品材料的时候有把预算因素(价格)也都有考量进去。”
TOPYS:纵观你所有的作品,从生活用品、医疗保健到移动电子设备,涉及大量不同的知识结构,你是如何观察学习的?
这不是个onlyone的时代,对于设计对象的思考更重要
自2006年开始,柴田文江便成为日本G-mark的评审之一,近十年的评审经验让她看到大量的作品和各种设计的可能性,也从每年的作品中也深切感受到整个社会的变化。过去是个大量生产的时代,产品设计师做一件产品可以解决掉一个问题的八成,但也因此无法做个体调查,只有求最大公约数。现在逐渐变成针对同样的问题,会聚集很多设计师,提供更多的方案,共同并且较为彻底解决问题这样一个趋势。
“GoodDesignAward”设计大奖由日本工业设计促进组织(JapanIndustrialDesignPromotionOrganization,简称JIDPO)于1957年创立的奖项,屹今已有近50年的历史,中文称之为日本优良设计大奖。它是日本国内唯一综合性的设计评价与推荐制度(通称为G-mark),也是亚洲地区最具权威性及影响力的设计奖项,其代表性的G-Mark标志是优良设计产品的保证,广受全球消费者的肯定与认同。
“简单说,这不是个onlyone的时代,大量生产这一概念变革的时代已经来临,设计的执行能力依然必要,但对于设计对象的思考变得更重要。”
TOPYS:你如何看企业和用户之间的关系?柴田:实际上因为有企业客户(client)才有用户(user)不是吗?站在设计师的角度,虽然是接受企业的委托做设计,但具备制造和利用美术力的是企业,设计师凭借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企业需求的配合把结果传达给用户。用户一方面需要优质的产品,一方面缺乏美术和设计的执行能力,作为设计师接受企业的委托,那么我们设计产品,制造产品就是把企业和用户这两者关系的融合,所以这两者关系不是对立而是统一的。当然企业和用户的目的达不成共识也时常发生,但基本一点,企业始终是为了用户而制造产品的,通过多重的讨论,站在用户生活角度去寻找共识,才能实现他们的共通的目的。在这个时代,不去寻找与用户达到共识的产品,只要求设计师共同进步,制作好的设计的要求是无法成立的。
TOPYS:我们常常强调设计师对于消费者的洞察,您怎么理解“洞察”?柴田:关于“洞察”这件事情,本身也是一种设计能力的意思,没有这种能力,也不能成为设计师。这种能力是从每天的生活中观察,想到和找到的,就像平时我在旅行中的思考,也算是对于这种洞察所做的准备,其实商业的需求和设计师是分不开的,也是因为这种随时准备的状态,商业的需求可以随时对应过来。
编后记
黑川雅之先生在谈及日本的审美意识时,用“感觉的支配”来说明日本人审美的源头之一。杉本博司先生则认为日本人更擅长感性设计的思维方式——虽然这种感性正在丧失。
在谈及专业部分的时候,柴田女士的表情与声音,观点与表述都无法不让人从心底赞叹——那些我们感受到良好沟通性和关怀的设计,带给我们轻松和幸福,在这些产品的背后,设计师仍然需要回归到理性的逻辑推理,数据的分析调查。
以柴田来说,一方面注重产品带来的感性体验,另一方面又有系统的理性方法论支撑,这样的出品必然令消费者拍手称赞。
练就这两种能力,并在每一次出品中保持平衡,是设计师一生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