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信息化建设已由数字化校园建设逐步转入智慧校园建设。在数字化校园建设时期,系统建设主要以管理部门为中心,独自建设,各自管理,后逐渐形成了“信息孤岛”。而进入智慧校园建设时期后,建设理念逐渐转向以为师生服务为中心,致力于打破系统间的壁垒,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开启“一站式服务”现代化建设,同时各高校加快了服务、数据、系统等深度融合与集成的进程,由此,融合门户应运而生。
结合当前的技术发展形势、高校师生的使用需求以及当前数据治理的现状,本文对融合门户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思考和设计,提出基于服务、应用及数据治理的新型融合门户架构,对融合门户建设的必要性、架构设计思考过程及建设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分析,为高校融合门户的建设提供参考,助力智慧校园信息化快速发展。
01融合门户架构思考分析
传统信息门户问题分析
国内各大高校约在2005~2010年间开始陆续搭建信息门户系统,服务架构如图1所示。
图1传统信息门户服务架构
经过进一步调研高校信息门户的具体建设情况,发现其在系统功能、安全设计、移动操作便捷性等方面存在以下不足:
系统功能模块和架构设计较单一,导致系统扩展集成能力有限,不能满足日渐激增的信息服务、事项办理、数据治理、系统集成等一站式服务方面的需求。
系统无法支持移动端操作,不能为用户提供移动端高效的服务体验。
融合门户架构思考
按照教育信息化的战略要求,围绕“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简洁高效、安全运行”的行动纲领,新型门户应满足以下要求:
一是能够基于计算机、多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应用于教学管理和科研服务。
二是能够对传统的信息化模式、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实现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能够彻底打破信息孤岛,建设理念应由以管理为中心彻底转向以服务为中心。
三是能够实现信息的融合、共享与协作,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
我们将这套新型门户称为融合门户。融合门户应秉持以服务为中心的建设理念,基于最新的信息技术,融合各项服务,坚持优先服务师生急需,强化效果导向。
近些年来,高校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已建设完成了以教务、人事、科研为代表的管理系统,以招标、设备为代表的采购系统,以办事大厅、正版化软件为代表的校园服务平台等,然而如何使众多割裂的应用融合统一,实现统一入口?如何让师生在融合门户平台上快速定位并享受最便利的信息化服务?
根据调研,目前已有几家高校建设了新型门户。例如:苏州大学打造的“云中苏大”浙江大学建设的新型门户,将资讯、网站、应用与办事相融合,实现从线下跑到网上办的转变。北京化工大学的“i北化”,实现搜索、集成、资讯、收藏的四大统一。华东理工大学一站式信息门户,实现“一网通学、一网通办、一网通管”的三网融合,一站服务。
02融合门户架构设计
融合门户总体框架设计如图2所示,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包括底座平台、支撑平台和服务平台。
图2融合门户总体框架设计
底座平台
底座平台是系统赖以运行的物理环境、软件环境及安全条件,是智慧校园建设的硬件基础,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三个方面,用于保障支撑平台和服务平台的运行。
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系统数据库软件、数据库存储、计算服务平台、中间件以及校园有线网/无线网等软硬件基础设施,为系统的运行提供物理环境。
支撑平台
服务平台
图3融合门户“六个中心+N项服务”设计
1.六个中心
“六个中心”包括应用中心、事项中心、日程中心、消息中心、任务中心、搜索中心。
事项中心。事项中心是以流程引擎为基座来创建服务事项。事项中心是用户选择、发起服务的内容,提供快速导航到在线服务、预约服务、事项指南等。支持事项的发起、审核、待办已办的查询等。可按服务类别、服务部门、服务对象等进行模糊查询、多标签任意组合,实现一键查找。
2.N项服务
“N项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服务认证、个人主页、智能问答、填报服务、网站链接、学习资源等,支持可扩展信息融合。
智能问答。智能问答可为师生提供咨询办事的服务,直接输入关键字匹配问题后可自动展示答案,同时问题直接与服务关联,可直接跳转至相应服务。管理员可设置各种问题答复,方便师生使用,提高服务效率。
网页链接。可增加校主页、帮助中心等网站链接,方便师生进行网站之间的跳转操作。
学习资源。学习资源可集成海量的图书数据资源,如国家级数字化教育平台、数字图书、馆藏目录、网络学习平台、期刊检索等,满足师生数字化学习需求。
03融合门户架构特点分析
相比于传统的信息门户架构,本文的融合门户架构设计有以下特点。
第一,系统功能模块和架构内容丰富,支持扩展集成。本架构依托“以用户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以数据为核心、以流程为基础”的建设理念,提供丰富的集成接口和各类组件,通过“六个中心+N项服务”,实现统一入口、统一办公、统一事务、统一消息、统一搜索等多个统一,打造集应用访问、信息查询、数据查询、业务办理为一体的融合型新门户。
第三,打造多终端办公服务平台,支持PC端和移动端等多端操作,提供丰富的自定义属性,提升用户前端交互效率,实现一次建设,一处管理,多端呈现,丰富体验。
第四,为师生参与数据治理提供服务入口。数据治理是持续且循环的过程,填报服务和个人数据为用户提供数据补充和查询修正的服务。通过“以师生为中心”的数据外部治理,加快高校数据质量的提升,不断加强数据整合共享、数据互联互通,为数据中心提供更多数据同步支持,为广大师生展示更有效、更全面的信息。
04总结
本文分析了高校智慧化校园的发展进程,论述了传统信息门户架构中存在的不足以及融合门户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一套可实现智慧服务、信息融合、数据治理和多端体验等的新型融合门户架构,实现系统的个性化、智能化、多元化、集成化、服务化。以为师生服务为核心,从系统功能、安全保障、终端体验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和优化,为高校融合门户的建设提供重要参考,可较大程度提升业务管理和服务效率,同时可提高师生对于智慧型信息化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