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5.千人建筑师量(万),每平方公里建筑师,建筑规划师人均服务人口(人)
结语:
日本因“一户建”定制化程度高,建筑师数量相对多,每位建筑师服务居民数少,日本和德国建筑事务所规模小,适应多元需求且效率高。
中国建筑师过往在规模化开发中能满足需求并获回报,但面对未来个性化、定制化趋势,庞大机构如何获合理收益成新挑战。
B.设计师的空间布局
在地域分布方面,各国普遍存在设计师密度不均的情况,大部建筑师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大城市,如46%的中国一注建筑师注册地集中在北上广浙江苏5个地区(11379人)。
图6.一级及二级建筑师证书注册地统计
图7.千人建筑师量
图8.2024年人均建筑师密度
图9.英国人口和建筑师的地理位置
各国建筑师的分布普遍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导致一些区域的建筑师资源相对稀缺。这种分布不均衡或许由于大城市房地产市场更为活跃,对建筑师需求更高、项目机会更多、薪资水平较高,吸引了更多专业人才聚集。
中国的北京以及上海未达到其他国家的大城市甚至部分富庶城镇地区的设计师密度,但相信未来中国要高质量发展,会探索更好模式与人才布局,不会仅靠现有设计师们辛苦付出,而是让大家更高效地助力发展。
Part2转折时刻
回顾中国建筑行业的演进历程,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自1998年商品房市场启动以来,建筑行业从业人数于20年间一路攀升,即使中间也曾有2010年由于外部危机、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轻微扰动。
直至2017年,虽然建筑企业总量与建筑业总产值仍然持续上涨,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开始逐渐回落。2021年伴随住宅商品房销售额大幅回落,建筑设计业全面感觉到了萧条。虽然建筑业总产值仍在继续增长,但是投资或以基建为主体,或利润下滑,设计师的收入在下降。(2020年中国勘察设计行业人均净利润仅5.71万元,营业收入净利润率为3.47%,比2019年减少2.53%)
图10.商品房销售额,建筑业总产值,建筑企业数及建筑业从业人员的变化
图11.2019-2023年建筑类专业招生情况
图12.2017-2022年建筑类本科生毕业半年就业情况
图13.2017-2022年建筑类本科生毕业半年的月薪资(元)及排名百分比
图14.2019-2022年建筑类本科生毕业五年的月薪资(元)及排名百分比
图15.建筑类本科毕业5年后的就业满意度
今年10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庄惟敏院士在演讲时指出,2024年全国高校建筑类专业招生计划合计下降6.1%,2024年建筑类专业招生高校较去年减少17所。
在这个行业的转折关头,设计行业的未来将何去何从?在对外资设计机构的调研中,多家机构表示,在世界各国均曾体验过呈现出周期性的波动,那么设计行业是否也随之起伏?接下来,我们以日本,德国,美国,英国为例深入探讨这一现象。
A.日本经济危机:耗时30年之久的大冲击
广场协议后(1987),日本东京圈地价的泡沫在约6年后跌到谷底——最初2年下降差值超过今天的70%以上(中国地产价格下跌远未达到这样的差异),于1993年开始缓慢上升,直至十年后(2003)年开始进入增长,除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再次扰动,目前状态整体良好,但自始至终未回归泡沫经济前的峰值。
其中,东京都地区是最为突出的地区,其他对比城市的情况呈现出相似而较小的波动。
图17.日本东京圈地价变动率
横向对比建筑师执业人数,经济下滑后,注册建筑师反而呈现出增长趋势,应当是有大量建筑师将精力集中于注册考试中。至2004年(241318)逐步稳定至高峰期的50-60%左右,之后随着地产经济背景虽有小幅变化,但基本保持稳定。
图18.东京住宅均价与建筑设计从业者人数的变化
B.美国:次贷危机8年后回归原有水平
在美国,次贷危机(2007)后房价下跌,地产价格在4年后达到谷底,之后对称提升,整个周期约为8年。美国建筑业岗位数量在2008年后也随之下滑,最低点就业岗位降幅约30%,约5年后重新进入增长阶段,周期长于经济总量的波动,至2017年仍未回到之前水平——危机后的建筑业更为集约了。此外,经济危机后美国建筑岗位数量的实际变化情况比预期的变化情况更加温和。
图19.1991-2024美国房价变化
图20.美国建筑业岗位数量变化
图表引用:KermitBaker,HowManyArchitectsDoesOurEconomyNeed
图21.美国预期建筑岗位及实际建筑岗位数量变化
在失业率方面,建筑师失业率2010年约9%,2012年即降至5%以下。2015年年至今受疫情影响有所波动,但整体保持在2.5%以下,低于美国的整体失业率。
图22.2010-2021美国建筑师失业率
图23.美国整体失业率及建筑师失业率20-24年变化图
C.英国:次贷危机7年后回归危机前水平
次贷危机(2007)在英国造成其房地产价格在2009年更迅速地达到谷底,2015年左右恢复危机前水平。整体周期约7年。
图24.英国房地产价格变动2002-2024
同时,英国建筑师的建筑业收入在3年后降至谷底,总值下降约24%,2013年即恢复原值,整体受影响更小。
图25.英国建筑业营业额变化
图表引用:伦敦管理局建筑业报告,2018
英国建筑学生人数同期也发生了一定的波动,在地产价格下行期间,可能更多人选择了其他学科,或进行实习,全日制学生人数有20%左右的显著下降,直至2013年才再次上升,这与地产经济的趋势是一致的。
图26.建筑学一年级英国本土学生人数变化
D.德国:新世纪以来十年的地产滞涨期
德国自1990年两德统一后有一个快速发展的高峰,1990-2000柏林曾经是全世界的工地——正如10年后的上海与中国。自2000年起两德融合,人口大量迁移,城市发展前景不明,逐步进入一个持续10年之久滞涨期。2010年欧洲央行实行低利率政策,结合次贷危机后的热钱流转,德国地产再次成为国际投资热点,推动了2010-2020德国地产经济的强势增长。
同期建筑类学生鲜明地反映出这一情况——90年代近50%的快速增长,世纪初的停滞与小幅下滑,2008年后毕业人数重新开始快速增长,都与这一趋势紧密相符。德国具有高度弹性的建筑教育系统使其基本紧随市场的需求,而进行了相应的反馈。
图27.2000-2023年德国房价变化
图28.德国建筑类学生毕业人数变化图
对此,建筑教育行业保持合理的弹性,或者更为重要。例如像德国建筑学生那样拥有多元选择,这会成为设计师青年时代的宝贵历练,助力行业未来更好发展。
Part3建筑机构的未来?
A.设计机构的规模
根据调查,我们发现国外的建筑机构规模与国内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中小型企业为主体,私立企业为主体的趋势十分明显。
图29.按公司规模分列的伦敦建筑公司数量
图30.2022年美国建筑事务所规模及其总数,雇员数量,设计费总额
引用:美国建筑设计公司执业实践:现状与历程(上)张博远
图31.设计事务所的规模
图32.2021年日本建筑事务所规模及其总量
图33.日本建筑从业者选择的公司规模
图34.不同规模建筑公司员工平均收入
我国大型建筑机构因资源整合、资本运作和政策支持而暂居市场主导。未来,建筑机构将趋向小型化、多元化发展。市场对个性化设计需求日盛,竞争也愈发激烈,小型机构灵活性与创新性优势突出。虽其规模与行业资质要求有矛盾,但这恰是变革契机,有望催生创新解决方案,推动建筑行业构建更优格局,迈向活力满满的新未来。
B.考公吗?公务员与公共服务
图35.美国区域规划师所从事的行业分布
图36.美国建筑师所从事的行业分布
图37.2018-2022德国建筑类从业者所从事的机构类型占比
图38.2018-2022城市规划师自有事务所占比
图39.规划师在公共和私营部门的就业情况
C.国际设计师们都加班吗?
图40.日本建筑设计行业每月平均加班时数
图41.日本建筑设计行业高峰期每月平均加班时数
图42.建筑类从业人员每周加班时长
图43.加班补偿情况
加班看来是相当部分建筑师的日常生活状况。日本设计师加班的情况比中国设计师更高,呈现出高强度的特征。欧美国家这一情况则明显好转。
D.设计的工作领域与取费方式
2023年,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10913亿元,同比下降9.6%。其中,住宅投资83820亿元,占75.15%;房地产开发办公楼投资额2910亿元,占4.08%;房地产开发商业营业用房投资额8055亿元,占7.2%。住宅占比高于其他。
住宅由此构成了中国设计机构收入的基础面——总量庞大,类型重复,即使按较低的面积收费单价标准计算,也有丰厚利润;相反商业、公共建筑更多需要设计师付出,却受制于面积收费标准。
图44.美国建筑设计市场类型比例
各类计费方式中,34%为定额费用(lumpsumpfee),即包干价;32%为专业服务外加可报销费用;19%为按小时计费(不论是否设置上限);12%为按造价的百分比收取;仅有1%为按面积单价收取。
图45.美国建筑设计市场计费方式
E.建筑师的生活目标与满意度
当问到是否还喜欢这个行业,德国70%的建筑师和78%的规划师选择愿意选择本专业,日本77%的40-50岁建筑行业从业人员表示喜欢这个行业。而只有14%的中国设计师仍热爱设计。
图46.德国建筑类从业者选择本专业的意愿
图47.调研日本40-50岁的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您喜欢建筑行业吗
在对职业认同的背景下,德国建筑师和规划师们普遍希望在65-67岁退休,约不到10%的建筑师希望工作到68岁以后。约八成的德国建筑师希望能一直从事本行业直至退休。
图48.德国建筑类从业者退休年龄意愿调查
图49.德国建筑类从业者未来继续从事本行意愿调查
日本许多一级建筑师将自我实现看得比金钱更重要。2023年6月,《日经建筑》对353名一流建筑师进行了调查,其中33.4%的人表示他们的工作是“为了展示我的才华和能力”。30.0%的人表示“为了赚钱”,20.1%的人表示“为了履行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16.4%的人表示“为了找到人生的成就感”。
这一回答趋势与普通公众大相径庭。日本内阁府在2010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1888名受访者中,63.3%的人表示是为了赚钱。另一方面,只有6.7%的人表示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从一级建筑师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对从事普通人无法完成的工作有着强烈的自豪感。由于超过75%的设计机构都是1-4人的小型机构,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独立建筑师——“自己公司的主人”,这可能也是一个因素。
图50.日本建筑师从业意义调查
在薪水方面,建筑师们的满意程度有所下降,59%的德国建筑师和66%的规划师满意自己的薪水,英国建筑师满意薪水的人占71%。
图51.德国建筑类从业者对其薪水的满意程度
图52.德国建筑类从业者兼职工作时长
图53.英国建筑师对其薪水的满意程度
对于日本来说,一级建筑师期望的年收入金额也在增加,在23年的调查中达到了1048万日元(约49.2万人民币)。与实际平均年薪745万元(约35万人民币)的差距约为300万日元,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很明显。
图54.日经建筑调查中一级建筑师平均年薪及期望年薪的变化情况
Part4在转折时刻,政府与协会如何帮助设计师?
在经济下行期,各国的政府和机构都采取了积极的引导措施:
以德国为例,其协会机构、教育机构及地方政府于下行期,采取了不同方向的引导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日本
与国际设计师的空间与人口密度相比,中国建筑师与规划师都是远远不足的。他们为中国城市化做出了大量的辛劳付出,产值总量相当可观,事实上,收入水平也高于全国水平,甚至与发达国家相当接近。
参考文献:
[1]德国联邦建筑师协会,受聘都市規劃師的调研报告,2021
[2]英国建筑师注册委员会,英国建筑行业分析,2022
[3]日经建筑,一级建筑师工作状态调查,2023
[4]麦可思研究院,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2023
[5]英国ONS国家统计局,伦敦管理局建筑业报告,2018
[6]美国建筑师学会AIA,美国事务所调查报告,2022
[7]日本総務省統計局,2023年経済構造実態調査(産業横断調査),2023
[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0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统计资料汇编》,2020
[9]建筑师杂志AJ100,英国建筑公司年度调查,2024
[10]英国皇家规划协会,规划行业状况调查,2023
[11]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年鉴,2023
[12]智研咨询,2023年中国建筑设计行业投资前景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23
[13]DataUSA,建筑规划行业调查,2022
[14]日本総務省統計局,令和4年建設業活動実態調査,2022
[15]德国联邦建筑师协会,危機時期建築公司的工具箱,2024
调研报告编写人员:德国ISA意厦国际设计集团徐劭旸、陈颖、张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