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期间,全球的目光都集中在中国,如何向世界传达中国声音成为对国内主流媒体的一大考验。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各国网友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也是十九大期间媒体对外传播的主阵地之一。本文选取《人民日报》推特(Twitter)账号“PDChina”作为考察对象,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以内容分析为基础,对其在十九大宣传中的策略进行深入探讨,发现问题并给出建议。
【关键词】《人民日报》推特(Twitter)十九大对外传播
【引言】
1.文献综述:
1.1社会化媒体
1.1.1社会化媒体的概念
国内外学者对“社会化媒体”的定义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美国学者AntonyMayfield最早在《什么是社会化媒体》一书中指出,社会化媒体是一系列在线媒体的总称,这些媒体具有参与、公开、交流、对话、社区化、连通性的特点。其提出的社会化媒体具有的参与、交流、社区化属性为后来学者关于社会化媒体的定义和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研究的推特(Twitter)是社会化媒体的典型代表,对社会化媒体进行定义有助于我们更好把握推特(Twitter)平台的特征。
1.1.2社会化媒体的发展
在研究社会化媒体的运用和发展方面,学者多结合社会化媒体的公开参与性、双向交流性、社区性等特点研究其在公关、营销、舆情检测方面发挥的作用。如卢雨楠的《社会化媒体时代政府的公共舆论危机传播——以丽江古城形象危机为例》;沈洪洲、葛飞的《基于社会化媒体的高校教学互动模式接受因素的研究》等。
1.2推特(Twitter)与对外传播
虽然中国国内对推特(Twitter)的使用有所限制,但是推特(Twitter)的影响范围已经扩展至全球大部分地方,国内一些新闻媒体也纷纷开设推特(Twitter)账号进行对外传播,国内学者对推特(Twitter)的研究也是佳作频出。为了研究《人民日报》推特(Twitter)账号“PDChina”在“十九大”这一事件传播中的表现,我们首先对已有的关于推特(Twitter)与对外传播的研究结果进行梳理。
1.2.1推特(Twitter)的传播特点
关于推特(Twitter)传播特点的研究层出不穷,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但都得出了大致相似的结论,在学者们不断的补充中我们可以窥见推特(Twitter)在传播领域的整体表现。
尽管学者们的表述不尽相同,但从以上研究中我们可以大致总结出推特(Twitter)作为社会化媒体在传播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几个突出特点:即时性、碎片化、交互性、用户核心以及浅层化,而在推特(Twitter)涉华舆论的传播当中,组织用户影响力相对个人用户较弱。这些结论为后文的分析提供了重要参考。
1.2.2关于国内新闻媒体推特(Twitter)账号的研究
总的来说,学者们对国内新闻媒体推特(Twitter)账号的分析都结合了实例,也提出了一些颇具参考性的改进策略,但是在内容分析上还不够具体和深入,提出的策略虽然涉及到方方面面但在针对性上仍有所欠缺。
1.3国家形象
“国家形象”是一个看似明白,实质含混的概念。最早提出“国家形象”一词的是美国政治学者布丁,他在《国家形象与国际体系》一书中,将国家形象界定为:“自我认知与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的认知,是一个系列信息输入与输出产生的结果”。[Boulding,K.E.,NationalImageandInternationalSystems,JournalofConflictResolution,1959.]国内对“国家形象”的研究也方兴未艾,主要有两个代表性定义,刘晓燕认为,国家形象是存在于国际传播中社会公众对国家的认识和把握,是公众作为主体感受国家客体而形成的复合体,也即国家行为表现、性状特征、精神面貌等在公众心目中的抽象反映和公众对国家的总体评价和解读。[刘小燕.关于传媒塑造国家形象的思考[J].国际新闻界,2002(02):61-66.]孙有中认为国家形象是一国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对该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认识与评估……国家形象在根本上取决于国家的综合实力,但并不能简单等同于国家的实际状态,它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被塑造的。[孙有中.国家形象的内涵及其功能[J].国际论坛,2002(03):14-21.]
在基于以上对于“国家形象”的定义的基础上,程曼丽教授认为国家形象并不仅仅是外在“形象”,而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内容是核心,是基础,它决定形式,并通过形式表现出来。没有内容,形式无所依托;内容不明确表现形式也必然是飘忽不定的,无法给人以清晰的印象。[程曼丽.大众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J].国际新闻界,2007(03):5-10.]所以,最重要的是要准确定位,界定国家形象内涵。程曼丽提出,目前在国家形象界定方面需要做的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符号系统的拓展与更新,融入更多现代化、国际化的元素,将古老的中国、现代的中国与未来的中国三者结合在一起,形成既有历史传承,又有现代感与亲和力的国家形象符号系统,并一以贯之地向外传播。并且提出国家形象需要政府、企业和全体国民三个主体来进行传播。[程曼丽.大众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J].国际新闻界,2007(03):5-10.]而《人民日报》作为中国的主流官方媒体,其推特(Twitter)账号主要代表中国国家政府的形象进行传播,我们希望通过对其传播内容和策略进行分析,研究其在国家形象建构方面的经验与不足。
1.4中国对外传播现状及中国媒体在海外社交平台的发展
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国际地位上升,特别是在近年来“一带一路”等战略之下,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日益增大,我国对外传播事业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很多学者从跨文化视角出发,分析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对外传播:电视剧、英文报纸、网络英文媒体、电影、文学等。
在主流媒体对外传播现状上,人民网研究院研究员刘扬认为“近年来,我国重点新闻网站逐渐成为主流媒体运用新媒介技术开展对外传播的重要力量……我国主流媒体充分利用网络传播迅速、广泛的优势,在全球重大事件的报道中频频现身、发声,增强了国际事件报道的参与感和存在感。”[刘扬.我国主流媒体新媒介对外传播发展情况分析[J].对外传播,2014(3):4.]
在新媒体发展的背景之下,一些学者也提出了充分运用新媒体进行对外传播的建议:社交媒体的圈子性、去中心化、病毒式传播等方式,都有利于主流媒体把所设置的议题推向更显著的位置,随着全球受众向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转移,对外传播也应把目光更多地转向新媒体报道,掌握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并为我所用。实现对话语权的把握。[刘滢.找准突破口,深耕“中国议题”——2013年主流媒体对外传播回顾与启示[J].对外传播,2013(12):6-8.]
也有一些学者对主流媒体在海外社交平台上的传播进行个案分析,通过分析内容、形式的呈现,探讨其策略和不足,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朱溪在《<《人民日报》>在Facebook上的发布内容特点及策略中》,选择"2015年习近平访美"和"巴黎恐怖袭击"为案例,分析了《人民日报》Facebook账号对重大中国政治新闻和国际突发新闻的报道特点和策略。[朱溪.《人民日报》在Facebook上的发布内容特点及策略分析[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陈思武分析了首发在新华社推特(Twitter)、Facebook、YouTube等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的《十三五之歌》的传播效果和策略,认为“这次《十三五之歌》的成功传播体现了传统报道与新兴报道双向互动、彼此转化、内外交融的可能路径,对未来如何创新方式方法对外报道我国“十三五”规划提供了某种思路和启示。”[陈思武.利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巧说中国“十三五”[J].对外传播,2016(4):28-30.]
面对中国媒体在对外传播方面存在的不足,国内学者多从平台建设、传播理念、传播内容和传播技巧四个方面对我国主流媒体在海外社交平台的运营提出了实施建议。“首先要大力发展中国综合国力,强化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力建设,推动中国媒体国际传播力建设跨越式发展。二是要实施国际传播新战略,打造中国媒体的国际公信力,提升中国媒体的国际话语权。”[吴立斌.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及影响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
也有一些学者对对外传播策略产生了思考。刘暘《中国对外新闻报道策略研究—以新华社“泣川地震”的对外新闻报道为例》总结出“一是西方媒体不会因为某一次案例的报道而迅速改变对中国的看法,二是加强对西方媒体的舆情研判有助于中国提高对外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提出“平衡”的理念,包括正负面报道平衡、报道基调的平衡,针对西方报道的平衡以及内外报道之间的平衡。[刘旸.中国对外新闻报道策略研究——以新华社“汶川地震”的对外新闻报道为例[D].厦门大学,2009.]
2.理论综述
2.1框架理论
2.1.1框架理论的内涵
学界对框架理论的内涵仍存争议,根据瑞兹(Reese,S.D.,2001,10-11)对框架理论传统的追溯[Reese,S.D.(2001),“Prologue-FramingPublicLife:ABridgingModelforMediaResearch”,inReese,S.D.,Grandy,O.,andGrant,Jr.A.E.(eds.)(2001),FramingPublicLife:PerspectivesonMediaandOurUnderstandingoftheSocialWorld.Mahwah,NJ;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pp.7-31.],其定义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定义的重点在于效果或媒介产品。如恩特曼(Entman,R.)所说的,框架是选择所感知的现实的某些方面,并使之在传播文本中更加突出,用这样的方式,促成一个独特问题的界定、因果解释以及/或者如何处理的忠告。[Entman,R.M.,”Framing:TowardClarificationofaFracturedParadigm”,JournalofCommunication.1993,Vol.43,No.4.]
第二类定义不局限于选择,而是把框架看成是积极的意义生产过程。美国学者加姆森(Gamson,W.)把框架定义为是一个起到中心组织作用的概念,它一方面可以看作是规范社会的“界限”,另一方面也是人们看待社会现象的“架构”。
第三类定义中框架不仅是意义的生产,也是筛选的手段。戈夫曼(Goffman,E.)将框架定义为人们用来认识和解释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认知结构,吉特林(Gitlin,T.)发展了戈夫曼的概念,他认为框架是一个持续不变的认知、解释和陈述框式,也是选择、强调和遗漏的稳定不变范式。通过这样的框架,符号的处理者按照常规来组织话语。
2.1.2框架理论的应用
从已有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运用框架分析方法研究媒体报道内容时,应关照媒体对固有框架的应用,从中挖掘媒体的基本立场及话语目的。
2.2议程设置:
3.内容分析
3.1议程设置
图1
图2
3.2表现形式
2017年9月份,推特(Twitter)向小部分用户开放了280字的字数上限,一般用户仍是140字。一般而言,表达同样的意思,英文比其他语言使用的字符更多,有时用简短的文字不能完整表达主旨,就要依靠其他表现形式的补充。推特(Twitter)曾对100万个美国认证账号进行调研,发现图片、直接引语、数字、视频短链接、主题标签五大因素最能有效激发用户的阅读及转发兴趣。[蒋玉鼐.三家央媒2016两会“推特(Twitter)”报道的盘点与启示[J].中国记者,2016(4).]“PDChina”在十九大宣传中也运用了多种形式技巧,以吸引各国网友阅读转发。
在此次所采集到的近300条样本中,没有一条纯文字推文,有271条推文采取了“文字+图片”的形式,余下27条推文则采取了“文字+视频”的形式。图片与文字契合度高,但是图片存在重复使用的问题,特别是在十九大期间使用了大量会场和领导人的图片,只人民大会堂就出现了不下10次。视频的呈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动画、街头采访,也有新闻画面。
3.3受众互动
3.4本土化表达
对外宣传不能用对内宣传的思路,包含《人民日报》在内的国内主流媒体也一直在探索跨文化传播中的本土化道路,“PDChina”在十九大前后发布的推文中也使用了一些本土化的策略。
《人民日报》其实在推特(Twitter)上开设了两个账号,除英文账号“PDChina”之外,还有一个中文繁体账号——“PDChinese”。作为英文账号,“PDChina”发布的所有推文的文字均为英语表达,一些风景、建筑等图片中虽然没有英文解释,但配合文字内容并不会使受众产生理解障碍,视频也都有英文字幕或者原本就使用英文配音。原汁原味的英文表达消除了传者与受众之间的文化差异,增加了对外传播的融入性和亲和力。“PDChina”还有意识地淡化推文的政治意识和外宣色彩,10月16日发布一条推文:“UnveilChinaOutsideChina:AmericanstalkaboutChina'sprogressinthepast5yearsandwhatChinawillbelikeintheyearstocome”,中国人自己说五年成就颇有些“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意味,而此推文通过美国人的视角谈中国过去五年的变化和中国的未来发展,不仅使得内容更加有趣,也大大增加了可信度与说服力。通过本土化表达,更好传播中国故事也是对外转播中的重要原则。
3.5内容的原创性
内容的原创性是检验一家媒体实力的重要标志。依托于《人民日报》社丰富的媒体资源与庞大的内容生产团队,“PDChina”在内容原创方面上表现良好。推特(Twitter)用户发布内容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自己原创,二是转发他人的推文。在此次搜集到的样本中,“PDChina”鲜少有转推行为,绝大部分推文的文字部分为原创,大部分图片和视频也都是本社资源。
3.6整体风格
在人们的印象中,《人民日报》似乎一直是严肃高冷的,那么它在社交平台上表现如何呢?
从搜集到的样本来看,“PDChina”还是保持着党报的严肃形象,但是也有一些“亲民”的表现。大多数推文都是一两个陈述句,偶尔会有一些口语化的表达。配图多采用新闻摄影作品,但是10月18日一条“小老鼠的家”的推文图片却十分可爱。除了党政大事、国际要闻之外,“PDChina”也会发推介绍中国的风景民俗,一些关于大熊猫的推文尤受欢迎。总的来说“PDChina”对以往的形象有所突破,但是仍然会让受众产生距离感。
4.十九大传播策略分析
4.1以“文字+图片/短视频”形式推文
纵观十九大期间《人民日报》推特(Twitter)账号中没有纯文字内容的推文,也没有大篇幅的文字报道,多以“简短文字+图片/短视频”的形式进行呈现。而在运用“简短文字+图片/短视频”时《人民日报》也很注重对于图片的选择以及文字表述的处理。对于图片的选择,要求既要体现中国元素,又需要便于海外受众理解,文字表述也需要符合海外受众的阅读习惯。
例如这条推文,主要内容是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的四个关键点,文字说明简洁明了,同时配图是国庆节期间国旗护卫兵扬起中国国旗的图片,颜色鲜艳,符号化特征明显,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4.2报道及时,持续播报,集聚注意力
4.3深耕“中国议题”,凸显中国元素
如以下这则推文:文字内容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说的一句话,翻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意为我们需要更加艰苦奋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蕴含着美好的民族愿景,而配图为宏伟的中国长城,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配图和文字相得益彰。
4.4设置主题标签,促进推文传播
在推特(Twitter)平台,系统支持检索所有标示了统一主题标签的推文,如#Xijinping、#VictoryDay等。巧妙设置主题标签,既能突出显示推文的主要内容,也增加了报道被检索到的几率,值得广泛运用。[蒋玉鼐.从近期央媒推特(Twitter)高层出访报道看主流媒体如何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发声[J].中国记者,2015,(06):27-29.]
在进行十九大专题报道是,推文多加有#19thCPC的标签,“#19thCPC”是《人民日报》为十九大事件传播使用最多的标签,取自英文“NineteenththeCommunistPartyOfChinaNationalCongress”,既能够快速让受众了解推文的主要内容,又能够方便推特(Twitter)用户检索,增加曝光度,增强推文的传播效果。
4.5偏重国际视角,落实“走出去”战略
此外,“PDChina”在推文中也有意识地增加国际新闻,对一些国际上的突发事件也会及时登出,附加“#breaking”标签,方便访客浏览和检索。十九大期间,《人民日报》推特(Twitter)账号也推出了一些突发的国际事件,吸引受众,提高账号影响力。比如下面这条报道了马德里的突发政治事件,这些国际新闻既表现出对国际局势的关切,又极大地丰富了“PDChina”的新闻内容,向受众展示一个开放、多元的媒体形象。
4.6提前预热,为十九大“造势”
“PDChina”早在十九大前几个月就开始逐步预热,为十九大造势,内容多为回顾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建设成就、十九大准备工作和十九大直播预告等,赢得了一些海外受众的赞赏和肯定。
4.7结合海外受众兴趣点,全方位报道
“PDChina”受众主体为海外受众,因此在报道内容时必须考虑到海外受众的兴趣点,这就要求账号运营人员注意总结海外受众特点,挖掘其需求和兴趣,巧妙选取主题和角度进行报道,突出传播效果。
“PDChina”在推出内容时同时注重趣味性,善用语言策略,在推文中的语言活泼生动,接近人们的日常用语,符合国外受众的用语习惯。如以下推文,文字翻译为“如果你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套用一句流传很广的歌词,具有祈使句的语气,同时配有处于躺卧状态的可爱小熊猫“跺脚”的动态图片,让读者看完后心情愉悦,引起情感共鸣,拉近与读者距离。244的点赞数也证明了其传播策略的正确性。
4.8设置网址链接,深度解读话题
推特(Twitter)网站定位为即时的信息呈现平台,受其对于推文140单词数量的限制,推文往往短小精悍,这也可能造成深度缺乏,不够精细的后果,而“PDChina”在发布推文时,首先发布文本提要,然后添加详细的文本链接,访客点击后可直接跳转至《人民日报》海外版网站浏览全文,这也满足了一些海外受众对深度报道的需求。
5.“PDChina”十九大传播效果分析
在十九大期间,《人民日报》推特(Twitter)不仅仅报道严肃的政治性话题,同时也不乏一些其他的推文内容。
一些从细节上反映中国社会现实的推文受到了海外受众的好评和欢迎。如以下这条推文,文字内容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到的中国取得的巨大的脱贫成就,而图片则是一些工人在进行体力劳动。图片从一些底层劳动者的角度出发,显现出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一些民众的生活依然处于贫困状态,一反国外对中国主流媒体“报喜不报忧”的刻板印象,通过一些细节呈现出真实的中国。这条推文也收获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在十九大召开期间,笔者按照点赞量排名整理出传播效果最佳的前十条推文,其自高而低的排名如下:
1)Sir,yourlongawaitedfoodhasarrived!(“先生,你久等的食物到了”,点赞数9900)
2)A56yoforeignerarrestedinHongKongSaturdayforpushingacleanerontoarailtrack.CCTVfootagecapturingtheincidentgoesviral(“一名五十六岁的外国人星期六在香港被捕,因为他将一名清洁工推上铁轨。”点赞数840)
3)Shroudedinmist&passingthrulushgreenfields,theHequ-NapoExpresswayinChinaisdubbedthe"pathtoheaven"foritsstunning(“笼罩在雾中,穿过郁郁葱葱的绿色田野,中国的河曲那坡高速公路被称为‘天堂之路’。”点赞数801)
4)Whenamusicperformanceonatreegoeswrong(“当在树上演奏音乐出现意外时。”点赞数681)
5)NewelectricbusesrolledoutinBeijing,Sunday.ThebusesareinstalledwPM2.5filters.Ittake15mintofullychargethemtorun60-70km(“新的电动巴士在周日在北京推出。总线安装了PM2.5滤波器。完全充电需要15分钟才能运行60-70公里。”点赞数567)
6)China's1stglass-bottomedsuspensionbridgewith3DillusionsgivesvisitorsathrillastheycrosstheYellowRiverinNWChina'sNingxia(“中国第一条3D幻影的玻璃底悬索桥在中国西北宁夏穿越黄河时给游客带来了快感。”点赞数548)
9)Pandacubwaitsforkeepertofinishmoppingthefloorofhisroom(“熊猫等待着管理员拖地。”点赞数420)
10)StunningsnapshotsfromautumnsceneryacrossChina(Photo/Xinhua)(“令人惊叹的中国风景。”点赞数402)
此外连续的关于十九大的报道使推文显得过于严肃,这与平时推出的一些关于中国社会文化的受到很大欢迎的内容形成了强烈对比。此外,中国新闻媒体定位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在一些西方受众看来,这样的定位可能会损害媒体客观、公正的准则,“他们的理解是,中国媒体,尤其是官方媒体意识形态味道过重,缺乏监督职能。[张广昭.中国式外宣的效果.[EB/OL]FT中文网.2012.2.16,
总之,《人民日报》推特(Twitter)运营团队需要总结经验和教训,改进传播策略,增强传播效果,以更好地传递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
6.1缺乏互动交流
6.2在人权、民族、宗教等问题上表现不足
6.3报道内容不均衡
中国的传统新闻观强调新闻的教育引导作用,因而中国媒体一度偏向于报道社会光明面,或对官员政绩跟风夸耀,或对社会民生“报喜不报忧”。而西方的新闻观更注重新闻的批评监督功能,经常报道社会的阴暗面。[朱溪.《人民日报》在Facebook上的发布内容特点及策略分析[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从我们的统计来看,“PDChina”发布的十九大召开和召开前后半个月期间的消息几乎全是“正面报道”,以会议成果、领导讲话、五年成就为主要报道内容,报道内容不均衡,这和国内报道特色相符合,却不符合西方人的媒体观念,也不符合社交媒体“平衡报道”的理念。在对外传播中,”PDChina”在坚持总体正面的报道基调的同时,也要注意平衡报道,以客观的态度真实报道一些负面消息,以突出媒体的公正独立,这样的媒体形象更容易为西方受众接受,而全部为有明显偏向的正面报道则会引起受众反感,反而不利于国家形象构建。
6.4本土化和全球化程度不够
6.5品牌形象不突出
将“PDChina”与其他国内主流媒体的海外社交平台账号对比,我们发现目前多家媒体在海外社交平台上的议程巧置、话题选择和报道方式趋于一致[朱溪.《人民日报》在Facebook上的发布内容特点及策略分析[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PDChina”和其他中国媒体的海外社交媒体没有太大区别,品牌形象不够突出,没有自己独具的特色和受众人群,这体现出受众定位不够明确,导致媒体品牌权威性和独特性不足,对外辐射力不够。同时《人民日报》内部资源开发与整合不足,部门协作也有待加强。
7.提升“PDChina”影响力的建议
7.1突出新闻性,贴近国际受众
无论在哪个地区、何种平台,新鲜性、重要性、趣味性等价值要素对新闻的传播力来说都极其重要,这几点原则具有极强的普适性,具备这些特点的推文,传播力通常不会太弱。比如,推特(Twitter)于10月16日发布的一条视频类消息“美国人谈中国过去五年的变化”,获得了74次转发,116个“喜爱数”,是一条比较成功的推特(Twitter)推文。如果仅仅是“中国过去五年变化”将会极为平淡,而“美国人谈中国过去五年的变化”就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这样一个老套的话题,加上“美国”和“中国”的对比,就会给这条推文带来很强的新鲜性和趣味性,促进它的传播。
7.2树立全媒体意识,报道形式和内容创新
推特(Twitter)曾对100万个美国认证推特账号调研,发现图片、直接引语、数字、视频短链接、主题标签五大因素最能有效激发用户阅读及转发兴趣,其中图片、视频提升作用分别为27%和15%。《纽约时报》2014年推特实验心得中还提到,为文字配发图片比配发视频更能吸引受众点击。《人民日报》在推特(Twitter)的编辑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图片、视频等报道形式的作用,提升报道的视觉效果。在十九大期间的推文中,大部分都是以“文字+图片”的形式发出,但是受喜爱的程度还是存在明显差别,显示普通的图片已经无法引起受众的兴趣。其中一条“小老鼠的家”的推文配了一张可爱风的图片,从而被转发了108次,得到了225个赞,因此在图片的挑选方面也必须花费心思,符合当代受众的兴趣。
7.3提高互动性,打造特色品牌
8.结语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交媒体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利用互动性强、传播迅速的社交平台进行对外传播也越来越成为媒体提升国际地位和话语权的重要手段,海外社交媒体账号也成为塑造国家形象的绝佳窗口。我国的对外传播一直处于劣势,话语权被牢牢掌握在西方主流媒体中,如何利用好海外社交平台提升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传递中国声音,需要国内媒体不断研究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