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B【论文编号】1009―8097(2008)12―0118―04

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并于90年代被逐步纳入学校基础课的范畴来进行管理和建设。进入21世纪,计算机基础教学乃至整个高等教育发生了许多变化,以有效培养当代大学生创造精神,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为主要目的是面向21世纪的大学教改新方向,也是高校树立与时展、现实社会变革相适应的教育观念的核心。

而传统的教学模式设计,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老师教学满堂灌,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就计算机基础教学而言,传统的学习方法对于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学生难以消化或认为在他们的实际生活没有得到应用,普遍有畏难和厌倦情绪。要培养创新人才,首先要教师进行创新的教学模式设计。

华南师范大学近年开始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即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教学进行全面改革,提出计算机“三层次”教育,并重点加强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和专业领域应用能力培养。为此,在教改实施中所有教学资源、教材都是以任务(案例)方式呈现,将信息技术和课程完美地进行了整合,在教学方案中强调用任务驱动模式设计教学过程。笔者在近年来运用该方法进行了教学尝试,明显提高了学生计算机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取得了教改预期效果。

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设计理论基础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奥贝苏尔的“学与教”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两者相结合(以下简称双主体理论)的教学设计方法[1]。它将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专业知识领域相结合创设一个学生都感兴趣的任务,实现有意义的教学。教师提供多层次辅助教学资源、驱动学生思维。学生认识到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后,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课堂的点拨,课外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自行组织合作学习,最终完成任务。形成多维、互动式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设计理念。

计算机的课程学习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课程。由于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教学,提高应用能力水平,是计算机课程教育的难点。因此,本文中提出以“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是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最好的方法之一。通过任务方式不仅是学生学习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能力,而且将知识点合理融入任务之中,真正促使学生提高实际能力。

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设计以任务为核心,建立学习“定向点”,然后围绕这个“定向点”,通过设计“学习情景”、“学习资源”、“学习策略”、“认知工具”、“管理和帮助”而展开,他们共同服务于由教学目标、学习者、学习内容而决定的学习任务这一核心[2]。“任务驱动”教学设计模式如图所示:

1学生特征分析

2设计学习任务

双主体理论所阐述的学习就是基于真实问题情景下的探索、学习过程,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设计中的任务构成了双主题理论学习的核心,以任务驱动学习,以任务帮助学生进行知识与能力的迁移。

设计学习任务是整个双主体教学设计模式的核心和重点,它为学习者提供了明确目标、任务。建构学习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如下原则:

(1)任务要涵盖教学目标所定义的知识,只能更复杂,不能更简单。

(3)设计任务要符合学习者的特征,超越学习者的知识能力不能太多。

(4)要设计开放式,能够多元解决问题的任务。解决任务的目的不是期望学生一定就能给出完美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参与,使其了解计算机应用和自身专业结合的综合性应用[3]。

3任务分解

计算机基础课程往往是一门综合课程,一个任务都代表着连续性的复杂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自顶向下分解任务的分析方法,帮助学习者从宏观到细节对所学知识进行全方面的认识。针对子任务案例的提出和信息资源有助于任务的简化和可行性方案的提出;认知工具帮助学习者解释和把握任务的各个方面;自主学习策略可以为学生提供可供选择的任务解决模式;帮助和管理是在任务解决过程中对难点和重点环节实施的帮助与指导。必要时,还要设计如何施加人格影响,以消除因挫折而出现的泄气情绪。

在此环节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注意把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信息技术如何与课程完美的整合,教师如何从舞台的主角变成幕后的导演,都集中体现在这一环节中的学习情景、资源和自主学习策略的综合设计以及提供丰富的认知工具中。

4学习情景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设计中的学习情景要求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下进行学习,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强调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于教学中的知识点还原现实生活,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任务背景。以此为支撑物启动教学,恢复其生动性和丰富性,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达到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目的。

5学习资源设计

6提供认知工具

认知工具是支持、指引扩充使用者思维过程的心智模式和设备。在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中,主要是指与通信网络相结合的广义上的计算机工具,用于帮助和促进认知过程。学习者可以利用它来进行信息与资源的获取,任务的建构,创新地制作等。教师可以用其来形象地表征某些知识点,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学习(例如视频工具);或者通过认知工具自动实现某些低层任务或代替做一些任务来减轻某些认知活动的难度(如flas)。认知工具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综合思维中起着重要作用。常用的认知工具有:知识建模工具、绩效支持工具、信息搜索工具、协同工作工具、管理与评价工具等。

7自主学习策略设计

自主学习策略是指为了支持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而安排学习环境中各个元素的模式和方法,其核心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反映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常见的自主学习策略有:建模策略、教练策略、反思策略、启发式策略、自我反馈式策略、探索式策略、协同策略、抛锚式策略、随机进入策略等。

8总结和强化练习

适时地总结可有效的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但总结不宜过细,应为知识体系串讲,简明扼要,避免限制学生思维。例如,课前占用几分钟对实验中遇到的典型问题的讲解,优秀习作的展示,达到自我教育目的。

9评价

评价意味着根据某些标准对学习者进行鉴定或价值判断。评价通常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中,为了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的要求,取得更佳的效果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能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因而可据此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用得最多,但对于由学生自我建构的学习很难进行统一的客观评价。以“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模式比较赞同通过学生实际完成的任务去检验学生学习结果的优劣。

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检验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学期末进行的各科考试、考核都属于这种评价。其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是否最终达到了各科教学目标的要求。总结性评价重视的是结果,借以对被评价者作出全面鉴定,区分出等级并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作出评定。

教学过程中形成的评价主要是形成性评价,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来说,重视形成性评价比重视总结性评价更有实际意义。

三“任务驱动”教学实践案例

在教授《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笔者对学生应用计算机水平和对课程的要求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如表1、2所示。得出美术学院的学生特征:本身专业和该课程结合紧密,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热情非常高,对课程知识需求非常迫切。但由于地区差别,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只有个别同学能熟练运用photoshop进行平面图形设计。

针对学生特征进行分析后,在上课之初,先给出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给学生们开拓视野,让他们对学习这门课程能完成的特效有了进一步感性认识后,提出学习任务:4―8人为一组自由组队,团结协作,做一个平面图形的综合设计并进行展示。学生们看到了任务和自身专业知识结合点乃至对专业技能的提高的重要性,也充分感知课程中自己角色转变(从被动吸收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建构者),学习欲望被激发出来。在学习任务设计中,教师注意了把握主导的原则,设计的学习任务创作空间比较大,允许同学进行多元解决,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学生个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对于这种教学模式设计的形成性评价也应该反映双主体教学模式多维性、互动性的特质。本中心计算机基础课程形成性评价的设计过程中引入提出了多元评量方式,即评价的主体多元(包括学生和教师),对象多元(评价方式多样,包含自评和互评环节)。如《photoshop图像处理》中形成性评价引入了专题展示会方式,请每个小组成员以各种形式和创意进行任务展示。学生们或以上课演讲、或以小品、或以专题报告会等形式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其他同学和教师(双主体)在下面共同参与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使得评价结果更为客观,也使得学生在进行“任务驱动”教学中,一直感知自己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评价按一定比例给出一个评价值后,发回每一个小组,让他们根据每个组员对网站建设的贡献值(这时候在子任务完成过程中的PK赛的优胜者获得优秀评价)进行自评。以这种方法得出的多元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过程重要环节,也是体现学生创意和主体参与感的环节。

四效果

本中心在教改过程中将任务驱动模式应用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中,成绩突出,效果显著。学生作为学习的主要建构者,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是评价教改成果的最原始最直观的信息。请看下面学生在学期结束时对课程和老师的评价感想:

“老师让我们放心大胆的自己组队,自己设计,自己设想,很大程度上培养了我们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充分挖掘了我们的潜力。在项目完成之前,我都没有想到我们能够做出这么好的一个项目。”

“这次的设计可以说是人生当中的第一次:开动了想象力,发挥了自主性,培养了团结协作,在充足的发展空间内拓展自我,受益匪浅!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中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一直反复着跌倒与爬起的过程。但完成进行展示那一刻,真的很有成就感!”学期末的总结性评价也反应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全班同学课程通过率100%,平均分达到83.91分。表3显示了成绩情况。

从上表成绩对课程掌握的客观评价和课程结束学生的主观感想互相印证,显示了同学们对课程满意度不断提高,对自己能力有了新的认识。

五结束语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7.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项目化教学设计

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为及时掌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以便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提供最准确的数据,笔者对我校2012级10个北京教学班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403份,经过数据统计分析,反映出以下问题:

1.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差距大

受九年义务教育计算机教育不平衡和学生家庭计算机使用习惯偏向娱乐性为主的影响,新生入学时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经过对图1计算机操作熟练程度统计计算机使用操作的熟练度统计调查,能够熟练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学生占到了37.78%(包括“熟练”和“非常熟练”两项),而5.7%的学生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见图1)。经过对计算机常用办公软件使用情况统计,63.23%的学生会使用Word进行文字编辑,41.31%的学生会使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而不会使用的也占到了9.32%,如此大的差距给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2.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

经统计,操作计算机用来上网聊天和打游戏的比例占到了84.81%,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不感兴趣的占到36.42%,这也说明一个现实的问题:职业学校学生没有升学压力,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不够积极,学生上计算机课的兴趣是上网、刷空间、聊天、玩游戏,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

3.内容与专业联系不够

通过调查分析,88.16%的学生(见图2)希望在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时能侧重与本专业知识联系、能提高就业后工作技能。而《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公共基础课,若不能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对教学内容以不同的侧重点进行讲解,依然是大而全图2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侧重的方向统计

的知识点的覆盖和内容的罗列,忽视各专业对信息技术知识的不同需求,就会严重制约到学生个性发展,影响学生兴趣的发挥,更谈不上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

4.教学模式急需改变

在“你认为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兴趣的途径”统计中,只有13.74%的学生选择“老师教学演示,强调重点难点,然后学生上机操作”,而80.55%的学生选择“教师布置学习任务,提供学习资料,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在上机实践中讨论交流”这种学习方式。这就需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好的体现出来。

基于以上分析,传统的学科型教学模式难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中职生培养成技能娴熟的一线人才,已切实摆在每位中职教师面前,教学方法改革已成为广大教师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教育与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为了使本课程的教学达到实效,让学生真正掌握职业技能,就需要以行动导向为原则,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整合工作任务,构建学习情境,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掌握相应知识和操作技能。

1.突破理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是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对具体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是建立课程体系的前提,从而转化为行动领域,乃至学习领域的确立,最终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该体系课程的最终实施由各学习领域中的学习情境设计完成。

所谓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校期间不但获得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工作”。工学结合课程的主要教学形式,是让学生亲自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并完成一些在所学专业中最具典型意义的综合性的工作任务,学习情境的学习任务就是完成相应的工作。

2.细化目标-体现专业特色

遵循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注重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要求,在制定本课程教学目标时,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在充分进行专业岗位调研的基础上,依据不同专业岗位群的要求与专业课老师共同参与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明确为专业课服务的方向。

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例(下同),其培养目标为:培养机电设备制造、安装、维护与营销人员,具备机电设备的操作、运行、检修和处理故障的能力。依据培养目标,我们在进行整体课程设计时,突出了学生利用计算机技能编制机电设备展示文档和演示文稿制作的能力,课程部分能力目标如下:

(2)能用word制作机电设备展示文档。

(3)能用excel设计表格,制作各类工作表并对其进行美化,能对表格数据进行管理分析。

(4)能制作图文并茂的机电设备演示文稿。

具体到每学期在制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施方案时,均请专业骨干教师参与,并提出合理建议,在充分了解各专业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下,对方案及时做出调整,体现专业特色。

3.设计项目-制定综合教学内容

因为不同专业、岗位对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不同,即使是同样的知识点在不同专业中其应用要求也不相同,因此要对教学内容做相应的调整。

(2)教学内容要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实行“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并且要为学生学习专业服务,帮助学生实现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融通,充分发挥好公共课程服务于专业的作用。

(3)教学内容的设计难度要适当,要有层次性,着重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

笔者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就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理论水平作了一些探索,在教学模式上,采取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针对不同内容、不同的难易程度和教学对象,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采用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项目教学法的前提是“项目”,该项目是来自具体实际的职业工作。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及专业知识。为此,计算机教师除了掌握本课程知识之外,还要了解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及就业岗位,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紧密对接岗位需求,将岗位需求转化为教学目标,将职业技能融入教学内容,将工作任务导入学习过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在项目设计时充分考虑该项目任务是否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是否抓住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否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按照本专业岗位需求对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设计出本课程的能力训练项目---举行“机电产品展示会”,我们希望通过此项目训练使学生既学会了计算机技能,又能实现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融通,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这个项目用以下子项目支撑(见表1):

本课程的能力训练项目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制作、“机电产品展示会”的通知及宣传资料;统计参加者的报名情况;制定评分规则及评分表,制作展示评比演示文稿;统计比赛结果和发奖清单,活动中的文件进行记录存档等。具体子项目设计如下表2所示(选取子项目2举例说明):

4.对接岗位-激发学习兴趣

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项目化教学中,由于要将职业技能融入教学内容,需要计算机教师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及就业岗位需求有所了解,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紧密对接岗位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笔者在本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如下方案:

(1)学习情境设在机房,学生每人一台电脑,学习平台为windows系统、offices办公软件和学习素材,五人为一学习小组呈圆形排列。这样,学生既可以互相讨论,又可以单独完成任务,既利于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又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以“设置动画效果及超链接”教学为例,本次课学习利用软件中的动画方案、自定义动画为幻灯片中的各个对象设置动画效果,创建动作按钮和超链接,使对象活动起来,形象生动。因此,本次课是演示文稿软件应用的一个亮点,是对原有基础的再次提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本课教学的关键是学生在掌握“设置动画效果及超链接”之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创新。根据教学安排,在完成项目工作的前提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选取与学生所学专业联系紧密的任务:给定“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调速”和“直流电动机启动、调速”两个课件,让学生根据幻灯片“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调速”“学着做”“直流电动机启动、调速”动画方案设置,同时启发学生设置不同的动画方案效果显示,分析显示效果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操作欲望。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相互交流与帮助,以及为学生提供的动画方案效果设置视频演示课件学习素材,辅助学习指导,从而能够完成指定幻灯片动画方案效果设置,同时也加深对电机的了解,提升专业学习兴趣。教师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教师选择部分同学完成的有代表性的动画方案效果设置展示,引导学生从技术运用上展开评价,在评价中让学生总结本次任务的收获。

接下来,学生要完成适当的自定义动画效果设置。例如电动机的反转与制动控制课件、电动机点动、连续运行控制线路的装接与调试课件的动画设置等,此任务既是计算机知识学习的延续和巩固,又是专业知识的扩充。在操作中鼓励学生选用不同的自定义动画效果设置,相互对比,分析效果,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不同自定义动画的效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5.多元评价-突出过程考核

由于学生存在严重的厌学情绪,学习主动性差,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如果仍然采用原有的考核方式,教学目的难以达到。因此在考核方式上,要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采取开放的过程考核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环节,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职业技能的考核。

在教学中,每堂课都给学生布置一个小的教学任务,鼓励学生去完成,然后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分析、评分。通过评价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学期总成绩由各分项目成绩汇总得出,各分项目分值根据实施难易程度来划分,具体到每次课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考核评价,重点是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及学习效果。例下表3为课堂评价打分表。

合适的评价方式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良性循环,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采用课堂考核评价的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真正做到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得以落实。

三、课程实施效果

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经过实践,效果明显。

1.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

通过实施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面对的不再是枯燥的知识,而是实际存在的工作项目和任务,在学习中学生拥有更多的主动权,这样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自主探究,相互交流帮助,学生完成了一个个设定的“工作”,重塑了自信,对自己充满信心,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了计算机操作技能。下表4所示为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前后成绩对比。

2.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任课教师需依据不同专业组织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对专业有所了解,才能将职业技能融入教学内容,把中职生培养成技能娴熟的一线人才。

3.学生技能得到认可

通过创设一个个学生感兴趣的工作情境,将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融入教学内容,学生时刻在“工作岗位”上工作,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快速了解和熟悉专业信息、专业知识、就业岗位的学习环境,为后面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课教师反映实施项目化教学后的学生专业基础牢固,对专业知识兴趣浓厚,他们组织起教学也得心应手。另外,我们也通过就业办对一些已参加毕业实训的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对我校目前在校外实训学生的信息素养非常满意,他们认为这些学生自觉性、协作性及专业技能均较往届学生有所提高,这说明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符合职业岗位需求。

四、结束语

全面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要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同是解决问题的参与者,由过去教师填鸭式地传授知识,变成了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学习的效果与传统教学是完全不相同的,而且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表达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为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学生后续专业知识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参考文献:

[1]汤晓燕.德国职业教育特色.《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崔兆民.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3]陈坤健,李海燕.“计算机基础”项目化教学模式探索.中国电化教育,(302)

Abstract:Theconstructionofinformationnetworkplatformforbasiccomputerteachingispresented.Firstly,therequirementanalysisofinformationnetworkplatform,designingideasareintroduced.Thentherealizationoftheplatformareanalyzedindetail,toensurethefeasibilityoftheplatform.Practiceshowsthatthisplatformiseasytooperateandownshighreliability.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信息网络平台;建设

Keywords:basiccomputer;teaching;informationnetworkplatform;construction

0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丰富知识的载体,网络教学是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总体趋势和目标。计算机网络作为一个工具,一种手段,它可以提供一种信息环境,学生可以在这个环境里获取大量的信息,自主探索学习,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力,运用多种媒体形式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因此,学校可以运用校园网的网络优势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作用。而当前社会,只有把握了互联网,才能把握未来,只有开创了面向未来的现代教育体系,才能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教育部对高校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强化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各高校的共识。然而,整体培养计划学时的压缩与增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改革考核形式形成了尖锐的矛盾。随着高校招生数量的大规模扩充,师资队伍的数量和水平与教学效果的矛盾日益尖锐。加之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更新,使各校不得不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探索突破点,使得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现网络化教学势在必行。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通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以上提到的各种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解决以上种种难题,本文提出计算机基础教学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

1信息网络平台的需求分析与设计思想

1.1信息网络平台的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指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弄清楚问题的要求,包括需要输入什么数据,要得到什么结果,最后应输出什么[1]。可以说,在软件工程当中的“需求分析”就是确定要计算机“做什么”。需求分析阶段结束后,要求得到:①SRS文档(SystemRequirementSpecification);②DRM文档;③AcceptancePlan.从广义上理解:需求分析包括需求的获取、分析、规格说明、变更、验证、管理的一系列需求工程。需求分析过程图如图1所示。

狭义上理解:需求分析指需求的分析、定义过程。

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提出了建设计算机基础教学信息网络平台的需求,并通过实现教学信息网络平台中各模块的功能,解决教室不足和学时有限的困难,同时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通过需求分析,本教学信息网络平台功能流程图如图2所示。

2信息网络平台的实现

2.1基于B/S模式的结构当前,Internet/Intranet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发展迅速,其中浏览器和服务器B/S结构模式的网络平台是真正意义上的分布式概念,这为跨地区、跨平台的分布式网络平台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很好的技术保障。

B/S结构模式作为扩展了的C/S(Client/Server)结构,其运行机制采用了标准的C/S分布处理,在基于B/S模式的分布式网络平台中,用户界面将全部是浏览器中呈现的WEB页面,用户根据WEB页面信息,从浏览器向服务器提交服务请求,这些请求包括对数据库的查询、修改插入等,服务器端负责对请求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通过网络返回浏览器端。因为基于B/S结构的开发环境独立于用户的前端应用环境,所以提升了应用系统的跨平台性,也便于用户对应用系统的扩展、升级以及应用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2.4统计功能学生在网上浏览课件素材资源时,常常对某些固定的资源比较感兴趣,网络平台将对学生浏览的课件素材进行浏览次数的登记和统计。通过对浏览次数的统计分析,可以为用户提出最受欢迎的课件素材;通过对使用者登记信息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出每个使用者的学习状况以及感性点,同时为不同的使用者提供不同的推荐内容。从而做到以人为本,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3结语

计算机基础教学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提高了教学质量,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该网络平台已经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使用3年,效果非常明显,具有较好的使用和推广价值。

[1]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第5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黄国光,周勇编著.软件需求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在这一信息化的现代社会中,学生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逐渐的成为了一个国家判断人才是否适用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1]。在此形式下,学生计算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成为了高校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学校教育资源的建设也就成为了课程整合和信息技术的基础和前提,而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也成为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的一项重要标准。

1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方案

2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

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作为一个系统,其是在基于B/S模式的交互式系统中建立的,其系统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此网络教学平台在角色上具有系统管理员、教师和学生三种类型。其中系统中的管理员主要是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系统管理,其管理的内容包含着教学信息、学生信息、教学资源信息和试题库资源信息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由教师来实现对教学资源的有效组织,在这一网络平台上进行在线答疑、教学管理等,而学生在首次登入此系统平台时,其一项必须而又首先要进行的工作就是要进入到分层次测试页面进行测试,在测试完毕后,系统就可以根据教师预先设定的分层测试页面和学生的测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分层,这样学生就可以对这一网络教学平台正常顺利的应用。在此网络教学平台中,学生不仅可以在线进行学习,还可以在线提交和测试作业,在遇到问题时还可以和教师和同学进行沟通,使教学活动的实施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中。

3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实施

在分层工作完成后,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和实施可以针对学生的层次来实施不同的教学设计[3]。按照教学资源的难度可以将其划分为A、B、C三个层次,然后从教学平台中对每一个教学资源都作出相应的层次标记。那么,学生在首次登入这一平台进行学习时,系统平台就可以根据学生在测试后的层次指标来选择相应的层次教学内容。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成绩等都有所不同,此时系统可以将学习在学习中的不同表现都记录下来,并根据这些表现对学生的学习资源进行自动的调整,这样就避免了班级是学生教学一层不变的弊端。

计算机基础网络教学平台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进行建设的,那么,在其学习模式上不仅有协作的学习模式,还具有问题的学习模式。基于协作的学习模式,教师可以在此平台上提供多个学生需要协作才可以解决的作业,然后由学生在此平台中进行谈论和交流。由于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认知水平有所不同,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组。此时,通过讨论和交流,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帮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以达到共同学习和协作的目的。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教师作业的布置不是直接进行的,而是通过布置计算机基础知识解决的问题来让学生根据这一问题自主的学习。在完成报告后,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中的讨论和交流板块,教师就可以对学生的报告进行总结,而这一模式的实施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学生学习完成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一个准确的评价。在传统的班级教学中,教师是根本无法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等作出详细的记录的。但是,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和实施,在此平台中增加一个记录学生学习信息的板块,这样就可以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个详细的了解。基于此,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对“教”和“学”评价系统的实施是非常必要的。而这一模块的建设,首先需要在平台中增加学生学习过程的记录板块,将系统中教学资源的学习次数、学习进度、学习快慢等记录到访问系统中,将其作为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那么,在期末学生总结和评价时,就可以综合的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作出总结性和过程性的评价。

计算机基础课堂网络教学平台中自动提交成绩的实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使学校教务管理系统中的成绩提交模块在与其对接后有效的实现成绩的自动提交。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做好评价后,系统根据学生考试和平时成绩可以自动的作出总体的评价,并提交到学校的教务管理系统,这样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还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的准确性。

4结语

[参考文献]

[1]陈晓瑜.利用Blackboard构建“信息检索课”远程教学平台开展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实践与体会[J].图书与情报,2009,(05):67-68.

关键词:项目驱动;教学效率;教学方法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大爆炸的时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无处不在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教师的教学如何才能实现高效,学生的学习如何才能实现高效,都是教学中教师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实现高效教学呢?

一、建立教练式的授课方式

所谓教练式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的演示和学生的实际操作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要体现网络编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将学生的学习与实践应用密切结合起来,在网络实验室里上课,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实际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实践操作提供必要的环境。这样的教学实践可以让学生有一个真实的体验感,有临场的现实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自己的示范性,这对职业高中的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在项目的分析和设计上,编程和程序调试上都应该有教师的演示,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编程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首先是给学生示范设计的流程图,这样可以保证设计的时候井然有序。其次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范例,这样学生的设计就有章可循。同时要提高学生的识别和纠错的能力,教师可以故意出现一些错误,让学生纠正,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辨识能力。

THE END
1.(合集)计算机毕业设计15篇2.2.2 校外公司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这有些学生毕业设计标题应与专业方向及实习单位的实际状况相结合。因为这有些学生大多不能常常返校与辅导老师交流毕业设计的.发展状况,可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手段相互交流,辅导老师应当具体安置时期应完结的使命,并定时查看学生毕业设计发展状况。 https://www.fwsir.com/fanwen/html/fanwen_20240614100413_3877144.html
2.计算机学习心得体会15篇在问的过程中也要讲究一些方法,咱们都是来自于网上,来自于五湖四海,在闪客启航,有四界上著名的闪客老师在为我们全心全意地无私奉献,倾囊相授,有世界和地的优秀的学员与你一些学习,热心帮助别人虽然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但我们这些能静静地坐在电脑前学习动画的朋友们都是有文化有知识懂礼节的高层次朋友,平时常受到https://www.yuwenmi.com/fanwen/xinde/3691996.html
3.B站上有哪些学习资源?11、【全套】叶子老师【五十音图】详细学习!!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6x411G76c/ 12、[高清无损]标准日本语教程零基础自学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b411Y7tE/ 其他语言: 1、西班牙语零基础小白轻松学 Espa?ol(0-A1)零基础到入门 从入门到放弃~ https://m.douban.com/note/770877638/
4.除了HelloWorld,程序员还有这些绝美壁纸可以用!(建议收藏)我会PS,水印小case,哈哈哈哈 2021-04-08 ?回复?喜欢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推荐阅读 自己动手写一个动态壁纸 戳戳猫 【Python自动更换桌面壁纸】爬取7000张4K超清壁纸,并制作自动更换桌面脚本,让你的壁纸一年都不重复 路人发表于Pytho 高清无码!2022年超高清手机、电脑无水印壁纸 最佳应用发表于最佳应用 我用https://zhuanlan.zhihu.com/p/210540923
5.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集合15篇)(1)、数控加工工艺的设计: 10件图的工艺性分析;加工方法的选择;工序的划分;装夹方式的选择;加工顺序的安排;走刀路线和工步顺序的确定;切削用量的选择;对刀点和走刀点的确定;数控加工刀具的选择;工件在数控机床上的装夹与夹具的选择。 (2)、数控编程: https://www.ruiwen.com/kaitibaogao/6165819.html
6.超级小桀酬勤特效:斗鱼酬勤年代时期,小桀曾为初级酬勤到火箭(当时价值最高的礼物)分别设计了全屏感谢特效,在观众送礼时自动触发,一般作为游戏过程中不能及时查看高价值礼物情况下的替代感谢方式。积分赌场在斗鱼尚未有竞猜功能时,小桀已经在直播间开发了一套积分系统,观众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得、消费积分,以此丰富直播互动的https://mzh.moegirl.org.cn/%E8%B6%85%E7%BA%A7%E5%B0%8F%E6%A1%80
7.计算机实训教学12篇(全文)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在课堂中的指导作用,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验完成时,其原则要体现学生的独立性,并提高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在实训题目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使各组学生自由地多次地选择并完成由老师挑选的参考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專业能力。https://www.99xueshu.com/w/ikeyigndtxte.html
8.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3000字(通用12篇)由于我还未真正进入企业工作,因此对其某些方面的要求还不太了解,如:“高级程序设计人员必备的技能”及“自身的潜力,身体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等问题。 2、教育培训方法 (1)充分利用在校学习的时间,为自己补充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参与社会团体活动、广泛阅读电脑方面相关的书籍、选修、旁听相关课程、https://mip.yjbys.com/qiuzhizhinan/show-574223.html
9.多媒体教室管理员岗位职责(通用14篇)在开发系统时, 可以首先进行E-R图客户端服务器端分析, 其次对表字段进行分析, 最后进行数据库建模。 E-R图分析 系统的E-R图分析是以UML系统模型为基础的。首先分析设计局部视图, 然后完成集成视图。在这里要消除冲突、冗余。该图只是设计系统最基本元素的实体关系图, 以后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扩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ob6h0.html
10.大连海事大学2020年招聘科研助理岗位表3.具有多式联运平台相关项目及实习经验,掌握平台开发的需求分析及功能模块设计等常用方法及软件。 联系人:贾老师 电话:18641185360 邮箱:jiapeng@dlmu.edu.cn 63 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 科研助理 项目(平台)名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多式联运智能集成技术与装备开发 1 1.协助项目组进行“多方式综合运输一体化服务http://www.sdsgwy.com/article/html/2494013.html
11.UML的9种图例解析51CTO博客类与类图 1) 类(Class)封装了数据和行为,是面向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具有相同属性、操作、关系的对象集合的总称。 2) 在系统中,每个类具有一定的职责,职责指的是类所担任的任务,即类要完成什么样的功能,要承担什么样的义务。一个类可以有多种职责,设计得好的类一般只有一种职责,在定义类的时候,将类的职https://blog.51cto.com/u_11444530/595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