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记者发现,相较于传统的一键生成证件照与AI头像,AI生成写真的质感有了较大提升,虽然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个人特点,但众多用户在受访中均认为,写真照与本人高度相似且效果挺好。
9.9元一键生成
AI生成还像我吗?
精修过后“更像本人”
一定程度弱化了个人特点
如果觉得照片不像本人,还可以选择“更像我”进行精修,精修过后的确会和本人“更像”。在软件生成展示成果时,照片上会存留水印,生成高清版或下载原图均需2个钻石。生成数字分身时会赠送10钻石,也可通过充值获得,充值价位在6元至328元不等。
新快报记者的体验心得是:无论是生成的AI数字分身还是最终的写真照,AI写真的成片的确“有点东西”。相较于传统的一键生成证件照与AI头像,AI写真成片与真人相似度明显更高,同时可以通过系统调试不断接近用户的“理想状态”,但比起上传的照片都一定程度地弱化了个人的特点。
【照相馆说】
“既像又不像我,但照片都是美美的”
随后,记者询问了多个尝试过该款产品的消费者,有的表示“我当时等了差不多4个小时,效果不错,有2套照片比较像我。不同角度的照片上传得越多,效果应该会越好。”也有的称照片过于“标准化”和“精致感”,有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既像又不像我,但照片都是美美的,很养眼。”还有一种声音则认为,AI生成的写真和自己预期相差较大,所谓的“像”都是美化的效果,不过也有用户反驳:“反正一些网红写真馆拍得也不太像自己。”
9.9元成为核心竞争力
399元的海马体还有必要吗?
修图与妆造并存
线下精致写真服务成本并不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因此,好看的写真照片一直都很有市场,海马体和天真蓝这类线下照相馆瞄准的同样也是拥有这种需求的用户。这类工作室通过提供全套的妆造、拍摄与修图服务,可以让用户收获一套场景区别于日常的精致写真,同时由于修图与妆造的存在,这类照片往往是在本人真实外貌上进行了进一步美化。
但这种服务的成本并不低,以天真蓝为例,肖像照售价359元起,一套古风形象照售价399元起,想要拍摄一套全家福的价格则在599元以上。另一家同类竞品海马体的价格也不相上下,证件照169元起,单人形象照399元起,情侣照418元起。
虽然价格不低,但这类服务却在市场上颇受欢迎。据中国报告大厅的公开信息显示,2023年,中国写真市场目标人群突破2亿,越来越多人愿意为个性化写真埋单。全拓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摄影行业还处于行业成长期,2021年我国摄影行业市场规模已超过5000亿元。海马体创始人黄逸涵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海马体一年的营收规模约达20亿元。
“拍照是一种体验,照片只是个载体”
面对被替代的风险,广州某连锁照相馆的一位工作人员显得坦然,她告诉新快报记者:“如果每个人只是需要一张简单的照片,那(AI写真)确实有冲击。但很多时候拍照不单单是为了最后的那张照片,而是代表一种体验,照片只是个载体。”
诚然,相对线下照相馆,AI写真有许多无可匹敌的优势。对那些在镜头面前容易尴尬无措的人,AI写真提供了一种更具便利性的选择。但这些优势真的足够让AI写真取代照相馆吗?
从反馈结果来看,“不像自己”是记者见到关于AI写真最多的吐槽,部分用户觉得生成后的照片有技术调整五官后的“僵硬”或是“失真”,但尴尬的是“这些问题花了四五百的海马体照片也可能有”。
曾在线下照相馆拍摄写真的消费者嘉敏告诉新快报记者:“AI写真的9.9元和照相馆的299元基本上没有差别,如果当做娱乐一下,我觉得非常划算。”嘉敏表示,线下照相馆的画风和AI写真软件类似,后者甚至有更多场景和模板选择。
我成了平台“喂AI”的数据原料?
上传照片引风险争议
隐私安全如何保证
当上传照片后,隐藏风险并不少
风险1
在用户不知情下将照片进行转卖和传播
这意味着一旦用户上传了自己的照片,即允许平台对照片和生成的图片内容进行任何处理,甚至可能在用户不知道的情况下将照片进行转卖和传播,还会成为平台“喂AI”的数据原料。不少用户担心自己的肖像权和隐私问题,纷纷吐槽平台的无理条款。
风险2
存在可以冒用他人照片使用的可能性
此外,新快报记者在使用时发现,对于是否为本人照片,软件目前的机制尚未严格界定,存在可以冒用他人照片使用的可能性。记者随机下载了一张网络上他人的正面照片测试,短短几十秒内便通过了“正面照片”的审核,且审核期间没有盗用他人照片的风险提示。
风险3
被山寨、被点名……“妙鸭相机”是非多
正所谓,人红是非多。平台也逃脱不了同样的命运。有眼尖的消费者注意到,“妙鸭相机”在付款的界面写道:“本服务购买后即刻生效,一旦购买成功,不支持退款。”对此,上海市消保委点名批评,“妙鸭相机”在付款页面以灰色小字标注的“一旦购买成功,不支持退款”涉嫌侵害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随后,“妙鸭相机”官方回应称,“妙鸭相机”提供的是基于算力的服务,因此照片生成后即视为服务完成。不过如果因为技术问题,造成数字分身生成失败,可以退款,而且免费再次生成。
AI写真的讨论未完
AI克隆声音又来了
当人们对于“AI写真”的讨论尚未结束之时,一个基于AI技术克隆声音的网站MyVocal.AI又小出圈了一把。这款声称可免费克隆声音的网站,不但可以克隆声音,还可以利用克隆的声音输出音乐和流利口播,因此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开始玩起来。此外,这个网站受欢迎的原因还在于,目前它是可以免费使用的。
这个克隆声音的网站虽然吸引了很多网友“尝鲜”使用,但在使用过程中,一些细心的用户发现,这个克隆声音的网站,其实是个“三无”网站,即无备案号、无网络经营执照、无审核管理方,甚至网站上连运营方的名称和联系方式都没有。因此有网友表示担忧,一个“三无”网站如何保证声音采集后的安全性?自己的声音会不会被不法分子用作诈骗?
对此,有律师表示,目前AI克隆声音在法律层面,尚未出台明确的规定。因此,MyVocal.AI等AI克隆声音网站存在着侵犯用户隐私和消费者权益的潜在隐患。
应对
新规出炉为隐私保护保驾护航
为规范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国家网信办于2023年8月8日就《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的情形下,方可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
行业观察
如何保护个人隐私?需各方配合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东诺臣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郑子殷律师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服务规范、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均进行了规定,服务规范中明确了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提供者如何规范提供服务,当发现违法的用户时应当承担什么责任,例如依约采取警示、限制功能、暂停或者终止向其提供服务等处置措施,保存有关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因此,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时,如何保护个人隐私需要各方的配合。
AI类产品上线的审核和管理需加强
AI写真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伴随着隐私风险,如何保障此类科技更规范地传播?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院长、科技传播专家张学波表示,AI换脸、Al写真这些智能技术产品的出现,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新的体验和趣味,以及多样化的产品选择,但也暴露了许多安全和隐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