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ack是一款国外的企业协作工具软件,它集成了电子邮件、短信、GoogleDrives、Trello、GitHub等65种工具和服务,可以把各种碎片化的企业沟通和协作集中到一起,尽管它是一个类似飞书的企业IM软件,但我秉持着「一个人就是一个团队」的想法,完全将它用成了单机版。
自从开始折腾效率软件,我就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AllinOne的解决方案,从每周的日程安排、每天的待做提醒、到日常碎碎念和偶尔灵光一闪的记录,在不方便掏出手帐本或者记录很细碎零散以及做手帐电子备份的时候,需要一个替补队员。我也曾尝试了多种工具,比如Bear、Notion、滴答清单、Things以及iOS自带的「备忘+todo」,但都无法让我真正满意,直到我开始接触Slack。
选择Slack的原因有很多:
在我记录细碎想法的频道里,它通常是以几个关键词的形式存在,在灵光一闪时先记录下来,在后续回想时,我可以再次编辑这条信息,或者将查询到的资料链接贴在回复里,可以无限盖楼,回复折叠起来也不影响在频道里的信息流。
诸如「历史研究院」等频道,则被我用来收集各种资料,比如某一时期,我对三国时期感兴趣,在该频道中写一条「三国」的信息,将这个时期的影视资料链接、史料、书籍、甚至《百家讲坛》都贴在回复里,关于这个主题的各种周边资料都收集在一处,还可以不停地迭代更新,相比笔记软件而言,这种记录也更轻量化,不用单开一条。
Figma算是设计领域一匹横空出世的黑马,这两年开始大跨步挺进中国市场,受到许多公司和团队的青睐,逐渐将设计从Sketch迁移到了Figma上。它是一款类似Sketch或XD的UI设计工具,区别在于它是基于浏览器的界面设计协作工具,也就是说它不受软件和设备的限制,只要有浏览器和网络就能即开即用。
迁移到Figma的原因也不必多说,无非是:
我可以随手用Figma画出好看的样式,可以随手把海报、演员照片拖进软件里,还可以在不知道今天看点什么的时候用一个填充电影海报的插件随机一张,让它替我选择看什么电影,我还可以没有负担地为喜欢看的影视剧做特别的样式,这都不是Notion能够满足的。
当然,「能用」只是最基本的要求。PowerPoint在满足图片编辑排版的基础功能之余,还提供了一系列非常棒的功能,比如说:
理论上讲这么多,下面我用几个简单例子来说说如何用PowerPoint来做配图。
第一个例子,我想要裁剪一张手机屏幕截图,然后加个阴影,让它显得更立体一点。首先新建一个PPT文档,建一个空白页面,直接将待处理的手机截图拖入其中。然后点击图片格式>裁剪,满意后提交更改。之后点击图片格式>图片样式>矩形阴影,阴影就立马加好了。
导出也很简单,要是只想要这个截图的话,可以在图片上右键>另存为图片;要是带上背景,则可以点击另存为>格式选择为PNG>仅当前幻灯片。PPT给出的图片样式不少都挺有意思的:
我们同样先新建一个空白页面,导入录制好的视频和手机框架图,调整位置和大小让它们重合。这里有一个小技巧,当处理很多图片,尤其是这种堆叠的对象时,「选择窗格」很有用。它可以通过图片格式>选择窗格调出,近似于图层视图。从「选择窗格」选中视频,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在PowerPoint中通过播放>剪裁视频控制播放的时长。
之后只要设置「开始」一栏值为「自动」,就可以直接用文件>导出>创建动图GIF将修改好的视频导出为动图了。
同样的道理,PowerPoint的各种动画都能被设置为自动播放后导出为动图。
以我写过的这样一句话为例,我们要为此配一个简单的图片。
文件是数据对象和文件路径的链接,符号链接则是将自己链接到一个目标文件或目录的路径上。
这三个图标是配图的主体。参照示例一为图标加一些阴影效果,配上文字和代表「连接」含义的箭头,一个简约的配图就做好了。
用PowerPoint做配图的效率和方便程度可能无法和更现代、扩展更丰富的Figma等设计工具相提并论,但考虑到它极低的上手难度,也不失为一个拿来就用的好选择。
吸取教训之后,我尝试使用Excel记录重要信息,但Excel输入和浏览都比较麻烦,条目之间相互独立无法关联。我还考虑过用数据库工具Access,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跨平台访问手段。
某一天,用着Obsidian的[[,看到弹出的标题选择界面,突然想到能不能借助双链间接地建立一个由Markdown文本组成的互联网帐号数据库?文本格式全平台都能预览,双链又非常方便,或许是个不错的点子。
通过Wiki链接,所有实名制的帐号将直接链接到此条目,不需要实名的条目会通过联系方式等途径间接链接到此条目。如果必要,可以为某联系方式创建条目:
以互联网服务商为文件名的普通条目也会包括三个部分:注册信息、链接、备注。我的腾讯云条目是这样:
当所有的互联网帐号都按此方式记录后,一个输入和检索都非常方便的本地伪数据库就建立完成了。
得益于Obsidian非常强大的检索功能,想要打开某条目,只要按下快捷键输入关键词即可。而模板的存在也让插入固定的内容变得简单。
双链在这样一个笔记库有两个作用:其一,它让键入联系方式等关键词变得轻而易举。如下图所示,只要输入[[,在弹出的选择栏中选中条目按Enter即可。
由于互联网帐号还常常和一些App绑定,我的「伪数据库」还包括了安装的App,也是使用相同的方式记录。得益于文本文件的通用性,将这个笔记库使用同步工具同步,就能在任何地方查看编辑这些互联网帐号数据了。
使用坚果云来实现游戏云同步,是指使用坚果云对多台电脑上同一个单机游戏的存档文件进行自动同步,从而达到在「电脑A上保存退出游戏,在电脑B上继续游戏进度」的效果。这算是一个剑走偏锋的玩法,其操作十分简单,体验也十分顺畅和自然。
我想先跟大家聊一下「用坚果云实现游戏云同步」这个话题里的两个关键点:
目前,Steam的「Steam云」和Epic的「云存储」都提供了游戏存档云同步功能,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游戏都可以享受到丝滑云同步体验的:
对于这些游戏,平台所提供的云同步功能是指望不上了,所以我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己来搭建游戏云同步。
目前,提供文件云同步服务的云存储公司不止坚果云一家,百度云盘、腾讯微云等产品都有类似的文件云同步功能。但是体验了一圈下来,只有使用坚果云可以搭建起令人满意的游戏云同步功能。
先说百度云盘,它所提供的文件同步功能称为「网盘工作空间」。它只能设置一个同步目录,并且限定了目录中最后一层目录的名称,就像这样:D:\Games\GameName\BaiduNetdiskWorkspace。也就是说,我们的文件最后都必须放到\BaiduNetdiskWorkspace\这个文件夹里才能同步。这显然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因为我们的游戏存档文件是散落在各自路径下的。
另外顺便一说,新入场的阿里云盘目前还不提供文件同步功能。
最后是坚果云,它可以自定义任意数量的同步目录;对免费用户也不限制同步速度(但限制流量);它也足够轻量,设置成开机自动启动后,可以无感地完成存档文件同步,可谓是一款理想的同步服务产品。
Steam平台上的《饥荒联机版》不支持「Steam云」服务,我们可以在Steam游戏库中查看《饥荒联机版》的属性,在「通用」菜单中是没有「将xxx的游戏存档保存于Steam云」选项的。
那么,我们首先在电脑A找到《饥荒联机版》的存档目录:C:\Users\userName\Documents\Klei\DoNotStarveTogether\188674497,这里面保存了游戏的地图和存档信息。我们在其右键菜单选择「坚果云>同步该文件夹」:
此时坚果云会弹出「同步文件夹」的确认窗口:
点击「完成」,坚果云就会开始将目录里的文件同步到云端。同步完成后,目录图标左下角会变成绿色对勾:
现在我们可以将电脑A关机,打开电脑B并启动坚果云。此时,坚果云弹窗「您有新的同步文件夹」:
我们点击「同步到本地」,在下一个页面中点击「浏览」设置同步到电脑B的目录,来将同步文件夹放置到《饥荒联机版》的存档目录中:
这里需要注意坚果云的同步逻辑,游戏的存档目录是:C:\Users\userName\Documents\Klei\DoNotStarveTogether\188674497
但由于我们要设置的是\188674497\这个文件夹的放置目录,因此我们选择的目录到.\DoNotStarveTogether\即可。设置完成后点击「确认」,坚果云开始将文件夹的所有文件同步到电脑B中。等待同步完成后,我们开启游戏,游戏会去读取我们从电脑A同步过来的存档文件,我们就可以在电脑B上继续游戏进度了。
我们在电脑B上结束并退出游戏后,坚果云会自动将同步文件夹中内容有改动的文件进行同步到电脑A,我们基于坚果云的游戏同步就完成啦。
当使用这个方法同步了多个游戏的存档文件夹时,我们可以在坚果云客户端中进入该文件夹的「基本信息」来修改同步文件夹的名称以加区分,在云端修改文件夹名字只相当于备注,不会影响到两台电脑上的本地路径,这点十分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