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机理论文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输机理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键词:蓝光盘密集波分复用

随着蓝光盘摄像机和录像机的出现,电视传媒行业从传统磁带记录走向了光盘记录。虽然这是光技术在广电领域应用的一小步,却是广电科技与时俱进的一大步。

以下我们分别对光存储和光传输方面做以详细阐述。

一光存储

1、蓝光盘技术

蓝光盘技术属于相变光盘(PhaseChangeDisk)技术,它与传统光盘记录不同,传统光盘的记录和读出原理是利用磁技术和光技术相结合来记录和读出信息,而相变光盘的记录和读出原理只是用光技术来记录和读出信息。相变光盘利用激光使记录介质在结晶态和非结晶态之间的可逆相变结构来实现信息的记录和擦除。在写操作时,聚焦激光束加热记录介质的目的是改变相变记录介质晶体状态,用结晶状态和非结晶状态来区分0和1;读操作时,利用结晶状态和非结晶状态具有不同反射率这个特性来检测0和1信号。

实际的蓝光盘应用蓝紫色激光技术,能在直径12公分的盘片上,储存两小时的高清晰度视音频信号,在2002年2月的初期版本中,透过使用405nm的蓝紫色电射半导体,NA(数值孔径)值为0.85的读取头、以及0.1mm的光学透射保护层架构,蓝光盘可以将12公分的单面光盘片资料储存容量提升到27GB。它可以记录两小时的高清晰度视音频信号,以及超过13小时的标准电视信号。

在资料转换率方面,蓝光盘可以将高清晰度的电视节目,以36Mbps的速度从摄像机转换到播放媒体上,并能维持节目品质。另外,它还具有任意影像捕捉,以及重覆播放等功能。

在兼容性方面,由于蓝光盘采用MPEG2码流压缩技术,因此它同时适用于数字广播系统,可执行电视台多种视频记录与播放。

2、高密度光存储技术的发展趋势

(1)采用近场光学原理设计超分辨率的光学系统,使数值孔径超过1.0,相当于探测器进入介质的辐射场,从而能够得到超精细结构信息,突破衍射极限,获得更高的分辨率,可使经典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提高两个数量级,面密度提高4个数量级。

(2)以光量子效应代替目前的光热效应实现数据的写入与读出,从原理上将存储密度提高到分子量级甚至原子量级,而且由于量子效应没有热学过程,其反应速度可达到皮秒量级(1O-12秒),另外,由于记录介质的反应与其吸收的光子数有关,可以使记录方式从目前的二存储变成多值存储,使存储容量提高许多倍。

(3)三维多重体全息存储,利用某些光学晶体的光折变效应记录全息图形图像,包括二值的或有灰阶的图像信息,由于全息图像对空间位置的敏感性,这种方法可以得到极高的存储容量,并基于光栅空间相位的变化,三维多重体全息存储器还有可能进行选择性擦除及重写。

(4)利用当代物理学的其它成就,包括光子回波时域相干光子存储原理、光子俘获存储原理、共振荧光、超荧光和光学双稳态效应、光子诱发光致变色的光化学效应、双光子三维体相光致变色效应,以及借助许多新的工具和技术,诸如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力显微镜(AFM)、光学集成技术及微光纤阵列技术等,提高存储密度和构成多层、多重、多灰阶、高速、并行读写海量存储系统。

3、新型光盘技术的应用

大量的信息要求有大容量的存储设备,光存储驱动器和几种光储存媒体均将呈现出足够快的增长趋向。光存储市场的发展,将改变声音图象及其它数据的存储方式及传播方式。光存储产品可以利用自动换盘系统,组成光盘库、光盘塔、光盘阵列,实现提高整个系统的容量、数据传输率及多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如果将光盘库、光盘塔及光盘阵列与自动换盘系统有机结合,可以大大提高系统容量、数据传输率和显著改善存储数据的可靠性。

让我们再来看看光传输,现在各省市有线电视台网络中在主干线多使用光缆传输信号,在电视台内部的新闻网或制作网也使用光纤代替电缆传送素材文件。众所周知,光纤传输比传统电缆传输有频带宽、容量大、损耗低、保真度高、抗干扰等优点。而随着光电子器件的持续发展,光纤工艺的提高,以及光纤技术和IT技术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光传输技术有了相当大的发展,这对电视台通信架构的改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以下是对满足电视台需求的光传输技术的具体阐述。

1、光纤技术的介绍

(1)单波长技术

对于业务量和距离长度要求不大时,普通的单波长技术就已能满足需求。几年前单波光纤的数据传输就已能达到10Gbps。目前在单波长上进行数据传输已经能够做到40G的带宽,虽然这已经是单波长所能够传输的极限,并且实用的传输容量也没有这么大,但相对电视台内部网近距离的视音频传输要求已经够用。

单波技术基于电时分复用(ETDM)技术,但由于微电子技术和光纤色散的限制,微电子技术难以支持电时分复用有新的突破。光纤上的色散是10Gbps及其以上速率系统传输距离的主要制约因素,且随着比特率越高而影响越大。

(2)密集波分复用

对于传输量更大,传输距离更远的要求,仅靠提高单信道系统的速率已没有空间,另一种途径就是使用复用技术。光复用的方式有很多种,目前比较成熟并已进入大规模商用阶段的是光波分复用,尤其是DWDM--密集波分复用。(DWDM:DenseWavelengthDivisionMultiplexing)

DWDM技术简单地说是在一根光纤上接入不同波长的光信号,使传输容量比单波长传输容量增加几倍甚至上百倍。提到DWDM,不能不提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EDFA的出现使得DWDM得以实用。EDFA是一种全光放大器,它的使用取代了原来光-电-光的中继再生方式,突破了光电、电光转换的速度瓶颈,使长距离、大容量、高速率的光纤通信成为可能,是DWDM系统及未来高速系统、全光网络不可缺少的重要器件。EDFA工作窗口在1530-1565nm,对波分复用中的每个波长补充功率,并经过若干个EDFA再用再生器来消除色散的影响。

使用DWDM,可以大大提高光缆传输容量,节省光纤,降低传输成本。DWDM目前可商用的水平,我国的传输容量为80Gbps,国外如朗讯公司的传输容量为400Gbps,实验室的水平则已超过Tbps。

(3)新型G.655光纤

(4)全波光纤

使用全波光纤,增加传输频带。在未来的电视台光纤网中,除了传输多路的视音频数据以外,还会传输大量的管理数据。充分地拓展可用频带已成为关键。而在光纤的另一个低损窗口1.31um,虽然石英光纤在此波段时的色度色散为零,但由于1385nm附近存在着一个OH-离子吸收峰,对光纤传输能产生较大的衰减。而由此诞生的全波光纤采用了一种全新的生产工艺,几乎可以完全消除由OH-峰引起的负面影响,并且使用与普通的G.652匹配包层光纤一样的标准。

由于开放了这一低损窗口,全波光纤的可用波长范围增加了100nm,使光纤的全部可用波长范围由大约200nm增加到300nm,可复用的波长数大大增加,而且在上述波长范围内,光纤的色散仅为1550nm波长区的一半,因而,容易实现高比特率长距离传输。同时,由于波长范围大大扩展,一方面可以将不同的波长分配不同的数据流,从而改进网络管理;另一方面,允许使用波长间隔较宽、波长精度和稳定度要求较低的光源、合波器、分波器和其它元件,使元器件的成本大幅度下降,从而降低整个系统的成本。

此外掺镨光纤放大器(PDFA)的研制成功也解决了1310nm波长光的中继问题。掺镨光纤放大器工作在1300nm波长窗口,以掺镨光纤作为增益介质。在实用过程中,可分别使用PDFA和EDFA对1310nm和1550nm波长的光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和补偿衰耗。

无论是工作在1550nm的G.655光纤,还是使用1310nm的全波光纤,最新的光纤技术带来的是更高的传输速度和更大的传输容量,这为电视台使用光纤传输多种数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突破了传输瓶颈,在传输视音频信号的同时还可传输大量的管理信息,包括文件的元数据以及其他SNMP数据流。这也为建立基于IP的视频管理网络铺平了道路。

2、因特网技术和光纤技术的结合

随着因特网技术的快速发展,ATM、SDH、IP等技术不断融入到光成域网的建设中。目前代表发展方向的是IPoverWDM技术,其中比较成熟的解决方案是GEOverDWDM(GE:千兆以太网)。GEOverDWDM对于有线电视网络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实现在原有光纤网络基础上平滑、连续性的网络升级,同时可以和原有的10Mb/s、100Mb/s以太网无缝连接,能降低系统的成本和复杂性,保护广电系统的投资。

IPoverDWDM通俗的说法就是让IP数据包直接在光路上传送,减少网络层之间的冗余部分,能够省去网络运营商的成本,同时也降低用户使用通信业务的费用。GEoverDWDM是IPoverDWDM的一种廉价方式,适用于广电系统城域IP骨干网的建设。

千兆以太网(GE)技术是目前技术成熟的最快速以太网技术,它可以提供1Gbps的带宽,由于采用和传统10Mb/s、100Mb/s以太网同样的帧格式和帧长,因此GE可以在原有低速以太网基础上实现平滑过渡。目前GEOverDWDM使用光放大器后的传输距离已可达到640公里。在现有的有线电视网络基础上,使用千兆以太网技术,具有一定的现实经济意义。可以预见,GEOverDWDM技术将成为广电网络中城域网的理想方案。

随着各种光传输技术不断地投入使用,整个电视台的网络架构将会发生巨大改变,而全光网和光接入网的建设和发展,使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

三光应用

由以上光记录和光传输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光技术已经逐渐渗透至专业视频领域。以下为笔者设想的以光技术为基础构建的新型电视台IT制作网。相对于传统电视台制作网它将具备以下特性:

1.首先是高效的资源共享能力。可以实现快速的数据存取、迁徙及交换。

3.具有智能化的网络监控管理功能。

4.整个网络具备可扩展性,强容错性,高兼容性以及与其他网络的互换性。

以上设想的网络比较现今的网络,由于光技术的使用,可以突显出高速共享的精神,达到用户所见所得的需求。真正实现网络化、数字化的实时的信息交换。

带传动是机械设备中应用较多的传动装置之一,主要有主动轮、从动轮和传动带组成。工作时靠带与带轮间的摩擦或啮合实现主、从动轮间运动和动力的传递。

带传动具有结构简单、传动平稳、价格低廉、缓冲吸振及过载打滑以保护其他零件的优点。

1.2圆锥-圆柱齿轮传动减速器

YK系列圆锥-圆柱齿轮传动减速器适用的工作条件:环境温度为-40~40度;输入轴转速不得大于1500r/min,齿轮啮合线速度不大于25m/s,电机启动转矩为减速器额定转矩的两倍。YK系列的特点:采用一级圆弧锥齿轮和一、二、三级圆柱齿轮组合,把锥齿轮作为高速级(四级减速器时作为第二级),以减小锥齿轮的尺寸;齿轮均采用优质合金钢渗碳淬火、精加工而成,圆柱齿轮精度达到GB/T10095中的6级,圆锥齿轮精度达到GB/T11365中的7级;

减速器的选用原则:(1)按机械强度确定减速器的规格。减速器的额定功率P1N是按载荷平稳、每天工作小于等于10h、每小时启动5次、允许启动转矩为工作转矩的两倍、单向运转、单对齿轮的接触强度安全系数为1、失效概率小于等于1%等条件算确定.当载荷性质不同,每天工作小时数不同时,应根据工作机载荷分类按各种系数进行修正.减速器双向运转时,需视情况将P1N乘上0.7~1.0的系数,当反向载荷大、换向频繁、选用的可靠度KR较低时取小值,反之取大值。功率按下式计算:P2m=P2*KA*KS*KR,其中P2为工作功率;KA为使用系数;KS为启动系数;KR为可靠系数。(2)热功率效核.减速器的许用热功率PG适用于环境温度20℃,每小时100%连续运转和功率利用律(指P2/P1N×100%)为100%的情况,不符合上述情况时,应进行修正。(3)校核轴伸部位承受的径向载荷。

2结构设计

2.1V带传动

2.2减速器内部的传动零件

减速器外部传动件设计完成后,可进行减速器内部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1)齿轮材料的选择应与齿坯尺寸及齿坯的制造方法协调。如齿坯直径较大需用铸造毛坯时,应选铸刚或铸铁材料。各级大、小齿轮应该可能减少材料品种。

2)蜗轮材料的选者与相对滑动速度有关。因此,设计时可按初估的滑速度选择材料。在传动尺寸确定后,校核起滑动速度是否在初估值的范围内,检查所选材料是否合适。

3)传动件的尺寸和参数取值要正确、合理。齿轮和蜗轮的模数必须符合标准。圆柱齿轮和蜗杆传动的中心距应尽量圆整。对斜齿轮圆柱齿轮传动还可通过改变螺旋角的大小来进行调整。

根据设计计算结果,将传动零件的有关数据和尺寸整理列表,并画出其结构简图,以备在装配图设计和轴、轴承、键联结等校核计算时应用。

联轴器的选择

减速器的类型应该根据工作要求选定。联接电动机轴与减速器,由于轴的转速高,一般应选用具有缓冲、吸振作用的弹性联轴器,例如弹性套柱销联轴器、弹性柱销联轴器。减速器低速轴(输出轴)与工作机轴联接用的连周期,由于轴的转速较低,传递的转距较大,又因为减速器轴与工作机轴之间往往有较大的轴线偏移,因此常选用刚性可以移动联轴器,例如滚子链联轴器、齿式联轴器。

联轴器型号按计算转距进行选择。所选定的联轴器,起轴孔直径的范围应与被联接两轴的直径相适应。应注意减速器高速轴外伸段轴径与电动机的轴径不得相差很大,否则难以选择合适的联轴器。

目录

一绪论………………………………………………………………………1

二结构设计

三设计计算过程及说明……………………………………………………….3

1选择电动机..............................................................................................….3

2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及其分配.......................................….............................3

3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装置参数..................................…........................3

4带传动设计.......................................................…..........................................4

5齿轮传动设计.....................................................…........................................5

6轴的设计........................................................................................…...........11

7轴承的选择..............................................................................................…22

8键的选择.....................................................….........................................…22

9减速机箱体的设计...............................................…......................................23

10减速器附件设计.....................................................................................….2311密封与.......................................................…........................................24

1陶瓷造物伊始,在不自觉的状态中,古人便无意识地引入了数字因素,并发挥了它的积极作用。

制陶出现以前,古人利用单纯一种物质造物以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例如,木器、石器及其他植物的造物等。制陶活动伊始,便利用钻土、水及火等进行造物活动。人类逐渐突破了简单的孤立的“一”,由“一”逐渐推进“二”、“三”物,乃至“万”物。

2随着陶瓷生产的发展,陶瓷生产中对于数量变化的这种无意识状态逐渐转化成有意为之的状态。

在陶瓷生产过程中,材料逐渐丰富的同时,烧成温度也逐渐提高,从露天烧成到封窑烧成,再到横穴窑、竖穴窑,直至龙窑的出现,窑炉在结构、大小上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窑温,为陶瓷制品的烧成做技术的准备。与以前封窑相比,商周时期出现了由窑室、火膛、火门、窑算等“四”部分组成的窑炉,这种在数量上细化窑炉的做法,直接影响陶器的烧成,进而提高陶器的质量。古代陶工为了某种生产目的,总是在数量上或增加,或减少烧陶窑炉的尺寸,旨在达到预想的生产目的。为了增加烧成温度,陶工有意识地将“火膛加高可以多容纳采草以增加火力,而算孔虽有所减少,但算孔径加大了,可以使火膛的强大火力集中进入窑室,以提高陶器的烧成温度。”

3数量多寡的变化直接影响到陶瓷制作的质量,直接决定着陶瓷生产工艺的变革,甚至影响到生产总量。

战国、秦汉时期,烧制陶瓷的窑炉逐渐变化成“龙窑”,龙窑的显著特点是装烧量较大,产量高。另外,龙窑的较长、较大的窑室可以提供稳定的窑温,这是保证烧制产品质量的前提条件。

此外,人们有意识地细化生产的工艺流程,分为采矿、材料配制及制作、陶瓷产品成型、施釉与装饰、干燥及烧成等。实践表明,陶瓷生产工艺过程在数量上的划分及其有效衔接,直接影响到陶瓷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一般而言,工艺划分越细,陶瓷制品的产量和质量越有保障。由此可见,一方面,陶瓷数理因素受到陶瓷生产实践的制约;另一方面,陶瓷数理方法论又直接指导着陶瓷生产实践。生产环节的增多直接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反之成本相对降低。例如,在青花瓷制作中,坯体分水与绘制,既可以分成两个环节,又可以合并为一个环节,这种分合需要根据产量需要来决定,量大时可以一分为二,反之,便可以合二为一。

4数字体系贯穿于陶瓷生产全过程,使陶瓷生产、经营管理及产品销售和消费等得以更加理性地展开。

关键词多学科跨大学科平台研究生培养

在我国研究生规模化教育的背景下,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是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当今,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成为优势学科的发展点、新兴学科的生长点、重大创新的突破点,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的制高点。构建跨大学科的科研平台,探索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新模式成为解决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核心问题的重要途径。

1.跨大学科的科研平台构建的必要性

2.工理结合的光电科研大平台

光电科研大平台包括中央与地方共建光电器件及系统科研和能力提升平台、微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地共建光信息材料实验室、中地共建射频技术平台,其整体统一在光电信息感测与传输技术重庆市科委重点实验室下,是整合光电工程学院、数理学院等多个学院的科研能力,共同构成的覆盖光电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光电科研大平台,平台示意图如图1所示。平台支撑电子科学技术、光学工程、理论物理、生物医学工程等多学科的发展,并对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的形成有力辐射。大平台学科涉及面广,学科交叉明显,为跨学科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层次人才提供了支撑。

3.光电科研大平台的研究生培养方向与内容

本跨学科科研平台主要在光电感测材料、光电感测器件与技术、光电信息传输体制与系统三个方向进行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三个方向彼此关系密切,有机结合,支撑了电子科学技术、光学工程、理论物理、生物医学工程等多学科的发展和高层次人才培养。

①光电信息材料的理论与技术

光电信息理论与技术体系的形成是光电感测技术应用的重要支撑,是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关键。关于光电信息材料的理论与技术的研究近年来在国际国内都十分活跃。本研究方向以信息技术领域的新型功能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材料的计算机模拟、设计和仿真为主要研究方法,为新型光电信息材料,特别是新型光电传感材料的研发和改进提供理论指导,并在光电功能转化、光纤放大器、生物荧光探针等技术方面进行探索。本方向的研究能够有力支持理论物理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中物理电子学专业的研究生培养。

②光电感测技术与器件

本方向主要对光电感测机理与技术、光电感测器件的设计与工艺技术进行研发。在光电感测机理方面,在光电信息材料理论与技术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位移、振动、角速率、光谱、光热、气体痕量分析、生命体征信息等感测对象,对其感测机理进行探索,对惯性传感、光纤传感、温度传感、光敏传感、气敏传感以及MEMS传感等单元感测技术进行探讨,对感知器件及系统的设计提出新的方案。在光电感测器件的设计与工艺技术方面,根据光电器件的基础理论及关键工艺技术,结合感测信息对象的需求,开展MOEMS传感器、角速率传感器、振动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气敏传感器等器件及系统的设计与加工工艺技术研究,以此为基础,研究感测片上微系统、光电混合微系统集成等工艺,为光电信息的传输与系统设计提供依托。本方向是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方面。

③光电信息传输体制与系统

光电信息传输的目的是将光电器件感知检测到的信息传送至上层应用,是感知层与应用层之间的连接纽带,负责总体数据传输和数据控制,提供传输连接服务和数据传输服务。在研究方向一光电材料理论探索和研究方向二光电感测器件设计的支撑下,结合国内外的技术发展和技术趋势,本研究方向重点面向智慧医疗应用,主要攻克体征信号处理、信息传输体制与标准、微系统结构与应用集成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形成智慧医疗与健康信息服务领域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形成基于光电感测与传输的共性技术体系,为光电技术的工程化应用提供支撑。本方向是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通信与信息工程研究生培养重要依托。

4.基于跨学科科研大平台的研究生培养导师团队建设

学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长期坚持导师团队的管理方式。基于跨学科科研大平台的研究生培养首先必须构建具备多学科学术背景、学术经历和研究领域的教学科研团队。在光电大平台基础上,所涉学院密切合作,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合理的导师团队。团队拥有研究生导师30余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名,重庆市巴渝学者1名,拥有智慧医疗系统与核心技术重庆高校创新团队,同时集成电路设计团队获得中国侨界创新团队贡献奖。团队具有指导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理论物理、生物信息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多学科研究生的多年经验,为跨学科研究生师生团队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提供了人才保障。

5.人才培养成效

近5年来,本平台在其他高校挂靠招收博士研究生3人,授予博士学位人数2人。累计招收硕士研究生已达到600余人,授予硕士学位人数超过400人,有20余名硕士生获得重庆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在“挑战杯”等科技竞赛中上百人次获奖。同时,注重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健全了研究生培养保障体系和质量监控制度,保障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针对大学非计算机专业一年级学生开设,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术素养,为将来使用计算机解决各自的专业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1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1.1认识误区对教学的影响

首先,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长期以来主要讲授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基础知识。随着我国计算机教育在中小学的不断普及,计算机基本操作对大学生来说应该非常容易,因此,某些学校认为这门课可有可无。其次,很多人认为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学习只适用于计算机专业学生,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只需要学会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基础知识,能够使用计算机就可以了。

这些片面认识反映在教学方面就是各高校普遍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时压缩,甚至有些院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已经将大学计算机基础取消;反映在学生方面就是普遍轻视这门课程,认为该课程非常简单,甚至认为自己计算机操作什么都会,根本不用上这门课程。

1.2学生“差异性”对教学的影响

学生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对计算机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给教学的组织带来困难。若实施统一授课,将势必出现一部分同学“吃不饱”,而另一部分同学“吃不了”的现象。针对这一难题,教师要更好地组织教学,开展计算机基础分层次教学。

1.3教学内容与专业结合薄弱

目前,信息和计算机技术已广泛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为专业学科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然而,由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专业研究方法等存在巨大差异,因此,不同专业对学生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也存在着较大差异。虽然我们强调计算机基础理论对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对所有的专业采用完全相同的教学内容也是不可取的。

事实上,目前国内外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发展有两个趋势,一是计算机基础理论引入非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二是计算机基础教学要与专业课程内容相结合,这就要求非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既要强调计算机基础理论的重要性,又要注意不同专业对计算机技术需求的差异性,应该结合专业,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然而,目前大多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都采用所有专业学的方式,重点强调计算机基础理论的掌握,与学生的专业结合较少,这导致学生抱怨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抽象,难以理解,学了也与专业学习和工作没有关系。

1.4学生学习积极性低

1.5教师教育经历和考核机制对教学的影响

目前,大学中的教师大多没有受到过专业的教育理论培养,没有认真系统地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师应必备的知识,所以大多存在教学艺术和技巧不够深厚的缺陷,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进策略

2.1强调计算机基础理论的意义,克服片面认识的影响

2.2开展“分层次分类”教学,克服“差异性”影响,紧密结合专业组织教学

首先要了解大一新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学校应对刚刚入学的新生进行一次摸底考试,考试采用上机形式,内容应包括计算机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并最终根据学生计算机知识掌握的程度,将学生分为两个层次,分别开设普通班和提高班,不同的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

对于普通班的学生,要加强对他们的学习指导,教学主要目的是帮助他们尽快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掌握Word、Excel、PPT等基本软件应用。

2.3从多方面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从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人手,针对学生普遍认为的教学内容抽象难懂的问题,学校应立足于学生实际水平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以“广度优先”为原则,降低对一年级学生而言层次过深、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的学习要求,避免学生因为听不懂而导致学习积极性降低。比如在计算机网络部分的教学中,内容设置以基本概念的掌握为主,主要内容包括常见网络传输介质、IP地址、常用网络交换设备、常用网络接入方式和常见网络应用,如www、FTP、Email等,避免对TCP/IP协议、子网分配、网关配置等较难理解的内容的深入讲解。

2.4加强教师自身理论素养的提高,发扬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为了提高教师教育理论素养不足的缺陷,学校要组织教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师必须具备的基础教育理论的培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训,积极参加高教社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计划等培训活动;积极参加计算机基础教指委组织的教学交流论坛,开展对外教学交流,在校内开展集中备课,相互听课等,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水平。

3结语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在强调计算机基础理论的同时和专业相结合,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程的教学组织、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式方法如何改进等方面仍值得进一步探讨,这些工作有待教育工作者的继续努力。

关键词:光栅;光纤通信;写入方法;传感器

0引言

当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信息化需要,通信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以高速率、超宽带,远距离、大容量、不受电磁干扰为显著特征的光纤通信技术的进步尤为突出。而光纤光栅是指通过光纤的光敏性,采取驻波法等,用不同波长的光源照射掺锗、硼的光纤,或用物理化学方法使光纤的反射和折射发生永改变而形成的特殊光纤。光纤光栅在光纤通信和光纤传感器、光计算、光信息处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极大的推动了全光网络和数字神经系统的建立和发展。光纤光栅又分短周期光纤光栅和长周期光纤光栅。本文主要介绍长周期光纤光栅的机理和写入方法及其应用。

1长周期光纤光栅的机理及研究

光纤具有光敏性,光敏性是指当光纤纤芯受到特定波长和高于一定强度的激光照射时,折射率会发生永久性变化。光纤的光敏性主要取决于纤芯的制作材料及照射激光的波长和强度。显然,利用光敏性可以改变光波导结构的折射率,这一特点可以用来制作无源光器件。光纤光栅就是其重要的应用。

长周期光纤光栅是指周期为几十到几百微米的能够实现同向模式间耦合的光纤光栅。长周期光栅的特点是同向传输的纤芯模和高层模之间的耦合,无反向反射,属于透射型带阻滤波器。所以,长周期光纤光栅常常也称为透射光栅。

1996年AT&T贝尔实验室的A.M.Vengsarkar等人用紫外光通过振幅掩模板照射氢载硅、锗光纤获得成功,从而诞生了长周期光栅光纤。

2长周期光纤光栅的写入方法

长周期光纤光栅写入方法很多,主要有:紫外光法,电弧放电法,离子束入射法,CO2激光法,腐蚀刻槽法,机械微弯变形法等。其各有优缺点。下面仅以主要的几种方法说明写入的原理和过程。

2.1紫外光写入法

这种写入方法的原理是:用紫外光通过振动模板曝光氢载掺锗光纤,使得掺锗光纤的光敏性引起纤芯折射率的周期性调制,如图1所示。

图1倾斜振幅掩模板写入不同周期的长周期光纤光栅

通过改变掩模板缝隙的周期,还可以写入不同谐振波长的长周期光纤光栅,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图1中,通过改变模板与光纤之间的夹角f,就可改变光栅周期fb。

此种方法的缺点是热稳定性较差。常可用退火法来提高光栅的热稳定性。

2.2腐蚀刻槽法

腐蚀刻槽法是直接利用氢氟酸周期性腐光纤形成周期性的环槽结构,从而形成长周期光纤光栅。如图2所示。

图2腐蚀刻槽法写入的长周期光纤光栅示意图

此种方法形成的光纤光栅其折射率变化不仅发生在纤芯,而且在包层也起了很大改变。同时,由于光纤内部腐蚀部分和未腐蚀部分的直径不同,在对光栅施加一定压力后将引起折射率的变化,由此,此种长周期光纤光栅可以应用在应力、弯曲、扭曲、温度等传感器中。

2.3离子束入射法

离子束入射法是用氢(H+)或氦(He+)离子束沿轴向周期性入射到光纤表面并注入到包层和纤芯,使其折射率发生周期性改变,形成长周期光纤光栅。其写入方法如图3所示。

图3离子束入射法写入长周期光纤光栅的示意

该光纤光栅的优点:室温下,常规光纤可形成长周期光纤光栅;通过调节入射粒子束的剂量来实现对光纤折射率调制大小的控制;高温稳定性好,适应高温环境下工作。

3长周期光纤光栅在实际中的应用

LPFG的周期相对较长,满足相位匹配条件的是同向传输的纤芯模和包层模。这就导致了LPFG的谐振波表和幅值对外界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具有更好的温度、应变、弯曲,扭曲、横向负载、浓度和折射率灵敏度;另一方面,LPFG的滤波等特性在光纤通信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价值。下面给出目前LPFG在传感器和通信领域的最新的应用成果。

3.1温度、应变同时测量传感器

温度、应变同时测量是实际工程测量应用中的交叉测量问题。LPFG的谐振波长与应变和温度都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实际测量时由LPFG和光纤布拉格光栅级联组合而成,实现温度和应变的同时测量。精度能够分别达到±9με和±1.5℃。

3.2高温测量传感器

电弧的放电写入的长周期光纤光栅在30――200℃范围内的温度实验表明:在800――900℃范围内,温度灵敏度有一段平坦区。因此,工程上可以用于此温度下的线性温度测量。CO2激光写入法与电弧放电法写入光纤光栅其形成机理本质是一致的。所以都具有高温稳定性。试验还表明:在同一温度范围内,纤芯基模与高阶包层模耦合的谐振波长的温度灵敏度高于纤芯基模与低阶包层模耦合的谐振波长的温度灵敏度,这与理论分析也十分吻合。

3.3弯曲传感器

3.4增益均衡器

3.5光纤耦合器

LPFG常常可用作光纤通信中的光纤耦合器。LPFG耦合是属于模式耦合,光信号通过纤芯导模耦合到纤芯,这就使得LPFG光纤耦合器具有工作距离短,横向容差较小等特点。根据LPFG耦合器的工作原理,光源LD发出的光一部分耦合到纤芯中,另一部分经半球形透镜耦合到包层中并激发出多种包层模,耦合到包层中的光在包层中会激发出许多包层模,其中与LPFG谐振波长匹配的包模将耦合回到纤芯中形成导模。耦合距离及横向容错性与光纤纤芯半径和包层半径有关,也与包层折射率和入射角有联系。而光纤耦合器的耦合效率与工作距离、半球形透镜的半径、LPFG损耗峰的幅值、横向偏移、光源中心波长与LPFG谐振波长的差异、透镜与LPFG之间的距离等因素有关。

3.6梳状滤波器

光滤波器是光纤通信中的主要器件之一,其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光信号的传输。特别是在DMDW系统中,光虑波器是至关重要的部件。光纤梳状虑波器通常由若干个LPFG等间隔级联组成。一般而言,级联光栅越多,其透射干涉条纹的精细度越高,即干涉峰带宽越窄。当级联LPFG用于多通道梳状虑波器时,主干涉峰之间的小峰会给滤波效率带来不利影响。这种不利影响通常也可以通过多级级联的方法来克服。实验表明,级联光栅的间距越大,LPFG透射谱主干涉峰的个数就越多,即主干涉峰之间的间距就越窄。因此,级联LPFG构成的梳状滤波器的通道间隔可以通过改变级联光栅之间的间距来调节。研究结果表明:多个LPFG级联构成的梳状滤波器具有全兼容于光纤,制备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在光纤通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多媒体传输的需要,在传输距离和带宽上,光纤通信日益显示出其无可比拟的优势。全光网络离我们越来越近;在传感器应用方面,光纤也在集成化和交叉测量上具备独特的优势。因此,研究和应用光纤光栅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何瑾琳等.相移长周期光纤光栅的光谱特性及其在光分插复用器件中的应用[J].光学学报,2000,20(8):1106-1111.

[2]刘云启.布样格光栅与长周期光纤光栅及传感器特性研究[D].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chapter6:89-113.

[3]ErdoganT,SipeJE.tiltedfibergratings.J.Opt.Soc.Am,A,1996,13(2):296~313.

关键词:光栅;光纤通信;写入方法;传感器

0引言

当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信息化需要,通信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以高速率、超宽带,远距离、大容量、不受电磁干扰为显著特征的光纤通信技术的进步尤为突出。而光纤光栅是指通过光纤的光敏性,采取驻波法等,用不同波长的光源照射掺锗、硼的光纤,或用物理化学方法使光纤的反射和折射发生永改变而形成的特殊光纤。光纤光栅在光纤通信和光纤传感器、光计算、光信息处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极大的推动了全光网络和数字神经系统的建立和发展。光纤光栅又分短周期光纤光栅和长周期光纤光栅。本文主要介绍长周期光纤光栅的机理和写入方法及其应用。

1长周期光纤光栅的机理及研究

光纤具有光敏性,光敏性是指当光纤纤芯受到特定波长和高于一定强度的激光照射时,折射率会发生永久性变化。光纤的光敏性主要取决于纤芯的制作材料及照射激光的波长和强度。显然,利用光敏性可以改变光波导结构的折射率,这一特点可以用来制作无源光器件。光纤光栅就是其重要的应用。

长周期光纤光栅是指周期为几十到几百微米的能够实现同向模式间耦合的光纤光栅。长周期光栅的特点是同向传输的纤芯模和高层模之间的耦合,无反向反射,属于透射型带阻滤波器。所以,长周期光纤光栅常常也称为透射光栅。

1996年AT&T贝尔实验室的A.M.Vengsarkar等人用紫外光通过振幅掩模板照射氢载硅、锗光纤获得成功,从而诞生了长周期光栅光纤。

2长周期光纤光栅的写入方法

长周期光纤光栅写入方法很多,主要有:紫外光法,电弧放电法,离子束入射法,CO2激光法,腐蚀刻槽法,机械微弯变形法等。其各有优缺点。下面仅以主要的几种方法说明写入的原理和过程。

2.1紫外光写入法

这种写入方法的原理是:用紫外光通过振动模板曝光氢载掺锗光纤,使得掺锗光纤的光敏性引起纤芯折射率的周期性调制,如图1所示。

通过改变掩模板缝隙的周期,还可以写入不同谐振波长的长周期光纤光栅,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图1中,通过改变模板与光纤之间的夹角f,就可改变光栅周期fb。

此种方法的缺点是热稳定性较差。常可用退火法来提高光栅的热稳定性。

2.2腐蚀刻槽法

腐蚀刻槽法是直接利用氢氟酸周期性腐光纤形成周期性的环槽结构,从而形成长周期光纤光栅。如图2所示。

此种方法形成的光纤光栅其折射率变化不仅发生在纤芯,而且在包层也起了很大改变。同时,由于光纤内部腐蚀部分和未腐蚀部分的直径不同,在对光栅施加一定压力后将引起折射率的变化,由此,此种长周期光纤光栅可以应用在应力、弯曲、扭曲、温度等传感器中。

2.3离子束入射法

离子束入射法是用氢(H+)或氦(He+)离子束沿轴向周期性入射到光纤表面并注入到包层和纤芯,使其折射率发生周期性改变,形成长周期光纤光栅。其写入方法如图3所示。

该光纤光栅的优点:室温下,常规光纤可形成长周期光纤光栅;通过调节入射粒子束的剂量来实现对光纤折射率调制大小的控制;高温稳定性好,适应高温环境下工作。

3长周期光纤光栅在实际中的应用

LPFG的周期相对较长,满足相位匹配条件的是同向传输的纤芯模和包层模。这就导致了LPFG的谐振波表和幅值对外界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具有更好的温度、应变、弯曲,扭曲、横向负载、浓度和折射率灵敏度;另一方面,LPFG的滤波等特性在光纤通信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价值。下面给出目前LPFG在传感器和通信领域的最新的应用成果。3.1温度、应变同时测量传感器

温度、应变同时测量是实际工程测量应用中的交叉测量问题。LPFG的谐振波长与应变和温度都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实际测量时由LPFG和光纤布拉格光栅级联组合而成,实现温度和应变的同时测量。精度能够分别达到±9με和±1.5℃。

3.2高温测量传感器

电弧的放电写入的长周期光纤光栅在30——200℃范围内的温度实验表明:在800——900℃范围内,温度灵敏度有一段平坦区。因此,工程上可以用于此温度下的线性温度测量。CO2激光写入法与电弧放电法写入光纤光栅其形成机理本质是一致的。所以都具有高温稳定性。试验还表明:在同一温度范围内,纤芯基模与高阶包层模耦合的谐振波长的温度灵敏度高于纤芯基模与低阶包层模耦合的谐振波长的温度灵敏度,这与理论分析也十分吻合。

3.3弯曲传感器

3.4增益均衡器

3.5光纤耦合器

LPFG常常可用作光纤通信中的光纤耦合器。LPFG耦合是属于模式耦合,光信号通过纤芯导模耦合到纤芯,这就使得LPFG光纤耦合器具有工作距离短,横向容差较小等特点。根据LPFG耦合器的工作原理,光源LD发出的光一部分耦合到纤芯中,另一部分经半球形透镜耦合到包层中并激发出多种包层模,耦合到包层中的光在包层中会激发出许多包层模,其中与LPFG谐振波长匹配的包模将耦合回到纤芯中形成导模。耦合距离及横向容错性与光纤纤芯半径和包层半径有关,也与包层折射率和入射角有联系。而光纤耦合器的耦合效率与工作距离、半球形透镜的半径、LPFG损耗峰的幅值、横向偏移、光源中心波长与LPFG谐振波长的差异、透镜与LPFG之间的距离等因素有关。

3.6梳状滤波器

光滤波器是光纤通信中的主要器件之一,其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光信号的传输。特别是在DMDW系统中,光虑波器是至关重要的部件。光纤梳状虑波器通常由若干个LPFG等间隔级联组成。一般而言,级联光栅越多,其透射干涉条纹的精细度越高,即干涉峰带宽越窄。当级联LPFG用于多通道梳状虑波器时,主干涉峰之间的小峰会给滤波效率带来不利影响。这种不利影响通常也可以通过多级级联的方法来克服。实验表明,级联光栅的间距越大,LPFG透射谱主干涉峰的个数就越多,即主干涉峰之间的间距就越窄。因此,级联LPFG构成的梳状滤波器的通道间隔可以通过改变级联光栅之间的间距来调节。研究结果表明:多个LPFG级联构成的梳状滤波器具有全兼容于光纤,制备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在光纤通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多媒体传输的需要,在传输距离和带宽上,光纤通信日益显示出其无可比拟的优势。全光网络离我们越来越近;在传感器应用方面,光纤也在集成化和交叉测量上具备独特的优势。因此,研究和应用光纤光栅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何瑾琳等.相移长周期光纤光栅的光谱特性及其在光分插复用器件中的应用[J].光学学报,2000,20(8):1106-1111.

[2]刘云启.布样格光栅与长周期光纤光栅及传感器特性研究[D].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chapter6:89-113.

关键词:下限层,热试油,蒸汽吞吐,原油粘度,采收率

1、长春岭地区概况

1.1地质概况

图1长春岭地区区域构造图

长春岭背斜带扶余域号构造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西与中央坳陷区的扶新隆起带接壤,北为大庆油区的朝阳沟阶地。沉积环境为浅水湖泊三角洲相,可分为三角洲分流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两个亚相,主要发育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等沉积微相。泉四段储层岩性以长石岩屑细砂岩为主,泥质含量在3~13%之间,胶结类型以孔隙式为主,其次为孔隙原接触式;孔隙度一般为7.1~35%,平均为27.0%;预测储量7182*104t,含油面积54.2km2(图1)[1]。

该区物性下限标准为:孔隙度20%,深侧向18Ω·m,声波330s/m。针对下限层,由于原油粘度高,流动性差,常规试油产量极低。对长39井11+10号层、长40井8+9号层、长105井5号层、长112-1井14+13号层和长36-1井10号层采用混和蒸汽吞吐热试油,取得了良好效果。

1.2油藏温度与压力

据该区扶余油层井实测温度、压力资料分析,地层压力一般为1.58~2.53MPa,平均为2.00MPa,压力梯度为0.82MPa/100m;地层温度一般为19.4~27℃,平均为21.84℃,地温梯度1.2℃/100m,属正常的温度、压力系统,油藏驱动类型为弹性驱和水驱。

1.3原油物性

该区主力油层为泉四段,油层埋深浅,多在200-300m左右,温度低,原油密度和原油粘度都比较高,地面原油密度分布在0.8664~0.9318t/m3之间,平均为0.8859t/m3。地面原油粘度在15.98~132mP.s之间,平均为42.46mP.s。凝固点一般为3~24℃,平均为15℃;含蜡量平均为15.6%;含硫量平均为0.10%(图2)。

图2长春岭下限层原油粘度平面图

1.4对稠油试油采取的措施

由于长春岭地区地层原油粘度高,多呈稠油特稠油属性,因此在常规试油过程中都几乎没有产出,结合该地区油层埋藏浅的特点,经过理论分析研究后在现场采用注蒸汽降粘、加压的方法进行热试油,结果都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本区下限层原油产量及采收率,五口井通过蒸汽吞吐获得了工业油流,这对于下限层的开发具有巨大意义[2]。

2、热试油方法

2.1概述

蒸汽吞吐热试油就是将一定量的高温高压混和蒸汽注入油层,注入压力及速度以不超过油层破裂压力为上限,焖井数天,加热油层内的原油,开井抽汲求产能。注入的高温高压蒸汽对地层、流体加热,起到降粘、增压、解堵等作用,适用于稠油、凝析油的试油开采。

2.2混和蒸汽吞吐热试油机理

(1)油层注入蒸汽,加热油层内的原油,由于温度升高使原油粘度降低,原油的流动性增强;氮气在井下形成区域内能有效驱动地层中的原油及冷凝油并且氮气具有降粘作用,能大大提高采收率。部分二氧化碳遇水可形成弱酸,有利于原油降粘和流动,能够增大注入能力,一般二氧化碳可使原油粘度降低到原来的1/10。

(2)注入蒸汽,对油层加热,蒸汽变成热水流动,转换油层孔隙内的原油;且温度的升高,油的相对渗透率升高,原油的流动性增强。毕业论文,蒸汽吞吐。。

(3)油层内注入高压蒸汽,温度升高,油层内的流体和岩石均要膨胀,从而增加弹性能量。

(4)由于气态的氮气、二氧化碳和储层内稠油的比重差,产生重力分异作用,通过这种重力分异作用就可以扩大气体的波及范围,使气体和热量在油层内重新分布,增加油藏流体之间的热交换效果,从而可以充分挖掘剩余油。

(5)注入气体体积大,可较快提高地层压力;由于大量高压气体存在,具有明显的弹性作用,可增加对地层流体的驱动能力。

(6)被加热后的原油流入井筒,利于抽汲。

2.3热试油工艺流程

在长春岭背斜热试油四口井,热试油工艺流程为:采用热采采油树,射孔压裂后下隔热管柱(管柱结构:油管挂—隔热管柱—缩径)、套管注入氮气起隔热作用、利用蒸汽发生器注入41.35%N2、7.24%CO2、0.51%O2、50.91%H2O高压高温混和蒸汽,焖井数天后,放喷,换采油树及管柱抽汲求产(图3)[3]。

图3热试油工艺流程图

3、长春岭热试油方法应用实例及效果

2008年在长春岭有四口井应用混和蒸汽吞吐热试油技术,提高了油产量,收到了很好效果。

3.1长39井分析

长39井位于长春岭背斜带扶余Ⅱ号构造上。10+11号层射孔井段390.4~385.2m,厚度5.2m,11号层孔隙度27.8%,渗透率114.94*10-3m2,10号层孔隙度24.6%,渗透率46.5*10-3m2。

压裂后常规试油见油花,日产水26.1m3。2008年1月8日至1月15日进行热采施工,累计注入汽量为5*104m3,注汽温度280~290益,施工压力4.02~8.02MPa。焖井至20日,压力下降到2MPa时放喷求产,日产油0.8m3,水35.3m3,获得工业油流,取得突破。

油样室内分析:20℃原油密度0.9148g/cm3,50℃原油粘度60.50mPa.s,含蜡15.4%,含胶质32.4%,凝固点12℃,初馏点127℃。

3.2长112-1井分析

长112-1井位于长春岭背斜带扶余Ⅱ号构造上。13+14号层射孔井段:314.0~305.0m,厚度5.0m。电测解释:14号层孔隙度21.92%,渗透率14.47*10-3m2,13号层孔隙度34.49%,渗透率587.3*10-3m2。

2008年5月23日油管传输射孔,YD-102枪,127王弹,射后井口无显示。换热采管柱后套管注氮气2400m3,6月3日~8日注高温高压混和蒸汽50516m3;焖井至6月10日,开井放喷后换管柱抽汲求产,日产油0.78m3,水7.99m3,获工业油流。

油样室内分析:20益原油密度0.909g/cm3,50℃原油粘度113.10mpa.s,含蜡12.9%,含胶质30.9%,凝固点18℃,初馏点131℃。原油含蜡、胶质量高,粘度高,不易流动(表1)。

表1长春岭油气田试油情况对照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温高压混和蒸汽吞吐在长春岭下限层试油中收到了很好效果,对常规试油见油花的下限层采用该方法能达到工业油流标准,这对于下限层的开发具有巨大意义,意味着一大批过去不能动用的下限层现在可以进行开发,对油田的增储上产起到很大作用。

4、结论与认识

(1)高温高压混和蒸汽吞吐是目前比较成熟的一项技术,比较适用于长春岭下限储层的开发,使过去无法动用的储层得到动用。

(2)在长春岭下限层的热试油中,采用了热采油树、隔热油管、注氮隔热方法,取是了很好的效果。毕业论文,蒸汽吞吐。。毕业论文,蒸汽吞吐。。但就管柱结构是否可能优化,如采用热补偿器、热敏封隔器等,以达到更经济更适用的目的还有待于研究和实践。毕业论文,蒸汽吞吐。。毕业论文,蒸汽吞吐。。

(4)目前采用的热试油工艺是采用下隔热管柱,套管注氮,注蒸汽,焖井后换管柱进行试油,是否可以氮气与蒸汽一体化进行注采,利用注氮气保护油管、套管不受损害,补充地层能量,简化工艺流程,还有待于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高兴友,大庆油田长春岭背斜带扶余油层沉积相特征,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第3期.

[2]杨庆杰,松辽盆地长春岭背斜带油气成藏过程探讨,石油天然气学报,2007年6月第29卷第3期.

[3]刘军,蒸汽吞吐工艺技术在试油井上研究与应用,油气井测试,2007年8月,第16卷第4期.

关键词:材料物理性能电学性能光学性能电光转换

《材料物理性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具有传承基础、步入专业的核心价值。在光电子技术高速发展和全面普及的今天,材料电学性能、光学性能、以及电光转换特性实验毫无疑问在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作者所知,目前出版的有关书籍中和教研论文方面还很少涉及到电光转换特性方面的实验,作者在《材料物理性能》课程中作了探索性尝试。

1实验设计

有关材料与器件中的电学性能、光学性能、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转换特性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理论和工艺,通称为光电子技术,材料电学性能与光学性能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因此,考虑电光转换特性如转换效率,驱动电压、驱动电流、发光光谱、发光亮度、发光色度等需充分考虑材料的综合性能和器件的结构优化设计。基于此我们提出以多层功能薄膜材料构建电致发光器件来设计材料的电学性能、光学性能、以及二者的转换特性方面的创新性综合实验。具体的实验设计步骤如下。

(1)电致发光器件设计与机理分析。

电致发光是利用材料的光电功能特性,将电能直接转换为光能的过程。其基本工作原理是从阳极注入的空穴和从阴极注入的电子在发光层中复合形成激子并以光能的形式发出,基本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①载流子的注入。

电致发光器件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空穴和电子分别从阳极和阴极注入到相应的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

②载流子的传输。

空穴和电子分别从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中移动并向发光层迁移。

③载流子的复合及激子的形成。

空穴和电子在发光层中复合,形成高能量状态(激发态)的激子。

④发光。

激子经过驰豫、扩散等过程其能量以光子的形式发出。

⑤光子逃离器件。

光子穿过薄膜材料及透明电极发射出去。由于薄膜材料和透明导电电极本身的吸收和反射,光能要受到很大的损失。

(2)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将实验的测试数据记录于表1中,根据发光光源的面积、驱动电流、电压、和发光亮度计算出相应的发光效率(cd/A)和功率效率(lm/W)。对于发光光谱的数据记录,画出以光波长为横坐标,以光强度为纵坐标的光谱图,并确定发光峰值波长,典型的蓝光光谱图如图2所示。

2实验效果与思考

通过电致发光器件实现了材料电学性能、光学性能以及电光转换特性的表征与评价。还可以继续思考和理解以下几个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系统理解与综合运用。

(1)分析影响发光光谱、发光亮度和发光色度测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2)如何根据发光光谱计算出发光亮度和色度?

(3)如何根据发光光谱、驱动电压和电流计算量子效率?

通过在《材料物理性能》实验课程中开设电光转换特性综合实验,使学生深入理解材料电学性能、光学性能、以及电光转换特性之间的关联性。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理论知识与实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贴近了实际应用。本文为目前大学本科《材料物理性能》实验课程的开设和教学模式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1]龙毅.材料物理性能[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

[2]马南钢.材料物理性能综合实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陈国华.功能材料制备与性能实验教程[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4]ZHANGXiaoWen.Colourtunabilityofbluetop-emittingorganiclight-emittingdeviceswithsingle-moderesonanceandimprovedperformancebyusingC60cappinglayeranddualemissionlayer,J.Phys[J].D:Appl.Phys.,2009,42(14):145106.

[5]李文连.有机电致发光的效率[J].液晶与显示,2001,16(2):120-123.

关键词:光电子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实践环节

一、介绍

因此,光电子学基础是光电子专业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也是未来光电子产业需求的人才中需要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

二、课程特点及专业培养目标

光电子学基础是整个专业中的基础专业课程,在学生专业思想和未来培养目标及要求的实现上发挥重要的作用,也是未来该专业研究生必需的基础课程储备。该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对学习者能力的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将来从事光电技术领域的科研、开发和应用工作奠定基础。

我们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在光电子技术科学领域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光电子技术科学人才,使学生具有在光学、光电子学、光通信技术、激光科学、光波导与光电集成技术、光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领域开展创新性基础理论研究以及从事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等工作应具备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因此,基于我们的专业培养目标和光电子学基础课程的自身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改革探索。

三、教学改革探索

[1]陶然,王越,单涛.信息对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子教育,2008,(4)3:9-43.

[2]张向华.专业课教学应遵循的教学规律[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14,(4):71.

[3]陈小刚,陈俊风,林善明.《光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改革的探索[A].光电技术与系统文选[C].2005.

[4]梁红兵.提速光电子技术与产业[N].中国电子报,2001.

[5]柴金华.《光电子学基础》课程“两结合”与“三要素”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实践[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

THE END
1.蓝光平面图制作软件蓝光平面图软件下载2.0免费版蓝光平面图软件是一款施工建筑的平面图制作工具,能够插入板块、外部参照等,还具有测量面积、距离、对象捕捉和图形校对等功能。 软件功能: 1.支持线性、坐标、对齐、半径、直径、角度等标注 2.支持插入板块、外部参照、光栅图像和图像管理器 3.能够复制图形、镜像、缩放、图形偏移、裁剪、组合、分解等修改 4.具有测量https://m.qqtn.com/q/52459
2.蓝光平面图软件大小:6.4 MB分类:电脑软件 软件介绍 蓝光平面图软件是一款实用的工程建筑平面图制作软件,可以快速插入外部参照,板块等等,支持测量面积、距离、对象捕捉和图形校对等功能。本软件为纯绿色免费版,小巧实用、功能强大、简单易操作,是建筑工作者绘制现场平面图的得力帮手。 https://app.zol.com.cn/pc/663022.html
3.蓝光平面图软件PlaneDraw2.0绿色免费版下载蓝光平面图软件PlaneDraw是一款简单好用的建筑平面图制作软件,大家可以在这里快速插入外部参照,板块等等,支持测量面积、距离、对象捕捉和图形校对等功能,绿色免费版,直接运行,有需要的朋友赶紧下载吧。 大小:5.6M 应用介绍 蓝光平面图软件PlaneDraw是一款简单好用的建筑平面图制作软件,大家可以在这里快速插入外部参照,板块https://www.fxxz.com/soft/614647.html
4.平面图制作软件画平面图的软件下载可以绘制平面图的工具制作平面设计是一门技术活,并且涉及面也是非常广泛,室内装潢、商标和品牌、海报、网站图形元素等都需要用到平面图制作软件。此类软件最大的优势在于强大的功能、便捷性、准确性,能让设计师完成各种复杂的设计任务,提高效率。平面图制作软件合集提供了许多好用的画平面图的软件,欢迎有需要的朋友下载体验! https://www.32r.com/zt/pmtzzrj/
5.蓝光平面图软件PlaneDraw2.0吾爱破解蓝光平面图软件是一款工程建筑平面图制作软件,可以快速插入外部参照,板块等等,支持测量面积、距离、对象https://www.52pojie.cn/thread-1417267-1-1.html
6.平面图软件房屋平面图制作软件手机平面图制作软件下载平面图软件 14 APP应用 5022 浏览 火热 热度 多特软件站为您提供最新平面图软件软件专题,在这里安卓版苹果版等应用应有尽有,找最新平面图软件就来多特软件站。pc软件 Apex Sketch(平面图绘 18.5MB | PC软件 下载 平面图制作 5MB | PC软件 下载 蓝光平面图软件 6.4MB | PC软件 下载 变设龙客户端 36.7MBhttps://m.duote.com/zt/rj72082
7.蓝光软件下载中心蓝光施工类软件 软件名称 版本号 更新日期 文件大小下载链接 蓝光工程资料管理软件(江苏版)V5.82015年03月2日83.6M 蓝光工程资料软件(WORD版)V1.992011年03月23日27.9M 蓝光施工交底管理软件V3.02014年03月10日11.2M 蓝光平面图制作软件(免费)V2.02008年04月26日600KB http://www.risexiao.com/DownLoads.html
8.专业制作不锈钢雕塑厂家品质***坚固耐用成都公园总平面图甘肃定西专业制作不锈钢雕塑厂家成都公园总平面图精神堡垒品质***坚固耐用甘肃定西 专业制作不锈钢雕塑厂家 品质***坚固耐用 成都公园总平面图精神堡垒不锈钢几何切面雕塑是一种的园林雕塑设计,使用不锈钢制作成雕塑的造型,新奇的思路令人叹为观止,制作不锈钢几何动物雕塑,一定要把雕塑的特征表现出来,要展现出其玲珑的结构,https://www.china.cn/guanggaocehua/5190635720.html
9.PlaneDraw免费版v2.0最需网软件介绍 PlaneDraw是一款蓝光平面图制作软件,打开后就拥有简洁的界面能够让用户专注于工程方面的图纸设计,轻松就能完成定制和修改操作。而且在软件的图像编辑功能中你还能使用各种快速画图的工具,这样让建筑图纸的设计过程也能变得更加简单快速,就算从来没有参与过蓝光平面设计,也能快速上手。 https://www.zuixu.com/down/601928.html
10.写了一年多的设计师装修笔记,现在分享给你优设网装修过程中最重要的几项资料:平面图、立体图、尺寸清单、配色表、预算表、施工采购顺序表。 平面图 装修公司会给你的,上面标有精确的距离尺寸。手机上要存一份,前期采购建材时估算价格用。 立体图 主要作用是设计格局,并方便与家人和装修公司沟通你的想法。立体图的制作要花些功夫,但也不至于太难。是准确表达你https://www.uisdc.com/designer-renovation-note
11.绘图软件相关绘图软件大全蓝光平面图制作软件免费版 正当大家都在崇尚3d时代的时候,却忘了平面才是最基础的东西,蓝光平面绘图软件,能够帮助你快速且完美的处理平面图的效果,让你的工作效率成倍增加,它能够对工程图纸进行快速的插入,让你能够瞬间完成测量等工作,欢迎有需要的小伙伴,在旋风软件园下载!蓝光平面[ 查看详细 ] 分类: 图像处理 http://www.xfdown.com/tags_%BB%E6%CD%BC%C8%ED%BC%FE.html
12.打印机模型(精选七篇)(3)切片软件中的文件修改好参数后生成Gcode代码,将其导入到3D打印机中完成打印,如图3所示。 (4)对3D打印后的模型去支撑架、修复、组装,最后完成成品,如图4所示。 3、选矿机械实体模型3D打印的应用 3.1在选矿机械教学中的应用 经调查,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选矿机械的课堂教學仍采用传统的平面图教授方式,即教师以课堂授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ls772dt.html
13.建筑工地实习报告15篇房屋建筑施工测量的内容包括在勘测设计的各个阶段,要求有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供总体规划、选择位置以及总平面图设计和竖向设计之用。在施工阶段,要将设计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测设于实地,以便进行施工,明确房屋建筑施工测量的具体过程。施工测量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从场地平整、建筑物定位、基础施工,到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shixibaogao/20230209191023_6411519.html
14.全息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全息显示装置可以是这样的装置该装置中,每一个光源通过其相关 的透镜向观察者平面成像。全息显示装置可以是这样的装置该装置中, 对于特定观察者来说,光源阵列的间距和透镜阵列的间距使得所有光源图 像在观察者平面即,包含两个VOWS的平面重合。全息显示装置可以是这 样的装置该装置中,存在附加场透镜。 全息显示装置可https://www.xjishu.com/zhuanli/20/200780047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