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遥感课程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2.遥感技术对环境工程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环境工程专业的“GIS原理与应用”课程是先于“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开设的,在教学实践中遥感和GIS交叉应用,使学生在这个方面知识的掌握较为牢固。专业课程“环境监测”和“环境规划”与“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是同步开设的。“环境监测”和“环境规划”课程的课程设计可以与遥感课程的实验相结合。通过这些学科交叉的专业课程实践,培养学生综合应用遥感技术的能力,弥补课堂实习课时、综合性和应用性的不足,对巩固学生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及解决具体专业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现实意义。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对环境工程专业的应用能力培养主要通过开展如下实验项目进行知识巩固,
二、结束语
一、课程学分安排
本研究所选取的学校与地理科学专业的总学分和各模块的学分比例不完全相同,存在一定差异。在对各种不同类别的课程所占学分进行比较时,将各个学校的课程经过重新分类组合,主要有4类,即公共课程、专业课程、教育课程和实践课程,结果如表1。
[学分(比例)\&公共课程\&专业课程\&教育课程\&实践课程\&总学分\&北京师范大学\&44(27%)\&81(49%)\&10(10%)\&15(14%)\&166\&华东师范大学\&44(28%)\&74(47%)\&24(15%)\&16(10%)\&158\&东北师范大学\&51(33%)\&75(48%)\&25(16%)\&14(9%)\&155\&四川师范大学\&55(32%)\&73(43%)\&30(18%)\&12(7%)\&170\&湖南师范大学\&55(33%)\&79(48%)\&20(12%)\&12(7%)\&166\&徐州师范大学\&54(32%)\&78(45%)\&18(10%)\&22(13%)\&172\&长春师范学院\&60(34%)\&61.5(35%)\&21.5(12%)\&33(19%)\&176\&宁波大学\&50.5(30%)\&66.5(41%)\&33(20%)\&14(9%)\&164\&安庆师范学院\&57.5(31%)\&69(37%)\&24(12%)\&37.5(20%)\&188\&][表1][大学本科地理科学专业课程学分安排]
从表1可以看出,各学校的总学分存在一定的差异。大学本科地理科学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中,专业课程所占比例最大,其次分别为公共课程、教育课程和实践课程。教育部重点高校――北师大、华东师大、东北师大这三所学校专业课程所占比例较大;教育课程也占有一定比例,均在10%~20%。宁波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的教育课程学分及其所占比例最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两所学校比较注重教师教育,教师教育课程开设得较多。
二、专业特色课程
[学校\&特色课程\&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地理学》《交通地理学》《乡土地理》《GPS原理与应用》《地表水热平衡》《流域管理》《数字地面模型》《微波遥感》《遥感影像地学分析》《海洋遥感》《3S综合实习》\&华东师范大学\&《河口与海岸》《现代沉积学》《环境考古》《最新地理文献阅读》《软件工程与GIS设计》\&东北师范大学\&《湿地科学》《地理科学进展》\&四川师范大学\&《灾害学原理与减灾》\&湖南师范大学\&《天体观测》《城市气候学》《矿产资源学》《湖南地理》\&徐州师范大学\&《江苏地理》《海洋学》《工业地理学》\&长春师范学院\&《地球与宇宙》《可持续发展研究》\&宁波大学\&无\&安庆师范学院\&《地理调查研究方法》\&][地理科学专业特色课程][表2]
三、教师教育类课程
[关键词]遥感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践教学慕课
遥感是20世纪70年展起来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已在土地管理、城乡规划、农业、林业、环境监测、水文气象、地质地理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1][2]近年来遥感技术的长足发展使得社会对遥感人才的需求量和专业素质的要求日益提升。目前国内已有170余所高校设置了遥感类本科课程[3],其中“遥感原理与应用”已成为地学及测绘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笔者结合地理信息科学专业“遥感原理与应用”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教学内容、方法及实践环节的改革进行初步探讨。
一、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改革措施
(一)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兼顾基础性和前沿性
(二)教学方法上结合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以锤炼学生专业硬功夫
(四)迎接“慕课”时代,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三、结语
遥感是一门技术更新很快的应用型学科,对人才数量和质量的需求都不断上升。高校遥感教学也应适应本专业的快速发展及社会需求,培养出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本文结合笔者的专业教学实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践应用等环节对“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改革进行了探索,提出兼顾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前沿性、采用案例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优化实践教学体系、迎接“慕课”时代等教学改革措施,对于优化遥感课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并全方位锻炼学生综合素养具有积极意义。
[注释]
[1]梅安新,彭望录,秦其明,等.遥感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赵英时.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杨卫军,洪港.高校遥感学科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4):113-115.
[4]岳林琳,胡友利.试论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0):148.
[5]郭芸,白琳.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研究――慕课对教学模式改革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4(6):61-65.
关键词:GoogleEarth“3S”技术课程实习
1遥感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1.1卫片的下载
实习区域为新疆农业大学校园,首先需要获取该区域的遥感影像。GoogleEarth以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和航片为基础数据,能够快速的确定主要位置,清晰的看到所指定的社区环境。在GE主界面左侧的管理面板中点击“Search/FlyTo”标签,直接输入乌鲁木齐市的英文名称Urumqi,然后点击“搜索”按钮即可,然后根据方位与图像特征找到研究区域(新疆农业大学)。
为了获得高精度的卫片,将卫片尽量放大至地理要素的细节清晰可辨(空间分辨率1m左右),当图像下载进度达到100%时,点击File菜单下的Save―SaveImage即可保存显示的图片,共下载了108张卫片。下载图像时应注意该遥感图像只有中间区域分辨率高,所以为了保证遥感图像的高精度,保存图像时应保留一定的重叠区域,而且移动视窗时要保持比例尺一致。
1.2卫片的拼接
由于GE中影像数据只经过坐标系统的纠正,统一到虚拟地球中,影像的色彩和拼接没有进行特别处理,没有追求专业地理信息公司所要求的数据无缝集成[9],因此,需要对下载的图像进行旋转、裁切、拼接等操作,这些工作可以利用Photoshop软件来完成。
Photoshop是Adobe公司旗下最为出名的图像处理软件之一,集图像扫描、编辑修改、图像制作、图像输入与输出于一体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专业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可进行影像的辐射增强、色彩处理和拼接等,但是处理过程复杂,成本太大。而Photoshop作为一种国际上通用的图像处理工具,操作简便,图像处理工具比较齐全,工作效率和处理效果都不错,因此,慢慢被遥感技术人员所推崇,在图像数据输入输出、色彩调整、遥感影像纠正融合、镶嵌和裁切、滤波和数字分析等方面使用广泛[10]。
1.3卫片的注册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支持的是具有真实空间参考信息的地理要素和地理现象,而通过Photoshop软件处理、拼接的遥感影像图没有这一信息,需要经过专业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对其进行注册,注册方法有两种。
方法一:利用GoogleEarth中的自带工具,给研究区卫片添加经纬网格,设置与下载图像的相同比例尺,在研究区搜索特征地物点,如道路的交叉点,喷泉的中心、国旗杆等、读出鼠标所指处的经纬度值,在ENVI软件中,利用RegistrationImagetoMap功能进行影像的注册。
方法二:在校园中找寻特征地物点,用GPS定位,记录每个特征点的经纬度,然后在ENVI软件中进行影像的注册。GPS定位时注意避开高大的建筑物,在开阔地上进行。
对遥感图像进行注册时,控制点的数量尽可能多,并且尽可能的分布均匀,以保证精度,最后把注册好的影像存为JPEG或GeoTIFF栅格数据格式。
2基于GIS的专题图的制作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普遍支持多种格式的栅格数据,在GIS软件中打开已注册的遥感影像。
2.1遥感图像的解译和空间信息的提取
由于此遥感图的分辨率较高,且接近于真彩色,学生对学校较熟悉,所以对图像以目视解译为主。首先对地物进行分类,可分为学生公寓,教学楼,家属区,主要道路,学校餐厅等,然后沿地物的边界进行数字化。
2.2信息收集
在GIS中,矢量图形与属性数据库是一一对应的,在属性数据库中添加字段,将收集到的信息添加到属性数据库中。
部分GIS软件支持多媒体信息的展示,如ArcGIS提供热链接(hotlink)功能。Hotlink先在属性表中设置一个字段存放图片等多媒体信息数据的地址,然后在themeproperties下设置hotlink的field等属性,可以实现专题与照片对象的热链接。一旦定义好热链接之后,在地图上点取一个要素符号,就立即会弹出进一步说明该要素的资料来。
2.4专题地图的制作
2.4.1校园平面图的制作
将图层按照符号、线划在上,面积色在下,最下层为底色的原则排列,根据图层所反映的地物特点,定义每一个图层的显示样式(边框样式、填充样式、颜色样式),利用label功能定义标注地物所用的字段,实现地物的自动标注,制成校园平面电子图。
2.4.2遥感专题图的制作
将数字化的矢量图形不显示,仅对遥感图上的要素进行文字标注,即形成校园遥感专题图。
将电子图进行必要的图面设计与修饰,在GIS软件的Layout中设定出图比例尺即可打印输出成纸质地图。
3GPS定位技术的应用
实习中,GPS技术的应用体现在两点:第一,在注册遥感图像时使用GPS获取地面控制点的坐标;第二,GoogleEarth所的影像一般不是最近期的,现势性有些滞后,因此,需实地使用GPS测出地物的特征点,在GIS中进行增补。
4结论
通过实习使学生能够学会利用互联网搜集遥感影像,并将其下载保存。掌握GPS的使用原理,使用方法。巩固了遥感的基本原理,增强了目视解译能力,锻炼了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常用功能的操作和应用能力,掌握了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使用和专题图的制作方法。
该实验作为一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一方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结合生产。这门实验课在提高“3S”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深受学生的喜爱。
参考文献
[1]王东,赵忠贤.GoogleEarth使用详解[J].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2006,41(1):23-31.
[2]唐东跃,熊助国,王金丽.GoogleEarth及其应用展望[J].地理空间信息,2008,6(4):110-113.
[3]朱超平,王海滨,周亮,等.如何利用GoogleEarth绘制校园平面图――以湖北大学为例[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1):93-96.
[4]刘家兴,蔡砥,郑芷青.基于GoogleEarth的“地理野外实习基地”数字化教学模型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8(5):41-45.
[5]李娟,郝志刚.基于GoogleEarth虚拟地球平台的旅游规划研究[J].国土资源遥感,2010,1:130-133.
[6]郭仲朴,王金枝,韩丽丽.GoogleEarth和GPS在林业调查中的应用[J].天津农林科技,2010,2:34-35.
[7]于冰,徐柱,刘国祥.GoogleEarth支持下校园真实感三维建模方法及应用[J].测绘工程,2010,19(1):61-64.
[8]王功文,陈建平.“3S”技术课程在地球科学领域中的教学实践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07(1):54-56.
1.题目难易适度
2.兴趣吸引
在授课过程中将科研成果引入课堂,将教员从事科研活动中获得的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新灵感及时引入到教学中。例如,将SAR图像车辆目标自动识别、小型化复眼成像装备等科研成果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实例讲解,拉近学生与最新成果的距离,开拓学生思维,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从事科研工作的兴趣。
3.激励措施得当
研究型教学的开展,不仅要求教师开动思维,灵活牵引,也需要学生热情参与,适当发挥分数(学分)的指挥棒效应是有益的尝试。在学生本门课程最终成绩中,目前是研究型学习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以后根据研究型教学探索的阶段性成果,考虑适当提高前者的比重。
二、本科毕业设计环节的研究型教学探索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研究型教学探索也有不少创新,[6-8]主要是转换本科生的主体角色,由学生转化为科研人员,毕业设计课题转换为科研小任务,使本科毕业生能够主动参与团队科研活动,互动探讨,提高科研能力。“导师+研究生+本科生”的研究型本科毕业设计模式,已经成为共识。
1.课题设计与知识储备
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经过三年多的本科教育,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了一定的的基础。因而相对于课堂教学的研究型题目,毕业设计题目应当让学生在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创新精神、科研方法、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等方面得到比较全面的综合训练,能够具备初步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笔者所在的教学科研团队根据长期的科研工作经验和目前所从事的科研任务,每年设计一个遥感信息处理专题,每个教师设计2-4个子课题,这些题目处理该专题下的具体小的技术问题,涵盖遥感图像校正、去噪、配准、目标检测、目标识别等具体技术问题。题目及其主要工作内容下发给学生,学生可根据兴趣和自由选择题目和导师。导师提前与学生见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特点,提供课题需要的部分资料,做好启动毕业设计工作的知识储备。
2.科研交流
在本科生进入课题后,导师应将其纳入所在科研团队,参与学术讨论、程序设计、文档撰写、阶段汇报等工作,使之成为科研攻关的一员。研究过程中,本科生可就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及时和导师、其他研究人员交流解决。
3.研究生的辅助作用
4.过程控制
三、结束语
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要求是立足于对地观测与卫星导航等国家重大需求以及现代测绘发展趋势,按照全面具备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3个二级学科(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的专业素质规划课程体系,一、二年级实行测绘通识教育,三、四年级按照大地测量学与卫星导航、工程与工业测量、航空航天测绘、地理信息工程等4个专业方向进行培养(各方向学生在对应的专业方向课程里选课),要求毕业生掌握大地测量、工程测量、卫星导航定位、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数字化信息工程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成为“高品质、国际化、创新型”高级测绘工程专业人才。
二、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与课程体系
三、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特色
四、结束语
关键词:数字地球;测绘工程;教育改革
在教学质量评价及课程考核中,除注重基本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考察外,在专业课程考核时,可以更多地采用“开卷式”、“答辩式”、“撰写论文式”、“设计报告式”等多种方式,使对学生的评价更科学、更全面,把课程考核转变成为促进专业知识、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培养的驱动力。教学方式改革的另一措施是将现代化教育手段引入到教学过程中。现代化教学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利用多媒体技术、可视化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制作CAI软件和软件,以加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增加信息量,增进教学效果。由于测绘工程专业本身与信息科学的密切关系,许多专业课程都可通过CAI软件来达到直观、形象、逼真的教学效果。因此,测绘工程专业应加大与课程配套的CAI软件的开发投入。
一、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时代意义
1.应对当前复杂人地关系矛盾的客观需要
当前,我国正面临经济高速增长下日趋明显的资源稀缺、环境污染问题。各种资源、环境问题层出不穷,人地关系矛盾加剧,经济增长所形成的巨大利润正逐步被高额的稀缺资源购买成本和环境治理成本所消耗。21世纪的中国,必须实现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战略,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而要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就必须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要求、实施可持续理念与行动计划的人才队伍。“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基础理论。让受教育者树立起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地观,是人文地理教育的重大使命。因此,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发展及其课程体系的构建,对于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快速城市化及城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
3.现代地理科学发展的必然需要
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能力要求
1.通用技能要求
通用技能是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所有专业大学生教育阶段均应具备的共性技能,包括资料收集与信息捕获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计算机软件和外语应用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2.专业基本技能要求
3.专业创新技能要求
专业创新技能是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利用专业知识、通用技能和专业基本技能综合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创新实践的能力。包括城乡规划实务与图件综合设计与实践能力、科学研究、创新意识与协同攻关能力、撰写毕业设计(论文)的能力等。
三、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1.课程体系设置基本原则
拓宽实践口径的原则。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更注重于实践应用,因此,在其课程体系构建中,应根据本专业目录对学生通用技能、专业基本技能和创新技能的要求,相应开设课堂实验、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实践环节设计的社会关联性,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相结合,共同建立起课内实践环节、校内实训平台和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实践课程体系,达到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之目的,为社会输送具有一定操作能力和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型人才。
2.课程体系设置案例分析
广东韶关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在教育部2012年新专业目录出台后,将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与新专业目录归口对接的结果,其课程体系的设置既充分考虑了国家教育部2012年新专业目录的基本要求,又汲取了同类院校已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成功经验和相应教训,也结合了本校、本学院的实际情况。
一切本来可以不那么复杂,如果他们早点听取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地理学泉托马斯吉莱斯皮的建议。
2009年,这位教授在自己开设的一门遥感课程上邀请学生们参与一项研究:根据来自卫星和其他遥感系统的信息、拉登最后已知位置和行踪报告,创建一个关于拉登可能藏身地的概率模型。
这听起来很符合校园里那些行色匆匆、衣冠不整的理工男的行事风格――足不出户,YY天下。
研究小组能够利用的数据少得可怜。他们掌握的“最新情况”还是2001年冬天的一则新闻,说拉登最后现身的地方是阿富汗的托拉博拉。吉莱斯皮决定用预测动物迁徙的模式来预测这个恐怖大亨的藏身之地。他的两个主要理论依据,是“距离衰减理论”和“岛屿生物地理理论”。
他一本正经地解释:“距离衰减理论表明,当你远离某个位置时,发现相同物种构成的概率也会降低。岛屿生物地理学则说明,规模较大、距离较近的岛屿相比规模较小、距离较远的岛屿,会有较高的迁入率,能在较低的灭绝水平上维持较丰富的物种。”
太学术腔了换句话说,拉登选择藏身地和一只珍稀金丝雀寻找安乐窝的考虑相差不远,既不会离群索居,也不会远离他惯常的出现地点。这个恐怖大亨,可能就在他最后的现身地托拉博拉附近。
当军方坚信拉登躲在沙漠或森林里一处隐秘的洞穴里时,研究者们却认为,拉登可能正在一座大城镇里享受着“大隐隐于市”的生活。研究人员以托拉博拉为中心,绘制了一系列同心圆,标示出拉登出现在特定区域的概率。他们推测,拉登最有可能藏身在巴基斯坦的古勒姆地区,几率高达98%。
他们给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该地区从1970年代开始就不受政府管辖。研究人员同时指出,男主角有着1.9米高的大个子,希望享有隐私,应该会有一小队保镖。据此,拉登的住所很可能是“颇高的楼层,与电力网络连接或是拥有功率强大的发电机,围墙起码有三公尺高,屋舍之间有距离,房间超过三间,户外种植大树用来遮蔽视线”。他们甚至通过谷歌地图圈定了三栋“可疑建筑物”。
不过,在吉莱斯皮绘制的藏身地图上,拉登藏身在阿伯塔巴德镇的可能性也高达88.9%,此地距离古勒姆地区仅有268公里。不仅如此,拉登确实住在一个大型城镇的一栋大房子里,而并不是情报人员所猜测的深洞里。
关键词:气象学;实践教学;改革
随着气象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环境保护领域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宽,气象、天气的发展和研究越来越成为学术界的焦点[1]。《气象学》,是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后续课程学习的重要基础[1];实践教学是本部分内容的重要组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应放在同等的地位,实践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不断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做好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理论和实践教学应着眼于国家发展的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构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1-3]。
一、教学内容的剖析
二、气象学教学的目标
从实践教学的角度,《气象学》实践教学的目的如下:
1.基本技能。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基本气象要素观测的基本技能,例如:大气温度、风速等气象要素观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这些基本技能的掌握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自我学习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综合分析与归纳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撰写科研论文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3.创新能力。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实施过程中强化教学实践和科研训练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实验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等。
三、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1.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我们要培养和造就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
2.以任务驱动教学实践性教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能力应放在首位,教学过程中应精心设计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各种条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优秀的实践课程教师队伍配备应以实验室(或实习基地)为平台,通过培养和引进专职或兼职实验教师,负责本实验室(实习基地)课程的授课工作。
5.实践教学条件的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在整个体系中起支撑作用[3]。根据实验课程体系,主要是实验室、实习基地。(1)实验室建设。现有气象观测与模拟实验室主要是一些传统仪器设备,应增加较为先进的仪器设备,让学生能掌握最先进的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2)实习基地建设。实习基地是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包括校内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基地建设即建设地面气象观测场。
四、实践教学实施
根据课程实践教学的实际,实践教学的实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毕业论文、SRT等。充分利用毕业论文、SRT等实践环节,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对本课程感兴趣的同学进行指导,让学生利用所学课程知识,对各种天气、气候现象、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培养创新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等。
五、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
2.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不健全。气象学实践教学处于初级探索阶段,缺少完善的实践教学条件,缺少较强的实践教学队伍,这都会影响本课程实践教学的效果。
六、结语
参考文献:
[1]王志,廉丽姝.高师气象学与气候学实践教学内容优化探究[J].高教论坛,2014,(11):59-61.
[2]高西宁,刘江,殷红,等.应用气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0):125-128.
[3]韦雪艳,吴钟元,等.多方法―多水平人文本科创新人才的“实践培养模式”[J].现代教育管理,2012,(4):100-102.
TheResearchonPracticalEducationInnovationandExperienceofMeteorology
GAOWei-dong,JIANGWei,ZHOUBao-hua,SHAOFeng-luan,YANGLi-yuan,XULi-rong
(TheSchoolofResourcesandEnvironment,UniversityofJi'nan,Ji'nan,Shandong250022,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