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资源的普及,学生接触英语多了,水平很高,一些学生刚上大学就过了国家四、六级考试,这为学好专业英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自2008年以来,笔者积极从事我院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专业知识相对匮乏、学习兴趣不高
2.教师队伍年轻化,教学方式简单化
近几年,高校面临扩招,出现师生比不协调,许多专业课由年轻教师和刚引进的博士担任。年轻教师读博士或到国内外做访问学者,造成专业课教师经常换,教学队伍缺乏稳定性。刚来的博士科研能力较强,但上课经验不足,特别是驾驭英语能力。上课内容枯燥无味,把握不住上课重点,造成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在教学方面,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即采用教师阅读和翻译原文,讲解专业概念和复杂语句,学生被动接受,这对教学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对教师的英语水平、专业知识及教学水平要求较高,这都需要教师经常苦练“内功”。因此,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和驾驭语言的能力势在必行。转贴于
二、教学方法探讨
针对上述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体会,提出一些合理的改进措施和意见,具体内容如下。
1.端正学习态度,促进专业英语学习
2.重视教师能力培养,加强教学方法研究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结构计算;土建施工图
毕业设计是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应用的体现,是一次重要的结合实际的学习实践。由于学生对如何在毕业设计中应用所学基本理论缺乏经验,在毕业设计中使用规范规程的意识也不强,往往对规范规程中的要求理解不透,设计中常出现一些貌似细微却导致整个过程失败的错误。总结多次辅导毕业设计的经验,笔者认为应该对以下问题加以注意。
结构计算
(一)基础设计
学生设计的基础形式是条形基础,在确定基础底面宽度时,依据的是地基承载力的设计值(新规范称之为特征值),即b≥N/(f-rh)。h对于内墙、外墙取值不一样,不少计算书中误认为是一样的。r应是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平均重度”,r=20kN/m3,而学生常误取为基础底面以上“土的重度”。
(二)双向板截面有效高度的取值问题
矩形双向板上的荷载是沿着两个方向同时传到支座的,即两个方向都有弯矩产生。在配置跨中正弯矩钢筋时,沿短跨的主筋一般位于板受拉区最下部;而沿长跨的主筋位于短跨主筋之上,两者呈“+”字交叉。在结构计算时,沿短跨方向,板的截面有效高度h01等于板的高度减去短跨受力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的距离,即h01=h-c-d1/2(通常取h01=h-15mm),h为板的高度,c为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d1为短跨受力钢筋的直径。而长跨截面有效高度h02应等于短跨h01再减去长跨、短跨方向两种主筋各合力点的间距,即h02=h01-d1/2-d2/2(通常取h02=h-25mm),d2为长跨受力钢筋的直径。所以长、短跨的h01、h02不可能相等。而学生在计算时常误将长跨h02按照h01来取值计算,造成板长跨方向主筋配置过少,甚至出现构造配筋,使双向板处于不利工作状态或出现裂缝。
土建施工图
(一)平面图与立面图、剖面图的配合
建筑施工图关键是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之间图示内容一致,且相互补充。因为是初次绘制内容复杂的建筑施工图,学生没有全局观,造成平立剖面图的表达不一致。比如,平面图上有个侧窗,而立面图上却没有画出;立面图上有些凸凹的构造,在绘平面图时却忘记了画。在剖面上,不仅应完整表达各空间高度和楼梯间的剖面设计,也要正确反映柱子、主梁、次梁、楼板和墙之间的位置关系。只有平面、立面、剖面三者相互配合,才能完整地反映一幢建筑物的做法和特点。此外,各图所注的标高、尺寸、定位轴线等在每张图纸上都要认真核对无误,作为一项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务必落实做好。
(二)楼梯的平面图与剖面图
楼梯间首层休息平台板下如果有通向室外的门,应注意休息平台板下净高尺寸要能使人通过而不碰头,不能小于2000mm。楼梯顶层的栏杆位置学生也易出错。我们有这样一个经验:注意楼梯设计为双跑楼梯时,首层第一跑楼梯从哪儿上,顶层栏杆就应设计在哪一面,同时还要注意楼梯间窗口标高是否与立面图上窗口位置一致。
(三)结构施工图
基础图(1)基础图反映的是地面以下结构的平面布置位置、尺寸和做法。基础平面图和基础详图应画在同一张图纸上,而学生却常把基础详图画在楼层结构平面图上,造成读图的不便。(2)基础垫层尺寸不应作为设计尺寸,它只是结构构造要求,而有的学生所绘制的基础详图(条形基础)无论是埋深,还是基础底面宽度,都包括了混凝土垫层尺寸,使得基础底面宽度不够。(3)基础平面图上应标注基础墙的厚度、基槽的宽度及其定位尺寸,而学生所绘图上往往只标注定位轴线间尺寸。
标高结构施工图只是用来表示房屋内各种承重构件的位置、尺寸和做法,并不涉及它的帖面、抹灰等。有的学生概念不清,常在结构施工图中出现建筑标高,还有学生在结构施工图中根本就不注写标高,使得构件无法定位。针对这种情况,应提醒学生在绘制结构施工图时,注意定位轴线位置的准确性,核对轴线距离是否与建筑施工图相一致,保证构配件的正确位置及结构构造处理时尺度量值的准确性。
构件详图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构件详图主要是配筋图,最容易出差错的是钢筋的位置。在不同的剖切位置,构件剖面图中钢筋的位置是不相同的。例如,梁的支座断面图与跨中断面图中钢筋的位置由于钢筋弯起而发生了变化。此外,梁的配筋图通常是由立面图、断面图组成,只有对配筋简单的过梁、圈梁才只画单一断面图反映其配筋,而在有些学生所绘施工图中,对一些主梁也只画一个断面图。板的配筋图(如双向板)是一水平投影图,假设混凝土为透明体。为了表示钢筋的形状,钢筋侧倒画在水平投影图中。在图中,根据弯钩的方向判断钢筋在板中的位置(即底部钢筋或上部钢筋)。学生在绘制施工图时常将受力筋的弯钩方向画错。
楼层结构平面布置图楼层结构平面布置图与建筑平面图有着不同的表示方法,要明确这两种平面图的剖视位置不同:建筑平面图是从窗台位置向下剖视的,而结构平面布置图(楼层)则是从结构面处向下剖视的。有的学生由于对剖视位置不明确,常出现预制构件没法搁或者放不下等现象,如空心楼板的空放、与构造柱“相遇”的问题。还有,板的块数应从何处开始计算,在图中板的范围线的起画位置从哪里开始等,学生常常出错,如图1所示错误。图2给出预制楼板的正确表示方法,图示房间进深5700mm,墙厚240mm,定位轴线位于墙中心,房间净进深为5460mm,在搁置预制楼板时,以净进深来算板的块数,为9块600mm宽的楼板。结构平面布置图的实质,是要表达自己的结构方案。采用什么结构方案,就采取与方案相一致的处理方法。每一构件的位置、尺寸、做法等在结构平面图中要与剖面详图一致,有的学生却连剖面详图都没有给出。
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一)建筑设计与结构平面布置问题
在建筑设计时学生需要考虑结构平面布置问题。例如,毕业生所做设计常用的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在平面上力求柱网简洁、规整,柱距或梁的跨度尺寸要尽量统一,还要注意梁的经济跨度问题(有特殊要求者除外)。学生在进行柱网布置时,往往不注意基本要求,随意布置柱网。
(二)图面质量问题
有学生绘图基本功不扎实,对每种线型的适用范围不了解,图面质量较差。如钢筋线应采用粗实线,构件轮廓线应采用细实线,而有的学生把构件轮廓线也画为粗实线,主次不分。还有一些符号的画法不按“国标”规定,而是自己随意去画,如详图索引符号、标高符号等。
对构件编号及钢筋编号概念不清,常出现漏号或一号多示的现象,应分清构件编号与钢筋编号的不同表示方法,采用两种表示方式,这样就能使构件编号与钢筋编号区分开,从而使图面清楚,表示完整。
还有其他一些问题,如在构件详图中未注明分布钢筋、构造柱未伸入到屋顶女儿墙等等。
这些问题具有普遍性,虽属细枝末节,但关系全局,直接影响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特别强调并认真把关,使学生在综合训练过程中掌握在校所学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参考文献
[1]杨志勇.工民建专业毕业设计手册[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
关键词:工程化学;土木工程专业;提高教学质量
工程化学作为培养“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工程人才必需课程,是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是该专业学生大学期间所学的唯一一门化学课程,因此,该课程的开设对于学生在今后能够有意识地运用化学原理去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科学思维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工程化学对于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存在着内容多、学时少、理论性强、概念抽象等因素,因此笔者针对我校土木工程专业认证(评估)中对《工程化学》人才培养的要求等特点,就如何让工程化学的教学得以更好地实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学质量这一课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重视第一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每一位刚刚踏入大学的新生来说,大学是一个全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生对周边的事物存在着新鲜感与好奇心。绪论课作为一门课程的第一堂课,是课程的开场白和宣言书,是师生之间的第一次接触。俗话说:美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上好第一堂课在整个学科教学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影响。笔者认为,为了上好这第一堂课,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教师的言谈举止和仪表风范。学生对任课教师的第一印象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态度,因为学生对教师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好奇心。教师若能着装整洁得体、仪表端庄大方、教态自然,并以精练、准确、幽默的语言把知识讲授给学生的话,定会吸引学生并提高教师形象,进而缩短师生心灵之间的距离,达到“亲其师,敬其人,信其道”的目的。
2.明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拿到教材后,难免会有些困惑和不解,比如大部分学生会想“为什么要学这门课?”、“学什么?”、“学了有什么用?”等问题。说到底,这就是我们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问题。因此,上课之前,教师必须吃透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的,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笔者认为可以根据土木工程注册师基础考试大纲的要求讲起,这样既能很好地回答学生的这些问题,又能让学生明白如果不学该学科或没学好该学科会带来什么后果,会给自己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什么影响,通过这种反证法说明该学科的重要性,以引起学生对该学科的重视并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
3.了解学生的基础,因材施教。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特别是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因为高考的时候没有选择化学,所以化学基础比较薄弱甚至还停留在初中阶段。因此,在第一堂课上,有必要了解一下学生的真实情况,对他们的化学基础做好充分调研,为后续的教学工作做好准备。笔者所在学校针对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课程管理中,规定任课教师应对民族生增加课程辅导,并安排一定的测试,以便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二、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此外,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穿插一些贴近生活的教学案例以丰富学习内容,从而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记忆。在热力学中引入描述混乱度大小的物理量――熵时,可以多举例一些从有序到无序的生活案例,如水自动地从高处往低处流;再如在一杯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则红墨水就会自发地扩散到整杯水中等。在讲解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要让同学们了解催化剂有正催化剂也有负催化剂,如橡胶中的防老化剂、食品中的防腐剂等都是负催化剂;此外,通过在混凝土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橡胶粉,不仅可以提高混凝土的韧性、变形能力、抗冲击性能,而且还拓展了废旧橡胶的应用领域,实现了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再利用。通过以上种种讲解,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化学知识可以广泛应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
三、注重教学手段的改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有利有弊,多媒体教学也不例外。在公式推导等章节,如弱酸或弱碱的解离平衡、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以及能斯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等,笔者认为则宜用板书书写,适当地放慢教学进度,可以方便学生跟进思考,便于理解和接受,提高教学效果。
四、多种教学模式的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化学》课程面向的是大一的新生,他们大多数人还处于初入大学的迷茫期,通常表现为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比较欠缺。而科学的教学模式是实现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同的教学内容若能与不同的教学模式相匹配必能相得益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一定要善于巧设问题情境,或将需要教师主讲的一些内容转换成思考题的形式进行教学,尽可能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探索式、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将结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来改变“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每1―2次课设立一次3分钟左右的学生讲授环节,选择一位或两位同学对已学或即将学习内容的一个知识点进行讲授;或要求学生在学习某个知识点前,走进图书馆去寻找和构建贴近自己专业的生动教学案例,鼓励同学们主动面向全班同学进行阐述。因此,学生为了讲解清楚课堂内容必须认真预习,做好充分的准备,也达到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结语:
在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第一堂课,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改革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和传统板书有机结合,增加实际工程或生活案例,这些方面都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以上即为笔者讲授工程化学课程中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参考文献:
[1]熊平.大学化学课程提高教学质量路径的探索[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5,18(2):91-93.
[2]闫勇,郑翠红,俞海云,林娜,朱伟长.工程化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6):143-143.
[3]王耀琼,许丽萍,许俊强,李军.非化学化工专业《大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认识[J].广东化工,2013,40(16):226-226.
[4]甘孟瑜,余丹梅,法焕宝,徐红.建筑类专业大学化学课程教学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4):57-59.
关键词:土木专业;素养;学生;
广义上的素养包含十分丰富,而本问主要针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为了其更好的发展,探究其应当具备的素养,也可以说是能力。本文将从非专业素养与专业素养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探究土木在校生应当具备的非专业素养。
一、非专业素养
1、环境的适应能力
非专业素养指的是与专业无关或者关系不大的素养[1],土木学生今后走入社会,参加工作,必须要具备的素养就是环境的适应能力。当然这也是每一个毕业生应当具有的能力,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毕业之后大部分走向施工单位,施工现场的环境必然不是很好,有的因为处于自然条件恶劣的高原山区,所以说一定要具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另一个方面,除了自然环境,交流环境,工作社交环境也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这才是做好工作,发挥专业能力的前提。
2、交流与沟通能力
交流与沟通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应当进行一定的训练和培养,对于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尤其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土木专业的学生今后工作,就是参加工程建设[2],工程建设是涉及到多个部门参与,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就必要要有良好的交流与沟通能力。其一,在大的层面而言,参与工程建设的有业主,设计院,施工方,监管部门,监理,咨询方,以及材料供应商等等多个部门,需要与多个方面交流,对于沟通与交流能力的需求可想而知。其二、以小的方面而言,工程技术人员需要知道工人如何施工,需要看图纸将信息反馈给设计院,面对问题还要与监理协商[3],同样需要良好的交流与沟通能力。
二、专业素养
分析了土木专业学生应当具有的非专业素养基础上,我们应当认识到非专业素养对于优秀土木工程人才的重要性。在专业素养具备的前提之下,最为核心的部分就是专业素养,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论述。
1、力学思维
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就是力学,这在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上就能体现出来,一般而言土木专业课堂都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流体力学,有的学校还开设弹塑性力学。这就体现了力学的重要性,土木在校生一定要培养良好的力学思维。培养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对于课程知识的内容要理解,不要死记公式;其次,多学习工程事件中的结构计算,对于那里要加强,哪里要简化做到充分了解。还有一定学习好数学,力学的基础就是数学。最后对于生活中结构要多看,多分析,例如,高楼建设时的剪力强的布置,强剪弱弯在工程中如何让体现等。
2、图学思维
土木工程还有一个重要的地方,就是图学能力,图学能力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手绘图的能力,电子绘图的能力,以及看图的能力。土木在校生不毕业参加何种工作,工程局还是设计院都离不开图纸,可见加强图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不外乎思考和练习,思考成图机理,成图方式,表达技巧,规范规定。练习就是通过反复的手绘何软件绘图,提升自己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当前基本全是使用电子出图,但是手绘能力一定不能缺失,这是基本功,对于图学思维的养成很重要。
3、经济性思维
4、安全性思维
工程建设中的安全性问题十分重要,任何工作都不能以安全作为代价,所以说,要想成为优秀的土木工程人才,就要熟知安全规范,有安全意识,才能进行合理的施工。值得注意的是,安全问题在工程建设中一旦发生就是大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结语:
本文探究土木专业学生具有的素养,从非专业与专业的角度出发,做了深刻的分析。总的来说,专业素养是核心,非专业素养是辅助,但是非专业素养是专业素养体现的前提,一定在共同发展,全面学习,从而适应行业发展。
[1]董良峰.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J].山西建筑,2008,34(7)
[2]杨素娟.浅谈高职土木工程类学生学习现状与专业实践能力培养[J].四川水泥,2015(10)
[3]刘m涛,张慧慧,李超超.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创业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4)
关键词:科技创新;土木工程;人才;改革
21世纪是一个改革创新的时代,21世纪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面对世界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的各个方面都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在刚刚落幕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改革创新已经成为时展的最强音。国家进行改革创新需要人才,需要创新型的人才,这是本文提出培养创新人才的时代背景和现实需要。促进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一直是高校建设的重要方面,这既是促进学科发展的举措,又是顺应时代潮流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做法。对于土木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应该以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只有科技创新活动,才能不断的增强和引导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和人员逐渐的具备创新的意识和素质。
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意义
我们社会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社会的进步也是不断加快,促进社会快速发展直接力量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这就是所谓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对于促进社会的发展固然重要,但是科技的进步所依赖的载体是人才,没有优秀的创新人才科技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创新型人才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意义,创新型人才是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另一方面,就学生自身而言,学生只有具有了创新的能力和意识,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国家的方方面面都在进行着深刻的变革,大学生必须不断的适应时代的变革,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不断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注重创新活动的体验,以此来训练自身的创新能力。因此我们说培养创新人才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以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促进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活动体系
(1)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
(2)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在进行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之中,无论是依靠科技创新活动还是其他方式,都必须制定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只有有了制度的保障,我们的科技创新活动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最终实现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3)增强对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引导
进行人才培养,举行科技创新活动,这里的活动主体是学生,因此,要想实现我们培养人才的目标,就必须加强对于学生的引导。必须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相应的科技创新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动脑,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完成我们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终极目标。
(二)以科技创新竞赛为载体,营造土木工程专业科技创新氛围
我们要适时举办科技创新竞赛,引导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身历其境的感受创新的过程。让学生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营造土木工程专业科技创新氛围,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创新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和掌握创新能力,实现我们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
(三)科研与创新相结合,培养创新人才
结论
[关键词]课堂管理;教学改革;能力培养
目前,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课堂教学已经成为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与发展,对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课堂管理与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由于我国的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实行教学改革,下面就针对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现状和改革策略进行探讨。
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不合理,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传统的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而学生只能选择被动听课,教师在讲台声情并茂地教授,而反观台下的学生则是一脸茫然,有的甚至无心听取,再加上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比较枯燥,学生的积极性很低,这对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具有负面作用。
(二)教学方式较单一,学生已经厌烦以往的学习兴趣
(三)评价方式不合理,评价结果不够全面
评价方式对学生十分重要,学生通过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可以对自己有一个很好的认识,但是现在的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评价并不合理,主要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价,而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没有给出评价方案,这就造成了学生只重视自己的专业成绩忽视实践能力的现状。
二、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一)改革教学模式,归还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主体应该是学生,以往的教学模式却将教学主体默认为教师,因此通常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课堂就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概念比较多而且都比较复杂,学生本身对其学习兴趣就不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积极性,此时教师就应该大胆改革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其中,而不是作为一个观众,这样学生才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进行课堂学习。例如,在实际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一开始就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经常举办一些翻转课堂或者微课堂等活动,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组织课堂教学,搜集资料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过程,学生也会全力以赴进行课程的讲解,其他学生对此教学模式感觉比较新奇,也一定会积极参与其中,这种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更加具有生机与活力。
(二)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适当调整评价方式,让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
传统的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缺乏重视,其评价方式也只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些学生虽然学习成绩非常突出但是实践能力非常差,其培养出来的人才也不符合社会和国家的标准,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该改变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评价方式,组织一些关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实习活动,然后对其进行实习评分,将此成绩与笔试成绩按比例进行加和,得出学生的综合成绩。例如,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末期,组织学生进行关于土木工程基础实习,并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对学生进行实习评价,然后再将学生的实习成绩与笔试成绩按比例进行加和,得出学生的综合成绩,对综合成绩的排名相比于只对笔试成绩排名更具有参考意义,这对教师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也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当今时代我国对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对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改革方法的确立就是不断对教学策略进行探索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摸索,从而找到适合的教学策略。
[1]杨德广.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关键词:土木工程;体系化;教学平台
Researchonteachingreformofvocationaltechnologydemonstrationcollegescivilengineering
WuQiang,HeKexiang
(collegeofcivilengineering,shaanxipolytechnicinstitute,xianyangshaanxi712000)
Abstract:Withtheconstructionofhighervocationalcollegesanduniversitiesdemonstrationasabackground,basedonthe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toopportunity,withourcountryconstructionandinfrastructureisthemarketenvironmentforthepilot,toconstructthecivilengineeringspecialty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styleofteachingplatform.
Keywords:civilengineering;systematism;teachingplatform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迅速,“十一五”期间我国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中推行试点了100所“示范性院校”。大多数示范性高职院校中都开设有土木工程专业,一些院校也正在积极筹备开设土木工程专业。
一、高职示范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现有的教学体系
高职示范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体系已经基本成型,专业课程的设置基本相同。各个地区的学校结合地域特点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都设置了大量的专业实训、实践环节。
二、构建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化平台
首先,利用示范类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学资源优势,建立一个适应高职学生的专业课程理论平台。
其次,土木工程很多专业课程都开设有对应于理论课程的课程设计环节,可以将所有的课程设计环节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建立一个以课程设计为主导的软实训平台。
三、专业课程理论平台构建
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专业理论体系结合建筑市场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制定一个既突出专业特色又与市场接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理论和市场需求,具体化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能结合实际工作中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人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面临的服务对象,经常会遇到的常规技术问题,以某种案例或某个项目的形式来讲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
同时,注重专业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一种综合案例的教学模式细化课堂的理论教学内容,构建起一个完善的、具体的土木工程专业理论教学平台。
四、软实训平台构建
五、硬实训平台构建
以专业理论平台和设计平台为基础,结合工地现场的认知实训,建立一个让学生在实验、实训环节中贯穿理论知识,能分析现场问题,能体系化的了解土木工程专业所需的各种试验、实作技能的支撑和内在联系。
六、结语
在国家大力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高职类示范院校利用自身的教学资源优势,结合我国土木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环境,通过构建体系化理论教学平台,以课程设计为主导的软实训平台,以实验、实训、工地现场认知实习为基础的硬实训平台,能使高职类土木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体系化的了解本专业的理论体系和系统的掌握专业工作技能。这样一个改革方向是高职类院校正在研究探讨的热点问题,这样一个体系化的教学平台也可以向其他专业教学领域拓展、延伸。
[1]边晶梅,白泉.工程管理专业技术平台课程实践教学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573-75.
[2]王磊,刘宝臣.评建结合加快土木工程专业建设[J].专业建设2011.26.75-77.
[3]毕家驹.中国工程专业评估的过去、现状和使命——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1.40-42.
[4]刘时忍.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初探[D].重庆:西南大学,2007:28.
关键词:土木工程;教学;方法
一、教学定位准确
二、教学方法得当
三、教学手段灵活
《土木工程概论》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师要充分掌握该课程的特点,将课程定位准确,采取理论与实际工程实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采用合理、先进、现代化的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主次分明、深入浅出地讲授好这门课程。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大学期间的学习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培养出适合时代需要和科技发展要求的土木工程的专业人才。
[1]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叶志明.土木工程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丁大钓,蒋永生.土木工程总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4]江见鲸,叶志明.土木工程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罗福午.土木工程(专业)概论[M].第三版.湖北: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