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疏散及避难设施检查是《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科目中第二篇建筑防火检查的第四章,这章在近6年考试中所占分值共计59分左右,是建筑防火篇里面所占分值最高的一章。安全疏散及避难设施检查这一章在2015-2021年考试中均有出题,本文将安全疏散章节内容浓缩为10个精华考点,掌握后必拿下一消防火篇最高分值章!
历年分值分布:
安全疏散是建筑防火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内容,也是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建筑防火篇中难度和深度最大的一章内容。建筑防火想要拿高分,必然绕不开安全疏散这个每年必考知识点,本文整理浓缩安全疏散10个精华考点,旨在帮助考生快速拿下此章内容。考点内容主要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方便大家记忆和学习。
数量
(1)公共建筑。
公共建筑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安全出口不少于2个。当公共建筑仅设1个安全出口或1部疏散楼梯时,检查内容以及检查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除托儿所、幼儿园外,单层或多层公共建筑的首层,建筑面积不大于200㎡且人数不超过50人。
②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外,地下或半地下设备间的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大于200㎡,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大于50㎡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
(2)住宅建筑。
(3)厂房
地下、半地下厂房(室、仓库),如有防火墙隔成多个防火分区且每个防火分区设有一个直通室外的独立安全出口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将防火墙上通向相邻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
(4)仓库
①地上仓库:占地面积≤300㎡;或防火分区建筑面积≤100㎡
②地下、半地下:建筑面积≤100㎡
③地下、半地下厂房(室、仓库),如有防火墙隔成多个防火分区且每个防火分区设有一个直通室外的独立安全出口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将防火墙上通向相邻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
(5)汽车库、修车库
每个防火分区内的人员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Ⅳ类汽车库和Ⅲ、Ⅳ类的修车库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
(6)人防工程
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少于2个。
当人防工程仅设1个安全出口时,检查内容以及检查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如有防火墙隔成多个防火分区且每个防火分区设有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利用防火墙上通向相邻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
②建筑面积不大于500㎡,且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不大于10m,容纳人数不大于30人的防火分区,当设置仅用于采光或进风的竖井且竖井内有金属梯直通地面时,可设1个安全出口或1个与相邻防火分区相通的防火门。
③建筑面积不大于200㎡,且经常停留人数不大于3人的防火分区,可只设置1个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防火门。
宽度
①首层外门的总宽度按该建筑疏散人数最多的一层的疏散人数计算确定,不供其他楼层人员疏散的外门,可按本层疏散人数计算确定。
②当每层疏散人数不等时,疏散楼梯的总宽度可分层计算,地上建筑内下层楼梯的总宽度按该层及以上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疏散人数计算。
③地下建筑内上层楼梯的总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下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
间距
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相邻两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
畅通性
不得设有影响人员疏散的突出物和障碍物,安全出口的门向疏散方向开启。
疏散门的数量根据房间或场所需要的疏散总宽度经计算确定,与安全出口的设置原则基本一致。
(1)公共建筑。公共建筑内各房间疏散门的数量不应少于2个。符合下列条件可以设置一个疏散门:
(2)剧院、电影院和礼堂的观众厅。
剧院、电影院和礼堂观众厅的每个疏散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超过250人;当容纳人数超过2000人时,其超过2000人的部分,每个疏散门平均疏散人数不超过400人。
(3)体育馆的观众厅
每个疏散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一般不超过400人-700人。
公共建筑内的疏散门和住宅建筑户门的净宽度不得小于0.9m;观众厅及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得小于1.4m。
形式
①民用建筑和厂房的疏散门,采用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不得采用推拉门、卷帘门、吊门、转门和折叠门。除甲、乙类生产车间外,人数不超过60人且每樘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超过30人的房间,其疏散门的开启方向不限。
②仓库的疏散门采用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但丙、丁、戊类仓库首层靠墙的外侧可采用推拉门或卷帘门。
③电影院、剧场的疏散门采用甲级自动推闩式外开门。
每个房间相邻的2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
①开向疏散楼梯或疏散楼梯间的门,当门完全开启时,不得减小楼梯平台的有效宽度。
②不得上锁或在其附近设有影响人员疏散的突出物和障碍物。尤其是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疏散门,其净宽度不应小于1.40m,不得设置门槛,且紧靠门口内外各1.40m范围内不得设置踏步。
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主要包括房间内任一点至直通疏散走道的疏散门之间的距离、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厂房的安全疏散距离是指厂房内任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需要注意:
(1)建筑物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安全疏散距离可增加25%。
(2)建筑内开向敞开式外廊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可按规定增加5m。
(3)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敞开楼梯间的直线距离,当房间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时,按规定减少5m;当房间位于袋型走道两侧或尽端时,按规定减少2m。
疏散走道的设置要简明直接,尽量避免曲折;疏散走道内不得设置阶梯、门槛、门垛、管道等影响人员疏散的凸出物和障碍物。
分隔
一、二耐火等级的建筑不应低于1.00h;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不应低于0.5h;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不应低于0.25h。
装修
材料
(1)地上建筑:A+2B1;
(2)地下民用建筑:3A。
避难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不应小于2个,并应设置在不同的方向,当走道仅与一个防火分区相通且该防火分区至少有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时,可设置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避难走道的总净宽度不应小于任一防火分区通向该避难走道的设计疏散总净宽度。
前室
防火分区至避难走道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开向前室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前室开向避难走道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消防
设施
避难走道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应为A级。
(一)设置形式
建筑类别
具体参数(建筑高度h)
敞开
封闭
防烟
室外
厂房
高层厂房、多层甲乙丙类厂房
√
H>32m,且任意层人数超10人
仓库
高层仓库
高层公共建筑
一类高层和h>32m的二类高层
采用剪刀楼梯间的建筑
裙房和h≤32m的二类高层
多层公共建筑
(除与敞开外廊直接连接的楼梯间)
除以下外,6层以下公共建筑(不含6层)
医疗、旅馆、老年人及类似功能
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
商店、图书馆、展览、会议中心及类似
6层及以上其他
住宅
h≤21m(与电梯井相邻应封闭,户门乙级可敞开)
21m<h≤33m(户门乙级可降级)
h>33m(不可降级)
地下、半地下
其他
3层及以下,或室内地面地坪高差>10m
(二)疏散楼梯的平面布置
楼梯间
①宜靠外墙布置,并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首层如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
②除楼梯间的出入口和外窗外,楼梯间的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③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甲、乙类厂房,其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其他建筑封闭楼梯间的门可采用双向弹簧门。
④楼梯间的顶棚、墙面和地面的装修材料必须采用不燃烧材料。
①楼梯间的首层如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内形成扩大的防烟前室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
②防烟楼梯间应设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前室。
③除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前室外,防烟楼梯间和前室内的墙上不应开设除疏散门和送风口外的其他门、窗、洞口。
④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⑤防烟楼梯间和前室的顶棚、墙面和地面的装修材料必须采用不燃材料。
①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1m,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m;
②倾斜度不应大于45°;
③楼梯和疏散出口的平台均应采取不燃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1.0h,楼梯段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0.25h;
④通向室外楼梯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外开启,门开启时,不得占用楼梯平台的有效宽度;
⑤除疏散门外,楼梯周围2m内的墙面上不应设置其他门窗洞口,疏散门不应正对梯段。
剪刀
住宅单元和高层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当分散设置确有困难,且任一户门或从任一疏散门至最近疏散楼梯间入口的距离不大于10m时,可采用剪刀楼梯。
①剪刀楼梯应具有良好的防火、防烟能力,应采用防烟楼梯间,并分别设置前室。②为确保剪刀楼梯两条疏散通的功能,其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实体墙分隔。
③住宅建筑剪刀楼梯间前室共用时,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小于6.0m2;与消防电梯的前室合用时,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小于12.0m2,且短边不小于2.4m。
(三)疏散楼梯净宽度
一般公共建筑
不应小于1.1m
高层病房楼公共建筑
不应小于1.3m
其他高层公共建筑
不应小于1.2m
住宅建筑
汽车库、修车库
人防(商场/公共娱乐场所/健身体育馆)
不应小于1.5m
人防(医院)
人防(其他建筑)
(四)疏散楼梯的安全性
安全性
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存室、垃圾道。
不应设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
不应敷设或穿越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内禁止穿过或设置可燃气体管道。
敞开楼梯间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天然气体计量表,当住宅建筑必须设置此类设施时,应采用金属管道和设置切断气源的阀门。
设置位置
第一个避难层(间)的楼地面至灭火救援场地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50m,且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宜大于50m。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但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
避难面积
净面积应满足设计避难人员避难的要求,并宜按5人/㎡计算。
疏散楼梯
通向避难层(间)的疏散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人员均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
消防设施
高层病房楼应在二层及以上病房楼层和洁净手术部设置避难间。
避难间位置应靠近楼梯间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分隔。
服务的护理单元不应超过2个,可利用电梯前室作为避难间,
设在高层病房楼避难间服务的护理单元不应超过2个,其净面积应按每个护理单元不小于25㎡确定。
设施配置
设置数量
3层及3层以上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2(包括设置在其他建筑内三层及以上楼层)的老年人照料设施,应在二层及以上各层老年人照料设施部分的每座疏散楼梯间的相邻部位设置1间避难间;
疏散楼梯间的相邻部位,避难间可利用疏散楼梯间的前室或消防电梯的前室。
净面积
设在老年人照料设施的避难间可供避难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2㎡;利用疏散楼梯间的前室或消防电梯的前室时,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2㎡,不需要再增加12㎡的避难面积。
避难间入口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
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采用乙级防火窗。
分隔后的不同区域通向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的开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3m。
直通地面疏散楼梯
直通地面的疏散楼梯不得小于1部,总净宽度不应小于任一防火分区通向室外敞开空间的设计疏散总净宽度
风雨棚
开口面积不应小于地面面积25%,开口高度不得小于1m,设置百叶时,按百叶通风口面积的60%设置。
使用功能
除用于人员疏散不得用于其他用途,疏散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