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1.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的主要目的

(1)对于给水、排水方案的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经过水文地质勘探能够提供供水排水方向,并且提出如何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矿坑水减少成本。

(2)预测矿坑涌水量。通过水文地质勘探能够详细地了解矿区的水文地质件了解影响矿坑充水的主要因素,从而预测矿坑的涌水量实施提前防范避免造成意外事故。

(3)预测矿产开采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措施和提出解决方法

2.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现状

2.1商业性的资源勘查对水文地质勘探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2.2矿区水文地质勘探发展滞后

与矿区的发展不协调矿区的发展确实令人赞不绝口胆是有时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的发展却是滞后的投有先进的技术支持矿区水文地质的勘探无疑是最令人担忧的事情。只有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严格谨慎的勘探操作这样可以极大的避免透水等事故的发生。这也是西方发达国家少有透水事故发生的一个秘密。我们知道庆于矿区的地质勘探工作是由国家统一安排的胆是在实行市场经济之后油国家统一管理的煤矿水文地质勘探单位由于投资暂时供不应求而新的勘探单位尚未建立,导致暂时性的地质勘探单位缺乏矿区对地质勘探投资不多,影响了勘探技术的落后与快速发展的煤炭事业极不协调。在矿主对矿区进行总体规划之前必须至少掌握地下的最基本的水文地质情况,只有确定了矿区供求水源规划才能进行最起码的矿区规划。没有专业化的水文地质调查报告,一切规划都是盲目规划这样的规划与矿区地下的实际情况往往大相径庭极易引发透水事故。

2.3矿区的过度开采引发的严重后果

影响煤矿生产的地质因素很多,其中煤层厚度变化,矿井地质构造和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等对煤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此外,某些矿井还受到岩浆侵入煤层、岩溶陷落柱、煤与瓦斯突出、围岩膨胀等因素的影响。我们都了解矿主都是有钱的大户我们称之为“煤老板”就算有很多钱怎能换回那么多矿工珍贵的生命。由于矿区开采的深度在不断加深她质条件呈现多样性胆是地质勘探中的老问题尚未解决新问题不断出现水文地质勘探的难度以及给水排水工作的难度日益严重始水文地质勘探带来巨大的压力要求更高更专业的技术才能解除这种危机,然而矿区的过度开采,尤其是煤矿的开采更容易造成土地塌方引起更加严重的安全问题。而矿主却不以为然赴员工在开采差不多的矿区里继续作业,以求最大限度的获得收益这种情形在我们中国的社会中还是比较频繁的发生的。

3.提高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的对策

3.1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的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矿区水文地质的勘探不仅包含可采煤层还包含充水含水层应用地下水理论研究矿并涌水的通道等。水文地质勘探的精度应该以国家现行的勘探要求,对于条件和结构复杂的矿区,展开专门的勘探工作确保勘探的准确。加强水力学的计算理论探讨肥非稳定流和有限元等理论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对试验结果多一种验证手段积累经验选择更接近实际的数据。为矿区的建设或开采的平稳有序进行应加强矿区水文地质的技术力量同时提高其综合分析及应用资料的能力。

3.2加强矿区水文地质工作的管理

按规范的要求对复杂矿区的勘探应有足够的简易水文观测工作量,以获取更多更全面的水文地质资料碱少专门水文地质工作量。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的勘探范围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地下水系统,只有勘察出矿区地下水的系统特征,才能了解地下水的补给、排泄,认识地下水的贮存规律,才能合理地利用地下水系统,科学地指导矿并开采。这一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进程,必须要加强矿区水文地质工作的管理才能确保这一复杂的程序顺利的完成。除此之外,也应更加重视各种水文地质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确保各种水文地质资料的真实可靠。

3.3利用现代化理论进行勘探结果的评价

以我国现在的勘探水平来看,单一的勘察手段往往不能准确地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因此,建议采用多种勘探手段同时进行勘探,各种方法优缺互补达到最终目的。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科技的进步,勘探技术也在逐渐发展,对于勘探结果的评价也需与时俱进,采用现代化的理论对勘探结果进行评价,公平公正,伺时也能促进勘探技术的快速发展。在进行水文地质勘探的过程中遇到不同类型的困难我们影响发达地区的勘探工作学习或者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水文地质勘探的技术,系统分析、全盘考虑,建议采用综合勘查手段应该以达到勘探目标为最终目的。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质勘查基础设计关系

Abstract:withthecontinuousdevelopmentofsocietyandprogress,weattachimportancetoconstructionengineeringgeologicalinvestigationandbasicdesignisofgreatsignificance.Thispapermainlydiscussestheconstructionengineeringgeologicalinvestigationandbasicdesignin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relatedcontent.

Keywords:buildingengineeringgeologyexplorationfoundationdesignrelationship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内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设项目和加工环境的基本设计也是在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建设项目在地质条件极为复杂。传统观念和技术已经难以适应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基本设计要求,并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和措施,创新和完善其道。在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设计工作,地质调查的合理应用的设计理念,充分证明,以提供更多的便利、丰富的设计技术。

1、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中的问题

1.1较差的地质勘察市场环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特别是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地勘单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前景,但也不得不面对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目前,中国地质调查单位的数量在急剧增加的国家或地区的管理体系还很不完善,这直接导致无序竞争,恶性竞争,地质勘查市场的出现是不利于一个单元的发展,行业的整体发展也是不利的。

1.2陈旧的基础设计理念和设计

与先进国家相比,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在中国建筑行业的设计技术落后的同时,设计部门一般对应的地质调查,以协助在这些因素的地质勘查合作机制或缺乏经验的部门。目前水平的基本设计不能达到当代建筑装饰工程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有关标准。目前,旧的基本设计概念和设计,在以下三个方面主要有:第一,整体概念的基本设计没有充分体现的发展和创新,降低基本设计的技术水平;第二,熟练的能力掌握基本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指标,尤其是使用稍低于实际能力的深度设计;第三,缺乏地质勘查工作,没有专门的软件应用,水文地质科学的分析和处理数据的应用。

1.3较短的地质勘察和基础设计周期

1.4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缺乏有效的结合与互补

地质调查报告的影响和限制,现有的基础上设计和设计理念,使得在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的误解的基本设计,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据,只有基本设计的水文资料和地质报道,在地质调查报告,专业和技术参数或技术咨询,但往往被忽视。同样,地质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提供的数据服务,主要是要注意调查报告的理论和专业,这本无可厚非,但往往造成导致低的实用性和可行性设计师在阅读的技术壁垒或设计应用程序的障碍。地勘单位和设计的基本单元,使得两个函数的性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互补,是很难得到充分发挥,上述的财务,人力和物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的更多的浪费。

2、地基土的承载力与变形

2.1作为设计部门设计人员,不仅要会设计,还要会阅读和充分利用地勘报告,要能对报告中提供的内容进行分析,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能提出质疑,不应只需要承载力值。即使需要地基土承载力戚地耐力)值,也不只是这一种值。《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FJ7―89)给承载力提出了三种值:①地基承载力基本值f0;②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③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基本值f0是由大量工程实践得出的经验值。《规范》各表列出的各种土类的值是依据现场荷载试验、标准贯人试验、轻便触探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数据,对相应的地基土承载力进行统计、分析面得出的。当根据室内物理力学指标平均值确定地基承载力标准值时,应按表中承载力基本值乘以回归修正系数而得到,即fk=Ⅱffo(IIf为回归修正系数)。当实际工程的基础宽度B>3m,基础埋深D>05m时,承载力值还要提高,即要进行宽度和深度修正,修正后才得设计值f。地勘报告中一般提供的是承载力标准值。设计人员在使用时不能直接用标准值来设计,而要经基础宽度和埋深修正后得承载力设计值进行设计。当前许多设计人员直接用标准值进行设计是不科学的。以下为地基承载力设计简图。

图1地基承载力设计简图

2.2采用承载力设计值来设计,是为了确定建筑物基础底面和剖面尺寸,通过公式A=N/f――YGD计算来满足P≤【p】要求,这只考虑了满足地基强度条件要求。但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很少考虑变形条件要求,这也是造成地勘报告中不提供工程建议陛处理意见的后果。当前建筑工程出现质量事故很大一部分不是强度条件不满足,而是变形条件不满足所造成的。建筑工程中出现的不均匀沉降造成房屋裂缝、倾斜、局部倾斜,就是变形条件不满足所带来的危害。要使工程变形条件得到满足,地勘报告中必须提供建议性工程处理措施,以供设计人员参考,重要的工程甚至要作变形计算。提供的建议性措施,对建筑物上部结构而言应包括建筑措施、结构措施、施工措施,对地基而言应包括地基处理方法,如换填、夯实等。而且不应只停留在定性分析和描述上,要明确提出定量数值,以使设计人员重视和好用。

3、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的关系研究与分析

项目通过地质调查报告,全面理解和把握的基本项目工地的地质和水文信息,并按照建设和抗震要求的建设的要求设计不同的地基处理设计,有效保证的基本创造性和可行性,从而促进国家和一些建筑工作在有条不紊地完成。因此,施工的地质调查工作的基本设计有辅助作用和意义。

3.1、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概况

3.2、基础选型说明:

1)主楼部分

基础采用平板式筏形基础,主楼区域筏板厚1200mm,基底标高-9.70m,两层裙房及外扩地下车库部分筏板厚800mm,基底标高-9.30m,按±0.00的绝对标高为29.40m推算其基地标高约为20.0m左右,基础落在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②层、粉质粘土②1层、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③层、粉质粘土③1层上,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综合考虑取fka=140kPa,宽度修正系数取0.5,深度修正系数取1.6,修正深度按基础有效埋深取为覆土(4.60-0.90)+顶板底板厚折算土厚(0.70+0.80)x25/18=3.70+2.10=5.80m,故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a=140+0.5x20x(6-3)+1.6x19x(5.8-1.5)=300kPa,天然地基基本满足承载力的要求。独立柱下冲切不够处设下柱墩。

2)辅助用房:

基础采用平板式筏形基础,筏板厚800mm,基底标高-10.20m,按±0.00的绝对标高为28.80m推算其基地标高约为18.6.0m左右,基础落在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③层、粉质粘土③1层上,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综合考虑取fka=140kPa,宽度修正系数取0.5,深度修正系数取1.6,修正深度9.90m,故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a=140+0.5x20x(6-3)+1.6x19x(9.9-1.5)=425kPa,天然地基满足承载力的要求。独立柱下冲切不够处设下柱墩。

结束语

为了确保他们的安全,在所有类型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还必须满足两个技术条件:(1)地基强度条件,这是确保地基稳定隋,不会发生剪切破坏或滑动的损害;(2)地面变形的条件下,沉降,不均匀沉降,倾斜,局部倾斜不超过允许变形的基础。地质调查报告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为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以确保必要的信息,以满足这两个条件。科学地质调查报告,不仅可以提高建筑设计质量,而且还节省工程量,降低了投资,从而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梦迪,刘敏溅谈地质勘察工作在建筑工程基础设计中的应用[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8(3):36-38.

【2】刘海青,李建刚.浅谈建筑工程基础设计中勘察报告的编写和质量控制叨.建筑科技探索,2007(5):19-21.

【3】王旭,李晓明,吴航建.国内建筑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应用情况分析叨.山西建筑,2006(10):22-23.

【4】金淑华.关于加强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中环境保护意识的探讨[J].建设者,2008(4):30.32.

【5】马德文,胡浩天.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与建筑工程基础设计关系探讨[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7(6):16.18.

关键词:建设项目;压覆矿产;压覆矿产资源评估。

Abstract:Theconstructionprojectsconstructedoverthemineralresourcesassessmentisastatisticalestimateoflandusewithintheengineeringandconstructionprojectsconstructedoverthemineralresources,sothattoprovidethebasisfordecision-makingforgovernmentdepartmentsandhandletheregistrationofMineralResourcesandReserves.Taketheconstructionprojectmineralresourceassessmentforexample,forthecorrespondingdiscussion.Keywords:constructionproject;pressureoverlyingthemineral;pressureoverlyingthemineralresourceassessment

1、地质环境条件

(1)评估区概况

拟建工程项目为一般性民用建筑,工程拟建楼2栋,层数为6层,属一般建设项目。

评估区位于黑山县八道壕镇商住用地。地理座标:东经121°59′28″~121°59′30″,北纬41°48′32″~41°48′35″。地形平缓地段,占地3729.20m2(5.5938亩)。地貌类型为冲积平原。西北较高,东南较低,地势较平坦,海拔标高82~87m,地貌类型简单,地形条件简单。(见照片)

评估区地貌

(2)评估区地层

评估区地层为白垩系阜新组(K1f),被第四系(Q)所覆盖。

a、白垩系阜新组(K1f)

分布全区,分为上、下两段。

下段:有两部分组成,下部为细砂岩、泥岩、砾岩互层。砂岩灰白色成分以凝灰质为主,含少量石英及其他碎屑。泥岩为黑色块状。砾岩为灰白色,砾石成分为安山岩、石英岩、花岗岩砾。上部以灰色、灰黑色泥岩为主夹细砂岩、粉砂岩具缓波状层理,水平层理,见有黄铁矿结核、钙质结核和钙质鲕粒,裂隙内含油迹,油斑及沥青质。本次评估的建设项目评估区在此层段上。

上段:分为三部分。下部为含砾粗砂岩~粉砂岩夹砂质泥岩,风化后呈黄色以石英为主,成分以石英为主,含火成岩碎屑及安山岩砾石,砂岩含钙质或泥质,胶结坚硬。中部含煤段岩性为灰白色砾岩,砂砾岩,粗~粉砂岩;灰色、灰黑色砂质泥岩,黑色泥岩及煤层组成。自上而下含有八个煤组,三、八煤组局部可采。上部灰绿色粗~细砂岩、砂砾岩及薄层砾岩,夹薄层砂质泥岩。地层产状:走向近南北,倾向西,倾角8~15°。

b、第四系残坡积物(Q3el―dl)

第四系冲洪积物(Q4al―pl),广泛分布在八道壕镇。成因类型复杂,岩性为上部亚砂土、亚粘土,下部砂砾石亚粘土互层,结构松散,厚度为2~10m。

评估区地层岩性条件较简单。

2、地质构造与地震

(1)、构造:评估区地层为南北走向,倾向西,倾角为8~15°的单斜构造。无断裂、褶皱,构造较简单,稳定性好。

(2)、地震: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6―2001)划分确定黑山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属于轻微地震破坏区。

3、水文及工程地质情况

评估区内含水层有第四系孔隙潜水与基岩风化裂隙潜水。

(1)、第四系孔隙潜水:

(2)、基岩风化裂隙水:含水层为细砂岩、泥岩、砾岩互层构造裂隙不发育,浅部风化裂隙发育,接受降雨入渗补给。富水性较弱,且不均匀。

(3)、工程地质情况

砂岩、粉砂岩、页岩抗压强度>80MPa,适宜各类工程。

较硬亚粘土夹砂砾石,松散状,抗压强度0.18―0.25MPa(承载力),有条件适宜各类工程。

评估区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4、建设用地矿权设置情况

评估区建设用地附近有阜新矿务局八道壕煤矿、黑山县八道壕振兴井、黑山县水泉露天煤矿,矿业权设置情况见评估区工程建设项目地质及矿产图及剖面图:

5、项目压覆矿产资源情况

该项目选址范围为黑山县八道壕镇商住用地。拟建设项目区内尚未发现较重要及其它矿产资源分布,且无探矿和采矿权设置。

6、结论

拟建工程位于黑山县八道壕镇商住用地

评估区不压覆任何周边矿产

该项目用地范围无任何新的矿业权设置

参考文献:

[1]《关于规范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审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0〕386号)

[2]《辽宁省阜新八道壕煤矿补充勘探地质报告》.阜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质测量处,2006

[3]《辽宁省黑山县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报告》.辽宁省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2007

【关键词】灰岩;砂层;盾构

1、工程概况:

2、勘查设计

2.1开展了超常规的地质勘探工作

勘查单位按照设计总体的要求,对线路进行了加密详细勘查,分别在线路左右两个各布置了一排钻孔(共4排),线间距较小地段共布置了3排。钻孔间距一般控制在15~20米。完成土建工程招标后,施工单位根据需要对线路进行了补充勘查,最民地段钻孔间距加密到2米。通过高密度的勘查,最大限度地了解溶洞分部、灰岩岩面和砂层情况,为后续溶洞处理和线路敷设设计打下基础。

通过浅层地震、高密度电法、土壤氡气测量等综合物探方法,解析物探成果再采用钻探取芯验证,辅以室内试验、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抽水试验等综合勘察手段及方法,进一步查明九号线所经区域断裂的发育位置。

采用地下同位素测试技术对地下水的流向流速进行了测试。

2.2设计

2.2.1线路埋深的选择

在下部为灰岩,上部为砂层的地层中,隧道深埋或浅埋将有不同的风险。如采用深埋的方式,由于岩溶发育强烈,溶洞见洞率超过50%,盾构掘进需要面对大量的溶洞。由于勘查钻探仅为“一孔之见”,即使加密了钻孔间距仍会有溶洞未能发现,一旦盾构碰到较大型的溶洞、极有可能出现盾构栽头、隧道变形,对盾构施工是灾难性的事故。另外,处理溶洞的投资亦较大。如采用浅埋的方式,由于灰岩面起伏较大,无规律性,盾构在砂层中掘进仍有可能触碰到灰岩,形成在上软下硬地层中掘进。此时,下部的硬岩使掘进缓慢,期间刀盘对上部砂层的不停扰动,容易引起砂层流失,引起地面塌陷。综合考虑,线路最终采用了浅埋的敷设方式。

2.2.2溶洞处理

以详堪和业主确认的补堪发现的溶洞为中心,2米间距钻孔进行溶洞处理。结合以往设计、施工经验,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节约工程投资,溶洞处理范围为隧道底板以下2米,视具体地层情况隧道外扩1米或3米。溶洞边界采取双液浆封边,溶洞内采用单液浆充填。

3、施工

除施工单位在盾构掘进的推力、土仓压力、扭矩、盾构姿态等控制外,项目业主要求施工及监理单位采取其他措施,加强安全管理。

3.1做好施工调查报告

在开工前,要求施工单位编制地质补堪报告、周边房屋基础调查报告、周边管线调查报告、周边环境调查报告,报监理部和业主审批。使参建各方充分认识工程实施风险源,提前制定应对措施。

3.2配置综合工程处理车

3.324小时现场值班

由于地面沉陷的不确定性和瞬间性,需要能及时发现才能快速处理。为此,业主要求施工单位安排人员24小时在现场值班,监理部每隔2小时巡视。值班工作明确了责任制,值班人员需要在值班记录填写值班情况,签名,监理员巡视时也需要签名,拍照。

3.4与管线单位建立联系

关键词:第三承压含水层止水帷幕超深基坑坑内降压有限元三维流数值模型

1引言

近几年随着天津市城市发展,挖深超过20米的超深基坑逐渐增多,围绕第三承压含水层对基坑形成突涌风险的探讨,渐渐成为基坑降水设计的主要话题。为确保基坑施工万无一失,设计单位不惜花费高昂代价,采用一切手段加深止水帷幕,截断其承压性。同时还不得不怀疑帷幕的可靠性,又在坑内布设大量的降压井降压。实际的施工效果却反映出帷幕渗漏情况严重,有的项目几乎完全需要依靠降压井满足安全需求。

2第三承压含水层水文地质特性

其上部分布有第一、第二承压含水层,第一层压含水层埋深16~18米左右,层厚3~4米左右,水头埋深在3米左右,为全新统下部陆相沉积层(Q41al),地层分组层号为⑧2,岩性以粉土为主;第二层压含水层埋深19~20米左右,层厚4~5米左右,水头埋深在5米左右,为上更新统第五组河流相冲积沉积层(Q3eal),地层分组层号为2,岩性以粉砂为主。

根据天津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区域浅层地下水水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分析,第三承压含水层水平径流微弱,主要依靠第二承压含水层向下越流补给,同时向深部含水层向下越流排泄[2]。

3实际工程现状

在实际工程中,设计人员为确保基坑万无一失,采用地连墙作为止水帷幕,墙体底端设计至地表以下60米,目的不言而喻,为切断该承压含水层,使之与周围含水层失去水力联系,消除其承压性对基坑的突涌威胁,以实现坑内疏干降水。

4提出问题

5数值模拟的分析结果

根据地下水渗流理论,当承压含水层因抽水,其承压水头开始下降,打破了自然条件下地下水系统的原有平衡的水力联系,导致上部承压含水层开始向下越流补给,如此上部承压含水层水头也开始下降,如此传递,最终导致潜水向下越流补给,使潜水位下降。潜水位下降,势必产生浅部土体固结变形,地面产生沉降。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是基坑周边建筑物发生不均匀沉降开裂,道路塌陷变形,管道因地面沉降破裂而无法使用[5]。

根据数值计算结果,对地面沉降最为敏感的,是大幅降低第一承压含水层水头,原因是因为潜水含水层与第一承压含水层之间的相对隔水层并不绝对,潜水与第一承压含水层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水力联系,全新统底部的⑧1粉质黏土层中分布有粉土透镜体,因此潜水越流很容易发生。欧加华项目的基坑,由于对第一承压含水层隔断失效,在施工降水开始不到一个月,周围地面出现近40mm的沉降,就是上述原因造成的。

但是针对天津市分布的第二、第三承压含水层而言,由于上更新统顶部普遍都分布有巨厚的⑨1粘性土层,使第一承压含水层与下部第二、第三承压含水层的水力联系就大大降低。⑨1粉质黏土层的垂直渗透系数,根据抽水试验计算,一般为10-6cm/s,有效隔水厚度一般在5米左右。

6初步结论

根据数值计算结果,再做以下假设及施工措施:

1、挖深在25米的基坑,首先必须隔断与上部潜水水力联系密切的第一、第二承压含水层。

2、针对第三承压含水层的降压,施工周期要尽量缩短,尽量减少降压的抽水量。

3、止水帷幕可以不必完全切断第三承压含水层,可以采用半封闭的悬挂式帷幕止水,以增加地下水渗流路径,加大水力坡降。

4、同时降压井的深度要小于帷幕深度,至少与帷幕底部深度相同。

如果满足上述条件,我们认为没有必要一定采用60米的地连墙截断第三承压含水层。针对30米挖深的基坑,帷幕深度达到45米,确保帷幕的止水效果,在1年的施工周期内连续降压抽取第三承压含水层,对周围地表的影响完全满足安全的要求。

有些专家提出,由于很多基桩采用第三承压含水层的粉细砂作为桩基持力层,降压抽取该层地下水时,可能导致持力层固结沉降,对桩基产生影响。根据大量的勘察资料,第三承压含水层是状态致密的粗颗粒地层,标贯击数一般都大于50击,俗称“铁板砂”。实际上,在长期的地质年代里,该土层因上覆地层自重作用,已经处于超固结状态,土体骨架承受了大部分的竖向应力。含于其中的地下水,承受着上覆土层巨大的压力,才具有了承压性,降压过程中所抽出的水量,都是含水层弹性释水,水量大原因是因为其厚度巨大所致。在降压过程中,由于水头漏斗的扩散,压力减小(或释放)向四周传播,才引起孔隙水被不断地释放出来。但由于土体骨架已经承受了大部分的竖向应力,弹性释水后土层的固结压缩变形很小,对于桩基础几十毫米的沉降变形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完全不必考虑对桩基础的影响。

如果基坑挖深增大至30米时,部分地区已经将坑底落于第三承压含水层内。此时,该承压含水层水头必须降至顶板以下,出现含水层性质属于从有压变为无压现象。根据渗流理论,如果不降低坑外承压水头,或截断承压含水层,在水头差作用下,绕流作用将非常巨大。地下水将携带大量砂土绕过止水帷幕,不断涌进基坑底面,产生强烈的流土现象,基坑因此失稳而导致严重的事故[5]。当然,如果不截断承压水,在坑内布置足够多的降压井,将绕帷幕流入坑内的承压水抽走,从理论上讲也是可以的,但是这种强烈的三维流场与重力渗流场并不相同,坑底靠近帷幕处的水力梯度最大,流线几乎与坑地面垂直水头,如果帷幕施工时导致此处土体强度下降,或附近基桩桩侧存在薄弱面,局部流土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这也是数值模拟所无法实现的,而且一旦局部突涌发生,会不会很快波及到基坑中部,也很难预料。我们认为,这种情况下,采取坑外降压的方法应该是有效的。但坑外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评价,还需要我们去研究探讨。

[1]天津市城乡建设交通委员会(2009),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天津市地基土层序划分技术规程》(DB/T29-191-2009)

[2]天津市地质调查研究院(2000),《区域浅层地下水水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3]天津市地质工程勘察院(2003~2009),《天津市地铁2、3号线换乘站地下连续墙成孔检测报告》

关键词:西乌兰不浪乡矿山开采生态环境评价研究

一、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西乌兰不浪乡小元山矿山位于武川县县城可可以力更镇295°方向,直线距离50公里,东经:110°50′―110°51′,北纬:41°14′―41°15′。西乌兰不浪乡小元山周边矿区处于低山丘陵区,地形起伏较大,沟谷较为发育;根据《内蒙古武川县李鑫矿业有限公司小元山铁矿21万t/a采选项目环境影响报告》,按照《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该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被划分裂隙水充水为主的中等矿床;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为0.15,对照地震强烈度为7.5度。山体稳固,没有泥石流、滑坡迹象,该区域地质环境质量良好,类型为第一类。

二、研究思路与评价指标体系

1.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呼和浩特市武川县西乌兰不浪乡小元山矿山开采生态环境,评价对该地区矿产资源开采前期生态环境状况。根据分析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大气环境质量指标、水环境指标、声环境指标,提供该地区资源开发前期生态环境质量资料。矿山开采必然造成生态环境的改变或对局部地区生态的影响,本文拟通过评价该区域生态环境,来提供矿山开发有关生态环境方面的适宜性资料。

2.研究思路

通过对武川县西乌兰不浪乡小元山矿区的植被现状、土壤类型、土壤侵蚀现状、土地利用现状、动物资源的调查,来评价该区域生态环境;以大气污染源调查、大气污染质量现状来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评价;通过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价;通过布点监测噪音,对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情况进行评价。

3.评价指标体系(图一)

4.研究意义

通过对研究区域环境生态评价,分析该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进而为区域矿产资源开发提供环境资料。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1.生态环境指标评价

研究区位于丘陵地带,区内没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栖息与繁殖分布,矿区及周边

10.0km范围无名胜古迹及自然保护区。

1.1植被状况

研究区主要以旱地和草地为主,旱地占用率为48.92%,草地占用率为41.63%,林地占用率为1.12%,详细占地类型见研究区地类占地类型表。

研究矿山地处中温带半干旱生物气候带,树种、草种主要是耐干旱、瘠薄的种类,天然植物以灌丛草原类型为主,有部分山地草甸草原植被,森林灌丛草原类植被分布在中低山的阴坡、半阴坡地带,主要天然林植被有山杨、白桦,林下生长有灌丛沙棘、柠条及草本植物篙类、山丹、羊草等,覆盖度在20%左右。

1.2土壤类型

研究区土壤类型为灰褐土、石质土,石质土分布在山体顶部及陡坡,灰褐土分布在山坡。山体上部土层较薄,山体下部土层转厚。根据文献记载,当地土壤理化特性为:全氮0.08%,PH值7.5-8.4;土层厚度0.2-70cm,质地粗糙,容重、空隙大,土壤有机质1.19%,速效磷4.3ppm,速效钾198.2ppm,腐殖质层平均厚度54.4cm。

1.3土壤侵蚀状况

研究区土壤侵蚀组成结构比较单一,所在地土壤侵蚀类型主要以风力侵蚀为主,兼有水力侵蚀。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侵蚀普查结果》和当地部分乡镇水土流失调查结果,研究区土壤侵蚀为中度侵蚀,水力土壤侵蚀模数为3500t/km2a,风力土壤侵蚀模数为1500t/km2a,按照《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土壤允许流失量为1000t/km2a。

1.4土壤环境

该项指标在矿山周围内设三个采样点,每个样区采集1个土壤混合样,共采集3个土壤混合样,采样深度20-30cm。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环境监测站于2010年8月10日对土壤PH值、汞、镉、铬、砷、铅、铜、锌共计8项指标进行监测,各项指标数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说明该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良好。

1.5动物资源

研究区物种广布。常见动物有兔、鼠、鸟类,未见有珍稀野生动物。家畜有绵羊、山羊、牛、猪、马、驴、鸡等。

2.大气环境指标

2.1大气污染源

研究区范围内工业不发达,尚无工业污染,评价区内空气污染源主要是民用燃煤。

2.2大气质量监测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环境质量监测点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评价,

具体公式为:

Ij=Ci/Si

公式中:Ii――污染物i的单项质量指数;Ci――污染物i的实测浓度平均值;Si――污染物i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根据内部资料得知该区域TSP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限制,SO2和NO2小时浓度值和日均浓度值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确定该地区大气环境质量一般。

3.地下水环境指标

地下水现状评价标准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值,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当Pi>1时,说明该水质指标已经超标,长期饮用将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应降级为工业或农业用水。

根据地下水现状单因子污染指数数据(如下表),可知监测点各项指标均不超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值,现状河边村和东号村所在地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较好。

4.声环境指标

各项监测点的噪声现状测量值昼间在48.3~51.2dB(A)之间,夜间在41.9~45.4dB(A)之间,均小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二类标准限制,说明该区域及周围声环境质量较好。

三、研究成果价值

[1]《武川县第二次土地调查报告集》,武川县国土资源局,2010年

[2]《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国家技术监督局,1991年

地质遗迹资源作为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它经历并一定程度上记录了漫L地球演化过程中的各种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每一个地质遗迹都具有独立的形成演化背景和自身特征,其不可复制的特性使其具有极强的代表性,能够为科学研究提供有力证据的同时兼赋美学、科普教育和旅游开发等多重价值属性。

地质遗迹资源调查评价作为建设地质公园的基础和核心工作,是地质公园建设的前提。研究通过“诸暨市地质遗迹调查评价项目”,整理了一套较为系统详细的地质遗迹资源调查评价设计工作方法,并提出了项目设计工作中的主要工作难点与对策。

1设计前期准备

地质遗迹资源调查评价设计前期的准备工作是项目最基础的工作,其工作程度和详实与否,直接影响项目工作质量的好坏和工作进展的效率。前期准备工作充分,一则可以使得调查目的明确,工作量设计科学,合理加快工作进度;二来在调查初期就可以对地质遗迹的形成演化机理和科学意义作出初步判断,并通过野外调查进行验证和证据搜集,增加项目成果的质量和说服力。

地质遗迹调查工作应在明确项目目的、任务的基础上,首先对调查区进行情况摸底。摸底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区地理位置和遗迹资源分布范围、自然地理概况和社会经济概况,其中自然地理概况应包括地区地形、地质、水文和气象等方面内容。这些摸底工作可为后续工作的合理安排,以及调查工作的分区和调查结论的合理推断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项目设计

2.1野外踏勘

为使调查工作部署切于实际,设计前需要对调查区现场的地质和实施条件进行概略了解,因此有必要进行野外踏勘。野外踏勘的主要工作重点在于选定具有代表性的地质遗迹点进行踏勘调查,进而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之上对调查区进行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初步分析和推断。

2.2工作部署

通过对工作区地质遗迹资源基础资料的调研,结合野外踏勘,在全面掌握工作区情况的基础上,对调查工作进行部署。首先,应遵循“以点带面、统筹兼顾、编测结合、突出重点”的工作部署原则[5];其次,应结合调查区的遗迹资源情况,明确调查目标任务、工作内容、技术方法和技术要求,科学合理地设定设计工作量;第三,应根据统计的工作量分布情况,对调查对象进行分区,区分工作的重次;最后,应强调调查中发现,发现后落实的工作要求,积极发掘新的地质遗迹资源,并投入工作量进行落实,避免地质遗迹资源的流失。

根据地质遗迹资源的分类情况,确定调查评价的主要内容有:(1)重要的地质剖面,构造形迹,古生物化石,矿物矿床等;(2)由内外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如河流、瀑布、湖泊、泉水、冰川、岩溶洞穴、峡谷、火山地貌、黄土地貌、丹霞地貌等;(3)地震、滑坡、泥石流、地裂及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遗迹及发生规律;(4)特色稀有的动植物资源;(5)有观赏价值的各种人文历史景观;(6)当地的经济状况、民俗风情、游客接待能力、环境容量等;(7)当地的区位条件,交通状况;(8)特殊的气候、气象因素及环境因素;(9)邻区旅游资源状况。

对地质遗迹资源的调查可采取详查和概查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实践中应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调查,可采取的工作方法主要有:资料收集和分析、遥感解译、野外调查与验证、样品分析等。

2.3项目管理

3工作难点及对策

通过“诸暨地质遗迹资源调查评价项目”的实施,整理设计前期准备工作和项目设计中存在的难点,并提出相应对策如下。

3.1准备工作y点及对策

(1)作为区域性的地质遗迹资源调查,涉及的遗迹资源类别可能较多,需要收集的资料全面性、系统性可能难以保证,应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根据需要及时补充;

(2)资料涉及部门较多,不方便甚至不可能实现共享,且部分资料涉及保密条例,收集困难大,与各部门的协调工作复杂,应保持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有耐心地与各部门协调交涉,重要资料办理借阅登记,适时合理利用业主单位协调作用;

(3)到手资料种类繁多、杂乱,一味堆积容易导致思路混乱,影响理解和资料整理研究进度,对此应安排专人负责整理分类、筛选和编册;

3.2项目设计工作难点与对策

地质遗迹资源调查涉及地质学、地理学、旅游学等专业,项目设计中制定目标任务相对容易,但要实现目标,做好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工作部署,真正做到对地质遗迹点的充分调查相对较困难。首先,人员分配要合理,调查小组人员需包含地质学、地理学、旅游学等专业人员,且需要有较好的基础地质知识基础;其次,调查点的筛选和调查区的划分,直接决定了工作量的大小和分布,需要经多方面搜集资料和信息,并科学合理地分析研究,才能做出决定;最后,由于地质遗迹资源的科学内涵丰富,且一般其赋存的环境较为复杂,往往需要科学的鉴定和专业的论证才能真正认识和掌握,因此项目设计中要有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和方法。

[关键词]煤矿地质测量生产安全影响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煤炭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增加,这就对煤矿生产效率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煤矿在提高生产效率的过程中,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至关重要,而在这项工作中,重视煤矿的地质测量工作尤为重要。

1煤矿地质测量工作的必要性和主要任务

1.1煤矿地质测量的必要性

煤矿地质测量是一项严谨的技术性工作,是煤矿搞好生产,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也是煤矿生产建设中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和保障。准确科学的地质测量工作能够全面真实的展现煤矿矿山的情况以及矿途中巷道的走势和关系等,只有对矿山中的各种巷道有了认真详细的了解,才能有效避免地质工程中透巷事故以及瓦斯事故的发生。地质测量工作涉及煤矿的地面和井下,它不仅要为煤矿的生产建设服务,还要为安全生产提供信息,是领导对安全生产作出决策的重要依据。

1.2煤矿地质测量的主要任务

2地质测量工作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1地质测量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保障

煤矿要想做好安全生产,就必须要做好地质测量工作。煤矿的地质测量是煤炭工业的重要组成,它包括煤矿的勘探和安全生产两个部分,地质测量人员通过对地质报告的分析,对矿区、井下、巷道、水文等地质条件进行预测,是矿井、采区设计的重要依据。

在设计采掘作业规程之前,地质人员对已经掌握到的地质、水文等资料加以分析,对断层和褶曲等较大的地质构造的位置、走向、倾向、落差等做好正确的判断。高档综采工作面要采用物探、钻探等方法对工作面内隐伏的地质构造进行进一步清查。另外,地质人员还要对岩浆岩的侵入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煤层变质带的范围以及变质程度进行测定,通过煤层厚度计算可采储量,为采矿生产提供依据。另外,地质测量部门要掌握矿井水文地质情况,及时分析相邻采区积水情况。以遏制透水事故的发生。

地质测量部门通过现场实测数据,对矿井导线进行布局,为误差的预计提供基础资料。在巷道掘进50米后,要提前安设激光指向仪以确保巷道方向和坡度在掘进中保持一致。特别是斜井绞车道和皮带运输巷道要避免铁道和皮带的铺设造成偏差,对测量的精确度要求很高。地质测量部门要及时绘制采掘工程平面图和地质剖面图等测量图,为矿井的规划、生产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2.2地质测量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技术支撑

从生产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地质条件的变化多样,各个煤矿的生产过程所处的地质环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导致煤矿的开采方式以及开采过程中的煤层规模等不尽相同。由此可见,煤矿地质测量部门的工作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地质测量工作在矿井的前期设计和规划以及在施工工程中都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按照有关部门规定,采区设计需要的地质所明书应该在2年前就通知地质部门。在正式设计前3个月的时候把采区地质说明书提取出来,然后地质人员根据调查报告和采区的开采情况对本区域的工作面和采掘巷道等提供正确的预测报告。这些都是做好煤矿安全生产所要进行的最基础的准备工作。

(2)地质测量部门要全面负责为设计、施工等部门提供准确的地质测量资料,如果出现资料与实际情况不符,应立即重新进行调查。要对每个掘进工作面及时进行编录和整理,如果发现有某些疑难问题,应立即向总工程师汇报,共同研究、分析,并提出处理建议。地质测量部门还要结合现阶段工作面的地质情况。对已经开采的工作面的资料进行分析,预测为开采矿区的地质变化,每个季末都要做工作总结,为下个季度的工作预报提供借鉴。

(3)在回采的过程中,地质测量人员要及时掌握工作面的地质变化规律,经常对各种地质隐患作出分析和研究,如果发现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提出补救措施。同时,还要根据地质资料对巷道内的岩层、煤层的厚度和结构变化作出预测,为安全施工提供强有力的依据。每一个工作面的回采结束后,都要进行认真地工作总结,对提供回采地质说明书的准确程度作出评价,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4)地质测量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事实求是,有责任心,对安全事故做好预防工作,对有疑问的地方要及时作出校对和更正,以免为安全生产工作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3总结语

煤矿的地质测量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确定性。它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中的,对煤矿的生产能力和安全生产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地质测量的过程中,任何疏忽都有可能对煤矿生产造成严重的后果,但是工作中又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因此要求地质测量人员要具有过硬的测量技术,并且在测量的过程中要养成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为采掘开拓生产等部门提供准确的测绘资料,尽量避免由于粗心疏忽而造成不良后果。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制图技术逐渐在地质测量工作中广泛应用,通过对地质层的精确分析以及对地形图的准确绘制,大大提高了测量的精密度。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1]段崇云.论煤矿地质测量工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2(04).

[2]母光勇.煤矿地质测量工作与安奎生产及成本的关系[J].煤炭技术,2010(01).

[3]张振波,朱孔凡,李庆华,梁斌.浅谈矿山测量工作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J].煤矿现代化,2009(02).

关键词:地质灾害层次分析法危险性评价及区划

0、引言

陕西省略阳县,地处秦巴山区,坡陡谷深,地质构造复杂,深大断裂发育,岩体破碎,松散堆积层广布,地质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加之滥砍乱挖的不合理人为因素,致使地质环境严重恶化,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问题十分突出,是陕西省乃至全国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之一,尤其是08年汶川地震以后,使得该县的地质灾害问题进一步恶化,根据2010年风险详查报告,该县地质灾害点共有229处;完全治理的12处,完全搬迁的2处;目前稳定性差、仍有威胁对象的隐患点215处。由此看来,地质灾害问题严重地威胁了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以各乡镇行政区为评估单元,以各乡镇行政区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为基础数据,对该县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价,希望能为该县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为该县的地质灾害预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1、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及分布规律

略阳县发育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四种,共计229处,其中,滑坡186处,占灾害点总数81.2%;崩塌26处,占11.4%;泥石流12处,占5.2%;地面塌陷5处,占2.2%。由于略阳县地处山区,构造活动强烈,地质条件和地形地貌条件复杂,矿产丰富,人为工程经济活动强度大,使得该县地质灾害分布有如下规律:

(1)地形分布规律:本区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剥蚀低山和剥蚀中山区。

(2)地质灾害的地域分布:在略阳县的21个乡镇中,由于各乡镇所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不同,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岩土特征不一,其地质灾害分布是不均匀的,表现在北多南少,西北、东南多,而东北、西南少。

2、略阳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2.1层次分析法

2.2危险性概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致力于区域的、宏观的灾情,是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步骤,为工程立项及决策提供依据,力争保障工程最大最优化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同时亦是确保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尤为关键的环节。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模型处理评价因子,并运用MapGIS软件实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过程及最终结果。

2.3选取评价因子

在对研究区资料进行详细整理分析后,考虑对区域层面上的所有灾害的危险性评价,基于层次分析法理论,通过对影响略阳县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各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并最终筛选优化,选取以下6个评价因子,建立了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

2.4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及量化评价因子

表2组合权重计算表

评价因子的量化过程,即通过分析所有评价因子的实地情况,按照其发育级别不同,而量化为不同等级,并以具体数字表示。

由于地质灾害危险性一般划分为三个级别(危险性大、中、小),因此,本次研究的评价因子也量化为三个级别,赋其值分别为1、2、3,详见表3:

表3评价因子量化表

2.5危险性区划

运用MapGIS软件将略阳县整个境界范围分割成1(km)×1(km)的网格,共计2980个评价单元格。利用MapGIS的空间分析操作,将基础网格区文件与各个评价因子区文件两两逐个叠加分析,使得各因子区文件的特征属性叠加到网格区文件中,最终,网格区文件中的2980个评价单元格就带有了所有因子属性特征值。

通过计算危险性指数,建立DTM模型分析,根据最大隶属度的原则,取各个乡镇中危险性面积最大值作为该乡镇危险性等级,结果列于表4,其中,地质灾害高危险乡镇7个占全县乡镇总数的33%;中危险乡镇9个,占43%;低危险乡镇5个,占24%。整体上来看,略阳县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偏高。

表4各乡镇危险性判定汇总表

3、结语

本文选取灾害点密度、地貌类型及高程、地质构造、岩土体类型、降雨量和人类工程活动6个因子进行评价,基于GIS平台,采用层次分析理论,研究了略阳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得出的结果是:高危险乡镇7个占全县乡镇总数的33%;中危险乡镇9个,占43%;低危险乡镇5个,占24%。整体上来看,略阳县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偏高,且呈中部条带高,其伴生带中,边界区域低。国家应对危险性高的地区加大扶持力度,提高防灾和环保投入,尽可能的减轻地质灾害所带来的问题,保障居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基本建设档案管理

基本建设档案是指整个建设项目从酝酿、决策到建成投产(使用)的全过程中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文件,包括基本建设项目的提出、调研、可行性研究、评估、决策、计划、勘测、设计、施工、调试、生产准备、竣工、试生产(使用)等工作活动中形成的文字材料、图纸、图表、计算材料、声像材料等形式与载体的文件材料。高校基本建设档案是指在高校所属的范围内进行的勘察、规划、建设(新建、扩建、改建,以及大、中型维修)管理等活动形成的应归档保存的文字、图纸、图表、计算材料、声像材料等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高校基本建设档案是高校基本建设历史和现状的真实记录,是学校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的宝贵财富。为了提高高校基本建设档案工作的质量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基本建设档案在工程建设、生产管理、工程维护和改建扩建中的作用,就需要对高校基本建设档案进行科学、系统、规范的管理。

一、基本建设档案收集整理的原则及方法

1.实行基本建设档案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经办、谁负责”的原则,形成层层负责、职责分明、坚持齐抓共管的档案管理工作机制。由基本建设档案形成部门整理档案,即由学校基建后勤处、后勤服务集团的兼职档案员负责组织整理并统一向档案馆移交。

2.收集基本建设档案材料时,应保证基本建设档案材料的完整;整理基本建设档案材料时,应根据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按保持基本建设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便于保管和利用的组卷原则,对基本建设档案文件的内容、价值、数量和载体形式进行系统整理,按工程项目组卷,一项一卷或若干卷。管理性文件材料排在整个项目首卷,其余材料按文件性质分别组成案卷。

3.文字材料的排列是正件在前,附件在后;印件在前,原稿在后;批复在前,请示在后。图纸按图的类别序号排列。

二、基本建设档案归档的具体内容

1.综合管理材料。包括上级有关基本建设工作的文件;基本建设工作规章制度;基本建设工作总体规划;基本建设工作计划、总结、简报;基本建设工作年度(季度)总结、统计报表;基本建设工程财务预、决算;全校性总体规划、设计总平面图;水、电、气管道分布图;地质勘探、地形测量材料。

2.可行性研究材料。包括项目建议书及其报批文件;项目选址意见书及其报批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评估、报批文件;项目评估报告、论证文件;环境预测、调查报告,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设计任务书、计划任务书及其报批文件。

3.设计基础材料。包括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地质图、勘察记录,化验、试验报告,重要土、岩样及说明;地形、地貌、控制点、建筑物、构筑物及重要设备的安装测量定位、观测记录;水文、气象、地震等其它设计基础材料。

4.设计文件。包括总体规划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其报批文件;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技术秘密、专利文件;工程设计计算书;关键技术实验;设计评价、鉴定及审批。

5.工程管理文件。包括征用土地批准文件及红线图、拆迁、补偿协议书;承包合同、协议书、招标、投标、租赁文件;施工执照;环保三同时、消防、卫生等条件,水、电、气、暖供应协议书;产权证书。

6.施工文件。包括开工报告、工程技术要求、技术交流、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更、工程更改洽商、材料仿用核定审批;土地施工、设备及管线、电气仪表安装调试记录、质量检查、评定;竣工报告、竣工验收报告。

7.监理材料。包括监理合同协议,监理大纲,监理规划、细则及批复;监理通知,协调会审纪要,监理工程师指令、指示,来往函件;工程材料监理检查、复检、实验记录、报告;施工质量检查分析评估、工程质量事故、施工安全事故报告;质量事故处理文件、设备制造索赔文件等。

8.基本建设财务、器材管理。包括财务计划、年度计划;工程概算、预算、决算;主要材料消耗、器材管理;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

9.竣工验收文件。包括竣工验收报告;全部竣工图纸;质量评审材料;工程现场声像材料;竣工验收会议决议文件。

三、高校基本建设档案的现代化建设

1.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基本建设档案的数字化。高校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原始资料进行处理,将基本建设档案转化为电子数据储存、传输和处理,便成为可视化、动态化、数字化的多媒体基本建设档案信息资源。

2.应用现代科技,实现基本建设档案系统管理。高校可选用电脑管理软件来实现基本建设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移交、归档、鉴定、销毁、查询和统计,简化传统的手工过程,提高科学化管理。

3.结合校园网和办公自动化,建立基本建设档案网络信息平台。高校档案馆可利用档案管理软件与校园办公自动化系统接轨,实现基本建设档案数据资料的网上采集和归档。

4.注重基本建设档案的个性化发展。即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基本建设档案信息进行加工、提炼和深层开发,为学校和社会提供多种类、多形式、多层次的服务。

THE END
1.地质地理以往只能靠想象的地质现象,终于有人做成动图了!由“高考地质现象,终于有人做成动图 01 抽水井与降落漏斗 Pumping Well and Cone of Depression 降落漏斗是指因在井中抽水形成的漏斗状水位下降区。降落漏斗以抽水井为中心,距水井愈近水位下降愈大,水面坡度愈陡;距水井愈远水位下降愈小,水面坡度愈缓。 0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HMDJFQ0516DHVE.html
2.COMMUNEARTHENVIRON:粘土颗粒在沉积初期的排列机制研究粘土矿物是具有高长径比、小粒径和带电粒子表面的层状硅酸盐。这些特性引导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导致特征微结构的形成。粒子的适当排列会导致显著的平面各向异性。这种排列的发展始于粘土的沉积,其强度通过晶体学上的择优取向来衡量。为了更好地理解粘土颗粒在沉积初期的排列机制,德国、瑞士和挪威等国的研究人员开展https://www.las.ac.cn/front/product/detail?id=cf85dc8540cd8d125233c5eb97767724
3.煤矿地质测量图技术管理规定1. 矿区水文地质图; 2. 矿区主要含水层等水位线图。 第12条 矿区(矿务局)必备的各种图纸,其比例尺根据矿区情况自定。 第三节 生产(建设)矿井必备的基本矿图和专用矿图 第13条 生产(建设)矿井必备的基本矿图 1. 井田区域地形图,比例尺1:1000~1:5000 https://www.mkaq.org/html/2012/11/05/163027.shtml
4.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岩溶特别发育的矿区,应当根据调查和勘探的实际资料编制矿区岩溶图,为研究岩溶的发育分布规律和矿井岩溶水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岩溶图的形式可根据具体情况编制成岩溶分布平面图、岩溶实测剖面图或展开图等。 1.岩溶分布平面图可在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的基础上填绘岩溶地貌、汇水封闭洼地、落水洞、地下暗河的进出水口、天窗https://wenku.baidu.com/view/7333f7232f60ddccda38a066.html
5.矿区水文地质特征12篇(全文)摘要:根据焦作地区的区域地质情况和勘查区地质特征,对焦作地区的水文、工程、煤田地质进行了简单分析,对该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进行了总结,得出该地区的煤资源开发将有光明前景的结论。 关键词: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构造,断层 参考文献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 第2篇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x0qqzsci.html
6.2023二建《矿业》考点:矿业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抓重点这样学矿业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在矿业二级建造师的考试当中除了2019年考试分值达到3分,平常年份的考试分值为1分。教材当中本节的内容越有7页的篇幅,学习的时候需要抓住考试的重点,好钢用在刀刃上,学霸笔记对教材做减法的同时,实现考点全覆盖。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https://zhuanlan.zhihu.com/p/606791777
7.矿井水文地质(精选十篇)通过取芯、描述岩性特征、简易水文观测, 划分出5个含水层组 (第四系黄土段、基岩风化带段、白垩系华池组砂岩段、白垩系洛河组~宜君组砂岩段、侏罗系直罗组~延安组砂岩段) 和3个隔水层组, 并且对各主要含水层及基岩风化裂隙带的厚度、埋藏深度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 也为以后该矿井井壁结构及施工方案提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ymm8mbk.html
8.有色金属矿山水文地质勘探规范[含条文说明]GB51060╁附录G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图的编图及着色原则 G.1 水文地质图 G.2 工程地质图 G.3 环境地质图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条文说明 1 总则 ╁3 矿区水文地质勘探 3.1 勘探类型划分 3.2 勘探程度要求 3.3 勘探工程布置原则及工程量 3.4 勘探技术要求 3.5 矿坑涌水量计算 3.6 矿山水资源综合http://www.c39.cn/bookscheme.aspx?id=77262
9.安全评价报告编写大纲(精选3篇)地下矿山主要从地面防治水(主要包括井口和地面工业广场位置、标高,防治水设施及措施等)、井下排水系统(主要包括井下水泵房的布置、排水设备的能力和数量、防水闸门、排水管道及水仓布置等)、井下防透水(主要包括矿井水文地质资料收集及水文地质图填绘、探放水设备配备情况、探放水措施制定及实施情况等)等方面进行符合性https://www.oh100.com/bg/a/201608/47014476450.html
10.水文地质图.ppt水文地质图系:以平面综合水文地质图为主图,附带有:剖面图、某方面特征变化图(潜水等水位线图、潜水埋藏深度图、承压水等水压线图、抽水试验历时曲线图、矿化度图、水化学图、补给模型图等),另外,还有专门性的图件,如预测性图件、矿区水文地质图等。含水层,隔水层的分布,埋藏特征,运移、动态特征(补、泄关系),https://www.taodocs.com/p-239087198.html
11.大类天文学地球科学(属自然科学类部,字母P)之五:地质学P623 地质测量与制图 [P623.6] 地质制图 P623.1 区域地质测量 P623.1+1 小比例尺区测 P623.1+2 中比例尺区测 P623.1+3 大比例尺区测 P623.2 航空地质测量 P623.3 矿区地质测量 P623.7 地质图及其说明书 P624 地质勘探 P624.4 采样与加工 P624.5 地质编录 https://www.jianshu.com/p/f83fcc7109ef
12.煤矿地质实习报告(通用7篇)结合野外记录资料总结。(附野外素描图) 六、煤层煤质 七、矿区水文地质 大同矿区地下水资源贫乏,大量的勘探资料表明,除第四系冲洪积层及基岩风化壳含水相对较大外,下伏中生界、古生界地层的岩石固结坚实,裂隙、喀斯特不甚发育,岩石一般不含水或含水微弱。地表水主要为口泉河、十里河河水。地下水补给主要以大气降水补给https://www.fwsir.com/Article/html/Article_20221027091305_2032949.html
13.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图纸。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 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https://www.hbzhan.com/tech_news/detail/699475.html
14.水工环地质图的编图及着色原则矿床水文地质图分为矿区水文地质图和区域水文地质图两种。裂隙水充水的矿床,它们的水文地质单元不大,一般只需提交矿区水文地质图。岩溶水及孔隙水充水的矿床,它们的水文地质单元往往很大,除矿区水文地质图外,一般还需要提交区域水文地质图。例如山西阳泉附近的煤矿,需要提交娘子关泉域岩溶水水文地质图;覆盖在滦http://www.hbddrn.com/shuiwendizhi/1552.html
15.矿井水文地质规程(试行)第1条 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是保证煤矿煤矿安全生产建设的一项重要技术基础工作。为做好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掌握矿井水文地质规律,研究和解决太井生产建设中的水文地质问题,防治水害,保护和利用地下水资源,特制定本规程。 第2条 矿井水文地质工作的基本任务: 一、开展矿区(井田)水文地质补充调查、补充勘探和水文地质观测工作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1.asp?id=300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