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地质灾害样例十一篇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预防地质灾害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3.246

0引言

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幅员辽阔,地质情况错综复杂,自然地质灾害较多,经过实际与理论综合分析,我们得出,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地下水的变化。为了减少灾害的发生,我们就要对地下水文情况进行科学的勘测,在勘测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选取合理的勘测技术,确保勘测的有效性,保证勘测数据可靠、分析过程科学合理、计算准确无误。

1地下水勘查的重要作用

1.1地下水勘察是地质勘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下水勘察是地质勘察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很多地质灾害都是由于岩体对地下水的影响而导致地下水状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而且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之间联系很紧密,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互相制约。但是地下水勘察在实际工作中受到的重视程度较低,很多工作人员并没有意识到地下水勘测的重要作用,影响了地质勘测的效果。

1.2地下水对岩体运动所产生的影响

2地下水资源勘察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2)地质情况对地下水勘察的影响。由于地域的不同,勘察时所面对的地质情况也就各有不同,因此,地质状况成为了影响勘察的重要因素。比如说岩层的性质和结构、地质运动的整体态势、岩层的分布情况等等,这都会对地下水勘查产生一定的影响。

(3)自然环境对地下水勘查的影响。自然环境包含的因素较多,但是影响较强的主要有当地的降水情况、河流情况、地形情况、气候条件、水文特点等等几方面,这都会对地下水的水位、排泄和补充等造成影响。所以在进行地下水勘测时要注重这几方面的影响因素,提高勘测数据的可靠性。

3我国地下水资源在地质勘查过程中的主要技术

4结束语

一、引言

二、对于城镇规划建设用地防灾评价工作的分析

三、城镇规划建设用地防灾评价技术

中国是世界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但是煤炭这种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如果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环境问题的话,加上煤矿地质灾害具有群发性、衍生性、区域性、滞后性等特点,导致煤炭开采过程中发生一些地质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我们必须先了解其特征,这样才能做到有效预防。

1诱发煤矿地质灾害的因素

诱发煤矿地质灾害的因素多种多样,它不像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那样,可以根据地质情况针对灾害可能多发地段,采取避让原则进行事前预防,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得不在明知条件不好的情况下进行煤矿开采工作,所以易于产生并加剧煤矿地质灾害。

1.1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煤矿开采后经常出现的一种地质灾害。煤矿在开采过程中,由于破坏了矿体周围的原始应力,使应力重新分配,以达到新的平衡,在这个过程中,岩层和地表产生连续的移动、变形及开裂等现象。

1.2滑坡

煤矿开采产生的矸石堆积于地表,破坏了斜坡的原始平衡,以致产生滑坡、崩塌灾害。

资料显示,我国发生滑坡、崩塌等灾害每年接近3万起,平均每年近800人因灾害失去生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0亿元人民币。

1.3矿井突水

矿井突水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也较为常见,它直接影响煤矿的生产、效益和安全,具有来势凶猛、瞬间涌水量大、造成损失严重等特点,也成为目前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灾害之一。

例如:“130朱仙庄煤矿突水事件”由于淮北矿业集团及朱仙庄煤矿对水害预防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导致该事故造成7人死亡,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253.34万元;早在1984年开滦范各庄煤矿发生特大型“突水”淹井事故,最大水量高达12318m3/h,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亿元以上。

2煤矿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

2.1提高认识,着力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

各级都要从思想上重视煤矿安全生产,要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及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出发,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安全、生产、效益的关系;落实主体责任,改进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2.2开展矿区地质情况调查

矿区地质情况是发生各类地质灾害的地质背景,由于开采活动导致灾害加速,导致灾害程度增加。

所以要充分调查矿区内地形地貌、构造特点,了解地质灾害点的分布规律并采取措施,最大限度防患于未然,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2.3滑坡、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

滑坡、地面塌陷地质灾害是煤矿重要的地质灾害之一,不容忽视。

因此,针对可能发生的滑坡地质灾害,我们可以构建抗滑工程,利用挡墙、抗滑桩等措施进行预防;同时也要注意排水工程的建设,由于水是形成滑坡及崩塌的重要作用因素,在进行地表排水时,主要以拦截和旁引为主,用截、排水沟将地表水引入天然沟谷。

此外,还要加强地表监测,做好矿区内一些不稳定斜坡的动态监测工作,建立并完善监测制度,切实做好滑坡的预测预报工作,减少滑坡带来的损失。

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预防可以说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一种人为的地质灾害,所涉及的因素很多。所以我们要因地制宜,根据矿区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和防治方案,通过加强预测预报、采用先进的采煤技术、开展预防地质灾害知识的培训及矿区环境综合治理等,来预防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发生。

2.4矿井突水的预防措施

当井口附近或塌陷区内的地表水可能渗入井下时,必须采取措施填堵裂缝和陷坑,以减少地表水渗入井下。

在矿井边界必须留设防隔水煤柱;巷道靠近断层时,要加强观测,坚持“超前探水、边探边掘”,在断层两侧留足断层隔水煤柱;开采到钻孔附近时,应制订预防钻孔通水的措施。

3结束语

煤炭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煤矿在开采过程中,会产生众多类型的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所以,我们要加强对煤矿地质灾害的预防,在制定预防措施时,应遵循经济合理的原则,做到预防与治理相结合,制定一套完善的、科学的制度,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高新民,赵生茂,余子彤.立足煤炭资源发展循环经济[J].陕西煤炭.2006(02).

[2]赵淑英.煤炭过度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防治措施[J].陕西煤炭.2004(01).

[3]武强,王龙,魏学勇,傅耀军,沈智慧.榆神府矿区大柳塔井田煤层群采地面沉陷可视化数值模拟[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3(06).

[4]张春山,吴满路,张业成.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及展望[J].自然灾害学报.2003(01).

[5]朱良峰,殷坤龙,张梁,李闽.GIS支持下的地质灾害风险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2(05).

Abstract:Jiangkoucountybecauseofthespecialcharacteristicsofgeologicalenvironment,thelandslide,collapse,debrisflowandothergeologicaldisasters,concernsoverabroadarea,activityisfrequent,seriousharm,loss.Inordertopreventgeologicaldisasters,toensurethatpeople'slivesandpropertysafety,statusoftheresearchofgeologicalhazardsinthecounty,andfoundthesolutiontoproblemsmeasures.

Keywords:JiangkouCounty;geologicaldisaster;existingproblem;preventionmeasures

江口县由于特殊的地质环境特征,易产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活动频繁,危害严重、损失较大。为了预防地质灾害,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笔者对县内地质灾害产生的现状进行了研究,且找到了解决隐患的方法。

一、江口县地质背景

江口县在地史上曾经历了武陵、雪峰、燕山等多期构造运动、褶曲、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构造线呈北东向展布。县内主要褶曲构造有梵净山穹状背斜、老岭穹状背斜、江口向斜等;主要断裂有松桃—江口断裂带、江口—石阡—余庆断裂带等。境内出露地层从老到新有梵净山群、板溪群、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及第四系,其中梵净山群、板溪群分布在梵净山和官和乡境内,岩性为灰色、浅灰色变质—浅变质板岩、凝灰岩夹基性—超基性岩浆岩;震旦系地层主要分布在德旺乡、太平乡、桃映乡、坝盘乡、官和乡境内,岩性为泥岩、页岩、砂岩夹碳酸盐岩;寒武系地层广泛分布境内各乡镇,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次为碎屑岩;奥陶系地层主要分布在闵孝镇境内西部地带,岩性主要为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志留系少量分布于官和乡、德旺乡境内,为碎屑岩夹少量碳酸盐岩。以上地质环境特征,决定了易产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且具有点多面广,活动频繁,危害严重的特点。

二、地质灾害存在问题

地质灾害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除特定的地质条件和自然因素外,另一方面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所引发。

1.地质灾害隐患点多,灾害损失较大。

据统计,至目前江口县共有7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以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为主,分布在全县七乡两镇的37个村78个村民组,而以桃映、怒溪、坝盘三个乡受灾威胁较为突出,其隐患点占总数的59.5%。其中对农村居住户存在威胁的隐患点71处,威胁涉及1842户7915人,房产折合人民币1.71亿元;交通道路隐患点8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31处。较多的地质隐患,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

2.自然因素引发地质灾害。

调查显示,在江口县河口村两河口存在小型滑坡,威胁13户53人,威胁财产20万元;朝阳屯屋后头小型滑坡,威胁26户143人;梵星村下麻阳溪中型滑坡;威胁35户123人,威胁财产200万元;骆家屯铁一中型滑坡,威胁28户109人,威胁财产400万元;苏家庄中型滑坡,威胁50户144人,威胁财产550万元;太平中学大型滑坡,威胁667人,威胁财产500万元。怒溪村长坪院子存在中型崩塌,威胁7户21人,威胁财产34.5万元;岩落坪中型崩塌,威胁33户136人,威胁财产60万元;白云村蔡家湾中型崩塌,威胁89户374人,威胁财产267万元;桃树坪中型泥石流,威胁20户143人,威胁财产100万元;香沟大型泥石流,威胁6户35人,威胁财产12万元。分析研究表明其诱发因素均为自然、降雨、降雪所导致的地质灾害。

3.人为活动引发灾害现象突出。

地质灾害的发生,与人为活动的影响有着紧密的联系。近年,在江口县的怒溪乡、民和乡、坝盘乡、桃映乡、官和乡容易出现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其别是浅层土层滑坡的可能性较大。究其原因,源于地表植被人为活动破坏、居民修建房屋挖屋基、修公路、岩体松散引发崩塌、滑坡。

4.监测体系有待完善,防治资金不足。

三、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地质灾害要以预防为主,这样可以让灾害的负面影响降低,有利于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城乡经济发展。

2.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处,要针对地质灾害险情,采取相应的措施;要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撤离,并做好安置工作。尤其是人口密集区上游易发生滑坡、山洪、泥石流的高山峡谷地带,要部署一些气象、水文、地质灾害的专业监测设备,加强监测预报,确保及时发现险情、及时发出预警;加强同气象部门的联系,互相配合,切实做好当前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乡镇、村分别成立突发性地质灾害事故应急处理及抢险救灾指挥部,并分别设置事故应急处理及抢险救灾组、安全保卫组、医疗组等应急抢灾小组,层层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状,并将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纳入乡镇、村的安全年终目标考核,实行安全责任一票否决制,强化落实,保障安全。

总之,地质灾害存在问题的预防措施非一日之功可以解决,需要长抓不懈,持之心恒。

参考文献:

[1]王艳萍;关于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的可行性建议[A];突发地质灾害防治与减灾对策研究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1围岩散热对避难硐室的影响

原始岩温的温度是随着向地底深入而加大的,地心向外散发的热流在很多矿井的工作区域中都是相当稳定的,但是也并不是恒定不变的。由于热流的传导性和变动性很大,会通过围岩自身或者是裂缝水在工作井巷中传递热流,因此一旦发生矿难事故,特别是瓦斯爆炸等高危险事故,会加速热流的传递,以至于避难硐室四周温度上升。

1.2矿物氧化热对避难硐室的影响

在矿井工作中,有部分矿石由于被开采而暴露于空气中,会迅速发生氧化反应,甚至到发热自然的地步,是整个工作中矿内氧化发热的主要热源。因此一旦遇到矿石发热自然的现象,再加上可燃物和热流的助推,就会造成煤矿安全事故,从而对避难硐室产生影响。

2煤矿地质灾害的gis、遥感预测方法

gis既为地学信息系统,是信息技术在地学上的一种应用系统,它能一定程度上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其遥感预测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2.1gis图形处理

gis具有图形处理的功能,在其功能中,会将所施工区域的立体地图如实反映出来,给工作者展示出一个视觉可见的矿井结本文由收集整理构,系统会通过图中物质的属性和空间系数会有效分析,为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决策数据。

2.2数据库

强大的数据库上包含有:地质灾害的预测、处理方法的数据库、法律数据库、事故案例数据库、各自救援数据库等等。这些颇为全面而又强大的数据库的建立,能为预测以及救援措施都提供有效的帮助。

2.3远程预测功能

2.4动态预测

2.5数据连接

通过visualbasic6.0调用supermapobjects5.0开发平台提供的组件,运用supermapobjects对象和其他vb对象的方法和属性完成将gis与井下重大危险源及应急救援数据库连接;实现了井下重大危险源分布在地图上的显示功能,并能动态模拟各区域相应灾害的避灾路线、影响范围及灾害处理措施,引导人员及时逃生,同时指导救援人员及时展开救援工作,这为减少和预防煤矿灾害事故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并能进行有效的救援。

3浅谈煤矿安全生产过程煤矿地质测量的作用

3.2保障煤矿生产安全

3.3地质测量是重要手段

中图分类号:P694文献标识码:A

地质灾害具有广泛性、复杂性,不同于一般的火灾、水患,所造成和产生的危害也十分巨大,只有更好的了解地质灾害的成因,对其进行分析,并及时的做出相应的防治措施,降低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一、关于地质灾害的概述

(一)地质灾害的分类具有复杂性。

从成因来看,自然地质灾害是对自然变异所产生的地质灾害的称谓;人为地质灾害则是对人为作用下诱导并发生的地质灾害的称谓。地质体变化的速度或者地质环境把地质灾害分为两大类:缓变性地质灾害和突发性地质灾害。突发性地质灾害又可称为狭义地质灾害,是对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崩塌等的统一概括;缓变性地质灾害习惯上又称环境地质灾害,是对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的概括。此外,还能划分平原地质灾害与山地地质灾害,前者具体表现如地质沉降等,后者则具体表现为泥石流、山体滑坡、崩塌等;两者都是根据地质灾害发生区的地貌或者地理特征进行划分的。

(二)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地质灾害的关联性极强,容易发生崩塌的区域也是易产生滑坡的地区,两者的触发因素一致。在相同的地层岩性构造与相同的地质构造环境条件下,如崩塌与滑坡,两者往往是相伴而生,犹如双胞胎,根本就无法割离二者之间的联系。如云南、四川、、贵州四省(区),为我国滑坡、崩塌分布的主要地区。在一定的条件下,崩塌、滑坡能相互诱发、相互转化,如崩塌长期不断发生在一个地方时,积累的大量崩塌堆积体,就可以生产滑坡,促使崩塌转化成滑坡;常见的崩塌有时还能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成滑坡。由于崩塌与滑坡间的关联性极强,而其两者之间会时常被岩土体的重力运动形式介入,导致人们无法正确认识和区分崩塌或是滑坡运动。因而在专业的地质工作人员中又有崩塌型滑坡或滑坡式崩塌的称谓。滑坡转化成崩塌是由于滑坡在往下滑动过程中如果地形突然变陡,滑体就会由滑动转为坠落。所以,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有很多共同的触发因素,泥石流也成为滑坡与崩塌的次生灾害。

二、地质灾害的成因分析与早期预兆

(一)地质灾害的成因分析

一是矿产企业在开采矿产资源时不规范的开采,没有合理建设、规划开采区域,导致山体裂开,形成空间坍塌,而后出现山体滑坡。二是在实施修建公路、房屋等建筑时,没有注重边坡的挖掘,导致人工高陡边坡的形成,从而造成滑坡。

三是设计、修建山区水库和渠道时,没有合理对水库和渠道进行规划,导致水库和渠道的水渗漏,加速看对土体的软化与浸润作用,从而造成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四是诸多不合理、不规范的活动现象频出。

(二)地质灾害早期预兆

一是崩塌预兆。崩塌出现前往往会有动物表现出异样情况,地下水、气、热出现异样,偶尔听到岩石的撕裂摩擦声,还会出现小型崩塌、石块下坠及新的破裂形迹等现象。

二是滑坡预兆。在滑坡出现前通常四周的岩土体会出现较小塌滑和松动现象,滑坡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且出现横向及纵向裂缝,滑体后的缘裂缝会出现急剧加宽加长现象,导致新裂缝不断产生,还会从裂缝里产生水或者起气体;还有突然干涸的泉水和井水现象,动物出现暴躁、惊恐等异样现象,甚至房屋出现裂口、倾斜与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

三是地面塌陷的预兆。地面变形、倾斜、甚至开裂,泉水、井水变化异常,地面积水出现旋流、水泡、气泡等,动植物形态产生变化,动物惊恐不安。

四是发生泥石流的预兆。附近不时传来轰鸣声,水位发生变化,动植物形态异常。

三、地质灾害的早期防治措施

(一)探讨关于地质灾害监测的几点方法

一是埋桩法。应对崩塌、滑坡体上产生的裂缝进行观测,埋桩法尤为合适。为方便了解、观测到滑坡变形滑动过程,用埋桩法对横跨在斜坡上的裂缝两侧进行埋桩,并用钢卷尺测量出桩之间的距离。

二是埋钉法。通过对建筑裂缝两侧所钉的钉子,测量出钉子两侧间距离的变化,以此判定滑坡的变形滑动。

三是标漆法。此法与埋钉法原理相似,也是用油漆在建筑裂缝的两侧各画上一道标记,从而测量出标记间的距离,以此判定裂缝是否产生变化。

四是贴片法。此法能非常直接地判定滑坡变化的突然情况,但确得不到具体的数据,与上面三种方法原理类似,用纸片或水泥砂浆片粘贴建筑裂缝两侧,砂浆片或纸片断裂则表明滑坡产生了明显变化。

(二)预警系统

地质灾害有着巨大的危害性。预警系统的建立能及时的、有效的把灾难危害降到最低。由于地质灾害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素,预警系统的建立是一个充满挑战性的难关。以下就对预警系统的建立提出几点策略:一是重点监测,二是信息采集与整理,三是定性查勘,四是预警级别划分,五是预测方案编制,六是预警报告,七是预警报告会商。

四、结语

总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的发生,极大的危害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鉴于地质灾害严重的危害性,应当认真分析地质灾害的成因,并建立完善的早期预警系统,更好的防治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的发生。

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国家经济建设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影响社会稳定。所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中国由于幅员辽阔,地质情况复杂,大部分地区地质环境脆弱,易发地质灾害。近3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比较快,经济快速发展又是以能源和资源的成本比较高为代价,极端气候条件的频繁出现,加之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改造作用的增强,地质灾害呈现增多趋势。所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不仅非常必要,而且非常迫切。

我国地质灾害从西向东分别以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哀牢山和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雪峰山为界分为三大区域。西部,包括西南、西北地区,属高原山地,海拔高、切割深度较大,地壳变动强烈、风化强烈,岩石破碎,植被不发育,多发高强度、瞬时暴雨,坡地开垦、矿产开发等人类活动强烈。因此,这一区域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分布广泛。泥石流多数形成在地形高差分异比较大、植被不发育、岩石长期暴露的区域。因岩石风化强烈、非常松散,遇到风雨,松散的岩石在雨水的作用下容易形成泥石流。泥石流的破坏强度非常高。

东部区域为平原、低山丘陵和山间盆地,地形起伏不大,降雨丰沛。东部面临的问题是人口密度大,过量抽取地下水和大规模开采矿产资源的人类活动剧烈。因此,地质灾害以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为主,而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较少。所以,中国的东部和西部两个区域地质灾害表现方式不完全一样,预防地质灾害的方式也不完全一样。

中部区域包括我国西南、西北、华北和东北部分地区,为高原、平原过渡地带,地质灾害的特征介于东部区域和西部区域之间。西部区域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分布广泛、发生频繁。中东部区域人口密度比较大,存在地下水过量开采、地面沉降比较厉害问题。

地质灾害是以自然因素为主体的。如果没有地质构造因素的话,人为的因素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是特别的大。从地质学角度来讲,人为因素也可以触发地质灾害。比如说,过度的采伐森林、过度的放牧、过度的采矿,都会使地表的岩石、风化。岩石暴露风化以后,大量的岩石碎屑涌入河流,使河流的负载猛增,原来的牛顿流体变为非牛顿流体,破坏力急剧增加。当固体颗粒和液体介质的比例发生变化的时候,就会变成泥石流。另外,地质灾害具有群发性和连锁反应。汶川地震引起岩石崩塌,先是堵塞河道形成了堰塞湖,堰塞湖决堤就会形成洪水灾害。自然界是非常严密的一个链条。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

最近几年,中国进入地质灾害频繁期,中国政府每年都投入百亿元以上的资金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比如,2009年,国家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资金近100亿元。2010年,由于地质灾害频繁、损失严重,政府投入的防治资金就更多了。仅舟曲的特大泥石流灾害这一项,政府就拿出资金8亿元以上,这是非常大的一个数额。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环境承载力的负担是越来越重了。政府应该把地质灾害的防治变成一个常态的工作,以防为主,而不是等灾害发生以后再治。

对于中小河流而言,为加强易灾区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首先,要加强中小河流流域的植被保护。只有保护好植被,让进入河流的泥沙量减少,流体的动能才能减小,对两边的河床破坏力也就减小了。山区的河流可以把很大的石头冲下来,其破坏能力是非常强的。而水很清的河流破坏力比较小,这就是生态保护作用。其次,要保护山体坡面的稳定性,尽量不要发生滑坡。滑坡有两个危害:第一是可能会形成堰塞湖,一旦形成堰塞湖的话,不确定性是非常大的;第二是滑坡一旦形成,大量的泥沙进入河流以后,河流负载明显加大,对河床或河两岸的破坏力也明显加大。所以,对中小河流的治理是两个方面,一是流域内植被的保护,二是坡面稳定性的保护。特别是河流的凹岸,是地质破坏最严重的地方,应该采取一些保护性的措施,比如根据流量的大小,用石头、水泥把它给砌起来。

这几年为防治地质灾害,除了一些传统的方法以外,生物学的方法用得比较多。第一,利用植物发达的根系来固定松散的岩体。“5·12”地震以后,植物学家和森林保护专家到了汶川,发现森林茂密的山头的破坏程度要比在外面的山头明显轻一些。植物发达的根系可以把石头固起来,这是很多实验都证明了的。比如西北铁路的路基长期在外面的,很容易受到破坏;而在发达根系植物生长的地区,路基保护就比较好。第二是减少微生物对环境的破坏,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地震带上应避免建建筑物

我国防震措施的薄弱之处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对策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TD8文献标识码:A

中国是一个矿业生产大国,黑色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稀土等产量均位于世界产出量的前列。而且随着工业迅猛快读的发展,矿产资源以及矿产品的需求量及消耗量也越来越大,而采掘业的发展使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广度和深度也越来越大。目前国内矿石开采从品位较富、埋藏较浅,易采易选、交通方便的矿床已优先开采。但矿床开采的趋势趋于深部复杂地层即便如此也达不到当今矿产品需求关系的平衡。因此矿产违章开采,乱采盗采的现象层出不穷。从而导致在矿石开采过程中疏忽披露,为及时按照有关规程开采,治理,从而导致地质灾害频发。矿山在开采资源的同时,不仅有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变性地质灾害的可能,而且有诱发地面沉降、土壤荒漠化、水环境恶化、生态环境恶化等缓变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的发生。本文就矿山地质灾害以及如何预防进行说明。

一、要想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就必须要先了解什么是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自然科学界的定义简称地灾。以地质动力活动或地质环境异常变化为主要成因的自然灾害。在地球内动力、外动力或人为地质动力作用下,地球发生异常能量释放、物质运动、岩土体变形位移以及环境异常变化等,危害人类生命财产、生活与经济活动或破坏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环境的现象或过程。不良地质现象通常叫做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造成的恶化地质环境,降低了环境质量,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安全,并给社会和经济建设造成损失的地质事件。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灾减灾

由于所有的地质灾害,直接或间接的对矿山职工和矿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因此“治病需以防病为主”不能等到真正地质灾害发生了,矛盾激化了,才亡羊补牢。地质灾害防止工作要从预防做起,由防控灾,防灾减灾的原则,对正在开采的矿山以及废弃矿山、闭坑矿山进行监测预防,从而减少甚至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因此矿山环境治理首先要保证矿区免遭矿山开发诱发的各种地质灾害的危害,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从矿山开发设计时就应考虑到地质灾害治理方面工作。

2、因害设防、综合治理、减少损失

针对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特点、方式、分布及危害程度,抓住重点和主要关键环节,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可适当采用拦、排、护、整、填、植等方面的综合治理措施对矿山环境进行治理。治理原则目的为降低已发生地质灾害影响面,减少地质灾害发生所造成的国家、人民财产损失。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在地质灾害发生后稳定后,对地质灾害发生区域进行绿地回复,植物配置等绿化处理。

3、注重效益、分清主次、分期实施、有序进行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矿山开采过程中必须在遵守生态社会效益优先,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的前提下。进行逐级实施。并要区别开不同的矿山所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采取不同方式方法实施治理措施。同时矿山自身根据资金情况、矿山地质所存在的环境问题危害的大小、轻重缓急,分期、分阶段进行治理。做到边生产边治理,生产治理两不误同时进行的工作原则,力争做到矿山开采完毕后,治理工作也相应结束或者接近尾声。避免由于矿山开采已久未进行治理所造成的遗留问题,增大防治治理难度。如辽宁抚顺西露天矿,目前存在的大面积山体滑坡问题,已很难治理,甚至无法治理。因此矿山治理工作要引以为戒,要认识到早防早治,早治好治的重要性。

4、地灾防治要做到工程与生物双方法相结合

在矿山环境治理过程中只有将工程方法与生物种植紧密结合,才能达到矿山环境治理的最终目标。真正意义上的达到一劳永逸。因此就要求地灾治理人员,要科学的运用各种工程方法、生物方法对所在矿山地灾进行综合性治理工作。但其缺点是前期投资稍大,但此种方法可以一劳永逸避免重新治理,总体上节约了治理成本以及人力物力的动用。此方法所治理的矿上,不进能控制住地灾的发生,而且在某些程度上可以改善小范围内的气候环境,应广泛应用于矿山环境治理中。

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具体措施

以地下采空区为例,进行论述。

地下采空区和矿山疏干排水导致地面沉陷、形成地裂缝,会影响到地面的农田和建筑物。采空区的定义是是地下固体矿床开采后的空间及其围岩失稳而产生位移、开裂、破碎垮落,上覆岩层整体下沉、弯曲并引起的地表变形和破坏,在地面上常可见到圆形塌陷坑及平行于地下开采巷道的地裂缝。由于疏干排放地下水,改变了地下水流的自然渗流、径流条件,水浮力消失,水的潜蚀作用使充填物流失,形成空洞,在真空吸蚀力和重力作用下也可造成塌陷。对采空区的治理主要是为了预防与控制地表残余沉陷的发生。此类方法可细分为3种:

1、全部充填采空区支撑覆岩,以彻底消除地基沉陷隐患。充填法可以分为:干石充填法、尾砂充填法、胶结充填法、注浆充填、水力充填和风力充填等。其中,以注浆法应用最广泛、效果最好;但此种方法的费用过高,某些大型矿山不适合此方法,如本溪彩屯采空区,深度在地下500米左右,如果采用全部充填法来处理的话,则不适合,而且造价非常高。因此建议采取其他方法处理。因此此方法适合采空面积较小区域,或者建筑物下溶洞区域处理。

2、局部支撑覆岩或地面构筑物,减小采空区空间跨度,防止顶板垮落。常用的方法有注浆柱、井下砌墩柱和大直径钻孔桩柱或直接采用桩基法等,此种方法适合面积较大,且留有支柱的采空区进行实施。特点工作量相对较小,是全部充填的1/10-1/20左右。适合大面积采空区处理。

中图分类号:TM72文献标识码:B

一、概述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力的需求和依赖越来越大。输电线路作为电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大力兴修和发展,随着输电线路建设越来越多,地质灾害频发,给输电线路建设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熟悉掌握输电线路地质灾害常见类型并分析原因,然后根据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保证输电线路建设质量和正常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的常规表现方法

(一)最常见的地质灾害——滑坡与垮塌

另外,垮塌也是输电线路常见的地质灾害,某地区在2004年发生了30多起危及塔基安全的垮塌事件,主要是110kV~500kV线路,且一般垮塌缺陷有100多起。垮塌发生的原因主要有:雨季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和下边坡弃土不当等人为破坏。因此,在进行输电线路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和地质条件,严格按照要求施工建设。

(二)其他类型的地质灾害

此外,山洪、泥石流、地质沉降也是输电线路中比较常见的地质灾害,在一定程度上给输电线路建设和运行造成影响。主要原因可能是输电线路周围地段地质环境比较复杂,也可能是输电线路建设处于常年降水量多且高度集中的地区,也可能是由于建设中破坏了环境等等。此外,输电线路也可能出现地震等比较严重的灾害。

三、输电线路地质灾害问题的成因

(一)客观原因:输电线路通过不良地质构造地带

输电线路地质灾害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自然条件的影响,具体原因可能有:一是输电线路通过地段地质环境比较复杂,地质结构不稳,比如说山体岩层结构破碎,泥石流和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常发生;二是输电线路通过的地区可能年降水量比较多且集中,对山体进行频繁的冲刷,难免会导致山体滑坡等灾害的发生。

(二)主观原因:人为施工不当

输电线路地质灾害频发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人为施工不当,破坏了周围环境,遭到自然的惩罚。具体来说,人为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线路施工引起环境地质的变化。输电线路工程完成后,塔基重量的施压会使原先山坡体的应力发生变化,尤其是有一定坡度的坡体,使下方坡体荷载增大,导致山体变形,同时在工程完成后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比如开荒种地、植被破坏等造成水土流失。二是施工中对塔基周围的弃土处理不当。在输电线路中进行塔基施工时,对挖掘的土层进行随意的堆放,特别是堆放在塔基的下方坡置,在降雨比较大且集中的季节,会对下方坡体进行频繁的冲刷,从而造成滑坡和垮塌等地质灾害,给输电线路造成威胁。

四、进行输电线路地质灾害预防的有效措施

(一)工程勘测设计准备阶段,做好地质勘测工作

(二)工程图纸设计阶段,充分掌握详细正确的地质资料

(三)工程施工阶段,严格把握质量关及提高监管力度

在进行输电线路工程施工时,要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图进行,且要对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和工序进行严格的监管,在一个环节或工序完成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个环节或下一道工序。一方面,由于输电线路建设具有施工面大、施工范围广、施工难度大、工序多等特点,在施工现场难免会出现一些意料外的地质情况,比如在开挖土层时,发现地下水丰富或者地基岩体比较破碎等,这时现场监理工程师就要及时向上级反映情况,经讨论商议后进行图纸设计的更改或者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避免工程出现一些安全隐患。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现场监理工程师的作用。现场监理工程师要积极引导施工单位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坚持不破坏周围环境的原则,比如对塔基开挖的土层要放置在恰当位置,杜绝一切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人为因素。

(四)工程竣工阶段,注重对遗留问题的解决

工程竣工阶段作为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建设的最后一个环节,在预防地质灾害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要做好工程竣工工作,完美的解决施工中的遗留问题。在进行工程竣工时,严格按照合同要求进行操作,对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隐患进行全面仔细的排查,比如塔基周围平整问题等,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因竣工遗留问题造成地质灾害。

(五)加强对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管理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自然地质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在输电线路建设中常出现地质灾害,给输电线路施工建设及正常运行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要对输电线路中常出现的地质灾害进行掌握和分析,追溯原因,对症下药,从做好工程勘测工作、科学合理的图纸设计、施工质量把控、加强运行维护管理等几个方面预防输电线路地质灾害,保证输电线路建设的质量和正常运行,促进电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年3月26日至**年4月28日,受市国土房管局和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的委托,县国土房管局、各街镇乡会同市地质勘查设计院工程技术人员对全县辖区内的地质环境状况进行了拉网式排查。经现场勘查和工程分析判断,现初步确认全县存在危岩、滑坡、煤矸石泥石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141个(其中:危岩占105个,滑坡占32个,煤矸石泥石流4个),灾害体总规模为115.1913万立方米,威胁村民1031户,人口4915人,房屋4827间,潜在的经济损失约17417万元。

(二)自然地理条件

**县位于重庆市西部,地处川中丘陵与川东平等岭谷的过度地带,介于东径105°28′—106°02′,北纬29°23′—29°52′之间,辖区总面积1392平方公里,境域略呈倒置的“三角形”。全县除西部与四川省内江市、安岳县相邻外,其余各方均为重庆市境,东与铜梁接壤,北与潼南相连,南与永川、荣昌及双桥区毗邻。

1、地形地貌

**县位于川中丘陵区与川东平行岭谷区的过渡地带,全境南北长54.0平方公里,东西宽52.0平方公里。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东南边缘翘起,中部及东北部为广谷地带,低而宽缓。境内平均海拨350—450米,最高处是巴岳山南段的云台寺山峰,海拨934.7米,最低处在雍溪镇淮远河水面,海拨267.5米,相对高差667.2米,境内有低山、丘陵、平坝、溪谷四种地貌类型,成“六丘三山一分坝”之势,低山面积443.9平方公里,占全县31.9%,丘陵面积809.01平方公里,占全县58.2%,平坝和溪谷面积137.3平方公里,占全县9.9%。

境内受特有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和外营力的共同作用,形成现有地貌特征。在境内东南边缘为条形低山地貌,东起铜梁土桥镇,西南止县境邮亭镇,境内长45公里,宽约6公里,海拨高程450—750米,相对高差200—420米,背斜两端均为单斜山岭;在西北的铁山镇、高升镇以及高坪乡、宝顶镇等部分地区为碑状侵蚀中—高丘地貌,山顶绝对高程500—600米,相对高差200—250米,一般为桌状,坪状和长梁状;在中部和东北部等广大地区为中浅丘地貌,海拨高程300—450米,相对高差20—200米,呈猪背脊式、方山式和单面册式丘陵;在各乡镇均有平坝分布,主要分布在龙水镇,万古镇等地区,海拨高程290—390米,相对高差小于20米,由溪河冲积平坝和蚀堆积平坝均成一体的溪河两岩形成一、二级阶地。

2、气象水文

全县气候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具有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热水同季,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春季暖和而空气活动频繁,夏季炎热而多伏旱、洪涝,秋季温暖而霜雪少。全县年平均气温为17.3℃,历年极端高气温为41.9℃(**年8月15日),历年极端最低气温-3.4℃(1975年12月16日),无严重冻害。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10毫米,最多年达1468毫米(1965年),最少年为676.9毫米(1978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每年4—9月份,占全县的80%;全县年均蒸发量为1146.2mm,蒸发量的季节分配不均,夏季最多,达481.6mm,占全年的42%,冬季最少,仅107.5mm,占全年9.4%;年平均相相对温度为82.8%,平均日照量1415.2小时。

境内岗岭起伏,溪河纵横,为沱江与涪江水系。共有大小溪河293条,总径流长985.8公里,主要河流有濑溪河、窟窿河和淮远河三条主干河流,溪河具有源头大,滩多水浅的特点。全县年均水资源总量达63182×104立方米,占总量7.5%。大气降水季节性明显,水资源颁布较均,基本能供给经济建设和人们生活用水的需要。

二、全县地质灾害预测

根据重庆市地质灾害区段划分,**县为中—低易发区。全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按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和地质灾害中易发区进行二级划分,其中低易发区总面积为920.41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6.2%;中易发区总面积为469.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3.8%。

(一)降雨预测

**年降雨量存在分布不均的特点,据我县汛期降雨趋势分析预测,9月至10月降雨量相对集中,极易发生地质灾害。

(二)重点区域预测

(三)重点防范期

三、地质灾害防治对策措施

**年我县地质灾害防治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任务和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重点区域地质灾害防灾对策

根据我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情况,结合县域内城镇、工矿企业、交通干线分布状况和城镇规划,我县**年地质灾害防治重点主要为受地质灾害影响的城镇区、重要交通干线、国家级自然人文景观和重点矿山等4个区域。

1、重要城镇地质灾害的防灾对策

一是认真落实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工作,根据地质灾害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二是对于稳定性较差、危害性较大的地质灾害体,应注意建立和改善灾害体及周围地表的排水系统,保护坡体植被,及时封闭地表裂缝,加强监测,尽快进行勘察治理。三是对已作过治前勘查或进行过局部治理的地质灾害体,应在原有防治工程的基础上,继续做好变形监测和后续工作,进行积极治理。四是进一步完善对地质灾害的汛前排查、汛期检查和汛后检查制度。五是国土、建设、交通、水利部门要加强对重点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加大对破坏地质环境行为的执法力度,认真落实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单位资质管理制度,全力推行地质灾害防治目标责任制度和地质灾害限期防治制度。

2、重要交通干线地质灾害的防灾对策

我县境内溪河纵横,公路、铁路密布,各级交通干线均受到不同程度地质灾害的威胁,灾害点大多数稳定性较差,汛期变形较重。因此,重要交通干线地质灾害的防治要在群测群防的基础上,对道路旁地质灾害体设置缓冲带,对存在滑坡险情的地段要采取以排水、减载和护坡为主的防治手段;对危岩崩塌要采取清除、衬砌和封闭为主的治理方式。同时制定相应的防灾预案,并定期检查防灾预案的落实情况。

3、矿区地质灾害的防灾对策

对矿区地质灾害要加强监测预警,对规模大、危害大的地质灾害要采取排水、充填裂缝等应急处理措施,对尾矿和废渣堆放点要加强监测,防止暴雨引发矿渣滑坡或泥石流灾害,同时对各矿区加强管理,规范各类诱发地质灾害的不合理工程行为。

4、自然人文景观地质灾害的防灾对策

我县自然人文景观多成点状分布,部分景点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其中以北山石刻区滑坡,北山石刻区谭家湾危岩,北山石刻区停车场旁危岩、南山石刻区危岩较为突出。对自然人文景观点的地质灾害防治首先要落实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相结合的监测预报措施,其次是在不破坏自然人文景观的前提下,考虑工程治理措施,争取市级项目对北山石刻区谭家湾危岩带进行工程治理。

(二)重点防范期地质灾害防灾对策

1、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一是抓好地质灾害汛前检查、汛中排查及汛后核查工作,对存在险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登记发放防灾、避灾明白卡,同时编制和落实好点上的防灾预案,每处灾害点必须逐级落实具体责任单位、责任人及监测人,按规定要求作好监测预报工作。二是认真贯彻执行汛期值班制度和突发性地质灾害上报制度,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内,各街镇乡、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应当加强地质灾害险情的巡回检查,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和报告。三是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总结历年地质灾害抢险的经验教训,充分认识各责任区内的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形势,克服麻痹思想,作好各项准备工作,严守纪律,服从命令。四是有关部门必须坚持24小时值班,了解水情、气象、灾情、险情,按规定请示、报告、传达,并认真作好记录。

2、建立应急抢险反应系统、制定防灾预案

为加强对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县和各街镇乡要成立以国土资源管理机构为主导,以地质环境监测机构为技术依托,建立包括县、街镇乡级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反应系统,对发现的险情和出现险情的地方进行应急调查处理。

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各街镇乡负责开展辖区应急抢险工作。各有关部门负责按照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分工,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对容易发生险情的地质灾害要迅速查明地质灾害发生原因、影响范围等情况,提出应急治理措施,减轻和控制地质灾害灾情。民政、卫生、食品药品监督、贸易、公安等部门,要及时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妥善安排灾民生活,做好医疗救护、卫生防疫、药品供应、物资供应、社会治安等工作;气象部门要做好气象服务保障工作;通信、交通部门要保证地质灾害应急的信息畅通和救灾物资、设备、药物、食品的运送。

县国土行政主管部门要采取措施积极排除各类地质灾害险情,先期要对40个不稳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作近期防治规划(2007—2011年)、对65个基本稳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作远期防治规划(2011年—2015年),同时将36个严重隐患点纳入首期治理规划项目加快实施治理,并力争在**年内完成北山石刻区谭家湾危岩带地质灾害整治任务。各街镇乡要会同国土、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根据全县和各自辖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现状、气象部门提供的短期降雨预测结果及县防灾预案有关精神,编制本街镇乡地质灾害年度防灾预案。

3、全面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工作

各街镇乡要以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为基础,加强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设,尽快在城镇和经济较发达地区建成以专业监测为主的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在广大农村地区建立以群测群防监测为主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通过对地质灾害进行适时监测预警预报,及时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辖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及时向受威胁群众传递预警信息,确保受灾群众人生安全。

四、地质灾害处理与灾情报告

(一)地质灾害处理

(一)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分布

1.地质灾害的类型

位于河谷盆地的东部,区内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地形起伏、沟壑纵横、谷深坡陡、黄土广布,气候干燥、降水集中、植被稀少,加之人口稠密、人类工程活动强烈,使得崩塌、滑坡、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非常发育。截止年底,辖区内共有危害、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重要交通、工程设施的地质灾害隐患点140处,其中滑坡32处、崩塌8处、不稳定斜坡67处、泥石流30条、地面塌陷3处,主要分布于南北两山近山地带和台塬斜坡地带。地质灾害威胁人口达10.57万人,占全区人口的12.3%,威胁经济损失193.91亿元。

年~年,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不断危害和威胁着地质灾害体周边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为此,我区针对年度至年度发生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新增了地质灾害隐患点22处(附件1),其中19处属于已有地质灾害的一部分,另外3处为新形成的地质灾害隐患,主要集中在我区南北两山和人口稠密区。

2.地质灾害的分布

(1)滑坡

滑坡是仅次于不稳定斜坡的地质灾害类型,分布面广、密度高、规模较大,活动性强。根据调查统计,滑坡按物质组成可分为黄土滑坡、黄土—泥岩滑坡、堆积层滑坡、基岩滑坡等四个类型。

黄土滑坡为主要的滑坡类型,在全区均有分布,具有分布面广,危害严重的特点,主要分布于伏龙坪、刘家坪、大沙坪、红山根、靖远路王保保城、鱼儿沟、徐家湾一带,危害、威胁严重。

黄土—泥岩滑坡主要分布于南部山区一带,一般规模较大,分布范围较广。

基岩滑坡主要分布于徐家湾一带基岩出露区,一般以小型为主。

(2)泥石流的分布

是市泥石流分布密集区之一。全区共有灾害性泥石流30条,其中南部山区有泥石流沟7条,占24.00%;北部山区有泥石流沟23条,占76.00%。

(3)崩塌的分布

崩塌按物质组成可分为黄土崩塌和基岩崩塌。

黄土崩塌为我区主要的崩塌类型,在全区分布面广,主要分布于河谷阶地前缘及黄土丘陵区的高陡斜坡地带。

基岩崩塌主要分布于南北两山基岩出露的青白石东部、白塔山一带,一般规模小,分布范围较广。

(4)地面塌陷的分布

地面塌陷有3处,即东岗镇小街地面塌陷、范家湾地面塌陷和咬家沟地面塌陷,分布范围小,均属于小型地面塌陷。

(二)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情况

截止年底,我区共存地质灾害隐患点162处,其中,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22处。年我区上报1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除1处为崩塌外其余17处均为滑坡。

年,我区地质灾害防治主要开展了六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完善并执行了汛期地质灾害值班、巡查制度和速报月报等各项制度;二是扎实开展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和气象预警预报工作;三是加大了隐患排查检查力度,多次组织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巡查和检查;四是对发生的地质灾害都进行了妥善处置,并组织人员进行了应急预案演练活动;五是组织实施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程和九州石峡口滑坡等大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六是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地质灾害易发区主要为旧城区,基础设施薄弱,居民自身防范意识和能力不强,主动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不足;二是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大量工程建设不断向我区南北两山近山地带和台塬斜坡地带延伸,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呈加剧趋势;三是部分工程责任人地质灾害防治意识不强,防治措施不及时、不到位,近而造成大量的灾害隐患;四是防治资金严重短缺,经费落实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五是监测工作没有完全到位。

(三)年度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

1.主要诱发因素活跃程度预测

我区发育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主要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降水、冻融及不合理人类工程活动是本区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

(1)降雨趋势预测

据气象台年1~4短期气候预测,预计今年本地区降水偏少,1~10月全市降水在190~330mm,较往年偏少1~4成。降水季节分布不均,春、秋季偏多,夏季偏少3~7成。由降水引发的地质灾害可能性相对减少,但不排除灾害性天气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2)人为致灾因素变化趋势

年度我区交通、水利、城镇基础设施等工程项目明显增加,且规模增大,工程建设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问题将越来越多,尤其是伏龙坪地区、山北麓、白塔山至五一山等地,由于人为挖山削坡、灌溉等导致发生滑坡、崩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风险将呈加大之势。

2.年度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

通过上述对降雨和人类活动趋势的预测,我区年度地质灾害发生的数量和造成的损失为正常偏低的年份,与上年相比,年度我区地质灾害仍将呈上升趋势。

二、地质灾害威胁的范围和对象

年度我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威胁范围为主要威胁对象为我区上述区域内的居民、村民、基础设施、公路、水利设施、厂矿企业及旅游景点等。

三、重点防范期

我区地质灾害防范期为全年度,重点防范期为5~10月份主汛期和2~4月份冻融期。现根据我区各类地质灾害的形成特点和主要诱发因素,确定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重点防范期。

(一)泥石流主要防范期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首先是流域内要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条件,并能源源不断的补给泥石流;二是有陡峻的地形条件和较大的沟床纵坡比;三是在流域中、上游要有充足的水源作为动力条件。

由于我区泥石流形成的前两个条件已经具备,影响泥石流活动的主要水源为降水,泥石流的活动强度直接决定于降水的强度和降水量的大小。因此,泥石流的防范期与大雨、暴雨的分布基本同期。根据我区的降水特点,确定泥石流的主要防范期为5~10月。

(二)滑坡、崩塌主要防范期

滑坡、崩塌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区多数滑坡、崩塌灾害主要受降水的控制,其次受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根据各灾害点、灾害隐患点形成条件的不同,确定防范期如下:

以降水为主要诱发因素的滑坡、崩塌灾害点、灾害隐患点主要防范期为5~10月;以人类工程活动(如修路、水利工程、通讯线路、建房等)为主引发的滑坡、崩塌,应以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和运行过程为防范期。

(三)地面塌陷主要防范期

我区地面塌陷灾害主要为地下防空洞分布区和由于湿陷性黄土遇到地表水、地下水形成地面塌陷,该类地质灾害预防期应根据地面塌陷形成的征兆来确定,平时一般性防范应贯穿全年。

四、年主要防治任务

坚持预防为主,重点治理,加强群测群防体系和省级监测预警示范区建设,注重基础研究和调查,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齐抓共管的新局面。主要防治任务有:

(一)重点治理工程

继续完成国家、省上的续建项目和我区应急治理的地质灾害重点治理项目。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加强项目管理,保证治理工程质量和效果。

(二)搬迁避让工程

继续实施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程,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帮扶、群众自筹”的模式,对我区受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的伏龙坪街道自强沟40号、临夏路街道雷坛河166号、盐场路街道东李家湾199和193号、盐场路街道左家湾1号东南方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群众做好搬迁避让工作。

(三)监测预警工程

1.做好监测预防。继续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确定群测群防监测点,落实监测预防责任人,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组织做好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的动态监测(附件4)。

2.做好预警预报。当发现前兆明显、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地质灾害险情时,监测人员应及时报警,通告受威胁的单位和个人,动员群众及时撤离,并在地质灾害危险区的边界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国土、气象部门应在汛期联合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

4.建设市级监测预警示范区。选择典型灾害点建立野外监测站,进行标准化监测,逐步建立市级监测预警示范区。

(四)应急处置工作

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按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科学果断地做好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避免或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按照“地质灾害速报制度”的要求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灾情。

(五)宣传培训工作

进一步加大地质灾害防治法规、政策和防灾避灾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培训力度,特别是应加大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及我区南北两山人口密集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全社会的防灾避灾意识和临灾处置能力。实现“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意识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进一步增长,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进一步完善”的目标。

五、保障措施

(一)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法规、规划和制度

继续深入贯彻《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号)、《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重大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政发号)市政府《市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度》(政发号)法规和制度。

(二)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组织领导

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是全区防灾工作的领导机构,各街道、村及社区等部门按职责负责各自辖区的防灾工作,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制,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为重点,认真落实和不断完善乡镇、街道及社区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建立覆盖全区的监测点到位、责任到人的地质灾害监测预防机制。

THE END
1.露天矿山现场作业管理检查内容系列二:基本图纸三、检查依据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20)4.1.9 露天矿山应保存下列图纸,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更新:——地形地质图;——采剥工程年末图;——采场边坡工程平面及剖面图;——排土场年末图;——排土场工程平面及剖面图;——供配电系统图;——井下采空区与露天矿平面对照图;——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7103592132493613&wfr=spider&for=pc
2.露天矿设计本专题为土木在线露天矿设计专题,全部内容来自与土木在线图纸资料库精心选择与露天矿设计相关的资料分享,土木在线为国内专业的土木工程垂直站点,聚集了1700万土木工程师在线交流,土木在线伴你成长,更多露天矿设计相关资料请访问土木在线图纸资料库!https://www.co188.com/jh/d47230.html
3.煤矿完整制图图例(2020年十二月整理).pptx“S”36采空区按实际情况绘制,在范围 内侧涂 5~10mm,彩色影 线SSSS- -大全标准文案37煤层可采 边界 线可采部分不可采部分38煤层合并 边界 线分开部分 合并部分夹矸 0.7m 为煤层分叉合 并分界值39指 北针N根据图纸大小自行确定但 箭头宽与长之比为 1:340村 庄按实物缩制41河 流42金属网假顶43塑料网https://m.book118.com/html/2020/1222/6051033133003040.shtm
4.年产400万吨年采矿主体方案设计图纸下载图纸描述 蚂蚁设计 51228 作者主页 雇佣TA 年产400万吨/年采矿主体方案设计,服务年限为16年。设计包括了矿岩量计算(矿岩储量为:21861.53万吨,矿石储量7200.47万吨,岩石总量14661.06万吨,平均剥采比为2.04)、露天矿境界圈定、开采 附件图纸预览 图纸附件: 13 作者创作的其他图纸 查看更多 垫片零件冲压模具方案https://m.mfcad.com/tuzhi/show_1036520.html
5.矿山测量实习总结(精选11篇)露天矿开采是现阶段常常使用的开采方式,在开采过程中,因开采方式的影响,往往会形成多级台阶。如果台阶的边坡坡度达到了一定的限度时,常常会破坏边坡岩体稳定,从而出现边坡滑落事故,无疑会对严重威胁操作人员以及开采设备的安全,从而给矿山安全生产带来重大损失。为此,要充分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矿山安全生产以及建筑等的安https://www.360wenmi.com/f/filec21udmtg.html
6.矿山测量工作人员职责8篇(全文)五.图纸、数据资料整理 测量工作除了外业的井下及露天测量,还包括了内业数据的计算方面。所以,我们在完成井下的测量工作后,我们不仅各自计算数据,整理测量数据资料,还将资料和图纸全部整理归档备份,备以后工作中查阅。 六、工作中取得的主要成绩与工作经验总结。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m8p55trb.html
7.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200695.1 基本规定 5.1.1 小型露天采石场,除遵守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令第19号《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暂行规定》外,还应遵守本标准的有关规定。 5.1.2 露天开采应遵循自上而下的开采顺序,分台阶开采,并坚持“采剥并举,剥离先行”的原则。 5.1.3 设计规定保留的矿(岩)柱、挂帮矿体,在规定的期限内,未经技术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426/15/5479175_908501866.shtml
8.小组关于印发《宿州市关于推进非煤露天矿绿色矿山建设意见(暂行)》的关于推进非煤露天矿绿色矿山 建设意见(暂行)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推进宿州市生态文明建设,依据《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工作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0〕119号)、《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环境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银行https://www.ahsz.gov.cn/public/content/190399621
9.煤矿实习报告范文为了使自己对露天煤矿生产企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感性认识,了解露天矿地面及采场概貌,了解露天矿的生产过程中各主要环节、工艺过程和各主要技术工作的基本内容,学习露天煤矿的实际生产中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巩固专业思想,提高自身的实际技能和综合素质。 https://www.fwsir.com/Article/html/Article_20230414065845_2697864.html
10.采矿工程地质实习报告(通用9篇)了解疏干排水工作在露天矿生产的作用及意义,矿山所用的疏干排水方法及设备。 4.矿山开拓系统参观(地采) ⑴地表主要设施设备参观 ⑵井筒、井底车厂等井下硐室参观 ⑶石门、阶段运输巷道、主溜井、采场溜井等参观 ⑷各开拓系统的生产运行过程参观 要求:了解矿山各个开拓系统布置形式、设备选型、运行情况,搜集相应图纸资https://www.ruiwen.com/word/caikuanggongchengdizhishixibg.html
11.矿山机电顶岗实习报告(精选8篇)1、工程基本情况 此工程为xxx铝矿三期的一部分,称为xxx矿段,主要以露天采矿为主,矿种以铝矿为主,还有部分煤矿和铁矿,同时也进行复耕工作。施工面积大约有1200亩,施工主题方案为先将矿体上的土、石和矿渣等清理掉,再将铝矿挖出。然后再将土、石、矿渣等回填到采矿区,达到设计标高后,再覆盖2m的疏松土,达到设计标准https://www.unjs.com/z/913926.html
12.矿山个人工作总结(精选15篇)全市明确了104家,(其中地下矿山5家,露天矿81家,尾矿库18家)要在下阶段实现标准化。 2、积极开展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机械通风专项整治工作。市、县安监局严格按照国家总局及省安监局关于地下矿山机械通风专项整治的'工作要求,及时在全市8家地下矿山开展机械通风整治。此项工作已组织专家于12月进行了验收:2家通过验收https://www.wenshubang.com/gongzuozongjie/gerenzongjie/2949227.html
13.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修订后的《按合理工期组织建设的大中露天矿剥离(立方米); 水电站:大坝浇筑混凝土工程(立方米); 钢铁、有色金属:矿山掘进进尺(米); 矿山剥离量(立方米); 铁道:正线铺轨(公里)。 石油:钻井进尺(米)。 (七)基本建设资金平衡表 1.本表各栏均按基本建设会计报表中的有关科目填报。(见附件八)。 https://www.66law.cn/tiaoli/148806.aspx
14.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修订后的《按合理工期组织建设的大露天矿剥离(立方米); 水电站:大坝浇筑混凝土工程(立方米); 钢铁、有色金属:矿山掘进进尺(米); 矿山剥离量(立方米); 铁道:正线铺轨(公里)。 石油:钻井进尺(米)。 (七)基本建设资金平衡表 1.本表各栏均按基本建设会计报表中的有关科目填报。(见附件八)。 http://www.110.com/fagui/law_47286.html
15.GB51197筑灵网,为工程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专业周到服务平台。是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的必备网站平台,GB 51197-2016 煤炭工业露天矿节能设计规范(完整正版、晰版无水印)http://www.zlkj20.com/Download/DownloadInfo/242411
16.2021年施工员设备方向岗位技能(施工员)考试试卷及施工员48、【判断题】露天矿开采不利于大型机械化设备。( × ) 49、【判断题】水泵的并联联合工作是指一台水泵的出口向另一台水泵的入口输送流体。( × ) 50、【判断题】电动气泵是以电力为动力的压气泵。( √ ) 51、【判断题】班组成员应简单了解现场急救知识和处置技能,具有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装备。( × ) https://blog.csdn.net/zbf123123/article/details/122017642
17.六,营销目标——用户篇,12个经典营销案例正当元宝山露天矿紧锣密鼓地进行采矿设备选型的关键时刻,东煤集团公司基本建设局已将设备采购方案上报集团公司待批。1991年8月12日,辽宁省机械厅厅长方之昭、本溪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程盛忠在我的陪同下,赴长春东北内蒙古煤炭工业集团公司,相约李云峰总经理,力荐、促成我厂68吨矿用自卸汽车为元宝山矿山服务。 https://www.meipian.cn/1waq4vj1
18.露天矿煤矿各工种岗位责任制Jebay| 125页|81.2KB|0次下载| 0.0 (0人评价) 我要评价: 用手机看文档 下载 开通VIP 露天矿 各工种岗位责任制 目 录 第一章:露天矿矿领导干部岗位责任制 1 露天矿行政负责人(矿长)岗位责任制1 露天矿技术负责人岗位责任制3 露天矿生产副总经理岗位责任制5 露天矿经营副总经理岗位责任制https://doc.mbalib.com/view/f52aebdeed2f83f13505450c57d4aaf0.html
19.露天矿边坡稳定所有章节整合课件.ppt2、列举优化边坡的实例编辑课件第一章概论 1.1概述编辑课件11.2基本概念一、采场边坡 (一)露天矿边坡1、山坡露天矿2、凹陷露天矿 (二)、边坡1、底帮边坡2、顶帮边坡3、端帮边坡编辑课件1.2基本概念一、采场边坡编辑课件2(三)边坡角1、工作帮坡角2、非工作帮坡角(废正角)二、排土场边坡1、外排土场建立https://m.renrendoc.com/paper/230053829.html
20.露天矿道路路面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因此矿山应十分重视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露天矿道路路面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因此矿山应十分重视道路养护工作。A.运行速度B.燃料消耗C.轮胎磨损D.额定载重E.汽车保养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https://www.shuashuati.com/ti/18ea837535564026b3f8709934fc2cab.html?fm=bdc358f3d7e59d4c234df04ac6eadccf44
21.露天矿爆破测量露天矿爆破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测量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1)为编制爆破设计提供图纸 露天矿台阶爆破设计,可根据台阶采剥工程平面图复制的爆破区平面图进行。图中应绘出台阶坡顶线、坡底线、台阶代表性高程,矿岩分界线,品级线和有关地质资料。硐室爆破设计一般须提供实测的爆区地形图。(2)标定炮孔、硐室位置https://xuewen.cnki.net/R2006072430000659.html
22.厦门监理资质代办(4)120 万吨/年以下化工矿山工程或工程投资额 1.2 亿元以下的铀矿工程; (6)工程投资额 1.2 亿元以下的非金属矿及原料制备矿山工程。 注:矿山工程包括矿井工程(井工开采)、露天矿工程、洗(选)矿工程、尾矿 工程、井下机电设备安装及其他地面生产系统和矿区配套工程。 其他地面生产系统是指转载点、原料仓(产品仓https://www.dongrv.com/xiamenjianlizizhida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