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十大前沿科技趋势报告》发布:智能体大热,3D生成涌现,空间计算等成关键词

央广网北京12月15日消息(记者牛谷月)12月14日,MEET2024智能未来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对智能科技的最新进展进行总结和展望,正式发布《2023年度十大前沿科技趋势报告》。

该报告由量子位智库发起,结合对科技领域的长期跟踪,以及对近百家初创公司、产业研究院、投资机构的深度交流,提名了2023年度十大前沿科技趋势。2023年十大趋势涉及六大领域:AI技术、自动驾驶、空间计算、生物科技、太空探索、能源创新。

一、AI技术

01、智能体热潮:人机交互新范式已被大模型打开

今年的大模型研发热潮同样带动了AI智能体的发展,成为其强大的「动力引擎」。

目前学术界许多研究已经将大模型作为AI智能体的认知核心,大模型拥有的推理技术和强大的自然语言理解能力,让智能体具备了强大的学习和迁移能力,为智能体的研究提供了突破性的技术方案。

今年在智能体的架构方面有所突破,以更灵活的思维算法技术替代了原有的思维链和思维树的推理方式。

在智能体交互方面,斯坦福提出的AI小镇也让公众看到了多智能体协同的效益,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决策与行动。

报告预测未来智能体的发展将有两个方向:

自主智能体和智能体模拟,将分别对应B端、C端需求,能够实现复杂流程的效率提升和提供情感情绪价值。在不久的将来,嵌入自主智能体的软件极有可能改变现有的使用方式,从「用户适应软件」变成「软件适应用户习惯」,真正成为「个人助理」。

02、3D生成进入涌现期:新算法新模型爆发,质量效率可控性日新月异

在AGI爆火的今年,基于游戏、影视、XR等产业对3D数据的需求不断增长,3D生成领域出现了不少突破性的**新算法新模型**,在质量、效率、可控性多项关键性能上的学术研究突破日新月异。

今年在SIGGRAPH2023上被评为最佳论文的《3DGaussianSplattingforReal-TimeRadianceFieldRendering》介绍了一种新的可以实现快速高帧率实时渲染的方法——**3DGaussianSplatting**。

这一新表达和算法的出现是3D生成领域的一大突破性进展,在部分数据集上多项性能(如速度、质量、可控性)均优于NeRF。

在今年10月,字节跳动的研究团队推出了一种全新的多视图扩散模型——MVDream,能够根据给定的文本提示生成几何上一致的多视图图像。这一新模型可以应用为3D生成的多视图先验,通过分数蒸馏抽样极大地提高了现有的2D提升方法的稳定性,大幅改善了3D一致性问题。

同时,今年还有多个3D生成优化模型陆续出现。

03、分割模型大一统:计算机视觉即将迎来「ChatGPT时刻」

在SAM出现之前,我们所能看到的其他图像分割模型,都是专有模型,良好性能在其他领域无法体现。SAM的最大贡献即可以快速分割没见过的图像,将之前零散的图像分割模型统一。有CV从业者认为SAM的出现是计算机视觉领域进入「GPT时代」的原因。

04、具身智能带来新想象:AGI终极场景下的全新终端

今年是人形机器人和大模型同步迸发的一年,具身智能(EmbodiedAI)已成为AI研究新热点。

2023年,具身智能领域的几项关键性技术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6月,李飞飞团队发布了具身智能新成果VoxPoser,能从3D空间分析出目标和环境障碍,让真实世界中的机器人在未经培训的情况下直接执行任务。

DeepMind在今年发布了新的视觉语言模型RoboticTransformer2(RT-2),可以自动从互联网及机器人数据中学习,学习成功可转化为机器人控制的通用指令。

全世界范围内涌现出各种突破性的仿生机器人产品,大模型影响之下,具身智能将迈入新阶段。

二、自动驾驶

05、端到端自动驾驶成共识:BEV+Transformer重构技术路线

今年的CVPR最佳论文颁给了端到端自动驾驶,这几乎代表着一种共识:端到端自动驾驶是行业的未来。

端到端自动驾驶技术以全部模块神经网络化为特征,对规则的依赖度低,具备智能涌现能力和跨场景应用潜力。

2023年,城市NOA成为自动驾驶厂商角逐的新方向,基于Transformer模型的BEV技术则成为当下不二的选择。

BEV+Transformer能够直接生成高质量3D数据,且包含更多有用信息,能够生成更加合理的驾驶指令,有望逐步成为自动驾驶感知的主流范式。

此外,基于BEV的物体可以通过自上而下的视图,完成轨迹预测和路线规划,且能避免图像视角下的尺度和遮挡等问题,也是实现端到端自动驾驶的关键。

三、空间计算

06、空间计算定义明确:消费级产品问世,XR全栈链路打通

6月苹果在WWDC2023开发者大会上正式推出了第一款空间计算设备**AppleVisionPro**,这一代表性消费级空间计算产品的问世,真正将「空间计算」这一概念推向大众并迅速普及。

空间计算使得计算升维,内容变得更加立体,几乎可以将信息100%复原。

空间计算将成为下一代计算方式,彻底变革传统信息呈现和交互范式,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今年AIGC的爆发和快速发展也开始解决数字内容快速生产创作的问题,实现了空间计算领域的闭环,XR全栈链路被打通。

同时,空间计算的两大技术路线VST/OST齐头并。代表性空间计算产品商业化落地后,将带动XR开发者生态、内容生态以及供应链逐渐完善。XR设备也向「空间计算平台」定义转变,将进一步推动**XR**、**数字孪生**和**元宇宙**等领域加速增长。

四、生物科技

07、mRNA打开新象限:提供精准医疗新解法,开启生物医药新篇章

过去,由于mRNA技术的不稳定性及人体免疫等多原因,无法应用于新药研发。直到脂质纳米颗粒递送技术、碱基修饰技术的突破,解决了mRNA疫苗应用的难题,实现了快速量产。

由于mRNA具有安全性优势、靶点数量优势、疗效优势、制造工艺优势和研发周期优势,可应用于预防疫苗、治疗疫苗、治疗药物等领域。

在分子设计层面,新提出了线性设计方法以解决在众多mRNA编码序列中的搜索问题,通过**动态规划算法**降低搜索范围,实现快速定位mRNA编码。

在递送技术层面,6月,宾夕法尼亚大学DrewWeissman教授和MichaelJ.Mitchell教授团队新合成了一种**佐剂类脂质**,增强了mRNA的递送效率。

08、脑机接口试验新阶段:产品可靠性突破,AI提升数据解码能力

自脑机接口(BCI)概念提出至今,已经有50年历史。当前脑机接口技术已经进入多个医疗场景,并且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

今年,我们看到脑机接口领域的进展集中在神经解码速度的提升上,更接近正常人的文字或语音输出速度。

《Nature》连续发布两篇论文报告新的脑机接口装置。Neuralink在5月下旬宣布,该公司已获得FDA批准,将启动其首个**人体临床研究**;全球首例非人灵长类动物介入式脑机接口试验在北京获得成功,标志着我国脑机接口技术的突破。

五、太空探索

09、可回收火箭进入「中国轨道」:工程化难题被突破,商业航天迎来模式闭环

当前阶段,运载火箭的回收复用已是世界航天的发展趋势,中国众多商业航天企业也正在研制各自可回收复用型号。

航天技术的发展和规模一直受到发射成本的制约。可重复使用的火箭相比于单次发射的火箭在产能有限的条件下可以实现规模更大周期更短的发射。

今年7月,国际上公认的新一代可重复使用火箭发动机技术方向——液氧甲烷发动机实现了工程化突破,蓝箭航天的“朱雀二号”成为全球首款发射入轨的液氧甲烷运载火箭。

4月和11月,公认的「全球最先进的可回收火箭」——星舰进行了两次试飞试验,解决了推进器和火箭的分离等关键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六、能源创新

10、可控核聚变里程碑:点火成功,打开商用想象空间

今年以来,核聚变领域的突破不断:

4月,我国EAST装置实现了高功率温度下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稳态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8月,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取得重大科研进展,首次实现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

近年来,核聚变的底层技术不断突破,尤其是高温超导材料的突破,有望加速实现清洁、低成本核聚变能源的商业落地。

12月14日,MEET2024智能未来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对智能科技的最新进展进行总结和展望,正式发布《2023年度十大前沿科技趋势报告》。

THE END
1.刚刚!AI生成的图片终于会动了!绝了!建E网设计资讯AI生成的图片终于会动了!绝了! 想第一时间收到最新资源推送,请将我们设为「星标★」哟 今日精选 资源名称丨AI智能图片一键转3D动画 支持系统丨WIN&MAC 资源附赠丨使用教程 之前更新过很多AI绘画资源 今天又给大家带来一款 简单又实用的 图片转3D动态的AI神器https://www.justeasy.cn/news/22746.html
2.打造自己的3D模型AI自动纹理工具AI 自动纹理工具 DreamTexture.js自动纹理化开发包是面向 three.js 开发者的 3D 模型纹理自动生成与设置开发包,可以为 webGL 应用增加 3D 模型的快速自动纹理化能力。用户只需给出提示词,就可以生成相应的纹理贴图,并自动映射到3D模型上,以下是使用DreamTexture.js自动纹理化工具为模型设置纹理贴图的示例: https://www.mvrlink.com/3d-model-ai-automatic-texture-tool/
3.一张照片就能生成3D模型,GAN和自动编码器碰撞出奇迹用GAN+自动编码器学会“脑补” 在此之前,NeRF能通过多视图训练AI模型,来让它学会生成新视角下的3D物体照片。 然而,这也导致一系列采用NeRF方法的模型,包括PixelNeRF和GRF,都需要利用多视图数据集才能训练出比较好的2D生成3D模型效果。 而多视图数据集往往有限,训练时间也比较长。 https://www.51cto.com/article/702976.html
4.将草图转换成真实产品图像并自动生成3D模型的AI工具SuperCraft是一款将草图转换成真实产品图像并自动生成3D模型的工具,它提供了一个无限的协作画布,用户可以在上面通过手绘草图或使用文本提示生成草图来开始设计,这就像是 Figma 和 ComfyUI 的结合体。 随后,这些草图可以根据你的需求直接生成各种产品图像还可以直接生成3D渲染的模型,并让设计师能够从不同角度查看和优化https://www.25xt.com/article/92048.html
5.终于有可以直接生成3D嘲的模型了#ai#来自歸藏的AI工具箱终于有可以直接生成 3D 场景的模型了。#ai# 英伟达发布 Edify 3D 生成模型。可以利用 Agents 自动判断提示词场景中需要的模型,生成后将他们组合为一个场景。Edify 3D 可以在两分钟内生成详细的、可用于生产的 3D 资源、生成有组织的 UV 贴图、4K 纹理和 PBR 材质项目介绍:O网页链接 L歸藏的AI工具箱的微博视频https://weibo.com/6182606334/P1UsvvTg7
6.厉害了!比AI绘画更离谱的AI3D建模来了近日,Google Research最近推出了一款AI自动建模的新技术,名叫DreamFusion。该技术牛就牛在可以通过输入文本直接AI生成3D模型,并且是自带贴图的,开启了AI建模的新纪元。 在官方最新发布的论文中提到,如今所有的文本到图像的AI合成都是由通过数十亿个图像-文本匹配训练的扩散模型驱动的。 https://m.digitaling.com/articles/867824.html
7.厉害了!谷歌AI一键生成定制版3D游戏神兽,可在线体验!雷峰网这款AI绘画神器名为Chimera Painter,它是一个Web工具,其功能是基于动物简图生成高度逼真的“小怪兽”。 完成涂鸦后,只要点击「转换」按钮,它就会自动生成3D效果的「怪兽」。 有意思的是,Googel研究团队还把Chimera Painter创作的怪兽形象用来搭建了一个数字纸牌游戏。 https://www.leiphone.com/category/industrynews/MwTS9VDj1w7KPY2B.html
8.ChatGPT兴起,创成式AI能否重塑工具软件底层逻辑?ChatGPT(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是由OpenAI开发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程序,其基于GPT-3.5大模型,能够完成相对复杂的语言处理任务,包括人机对话、自动文本生成、自动摘要、编写代码等,在2022年11月推出,上线两个月后用户数量即达到1亿规模,在全球范围内掀起又一轮AI热潮。ChatGPT的火爆让业界意识到AIhttps://www.jfinfo.com/index.php/news/4019696
9.KaedimAI:在线3D模型生成工具,一键图片转化为精美3D模型新媒派Kaedim是一个基于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的3D建模软件,专门用于将2D图像转换为3D模型。它通过先进的算法和技术,能够自动分析并理解输入的2D图像或草图,进而生成具有逼真感和细节的3D模型。https://pidoutv.com/sites/19725.html
10.AI实现自动3D建模,只需要上传一张图片。可以建模任何人AI实现自动3D建模,只需要上传一张图片。可以建模任何人发布人 - 打开封面 下载高清视频 观看高清视频 视频下载器 厉害了我的哥!2分钟2d照片转3D模型! 随便来一张2D照片,秒出3D模型,你学你也会! AI杀疯了,不用建模,视频就可以生成三维模型,强大到离谱 欢迎来图测试!随便来一张2D照片,2分钟出3D模型,立刻https://xbeibeix.com/video/BV1RN41117Db
11.CogView3:更精细更快速的“文生图”大模型周报自动3D 生成最近引起了广泛关注。最近的方法大大加快了生成速度,但由于模型容量或 3D 数据有限,生成的物体通常不够精细。在视频扩散模型最新进展的推动下,清华大学团队提出了 V3D,它利用预训练视频扩散模型的世界模拟能力来促进 3D 生成。 为了充分发挥视频扩散感知 3D 世界的潜力,研究团队进一步引入了几何一致性先验,https://hub.baai.ac.cn/view/35834
12.Meshy:3D游戏资产AI生成平台2D图像到3D纹理: 仅需上传2D图像,AI将自动在不到15分钟内将其转换为3D纹理。 文本提示到3D纹理: 通过简单的文本提示,AI将在不到3分钟内完成自动纹理化。 2D概念艺术到纹理: 从2D概念艺术生成纹理,为艺术家提供更多灵活性。 2.快速生成3D内容 高速转换: 通过AI技术,3D纹理和模型的创建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 https://www.aihub.cn/tools/game/meshy/
13.AI巨头新动作发布“文本生成3D”模型这些公司有布局(名单)【AI巨头新动作 发布“文本生成3D”模型 这些公司有布局(名单)】近期在互动易平台回复AI 3D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包括凡拓数创、恒信东方、奥比中光-UW、会畅通讯等。 全新妙想投研助理,立即体验 AI 3D概念股主要集中在TMT(计算机、媒体和通信)板块,今年以来涨势如虹,概念股平均涨超60%。 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305102717475243.html
14.免费的一键出片神器!5款强大的3D建模AI工具2.文本生成3D模型:只需输入文本就能在2分钟内生成3D模型。 3.AI生成3D贴图:选择文本提示或2D原画作为输入内容,AI会在3分钟内为模型自动贴图。 三、Wonder Studio AI合成CG角色 可将视频中的真人一键替换为3D CG角色,通过AI自动检测和追踪该角色的一举一动,包括动画、灯光和合成等细节调整,使得CGI(计算机生成图像https://www.3d66.com/ku/news/1479.html
15.玩转AIGC系列AIGC文本生成3D模型简介:本文介绍如何使用GPU云服务器搭建Stable Diffusion模型,并基于ModelScope框架和HRN人脸重建模型,实现使用文本生成3D模型。 背景信息 自多态模型GPT-4发布后,AIGC(AI Generated Content,AI生成内容)时代正扑面而来,从单一的文字文本,演化到更丰富的图片、视频、音频、3D模型等。 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1245246
16.AI一键生成3D模型!这5款免费神器不容错过!优设网大家好我是花生~之前为大家推荐过的 AI 3D 模型生成工具 Genie 在前几天推出了新的 1.0 版本,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下此次更新的特点,再为大家推荐另外 4 款同类的 AI 3D 工具,可以帮助我们通过文本或图像快速生成完整的 3D 模型。相关推荐:Luma AI推出神器Genie!通过文本https://www.uisdc.com/ai-3d-model
17.2023年最佳AI生成3D模型工具3D打印资讯通常,熟练的操作员需要使用Blender等3D建模软件,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才能创建复杂的3D模型。有了人工智能工具的帮助,整个设计过程不仅对专业人员来说更快、更容易,对初学者来说也降低了学习曲线--使创意过程和将想法变为现实变得更加容易。 今日,魔猴网和大家一起了解这份可用于生成3D模型的最佳在线AI工具列表。 标准http://www.mohou.com/articles/article-11659.html
18.在线AI工具meshy使用流程及体验分享!meshy是一个三维模型贴图在线生成的网站,可以生成贴图,也可生成模型,支持多种模型格式输出,比如OBJ、GLB、GLTF等。本文3DCAT实时云渲染将对此3D游戏资产AI生成平台meshy进行使用流程及体验上的分享!https://www.3dcat.live/share/post-id-284/
19.被称为下一代风口的AIGC到底是什么?2018年12月,NVIDIA推出StyIeGAN,可以自动生成高分辨率图片。目前已升级到第四代模型。 2019年7月,DeepMind推出DVD-GAN,可以生成连续视频。 2021年1月,OpenAI 推出DALL-E,是首个引起公众广泛关注的文本生成图像的模型之一。 2022年2月,开源AI绘画工具Disco Diffusion发布。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768659909&efid=KZi4jL8IySPEog5MRNSm0Q
20.AI在线生成3D:用文字生成“哆啦A梦”3D模型,让创意触手可及从娱乐到教育,再到商业应用,AI生成3D模型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比如教学辅助工具、主题公园和展览、科技演示和产品展示、个性化商品、玩具和玩偶、收藏品、互动故事书、在线虚拟形象、动画和电影制作、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体验、游戏开发、广告和市场推广等等,可以满足不同领域用户的创新需求。 下面举2个例子。https://blog.csdn.net/boyzhan8108/article/details/139886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