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平面设计技术项目全国选拔赛,不单独进行理论考试,采用个人现场独立应用电脑进行设计,依据世界技能大赛平面设计技术的竞赛流程及规范,结合中国各省(直辖市)赛区的实际情况及各地方行业的差异,制定本次选拔赛技术工作文件。
裁判组:裁判组由裁判长、裁判长助理和全国各省(直辖市)赛区推荐的裁判员组成。
裁判长由全国选拔赛组委会确定。
裁判长助理由裁判长向赛区组委会提出申请,确定裁判长助理1名,协助裁判长开展工作。
全国各省(直辖市)赛区各推荐1名裁判员报全国赛组委会确定。
裁判长和裁判长助理,带领全体裁判员、场地经理及助理、赛务工作人员共同完成竞赛工作。
2.3选手的条件和要求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平面设计技术项目全国选拔赛参赛选手必须是1997年1月1日以后出生。
3.选拔赛的题目3.1试题本次选拔赛试题,以世界技能大赛试题形式为基础,结合国内普遍水平和比赛场地、技术设备、工具材料状况等,裁判长根据工作对接情况,组织编制本项目比赛初步试题,初步试题将随本项目技术工作文件一并公布在组委会官方技术工作论坛。
技术工作文件公布后,裁判长通过技术论坛与各参赛队裁判员围绕命题思路、关键考核要点、设施设备等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解答,将合理的意见、建议吸收、修改在技术工作文件中。
赛前,裁判长结合赛场设施设备、材料状况等实际,对已公布的试题进行不超过30%的修改,确定的最终的四个模块的比赛试题,在技术论坛予以公布。
最终的比赛试题的印制,需经裁判长签字检查确认,方可交予赛区组委会印制封装。
3.2命题要素本次选拔赛的命题,遵循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的竞赛规则,以世界技能大赛关键技术标准为主要依据,重点考察检验参赛选手的平面设计技术基本功和技术技能发展潜力等综合素质。
裁判长通过技术论坛与各参赛队裁判员围绕命题思路、关键考核要点、设施设备等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解答,将合理的意见、建议吸收,赛前,裁判长结合赛场设施设备、材料状况等实际,对已公布的试题进行不超过30%的修改,确定的最终的四个模块的比赛试题,在技术论坛予以公布。
5.成绩评判方式5.1评判流程5.1.1在评分前,赛务组工作人员须对选手试件作品文件个人信息采取加密措施,裁判组需确认选手所完成的试件作品为不可改写数据。
5.1.2裁判组按竞赛内容分成两类工作小组,分别对竞赛模块进行客观和主观判断评分。
5.1.3所有裁判在评分表上评完分后,必须在评分表上签名,并在汇总成绩表上签名。
5.2评判的硬件设备及软件要求5.3评判的方法5.3.1主观成绩的评判是由主观裁判组成员,依据评分标准,对全部选手所完成的试件作品整体评审。
5.3.2主观裁判组成员,每人1票,依据世界技能大赛的(0—3分)主观评分办法及评分标准,独立投票。
5.3.3主观评委组由三位裁判、一位记录员、一位监督员组成,每位裁判持有四张分别印有0、1、2、3的评分牌(对应分值0—3分)。
由记录员宣读主观评分表中评分点,当裁判按照该评分点要求完成选手作品检查后,记录员提示“请给分”,三位裁判须同时独立举牌给分,记录员在监督员的监督下,读出各位裁判所给分数,并在选手主观评分表上记录各位裁判给出分数。
重复此步骤,直至完成主观评分表所有评分点的评分。
5.3.4三位裁判独立给分,如果三位裁判之间给出分值的分差大于(或等于)2,在裁判长的组织下,根据试题的要求,对照评分表,对有争议的作品,各位裁判阐述自己的评分理由,说服对方加分或减分,直到分差小于2为止。
5.3.5客观成绩的评判是由客观裁判组成员打开试件作品原始技术文件,依据客观统一评分标准,对全部选手试件作品判分。
5.3.6客观评委组由三位裁判和一名监督员组成,三位裁判根据评判项目的客观评分表中评分点,共同检查选手作品完成情况,根据试题的要求,对照评分表,一一对应进行评分。
客观分评判,只有“是”或“否”两种情况,每个评分点的得分相应只有满分与零分两种。
5.3.7每1个模块主观评判分值为10分,客观评判分值为15分,1个模块总计分值为25分。
每一位选手的最终成绩以4个模块得分成绩累计。
5.4裁判员在评判工作中的任务竞赛开始前,裁判长根据工作需要和培训情况,对裁判员进行工作分工。
裁判长及裁判长助理不进行评判。
每个阶段(模块)竞赛结束后,裁判员对本人本阶段(模块)评判结果进行核对确认。
全部阶段(模块)竞赛结束后,裁判长对总成绩进行复核,并将参赛选手成绩交本参赛队裁判员最终签字确认。
5.4.1裁判员根据裁判长的要求加入指派的工作小组,并承担一定的组内工作。
5.4.4全体裁判员在裁判长的带领下,负责比赛各环节的技术工作,对竞赛试件作品质量进行评判、成绩复核和汇总。
5.5裁判员在评判工作中的纪律和要求5.5.1执裁期间,统一着装并佩戴裁判员标识,举止文明礼貌,接受参赛人员的监督。
5.5.2严守竞赛纪律,执行竞赛规则,服从赛区组委会和裁判长的领导,按照分工开展工作,始终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自离岗。
5.5.3严格执行赛场纪律,不得向选手暗示或解答与竞赛有关的内容,及时制止选手的严重违纪行为,对裁判工作中突发事件要及时处理、妥善解决、规范登记,并及时向裁判长汇报。
5.5.4要提醒选手注意操作安全,对于选手的违规操作或有可能引发人生伤害、设备损坏等事故的行为,应立即制止并向裁判长进行汇报。
5.5.5严格执行竞赛项目评分标准,做到公平、公正、真实、准确,杜绝随意打分,严禁利用工作之便,弄虚作假、徇私舞弊。
5.5.6严格遵守保密纪律。
赛项组委会正式公布成绩和名次前,裁判员不得私自与参赛选手或代表队联系,不得透露竞赛的有关情况,在执裁和评判工作中,严禁使用通讯设备。
5.5.7裁判员必须参加赛前培训,否则取消竞赛裁判资格。
竞赛过程中如出现问题或异议,服从裁判长的裁决。
5.5.8竞赛期间,因裁判员工作不负责任,故意违反规定,或造成竞赛无法继续进行或评判结果不真实的情况,由赛项组委会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或停止裁判资格,并通知其所在单位做出相应处理。
5.5.9正式比赛期间,任何人员不得主动接近其赛区的选手及进入其工作区域,不得主动与其赛区的选手接触与交流,严禁用方言与其赛区的选手交流,选手有问题必须2名以上现场裁判共同前往处理,同赛区裁判不能处理选手现场问题,需要提出回避,并由其他裁判处理。
6.选拔赛的基础设施6.1硬件设备要求赛场需配备50个排插,赛场电源须分两路,分别为单独控制的照明电路和单独控制的比赛电脑电路。
6.2软件要求每台比赛电脑安装office英文版、Acrobat英文版、PhotoshopCC2017英文版、IllustratorCC2017英文版、InDesignCC2017英文。
6.3辅助工具清单7.选拔赛场地要求7.1场地面积要求选拔赛的场地面积根据参赛选手人数确定,每一位参赛选手的工位面积不少于2.25m2,裁判员区面积不少于80m2,技术保障区面积不少于15m2,储物间面积不少于15m2,疏散通道面积不少于100m2。
赛场面积=(2.25m2X参赛选手人数)+80m2+15m2+15m2+100m27.2场地照明要求7.2.1选择>4000K光源色温,显色指数选择Ra≥75;7.2.2照明水平需达到500-1000lx;7.2.3照明的照度均匀,竞赛场地最大、最小照度与平均照度之差小于平均照度的1/3;7.2.4竞赛场地需防止眩光,要合理布置光源,使光源在视线45度范围以上,形成遮光角或用不透明材料遮挡光源;7.2.5竞赛场地的灯具要符合国家标准,需通过3C认证。
7.3场地消防和逃生要求7.3.1使用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双波段火灾探测器及空气采样火灾探测器,一旦火灾能及时报警。
7.3.2合理设计安全疏散。
首先要增加安全出口的数量和宽带。
由于竞赛场所人员高度集中,紧急情况下疏散时,常发生拥挤现象,应尽可能多、尽可能宽地设置安全出口。
其次要在布置场地展时留出疏散通道。
竞赛的主办单位应在布置场地时,划出竞赛区域和疏散通道,确保竞赛场地的布置不影响疏散和消防设施的使用,且赛场的布置不得遮挡疏散标志和安全出口标志。
赛场中留有6m宽的消防通道。
这些通道的设计不仅用于火灾情况下人员的逃生,还可以保证消防车进入赛场内灭火。
发生火灾情况,要采用应急广播引导疏散。
赛场内不宜设置警铃,可选用应急广播系统,火灾时自动切换到应急录音播放。
由于参赛人员和参观人员对逃生路线不熟悉,录音内容应详尽疏散路线和出口位置,且语音清晰。
最后要在人口处设置路线图。
借鉴旅馆的消防管理经验,展厅入口处应设置有疏散路线图,便于人员进入赛场前对疏散情况有所了解。
7.3.3采用雨淋系统的自动灭火设施,雨淋系统是一种开式系统,一旦有火灾,启动雨淋阀,启阀后的所有喷头就可喷水灭火,对于大空间的赛场只要有足够的雨淋阀和开式喷头就可实现喷水保护。
7.3.4如果发生火灾意外情况,所有参赛人员和参观人员必须坚持“三要”、“三救”、“三不”的原则,才能够化险为夷,绝处逢生。
“三要”就是“要”提前熟悉赛场的环境,对疏散路线图的疏散情况有所了解,“要”遇事保持沉着冷静,“要”防止烟毒的侵害;“三救”就是选择逃生路线自“救”,结绳下滑“自救”,向外界求“救”;“三不”就是“不”乘普通电梯,“不”轻易跳楼,“不”贪恋财物。
8.选拔赛安全要求8.1选手安全防护措施要求竞赛过程中,参赛选手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及劳动保护要求,接受裁判员、现场技术服务人员的监督和警示,确保设备及人身安全。
8.2有毒有害物品的管理和限制选手禁止携带以下物品进入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