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五篇

例5体现了找规律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这里的规律的一般化表述是:以平面上几个点为端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这种以几何形态显现的问题,便于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图,由简到繁,发现规律。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策略是,由最简单的情况入手,找出规律,以简驭繁。这也是数学问题解决比较常用的策略之一。

例6以选送节目为题材,讨论怎样分两步找出组合数,再求选送方案的总数。这里渗透了作为排列组合基础之一的乘法原理。

例7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逻辑推理问题,借助列表,则比较容易逐步缩小范围,找到答案。这里渗透了逻辑推理的常用方法排除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探索,使学生掌握数线段的方法。

2.渗透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运用一定规律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探索规律的能力。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找到数线段的方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指导:

1.出示例5前,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几年来每一学期的数学广角学了些什么。探索例5时,应当先让学生理解问题。可以通过读题、说题意,使学生明白每两点之间都能连一条线段。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在纸上画画、试试,再来讨论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2.探究例6时,可以直接给出题目,由学生自己尝试,也可以将例题分解,让学生先回答

3.探究例7时,必须先让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游戏设疑,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课前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吧,请你们拿出纸和笔在纸上任意点上8个点,并将它们每两点连成一条线,再数一数,看看连成了多少条线段。(课件出现下图,之后学生操作)

2.师:同学们,有结果了吗?(学生表示:太乱了,都数昏了)大家别着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用数学的思考方法去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新知学习

二、逐层探究,发现规律。

1.从简到繁,动态演示,经历连线过程。

【教学内容】《义教课标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56-58页例4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图形按一定的比进行放大或缩小的原理。

2、能按一定的比,将一些简单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

【教学重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难点】按一定的比把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准备】多媒体

【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

【教学预设】

一、自学反馈

1、什么叫做比例尺?

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2、怎样求比例尺?

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最简整数比。

3、一栋楼房东西方向长40,在图纸上的长度是50c。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1)学生尝试独立求比例尺。

(2)汇报交流

50c:40=50c:4000c=1:80

(3)你是怎么想的?

二、关键点拨

1、求比例尺。

(1)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先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再化成最简整数比。

(2)比例尺有什么特点?

比例尺是前项或后项为1的比。

(3)比例尺可以怎样表示?

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1:500000)或(线段比例尺)

2、求实际距离。

(1)在一副比例尺是1:5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间的距离大约是10c,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

(2)学生尝试独立列比例解答。

(3)汇报交流

解:设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x厘米。

=***

***c=50

(4)你觉得在求实际距离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实际距离一般用千米做单位。

3、求图上距离

(1)学校要建一个长80米,宽60米的长方形操场,你会画操场的平面图吗?

(2)学生尝试画操场的平面图。

你是怎么画的?【根据图纸大小确定比例尺,可以是数值比例尺也可以是线段比例尺,根据所确定的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再画图,画图后还要标上比例尺。】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3页练习八第1题求比例尺。

2、课本第52页做一做第1题。

3、课本第52页做一做第2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听课随想

教科书P23-26的内容,P24做一做,完成练习四的第1、2题。

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2、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

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教具准备:

每人一个圆锥,师准备一个大的圆锥模型。

一、复习

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二、新课

1、圆锥的认识(直观感受观察讨论汇报)

(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2)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3)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4)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2、小结

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测量圆锥的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测量)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三、课堂练习

1、做第24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练习四的第1题。

(1)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

(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补充习题

1出示一组图形,辨认指出哪些是圆锥。

2出示一组图形,指出哪个是圆锥的高。

3出示一组组合图形,指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四、总结

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

教学反思

观察、感知中认识并掌握圆锥的特点,经历探究测量圆锥高的方法的过程,加深了对圆锥高的认识。在旋转,对比圆柱和圆锥的过程中,加深对圆锥特点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思维。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68~69页的例1、2。“抽屉原理”是一类较为抽象和艰涩的数学问题,对全体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为此,教材选择了一些常见的、熟悉的事物作为学习内容,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二)核心能力

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初步形成模型思想,发展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学习目标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说理等数学活动,经历鸽巢原理的形成活动,初步形成模型思想,发展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

(四)学习重点

了解简单的鸽巢问题,理解“总有”和“至少”的含义。

(五)学习难点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鸽巢原理》名师教学课件

二、学习设计

(一)课堂设计

1.谈话导入

师:我这里有一副扑克牌,去掉了两张王牌,还剩52张,我请一位同学任意抽5张,不要让我看到你抽的是什么牌。但是老师却知道,其中至少有两张牌是同种花色的,再找一个学生再次证明。

师:看来我两次都猜对了。谢谢你们。老师为什么能料事如神呢?到底有什么秘诀呢?学习完这节课以后大家就知道了。

2.问题探究

(1)呈现问题,引出探究

出示例1:小明说“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支铅笔”,他说得对吗?请说明理由。

师:“总有”是什么意思?“至少”有2支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一定有

不少于两只,可能是2支,也可能是多于2支。

就是不能少于2支。

(2)体验探究,建立模型

师:好的,看来大家已经理解题目的意思了。那么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里,可以怎样放?有几种不同的摆法?(我们用小棒和纸杯分别表示铅笔和笔筒)请大家摆摆看,看有什么发现?

小组活动:学生思考,摆放。

①枚举法

师:大部分同学都摆完了,谁能说说你们是怎么摆的。能不能边摆边给大家说。

预设1:可以在第一个笔筒里放4支铅笔,其它两个空着。

师:这种放法可以记作:(4,0,0),这4支铅笔一定要放在第一个笔筒里吗?

(不一定,也可能放在其它笔筒里。)

师:对,也可以记作(0,4,0)或者(0,0,4),但是,不管放在哪个笔筒里,总有一个笔筒里放进4支铅笔。还可以怎么放?

预设2:第一个笔筒里放3支铅笔,第二个笔筒里放1支,第三个笔筒空着。

师:这种放法可以记作(3,1,0)

师:这3支铅笔一定要放在第一个笔筒里吗?

(不一定)

师:但是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放进3支铅笔。

预设3:还可以在第一个笔筒里放2支,第二个笔筒里也放2支,第三个笔筒空着,记作(2,2,0)。

师:这2支铅笔一定要放在第一个和第二个笔筒里吗?还可以怎么记?

预设:也可能放在第三个笔筒里,可以记作(2,0,2)、(0,2,2)。

预设4:还可以(2,1,1)

或者(1,1,2)、(1,2,1)

师:还有其它的放法吗?

(没有了)

师:在这几种不同的放法中,装得最多的那个笔筒里要么装有4支铅笔,要么装有3支,要么装有2支,还有装得更少的情况吗?(没有)

师:这几种放法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可以怎样说?

(装得最多的笔筒里至少装2支。)

师:装得最多的那个笔筒一定是第一个笔筒吗?

(不一定,哪个笔筒都有可能。)

【设计意图:在理解题目要求的基础上,通过操作活动,用画图和数的分解来表示上述问题的结果,更直观。再通过对“总有”“至少”的意思的单独说明,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铅笔盒里至少有2支铅笔”这句话。】

②假设法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在所有放法中放得最多的笔筒里至少放进了几支铅笔。怎样能使这个放得最多的笔筒里尽可能的少放?

预设:先把铅笔平均放,然后剩下的再放进其中一个笔筒里。

师:“平均放”是什么意思?

预设:先在每个笔筒里放一支铅笔,还剩一支铅笔,再随便放进一个笔筒里。

师:为什么要先平均分?

引导小结:因为这样分,只分一次就能确定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有几支笔了。

师:好!先平均分,每个笔筒中放1支,余下1支,不管放在哪个笔筒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师:这种思考方法其实是从最不利的情况来考虑,先平均分,每个笔筒里都放一支,就可以使放得较多的这个笔筒里的铅笔尽可能的少。这样,就能很快得出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支铅笔。我们可以用算式把这种想法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比较得出“平均分”的方法,将解题经验上升为理论水平,进一步强化方法、理清思路。】

(3)提升思维,建立模型

①加深感悟

师:如果把5支笔放进4个笔筒里呢?大家讨论讨论。

预设:5支铅笔放在4个笔筒里,先平均分,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师:把7支笔放进6个笔筒里呢?还用摆吗?

师:把10支笔放进9个笔筒里呢?把100支笔放进99个笔筒里呢?

师: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我发现铅笔的支数比笔筒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师:你的发现和他一样吗?

师:你们太了不起了!

师:难道这个规律只有在铅笔的支数比笔筒数多1的情况下才成立吗?你认为还有什么情况?

练一练:

师:我们来看这道题“5只鸽子飞进了3个鸽笼,总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了2只鸽子,为什么?”

师:说说你的想法。

师:由此看来,只要分的物体比抽屉的数量多,就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2个物体。这就是最简单的鸽巢原理。【板书课题】

介绍狄利克雷:

师:鸽巢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应用于解决问题的,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从这么平凡的事情中发现的规律,就把这个规律用他的名字命名,叫狄利克雷原理,也叫抽屉原理。

②建立模型

出示例2:一位同学学完了“鸽巢原理”后说: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他说得对吗?

学生独立思考、讨论后汇报:

师:怎样用算式表示我们的想法呢?生答,板书如下。

7&spanide;3=2本……1本(2+1=3)

师:如果有10本书会怎么样能?会用算式表示吗?写下来。

出示:

把10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10&spanide;3=3本……1本(3+1=4)

师:观察板书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我发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只要用“商+1”就可以得到。

师:那如果把8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请大家算一算。

学生讨论,汇报:

8&spanide;3=2……22+1=3

8&spanide;3=2……22+2=4

师:到底是“商+1”还是“商+余数”呢?谁的结论对呢?在小组里进行研究、讨论。

师:认真观察,你认为“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或“鸽笼里至少有几只鸽子”可能与什么有关?

预设:我认为根“商”有关,只要用“商+1”就可以得到。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这样(引导学生再观察几个算式)啊!果然是只要用“商+1”就可以了。

引导总结:我们把要分的物体数量看做a,抽屉的个数看做n,如果满足【a&spanide;n=b……c(c≠0)】,那么不管怎样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b+1)本书。这就是抽屉原理的一般形式。

鸽巢原理可以广泛地运用于生活中,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时要注意把谁看做“抽屉”。

【设计意图:借助直观操作和假设法,将问题转化为“有余数的除法”的形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屉原理”的一般思路,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初步形成模型思想,发展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考查目标1、2】

3.巩固练习

(1)学习了“鸽巢原理”,我们再回到课前的“扑克牌”游戏,你现在能解释一下吗?(出示课件)学生思考,讨论。

(2)第69页的做一做第1、2题。

4.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鸽巢原理,也叫抽屉原理,解决抽屉原理问题关键就是找准物体和抽屉,在一些复杂的题中,还需要我们去制造抽屉。

(三)课时作业

1.一个小组共有13名同学,其中至少有几名同学同一个月出生?

答案:2名。

解析:把1—12月看作是12个抽屉,13&spanide;12=1…11+1=2【考查目标1、2】

2.希望小学篮球兴趣小组的同学中,最大的12岁,最小的6岁,最少从中挑选几名学生,就一定能找到两个学生年龄相同。

答案:8名。

解析:从6岁到12岁一共有7个年龄段,即6岁、7岁、8岁、9岁、10岁、11岁、12岁。用7+1=8(名)【考查目标1、2】

第二课时鸽巢原理

中原区汝河新区小学师芳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第70页例3。本例是“鸽巢原理”的具体应用,也是运用“鸽巢原理”进行逆向思维的一个典型例子。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把两种“颜色”看成两个“抽屉”,“同色”就意味着“同一个抽屉”,这样就把“摸球问题”转化为“抽屉问题”。

在理解鸽巢原理的基础上,利用转化的思想,把新知转化为鸽巢问题,提高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1.进一步理解“抽屉原理”,运用“抽屉原理”进行逆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转化思想。

2.经历运用“抽屉原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观察猜想,实践操作的学习方法,提高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引导学生把具体问题转化为“抽屉原理”。

找出“抽屉”有几个,再应用“抽屉原理”进行反向推理。

1.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表演一个怎么样?看,这是一副扑克牌,去掉两张王牌,还剩下52张,请同学们任意挑出5张。(让5名学生抽牌)好,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你们手里的牌至少有2张是同花色的。

师:神奇吧!你们想不想表演一个呢?

师:现在老师这里还是刚才这副牌,请你抽牌,至少抽多少张牌才能保证至少有2张牌的点数相同呢?

在学生抽的基础上揭示课题。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利用“鸽巢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鸽巢原理)

2.探究新知

(1)学习例3

①猜想

出示例3: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预设:2个、3个、5个…

②验证

师:我们的猜想是不是正确呢?我们可以用画一画、写一写的方法来说明理由,并把验证的过程进行整理。

可以用表格进行整理,课件出示空白表格:

学生独立思考填表,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

汇报时,指名按猜测的不同情况逐一验证,说明理由,看看解决这个问题是否有规律可循。

课件汇总,思考:从这里你能发现什么?

教师:通过验证,说说你们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想要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最少要摸3个球。

③小结

师:为什么球的个数一定要比抽屉数多?而且是多1呢?

预设:球有两种颜色,就是两个抽屉,从最不利的情况考虑摸2个球都不同色,就必须多摸一个,所以球一定要比抽屉数多1。其实摸4个球、5个球或者更多球,都能保证一定有2个球同色,但问题中要求摸的球数必须“至少”,所以摸3个球就够了。

师:说得好!运用学过的知识、逆推的方法说明了“只要摸出的球比球的颜色种数至少多1,就能保证有2个球同色”。这一结论是正确的。

板书:只要摸出的球比球的颜色种数至少多1,就能保证有2个球同色。或者说只要物体数比抽屉数至少多1,就能保证有一个抽屉至少放2个物体。

(2)引导学生把具体问题转化成“抽屉原理”。

师: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很多,我们不能总是猜测或动手试验,能不能把这道题与前面讲的“抽屉原理”联系起来思考呢?

思考:①摸球问题与“抽屉原理”有怎样的联系?

②应该把什么看成“抽屉”?有几个“抽屉”?要分别放的东西是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结果,教师讲评:因为有红、蓝两种颜色的球,可以把两种“颜色”看成两个“抽屉”,“同色”就意味着“同一个抽屉”。这样把“摸球问题”转化成“抽屉问题”,即“只要分的物体比抽屉多1,就能保证有一个抽屉至少有2个同色球”。

从最特殊的情况想起,假设两种颜色的球各拿了1个,也就是在两个抽屉里各拿了1个球,不管从哪个抽屉里再拿1个球,都有2个球是同色的。假设至少摸a个球,即a&spanide;2=1……b,当b=1时,a就最小。所以一次至少应拿出1×2+1=3个球,就能保证有2个球同色。

结论:要保证摸出的球有两个同色,摸出的球数至少要比抽屉数多1。

(1)完成教材第70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70页“做一做”第2题。

4.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谈谈你的收获和体验。

1.有黑色、白色、蓝色、红色手套各10只(不分左、右手),至少要拿出多少只(拿的时候不看颜色),才能在拿出的手套中,一定有两只不同颜色的.手套?

答案:5只。

解析:4个颜色相当于4个抽屉,保证一定有两只不同的颜色,相当于分的物体个数比抽屉多1。【考查目标1、2】

2.一个鱼缸里有很多条鱼,共有5个品种。至少捞出多少条鱼,才能保证有4条鱼的品种相同?

答案:16条。

解析:5个品种相当于5个抽屉,保证有4条鱼品种相同,所放物品的个数是:5×3+1=16。【考查目标1、2】

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教学目的: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教学重、难点:

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一、复习: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5.6+0.9-+0-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

2、出示例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

(3)教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除了可以表示整数外,还可以表示分数和小数。请学生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小,而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7、练习:做一做第3题。

1、练习一第4、5题。

2、练习一第6题。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摄氏度。

四、全课总结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第二课教学反思:

许多教师认为“负数”这个单元的内容很简单,不需要花过多精力学生就能基本能掌握。可如果深入钻研教材,其实会发现还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内容可以向学生补充介绍。

例3——两个不同层面的拓展:

1、在数轴上表示数要求的拓展。

数轴除了可以表示整数,还可以表示小数和分数。教材例3只表示出正、负整数,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学生表示出—1.5。建议此处教师补充要求学生表示出“+1.5”的位置,因为这样便于对比发现两个数离原点的距离相等,只不过分别在0的左右两端,渗透+1.5和—1.5绝对值相等。

同时,还应补充在数轴上表示分数,如—1/3、—3/2等,提升学生数形结合能力,为例4的教学打下夯实的基础。

2、渗透负数加减法

教材中所呈现的数轴可以充分加以应用,如可补充提问:在“—2”位置的同学如果接着向西走1米,将会到达数轴什么位置?如果是向东走1米呢?如果他从“—2”的位置要走到“—4”,应该如何运动?如果他想从“—2”的位置到达“+3”,又该如何运动?其实,这些问题就是解决—2—1;2+1;—4—(—2);3—(—2)等于几,这样的设计对于学生初中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是极为有利的。

例4——薄书读厚、厚书读薄。

薄书读厚——负数大小比较的三种类型(正数和负数、0和负数、负数和负数)

例4教材只提出一个大的问题“比较它们的大小”,这些数的大小比较可以分为几类?每类比较又有什么方法,教材则没有明确标明。所以教学中,当学生明确数轴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基础上,我还挖掘了三种不同类型,一一请学生介绍比较方法,将薄书读厚。

将厚书读薄——无论哪种类型,比较方法万变不离其宗。

无论哪种比较方法,最终都可回归到“数轴上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小。”即使有学生在比较—8和—6大小时是用“8>6,所以—8。

THE END
1.CAD入门教程:图纸设置第一步(cad入门图纸设置)5. 设置标注样式标注是图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标注样式管理器’中,可以设置标注的样式和格式,确保标注清晰、规范。 6. 保存设置完成上述设置后,记得保存图纸,以免丢失设置。可以保存为DWG格式,这是CAD软件的标准格式。 通过以上步骤,您的CAD图纸设置就已经完成,可以开始绘制图纸了。记住,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http://cad123.zaixianjisuan.com/shezhi/cadru-men-jiao-cheng-tu-zhi-she-zhi-di-yi-bu.html
2.装修布局设计一般几天出来?其实成熟的设计师在手稿方面,一天的时间内就能出平面草图,当然这是单子不满的情况下;拿到委托人需求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02103582/answer/57888412153
3.比例尺教案(精选10篇)2、你设计的方案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了 多少倍? 3、算一算、每幅图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同学们刚才算出的各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就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我们把教室实际的长和宽叫做实际距离,把画在纸上的教室的长和宽叫做图上距离。 https://www.ruiwen.com/doc/1413108370.html
4.第十二册圆柱和圆锥教案(通用16篇)在说明的基础上画出下面的立体图形: (4)认识高。 长方体有高,圆柱体也有高。请看一下自己的圆柱,想一想,圆柱体的高在哪里?试着量一量你的`圆柱高是多少。(板书:高)谁来说说圆柱的高在哪里?说明: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在图上表示出高,并板书: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圆柱的高是多https://www.fwsir.com/jiaoan/html/jiaoan_20080802205720_136149.html
5.建筑工程识图心得体会(精选21篇)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筑工程识图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建筑工程识图心得体会 篇1 识图套图纸简介: 一套完整的建筑图纸,根据其专业内容或作用的不同,一般包括: https://m.oh100.com/a/202212/5701265.html
6.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https://www.cnfla.com/jiaoxuesheji/2840112.html
7.实训工作总结(15篇)首先是设计方面,刚刚开始的我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到了现在竟然做好了一份设计图,看着自己设计的设计图纸,很有一种自豪感;其次是Visio软件应用能力得到了提升,从只能按照书上的图来画到最后竟然独自画好了理工楼五层楼的平面图以及信息点的分布图;再有就是在桥架敷设时全部是由我敷设的,虽然有很多地方还是不是很https://www.gdyjs.com/shiyongwen/gongzuozongjie/287343.html
8.四年级数学梯形教案(精选16篇)师:现在在你们的练习纸上有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请你拿出工具检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对边是否平行。 学生活动:验证。 活动结束师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上就图说明。 师:通过刚才的`验证他们组有这样的发现,其他组和他的发现一样的请举手,哦,大家都有这样的发现。是不是其他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呢?https://www.unjs.com/jiaoan/shuxue/20230131132803_6343569.html
9.译介丨BrunoLatour视觉化与认知:把事物画在一起(1986)机核G最弱者,通过痴迷地、专一地操纵各种铭文,成为最强者。https://www.gcores.com/articles/157171
10.把它画在纸上直径是7.2厘米.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2.某建筑1.钟表中的一个小螺丝的直径是6毫米,把它画在纸上直径是7.2厘米.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2.某建筑工地挖一个长方形地基,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2000的平面图上,长是6厘米,款式4厘米.这块地基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fa4163fc9ab834ecf0502333d92e0e9c.html
11.上一篇:cad打印设置与绘图比例例:一张建筑标准层平面图,图纸比例1:100,建筑物大约45m长×15m宽。我们用1:1画图法,画出的图就是45000×15000,加上尺寸标注和轴线标注还要更大一些。如果把这个图放在图框里,需要用多大的图框呢?这个问题换一个提法就是,这张图如果打印出来,保证1:100打在多大的图纸上合适呢?我们会发现,A2图纸420mm×594https://www.gstarcad.com/cmsDetail/2519/
12.总图设计建筑快题中总平面图的画法(配视频讲解)建筑快题设计中,总图是阅卷老师非常关注的部分,但是有很多同学并没有意识到总图的重要性以及下功夫去设计,或者表达的不够规范,这往往是很吃亏的。在建筑设计A班中,会专门讲解总平面的设计要点,以及绘图示范,本篇先为大家解析一下总平面图的绘制方法,附上TIAN学姐的绘图视频。后面会分期解析总图的设计要点。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818/19/71157056_991626159.shtml
13.装修时,装修公司必须出示的11张图纸,别傻傻不知道!装修选择正规放心的装修公司是很有必要的,当确定了由哪家装修公司施工时,这时小伙伴们需要注意了,装修前装修公司都会出具很多图纸,其中有11张图纸是不可缺少的,是装修公司必须的图纸。 1、立面图 立面图展示的是从水平的角度看到房间局部的剖面,设计师一般都是画出主要墙面的立面图。业主看立面图需要结合平面布置图https://m.jia.com/zixun/gfh/443317.html
14.图纸1:100什么意思图纸1:100是指按照百分比进行缩小化,如图纸上测量距离为一厘米,而实际距离则为一米。此方法由于纸张长度受到限制,并且为了节省材料所设计的。 建筑图纸中的比例1:100意思是,表示图上1毫米代表实际100mm。 图纸上的1米代表实际尺寸的100米;举个例子,如果你有一张1:100的图,如果你正确地打印了它,那么如果你在图https://xue.baidu.com/okam/pages/strategy-tp/index?strategyId=124143869247669&source=natural
15.CAD实训报告(精选16篇)CAD可以将图示清晰明了的体现出来,让人一目了然,尺寸大小形状都有体现,是设计者和实施者的桥梁,从一张CAD图纸可以看出设计者的构思,简单明了。CAD实际用途广泛性不仅体现在我们建筑电气这个专业上,在其他的专业也有体现。可以说CAD是今后我们软件应用的一个基础,无论设计还是施工都要看懂CAD图,学会应用和绘制建筑https://www.diyifanwen.com/fanwen/gongzuobaogao/13337688.html
16.[精]环艺实习报告精选(11篇)在此次实习接触到的项目中,在设计上来说不是特别新颖,但是都强调轴线的运用。突出景观轴线,我想这主要是由各地区的文化决定的。至于设计本身,学术上我们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论证什么样的设计才是好的设计,但是在面对甲方时,很多时候只有甲方认可了的设计才是可以实施的设计。比如,一个时尚、现代、富有前瞻性的https://www.liuxue86.com/a/4855068.html
17.工程图纸设计方案(通用8篇)会审记录发送单位(1)建设单位档案室。(2)设计单位。(3)监理单位。(4)施工单位项目部。(5)其他与会单位。 设计图纸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目的。为做好设计图纸的管理工作,使其收发及时、手续齐全、废图绝迹、不遗失、无差错,特制定本办法。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vz2my7.html
18.管道布置图识读与绘制(2)平面图的配置一般与设备布置图相同,按建筑标高平面分层绘制,将楼板(或层顶)以下的建(构)筑物、设备、管道等全部画出。 (3)对多层建(构)筑物应按层次绘制。当某一层的管道上、下重叠过多,布置较复杂时,可再分上、下两层分别绘制。按照由下而上、由左至右的顺序排列,并在图下标注“ELXX.XXX平面”。https://www.ljx5.com/3519.html
19.大班美术教案:《制作新年贺卡》17篇(全文)大班优秀美术教案《制作新年贺卡》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体验合作的乐趣,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祝福的话,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设计并制作贺卡,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优秀美术《制作新年贺卡》含反思教案吧。【https://www.99xueshu.com/w/filec0lkc03x.html
20.建筑施工设计CAD快速绘制一套完整施工图纸方法,比想象中更简单3.进行合理的图面布置图面布置要主次分明,排列均匀紧凑,表达清楚,尽可能保持各图之间的投影关系。同类型的、内容关系密切的图样,集中在一张或图号连续的几张图纸上,以便对照查阅。 4.施工图的绘制方法绘制建筑施工图的顺序,一般是按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详图顺序来进行的。先用铅笔画底稿,经检查无误https://www.global-good.cn/index/article/index/aid/2907
21.2016报考指南(画册文字版)招生动态就业方向:面向国家重点印刷传媒企业及文化传媒业、广告设计公司、数码影楼等从事数码图像处理、平面设计、图形制作、图文排版、色彩管理、数字快印、印前制版等制作与工艺技术管理岗位。 二、印刷媒体技术(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楚天技能名师”执教专业) http://www.whinfo.cn/zhaoshengwangzhan/index.php?c=show&id=53
22.CAD制图规范标准东方设计师5.2.4.3度的尺寸标注:在某些施工图中 5.2.4.4标注数字为黑体。 5.3比例 5.3.1图纸可用比例:1:1、1:2、1:5、1:10、1:20、 1:25、1:50、1:100、1:200、1:500、1::1000。 5.3.2 同一张图纸中,不宜出现三种以上的比例。 5.3.3平面图、顶面图、给排水施工图、电气改造图等按构筑主体大小一般定为https://www.shejiben.com/sjs/155510/log-12648-l40043.html
23.平面图怎么画?零基础平面图绘制教程,装修没烦恼平面图怎么画?零基础平面图绘制教程,装修没烦恼 平面图是什么呢?平面图是在平面上所示的图形,将构成物体形状的所有线段垂直投影于平面上所示的图形,并且使得不同的边互不交叠。 能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事物图形的大概轮廓。根据比例进行调整,让内容呈现在一张图纸上。在图纸上即修即看,便于计算与设计,利于最终成品https://www.edrawsoft.cn/floorplan/pingmiantuh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