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重空间的运用,精于灯光营造室内气氛,运用现代手法与传统元素融合引入室内设计。
2、从实用的角度,到超载的发挥,构成艺术的主体!
3、室内设计注重材料的选择,注重品牌质感,所以更为理性实用。
4、室内整体空间中不可缺少的建筑构件如柱子墙面等,结合功能需要加以装饰,可共同构成完美的室内环境。
5、人为的设计生活方式,是为了努力去创造一种更好的生活状态。
6、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人的身心健康;提高人的财产安全;创造人的生活品味。
7、形式追随功能。
8、装饰的灵魂是设计,设计的灵魂是文化。
9、一切设计由概念出发,围绕功能进行细节设计。
10、人能够改变环境,环境能够影响人,而设计则能够改变人和环境。
11、椅子不光要讲功能,还要创造—种景观。
12、因生活而设计,因设计而完美。
13、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是紧密连接在一齐的,环境质量不但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还会对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产生影响。但在此前的室内设计装修时,设计师只注重室内的环境质量,而忽视了室内与外界存在的必然联系。所以,要想提高室内的绿色设计质量,就要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将环境的建设工作与室内设计进行有效的协调融合。
14、设计就是以人为本,遵守自然法则,缔造经典家装。
15、在设计领域,坚持传统是一种尊重历史与文化的心态,而不是简单的复古或仿古。
16、设计是恒久的,在经过很长一段岁月后仍然具有耐看的质感。
17、人为生活而设计,设计为生活而存在。
19、一尘不染素净澄明。用平静的心灵看世界,利用淡淡的家具布局把原有的空间净化,把气质和品位含蓄地表现出来……
20、充分利用不一样装饰材料的质地特征,能够获得千变完化和不一样风格的室内艺术效果,同时还能体现地区的历史文化特征。
22、以人为本,一切围绕为人的生活生产活动创造完美的室内环境
23、用心观察生活,感悟人生真谛,让设计与生活互动。
24、把东西合理的利用,为每位辛苦的世人设计一个健康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
25、设计源于生活,生活因设计而改变!成就空间和-谐,让设计物有所值,让细节缔造完美!
三春晖的意思是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拼音:sānchūnhuī。
出处:
唐朝诗人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字词注释:
1、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2、吟:诗体名称。
3、临:将要。
4、意恐:担心。
5、归:回来,回家。
6、谁言:一作“难将”。言,说。
7、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
8、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9、报得:报答。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最普通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写出了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这里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母子的骨肉之情。临行前的此时此刻,母亲的千针万线,针针线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
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炽烈的情感。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