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15日,2024中国经济全球年会(CICE)暨中国招聘市场(经济学)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举办。本届年会以“创新驱动·中国经济”为主题,35家注册招聘单位,其中26家现场参会单位,12位知名学者,300余名师生校友齐聚交大安泰,共同探讨如何扎根中国经济实践、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次年会设置了开幕式、主旨报告、特邀报告、院长论坛、常务理事会等多个环节,主要围绕产业政策、货币政策、宏观经济、经济转型、人力资本和创新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年会同期举行了中国招聘会,通过搭建一个高效的经济、金融领域就业平台,为各招聘单位和求职者提供了一对一交流渠道。
开幕式
14日上午,上海交大光启讲席教授、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陈方若出席开幕仪式并致辞。他对2024中国经济全球年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诚挚欢迎全国各兄弟院校招聘团队和来自全球的应聘者。他指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是实现创新的重要因素,本届年会主题紧扣创新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需求,这与学院秉持“纵横交错,知行合一”的发展战略不谋而合。安泰经管学院将持续推动跨领域合作,加强学术研究、行业研究“纵横交错”,推动创新理论的实践,为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更大贡献。
开幕式及上午论坛由安泰经管学院特聘教授文一主持。
主旨报告
14日上午年会邀请了林毅夫、寇宗来、刘元春三位知名专家学者作主旨报告。
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产业政策: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及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发表了题为“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产业政策: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的主旨演讲。从产业政策、中等收入陷阱、新结构经济学三个主题出发,他围绕如何通过产业政策帮助中等收入国家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向高收入国家的转变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分析爱尔兰、西班牙、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经济体的成功经验,他指出,“中等收入陷阱”并非一个宿命,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经济转型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途径。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出发,他强调提高生产力水平的关键在于根据要素禀赋结构的动态变化选择产业和技术、不断完善“硬”的基础设施和“软”的制度安排,将产业和技术的比较优势从“潜在”转变为“实在”。最后,他根据一个产业是否符合比较优势、与世界技术前沿的差距、是否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兴产业和是否具有战略重要性的标准将中等收入国家的产业分成追赶型、领先型、转进型、新兴型、战略型五类,为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在市场条件下运用产业政策帮助企业家将各类产业发展成为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提供了建议。
知识产权司法制度改革、诉讼偏误与创新激励: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经验研究
2025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定位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刘元春作了题为“2025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定位”的主旨报告。他深入分析了当前经济政策的新变化及背后的理论逻辑,指出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将更加积极,重点在于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并稳定楼市和股市,防范风险。他发现,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消费、房地产、汽车等领域的有效需求不足,地方政府财政困境,流动性收缩,资本市场等问题。他强调,这些问题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宏观经济进入新阶段,学术界应当共同探索新的理论与政策体系,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框架央行直接干预资本市场等方式,塑造一个可持续性的宏观经济发展新模式。
会后,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会见了林毅夫等来校嘉宾,校务委员会专职副主任顾锋,安泰经管学院党委书记姜文宁等参与会见。
特邀报告
14日下午年会邀请了董丰、樊海潮、张军三位专家学者作特邀报告。
中国的结构性货币政策:一个宏观经济学分析框架
DirtyTradeWar:TheEffectsofTradeWaronCarbonEmission
市场设计理论在中国教育系统中的若干应用
下午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朱喜主持。
15日上午年会邀请了王鹏飞、陈诗一、张国雄三位知名学者和业界专家作主旨报告。
InflationDisagreementWeakensThePowerofMonetaryPolicy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汇丰商学院院长王鹏飞发表了题为“InflationDisagreementWeakensThePowerofMonetaryPolicy”的主旨演讲。他深入探讨了异质性通胀预期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他指出,通胀预期的异质性使得对通胀持有高预期的个体感知到较低的实际利率并因此增加借贷,但受到借贷限制的约束。通胀预期分歧的加剧导致更多借贷受限的主体,从而使得整体消费对利率变化的反应变得较为缓慢,进而削弱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他强调,研究的政策启示在于,异质性预期会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因此政策制定者应确保在政策发布时,采用清晰明确的表述,引导社会各界形成一致的预期,从而增强货币政策的效果。
长江流域治理的差异化路径与经济发展效应
中国经济转型下的跨国企业本地化与中国企业全球化
德勤中国经济咨询执行董事张国雄作了题为“中国经济转型下的跨国企业本地化与中国企业全球化”的主旨报告。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巨变、中国经济加速转型的背景下,他从业界的视角探讨了在华跨国企业和中国本土企业顺应中国经济创新引领的转型趋势,积极调整各自的发展战略的市场新动向。他发现在华跨国企业在加快推动中国市场业务的本地化,而中国本土优秀企业则在加快全球化步伐。这两个市场大趋势相互作用,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转型,也为中国经济发展赋予了新动能。
上午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瞿茜主持。
15日下午年会邀请了冯帅章、高昊宇、余淼杰三位专家学者作特邀报告。
从人口红利走向人力资源红利:聚焦儿童非认知能力发展
金融与创新的双向奔赴——科技金融大篇章的几点观察
以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培育新质生产力
下午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授凃俊主持。
年会期间,中国经济全球年会院长论坛、常务理事会及中国招聘市场(经济学)举办。
当晚,中国经济全球年会常务理事会召开,与会代表总结经验、规划未来,为年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
在年会期间还同时举办了2024年中国招聘市场(经济学),通过线下面试与招待会两大环节为高校和准博士毕业生搭建了高效的经济、金融领域就业平台。
闭幕式
中国经济全球年会(CICE)暨中国招聘市场(经济学)由国内11家高等院校发起,包括(按拼音首字母顺序):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南京大学商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旨在为全球研究中国经济的学者构建一个开放的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推动经济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