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高空作业平台主要市场由海外企业占据。2023年全球高空作业机械前20强营收为155.3亿元,其中国外企业占比69.11%。中国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市场地位有所提升。2023年共有5家中国企业入围全球高空作业平台市场前20强,为徐工机械、浙江鼎力、中联重科、临工重机、星邦智能,分别排名全球第3、5、7、9和10位。
一、全球高空作业平台保有量稳步上升,其中北美洲及亚太地区总占比超75%
高空作业平台下游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工业领域、商业领域和建筑领域,覆盖建筑工程、建筑物装饰与维护、仓储物流、石油化工、船舶生产与维护,以及诸如国家电网、核电站、高铁、机场、隧道等特殊工况。
随着下游市场发展,全球高空作业平台保有量稳步上升。2022年全球高空作业平台设备保有量为220万台,较上年同比增长10%。其中北美洲保有量约88万台,占比39.94%;亚太地区保有量约80万台,占比36.41%;EMEA地区设备保有量为45万台,占比20.27%;拉丁美洲地区设备保有量7万台,占比3.36%。
具体来看,美国高空作业平台保有量增长趋势明显。2022年美国高空作业平台保有量达到79万台,较上年同比增长10%,2009-2022年CAGR为86%。欧洲十国高空作业平台保有量增长稳定。2022年欧洲十国高空作业平台保有量为34万台,较上年同比增长4%,2010-2022年CAGR为37%。
亚太地区高空作业平台设备保有量增量主要来自中国地区。2022年,中国高空作业平台保有量约为48.74万台,占全球的22.2%。中国高空作业平台保有量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从人均保有量来看,2021年中国高空作业平台人均保有量为2.33台/万人,远低于欧洲十国(8.83台/万人)和美国(21.74台/万人)。
三、海外企业占据全球高空作业平台主导,中国企业市占率有所提升
全球高空作业平台主要市场由海外企业占据。根据数据,2023年全球高空作业机械前20强营收为155.3亿元,国外企业占比69.11%,其中JLG和Terex营业收入分别达29亿美元和21亿美元,市场占比19.28%、13.62%,排名全球第1、2位。
中国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市场地位有所提升。2023年共有5家中国企业入围全球高空作业平台市场前20强,为徐工机械、浙江鼎力、中联重科、临工重机、星邦智能,分别占比9.66%、6.70%、5.86%、4.79%、3.89%,排名全球第3、5、7、9和10位。
从出口金额上来看,工业缝纫机在我国缝制机械出口总额中占比最大,2024年1-10月约为44.85%;其次为刺绣机和缝前缝后设备,分别占比19.50%和14.25%。从这三大产品出口量来看,2024年1-10月我国工业缝纫机出口量恢复增长,达到389.89万台,相较2023年同期同比增长5.58%;刺绣机出口量则在202
全球高空作业平台主要市场由海外企业占据。2023年全球高空作业机械前20强营收为155.3亿元,其中国外企业占比69.11%。中国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市场地位有所提升。2023年共有5家中国企业入围全球高空作业平台市场前20强,为徐工机械、浙江鼎力、中联重科、临工重机、星邦智能,
市场竞争方面,全球电动OPE市场竞争格局稳定,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地区累计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值得注意的是,全球电动OPE核心厂商在产能布局方面,主要以中国为核心生产基地。
国内阀门行业呈现竞争格局较为分散、企业两极分化严重的局面。国内阀门市场上存在众多中小型企业和少数大型企业,大型企业凭借技术、品牌、市场等方面优势,在中端市场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中小型企业则通过灵活的经营策略和差异化的产品定位在市场中寻找机会,目前主要聚焦于低端阀门及民用阀门市场。
近年来,我国多缸柴油机行业集中度较高,且整体呈现上升态势,2023年CR5和CR10分别达到52.77%和77.74%。同时,我国多缸柴油机市场竞争格局由潍柴控股、玉柴集团、安徽全柴、云内动力、江铃汽车等本土企业主导,同时还有康明斯等部分外资企业参与竞争。
2022年,我国履带起重机总销量出现下降,约3215台,同比下降19.4%;2023年其总销量下降态势延续,但下降幅度已大幅减缓,同比微降0.2%。
全球航天发射活跃度不断提升,2023年轨道发射次数达到224次,中国霸占全球发射榜单前三,2023年国内运载火箭发射67次,且每年仍在持续创新高。虽然太空无边无际,但低轨卫星轨道和频段资源却是有限的,所以部分国家及企业纷纷加快发展低轨通信星座,抢占可用频率使用权,为确立太空优势奠定基础,我国火箭发射行业将进入爆发期。
海外品牌在研发、品牌建设、渠道和高端应用领域有较强竞争力,但成产成本、研发成本较高;国产品牌在生产能力、定制化、客户响应方面具备优势,并且具有较高性价比。随着自主企业逐步成长和走向海外,并逐步弥补在渠道、研发和品牌上的劣势,有望拓展更多下游细分行业和市场,凭借规模化生产,市场份额有望快速提升,成为全球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