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第16届 中国好创意大赛简章_国人荣誉奖库

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Chinacreativechallengescontest,简称“3C大赛”或“中国创意挑战大赛”),是入选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20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项目,也是我国数字艺术设计创意及电子技术创新领域综合类规模大、参与院校多、影响广的权威赛事。大赛皆在落实国家数字创意产业远景规划,转化高等院校原创知识产权,深度挖掘、选拔和推广中国创意界的精英人才和优秀作品。www.cnhal.com

国人荣誉奖库

国人荣誉奖库www.cnhal.com

活动宗旨

国人荣誉奖库-荣誉证书免费入库在线查询

组织单位国人荣誉奖库-荣誉证书免费入库在线查询

主办单位:荣誉证书奖状免费入库在线查询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

承办单位: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数字影像创意委员会

征稿对象

作品要求

(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作品题材不限,须具有转化、应用的潜力和价值。

各省分赛区一览表

咨询方式

(请于工作日上午8:30-12:00,下午13:00-17:30拨打咨询)

组别设置

(一)视觉传达组(《国教赛—全国数字创意教学技能大赛》logo设计(国教赛—全国数字创意教学技能大赛介绍详见文末下载);各种形式的海报设计、包装设计、装帧设计等)

(二)产品造型组

1.产品造型、服装服饰配饰、玩具、教育产品、电子产品、生活用品等;

(三)漫画插画组(漫画、插画、绘本、IP形象、游戏角色、卡牌、吉祥物等)

(四)空间设计组(环艺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雕塑作品、装置等)

(五)文化遗产保护组(各类传统文化保护设计、文物与修复、文化遗产衍生产品等)

(六)动画影片组(不限主题与制作手段、动画短片,动画电影)

(七)微电影组(各类叙事性短视频、纪录片、剧情片、宣传片、艺术片、实验片等)

(八)数字特效组(各类视频特效、沉浸式特效、数字光影、建筑景观漫游、GIF动画等)

(九)数媒交互组(交互设计、交互装置、交互绘本、应用工程动画、其他交互数字内容等)

(十)8K影像组(画质达到8K的各类视频均可,如动画、VR,拍摄、技术制作等,时长二分钟以上)

(十一)游戏与三R组(各类游戏、VR、AR、MR、电竞等)

(十二)应用创新组(各类智能机器人、AI音视频识别技术、智能驾驶、VR医疗、高保真音视频技术、空间显示技术,其他关键技术在媒体传播上的创新亮点、新技术探索及产业应用等)

提交要求

(一)1-5组作品提交要求:(此类作品作者最多不能超过3人,指导教师最多不能超过2人,超过人数限制,组委会有权按顺序保留排名前3位的作者和前2位的指导教师)

1.所有作品以电子图片形式提交,手绘、计算机绘图均可,图片为JPG格式,计算机绘图要求RGB色彩模式、分辨率300dpi,图片大小控制在5M以内;

2.图片内容应包括产品设计效果图、产品三视图、细节图、应用场景图、设计说明等,设计说明阐述与设计图稿相结合,保证图片内文字的可辨识度;

3.参赛作品设计说明包括:创意理念、设计目的、定位、目标用户、使用模式等。

(二)6-12组作品提交要求:(此类作品作者最多不能超过8人,指导教师最多不能超过3人,超过人数限制,组委会有权按顺序保留排名前8位的作者和前3位的指导教师)

1.截图四张,放在提交作品文件夹里一起提交:

2.所有作品需有成品提交,视频成品为MP4格式,清晰度要求:1080P(1920*1080),编码格式:H.264,配备中文字幕;如果其他格式在评奖时无法打开,视为无效作品。

3.配以word或者PPT文档辅以说明,文档内包括剧本、创作背景、脚本、主题、分镜(若有);

4.交互作品要求提交300字以下作品说明,高保真文件和可交互的demo;

5.VR作品要求提交300字以下作品说明,1080p正常视角录屏,其中全景vr同时提交360度全景视频文件,实时渲染vr提交可执行文件。高保真文件可以是设计图稿,可执行demo文件用H5或者apk。

获奖说明

(一)学生获奖:

(二)优秀指导教师获奖:

1、国赛优秀指导教师奖,指导参赛的作品必须在国赛中获奖(获奖等级不限);分赛区优秀指导教师奖,指导参赛的作品必须在省赛中获奖(获奖等级不限)。

2、国赛优秀指导教师奖:指导参赛的作品总数量在60件以上。分赛区优秀指导教师奖,指导参赛的作品数量在40件以上(请提醒学生:填写报名表时,一定填写指导教师姓名)。二个条件缺一不可。

(三)优秀组织获奖:

国赛优秀组织奖,参赛院校全部投稿数量200件以上。省赛优秀组织奖,全部投稿数量在150件以上(学校名称统一填写,避免数据默认成2个或多个学校)。

(四)突出贡献奖:

为大赛宣讲超过三所院校(和他人不重复)的老师(包括线上宣讲)。

提交方式

流程

分赛区评奖:各分赛区请在2022年7月20日之前将评选出的作品提交至国赛。

总赛区评奖:2022年7月26-28日

一等奖答辩:2022年8月2-5日(地点、答辩方式待定)

最终获奖名单公布:2022年8月25日之前

参赛注意事项

(三)参赛作品必须是赛程内创作、未公开发表的,大赛不接受其它赛事获奖作品;

(四)以上问题组委会接到实名举报,有抄袭、侵权或其他不当行为证据后,将取消入围资格;若为获奖作品,则追回颁发的获奖证书,并进行媒体公告。对赛事造成恶劣影响的,大赛组委会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评审阶段或奖项公示阶段,不可更改、增减指导老师及创作人员及创作人员排名顺序,只可勘误错别字。请在提交作品阶段仔细核查,“大赛申请表和承诺函”信息,证书打印以报名表信息为准;

(六)同一作品,只能选择投一个组别;同一作品在不同组别里获奖,将取消全部获奖资格;

(七)组委会对大赛提交的作品,有进行学术交流、商展、宣传、使用推广、产业转化代理等权利;

THE END
1.年度设计竞赛/评奖备忘设计在线.中国东坡文创产品设计大赛暨国际大学生旅游文创设计大赛 2022年11月7日 中山市工业设计大赛 2022年11月7日 北京高校数字文创设计创新大赛 2022年10月30日 “色耐特杯”第十届车轮设计大赛 2022年10月15日 中国五金产品国际工业设计大赛 2022年10月10日 全国大中学生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 2022年10月10日 肇庆高新区新能https://www.dolcn.com/awards-list
2.设计比赛竞赛阶段: 不限 正在报名 报名结束 即将报名 活动对象: 不限 全国 各省 国际 竞赛排序: 推荐 热门 新上 2025第五届圆明园文创设计大赛2025第五届圆明园文创设计大赛 || 报名征集截止:2025年10月10日;主办单位: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http://m.52jingsai.com/list-16-1.html
3.设计竞赛网设计竞赛网(http://www.shejijingsai.com)是以设计竞赛资讯分享为核心的创意设计行业互联网传播平台。 我们致力打造服务于中国设计的创意设计竞赛信息平台,为设计院校师生、设计界从业人员和企业提供一个设计资源交流分享、设计活动信息发布推广,创意和设计成果展示平台https://www.shejijingsai.com/
4.参赛作品将实现商业落地,这场全国大学生设计大赛开启设计创新转化与传统竞赛不同,本次总决赛终审会不是终点,而是创新设计转化落地的起点。 近日,历经5个月筹备与投入,首届Hypak? Design全国大学生主题设计大赛总决赛在上海创新创意设计研究院(DIIS)举行,来自同济大学、上海交大、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科技大学、西安美术学院等多所高校及联合主办方的专家评委经过激烈的讨论,票选出了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748918
5.第十届“中装杯”全国大学生环境设计大赛赛题之毕业设计类“中装杯”全国大学生环境设计大赛,是一项面向全国在校环境设计及相关专业学生的公益性大赛,自2013年首届在清华大学启动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九届。九届大赛共覆盖院校1000余所,已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高校学生设计赛事。 第十届“中装杯”大赛赛题扩容创新、全面升级,紧扣当前社会、经济及行业热点,以实际项目作为赛题http://chuangyisai.com/zjds/gycp/wcsj/16567.html
6.8个适合大学生的设计比赛都给你整理在这了!那么各位大学生们从现在开始就要着手参加一些比赛了,今天我就为大家找到了适合大家参加的设计比赛,8 个适合大学生的设计比赛都给你整理在这了,包括: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方正奖设计大赛、未来设计师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米兰高校设计周、时报金犊奖、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靳埭强设计奖,https://js.design/special/article/student-design-competition.html
7.“2025’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细则为促进我国包装技术、包装科技与工业设计、美术类、艺术设计等多门类、多学科的协同发展,中国包装联合会自2009年开始主办“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增补了我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的内容,以多门类作品为参赛内容,促进了多领域、多学科的综合发展,也为广大参赛作者提供了一个全国性质的、一个公平竞争的比赛舞台。https://www.zgbzcysjds.com/?p=735
8.2024年第18届中国好创意大赛暨全国艺术设计大赛辽宁赛区参赛简章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英文名称:China creative challenges contest,简称3C大赛或“中国创意挑战大赛”,是入选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赛项,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数字艺术设计、数字创意及数字媒体、数字技术创新领域各专业综合类规模大、跨学科、多专业、参与院校多、影响广泛http://art.djtu.edu.cn/3/249.html
9.2024第十届“中装杯”全国大学生环境设计大赛“中装杯”全国大学生环境设计大赛,是一项面向全国在校环境设计及相关专业学生的公益性大赛,自2013年首届在清华大学启动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九届。九届大赛共覆盖院校1000余所已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高校学生设计赛事。 为了继续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促进人才培育和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促进大学生及青年设计师的创新创https://www.cnyisai.com/141583.html
10.CSTD全国学习设计大赛CSTD全国学习设计大赛主要针对企业学习项目开展评比。大赛始终秉持“公开透明、客观公正”原则,采用预赛选拔、复赛投票、决赛路演的评比机制,每年均有上百家企业报名参赛,汇聚近百名专家评审,评比出全国年度最具价值的企业学习项目。264个优秀学习项目进入决赛路演,现场观赛超过8000人次,网络投票数超过140万,参赛项目展示页面http://www.cstd.cn/web/designContest
11.产品设计广告及创意视觉大赛及赛事中国设计之窗中国设计之窗致力设计文化的交流,提供设计赛事,设计大赛,设计师大赛,创意设计大赛,创新设计大赛,广告创意设计大赛,视觉设计大赛,平面设计大赛,产品设计大赛,工业设计大赛,室内设计大赛等相关赛事信息及赛事活动报名。http://www.333cn.com/js/
12.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大赛服务网我们是国内重量级的大学生比赛信息门户网站!我们是一家专门致力于国内外各领域赛事信息搜集与发布的综合性赛事信息资讯服务平台! 我们每天为大学生们发布最新最酷的比赛信息、志愿者信息、青年实践信息! A类大赛网2023年4月4日http://www.dasaia.com/sheji/
13.关于组织师生参加2024年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的通知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英文名称:China creative challenges contest,简称“3C大赛”或“中国创意挑战大赛”,是入选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赛项。赛事是由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主办的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创意及电子技术创新领域综合类赛事,皆在落实国家数字创意产业远景规划,转化https://www.czu.cn/_t454/2024/0320/c6a137657/page.htm
14.2023第十一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是由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认可,12个省教育厅发文立项,“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支持的国家级大学生竞赛。大赛始于2012年,每年举办一届,已连续举办十届,是高校积极参与的重要竞赛之一。每年有1500所https://www.artwun.com/party/429.html
15.设计奖官网–东方设计奖–东方设计奖官网–全国高校创新设计大赛东方设计奖专注于东方文化传承与创新,注重与全球知名设计专业赛事打通,推荐具有东方设计风格的中国优秀创新设计作品直通国际知名设计展览赛事,获华人设计师和高校师生广泛认可,是专业的高校创新设计大赛平台。https://oda.org.cn/
16.软件杯大赛官网“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创办的面向中国高校在校学生(含高职)的纯公益性软件设计大赛。历届赛事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认可,已成为全国软件行业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促进大学生软件人才培养的国家级品牌赛事,是全国https://www.cnsoftbei.com/
17.2025UAD·全国大学生城市设计大赛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设计,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政策,推动城市设计领域低碳减排和绿色设计的创新与实践,白名单大赛网、当代设计师协会、香港高等教育出版社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决定联合举办2025届UAD全国大学生城市设计大赛,面向内地和港澳台https://www.krsaishi.com/11387.html
18.2024东方设计奖·全国高校创新设计大赛东方设计奖·全国高校创新设计大赛由全国知名行业协会及高校于2014年联合发起,大赛经过十年积淀在行业和高校影响力日益凸显,赛事迈进更国际化、更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东方设计奖涉及“设计+”工业、农科、医学、互联网等多个交叉创新领域,旨在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新的方式,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全面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http://www.ideaxia.com/m/task_info.php?id=2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