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参赛对象·普通高校在读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及专业教师均可参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参赛,也可以个人作品参加教师组竞赛;·由二级学院/系统一组织参赛,不接受个人报名。
2.竞赛日程
3.竞赛内容第13届竞赛设立“非命题”、“产教融合/创新创业”、“公益”三个赛道:
1)大学生组:可以参加以下所有赛道,
·非命题赛道:不限主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助推可持续发展,有以下赛项:视觉传达设计、动画与视频设计、交互设计、人居环境规划与设计、工业产品设计、时尚设计、虚拟IP与表情包设计、造型艺术(原数字绘画)、数字摄影、数字音乐、AIGC、文创及城市IP设计、未来设计、乡村设计、国潮·非遗设计、可持续设计,详见大赛内容。·产教融合/创新创业赛道:地方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命题,按照命题要求定向创作作品,如义乌小商品创意设计,·公益赛道:根据社会公益需求设置公益赛道,如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
2)教师组:可以指导学生参加所有赛项,并以个人身份参加,
·非命题赛道:同大学生参赛内容。·教学案例:产教融合、赛教融合、乡村振兴等教学案例。
4.竞赛办法
大赛按照校级赛、省级赛和全国赛三级赛制组织。·校级赛:由各高校根据情况自行组织;·省级赛:省级赛为全国赛选拔赛,获得省级赛事一二等奖的作品进入全国总决赛;·全国赛:全国赛是大赛最高级别的总决赛。
7.获奖证书所有奖项均可获得主办单位颁发的获奖证书。
3.作者数量不同类别赛项作品的作者数量遵循以下规定:1)平面类/服饰类/环艺类/造型类/网页类/H5类单件(系列)作品不超过3名作者(含3名)。2)视频类/动画类/交互类/游戏类单件(系列)作品不超过6名作者(含6名)。3)所有单件(系列)作品不超过2名指导教师(含2名)。
注:如命题赛道赛事中对作者数量有特别注明,则遵循该命题赛事的具体要求执行。
9.知识产权
所有参赛作品的署名权归作者所有;大赛组委会对参赛作品拥有但不限于复制、发行、展览、信息网络传播、改编、汇编、出版等权利;命题、公益、产教融合/创新创业赛道作品的知识产权以各命题方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