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四川美术学院承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艺术设计作品展”在重庆开幕。
“大设计”的艺术视野
作为当代中国艺术设计优秀成果的一次大规模展示,本届艺术设计展区以“大设计”为视野,统筹平面设计、书籍装帧、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设计、建筑艺术等几大领域,形成了蔚为大观的成果汇集。“新时代以来,艺术设计随着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新要求,展现出主动的服务意识和积极的创新思维,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中发挥了能动作用,使设计成为生产力,使美成为创造力,构筑了中国美术新的发展格局。”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在开幕致辞中表示。
总体来看,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艺术设计作品展的入选作品突出表现了三个共性特征:
一是展现出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使命意识。设计家们积极参与国家重大建设制造工程和科技创新项目、党和国家重大庆典、国内国际体育盛会等,彰显了中国设计的文化使命担当。工业设计从产品设计角度上让“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着重赓续城乡文脉,展现城市繁荣建设和乡村振兴。视觉传播的平面设计、衣食住行的生活设计到非遗传统的“双创”设计,都巧妙地将实用性和艺术性有机统一。在“国计”“民生”间,中国设计发挥了改变生活、美化生活的积极作用。
二是体现出融合创新的发展趋势。科技发展为设计思维拓展了空间,为设计理念的实现提供了强大助力,当代中国设计积极拥抱科技,紧密追踪科技变革,充分运用最新科技手段和工艺材料。人工智能、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数智技术被巧妙应用到艺术设计当中,呈现出混合媒介、感知交互、多维体验等设计形态与表达的拓展。正是基于这一态势,信息与交互设计和书籍装帧被首次纳入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艺术设计作品展,彰显出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倡导跨域、跨界协作的主动意识与实践指向。
紧跟时代的艺术面向
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艺术设计作品展除了传统的平面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设计、建筑艺术,另外新增了两个方向,即书籍装帧、信息与交互设计。
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委会主任田忠利在谈及书籍装帧的传承与创新时表示,近五年,中国书籍装帧设计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成绩,作品在艺术质量、表现形式、设计理念上有新的提升和突破,彰显中国美学风格的中国式现代书籍装帧设计范式愈发显现。书籍装帧工作者以新的视角展现新时代的精神风貌,以新的设计语言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巩固文化主体性的自觉性和能动性显著提高,以书籍装帧设计服务出版强国战略的目标更加清晰、信念更加坚定。就本届入选作品来看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书籍装帧设计在艺术形式和阅读体验上达到了新的高度。设计表现形式不拘泥于传统框架,在页面结构、装订方式、互动机关、特种工艺与特殊材质的运用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二是设计理念普遍注重文化传承与人文关怀,作品更有筋骨、更具温度。作品对传统文化意蕴与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更加自信和自然。三是彰显了书籍装帧的中国之美。书籍装帧设计在展现中国美学风格、中国特色、中国气派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作品从注重传统文化元素的突出运用,向元素符号内化、艺术意境营造、文化底蕴生发的方向提升。
跨域跨界协作的设计表达
正如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焦兴涛所言,设计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者,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通过设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助力中国文化的持续发展与繁荣。这不仅是设计创新的初心,也是每一位创作者的使命。中国设计正以其独特优势和创新发展趋势回应技术变革、产业升级等时代问题,肩负着前所未有的使命和责任。相信中国的艺术设计事业一定能够为人民的美好生活贡献更多的东方智慧和中国方案。■
编辑|闫君
制作|闫天蒙
校对|安亚静
二审|李振伟
三审|马子雷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